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第十五章练习题+真题 答案

理论第十五章练习题+真题 答案
理论第十五章练习题+真题 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章课后题答案

第四章作业答案 16. MCS-51单片机系统中,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共用 16位地址线和8位数 据线,为何不会产生冲突? 解: 数据存储器的读和写由 RD 和WR 信号控制,而程序存储器由读选通信号 PSEN 控制, 这些信号在逻辑上时序上不会产生冲突;程序存储器访问指令为 MOVC ,数据存储器访问 指令为MOVX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虽然共用 16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但由于二者 访问指令不同,控制信号不同 ,所以两者虽然共处于同一地址空间,不会发生总线冲突。 18.某单片机应用系统,需扩展 2片8KB 的EPROM 和2片8KB 的RAM ,采用地址译码 法,画出硬件连接图,并指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 解: 硬件连接电路图如图 4.18所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为: 图4.18 4.18题硬件连接电路图 21. 8255A 的端口地址为 7F00H ?7F03H ,试编程对 8255A 初始化,使A 口按方式0输入, B 口按方式1输出。 解: 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30H START : MOV SP, #60H MOV DPTR , #7F03H MOV A , #10010100B MOVX @DPTR , A SJMP $ END 25.使用8255A 或者8155的B 端口驱动红色和绿色发光二极管各 4只,且红、绿发光二极 管轮流发光各1S 不断循环,试画出包括地址译码器、 8255A 或8155与发光管部分的接口 2764 (1#): 0000H~1FFFH 6264 (1#): 4000H~5FFFH 2764 (2#): 2000H~3FFFH 6264 (2#): 6000H~7FFFH 8031 ALE Q7-QQ G 74LS373 □7-DO OE 1_ —. AO-A?A8-A1?CE 2764 1# D7-D0 QE Al f A12 CE 6264 1# D7-0B WE OE A0-A7Aa-Al2CE 6264 2# D7~D(? W E OE P2.4-P2.0 1 2764 2# D7-D0 OE RESET P0.7^P0.0 PSEN WR RD

理论力学第十五章习题

15-1 提升矿石用的传送带与水平成倾角α。设传送带以匀加速度a 运动,为保 持矿石不在带上滑动,求所需的摩擦系数。 解:取矿石m 为研究质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Q 为虚拟惯性力,根据矿石 的动平衡方程知: α tg α cos g a f ma Q ,f N F 0αcos m g N 0Y 0αsin mg Q F 0 X +≥∴=?≤=+=∑=--=∑ 15-2 矿车重P 以速度v 沿倾角为α的斜坡匀速下降,运动总阻力系数为f ,尺 寸如图;不记轮对的转动惯量,求钢丝绳的拉力。h 当制动时,矿车作匀减速运动,制动时间为t ,求此时钢丝绳的拉力和轨道法向反力。 解:取矿车为研究质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Q 为虚拟惯性力。 (1) 匀速下降,Q=0 ) αcos f α(sin P T f )N N (F 0αcos P N N 0 Y 0 αsin P F T 0 X B A B A -=∴?+==-+=∑=+--=∑ (2) 匀减速运动 F F

制动时间为t ,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V 相反,且: t V a = ?? ????+++-= ∴? =?+==?-?-?+?-?=∑=-+=∑=++--=∑αcos )fd 2b ()gt V α)(sin d h (b P T t V g P Q ,f )N N (F 0 2 b αcos P h αsin P b N h Q d T 0 m 0αcos P N N 0 Y 0αsin P Q F T 0 X B A B A B A 15-3 图示凸轮导板机构,偏心轮绕O 轴以匀角速度ω转动,偏心距OA=e ,当导 板CD 在最低位置时,弹簧的压缩为b ,导板重为P 。为使导板在运动过程 解:考虑OA 与水平线夹角为θ时的情况。 以导板为研究质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Q 为虚拟惯性力。弹力 )θsin e e b (c F ++=. 导板与偏心轮不脱离,两者沿y 向的加速度相同, θsin ωe a 2?= 惯性力是 a g P Q = 根据导板的动平衡条件: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某地区出生人口数

