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四章1-3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幻灯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幻灯ppt课件
器欲阶段);病态时可能退行.
ppt课件完整
5
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对变态心理的 解释。(P251)
❖ ③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 成;以此对应的人格结构则有本我、自我和 超我构成;
❖ ④“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 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按“道德原 则”活动;
❖ ⑤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 虑的能力,该能力称为防御机制。
❖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 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 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
❖ 常见类型有青春型、 联想混乱,行为愚蠢,性轻浮.
❖ 偏执型、----系统妄想,未婚女多. (个案音乐女)
❖ 紧张型、----抑制,木僵.
ppt课件完整
4
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对变态心理的 解释。(P251)
❖ ⑴ 该理论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解释异常心理现象: ❖ ①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 ②性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 ⑵ 按上述基本命题,佛洛伊德推演出5个判断: ❖ ①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名
为“力比多”; ❖ ②力比多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肛门欲、生殖
生了变化。
ppt课件完整
13
2.简述思维障碍的常见类型与特点。 (P263)
❖ ⑴ 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 障碍。常见症状(13种思维形式障碍)如下:
❖ 思维奔逸:思维活动量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 加快的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
❖ 思维迟缓: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 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的抑制性的思维联 想障碍。
❖ ② 记忆减退: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 ❖ ③ 遗忘: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间内的经历不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第四章1-3节)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第四章1-3节)

二、心理咨询师:了解这些知识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
非精神障碍,以便将精神障碍转诊给精神科医生,留下 非精神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对象。 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只是辅助性 的。
第一单元
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
认知障碍
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
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条原则依据: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精神科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 指标。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心理异常的主要症状,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 咨询师的基础知识。 一、精神科医生: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
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
精神病学的对象:着重异常心理诊断、治疗、转归
和预后,以及精神病预防与康复等。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西方 中国 现代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弗洛伊德关于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 题
(1)潜意识:情感、思想、欲望等作用。
( 5 )夸大妄想: 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等。
( 6 )自罪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
误和罪行,主要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7)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
躯体疾病后不治之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嫉妒妄想:患者坚信配偶对其不忠,另有外遇。多
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 等。
9 、思维云集: 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课件
他认为,神经衰弱与癔病这两类疾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前 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超抑制,负诱 导)。而后者则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薄弱(正 诱导)。
巴甫洛夫依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大脑两半球神经活动的 特征的一系列概念,如兴奋、意志、兴奋和抑制的集中与扩散 的过程、互相正负诱导过程,等等。他始终是用这事万物皆有正反方面,人的心理也不例外。
13.47/‰
正常群体
异常 群体
正常心理
异常心理
有精神障碍的人,心理活动并非全是异常
(如:人格有异常并伴有思维障碍,但感知觉可能正常)
变态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病理心 理学(psychopathology):因为有些缺乏器质性损害证据,只能 暂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
3、潜意识中的内容(力比多、童年创伤)总是试图进入意识,意识之中的心理 防御机制压抑潜意识的内容。如果压抑成功,意识不到痛苦;压抑失败,意 识到痛苦(心理异常)。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内容并没有停止活动,可以以扭 曲的形式表达,如:梦、口误、笔误等。
18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在消除心理障碍的神秘 性和超自然解释、确立心因性理论中 起重要作用,为心身医学和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奠定基础;
10
这些也是罕见的行为
光头国之父
一对新人扮僵尸走在 闹市
11
从烟草到毒品
12
喜欢吃土的女人
父亲病危,女儿心情极度烦躁 患上异食 癖
2009年04月30日06:48 大众网-齐鲁晚报
山东省电视台公共频道多次报道
13
从上网到网瘾
14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概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四章-节)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四章-节)ppt课件

