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高危手术管理

合集下载

高危产科手术管理制度

高危产科手术管理制度

高危产科手术管理制度
一、高危产科手术指急危重症病人剖宫产、会阴三度以上裂伤修补术、子宫翻出复位术、三胎以上剖宫产手术、晩期妊娠子宫破裂手术、复杂性阴道/腹腔血肿清创缝合术、中央性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剖高产子宫切除术等高风险手术。

二、高危产科手术纳入高风险医疗技术管理范畴,严格按高风险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执行。

三、科室必须制定每一种高危产科手术的管理规范、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四、严格落实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术前评估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危急症抢救制度。

五、按照高风险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要求,落实资质授权,必须由经过授权的医师进行手术。

(抢救除外)。

高危妊娠与产科手术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与产科手术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与产科手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高危妊娠患者和产科手术患者的安全,规范医院的管理工作,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行业标准和医院内部管理要求,适用于医院的全部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妇产科、产科手术室、产房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二章高危妊娠管理第三条高危妊娠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间存在多种医学、胎儿和母体的情况或因素,使其妊娠和分娩过程存在较高风险的情况。

常见的高危妊娠情况包含但不限于: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高血压、孕期并发症等。

第四条高危妊娠的筛查和评估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高危妊娠筛查和评估机制,确保对每位孕妇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

2.通过孕前检查和孕期定期随访,医院应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试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患者的高危妊娠类型和风险等级。

第五条高危妊娠的管理流程1.医院应订立高危妊娠管理流程图,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在高危妊娠患者管理中的职责和流程。

2.高危妊娠患者应由妇产科医师负责管理,并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协作。

第六条高危妊娠的治疗和护理1.对于高危妊娠患者,医院应订立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包含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疾病掌控等。

2.医院应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高危妊娠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防备措施,提高自我管理本领。

第七条高危妊娠的监测和随访1.高危妊娠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监测,包含但不限于超声检查、胎心监测、血压监测等。

2.医院应建立高危妊娠患者的随访制度,确保其病情得到及时掌控和调整。

第八条高危妊娠的转诊与协作1.对于高危妊娠患者,医院应依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转诊,并与接收医院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2.在转诊过程中,医院应供应完整的病历和检查资料,并与接收医院的医生进行沟通和沟通。

第三章产科手术管理第九条产科手术的布置和准备1.产科手术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布置,确保术前必需的检查和评估工作的完成。

高危手术及护理管理规定

高危手术及护理管理规定

高危手术及护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为了确保医院高危手术的安全性和优质护理服务的供应,规范医院的高危手术及护理管理工作,特订立本规定。

第二章高危手术管理第一节定义和分类1.高危手术是指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可能发生较严重并发症的手术。

2.医院将高危手术分为以下几类:–心脏手术:包含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移植等。

–脑部手术:包含颅内肿瘤切除术、脑血管疾病手术等。

–骨科手术:包含脊柱手术、关节置换术等。

–肝脏移植手术:包含肝脏移植等。

–其他:依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节术前准备1.医院应设立高危手术委员会,由有资深经验的专家构成,负责订立高危手术的准备工作和评估标准。

2.手术前,必需进行全面评估,包含患者的身体情形、病史、试验室检查结果等。

3.必需对患者进行术前沟通和沟通,解释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书。

第三节手术准备1.手术室必需满足高危手术的要求,包含设备、器械、药品等。

2.医生、护士和麻醉师应接受高危手术的特地培训,并持有效证书。

3.高危手术必需在手术室主任或相关专家的引导下进行。

4.手术室必需依照规定的手术流程进行操作,包含标记、消毒、手术台布置等。

5.手术室必需备有充分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第四节手术操作1.手术过程中,必需严格依照医院的手术操作规范进行。

2.医生应遵守手术安全相关的规定,如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项目等。

3.护士应在手术过程中全程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4.手术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必需立刻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向主刀医生汇报。