第十五章拉格朗日方程习题解答

习 题 15-1 如图15-7所示的升降机,在主动轮C 上作用一驱动力偶M ,使质量m 1的物体A 上升。已知平衡物B 的质量为m 2,主动轮C 和从动轮D 都为均质圆轮,半径和质量分别为r 和m 3。如不计胶带质量,试求A 物的加速度。 图15-7 a m F A 1I = a m F B 2I = ra m r a r m M M D C 323I I 2 1)(21 == = 动力学普遍方程 0δ)(δ)(δ)(I 2I 1I I =-++---s F W s F W r s M M M B A D C 0)()(1) 2 12 1(221133=-++--- a m g m a m g m r ra m ra m M r m m m gr m m M a )()(32112++-+= 15-2 图15-8所示调速器由两个质量各为m 1的滑块及质量为m 2的平衡重块组成,长l 的杆不计重量,弹簧刚度为k ,当θ = 0时,为原长。若调速器绕铅垂轴等角速度旋转,试求 ω与θ的关系。 图15-8 θωsin 2 11I l m F = )c o s 1(θ-=kl F 动力学普遍方程 0δ)(δ22211I =+-r F g m r F θθcos δsin δ21r r = θt a n δδ12r r = 故 0tan δ)]cos 1([δsin 21212 1=-+-θθθωr kl g m r l m θ θωcos 2) cos 1(122 l m kl g m -+= 15-3 如图15-9所示,板DE 质量为m 1,放在三个质量均为m 2的滚子A 、B 和C 上,今在板上作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使板与滚子运动。如板与滚子,以及滚子与水平面之间均无滑动,试求板DE 的加速度.滚子可视为均质圆柱,不计滚动摩擦。 图15-9 DE a m F 11I = 2/22I DE a m F = DE DE O ra m r a r m M 22 2I 4 1)2( 2 1= = 动力学普遍方程 0δ3δ3δ)(2I 22I 11I =---?C M r F r F F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第十五章 虚位移原理

第15章 虚位移原理 15-2 图示曲柄式压榨机的销钉B 上作用有水平力F ,此力位于平面ABC 内。作用线平分∠ABC 。设AB=BC ,∠ABC=θ2,各处摩擦及杆重不计,求对物体的压缩力。 解: (1)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 拆掉被压榨物体,用力D F 代替。 此时主动力为:D F F , ,约束为理想约束。 (3)给虚位移求关系D B r r δδ, C B ,点虚位移在BC 连线上投影相等: )90cos()902cos(0θδθδ-=-D B r r 即:D B r r δθδ=cos 2 (4)由虚位移原理: 0)90cos(0 =--D D B r F r F δθδ 代入虚位移关系: θF t g F D 2 1 =

15-3在图示机构中,当曲柄OC 绕O 轴摆动时,滑块A 沿曲柄滑动,从而带动杆AB 在铅直导槽K 内移动。已知:OC=a ,OK=l ,在点C 处垂直于曲柄作用一力F 1;而在点B 沿BA 作用一力F 2。求机构平衡时F 2与F 1的关系。 解: (1)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 主动力为:21,F F ,约束为理想约束。 (3)给虚位移求关系C A r r δδ, 虚位移满足合成关系:r A e A A r r r δδδ+= ?δδcos A e A r r = A A e A C r l a a l r OC OA r r δ???δδδ?=?=?=2cos cos /cos (4)由虚位移原理: 012=-C A r F r F δδ 0cos 212=?-A A r l a F r F δ?δ 则:l a F F ?2 12cos = 1 1

操作系统 第四章 课后题答案

第四章 1.为什么说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来自百度): 答案一: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各种类型用户的需要。对终端型作业用户而言,由于他们所提交的大多属于交互型作业,作业通常比较短小,系统只要能使这些作业在第1级队列所规定的时间片内完成,便可使终端型作业用户感到满意;对于短批处理作业用户而言,他们的作业开始时像终端型作业一样,如果仅在第1级队列中执行一个时间片即可完成,便可以获得与终端型作业一样的响应时间,对于稍长的作业,通常也只需要在第2级队列和第3级队列中各执行一个时间片即可完成,其周转时间仍然较短;对于长批处理作业用户而言,它们的长作业将依次在第1,2,…,直到第n级队列中运行,然后再按时间片轮转方式运行,用户不必担心其作业长期得不到处理。 答案二:(惠州学院操作系统课后题)与答案一基本相似,可看做精简版。 答:(1)终端型作业用户提交的作业大多属于较小的交互型作业,系统只要使这些作业在第一队列规定的时间片内完成,终端作业用户就会感到满足。 (2)短批处理作业用户,开始时像终端型作业一样,如果在第一队列中执行一个时间片段即可完成,便可获得与终端作业一样的响应时间。对于稍长作业,通常只需在第二和第三队列各执行一时间片即可完成,其周转时间仍然较短。 (3)长批处理作业,它将依次在第1 ,2 ,…,n个队列中运行,然后再按轮转方式运行,用户不必担心其作业长期得不到处理。所以,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满足多用户需求。 2.

