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面貌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面貌单元导学案

地球的相貌单元导教案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觉古人勇于研究的精神。

2会.用有关数据对照剖析描绘地球的大小。

3利.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较概括经纬线、经纬度的区分。

4利.用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特色,经纬网定位。

2东.西半球的区分,经纬网定位。

掌握经线纬的特色、散布、变化规律,可以进行对照剖析。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研究、查阅资料等方法。

【方法点拨】歌诀记忆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注: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约合 8万华里)。

【温馨提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区分都是仪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为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为南纬;赤道以北的半球为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为南半球。

即北纬都在北半球,南纬都在南半球。

新课导入:同学们,《宫》和《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时髦和最流行的词语,也成为好多人的梦想,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如何的呢?我们今日和大家一同学习《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全球航行。

2科.学家经过长久的精细丈量,发现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均匀半径千米,赤道周长万千米。

三、地球仪1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必定的减小后,制作的地球的模型,这就是。

2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设想的轴叫。

3纬.线与经线项目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纬线与地轴垂直而且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经线连结而且与纬线垂直的4纬.度与经度项目 0线° 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度数的变化规律纬度赤道 0—°90°0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由赤道向两极渐渐经度 0 以°东为,以西为由 0°向东西渐渐5半.球区分:南北半球的分界限是&n。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二、三节 导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二、三节 导学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
导学案序号: 1 课型:新学课总课时:3 分课时:3-2 主备人:刘鹏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以及经
纬网的使用。

1. 面对普通经纬网地图:第一步: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
是最关键的一步)。

判断依据: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
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
越大的是南纬(S)。

第二步:判断方向方法:要判断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导学案序号: 1 课型:新学课总课时:2分课时:2-1 主备人:刘鹏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

认识地球导学案

认识地球导学案

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班级:姓名:组号: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

课前预习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2、用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描述地球的大小?3、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方式?并说出运动的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运动”,同位合作共同完成。

一、复习反馈:1.什么是地图的三要素?2.如何在地图上判别方向?3.怎样在地图上量算距离?4.如何判别比例尺的大小,以及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详略程度之间的关系?5.你能说出地图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吗?6.你知道学习地理有哪些基本方法吗?二、讲授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地球的形状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⑴、“盖天说”、“浑天说”各自的内容是什么?⑵、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经过了哪些大洋?⑶、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探究结论】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球形。

⑶①登高望远。

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导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小组组名:组员姓名: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能够应用一些基本数据正确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地轴、两极的概念。

4.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一、地球的形状1.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是和。

2.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

3.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有多大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千米。

三、地球仪1.地球仪:人们根据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的。

2.地轴:地球仪绕着转动并穿过的假想轴,是地球的。

3.两极: 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

是地球的最北端,是地球的最南端。

探究一: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索过程?从人类的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探究二:你知道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哪些?探究三: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说明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人们为什么把地球仪做成规则的正球体呢?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2. 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A.6375千米B.6371千米C.6378千米D.6336千米3. 若地球按1:20000000制成一个地球仪,则地球仪的赤道周长约为()A.40cmB.20 cmC.200 cmD. 400 cm4.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教材助读自主学习A .月食的形状B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C .在海边观看从远处向我们驶进的轮船,先看到桅杆船帆,然后再看到整个船身D .天圆地方5.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短21千米 B.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万平方千米 D.赤道直径约为4万千米6.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 ( ) A .地球的自转轴 B .地轴穿过地球仪的地心 C .地球上有地轴 D .地球仪上才有地轴7.读麦哲伦环球探险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复习导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复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复习导学案编辑者:谢家骏李永助备课组长:审核:班级:小组组号:学生姓名:【基础知识】1、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也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面积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七大洲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欧洲和北美洲;位置最南、纬度最高和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位于西半球的是北美洲和南美洲;4、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5、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形状成“S”形,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面积最小。

6、南极洲和北冰洋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所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包围。

7、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8、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9、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10、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雄伟的山脉是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北美洲最重要山脉是落基山脉;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亚洲的青藏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

