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危害案例
最新贷款诈骗案例分析报告

最新贷款诈骗案例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贷款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地保护市民的财产安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案例分析,揭示贷款诈骗的手法和防范措施,并希望以此报告提醒所有人警惕潜在的风险。
案例一:虚假中介公司李某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一家自称能够快速放款的中介公司,他目前急需资金进行投资,并根据公司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其取得了联系。
不久后,公司工作人员要求李某提供个人信息及贷款凭证,并向其收取了一定的保证金。
然而,当李某转账后,中介公司立即消失,并断绝了与李某的一切联系。
最终,李某不仅未能获得贷款,还被骗取了保证金。
该案例揭示了虚假中介公司的贷款诈骗手法。
这类中介公司通常通过高额贷款利率和快速放款的承诺吸引借款者,然后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和保证金。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借款者应该注意辨别中介公司的真实性,并通过查询相关资质、和他人的评价来验证其可信度。
案例二:伪造贷款APP王某在应用商店中下载了一款自称能够提供贷款服务的APP,并按照其指引填写了贷款申请表。
几天后,王某被告知贷款已经通过,并成功转入了其指定账户。
然而,当王某赶往银行查询时,才发现账户余额仍为零。
经进一步调查,该APP 被发现是一起伪造的金融平台,其目的是通过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来进行非法活动。
这一案例揭示了伪造贷款APP的贷款诈骗手法。
为了防止落入此类陷阱,用户应在下载APP前,仔细阅读用户评价和平台介绍,并格外注意个人信息的填写方式。
此外,及时更新手机系统和软件,以提高防护能力,减少安全风险。
案例三:社交平台诈骗刘某在社交平台上结识了一个号称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理财达人”,并在一段时间后建立了信任。
渐渐地,“理财达人”称有内部优惠贷款,并引导刘某向其转账作为审批费用。
刘某在连续几次转账后才意识到被骗,而“理财达人”则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案例揭示了通过社交平台进行贷款诈骗的手法。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用户应当保持冷静,调整心态,加强对陌生人的警惕,避免相信不明来源的贷款信息。
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主题班会

求是学部 机械工程专业 2013级二班 2017年4月6日
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主题班会
校园网贷案例 什么是网贷 为什么大学生热衷网贷 网贷存在的风险 如何识别网贷陷阱 面对网贷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校园网贷案例
案例一 2009年年初,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 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然而就是这样一 个政策却被违法分子利用。目前,女青年王某到无锡月城派 出所报案称:其在月城镇一网吧上网时浏览到一网址名为 “大学生创业贷款”网页,该网页详细介绍了大学生创业贷 款申请条件及相关证书,王某信以为真,后按照网页上面的 要求,将申请的30000元贷款的利息总计1440元汇到银行账 户上。后对方又提出要其支付3000元的安全费,王某才意识 到自己被骗。
为什么大学生热衷网贷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数码产品
外出游玩
缴纳学费
衣服鞋帽
大学生网贷的用途
聚餐买零食
化妆品
其它
网贷存在的风险
风控不严
网贷存在 的问题
黑中介横行
缺少监管,平台 自律性不足
风控不严
很多平台为了抢占市场,提高营业额,纷纷推出简单的风 控手段,多数分期平台只需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办理贷 款,这样虽能确保学生的身份的真实,但是却无法筛选学生, 很难确定学生是否有能力承担这样的贷款偿还责任,虽然平 台可以通过上门催收等方式追回贷款,学生本身也怕逾期还 款对自己未来前途及个人信誉名声造成影响,最后求上父母 也能还上贷款,这也是目前为止学生贷款坏账率还比较低的 原因,但这样对学生和他的家庭也是一种伤害,让有些贫困 家庭承担原本不能承担的压力,也纵容学生非理性消费。
大学生法律犯罪案例(3篇)

第1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新型犯罪手段层出不穷。
近年来,校园贷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一起大学生法律犯罪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校园贷陷阱下的悲剧,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校园贷问题的重视。
一、案例背景小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就读于某知名大学。
他热爱生活,成绩优异,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陷入了一场校园贷的陷阱。
二、事件经过1. 初识校园贷一天,小李在宿舍楼下的广告栏里看到了一则校园贷的广告,上面写着“零利息、快速放款、无需担保”。
好奇心驱使下,小李拨打了广告上的电话。
2. 陷入陷阱电话那头,一名自称是校园贷工作人员的人向小李介绍了他们的贷款产品。
在了解到小李的情况后,对方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一笔金额较大的贷款。
在对方的诱导下,小李填写了个人信息,并通过手机APP申请了贷款。
3. 利滚利,债务缠身贷款成功后,小李拿到了钱。
然而,他并未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还款期限到来时,小李发现自己无力偿还。
于是,他再次向校园贷平台申请贷款,试图以贷还贷。
就这样,小李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4. 逼债,身心俱疲随着债务的增加,校园贷平台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催收债务。
他们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方式,不断骚扰小李和他的家人。
小李在巨大的压力下,身心俱疲,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5. 法律制裁,犯罪曝光在绝望之际,小李向警方报案。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这家校园贷平台涉嫌非法放贷、暴力催收等犯罪行为。
在警方的帮助下,小李成功追回部分债务,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三、案例分析1. 校园贷的诱惑校园贷之所以能够诱使大学生陷入陷阱,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1)门槛低:无需抵押、担保,手续简便。
(2)放款快:短时间内即可放款。
(3)利息高:实际利率远高于银行同期利率。
2. 大学生心理因素(1)攀比心理:部分大学生受身边同学影响,盲目追求物质生活。
(2)虚荣心: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借贷。
(3)缺乏风险意识:对校园贷的风险认识不足,盲目借贷。
P2P网贷诈骗平台典型案件

