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原因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探析——基于安徽省青少年吸毒人员的调查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探析——基于安徽省青少年吸毒人员的调查李玲【摘要】为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实证调查了安徽省13到25周岁115名青少年吸毒人员毒品犯罪现状,分析了青少年毒品犯罪的主要原因:文化层次偏低,防范意识不强;家庭父母缺位,教育缺失;校园毒品教育空缺,意识缺乏;社会监管不力,不良风气影响;司法监管欠缺,执法水平不高。
探讨了青少年防范毒品危害相关对策:加强特色宣传和教育,引导青少年提高自身素质;优化社区服务和申诉制度,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重视禁毒教育,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净化社会风气,强化社会关怀;健全立法体系,加强执法工作。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2页(P63-64)【关键词】青少年;实证调查;毒品防范【作者】李玲【作者单位】[1]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69.5一、问题的提出《2017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青少年倾向于滥用合成毒品,吸毒人员的年龄分布具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2016年底我国250.5万名吸毒人员中有2.2万名不满18岁,18-35岁的成年吸毒人员有146.4万。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反映出青少年群体日趋呈现涉毒高危态势。
我们亟需加强青少年防范毒品危害的教育,提高青少年自身抗毒意识,帮助青少年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二、安徽省青少年吸毒人员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1.调查对象与方法课题组于2018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年龄阶段在13到25周岁的吸毒人员115名匿名填写问卷调查。
其中,安徽省未成年戒毒所男性吸毒人员65名,安徽省女子戒毒所女性吸毒人员50名。
我们采用自编“13至25周岁青少年吸毒成瘾原因调查问卷表”,一共发放并收取115份问卷。
由于青少年吸毒成瘾原因涉及多方面,因此该调问卷分别从自身基本情况、家庭现状、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四个部分全面调查研究。
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

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毒品是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毒品犯罪行为,而青少年成为毒品犯罪的高发人群。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和预防对策,制定更有效的措施,有效预防和打击青少年毒品犯罪,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一、青少年毒品犯罪的主要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人格形成和价值观的形成的重要环境,如果家庭关系矛盾、冷漠、缺乏监管等问题,青少年可能会选择走入毒品犯罪的道路。
2、社会因素:青少年容易接受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例如生活在犯罪团伙附近、长期接触毒品人员以及观看类似于暴力、色情等影响等,都会让他们走向毒品犯罪。
3、心理因素:青少年身心发育,一些不良心理因素容易影响他们走向毒品犯罪,例如对自身缺乏信心、追求刺激等问题。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支持,对于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情况,和孩子沟通,发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要及时纠正。
2、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毒品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对毒品的认识、意识和防范能力,增强学生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预防青少年毒品犯罪。
3、社会教育: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社会教育,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青少年传递正确的信息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和毒品犯罪的后果。
4、法律制裁:加强对毒品犯罪的惩治,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定。
同时,加强对青少年毒品犯罪者的教育和帮助,帮助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结论:青少年毒品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多种多样。
通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和帮助,加强法律制裁,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青少年毒品犯罪行为。
同时,我们也应该倡导社会建设健康向上的文化,让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人翁和栋梁之才。
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

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
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该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1.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导致一些青少年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涉足毒品犯罪。
不良社会风气,影视作品中对毒品的美化宣扬等也会对一些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 家庭教育因素:缺乏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与关爱,以及家庭矛盾、不良家庭环境等因素,容易使青少年感到孤独、无望和挫折,并且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
3. 就学环境因素:一些学校存在着虐待、欺凌、逃课等问题,导致一些学生失去希望和人生目标,从而转向毒品。
4. 心理因素:一些青少年有自卑、自暴自弃、追求刺激和解脱等情感上的问题,欲找到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从而开始尝试毒品。