11、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七年级上册湘教版地理导学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七年级上册湘教版地理导学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自学)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看世界海陆分布图,可以得出:
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
海洋主要集中在、(半球),但不管那个半球,还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大于、小于)。
2、海陆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又称“水的行星”。
概念
大洲
大陆
岛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半岛
3、
六块大陆:
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
主备人
付强
授课时间
9.9
审签人
学习
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点。
4、培养学会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自主
学习
(课前预习、依标
(3)A和G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列四大洲图,完成要求。
⑴①大洲的北部是洋,东部是洋。
⑵④大洲的东部是洋,西部是洋。
⑶从南、北半球看,③大洲位于___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②大洲位于____半球。
日期
次数
等级
是否自主完成
清水九年制学校“336”教学模式地理导学案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二.2世界的海陆分布
合作
学习
(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
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
亚洲和北美洲
亚洲和非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
1、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最大的大陆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2、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

2024年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认识地球”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实际地球照片,引出“认识地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等基本知识时,采用讲授法,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面貌、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见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 观看地理知识视频:建议学生在家中观看地理知识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加深对地球知识的理解。
- 制作地理手册:鼓励学生利用图集和地球仪等资源,制作自己的地理手册,总结和梳理所学的地球知识。
- 参与实地考察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户外实地考察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但他们对地球的面貌、地形、气候等方面的认识尚浅,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方面,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较为薄弱,需要加以引导和培养。

初中地理复习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导学案

初中地理复习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导学案

丘陵的共同点是-------------------------------------------------------------。
4 知道地表形态的变化是由地球的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17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并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一些现象,找出大陆漂
同点和不同点。掌握陆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山脉带和横狂亚欧大
直距离叫------。
陆和非洲西北不部的山脉带,并举例说出分布的主要的山脉。熟记
16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山地和
课本 35 页阅读。掌握海底地形。学会识别等高线。
研究发现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 你认为材料一中所说的有可能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3 请你用所学理论分析材料二.
第2页 共3页
备注(教师复备 栏及学生笔记)
系列资料
第3页 共3页
兴趣。
4 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纬线,人们是如何区别出经线和纬
重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纬线。2 地表面积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的名称 线的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分布、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3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 5 经度的划分是以——为起点的——,向南向北划分出多少——度
特征。4 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24 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 米,最低处死海的海拔-
400 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88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导学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1)
学习目标:
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认识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了解赤道、纬线、纬度的定义。

4、分析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南北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根据所给出的纬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纬度区位置。

学习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
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纬度区。

学生自学
学习任务(一)自学本14—16页地球的形状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地球的形状。


2、利用图中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

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

并互相解答。

学习任务(二)自学第16—17页地球仪部分思考回答:
1、什么是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经线及纬线。

3、说出赤道、纬线、纬度的概念,南北纬度的是如何划分的,南北纬度各用那个字母表示。

4、观察“纬线与纬度”图分析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填下表。

纬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特点
纬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5、说出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6、说说如何判定某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

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

并互相解答。

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有关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正圆球体
B、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地球是一个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
D、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球体
面对手中的地球仪,请你解答下面几个问题
2、地球仪的地轴是倾斜的,北极始终指向()
A 东方B南方北方D西方
3、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都叫()
A 北回归线B经线纬线D本初子午线
4、赤道是()
A0°经线B0°纬线90°经线D90°纬线
5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A 北回归线
B 北极圈南回归线D赤道
6、下列纬线中,由长到短排列的是()
A 90°S ,60°S ,30°N,60°N
B 90°N,60°S,30°N ,60°N
S 90°,S 60°,S30°,N 90°
D30°S,60°S,80°N,90°S
7、下列四个地点中,同时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是()
A 67°N,
B 18°N 10°N D 40°S
8、关于纬线、纬度叙述正确的是()
①纬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②0°纬线就是赤道。

③度数相同的纬线有两条。

④纬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

⑤纬线有无数条⑥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二、1、将下列各项的代码填写在图1-3中相应的横线上。

A.地轴B.经线.北极
D.赤道E.南极F.北回归线
G.南回归线H.北极圈I.南极圈
2、写出图中个点的纬度位置、所在半球及所在纬度区:A40°0°
30°60°
20°B70°
A点的纬度位置,在南北半球中的半球,在纬度区
B点的纬度位置,在南北半球中的半球,在纬度区
点的纬度位置,在南北半球中的半球,在纬度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