P2P网贷诈骗平台典型案件
P2P网贷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提供者进行撮合的平台,在中国的
金融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随着网贷平台的迅速增长,诈骗案件也有所增加。
以下是
一些P2P网贷诈骗平台的典型案件。
1. 某P2P网贷平台承诺高额回报,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平台以投资项目为名,骗取了数千万元的资金,并将资金挪用用于个人消费。
平台运营商消失,无法找到。
2. 一家名为“XX贷”的P2P网贷平台宣传自己是一个合法、安全的投资平台。
该平
台的所有项目都是虚构的,用来诱使投资者多次投资。
当投资者要求提现时,平台以各种
理由拒绝,并最终关停。
3. 某P2P网贷平台通过招募“营销员”吸引投资者投资。
营销员通过高额的佣金制度,鼓励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平台上。
该平台并没有真正的投资项目,而是利用新投资者的资金,向旧投资者支付利息。
最终,平台倒闭,无法偿还投资者的本金。
4. 某P2P网贷平台以合同纠纷为名故意拖欠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
平台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并最终消失。
投资者追查发现,该平台并没有真实运营背景,只是一个虚拟的平台。
这些案例只是P2P网贷诈骗平台的一部分,展示了P2P网贷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增加对P2P网贷平台的风险认识,选择正规、合法的平台进行投资。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P2P网贷平台的监管,提高平台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减少诈骗案件的
发生。
校园网贷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校园网贷的危害及防范措施一、什么是校园网贷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
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贷款几千甚至几万元,从而不必卖肾也能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虚荣和快感。
据调查,校园消费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
此外,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
二、校园网贷的案例(一)其它高校校园网贷案例见附件一、二。
(二)我校校园网贷案例我校对各学院网络贷款情况进行了认真、详细的排查,多数学生是通过“名校贷”、“拍拍贷”等P2P网贷平台和分期乐、趣分期等为代表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获得贷款。
我校有近20名学生参与了网络贷款,其中包括体育学院5人、数学与统计学院2人、法社学院1人、外国语学院2人、经管学院10人。
学生网络贷款额度不等分别有3万元、2万元、1万元、几千元等;个别学院学生个人最高累计贷款额度高达12万元,最低也为1000元。
有的学生初期贷款为1万元,一年后利息和本金合计高达3元多元。
另外,在校园中还存在部分学生将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借用他人贷款,导致这些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牵连。
据统计,我校学生的网络贷款人数中男生居多,达到网络贷款人数的80%,女生近20%。
从目前来看,仅有3人已还清网络贷款,网络购物分期付款有8人。
三、校园网贷的危害及防范措施(一)校园网贷的危害网络贷款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
第一、网络贷款会给自身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让生活陷入网贷的泥潭中不可自拔。
第二、网贷会促使学生不良消费以及连环贷款,容易使其消费理念及价值观产生偏颇。
第三、若学生不能及时还清贷款,可能导致辍学、自杀等情况的发生。
第四、网贷会使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网贷的阴影,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父母的心理负担。
第五、网贷的学生在同学及朋友间的信誉受损,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二)校园网贷的防范措施1.加强学生校园不良网贷的教育引导工作。
大学生网贷7千元要还36万 乐山破获特大网络诈骗案

大学生网贷7千元要还36万乐山破获特大网络诈骗案近日,乐山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特大网络诈骗案,一名大学生因网贷7千元要还36万,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这起案件揭露了网络诈骗的严重性和影响,也提醒了大家在网上交易时要警惕防范,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据了解,这名大学生小李在网上进行了一笔7千元的网贷,却因为逾期还款而被骗了36万。
他向警方报案后,警方展开调查,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成功将他们抓获归案。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网络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平台和技术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而受害者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应当加强风险意识,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和交易,以免上当受骗。
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诈骗的风险更大。
他们在网络上接触的信息更多,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到诈骗分子的蛊惑。
大学生在进行网上交易时,更要保持理性,不要贪图小利而成为诈骗分子的”猎物“。
家长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性,并学会防范自我保护。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网络诈骗的蔓延,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此次案件中,乐山市公安局也表示将持续加大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捍卫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也呼吁广大市民在网上交易时,保持警惕,不要因为一时的便利而陷入险境。
希望大家能够增强风险意识,做到谨慎防范,共同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交易环境。
特别提醒大家,除了增强风险意识,做好防范措施之外,遇到网络诈骗要及时报警,向公安机关举报,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也为其他人敲响警钟。
希望通过这起案件的曝光,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性,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远离网络诈骗的魔爪。
校园贷的几个案例

