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简介

合集下载

中风患者康复的具体方法

中风患者康复的具体方法

中风患者康复的具体方法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中风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身体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中风患者康复的具体方法: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中风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师可以通
过锻炼和肌肉刺激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

2.语言治疗:中风后,患者可能会面临言语障碍或语言失调的问题,语言治
疗师可以通过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沟通能力。

3.营养治疗:中风患者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营养
师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要,提供适当的饮食建议和指导。

4.心理治疗:中风患者需要通过心理治疗师的指导,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
程中的挑战和困难,增强心理素质。

5.康复性工作:中风患者可以通过康复性工作来练习身体运动能力和认知能
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6.家庭照护:中风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得到家人和护理人员的支持和照顾,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帮助中风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训练。

以上是一些中风患者康复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需要在医生、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康复的时间和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中风患者需要耐心、坚持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中风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

中风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

中风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性疾病,具有突发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往往给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很大的困扰。

中风后的康复训练和恢复功能对于中风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风的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的相关知识。

一、中风的定义和原因中风,又称卒中,是指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或脑血管破裂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

缺血性中风是因为脑部血管堵塞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而出血性中风则是因为脑部血管破裂造成的脑出血。

中风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血管病变,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另一类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等。

同样的,中风的发病原因也与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有关。

二、中风后的康复训练中风后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而困难的工作,需要患者、家属、医生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风后的康复训练包括体力、语言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并致力于帮助患者回到原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具体地说,中风的康复训练应包括以下方面:1. 运动训练中风后的患者往往因肢体机能障碍而丧失了控制身体的能力,从而需要进行运动训练。

这种运动训练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制定,例如,针对性的康复运动可以有助于预防坐骨神经损伤以及降低膝关节疾病的风险。

另外,进行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增强身体的耐力和弹性、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减少疲劳,提高免疫力和延缓老化。

2. 语言训练中风患者常常面临语言障碍的困扰,这会导致严重的交流障碍。

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口语能力,提高与家人和医护人员的交流效率。

在语言康复训练中,主要是采用口语启蒙、单词重复、句子重组、短语重排等形式的训练,可较好地促进中风患者的语言能力的提高。

3. 认知训练中风后的患者常常会面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困难等问题。

这种认知失调与脑部损伤有关,需要通过认知训练来促进患者的认知能力的提高。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中风造成的功能障碍一般来讲有肢体瘫痪、失语失忆、吞咽困难、心理障碍等,治疗这些中风后遗症应遵医嘱按疗程坚持用药,并配合功能康复锻炼、理疗、心理障碍康复进行综合治疗。

(一)药物治疗坚持服用汤药以促进脑血管病变区域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丰富,改善脑血流循环和脑缺氧状态;激活和修复受损脑细胞,清除脑组织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建立脑组织功能代偿;同时对降低血粘度和高脂血症,对硬化动脉有软化作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和预防中风复发的双重目的。

中药汤药常分两型:气虚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中成药可用华佗再造丸、三七总甙片等;阳亢络阻型方用镇肝熄风汤,中成药可用太极通天口服液等。

(二)功能康复锻炼1、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增强肌力、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方法包括被动训练、主动锻炼、助力运动,个别不能活动的患者可采用意识锻炼。

2、平衡和步行训练: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撑无支撑、静态、动态平衡等,患者平衡训练应根据瘫痪恢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进行,当站立平衡后方可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不能运动过度,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3、日常生活训练:个人洗漱,行走动作、更衣等。

作业疗法:患者有目的进行动作训练,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阅读、书写、刺绣等。

(三)理疗电疗、磁疗、高压氧治疗等,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

针灸一般取穴百会、风俯、内庭、太冲。

上肢不遂加肩榆、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四白;舌强语涩加廉泉、通里。

推拿疗法能通过手法的作用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能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亦是本病康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推拿要点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

一般操作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中风后的恢复方法

中风后的恢复方法

中风后的恢复方法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大脑供血不足或大脑血管破裂。

据统计,中风是全球导致死亡的前三大疾病之一,而且中风所带来的后遗症和生活质量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因此,对于患有中风的人群来说,早期的康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一、康复医疗的重要性对于患有中风的人群来说,康复医疗是非常必要的。

康复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语言和认知能力等。

在中风恢复康复医疗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包括神经科医生、康复医师、营养师、语言治疗师等。

康复医疗的理念是「早期干预,全面治疗」。

因为中风发病后,身体的恢复速度是很快的,而早期干预不仅可以防止患者生命体征的不稳定,也可以尽快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

而全面治疗包括康复医疗、药物治疗、预防二次中风等,多种治疗的综合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中风患者的快速康复。

二、中风后的康复方法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主要包括推拿、按摩、理疗、体育锻炼等。

该方法可以从调整神经系统、膜结构、筋骨肌肉等不同角度实现功能的恢复。

通常来说,物理疗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调整治疗的强度和时间。

2.语言康复中风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语言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听力和理解等。