第五节术后护理1.手术结束后,患者必需转至重症监护室进行紧密察看和护理。

2.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

3.必需严格依照医生的叮嘱,执行术后护理措施,包含伤口处理、药物管理、病情察看等。

4.术后病愈期的护理也应加强,包含物理病愈训练、心理护理等。

5.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沟通。

计划生育高危手术管理制度

计划生育高危手术管理制度

计划生育高危手术管理制度
一、高危手术范围
(1)年龄小于20岁。

(2)内外科疾病,尤其合并功能异常。

(3)代谢异常,严重过敏体质。

(4)疾病或手术导致严重粘连,影响子宫的活动度、宫颈的暴露。

(5)严重骨盆畸形或下肢活动受限。

(6)合并盆腔肿瘤: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导致宫腔变形。

(7)瘢痕子宫。

(8)人工流产病例年龄≥40岁,宫内节育器取出病例≥50岁。

(9)绝经后超过1年。

(10)阴道分娩后3个月或剖宫产术后6个月内;产后哺乳期。

(11)既往妊娠有胎盘黏连或大出血史。

(12)有子宫穿孔史或阴道宫颈穿破史。

(13)脊柱、下肢、骨盆病变,截石位困难。

(14)宫内节育器崁顿、断裂、变形、异位等。

(15)异常妊娠。

二、高危手术管理是对有高危因素者的特殊管理。

对有高危因素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特殊医护措施。

(1)门诊高危筛查,病例有高危标记,填写高危因素。

(2)手术前向家属说明手术难度及后果,并签写知情同意书。

(3)作为重点手术,安排充足手术时间。

(4)由有经验的医生承担手术。

疑难、高危手术需住院手术。

(5)充分考虑手术的困难,必要时进行术前会诊讨论,采取预防措施。

(6)术后观察2小时,检查无异常方可离院。

(7)术前应向受术者宣传避孕知情选择知识,指导落实节育措施。

(8)遇疑难高危手术应介绍其到医疗抢救条件较好的上级技术服务机构或妇幼保健机构手术。

(9)术后做好随访。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各国纷纷建立了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的背景、目的和实施方法,并分析其带来的效益和挑战。

一、背景高危孕产妇是指在妊娠、分娩和产后期存在生命威胁,或有高度危险因素的孕产妇。

这些危险因素可能是孕妇的年龄、疾病史、妊娠并发症等。

由于高危孕产妇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需要额外的医疗关注和干预。

二、目的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及早发现高危孕产妇,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通过规范管理程序,提供全面而连续的护理服务,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三、实施方法1. 风险评估和筛查: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筛查机制,对孕妇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病史采集和实验室检查。

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和评分标准,确定孕妇是否为高危孕产妇。

2. 多学科团队管理:高危孕产妇需要多学科医务人员的共同管理,如妇产科医生、产科护士、内科医生等。

医疗团队应定期召开讨论会议,制定并执行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3. 定期随访和监测: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监测,关注其身体状况、孕期并发症和胎儿发育情况。

定期进行孕期超声检查、血液检测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 严密的分娩计划:对高危孕产妇的分娩过程进行严密的计划和管理,确保分娩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如需进行剖宫产,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5. 产后护理和随访:高危孕产妇在分娩后仍需要密切的监测和护理。

院内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产后复查和产褥期护理,并提供心理支持和产后康复指导。

四、效益和挑战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效益。

首先,能够提前发现高危孕产妇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其次,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危机处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然而,高危孕产妇管理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医疗资源的不足、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

高危手术患者管理制度

高危手术患者管理制度

高危手术患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医院高危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高危手术患者的管理流程、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的手术过程安全可控,并供应术后回访和关怀。

第二章患者登记和评估1.医院在接收到高危手术患者就诊申请后,应及时布置专科医生进行患者登记和评估工作。

2.患者登记时应取得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过敏史等相关资料,并建立电子病历。

3.医院应组织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认真评估,包含身体情形、手术风险评估、合并症风险评估等,明确手术适应症和禁忌证。

4.在评估中发现患者存在其他潜在不安全因素时,应及时引导患者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并做好记录。

第三章术前准备1.患者同意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医院应组织专业医生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2.医院应供应认真的手术介绍和术前注意事项,包含禁食禁水时间、术前用药和特殊检查的要求等。

3.医院应确保手术室、器械和药品等的准备工作,包含手术室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4.医院应依照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并确保麻醉师的专业水平和经验。

5.医院应确保手术前的患者身份核对和手术部位标识,防止手术错误发生。

第四章术中管理1.手术室应设有专职护士和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术中的患者监护和手术协调工作。

2.术前核查包含患者身份核对、手术部位核对、手术器械和料子核对、手术间准备等,确保手术安全。

3.术前护理包含产前护理、体位选择、静脉通道建立等,确保手术操作环境和患者身体状态良好。

4.术中监护包含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麻醉深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5.术中操作要求医生和护士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范、手术无菌操作规范和手术急救规范,确保手术操作安全可靠。

第五章术后管理和回访1.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入恢复室进行术后监护。

2.恢复室应设有专职护士和恢复室护士长,负责术后患者的察看、护理和药物管理。

3.术后察看包含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等,确保患者术后稳定。

计划生育中级(专业知识)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计划生育中级(专业知识)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计划生育中级(专业知识)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1.检查前列腺及精囊异常的最佳方法是A.CTB.腹部B型超声C.经直肠B型超声D.MRE.KUB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专业知识2.关于睾丸鞘膜积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睾丸附睾触不清B.透光试验阳性C.少量可无症状D.一旦发现尽早手术E.多为卵圆形,无触痛正确答案:D解析:婴儿较小的睾丸鞘膜积液常可自行吸收消退。