分别对以上两个进程集合,计算使用先来先服务(FCFS)、时间片轮转法(时间片q=1)、短进程优先(SPN)、最短剩余时间优先(SRT,时间片q=1)、响应比高者优先(HRRN)及多级反馈队列(MFQ,第1个队列的时间片为1,第i(i<1)个队列的时间片q=2(i-1))算法进行CPU调度,请给出各进程的完成时间、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及所有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第十五章 轴的设计计算习题解答

第十五章轴的设计计算习题及参考解答 一、选择题 从下列各小题给出的A、B、C、D答案中任选一个: 1 若转轴在载荷作用下弯曲较大或轴承座孔不能保证良好的同轴度,宜选用类型代号为的轴承。 A. 1或2 B. 3或7 C. N或NU D. 6或NA 2 一根轴只用来传递转矩,因轴较长采用三个支点固定在水泥基础上,各支点轴承应选用。 A. 深沟球轴承 B. 调心球轴承 C. 圆柱滚子轴承 D. 调心滚子轴承 3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外圈与座孔的配合。 A. 均为基轴制 B. 前者基轴制,后者基孔制 C. 均为基孔制 D. 前者基孔制,后者基轴制 4 为保证轴承内圈与轴肩端面接触良好,轴承的圆角半径r与轴肩处圆角半径r1应满足的关系。 A. r=r1 B. r>r l C. r<r1 D. r≤r l 5 不宜用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 A. 圆锥滚子轴承 B. 角接触球轴承 C. 深沟球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6 只能承受轴向载荷。 A. 圆锥滚子轴承 B. 推力球轴承 C. 滚针轴承 D. 调心球轴承 7 通常应成对使用。 A. 深沟球轴承 B. 圆锥滚子轴承 C. 推力球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8 跨距较大并承受较大径向载荷的起重机卷筒轴轴承应选用。 A. 深沟球轴承 B. 圆锥滚子轴承 C. 调心滚子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9 不是滚动轴承预紧的目的。 A. 增大支承刚度 B. 提高旋转精度 C. 减小振动噪声 D. 降低摩擦阻力 10 滚动轴承的额定寿命是指同一批轴承中的轴承能达到的寿命。 A. 99% B. 90% C. 95% D. 50% 11 适用于多支点轴、弯曲刚度小的轴及难于精确对中的支承。 A. 深沟球轴承 B. 圆锥滚子轴承 C. 角接触球轴承 D. 调心轴承 12 角接触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随接触角 的增大而。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13 某轮系的中间齿轮(惰轮)通过一滚动轴承固定在不转的心轴上,轴承内、外圈的配合应满足。 A. 内圈与心轴较紧、外圈与齿轮较松 B. 内圈与心轴较松、外圈与齿轮较紧 C. 内圈、外圈配合均较紧 D. 内圈、外圈配合均较松 14 滚动轴承的代号由前置代号、基本代号和后置代号组成,其中基本代号表示。

《理论力学》考试知识点.

《理论力学》考试知识点 静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掌握平衡、刚体、力的概念以及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静力学公理。 2、掌握柔性体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和球铰链的性质。 3、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力的投影和平面力对点的矩,掌握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以及力对轴的矩与对该轴上任一点的矩之间的关系。 4、对简单的物体系统,熟练掌握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 1、掌握力偶和力偶矩矢的概念以及力偶的性质。 2、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力偶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3、熟练掌握如何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力的平移定理和空间一般力系和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4、掌握合力投影定理和合力矩定理。 5、掌握计算平行力系中心的方法以及利用分割法和负面积法计算物体重心。 第三章力系的平衡条件 1、了解运用空间力系(包括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平行力系和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2、熟练掌握平面力系(包括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熟练掌握利用平面力系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3、了解静定和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4、掌握平面静定桁架计算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掌握判断零力杆的方法。 第四章摩擦 1、掌握运用平衡条件求解平面物体系的考虑滑动摩擦的平衡问题。 2、了解极限摩擦定律、滑动摩擦系数、摩擦角、自锁现象、摩阻的概念。 运动学 第五章点的运动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能求点的运动方程。 2、熟练掌握如何计算点的速度、加速度及其有关问题。 第六章刚体的基本运动