在此情况下,语言康复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语言能力。

语言康复的具体方法包括锻炼喉部肌肉、增加语言刺激等,通常来说需要长期、持续的训练。

3.营养饮食中风后患者的身体状况比较虚弱,需要注意合理的饮食,以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

首先,需要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饮食,这些食物会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带来不好的影响;其次,需要保持膳食均衡,多吃蔬果、全谷物等食物,让身体得到充分的营养。

4.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控制脑血管的疾病进展,以避免产生二次发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抗血小板药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前,都需要先进行医生的咨询和建议。

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后遗症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

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

中风的治疗方法

中风的治疗方法

中风的治疗方法
急性期治疗,中风的急性期治疗是指在中风发作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进行的紧
急救治措施。

这一阶段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恢复脑部供血,减少脑损伤。

首先是静脉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其次是急诊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治疗和血管外治疗,通过介入手术来清除血栓,恢复脑血流。

此外,还包括对症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纠正血液高粘度等,以减少脑损伤。

恢复期治疗,中风的恢复期治疗是指在急性期治疗后的康复阶段,主要目标是
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首先是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通过训练来恢复患者的肌肉功能、言语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其次是药物治疗,如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脑血管舒张剂等,可以预防再次中风的发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还包括心理治疗和营养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中风的治疗中。

例如,干细胞治疗、脑电刺激治疗、磁刺激治疗等,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急性期治疗可以减少脑损伤,恢复期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时,新的治疗方法也为中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为中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风后康复

中风后康复

中风后康復治疗方案诊断:1、询问病史疗程、损伤部位,出现的功能障碍。

2、对病人进行康复评定(Brunnstrom法、MAS法、MRC法、肌电图测定、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上田敏评价法、FIM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定量,定性),高级脑功能评价法、Fngl-Meyer评价法等)。

3、结合原辅助检查(CT、MRI)或必要时予CT、MRT复查。

治疗:1、目标: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的争取,达到生理自理,回归社会。

2、康复治疗(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体征48小时不再进展即可康复,但严重脑出血可稍延迟。

主要①预防并发症(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深部静脉炎等)。

②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早期运动防止废用综合征科学运动防止误用综合征a、按摩b、被动运动(病后2-3天开始、两侧均要进行、手法轻、每日2次,各关节运动方向均要进行训练、每个方向3-5次)c、体位治疗(良肢位)抑制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注意:1、临时体位,必须定时更换2、尽量减少仰卧位时间(姿势异常、压疮)3、防止肩关节受伤(2)恢复期的康复治疗:①分期目标:a、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或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b、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c、改善期:促进选择性运动、精细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继续控制肌痉挛。

②训练程序:a、床上训练。

翻身b、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双膝立位平衡到单膝立位平衡)c、从坐到站起训练。

d、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

e、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运动,扶持步行式平等水内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上下后训练、复杂步行练习)f、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肩关节和肩带的活动,肘关节活动,腕关节屈伸及桡、尺侧偏移;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的活动以及对掌,对指,抓掌,释掌等,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

中风后的康复训练方案

中风后的康复训练方案

中风后的康复训练方案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后遗症可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康复训练是中风患者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可以帮助患者重建日常生活技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风后的康复训练方案,并探讨其在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认知训练中风后,许多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下降。

为了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认知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认知训练可以包括如下活动:1. 记忆训练:患者通过记忆游戏、重复练习等方式来提高记忆能力。

2. 集中注意力训练:患者可以尝试通过进行一些专注力训练活动(如数独、交叉字谜)来提高注意力水平。

3. 智力游戏:像拼图、纸牌等智力游戏可以帮助患者锻炼思维能力。

二、语言和沟通训练中风后,许多患者可能面临语言和沟通能力下降的问题。

语言和沟通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良好的言语康复:语音专业人士可以帮助患者通过言语训练来恢复语言能力。

2. 书写和阅读练习:通过书写和阅读练习,患者可以提高书写和阅读的能力。

3. 沟通技巧训练:患者可以借助沟通专家的指导,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如使用简单的手势、表情或辅助通讯工具。

三、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中风后,患者可能面临肢体功能的丧失或减弱。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旨在恢复肌力、协调性和灵活性,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1. 肌力训练:通过进行肌力训练,患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如下肢肌力训练、上肢肌力训练等。

2. 平衡和协调性训练:通过进行平衡和协调性训练,患者可以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如单脚站立、平衡板训练等。

3. 灵活性训练:通过进行灵活性训练,患者可以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如瑜伽、伸展运动等。