二、预防对策:1. 家庭教育:加强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与关爱,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情感状态。
2. 学校教育:加大学校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教育,在学生中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3. 加强社会宣传:加大对毒品的危害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青少年传播毒品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4. 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制贩毒品的打击力度,加大对吸毒人员的教育转化力度,减少毒品在社会中的流动和蔓延。
5. 建立健全青少年娱乐和休闲场所:提供更多的正能量的娱乐和休闲场所,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的需求。
通过研究和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可以帮助青少年逐步远离毒品,并最终消除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问题。
还需要加强各个方面的协同合作,共同保护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试论当前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试论当前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本文以华阴市人民检察院近四年来受理的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毒品犯罪案件为例,分析了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与成因,并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三大机制建设对策:建立涉毒案件综合办理机制;建立涉毒案件综合档案和信息综合管理分析机制;对毒品案件实行公检法等业务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标签:华阴市;毒品犯罪;成因;对策当前毒品犯罪是社会危害性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
它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而且往往引发抢劫、盗窃、诈骗、杀人等其他严重刑事犯罪,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巨大威胁。
本文以华阴市人民检察院近四年以来受理的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毒品犯罪案件为例,对当前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其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三大机制建设。
一、当前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2011年至2014年,华阴市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毒品犯罪案件共计35件46人,批捕35件46人,法院分别作出有罪判决,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至六年不等。
这些涉毒案件犯罪罪名相对集中,主要是贩卖、运输毒品罪。
且贩毒上线90%左右在逃,不法分子在高额利益的诱惑驱动下,置国家法律和禁毒高压政策于不顾,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导致毒品犯罪案件及犯罪人数始终在高位运行,且有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
可以说,华阴市禁毒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任务艰巨。
具体呈现以下特点:1、毒品犯罪区域相对集中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毒品犯罪活动集中在华阴市五方乡大城、杨城村及桃下等农村居住区。
作案地点,多集中在出租房和市内一些中低档的宾馆。
犯罪分子利用此类地区人员成份复杂,人员流动量大,公安机关及社区治安力量相对薄弱,管理不完善,伺机作案。
通过对2011年至今的毒品犯罪案件统计,在这类地区发生的案件占总案件的80%以上。
2、潼关等周边县已成为本地毒品的主要流入地自2011年以来,华阴市院受理的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中,大多数毒品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是从潼关等相邻县购入毒品。
解读我国毒品犯罪致罪因素中的社会因素

解读我国毒品犯罪致罪因素中的社会因素提要:探求毒品犯罪的致罪因素,有助于深层次地认识毒品犯罪,掌握其犯罪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有效对策。
导致毒品犯罪的致罪因素主要是贫困、社会不公、缺乏信仰、没落价值等。
对毒品犯罪起催化作用的则是社会控制的疏漏。
这些因素中对国家建立有效的毒品犯罪防控体系最有价值的应当是那些来自于社会的客观因素。
在预防和控制毒品犯罪这一浩大的系统工程中,国家的主要职能应当是尽量消除社会上客观存在的致罪因素和催化条件。
关键词:毒品犯罪;致罪因素;社会因素犯罪,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一种社会现象,从微观角度而言则是一种个体行为。
按照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任何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着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毒品犯罪也不例外。
探求毒品犯罪的致罪因素,有助于我们深层次地认识毒品犯罪,掌握其犯罪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有效对策,从根本上控制并逐渐减少毒品犯罪。
目前我国毒品犯罪久禁不绝且有蔓延之势,这既有个体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至于导致具体犯罪行为发生的各因素之间是如何发生作用的,笔者极为赞成汪明亮先生在其著述《“严打”的理性评价》一文中的观点。
汪明亮先生借鉴了化学反应理论,以方程式的方式设计出新型的犯罪生成模式,即催化剂带菌个体+致罪因素=犯罪行为在上述方程式中,“带菌个体”和“致罪因素”是引起犯罪的基本元素,一旦它们遇到“催化剂”,就可能在其作用下发生反应,从而生成犯罪。
带菌个体分为先天性带菌个体和后天性带菌个体。
“致罪因素”包括“贫困、性禁忌、社会不公、缺乏信仰、没落价值观和其他”六种,“催化剂”则包括“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侵害对象和社会控制疏漏”四项。
依笔者管见,在毒品犯罪中,每一个犯罪人都属于后天性带菌个体,导致毒品犯罪的致罪因素主要是贫困、社会不公、缺乏信仰、没落价值;对毒品犯罪起催化作用的则是社会控制疏漏。