第十五章 轴

第十五章 轴 重点难点内容 1.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结构设计就是要合理地确定轴各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包括各轴段的直径、长度、各个 轴肩、圆角和倒角的大小、键槽的位置等等。 轴的结构没有标准形式,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轴上零 件的布置;2)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3)轴上零件的装拆工艺性;4)轴的疲劳强度和刚度要求; 5)轴的加工工艺性等。 轴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轴上零件的布置除了达到工作要求外,要使轴受力最小;2)轴上的零件要定位准确、固定可靠;3)轴上的零件能方便地装配和拆卸;4)轴的加工工艺性要好; 5)要应力集中小、疲劳强度要高。 2.轴的强度计算 弯扭合成强度条件: W T M W M ca ca 22)(ασ+==≤1][-b σ MPa α是根据扭剪应力的变化性质而定的应力校正系数。用来考虑扭矩T 产生的扭剪应力τ与弯距M 产生的弯曲应力b σ的性质不同。 对轴受转矩的变化规律未知时,一般将τ按脉动循环变应力处理。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的强度条件: 22τσστ S S S S S ca += ≥ [ S ] 如同一截面有几个应力集中源,则取其中最大的一个应力集中系数用于计算该截面的疲劳强度。 重要基本概念 1.直轴按承受载荷的性质分为三类 传动轴:在工作中主要承受转矩,不承受弯矩或承受弯矩很小。 心轴:在工作中只承受弯矩,不承受转矩。心轴又分为固定心轴和转动心轴。 转轴: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转矩。 2.轴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因轴在弯矩和转矩作用下承受变应力,轴肩处有应力集中,因此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 设计准则:一般进行疲劳强度校核计算。对瞬时过载很大的轴,还应进行静强度校核。对于有 刚度要求的轴,要进行刚度计算。对转速高或载荷周期性变化的轴,要进行振动稳定性计算。 3.轴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轴的设计步骤 轴的设计包括两个主要内容:轴的结构设计和轴的强度计算。 轴的设计步骤:1)选择轴的材料;2)估算轴的最小直径;3)轴的结构设计;4)轴的强度校

理论力学 1~12章 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C 2.ACD 3.A ,B 两处约束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4.5F ,方向与5F 方向相反。 5.60°。 6. 铅直向上。 第二章 平面力系 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B ;D 。 2.B 。3. 2 F ;向上。4.B 。5.L M 334;方向与水平线成?60角,指向 右下。6.10kN ;10kN ;5kN ;5kN 。7. 100kN ;水平向右。 二.计算题 1. 70-=B F KN 70=Ax F KN ,120=Ay F KN ,30A M KN m =-? 2. qa F Ax -= qa F F Bx += F qa F Ay += F qa F By -= 3. kN 5-=Dx F kN 33.4=Dy F kN 33.4=E F kN 41.24=C F kN 08.17-=By F kN 5-='=Bx Ax F F kN 08.14-=Ay F m kN 66.14?-=A M 4.

5. N 10=Ax F N 20=Ay F m N 15?=A M N 1.14=CD F 6. kN 5.2=Ax F kN 16.2-=Ay F m kN 8?-=A M kN 33.20=C F 7. kN 40=B F kN 10-=Ax F kN 20-=Ay F m kN 50?-=A M kN 40=Cx F 0 =Cy F 8. N 100-=Ax F N 300-=Ay F N 300-=Ex F N 100=Ey F N 200=Dy F N 300=Hx F N 100=Hy F 第三章 空间力系 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B 。 2.B 。 3. 0)(=F M x ;2)(Fa F M y -= ;4 6)(Fa F M z = 。 4. F x =240-N ;F y =302N ;M z =2402m N ?。 5. sin z F F ?=;cos cos y F F ?β=; ()(cos cos sin )x M F F c b ?β?=+。 6. ?sin )(Fa F M AB = 。 7. 6 R x C - =;0C y =。