四、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中风后,患者可能需要重新学习一些日常生活技能,以便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以下内容:1. 自我照顾训练:患者可以通过自我照顾训练来恢复个人卫生能力,如洗脸、刷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脑卒中康复的原则
1.康复医疗应从急性期开始:生命体征平稳、神经 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开始;
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 发病后6个月内都是有效期。
(一)躯体运动功能评定
肌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关节活动度评定 以运动模式改变为标准的评定 常用量表 MMT肌力分级标准 肌张力分级(Ashworth量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是反映脑卒中患者功能活动能力的主要指标,完 全从实用角度的评定,对病人进行综合活动能力 的测试,是康复功能评估的基本内容之一。
(二)脑卒中的常用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PT):物理因子治疗(主要是电疗法)、运动 疗法;
作业疗法(OT):患者需要、有目的的作业用于脑卒中 患者功能训练;
言语治疗(ST):失语、构音障碍;
心理治疗:卒中后抑郁,心理疏导、药物、音乐、生物反 馈等;
中医传统治疗:中药治疗及针灸治疗等;
社区康复:脑卒中功能恢复长期过程,患者本人及家属参 与对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家属及社会工作者; 康复工程师;
脑卒中的康复功能评定
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及潜在能力进行评测,以确 定患者目前的功能障碍程度或残存功能及潜力,并 做出合理的诊断,以指导康复医师制定有效的治疗 计划。
康复评定通常使用量表作为评测工具。
初期评定:入院初期完成(7天内),了解患者功 能状况和障碍程度、致残原因、康复潜力,确定康 复目标,制定康复计划。
检查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方法; 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法;
(六)心理精神评定
1.脑卒中的心理评定: 常用方法:①访谈法:通过医师与患者交流来收
集患者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 ②观察法:在自然环境下对患者进行系统监测和
记录; ③心理测量法:通过心理检测技术获得心理行为
量化数值,具有间接性和客观性。
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 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西医诊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蛛网膜下腔出血 3.脑出血 4.脑梗死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2)脑栓塞 3)腔隙性梗死 4)无症状性脑梗死
康复医疗小组
专业人员:康复医师、心理医师、康复护士、语言 治疗师、运动治疗师、作业治疗师;
中医诊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
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
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
中期评定:康复治疗中期完成,经过前期康复治疗 后,患者功能改善情况及存在问题,修订以后康复 计划。
后期评定: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经过康复治疗, 评定总体功能状况、效果,提出返回家庭和社会或 进一步康复治疗的建议。
脑卒中康复评定的内容
1.躯体运动功能评定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3.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4.步态分析 5.言语功能评定 6.心理精神评定(心理、认知、情绪)
常用平衡评定方法:
观察:静止及动态下能否保持平衡,包括睁、闭眼 坐、站,双脚并站立,走直线,倒退走;
量人体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 动的能力、运动的质量;
协调评定方法: 指鼻试验 轮替试验 握拳试验 跟膝胫试验 拍膝试验 旋转试验
康复的概念及内容
概念:应用医学科学及其有关技术,使有功能障碍的 患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方法及 过程。
内容:康复医学、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 职业康复。
康复医学的概念
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与保健、预防、 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包括:康复评定、康复 治疗、康复预防。
中风病诊断
四、脑卒中的康复
(一)脑卒中的康复机制: 发芽论:死亡脑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损伤区周
围只要细胞活着,轴突、树突和突触可重新生长起 突起,成为发芽走向损伤区,以替代退变的轴突; 轴突侧枝长芽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重要的形态学 基础,一般在发病后2-6月内完成。
替代论:脑损伤部位的功能经过训练后能由周边周 边未损伤的脑细胞代替,脑有足够的可塑性与重建 功能来替代原来的信息系统。
常用量表 改良Bartel指数量表 功能独立量表(FIM)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
(三)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在运动或感受外力作用 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平衡的维持:正常肌张力、适当感觉输入、大脑的 整合、神经支配或抑制、骨骼肌系统等;
平衡评定内容:静止、运动、动态支撑面内、姿势 反射。
2.认知功能评定: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理解、 智能等;
常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 失用症的评估:运动性失用、结构性失用、意念运
动性失用(模仿、执行口头指令)。 失认症的评估:一侧空间失认、触觉失认、视觉失
认;
3.情绪评定:
焦虑评定:汉密顿焦虑量表(HAHA) 抑郁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功能重组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基础上,进 行功能训练,即遵循感觉可以调整运动的机制,促 进脑可塑性的发展。
突触调整论:发育中的脑神经元是超额产生的,过 剩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连接有选择性,正常情况下 被抑制不起作用,中风损伤后,数小时后被抑制而 连接经过突触的强度调整,在功能恢复上将起重要 作用。
(四)步态分析
目测分析法: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剪式步态、 蹒跚步态、慌张步态、摇摆步态、跨阈步态、癔症 步态;
定量分析法:借助器械或专门设备来观察步态,所 用分析参数:时间距离参数、运动学参数、步态周 期参数、肌电活动参数和能量代谢参数。
(五)言语功能评定
通过听、说、读、写作出评价,包括表达、理解、 复述、呼名、阅读、书写等6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