上述致罪因素和催化条件在笔者看来都是社会的一些客观因素,因为即使是缺乏信仰和没落价值观,也是群体性、社会性的,缺乏信仰是由于社会缺乏一元或多元的信仰方式而出现了信仰危机,从而成为毒品犯罪的致罪因素。
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

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
而其中最为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就是青少年的毒品犯罪问题。
毒品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研究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显得非常重要。
一、青少年毒品犯罪原因1.社会环境因素我国的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的毒品犯罪具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挑战和压力。
一些青少年在追求刺激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尝试毒品。
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得一些青少年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和保护,使得他们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和侵害。
2.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道防线,然而一些家庭因素也会对青少年的毒品犯罪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家庭暴力、家庭冲突、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等问题都可能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使得他们更易受到毒品的诱惑。
3.个人心理因素一些青少年由于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人价值观问题等因素,对社会对自我要求过高,有着极大的社会压力,不能正常的面对社会生活和学业,而导致选择尝试毒品。
4.毒贩的诱导和传播目前社会上毒品的传播越来越广泛,而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将毒品投放到校园、社区等青少年聚集的地方,用各种手段引诱、传播毒品,使得青少年易受毒品侵害。
1. 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重要措施。
父母应该关注和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建立和谐家庭氛围。
在家庭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态度,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需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毒品的宣传,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和风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
3.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保护,包括心理咨询、社会关爱、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支持。
浅析毒品犯罪的成因及防治

浅析毒品犯罪的成因及防治摘要:毒品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宁,毒品犯罪问题是困扰社会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禁毒严打斗争,加大了打击力度,毒品违法犯罪的上升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但是,由于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毒品违法犯罪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关键词:毒品犯罪成因对策一、毒品犯罪(一)毒品与毒品犯罪1.毒品的概念。
从法学的观点来看,毒品被理解为对个人和社会有严重危害的一种特殊物质,是违禁品,是受法律程序严格管理和控制使用的东西。
一位名叫莫德尔的西方学者于1967 年曾给毒品下过这样的一个定义:毒品是由其化学特性改变现存生物体的结构或功能的任何物质。
这一定义未免有些过于苛刻,“打击面过宽”。
但是,它倒告诉了人们一种概念,即对任何一种物质的滥用都会走向反面。
2.毒品的特性。
这类物品的主要特性是具有毒性。
少量进入人、畜体内即能引起中毒,不但口服会中毒,吸入其蒸汽也会中毒,有的还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
所以除不得入口及吸入大量蒸汽外,还应避免触及皮肤。
为保证人身安全,对有毒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有毒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
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所以越易溶解于水的有毒品越易被人体吸收。
(2)有些有毒品虽不溶于水,但能溶于脂肪中,同样能通过溶解于皮肤表面的脂肪层侵入毛孔或渗入皮肤而引起中毒。
(3)有毒品经过皮肤破裂的地方侵入人体,会随血液蔓延全身,加快中毒速度。
因此,在皮肤破裂时,应停止或避免对有毒品的作业。
(4)有毒品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的危险性比通过皮肤更大,因此进行有毒品作业时应严禁饮食、吸烟等。
3.毒品犯罪的概念。
《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中将毒品犯罪定义为:不仅指非法生产、提炼、配制、兜售、分销、出售、交付、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行为、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并且包括为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以及与之有关的危害行为。
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

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摘要】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但毒品犯罪却是威胁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家庭和学校因素等多个角度分析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
社会因素如社会压力和传统文化观念对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影响不可忽视;家庭因素如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毒品犯罪有一定影响;学校因素如学校教育质量和同学交往对青少年毒品犯罪也有一定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预防对策,包括加强家庭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学校教育对毒品的宣传等。