第4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4章供配电系统 4-1用户供配电电压等级有哪些?如何确定用户的供配电电压? 答:用户供配电电压等级有0.22kV ,0.38 kV ,6 kV ,10kV ,35 kV ,110 kV,220 kV。 配电电压等级有10kV ,6kV ,0.38kV/0.22kV 供电电压是指供配电系统从电力系统所取得的电源电压。究竟采用哪一级供电电压,主要取决于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 电力部门所弄提供的电源电压;企业负荷大小及距离电源线远近;企业大型设备的额定电压决定了企业的供电电压。 配电电压是指用户内部向用电设备配电的电压等级。有高压配电电压和低压配电电压。 高压配电电压通常采用10KV或6KV,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10KV高压配电电压。 低压配电电压等级为380V/220V,但在石油、化工及矿山(井)场所可以采用660V的配电电压。 4-2 确定用户变电所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原则是什么? 答:(1)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a 应满足用电负荷对可靠性的要求。在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中,选择两台主变压器,当在技术上,经济上比较合理时,主变器选择也可多于两台; b 对季节性负荷或昼夜负荷比较大的宜采用经济运行方式的变电所,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两台主变压器; c 三级负荷一般选择一台猪变压器,负荷较大时,也可选择两台主变压器。 (2)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装单台变压器时,其额定容量S N应能满足全部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S c,考虑负荷发展应留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并考虑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即S N>=(1.15~1.4)S c 装有两台主变压器时,其中任意一台主变压器容量)SN应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a 任一台主变压器运行时,应满足总计算负荷的60%~70%的要求,即S N=(0.6~0.7)Sc b 任一台变压器单独运行时,应能满足全部一二级负荷Sc(I+II)的要求,即S N>=S c(I+II) 4-3 高压断路器有哪些作用?常用的10kV高压断路器有哪几种?各写出一种型号并解释型号的含义。 答:(1)高压断路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断开或接通电路的开关设备,它有完善的灭弧装置,因此,不仅能在正常时通断负荷电流,而且能在出现短路故障时在保护装置作用下切断短路电流。 (2)常用10kV高压断路器有高压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 (3)略 4-4 高压少油断路器和高压真空断路器各自的灭弧介质是什么?比较其灭弧性能,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高压少油断路器的灭弧介质是油。高压真空断路器的灭弧介质是真空。 高压少油断路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节约油和钢材,价格低等优点,但不能频繁操作,用于6-35KV的室内配电装置。 高压真空断路器具有不爆炸,噪声低,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结构简单,无污染,可靠性高等优点。在35KV配电系统及以下电压等级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价格昂贵。

单片机第4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20101030

第4章思考题与习题 7. 答:寻址方式目的操作数寻址方式源操作数寻址方式 ADD R1 ,B 寄存器寻址寄存器寻址 MOV A ,5AH 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 MOV TH1 ,#02H 寄存器寻址立即数寻址 MOVC A,@A+DPTR 寄存器寻址变址寻址 XRL @R0 , A 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 MOV C , 30H 位寻址位寻址 MOV DPTR , #4000H 寄存器寻址立即数寻址 ORL A , 20H 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 MOVX A , @DPTR 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 ANL C , 20H 位寻址位寻址 8. 在89C51片内RAM中 (30H)=38H,(38H)=40H,(40H)=48H,(48H)=90H。 分析下面指令,说明目的操作数和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以及按顺序执行每条指令后的结果? 目的操作数源操作数 MOV A,40H ;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40H)→A A=48H MOV R0,A ;寄存器寻址寄存器寻址(A)→R0 R0=48H MOV P1,#0F0H ;寄存器寻址立即数寻址0F0→P1 P1=0F0H MOV @R0,30H ;寄存器间接寻址直接寻址(30H)→(R0)(48H)=38H MOV DPTR,#3848H ;寄存器寻址立即数寻址3848H→DPTR DPTR=3848H MOV 40H,38H ;直接寻址直接寻址(38H)→40H (40H)=40H MOV R0,30H ;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30H)→R0 R0=38H MOV P0,R0 ;寄存器寻址寄存器寻址(R0 )→P0 P0=38H MOV 18H,#30H ;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30H→18H (18H)=30H MOV A,@R0 ;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R0)) →A A=40H MOV P2,P1 ;寄存器寻址寄存器寻址(P1)→P2 P2=0F0H 最后结果:(R0)=38H,(A)=40H,(P0)=38H,(P1)=(P2)=0F0H,(DPTR)=3848H,(18H)=30H,(30H)=38H,(38H)=40H,(40H)=40H,(48H)=38H 注意:→左边是内容,右边是单元 9. 写出下列程序段的执行结果: ⑴.设:(A)=56H,(R5)=67H, 问执行下列指令后,A,R5及PSW中CY、AC、OV、P标志的内容如何? 执行指令:ADD A,R5 DA A 答:A=23H R5=67H CY=1 AC=1 OV=0 P=1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三章达朗伯原理习题解答