鞘膜积液小而无症状、长期不增大者,在成人也不需要治疗。

知识模块:专业知识3.成人睾丸正常的体积为A.<12mlB.<25mlC.>12mlD.>25mlE.12~25ml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专业知识4.EPS检查WBC>15/HP,卵磷脂小体减少,EPS细菌培养阴性,首先考虑的是A.无菌性前列腺炎B.慢性前列腺炎C.前列腺增生D.前列腺癌E.急性前列腺炎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专业知识5.输精管结扎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是A.残余精子受孕B.输精管自然再通C.误扎D.先天性重复输精管E.术后过早活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专业知识6.下列告知受术者的负压吸宫术后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A.注意休息、营养B.禁性生活两周C.禁盆浴两周D.腹痛、发热随诊E.阴道出血超过月经量随诊正确答案:B解析:负压吸宫术受术者术后1个月内应禁止性交。

知识模块:专业知识7.下列人工流产综合征处理措施中错误的是A.吸氧B.取半卧位C.心电监护D.静脉或皮下注射阿托品0.5~1mgE.静脉推注50%葡萄糖60~100ml正确答案:B解析:一旦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应使受术者取平卧位。

知识模块:专业知识8.关于药物流产,下列错误的是A.药物流产是一种非手术的人工流产B.药物流产不能替代手术人工流产C.必须强调服药前咨询和服药后随访的重要性D.患者在家服米索前列醇排出绒毛后必须带到医院由医务人员确认E.药物流产必须在有急救措施和急诊刮宫设备的医疗机构进行正确答案:D解析:拟行药物流产的患者必须在具有药物流产资质的医疗机构、有医务人员在场监护的情况下服用米索前列醇,以观察阴道出血及排出物情况,及时应对处理过敏等药物不良反应。

计生手术管理制度

计生手术管理制度

计生手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计划生育手术的管理,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殖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机构和相关医务人员。

第三条计划生育手术应该由专业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内进行,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标准实施。

第四条负责计划生育手术管理工作的部门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手术台账,记录手术人员、手术时间、手术方法等相关信息,并定期进行汇总和分析。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计划生育手术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妇女对计划生育手术的认识和了解,鼓励积极参与。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对计划生育手术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八条对违反计划生育手术管理制度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二章计划生育手术资格第九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妇女可以进行计划生育手术:(一)年龄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且符合生育政策规定。

(二)身体健康,适宜进行手术。

(三)夫妻双方均同意进行计划生育手术。

第十条计划生育手术应当由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育意愿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手术符合法律法规和医疗标准。

第十一条未成年妇女进行计划生育手术需得到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的同意书。

第十二条孕妇在怀孕期间不得进行非治疗性质的计划生育手术,仅在怀孕对母体或胎儿造成重大威胁时才可考虑手术。

第十三条患有严重疾病或其他需要特殊考虑的患者,应当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计划生育手术。

第三章计划生育手术程序第十四条执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手术记录系统,记录手术前、中、后的重要信息。

第十五条手术前,应当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排除禁忌证,明确手术的目的和风险。

第十六条手术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准确、安全地完成手术。

第十七条手术后,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手术管理
一、高危手术范围
1. 年龄≤20岁或≥50岁及绝经1年以上。

2. 人工流产≥3次,或半年内有终止妊娠或分娩,或1年内有2次人工流产史。

3. 剖宫产术后1年内、哺乳期或长期服用甾体避孕药及带节育器妊娠。

4. 生殖道畸形或合并盆腔肿物。

5. 子宫位置高度倾屈或宫颈暴露困难。

6. 既往妊娠有胎盘粘连出血史。

7. 子宫穿孔史或阴道宫颈段裂伤史。

8. 因脊柱、下肢、骨盆病变截石位困难。

9.并发内科严重器质疾病或出血性疾病。

10. 宫内节育器嵌顿、断裂、变形、异位。

11. 无痛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高危范围:
(1)剖宫产术后、哺乳期或长期服用甾体避孕药及带节育器妊娠。

(2)生殖道畸形或合并盆腔肿物、子宫肌瘤剔除术后。

(3)子宫位置高度倾屈或宫颈暴露困难。

(4)既往妊娠有胎盘粘连出血史。

(5)子宫穿孔或阴道宫颈穿破史。

(6)脊柱、下肢、骨盆病变截石位困难。

(7)其他内科严重器质疾病或出血性疾病。

(8)严重心肺疾患如严重心电图异常、心肺功能不全未经治疗者。

(9)气道异常,估计气道管理困难者。

(10)异常肥胖,体重指数(BMI)大于35kg/㎡。

二、高危手术管理要点
1. 门诊进行高危筛查,病历有高危标志,填写高危因素。

2. 术前向家属说明手术难度及后果并知情同意签字。

3. 作为重点手术,安排充足手术时间。

4. 必须由有经验的医师承担手术。

5. 疑难高危手术需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以上医院住院手术。

6. 充分考虑手术的困难,必要时进行术前会诊讨论,采取预防措施。

7. 术后观察2小时以上,检查无异常方可离院。

8. 术后指导落实节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