科普惠农先进事迹

合集下载

科技星火 点亮沃野——威海市“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工作纪实

科技星火 点亮沃野——威海市“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工作纪实
广袤 的沃 野。 近年 来,为 完善农村科普 服务体系 ,提高农 民科 技致富
工公 司—— 普利姆皮 草有限公 司,外联市场 ,内带养殖户 , 统一收购 、统一加工 、统一销售 ,形成 了养殖 、加 工、销售

体化经营格局, 先后在俄 罗斯 、美 国、韩 国、日本等 国设立
了销售办事处 :在贵州等8 个省 市建 了近 百家种兔繁育场 ,向

范围内发展了3 2 6 个农村专 业技术协会。各协会因地制宜 ,通 过举 办科普 讲座 ,实地 技术指 导,开辟市场 等途径 ,逐渐挑 起了 “ 科 普惠农 ”的大梁 。 荣成 市养 兔专业技 术协会 为把 养免发展 成为 富民支柱产
市场销 售,大力推广 无公害技术 ,发展高产 、优 质、高效
业 ,采取 “ 协会+ 基 地公 司+ 农户模 式 ,在大 力引进新 品种 ,
推广 应用 新技术 的同时,积极 开展产 品深 加工业务 ,延伸产
业链 条 ,促进产业 升级 ;依托 具有 自营进 出 口权毛 皮服装加
2 o l 3 年篱l 麓墓 曩 硌。 满

发 展农村专 业技术协会 、建设农 村科普示 范基地 、培 育农村
科普 带头人 为 内容 的 “ 科普惠 农示范工程 ” ,为农 民提供最 直 接 、最 有 效 的科普 服 务 。该 工程 已成 为威 海 市科 普服 务
植 、增收致富 。围绕大姜产业发展需要 ,协会先后建起 了3 处 功 能齐 全、设施完善 、年交易过万 吨的大姜批发市 场;建立 了1 5 个镇级 、3 5 0 个村 级大姜服 务站 ;成立 了专 门与大姜产业 配套 的生产 机具 、化肥 、农药 、包装 等8 家生产 资料产 销企 业 ,1 家年加 工出 口大姜3 万吨 的大型创汇企业,6 家小型大姜

为民以真 惠民以实——日照市五莲县开展科普惠农工作纪实

为民以真  惠民以实——日照市五莲县开展科普惠农工作纪实
象。
典 型 二 :五 莲 县 蔬 菜 协 会 . 1 2 0年 0 全 国 科普 惠 农 先 进 单位
展 中心定 为“ 绿色 食品 ”南 瓜 、 , 甜椒 等 2 O多个 品种获 得农业部 无公害农 产品
证书, 成为协会 “ 当家 ” 蔬菜 品牌 , 打入 日本 、 国、 韩 澳大利亚等 1 0多个 国家和
典型 一 :许 孟 镇 瓜 菜 协 会,0 6年 20
在整理着 自己种植 的甜椒 , 而他身边 的 五莲 县蔬菜协 会会 长营法梓 正在对 他 进行着技术指导 。大棚 内接近 4 度 的 O 温度 , 两人汗如 雨下 , 老苑 的心 情 让 但 却很好 。 他告诉记者 , 今年靠着这 1 6 亩 分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椒就能收入 1 . 5万元甚至更多。 “ 协会实行基地规划 、 种植计划 、 技
百户农 民赠送养殖材料 1 . 5万份 ,培养 玄承财满足而就此 “ 止步” 发展是硬 。“
20 , 0 9年 玄承财联络部分离退休 农 起来就算 了, 而是提供不断富裕起来 的 在都在 主张循环农业 发展 , 下一 步我 们 业科技 人员 、 中专 院校毕业生及部分 动力 和源泉 , 在我们 已经在好 好 ‘ 大 现 合 还要建设生态农业观光 园 , 相信我们 的 乡土农 业专 家 ,自发组织了一支 2 0人 计 ’ 这件大事了!” 玄承财指着不远处的 的“ 科普惠农服务 队”深入周边各村 开 , 的欢迎 和称赞 。服务队开展科 普活动 ,

亿多斤 , 收入 80 0 0多万元 , 辐射带 动 成熟 的机制加 快 了新 技术新 品种 的引
层次专业技术协会” ,许孟镇 党委组 织 周 边 4个 乡 镇 6 多 个 村 庄 ,呈 现 出 大 进试验推广, 中开发的速冻青梗菜 、 O 其 保 棚蔬菜销售“ ”菜农增 收忙 的可喜景 鲜蒜台 、 火 , 速冻芦 笋等被中国绿色食品发