习 题 13-1 如图13-16所示,一飞机以匀加速度a 沿与水平线成仰角b 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已知装在飞机上的单摆的悬线与铅垂线所成的偏角为f ,摆锤的质量为m 。试求此时飞机的加速度a 和悬线中的张力F T 。 图13-16 ma F =I 0cos sin 0 I T =-=∑β?F F F x ? βsin cos I T F F = 0sin cos 0 I T =--=∑mg F F F y β? 0sin cos sin cos I I =--mg F F β?? β 0sin ) cos(I =-+mg F ?β? mg ma =+? β?sin ) cos( ) cos(sin β?? += g a mg ma F F ) cos(cos sin cos sin cos I T β?β ?β? β+= == 13-2 球磨机的简图如图13-17所示,滚筒作匀速转动,内装钢

球及被粉碎的原料,当钢球随滚筒转到某一角度f 时,将脱离筒壁作抛射运动,由于钢球的撞击,从而破碎与研磨原料。已知钢球脱离筒壁的最佳位置'4054?=?,滚筒半径R =0.6m 。试求使钢球在'4054?=?处脱离滚筒的滚筒转速。 图13-17 2n I ωmR ma F == 0cos 0 I N n =-+=∑F mg F F ? )cos (cos cos 22I N ?ω?ω?g R m mg mR mg F F -=-=-= 令0N =F 0cos 2=-?ωg R R g ?ωcos = min r/35.296 .00454cos 8.9π30cos π30π30='??=== R g n ?ω 13-3 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放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台上,如图13-18所示。已知物块的重心距转轴的距离为r ,物块与台面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s μ。试求物块不致因转台旋转而滑出时水平转台的最大转速。 图13-18 2n I ωmr ma F == 00 N =-=∑mg F F y

理论力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考试知识点 静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掌握平衡、刚体、力的概念以及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静力学公理。 2、掌握柔性体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和球铰链的性质。 3、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力的投影和平面力对点的矩,掌握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以及力对轴的矩与对该轴上任一点的矩之间的关系。 4、对简单的物体系统,熟练掌握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 1、掌握力偶和力偶矩矢的概念以及力偶的性质。 2、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力偶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3、熟练掌握如何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力的平移定理和空间一般力系和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4、掌握合力投影定理和合力矩定理。 5、掌握计算平行力系中心的方法以及利用分割法和负面积法计算物体重心。 第三章力系的平衡条件 1、了解运用空间力系(包括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平行力系和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2、熟练掌握平面力系(包括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熟练掌握利用平面力

系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3、了解静定和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4、掌握平面静定桁架计算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掌握判断零力杆的方法。 第四章摩擦 1、掌握运用平衡条件求解平面物体系的考虑滑动摩擦的平衡问题。 2、了解极限摩擦定律、滑动摩擦系数、摩擦角、自锁现象、摩阻的概念。 运动学 第五章点的运动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能求点的运动方程。 2、熟练掌握如何计算点的速度、加速度及其有关问题。 第六章刚体的基本运动 1、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掌握定轴转动刚体角速度矢量和角加速度矢量的概念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积表达式。 2、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七章点的复合运动 1、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理解哥氏加速度的原理。 3、熟练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二章动能定理习题解答