二、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郭念锋): (一)心理活动强度:指对于精神刺激的 抵抗能力。 (二)心理活动的耐受力:指对突然的强 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三)周期节律性:用人的心理活动周期 节律性来衡量心理健康的水平。 (四)意识水平:用意识反映水平衡量心 理健康水平。 (五)暗示性:暗示是一种最简单化、最 典型的条件反射。通过暗示性的强弱来 衡量心理健康水平。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 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是心理不健康 的各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就 现阶段发展状况看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 与神经症的某些症状之间,界限混浊不清。 原因有三: 第一,在精神病学领域中,“神经症”,特 别是“神经衰弱”,其概念的形成都有一个 较长的历史过程。 第二,即便是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 理不健康状态”,咨询心理学也没有认真进 行过界定。 第三,咨询心理学自身,由于理论观念分歧 较大,所以咨询操作的着眼点也不统一。
Βιβλιοθήκη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一、用途 (一)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 (二)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三)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五)疗效评估 (六)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七)职业培训 (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九)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二、效度 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 尺。 效度三项指标: (一)症状学效度 1. 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 性。 2. 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 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

医生每天查房工作分为三步骤: 第一步,在办公室内讨论病人的疾病。 第二步,在病房检查病人。 第三步,回到办公室内分析和讨论病人 的病情。 按一般经验,躯体疾病在不同程度上都 会影响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功能,常伴 有神经症的症状。长期住院患者、重病 患者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往往伴随着抑 郁症状。 身体有病时,各类有害因素会加倍影响 心理活动。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高 D、人格特征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稳定不变

答案:B
练习题10 (单选)
在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 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 准则,能够( )。
A.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B.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事 C.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D.与自我要求一致
答案:A
练习题1 (多选)
下列描述中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 的是( )。
A.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 地生存发展
B.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 C.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 D.能使人类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
其规律性
答案:ABD
练习题2 (多选)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 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
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
(八)自信心
实质是自我认知的能力 有两种倾向:估计过高;估计过低。
(九)社会交往
人类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的重要支柱。
(十)环境适应能力
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适应下来以保持心 理平衡。
答案:ABC
练习题4 (多选)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统计学标准认为( )
A、心理特征测量结果总体而言呈常态分布 B、心理正常或异常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
度而定 C、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以统计数
据为依据 D、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不能视为异常
答案:ABC
练习题5 (多选)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内省经验标准( )
为病态;不是所有的都是正态分布;心理测量本身受社会文 化的制约
标准化的区分
3.内省经验标准
病人的主观体验
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 舒适感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培训课件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培训课件


思维迟缓:
是联想速度的缓慢、联想困难或联想抑
制,患者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低、
反应迟钝,如感到脑子不灵了,什么都想
不起来。
多见于抑郁症。

思维贫乏: 是联想数量减少,概念和词汇贫乏,患 者表现为沉默少语,言语单调,感到脑 子空虚,没有什么可说的。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中断: 患者在意识清醒,无任何外界原因时思 维突然中断,言语停顿,片刻后继之新的内 容,此时患者不受支配,不能自主。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骂自己,常为此苦恼、愤怒和伤人;

议论性幻听:听到以第三人称(他)评论患者
命令性幻听:患者听到指使其采取某个行动的 声音,这会使患者根据命令,拒食、毁物伤人或 自伤。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为:


功能性幻觉:随现实的声音刺激所引发
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声

心因性幻觉: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

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 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

人本主义理论的解释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弗洛伊德解释心理异常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是精神病和神经症的重要起因。 2、依据命题推演出的判断: 人类的生物本能—“力必多”(Libido)在幼年 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口欲期、 肛欲期、生殖器期。

病理性赘述:
是思路的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迂回曲折,
讲话罗索,半天讲不到主题上,做不必要的过
分累赘的描述,致使无意义的繁枝细节掩盖主要
内容,思维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或离题不远,最后
能达到预定的终点。 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思维云集: 指患者思潮不受意愿的支配,强制性涌现 出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突然出现,迅速 消失。患者常常描述,脑子乱,不能控制,想 的事毫无意义,一件事没想完又想另一件

课件3:变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学知识课件

课件3:变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学知识课件

( 七 ) 模 仿 动 作
( 六 ) 刻 板 动 作
( 五 ) 被 动 性 服 从
( 四 ) 缄 默
( 三 ) 蜡 样 屈 曲
( 二 ) 违 拗
( 一 ) 木 僵
50
51