校园贷案例案例一:学生:非常后悔,再不入“坑”随着“白条”、“花呗”以及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快速兴起,相关市场也日趋细化,其中,校园贷款、校园分期成为各大机构争抢的“香饽饽”。
与此同时,个别大学生因此背上高额负债,甚至自杀的案例被媒体报道。
那么,平台力推校园贷的现状如何?大学生借来的钱去哪儿了?如借款人无力偿还,平台又将如何催收?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您带来深度调查,剖析校园借贷生态链。
“现在非常后悔。
以后一定合理消费,再也不想和这类网络分期贷款平台产生交集。
”武汉某高校大三学生李好(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2015年,由于提前用完了三个月的生活费,李好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趣分期平台贷款3千元。
“虽然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但毕竟是因为不合理消费产生了财务紧张,不好意思跟父母再要,于是打算先贷款,之后再分月还清。
”李好表示。
据李好介绍,趣分期办理贷款的速度很快,基本上一天之后即可通过认证。
就李同学当时提供给趣分期的个人信息,该平台给出了7000元的额度,其中,可提现额度为3000元。
这3000元可以直接转入用户绑定的支付宝账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趣分期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发现,趣分期的贷款额度分V1、V2、V3三个等级,额度分别为3000元、7000元、9000元。
其中,申请V1等级只需要线上认证,包括填写支付宝芝麻信用授权、学籍认证、父母等信息;V2等级则需上门审核,即学生在网上申请后填写学校及宿舍信息,趣分期的校园代理会上门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V3等级也是由校园代理上门审核,不过所需资料则更多,包括成绩单,最近3~6个月支付宝流水情况等。
“就我所代理的学校而言,同学们贷款还是相对谨慎的。
虽然通过趣分期贷款比银行容易,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主动借款都持谨慎态度,会在签约前对利息及还款流程认真核实。
”趣分期武汉某高校校园代理林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虽然最后顺利还上了趣分期的贷款,但李同学仍觉后悔。
校园贷款的危害案例校园贷款的现实危害

校园贷款的危害案例校园贷款的现实危害校园贷款的现实危害当前校园贷款恶性事件频发,陆续有大学生身陷校园贷款危机,背后有什么样的诱因呢?日前,在海南大学法学院伍奕、何宏米、刘国良老师指导下,石皓月等8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针对大学生“校园网贷”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总结了当前大学生在校园网贷领域遭遇的主要权益纠纷、法律困境,并以此提出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期待。
调查发现100多种校园贷平台所谓“校园贷”就是在校学生通过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贷款金融机构和平台在网上申请获得信用贷款的方式。
此前,他们面向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发放并获得有效问卷987份。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市面上大约有100多种校园贷平台,大致分为三大种类: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二是P2P贷款平台,三是传统电商平台。
很多平台的审核几乎形同虚设。
为吸引学生贷款,这些平台皆打着“一分钟申请,一天下款”这样的口号。
随机搜索四个校园贷的信息审核程序,都称只需要学生填写以下信息:身份证,学校,年级,学号,以及父母双方的姓名,联系方式等等。
乍一看,好像审核程序挺严格的,但实际操作过的人反映,即使填写别的同学的个人信息,只要确有其人,就不会被发现。
手续简单背后是一个个的坑调查发现,很多在校大学生在咨询办理“校园贷”业务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尽快办理相关借贷手续,完成借贷交易,在其违约责任及还款具体部分就相对容易疏忽,但这些校园网贷还款时一旦出现逾期,随之而来的“违约金”往往是十分惊人。
比如,校园贷平台上提供的电子产品虽然是分期付款,但是其总价却高于市场上同样的产品。
海南大学一名学生平时喜欢照相,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因此想到了用校园贷去购买,原本5000元的佳能600C最后却花了6800元,后来在她冷静下来思考过后才发觉其中的不划算。
实际上从这其中赚取差价也是这些平台的赚取利润的方式。
海口经济学院的一名同学透露,他身边就有同学先后在多个网贷平台购买了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回顾:
案例一、长沙一高校学生陷“贷款购手机”骗局40多人欠下37万元
长沙某大学40余名学生被骗,这些被诱骗的大学生分别贷款购买了一到三台不等的苹果手机,总共购买了66台,每台的市场价都在六千元左右,办完贷款购机手续后,手机没拿到,却背负了一身的欠款。
总欠款额度达到37万元。
案例二、大学生请同学出面贷款20多万拿去赌球血本无归
杭州某大学生谎称家里开船厂,在新加坡有酒店,兼之出手阔绰,是同学眼中的标准的壕,在取得同学信任后,以做代购生意,向家里证明自己的能力,但缺乏启动资金为名,骗取同学帮他到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拿到钱后却用于赌球,最终全部输光。
据悉,被骗学生多达40余人,被骗贷款最多达数万元。
案例三、大学生买手机贷3万滚成70多万负债
湖北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去年10月为了购买苹果6手机及其他消费,申请网上贷款。
随后,经过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其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的债务,而原始金额仅为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