通过对青少年毒品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毒品犯罪,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预防对策,结论总结,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和未来发展,也给社会稳定和治安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卷入毒品犯罪的泥沼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研究表明,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些因素涵盖了家庭、社会、学校等多个方面,其中既有青少年个体内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也有外部环境对其产生的诱导和影响。
深入分析和探讨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有效预防和遏制青少年毒品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各方面因素对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影响机制,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对策,为有效解决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部分将进一步对青少年毒品犯罪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证。
1.2 研究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毒品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危害了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品犯罪原因
第一节、毒品滥用的原因
一、毒品本身的原因
毒品之所以禁而不绝,主要是由于毒品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后产生药物依赖造成的(即长期使用毒品而形成的周期性极度兴奋状态,此状态只有靠补充新的毒品,负责将使吸食者遭受一系列难以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一)、毒品的心里依赖
毒品作用与人体后,使人的精神和情绪发生改变,甚至能够使吸毒者体验到一种异常欣快感。
这种异常欣快感不仅使他们拜托了现实的烦恼、紧张、低落的情绪,而且还使他们感觉在天地里进行了一次“美妙的幻游”。
由于多数毒品有耐药性,吸食者必须不断加大剂量才能重新体验到吸毒的快感。
但大剂量使用毒品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然而毒品该他们带来的感觉太美妙,驱使他们不惜任何代价重新设如新的毒品来重复毒品待该他们的美妙感觉。
(二)、毒品的生理依赖
毒品的生理依赖是指吸毒者长期使用毒品后,习惯了毒品作用于他们的感觉。
他们必须依靠补充新的毒品,一旦戒断毒品将是他们遭受到一系列的难以承受的心理反应。
(三)、毒品的两重性
毒品危害人类的同时,也为人类医学做出了贡献,比如吗啡类药物,都具有镇定作用,所以在外科手术、骨折、烧伤、癌症治疗上被广泛应用。
合法毒品被用于非法目的主要与三方面:第一,医源性药物依赖。
指人们使用多频进行医学治疗时产生的药物依赖
第二、虽然各国都有严格的毒品管理条例,特别是对医生开列毒品处方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国际社会对毒品的非法需求、一些国家的医药部门管理不善和受毒品黑市高额利润的吸引,一些医生滥用权利,使得一些用于医疗的毒品流入黑市,从而在社会上造成滥用
第三、一些国家为满足医疗和科研而合法种植的罂粟、古柯等毒品原植物流入黑市,被用作非法用途
二、滥用毒品的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是指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的综合发展对人们社会心里、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
(一)、享乐主义助长了吸毒之风
消费经济的发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它的负效应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社会伦理的丧失和享乐主义之风的泛滥。
而当代文明压抑了个人意志和自由,追求快乐和自由是人类的本能,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为了达到解脱和这种本能,所以,“如果感觉好——就干”,“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尽情行乐”。
由于毒品能够提高服用者对声音、颜色和运动的感受力,能使他们经历一次美妙的幻游,也能达到他们想达到的,在追求极端个人主义欲望的满足时,都把毒品作为打开“幻觉之门”的钥匙。
(二)、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精神和心理的压力
经济加速度发展带来的一个后果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加快。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加快,人们心理紧张程度也随之增加。
为了使紧张的心里的宣泄和缓解,吸毒当便为一种选择这是因为毒品具有兴奋神经、缓解心理紧张的作用。
(三)、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促进原有社会形态的崩溃和瓦解重点是家庭解体
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原有的经济形态相适应的社会形态随之崩溃瓦解家庭瓦解
新的技术革命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产生的负效应比如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就业的增加,以及避孕和节育技术的的应用,被普遍认为是妇女地位的提高,但他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家庭的解体和性解放的泛滥。
性解放的泛滥,最终的结果是增加的私生子。
在现代的社会体制下,每年有相当数目的儿童经历过家庭,但大概有相同数目的婴儿也是私生子。
家庭的解体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离婚该人们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一些人选择自杀来寻求解脱,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吸毒。
但是,家庭解体的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家庭破裂被认为是异国家犯罪率高的原因,同样也被看作是青少年吸毒的重要的原因。
第二节吸毒的原因
一、初次吸毒原因
(一)、好奇
不少人是因为好奇心的指使而染指毒品,在一些书里和他朋友的描述中,他们都知道吸毒所产生的欣快感和梦幻状态。
然而,这种状态是怎样的。
他们不得而知,就像李白诗中的“但只酒中趣,勿为醒着传”。
对于好奇心强而且胆大的人们便会不顾一切后果的尝试,这些人的想法可能是人生如此短暂,为什么不体会一个这样一种乐趣呢?