习 题 12–1 一刚度系数为k 的弹簧,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弹簧的上端固定,下端与质量为m 的物块A 相连,图12-23所示为其平衡位置。如使重物A 从平衡位置向下沿斜面移动了距离s ,不计摩擦力,试求作用于重物A 上所有力的功的总和。 图12-23 ))((2 sin 2st 2 st s k s mg W +-+ ?=δδθ 2st 2 sin s k s k mgs --=δθ 22 s k -= 12–2 如图12-24所示,在半径为r 的卷筒上,作用一力偶矩M=a ?+b ?2 ,其中?为转角,a 和b 为常数。卷筒上的绳索拉动水平面上的重物B 。设重物B 的质量为m ,它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不计绳索质量。当卷筒转过两圈时,试求作用于系统上所有力的功的总和。 图12-24 3 22π40 π3 64π8d )+ (d b a b a M W M + ===? ????? mgr r mg W F π4π4μμ-=?-= )3π16π6π(3 4 π4π364π8232mgr b a mgr b a W μμ-+=-+=∑ 12–3 均质杆OA 长l ,质量为m ,绕着球形铰链O 的铅垂轴以匀角速度ω转动,如图12-25所示。如杆与铅垂轴的夹角为θ,

试求杆的动能。 图12-25 x x l m x x l m v m E d )sin 2()sin )(d (21)(d 21d 2222k θωθω=== θωθω2220222k sin 6 1 d )sin 2(ml x x l m E l ?== 12–4 质量为m 1的滑块A 沿水平面以速度v 移动,质量为 m 2的物块B 沿滑块A 以相对速度u 滑下,如图12-26所示。试求 系统的动能。 图12-26 ])30sin ()30cos [(2 1 2 122221k ?++?+=u v u m v m E )30cos 2(212 122221?+++=uv v u m v m )3(2 1 2122221uv v u m v m +++= 12–5 如图12-27所示,滑块A 质量为m 1,在滑道内滑动,其上铰接一均质直杆AB ,杆AB 长为l ,质量为m 2。当AB 杆与铅垂线的夹角为?时,滑块A 的速度为A v ,杆AB 的角速度为ω。试求在该瞬时系统的动能。 图12-27 AB A E E E k k k += 22222221)12 1(21])sin 2()cos 2[(2121ω?ω?ωl m l l v m v m A A ++++= )12 1cos 41(212122222 221ω?ωωl lv l v m v m A A A ++++= )cos 3 1(2121222 221?ωωA A A lv l v m v m +++= 12–6 椭圆规尺在水平面内由曲柄带动,设曲柄和椭圆规

第4章 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能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软件是() A、汇编程序 B、编辑程序 C、解释程序 D、编译程序 2.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是()。 A、定义和被定义的关系 B、调用和被调用的关系 C、类即是对象数组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3.下列是面向对象系统的特性的是()。 A、封装性 B、二义性 C、可重用性 D、完整性 4.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程序是()。 A、机器语言程序 B、汇编语言程序 C、高级语言程序 D、自然语言程序 5.下列高级语言中,能用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语言是()。 A、C语言 B、C++语言 C、FORTRAN语言 D、Pascal语言 6.软件生存周期中的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 A、软件开发方法 B、软件开发工具 C、软件开发费用 D、软件开发系统的功能 7.程序设计语言所经历的主要阶段依次为()。 A、机器语言、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 B、高级语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C、汇编语言、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 D、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8.关于计算机软件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户所编写的程序即为软件 B、源程序称为软件 C、软件包括程序和文档 D、数据及文档称为软件 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中的程序和文档 B、软件就是程序 C、系统软件是应用程序与硬件间的接口 D、为课程管理开发的软件属于应用软件 10.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1 2 3,则下列序列中不可能是栈的输出序列的是()。 A、2 3 1 B、3 2 1 C、3 1 2 D、1 2 3 1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则 B、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C、集合结构和非集合结构 D、树状结构和图状结构 12.在软件生存周期中,能准确确定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和必须具备哪些功能的阶段是()。 A、概要设计 B、详细设计 C、可行性分析 D、需求分析 13.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A、证明软件系统中存在错误 B、找出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所有错误 C、尽可能多地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和缺陷 D、证明软件的正确性 14.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算法的执行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 B、算法得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中指令(或语句)的条数 C、算法得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第十五章 轴打印