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丁志用同志先进事迹

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丁志用同志先进事迹

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丁志用同志先进事迹丁志用是江苏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东台市蚕桑技术指导管理中心主任和东台市科协副主席,他科普奉献三十年如一日,成为蚕农拥戴的农业战线和科技战线的先进典型。

近几年来他勇于创新创业,以帮助蚕农科技致富、促进农民增收为已任,努力发挥龙头企业载体作用,积极投身“万名专家兴农富民工程”和“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向蚕农推广普及科学养蚕新技术30多项,推进茧丝绸高效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东台市桑园面积发展到16万亩,蚕茧产量40万担、名列全省第一,茧丝质量跃居全国前茅。

他负责的民星茧丝绸公司被国家人事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表彰为“全国先进单位”,2008—2009年被表彰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优秀龙头企业、全国供销系统百强企业。

他牵头创建的“蚕业科技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他个人被表彰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合作经济十大年度人物”,2006年被评为“省20佳科技富民标兵”,2009年被评为“全国十强农产品经济人”、“全国供销社系统60年60人传承文明奖”。

2006年他当选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一、牵头搭建科普惠农工作平台,快速推进茧丝绸高效规模化进程。

为了促进科技推广普及、增加农民收入,他努力协调和推行贸工农三方紧密联合。

一方面积极发挥民星公司龙头企业带动功能。

他利用担任民星公司负责人的有利条件,坚持以民星公司为龙头和依托,通过合作社的协调和联动。

公司提供资金,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心,成为科普惠农的指挥部。

近年来,江苏民星公司每年投入科技开发费用700多万元,累计反哺给蚕农6380多万元,让利给工厂5378万元。

通过实施“育强中间(龙头企业)、拉动两头(生产和加工)”的战略,有序地理顺了产加销关系,强化了产业链之间的联结,去年新增养蚕劳动力2万多个,工厂安置返乡农民工213人。

河南舞钢市:科普惠农做到农民心坎上

河南舞钢市:科普惠农做到农民心坎上

做 到农 民心 次 上
近 年 来 , 河 南 省 舞 钢 市科 协 紧 紧 围绕 “ 普 惠 农 兴 村 ” 计 科 划 ,坚持 把服 务 基 层作 为工 作 宗 旨,不 断创 新 科技 服 务 “ 农” 三 的模 式 ,使 农 民群 众得 到 了看 得 见 、摸 得 着 的 实惠 ,市科 协 也 因
薯 1 等 新 品种 l 个进 行 试 验 、示 范 与推 广 。 为保证 农 户的 利益 , 9 2
让 种 植 户吃 上 “ 心 丸 ” ,基 地 采取 “ 司 十 基 地 十 农 户十 订 定 公
开展科 普惠农 寻亲结对 ,解 除农业 生产后顾之忧
创新 科 普 惠农 服 务模 式 ,是 解 决 当前 农 业 生产 的 必 由之 路 。
实增 长 了种 植技 能 。红 薯 种植 户温俊 说 : “ 种 了几年 红 薯 ,总 我
1 个 、科 普 惠农 服务 站 1 个 、科 技 信 息超 市5 0 ,组 织科 技 专 家 0 5 6个
培训 “ 员”6 O 次 ,根 据 区域 经济 发展 现 状和 广 大群众 需 求 , 网 5人
里订 购种 苗 。
今 年 ,王存仓种 了6 0 0 亩韩 国辣椒 。由于夏季雨水偏多 ,光 照 少 ,辣椒 长势 不好 ,他 通过 “ 普服 务 热 线 ”找 到 了舞 铜 市科 科 协 。舞 钢 市科 协 立 即 组织 科技 人 员 实地查 看 ,并根 据辣 椒 生 长 情 况 ,及 时开 出了科 学 “ 处方 ” ,60 0 亩辣 椒 药到病 除 ,后 期勃 发 , 亩产 一举 突破2 0公 斤 ,让 王存仓 大 大赚 了一笔 。 00 像 王存仓 这样 的例 子 ,在舞 钢 市举 不胜举 。 为 方便 农 民进 行 科技 咨询 ,舞铜 市科 协整 合 相 关科 技 专 家, 组 织科 技人 员5 多名 ,成 立 了 多学科 专 家智 囊 团 。对群 众反 映 的 0 普 通 科 普 问题 , 由 “ 普服 务 热 线 ” 受理 员根 据 内容 直接 答 复 , 科 对情况比较 复杂、需协调解决的科普问题 ,组织相关专家现场诊 断,提出解决办法。 自 今年3 月份 以来,该市 “ 科普服务热线” 已 接 听常 识科 普 问题 来 电2 5 个 ,办结 率超过 9% ,回复 率 l0 0 8 7 o%, 提 供 科技 致 富信 .6 5 、致 富项 目50 、新品 种 16 、新技 术  ̄ 8条 - 6项 5个