小香
52

福建省永泰县有一位叫刘兰珍的妇女,她的睡眠时间很 长,一觉能睡一两个月甚至几年。刘兰珍的这种睡觉方 式已经持续12年了。为了找到嗜睡的原因,刘兰珍到 医院做了血液、消化系统等各方面的检查,没有发现病 变,无奈之下刘兰珍的家人带她来到了当地的精神病卫 生院,在这里医生为她做了脑电图检查,结果仍然正常, 最终医生确诊为癔症木僵症。通过治疗,刘兰珍终于苏 醒了,但是她对自己昏睡时的情况毫无知觉。
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
65

(七)焦虑性人格障碍
一贯性紧张不安,需要别人的关心和接纳,敏感于别人的 批评,夸大生活潜在的危险,回避意向明显。

(八)依赖性人格障碍
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无助。
66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一、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呕吐
5.没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60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1.冲突的性质 2.许又新教授的评定方法
61
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三、适应障碍
62
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一、人格障碍 (一)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
53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
异常心理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2)“自我”学习外部世界理性地处理“本 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体验焦 虑。
(3)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 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
8
4.简评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历史功绩,首先不在心理学方面, 而是在哲学方面;更主要地影响和波及到社会学、 人类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
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2、感觉减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
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
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
具体的不舒适感觉,或. 难以忍受的异常感受。 23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任何环 境中能正常地肩负责任,能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 其规律,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 条件。
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 心理活动。
首先提出“潜能”概念(性质):
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 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之后,便断定 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 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 结果。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目前仍然是一种哲学 理念。
.
11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 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
12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
精神病学的对象:着重异常心理诊断、治疗、转归
和预后,以及精神病预防与康复等。
.
4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西方 中国 现代
.
5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弗洛伊德关于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 题
(1)潜意识:情感、思想、欲望等作用。 (2)性的冲动,广义和狭义的,都认为是神经症 的重要起因。
统计学标准的普遍性只是相对的,不是普遍使 用的。
.
17
3、内省经验标准。 (1)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 (2)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
18
4、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维持生理和心 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根据社会生活的需 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19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郭念锋(1986,1995)从心理学 角度切入,以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 定义为依据,才能使问题明朗化。
.
13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常识性的区分:
至今没有公认的统一判断标准,是 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来区分正常与异常心 理。
(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
14
二、非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对依据人们看问题角度不同, 粗略地将非标准化的区分,归纳如下:
.
6
2.弗洛伊德推演判断:
(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冠名 为“力比多”。
(2) “力比多” 的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 肛门欲阶段、生殖器阶段。
(3)人的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4)“本我”(“快乐原则”活动)、“自我” (“现实原则”活动)、“超我”(“道德原则” 活动)。 (5)焦虑:防御机制。
一、精神科医生: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
二、心理咨询师:了解这些知识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
非精神障碍,以便将精神障碍转诊给精神科医生,留下 非精神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对象。
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只是辅助性 的。
.
22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
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
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 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 机能”。
.
20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条原则依据: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精神科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 指标。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
21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心理异常的主要症状,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 咨询师的基础知识。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知识
广西医科大学 钟艳华
.
1
第一节 关于变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学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
(psychopat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 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人格等方面的变态,并探讨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其 在临床中的应用。
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
下判别标准:
1、医学标准。 (1)把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看待; (2)心理表现被视为疾病的症状; (3)把心理障碍纳入医学范畴,重视物理、
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
.
16
2、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 常态分布。 如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 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
1、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 偏离了统计常模。
2、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一文化 习俗的偏离。
3、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 破坏。
4、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 观念或行为。
5、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 上的不适体验。
.
15
三、标准化的区分
.
9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在变态心理学史上,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学 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通过“实验神经症” 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是行为主义 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
巴甫洛夫认为,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 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
.
10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
2
变态心理:又称病理心理,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偏离了
常态的标准,行为失去了常态的表现,出现了心理活 动与行为的异常。
常态:是指个人行为上符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有抱
负、价值观较高、为社会接受。
.
3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
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