第十五章轴 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 轴的分类。转轴的受力、应力与失效分析。轴的材料。轴径的初算。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基本要求: 1) 了解轴的功用与分类,掌握各类轴的受力与应力分析。 2) 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基本要求和方法。 3) 掌握轴的三种强度计算方法和刚度计算原理。 重点: 1) 各类轴的受力与应力分析。 2) 轴的结构设计。 3) 转轴的设计步骤。 4) 转轴的强度计算。 难点: 1) 各类轴的受力与应力分析。 2) 轴的结构设计(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方法、与轴上零件的配合、结构工艺性、确定各段 轴的直径d和长度l等)。 3) 转轴的强度计算。 §15-1概述 轴是用来支承轴上零件的,并作为它们的几何中心且常用来传递扭矩的。它是机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零件。 一、轴的用途及分类 1、用途: 轴是组成机器的主要零件之一,前面所讲的各种传动件都必须安装在轴是才能传递运动和动力。因此可知,轴是用来支承传动零件以传递运动和动力。 2、分类 1)按所受载荷分 转轴: 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转矩的轴称为转轴。应用最为广泛,比如减速器和变速箱中的轴 心轴: 用来支承转动零件且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心轴 转动心轴:

固定心轴 传动轴: 用来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的轴称为传动轴。广泛应用于车辆前后桥之间的传动中 2)按外形分为: 直轴: ⑴光轴--光轴形状简单、加工容易,应力集中小;轴上零件不易装配及定位。主要应用于传动轴. ⑵阶梯轴: 容易实现轴上零件装配和定位,但加工复杂,应力集中源较多。常用作 转轴,比如减速器中的轴。 ⑶空心轴:有些结构上要求在轴中装设其它零件或减小质量,具有重大作用的场合 d1/d=0.5~0.6 曲轴: 主要应用于各类发动机上

化工原理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第四章传热思考题 4-1 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有哪3种基本传热方式?他们的传热机理有何不同? 答:(1)基本传热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3种。 (2)热传导简称导热,是通过物质的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来传递热量;对流传热是通过冷、热不同部位的流体质点做宏观移动和混合来传递热量;辐射传热是物体因自身具有温度而激发产生电磁波,向空间传播来传递热量。 4-2 傅里叶定律中的负号是什么意思? 答:由于x方向为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正好相反。Q是正值, 而是负值,加上负号,故式中加负号。 4-3 固体、液体、气体三者的热导率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答:物质热导率的大小主要与物质种类(固、液、气)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固体、液体、气体三者的热导率大小顺序:固体>液体>气体。 4-4 纯金属与其合金比较,热导率哪个大? 答:在各类物质中,纯金属的热导率为 ,合金的热导率为 , 故热导率纯金属比合金大。 4-5 非金属的保温材料的热导率为什么与密度有关? 答:大多数非金属的保温材料呈纤维状或多孔结构,其孔隙中含有值小的空气。密度越小,则所含的空气越多。但如果密度太小,孔隙尺寸太长,其中空气的自然对流传热与辐射作用增强,反而使增大。故非金属的保温材料的热导率与密度有关。 4-6 在两层平壁中的热传导,有一层的温度差较大,另一层较小,哪一层热阻大?热阻大的原因是什么? 答:(1)温度差较大的层热阻较大。 (2)对于两层平壁导热,由于单位时间内穿过两层的热量相等,即导热速率相同,采用数学上的等比定律可得。由此可见,热阻大的保温层,分配与该层的温

度差就越大,即温度差与热阻成正比。 4-7 在平壁热传导中可以计算平壁总面积A的导热速率Q,也可以计算单位面积的导热速率(即热流密度)。而圆筒壁热传导中,可以计算圆筒壁内、外平均面积的导热速率Q,也可以计算单位圆筒长度的壁面导热速率 ,为什么不能计算热流密度? 答:在稳态下通过圆筒壁的导热速率Q与坐标r无关,但热流密度 却随着坐标r变化,故不能计算热流密度。 4-8 输送水蒸气的圆管外包覆两层厚度相同、热导率不同的保温材料。若改变两层保温材料的先后次序,其保温效果是否会改变?若保温不是圆管而是平壁,保温材料的先后次序对保温效果是否有影响? 答:(1)改变。为了保温,应使总的导热热阻最大,当管外包裹两层保温材料时, 热导率小的材料包裹在管内时,其导热热阻 为: , 式中,d1---管内径,d2---管外径,d3---保温材料层的外径。 热导率大的材料包裹在管内时,其导热热阻 为: , 在d1、d 2、d 3不变时,两者的热阻之差为: (2)不影响。若保温不是圆管而是平壁,总的热阻等于各层热阻之和,故改变保温材料的先后次序不影响保温效果。 4-9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牛顿冷却公式)中的对流传热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答:(1)流体的物理性质:有比热容,热导率、密度、粘度和体积膨胀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