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3)
眼睛和眼镜教案范本

眼睛和眼镜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眼睛和眼镜”。
详细内容包括眼睛的构造及视物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眼镜的种类及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物原理,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2. 学会正确佩戴眼镜,掌握眼镜的种类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物原理,眼镜的种类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眼球模型、眼镜、投影仪。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眼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 新课导入:(1)讲解眼睛的构造及视物原理。
(2)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介绍眼镜的种类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身边同学的眼睛,判断他们是否近视或远视。
(2)讨论如何正确佩戴眼镜。
4. 例题讲解:(1)计算眼镜度数。
(2)根据视力度数选择合适的眼镜。
5. 随堂练习:(1)绘制眼睛构造图。
(2)计算眼镜度数,选择合适的眼镜。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及视物原理2.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3. 眼镜的种类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睛的构造及视物原理。
(2)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答案:(1)眼睛的构造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视物原理是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位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2)近视眼是因为眼球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大,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远视眼是因为眼球轴过短或角膜曲率过小,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方法包括佩戴凹透镜(近视眼)和凸透镜(远视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于眼睛和眼镜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探讨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

《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1000字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结构与功能,理解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等常见视力问题的产生原因。
2.了解眼镜的种类、功能、选购和保养,掌握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2.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等常见视力问题的产生原因。
3.眼镜的种类、功能、选购和保养。
4.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学生们在课前需自学相关知识,老师可提问:眼镜的种类有哪些?眼睛近视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1)眼睛的结构包括眼睛外部结构、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
(2)眼睛的功能包括曲光、调节、聚焦和成像等。
2.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等常见视力问题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球过长或屈光度过高。
(2)远视:眼球过短或屈光度过低。
(3)散光:角膜、晶状体等组织形态不规则。
(4)老花:年龄增长导致晶状体硬化。
3.眼镜的种类、功能、选购和保养。
(1)眼镜的种类包括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双光眼镜、渐进多焦点眼镜等。
(2)眼镜的功能包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等。
(3)选购眼镜需根据个人的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4)眼镜保养需定期清洁,不得放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下,避免磨损和损坏。
4.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佩戴眼镜应该保持眼镜的干净和整洁,避免弯曲或拉扯镜腿。
(2)佩戴眼镜时应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镜腿。
(3)佩戴眼镜时应该保持头部和颈部舒适,避免过度疲劳。
(4)佩戴眼镜时勿长时间持续不断,要进行适当的眼保健操等眼部保健活动。
第三步:案例演练(15分钟)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在学校时发现双目模糊,也许是近视。
他该如何处理?2.小红看远处的字体都很模糊,应该是远视。
她该如何处理?3.小华用电脑时间过长,感觉视力下降。
她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眼睛和眼镜的基本知识点。
《眼睛和眼镜》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物理3

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能力(2)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2)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眼睛成像的机理难点:认识近(远)视眼教学器材:多媒体系统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的一个节目,请大家保持安静,注意听他说的话(播放视频)。
好了,这位歌唱者叫杨海晨,是一个盲人,大家听到他最后说的什么吗?生:他说他最想看到他的爸爸和妈妈师:嗯,他在倾诉他对光明的渴望,所以像我们这些能看见的人就该好好珍惜爱护我们的眼睛,那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物体呢?新课教学1.眼睛的构造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眼睛的构造(幻灯片:眼球剖面图),大家看,A是什么生:睫状体师:后面呢,依次是……生: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师:那我们的眼睛究竟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呢?2.眼睛成像的机理生: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成像在了视网膜上师:哎,这是不是和我们前面刚学过的凸透镜成像很像啊。
我们来看一下,在凸透镜成像中,远处的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的对于我们眼睛,远处的物体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样我们就看见了清晰的物体,所以晶状体和视网膜就分别相当于什么生: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师:那它们是不是完全一样呢?是不是没有区别呢?生:不是师:那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看一下(播放凸透镜成像规律动画),在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发生变化时,像距怎样生:也在变化师:但对于我们眼睛大家注意,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像成在了视网膜上,这样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就是像距,而又因为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对于眼睛当物距发生变化时,像距是不变的,那我们眼睛是怎样做到这个的呢?我们看一下下面的情况,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像于S’,如果我们将物距减小,这时像距就应该生:增大,因为物近像远师:如果物距增大,像距就该生:减小,因为物远像近S’生:思考S’生:折射程度更大师:嗯,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一个相对于A凸透镜更怎样的凸透镜生:更厚的B凸透镜师:哎,很好,因为我们前面讲过凸透镜越厚,其聚光能力越强,焦距越小。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
2.使学生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眼睛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眼睛的构造。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2.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1)教师简要介绍眼睛的构造,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了解视觉形成过程。
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1)教师展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吗?(3)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吗?(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5.实践活动(1)教师发放眼镜模型,让学生尝试为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选择合适的眼镜。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互相交流心得。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复习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
2.思考:如何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3.为家人或朋友选择合适的眼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眼睛模型、图片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掌握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之一: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
对话示例: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眼睛模型,谁能告诉我眼睛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A:“老师,眼睛有角膜、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
物理《眼睛和眼镜》教案