【事迹材料】种粮大户科技兴农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种粮大户科技兴农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种粮大户科技兴农先进事迹材料在广袤的田野上,有一位执着而坚毅的身影,他就是备受赞誉的种粮大户_____。

多年来,他凭借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科技的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的致富之路,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_____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目睹了传统农业的艰辛和低效后,他立志要通过科学技术改变农业的面貌。

为了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_____积极参加各种农业培训和技术讲座,如饥似渴地学习农业知识。

他订阅了大量的农业科技杂志,关注最新的农业动态和研究成果。

同时,他还主动与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交流,虚心请教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实践中,_____大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他率先尝试种植了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并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

通过科学管理,他的稻田产量大幅提高,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_____还积极购置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

从播种机、插秧机到收割机,一应俱全。

这些机械设备的应用,不仅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还缩短了农时,提高了作业质量。

在灌溉方面,_____摒弃了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引进了滴灌和喷灌技术。

这种精准灌溉方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除了在种植环节注重科技应用,_____在粮食储存和加工环节也下足了功夫。

他投资建设了标准化的粮仓,配备了先进的通风、防潮设备,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同时,他还引进了现代化的粮食加工设备,提高了粮食的附加值。

科技兴农不仅让_____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和现场观摩。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为了更好地推广科技兴农理念,_____还积极与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合作。

他参与了多个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为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科普惠农见实效基地建设上台阶1.doc

科普惠农见实效基地建设上台阶1.doc

科普惠农见实效基地建设上台阶1科普惠农见实效基地建设上台阶——白银区重坪科普示范基地事迹简介白银区重坪科普示范基地是白银市首家引进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的试验基地,也是甘肃省最先引进推广日光温室技术的科普示范基地,先后被中国科协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被科技部星火办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被甘肃省科协评为“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被市政府认定为“白银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被甘肃省质监局认定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8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一、基地建设与主要成效基地位于甘肃中部白银区水川镇,地处黄河之滨,光、热、水资源俱丰,开发潜力大,前景看好,相对于自然条件比较严酷的陇中干旱地区来说,可谓是一方热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从山东寿光引进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切合当地实际从种植技术和棚体改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

1998年,被区政府列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开发建设,截至现在,已开发耕地2350亩,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780座,占地面积2150亩。

特别是近两年开发步伐明显加快,其主要成效是:(一)科技普及率逐渐提高基地在发展进程中,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试验推广了各种综合性和单项先进适用技术上百项,并对部分技术进行了改良和创新,成功的孵化出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其中已经专家认定和大面积推广的有日光温室黄瓜、茄子嫁接栽培技术、日光温室西甜瓜反季节生产、日光温室鲜切花非洲菊繁育技术、日光温室果品反季节生产技术、日光温室卷帘机技术、白银第二代日光温室棚型结构等技术。

2008年以来,引进试验示范新技术16项,其中日光温室桃树“一边倒”栽培技术、红提葡萄延后栽培技术试验获得成功,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基地试验成功以来,在全区、全市推广面积已达1000多亩,新增产值1200多万元;推广成效显著,民盟中央于2009年3月在此召开了现场观摩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对重坪科普示范基地在示范推广新技术、带动群众致富方面作出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先进典型事迹—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

先进典型事迹—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

先进典型事迹—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先进典型事迹—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来源:斗门区科学技术协会时间:2009年11月06日扬起科技风帆,造福一方乡邻——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梁振发梁振发,中共党员,乾务镇乾北村人。

1999年开始从事农业生产,2006年被推选为农村党员科技示范示范户,2009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

作为农村党员科技示范户,历经几年的摸索与实践,他已掌握了多种农业科技,特别是香蕉种植技术,明白到从事农业生产、依靠科技致富的重要性,这也为他成为今天依靠科技致富的农业大户奠定了基础。

一、改变思路,创新种植模式,创出致富之路。

乾务镇早期的农业种植业,主要以种植甘蔗为主,种植模式单一。

他以前种植的200多亩甘蔗,由于土地长期的单一种植方式,甘蔗的产量逐年变低,收益减少。

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到的却是微薄的收入。

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提高经济收入,他开始不断地寻求解决的办法。

通过不断的探索,一边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一边钻研科技书本,终于让他认识到只有将土地轮种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水果外贸进出口公司,正大量需求新品种的香蕉出口,便与其签订了供应合同,将200多亩的甘蔗地全部改种香蕉。

虽然第一年遇到了台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轮种的产量较高,种植香蕉依然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利润。

接着他将土地实行香蕉、甘蔗轮种,不但香蕉和甘蔗的产量增加了,而病虫害也减少了,成本降低了,效益大大增加了。

2007年,他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种植优质香蕉达280亩,年产值达156万元,年总纯收入68.8万元。

