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

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

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当今的社会,科技发展尤其重要,需要有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

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篇一姬庆军,2003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

两年来,该同志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

2003、2004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

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

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

为此,姬庆军同志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

该同志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

2003年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

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同志在姬庆军同志的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

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

2003年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庆军同志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

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

姬庆军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

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六篇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六篇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六篇【篇一】年毕业于xx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技术专业,拥有物理教育和应用物理的专业知识特长为我从事青少年科技辅导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但在科技辅导工作实践中深深认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足,1995-1996年我毅然停薪留职应聘到浙江001电子集团技术研究所,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技术革新工作。

两年的产品研发工作培养了我较为敏锐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较为成熟的创新项目市场价值观。

1997年回到学校教育工作岗位后,不畏农村中学设备、器材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不利因素,结合物理教学,采用“瓶瓶罐罐皆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xx年在小路口中学任教,辅导学生xx的《潜水泵无水断电自锁装置》作品参加xx省第一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

大赛中我悉心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展现,主动交流,一路高歌,进入20强、10强,最后杀入总决赛。

在总决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一举夺得青年组一等奖。

(该次大赛只设两个一等奖,青年组、少儿组各一个,总分不分组),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及选手的现场表现赢得了专家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决赛实况在xx电视台的金点子栏目现场录制并播出)本人同时被评为xx省首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员。

xx年辅导学生参加“xx杯”全国少年儿童创新大赛,历经两个多月的“海选”,获“xx”科技希望奖(三等奖)并获奖金1000元。

(央视一台报道本次大赛参赛作品八万余件,三等奖共200人)xx—xx年本人先后数次被评为祁门县优秀科技辅导员。

xx年本人调到祁门二中任教,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少许成绩:xx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入3000多元资金,由我牵头创建了学校首个科技活动室,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并探索、总结有效的方式、方法。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得以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日渐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一。

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一)丁瑜女,1980年10月出生,湖北黄冈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汉族,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现任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

丁瑜长期从事动力与储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复合石墨电极材料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已经在企业上线生产,成果被2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目前,她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项目、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企业合作项目“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天然石墨改性研究”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项。

她组建了“孝感市动力与储能电池工程技术中心”、“湖北工程学院百吉瑞新材料研发中心”。

她在JournalofPowerSources,ElectrochimicaActa,RSCAdvance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被SCI收录的研究论文2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主编教材1部。

曾获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2012年度和20XX年度湖北工程学院“科研十佳”称号,湖北工程学院首届“青年科技奖”,2012年获武汉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一等奖,2017年获得湖北工程学院“首届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多次获得湖北工程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教学优秀奖”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丁瑜博士所带领的创新团队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科技创新团队之一,不仅推动了学校科技创新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两年来,实验室本科生已经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2项;“湖北省‘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

实验室10名2017届本科生已经被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正是由于在实验室的训练经历,他们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被很多课题组青睐,其中2人进入院士课题组,1人进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课题组、2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人选课题组。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一同志,2003年毕业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现任项目部总工程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潜心于施工技术、安全、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其工作认真、诚实肯干、勤于动脑、善于总结、爱好学习的工作作风,深得身边同事们的好评和认可。

在技术方面,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勇于实践应用,始终本着技术为生产服务的理念。

坚持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认真钻研技术,积极进行技术改进1.1线路工程位于戈壁荒漠,临时用电负荷不足、焊工短缺,导致钢筋加工无法满足现场需求,同志果断提出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代替电弧焊。

该技术在线路工程尚未大量应用,从滚丝机设备选型采购、连接套筒采购、设备调试、人员培训、工艺试验、半成品及成品检验,同志全程指导,首次应用工人的操作经验缺乏,对质量控制关键点不熟悉,同志亲自上阵进行示范,并编写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手册,对工人进行了相关培训,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

与电弧焊相比,机械连接具有连接强度高、设备简单、操作简易、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等特点,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的解决了钢筋加工难题,并且保证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为项目部创造了经济效益。

1.2组塔阶段,业主要求调整工期,加上甲供材滞后,有效工期短。

根据现场地形,在对本标段166基铁塔塔高、段重、平口高度等进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设计了采用25t吊车负责底段至平口吊装、70t吊车负责曲臂以上部分吊装、130t吊车进行较高塔顶部吊装的机械流水式施工方案。

通过合理安排吊车进场顺序,控制吊车数量,充分发挥吊车效率,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又降低了施工成本。

1.3本工程土质大多数为岩石或坚土,地锚坑开挖需要爆破或采用挖掘机完成,施工成本高、耗时长,采用钢筋余料,加工了框式摩擦地锚,经过两次试验一次改进,终于获得了成功,解决了地锚开挖难题。

政治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政治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政治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政治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政治科技工作者是指在政治和科技领域都有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

他们不仅在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出新的前沿技术,同时也在政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以下是一些优秀政治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

1. 王小云,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院士曾先后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高压成像系统,以及世界上首个直径400mm穆勒镜激光类星体观测系统。

在政治方面,他曾多
次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和顶层设计,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2. 李军,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院士在石墨烯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领导团队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政治方面,他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建议。

3. 张林,国家级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

张委员是一位资深的科技工作者,曾在多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

他在政治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关注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科技工作者在政治决策中的发言权争取利益。