物理《眼睛和眼镜》教案物理《眼睛和眼镜》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望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利用物理方法相识和解决人体生理问题的意识和实力。
(2)通过可变焦水透镜的成像模拟试验,尝试应用限制变量、对比、替代等一些物理问题的探讨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强化眼保健意识。
(2)体验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海伦·凯勒的简介,体会残疾人的苦痛和对生活的酷爱。
点评: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目标、学生、老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的。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这一教学目标,以人体的器官──眼睛为探讨对象,以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缘由及其矫正的方法和器具为主要内容载体,生发出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三维度六条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全面详细,教化要素的挖掘充分,教学目标的表述精确、切实。
新课教学1、新课引入老师:生活中有一种说法,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说明眼睛是我们最值得信任的。
你们有没有想过,有的人一生都生活在黑暗中,感受是怎样的?其实大家只要有生活在漆黑的夜里的阅历,就不难体会一个失明的人对光明的渴望。
下面请大家听一篇散文。
(播放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背景音乐:“二泉映月”)老师:听完了这篇散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眼睛对于我们特别的重要。
我们应当爱惜自己的眼睛。
老师:看来,眼睛对于我们真的很重要,那么我们今日这节课就来探究与眼睛和眼镜有关的学问、问题。
点评: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验,激发探究眼疾成因,预防近视和失明的剧烈欲望。
2、新课教学老师:眼睛作为人的一个重要器官,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看东西。
那好,我们首先就来探究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1)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老师:关于眼睛的结构和基本的成像原理,我们在七年级的生物课里面已经有了肯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眼睛和眼镜》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 人教版物理

5.4 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2〕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2〕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2、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意识的培养。
●课前准备课件、眼球的结构挂图、眼保健操乐曲磁带。
●教学过程〔一〕预学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上,形成物体的像〔填像的性质〕。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到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拟〔偏折能力比拟,焦距比拟。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拟〔偏折能力比拟,焦距比拟〕。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前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戴。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前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一个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戴。
〔二〕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 眼睛1、眼睛的构造2、眼睛的工作原理结合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填写下表【提示】与照相机比照进行说明〔补全表格〕眼睛照相机瞳孔光圈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凸透镜视网膜底片〔感光底片备注:瞳孔起到了照相机中光圈的作用,当光强时,瞳孔自动缩小;光弱时,瞳孔自动放大。
当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时,视神经就把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中。
【问题】①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而我们平时看物体时,物体到眼球的距离和2cm 比拟有什么特点?②由于u>2f,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③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
眼睛和眼镜教案