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种植香蕉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科学种蕉新技术也因此迅速传播开来。

乾务镇及附近镇村的蕉农纷纷前来学习经验,当地越来越多农民开始种植优质香蕉,种植香蕉产业在乾务镇也由此进一步发展壮大,现在乾务镇种植香蕉面积已达15000亩,昔日种植低产值甘蔗的土地上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二、不断进取,依靠科技,改良种植技术,走出新局面。

科技兴农先进事迹材料

科技兴农先进事迹材料

科技兴农先进事迹材料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科技的运用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推进科技兴农,推出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让农民们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一、奇石集团借助互联网+为农民增收2014年以来,奇石集团在广西展开互联网+农村综合服务试点项目,发挥奇石互联网电子商务核心优势,搭建“电商+农技+资金+增值”四位一体的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农村综合服务新型模式。

通过这个平台,农民可以享受到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同时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卖出自己的农产品,实现增收。

二、云南大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蚕桑产业现代化的典范云南大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蚕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从1999年开始,公司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的蚕桑产业。

公司不断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设信息化蚕桑生产链,创建起自主知识产权的蚕桑品牌,并与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将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目前,公司已形成粘性素、特技纱、环保养蚕等综合产业链,产值已达10亿元以上。

三、天葡集团:打造数字化水稻种植基地天葡集团是一家拥有40年历史的大型农业企业,主要从事水稻、油菜等作物的种植和销售。

2008年开始,天葡集团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化水稻种植基地,并推出智能种植系统,利用远程数据采集技术,搜集种植信息、气象以及水文测量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为农民们提供全方位的水稻种植技术支持。

这种基于物联网的系统减少了农业投入成本,提高了水稻产量。

四、现代农库:打造智能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库是一家以农业物流为主,集农业种植、育种、转化、流通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农库采用智能农业技术,打造了数字化农业生产的智能平台,实现设备自动化管理、农业产业链全流程智能化、生产、销售一体化服务、高效、公正的流通交易等全方位的智能化农业服务,其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
——****先进事迹
2005年以前,他从事个体经营,依靠党的富民好政策,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2007年,他回村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2011年被省科协评为“***省农村科普宣传先进个人”,2011年被县农业局评为农田水利建设“十大标兵”。

积极开展科学实践,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农民增产增收,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4年又被省科协评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先进个人。

1、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为建设优质高产农业基地搭建平台。

为了全面增强全村干群的“科教兴村”意识及科学文化素质,在上级科协的指导和全力支持下,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普宣传活动。

经常向广大群众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及实用技术。

通过开展一系列,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的科普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开放搞活意识,效益意识不断增强,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

对农村青壮年劳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为了搞好科技普及,提高经营水平、规范生产程序、提升农产品质量、他从一家一户开始,逐渐扩大到各个村民组,亲自组织服务队伍参与各种科普活动。

“一点带面,一面带片”的科技普及法,幅射镇内六个村,3000多户,受益人数达到1万多
人。

2、狠抓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建立农业基地。

农业基地建设对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效益规模、提高经营水平、规范生产程序、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农业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农业基地的培育和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山丘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具有发展优质农业的天然优势。

按照“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注重高新技术”的指导思想,大力推广优质无公害、有机水稻、专用小麦、高产油菜的种植。

达到生产的专业化和种植区域化,使基地成片连片,形成规模。

大力打造绿色、无公害的产品,实现生态农业。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和种养殖业模式转变,打造农口新亮点,为实现增产增收,实现既定目标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的原则,积极培育生产技术骨干和培植生产专业户,创办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生产基地,发挥引导、示范和辐射推广的作用。

通过成立组建村专业协会,形成“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构建统一供种,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统一销售的生产销售网络。

将**村建成农业生产基地。

2011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杯”获“十大标兵”称号,
3、通过对农户的扶持大力推广优质无公害、有机水稻、专用小
麦、高产油菜的种植。

为了农业生产向规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积极扶持各组的重点户、示范户,使他们成为种植优质作物带头人。

措施如下: 1、对重点户、示范户加强技术的指导、帮助; 2、选择10户,每户扶持资金至少1500元,需资金1.5万元以上; 3、提供优质、高产种子等,折合资金约需2万元; 4、对生产规模达到30亩以上的生产大户,视生产规模和资金需求情况给予适当扶持。

通过积极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在广大农民中树立了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的理念,使广大农民自觉地拒绝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和化学激素,掌握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掌握生态型立体式农业开发技术,并且引导农民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从一名普通群众,再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先进个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变。

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中央对农民的政策越来越发好,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广大农村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变化越来越大。

在带领群众从小富奔向“小康”的大路上,默默地耕耘着,继续以大地作纸,谱写着他奉献与服务的人生,生动地践行一个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