以上是一些优秀政治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

他们凭借自己在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同时在政治领域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希望更多的政治科
技工作者能够在两个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多篇)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多篇)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目录第一篇: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第二篇: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第三篇:河北科技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动画学院郝俊康第四篇:河北科技大学理工葛振东同志优秀党务工作者的事迹材料第五篇: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正文第一篇: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濮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申报材料汗洒科教路情谱创新曲——记濮阳市科技教育奇葩杨建庄杨建庄,男,1957年10月生,汉族,河南濮阳人,中共党员,95年北师大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

现任濮阳市油田六小科教主任,兼任河南省科技英才俱乐部高级教练、河南省科技教育讲师团高级讲师、中国创造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科技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理事、中国儿童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教育部社科学术常委与教育科研鉴定评审专家等职。

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良好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从教,精心育人,勤奋敬业,创新奉献,科技教育硕果累累:主讲的创新课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9项;他承担国家重大课题通过国家鉴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0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11项,开发的14项实用技术在全国推广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编著《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实践活动》、《创造性教学通论》《学创造》等6套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内推广应用;国家刊物上发表教育创新论文87篇获全国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另著《创造发明心理学》、《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指南》、《创造发明技法六十八》、《扬起创新的风帆》青少年创新辅导专著。

他辅导学生参加3-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创造发明一二等奖86项,获省部创造发明一、二等奖210项,获局市奖创新发明奖1123项,28项发明技术获国家专利奖和国际工程大赛奖;其中6人分别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75人获国际工程大赛、全国小小科学家、宋庆龄发明奖、小院士等,连续6届获濮阳市科技创新市长奖。

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教育部学术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教专家等。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是那些在科技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并对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群。

他们通过创新的思维、卓越的技能和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在科技研究、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下面将介绍几位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李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半导体技术专家。

他自毕业后一直从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在高性能晶体管、光电器件和量子电子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他所研制的高性能晶体管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他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新材料和新器件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信息技术和军事领域,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

他还在校内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

他的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王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科技工作者。

他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经验和广泛的应用背景。

他研发的一系列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控制等领域。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中的广泛应用。

他的团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的支持,并获得了多项国内外学术奖励。

他还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指导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

刘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他长期从事新型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在石墨烯、纳米材料和能源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环境净化等领域,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他的团队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并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还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他的工作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学生的普遍赞誉。

昆山市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昆山市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昆山市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昆山市科技工作者的奋斗故事》
昆山市作为江苏省的一颗明珠,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科技产业,吸引了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加入。

他们在这个风起云涌的科技时代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昆山市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常常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研究和实验。

在昆山市的科技企业和研究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顶着高温和寒冷,日夜兼程地进行科研工作。

他们可能会连续几天不回家,只是为了一个科研项目的突破;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只是为了一个新技术的探索。

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为昆山市的科技事业注入了持续不断的动力。

这些科技工作者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也不容忽视。

他们曾细心研究,成功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们曾通过创新设计,研发出了一些颇具影响力的产品,为昆山市的科技产业增加了新的亮点。

他们的付出和成就,为昆山市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们还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倡导创新创业,助力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他们鼓励年轻人积极投身科技事业,促进了昆山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壮大和发展。

在昆山市,科技工作者们无愧是科技创新的先锋,他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为昆山市的科技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昆山市的科技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同志1983年从南京建工学院毕业分配到江苏邗建集团,他二十五年如一日,为建筑业科技进步和集团经济发展
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尤其是他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
以来,在集团科技工作上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打破传
统的观念和理念,从产业发展到企业管理都发生了一系列变
革。

集团经济年增幅在25%左右,连
续多年被评为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质量管理先
进单位,先后跻身江苏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省文明单位标兵、省建筑业最佳企业之列。


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省市建筑业优秀企业经
理、扬州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扬州市首届当代儒商、中华百佳儒商称号。

他的先进事迹主要有:
一是在产业发展上加大科技含量。

提高集团产业科技含
量,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加速传统建筑业向现代
建筑业的转变,提升集团整体竞争优势和运行质态,近年来
集团先后拓展了钢结构、新型建材、太阳能节能产品、环保、园林、绿化等相关专业,在全市同行业企业中率先打通了建
筑业产业链。

多元经济规模占集团经济总量的40%以上。

二是扎实推进集团科技工作全面进步。

加快建立集团科
技进步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了“质量、安全与科技”三项基
金管理制度,推进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三大贯标体系合并
管理,促进规范化管理。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结合企业管理
实际,先后主持了建设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统”、“动态成本控制系统”等八项软件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取得了七项
国家软件著作权专利。

近年来扬大教学楼和深圳百仕达工程
获得国优工程奖,36项工程获得省优“扬子杯”工程奖。

三是坚持科技为经济服务,促进成果转化。

全面推行集
团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化管理。

以集团科协为载体,积极开展
qc攻关活动。

每年召开一次qc成果发布会,对重点项目、典型工程加大指导力度,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新技术应用步
伐。

泰州梅兰芳剧院等一批工程获得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称号。

集团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法通过了省级工法鉴定,并在
润扬森林公园、市体育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中广泛应用,取
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建设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统”
三年已在集团几十个、总造价近10亿元的工程项目中使用,降低工程成本5000多万元。

近年来由**同志率领完成的“建设工程材料成本控制”
系统获得第十届全国建设企业管理现代现成果二等奖、
XX-XX年度江苏省“厂会协作”优秀项目一等奖、扬州市科
技进步三等奖和江苏邗江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文档管理”系统获十七届全国建筑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二等奖;《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开发与应用》、《建设工程资料及综合文档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建设工程材料成
本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省部级论
文奖。

20xx年9月,江苏省科协授予**同志"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