眼睛和眼镜教案眼睛和眼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结构和功能,明确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2. 了解眼睛常见问题和使用眼镜的意义。
3. 学会正确佩戴和保养眼镜,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眼球的主要构造:角膜、瞳孔、虹膜、水晶体、视网膜等。
- 眼球的功能:接受光线、调节焦距、形成图像、传递信息。
2. 眼睛常见问题和眼镜的意义:- 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等常见问题的表现和原因。
- 眼镜的作用:矫正视力问题、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健康。
3. 眼镜的佩戴和保养:- 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眼镜的保养:定期清洗、避免强光和刮擦、妥善收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眼睛的图片和一些常见眼镜的样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眼睛的意识。
2.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约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眼球的模型或图示,向学生解释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了解知识点。
3. 眼睛常见问题和眼镜的意义(约2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花等常见视力问题,并解释眼镜对这些问题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眼睛健康的重要性。
4. 眼镜的佩戴和保养(约20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并与学生一起练习。
然后讲解眼镜的保养方法,并强调定期清洗、避免强光和刮擦、妥善收纳的重要性。
5. 小结(约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家人是否有需要佩戴眼镜的问题,并写一篇关于眼镜使用的短文。
四、教学资源1. 眼球模型或图示。
2. 眼镜样品。
3. PPT或图片展示。
4. 教学录像或动画。
五、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眼睛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佩戴眼镜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
3. 教师批改和评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眼镜使用的理解程度。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等奖“眼睛与眼镜”系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四节内容。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把眼睛作为一种像照相机那样的光学仪器,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原因及矫正方法,主动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
使学生获得一些实际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
眼睛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的拓展,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节课程在学习中要用到实验、分析、推理等多种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的基本是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上,通过物理知识在眼睛上的应用,力求达到学生能自觉地、科学地保护自己的眼睛的目的。
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培养人的科学素养。
由于眼睛和眼镜学生很熟悉,所以从歌曲引入尽量简洁,直接过渡到对眼睛的学习,通过观看牛眼照相机的视频,为分析出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教师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晶状体的演示,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体会人眼是相当精密的器官,进而指出眼睛是一架精密的可自动调节焦距的照相机;通过学生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研究和矫正方法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增强探索知识的能力。
因考虑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科学探究能力较差,所以在设计中尽量减小探究难度,本节课以评估与交流环节为重点,达到探究目的。
物理来源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教学中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自己交流不良用眼习惯是造成近视的原因等,力求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正确用眼的行为,使学生学会正确用眼,在学习生活中将爱眼成为一种习惯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学习任务共分为: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正常的眼睛调节、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和保护眼睛四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5.4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怎样看物体。
(2)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及用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主要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进行引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强化眼保健,珍爱生命。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眼睛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办法。
2难点:探究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眼睛的结构如何?人眼时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 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矫正?
3 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矫正?
4 眼睛的度数怎么计算?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 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1)人眼结构(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成像特点: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视物原理
照相机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调焦)
人眼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晶状体自动调节: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
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
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
(3)近点、远点和明视距离
眼睛的调节有一定的限度,晶状体变得最扁平(薄)时,能看到的最远叫做眼睛的远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远处物体射来的平行光经晶状体折射后,它们的像恰好能成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变得最凸(厚)时能看清的最近点叫做眼睛的近点。
正常眼睛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cm 的地方。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容易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 ,叫做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睛近一些,患近视眼的人在看书时,常把书放到离眼睛很近的位置。
远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睛远一些,患远视眼的人在看书时,常常将书离眼睛远一些。
2近视眼
(1)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导致成
像在视网膜前。
(3)矫正:①用凹透镜做成近视眼镜
(让光线先发散一点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
②有一种治疗近视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
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引导学生要在正规大医院进行)。
3远视眼
(1)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导致成
像在视网膜后。
(3)矫正: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
(先让光线会聚一点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
4眼镜的度数(设镜片的焦距为f )
眼镜的焦度f 1=φ,眼镜的读数=100Φ. 远视眼镜(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近视眼镜(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
注意:如何分辨一副眼镜是近视眼镜还是远视眼镜,以及度数的深浅?
①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用凹透镜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是缩小的。
远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用凸透镜看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②近视眼镜度数越深看书上的字越小;远视眼镜度数越深,看书上的字越大。
5 用眼卫生
①看书时保持书本到眼镜的距离为25厘米左右,此时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又不容易疲劳;②在光线适度处读书学习,不要再昏暗的房间或者强烈的阳光下学习;③看电视要离电视2米以上。
④看电视、用电脑等时间不要太长;⑤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
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
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
课堂是写作车间,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提出反馈或修改意见,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修改和再写作。
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 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 这一
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