(二)、盲目自信
很多吸毒成瘾的人在吸毒之前,都不相信他们会上瘾而无法戒除,他们不少人都听说过吸毒成瘾的痛苦,但他们总认为,还能有什么样不能忍受的痛苦吗?我的一直如此坚强,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还怕毒品么?于是他们尝试了!!
(三)、寻求解脱
很多吸毒者第一次吸毒都是在极度空虚,极度无聊,生意失败者,失业者,绝望者和等等他们都企图从毒品中寻求解脱甚至追求幸福,结果,只有一种结果,他们都坠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没有一个人能从毒品中寻到真正的解脱,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片刻的欣快过后,将是更痛苦的经历。
(四)、无知
很多人是因为无知而染上毒瘾的。
在吸毒之前,他们更本不知道毒品的厉害,见人吸他们也吸,结果上了瘾!也有不少人是在朋友和亲人吸毒时在一旁看的,结果,因为被动吸毒而上瘾。
鸦片,海洛因也想香烟一样,在吸食过程中会通过空气扩散,在一旁的人也不知不觉中吸进了。
(五)、寻求刺激
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冒险和寻求刺激,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喜欢追求新事物和体验新生活。
当他们知道他们的或本或别人从毒品中得到乐趣时,他们肯定会不惜一切去尝试。
他们平时的生活就无聊,他们为吸毒能使他们从平淡的生活中翻出新花样来。
寻求刺激着还会冒险尝试那些危险性更大的毒品,意在同伴中显示他们的勇敢。
(六)、其他原因
有人是被逼吸毒的,也有人是因为疼痛性的疾病而染上吸毒的,也有人是因为亲友吸毒而染上吸毒的,也有人是因为亲友吸毒劝告不听而赌气吸毒成瘾的……总之,对于每一个明知毒品危害而人上毒品的人来说,相信都有其足够的原因。
二、吸毒成瘾及反复吸毒的原因
(一)、毒品本身的成瘾性
(二)、毒品泛滥
因为毒品的易得而是很多人不愿戒毒。
也是很多人染上毒瘾。
如果没有毒品,根本就不可能吸毒。
因为毒贩们大量生产、贩卖,使毒品在很多地方泛滥成灾,因此,很多心理不健全的人便很容易得染上吸毒至反复使用致成瘾一次哦一次无法戒掉,对于贩毒者,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吸毒染上毒瘾,对于吸毒者,他们本省的需要也离不开吸毒者,明知是害他们的人他们也不得不视之为恩人。
(三)、破罐子破摔的心里
很多吸毒者都从事偷抢、打劫、贩毒等犯罪活动,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危险,随时有被捕判刑甚至枪毙的可能。
这些人。
自然把吸毒看成是一种生存的安慰。
明知随时会死掉的,又何苦再强迫自己忍受苦难在去戒毒呢?这种人甚至时常希望一次过足瘾死掉算了。
因为绝望,他们已无药可救。
(四)、空虚无聊
一个人吸毒后,基本上成了废人,没有工作,无所事事,他们只是为吸毒而生存着,一旦不吸毒,他们会觉得极度的空虚无聊,杜苹成了他们生命中唯一的安慰,他们也只能与毒品共存亡了。
农村地区毒品犯罪存在的原因及对策一是外出务工青年染毒品后回乡。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受社会的不良影响,染上毒瘾后返回家乡,从而引诱、带动了部分青少年吸毒,为农村涉毒犯罪埋下了祸根。
二是农村教育落后,青少年大多无正当职业。
由于我国农村目前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村青少年大多无一技之长,加上部分人存在好吃懒做、盲目攀比心理,缺乏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在毒贩的引诱下极容易走上毒品犯罪的道路。
三是禁毒宣传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的禁毒宣传虽然不断加强,但城市宣传多而进农村的少,造成了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够,预防心理不强,为毒品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