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新编版)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第35讲建筑物的防雷措施(三)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一般规定(1)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4)、(5)、(6)三种情况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2)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他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 ×5m或6m×4m。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当建筑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时,可将避雷针或网格不大于5m×5m或6m×4m的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避雷网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雷击的部位敷设;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2m;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2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均压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接地干线环路。
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并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及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相连,此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雷电感应之用。
当建筑物高于30m 时,尚应采取防侧击的措施。
在电源引人的总配电箱处宜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建筑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关于高层建筑物安全防雷接地措施(通用版)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关于高层建筑物安全防雷接地措施(通用版)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accidents.关于高层建筑物安全防雷接地措施(通用版)1.雷电的破坏形式雷电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以负极性下行先导放雷为主。
一般来说雷电的破坏形式有三类:直击雷,即雷直接击在建筑物和设备上而发生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一般建筑物易受直击雷的部位多为屋檐、屋脊、屋角、檐角、女儿墙,还有雷电侧击高层建筑的问题;感应雷,即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和静电效应;雷电波侵入,雷电流沿电气线路和管道引入建筑物内部,危及设备安全。
在防雷保护设计中,一般采用三级保护措施:(1)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基础接地装置泄散;(2)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3)限制被保护设备浪涌过电压幅值。
2.高层建筑物的防雷建筑物防雷系统是由避雷针、避雷网(带)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主体结构的柱、梁、板钢筋或外接引下线组成的引下装置,及利用基础自然接地体(桩基、地梁、承台或底板钢筋)或人工接地体组成的接地装置合成,整个建筑形成一个法拉第笼,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以下对高层建筑具体的防雷措施进行探讨。
2.1接地装置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通常要求小于4(鉴于目前高层建筑智能化设施日益增加,设计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
因为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埋地深,与大地的接触面积大,其接地电阻比一般人工接地所得到电阻低得多,容易满足上述要求。
防止雷击事故的建筑物保护方法

防止雷击事故的建筑物保护方法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天气现象,雷击事故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和系统瘫痪。
因此,建筑物在设计和建造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以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建筑物防雷保护方法,希望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指导。
1. 闪电导电系统闪电导电系统是建筑物防雷的基本措施之一。
该系统主要由避雷针、避雷带、接地装置等组成,其作用是通过引导和分散雷电的电荷,减少雷击对建筑物的影响。
避雷针是最常见的闪电导电系统组成部分,通常由一根尖锐的导体材料组成,如铝或铜。
避雷针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使其成为最引人雷电的结构,从而将雷电导向地下。
避雷带是安装在建筑物周围的一条导电材料带,可以将雷击电流引导到接地装置处。
接地装置是一个用于将雷击电流安全地引入地下的设备,通常是一个埋在地下的导体网,如金属板或导线。
2. 符合建筑物结构的设计除了闪电导电系统外,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也应该考虑防雷。
建筑物外墙、屋顶和立柱等部分应选用导电性良好的材料,以便将雷电导向地下。
例如,使用类似金属板覆盖的外墙,能够更好地分散和接地雷电。
此外,建筑物的设计还应考虑到雷电产生的火灾危险。
在设计电气系统时,应将防火安全纳入考虑。
合理的布线和安装避雷器可以有效地降低火灾风险,并保护住户的安全。
3. 设备和电气线路保护在建筑物中,许多电子设备对雷电非常敏感,容易受到雷击的干扰。
为了保护这些设备和电气线路,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建议安装过电压保护器来保护建筑物的电气设备。
过电压保护器可以自动断开电路,以防止过电压对设备的损坏。
其次,对于重要的电气线路,应安装合适的避雷器。
避雷器可以分散和接地雷电,降低设备受到损坏的风险。
另外,建筑物内部的电缆系统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布线。
电缆应该与突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并采取绝缘和屏蔽措施,以防止雷电对电缆系统的影响。
4. 定期检查和维护为了确保建筑物的防雷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的检查和维护是必要的。
建筑防雷保护建筑安全的雷击防护技术措施

建筑防雷保护建筑安全的雷击防护技术措施雷击是指雷电天气过程中,雷电的放电过程所产生的电磁场辐射和雷电电流对人身、设备设施等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其防雷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建筑和其中的人员、设备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雷击防护技术措施。
一、建筑物防雷安全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1.建筑物的耐雷设计:建筑物的耐雷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用途,合理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等级、防雷保护区划和接地装置。
2.引下装置的设置:引下装置是指为了吸收和引导雷电电流的引导装置,能够迅速地将雷电电流引入地下引流系统。
引下装置的设置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高度来确定。
3.接地装置的设计:接地装置是指将雷电电流迅速地引入地下,降低雷击危害的装置。
接地装置的设计需要注意接地电阻的要求和合理的接地布置。
4.防雷装置的配置:防雷装置是指通过预防、引导和排除雷电电荷的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等。
防雷装置的配置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
二、建筑物防雷保护的技术措施1.合理设置避雷针:避雷针是建筑物上设置的尖锐导体,其作用是在雷电出现时迅速将电荷导引到地面,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影响。
避雷针的设置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和结构,以及避雷针与其他金属构件的连接等问题。
2.建立可靠的引下装置:引下装置是将雷击电流引导到地下的重要装置,需要保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需要合理选择引下装置的类型、数量和布置方式,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引下装置的状态。
3.完善的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建筑物防雷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防雷效果。
接地系统需要保证足够的接地电阻和合理的接地布置,以确保雷电电流能够迅速、有效地引入地下。
4.规范的防雷装置配置:根据建筑物的特点、用途和防雷等级,合理配置防雷装置。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可以采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防雷效果。
5.建立完善的监测和维护体系:建筑物防雷保护需要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问题。
建筑物防雷保护实施细则

建筑物防雷保护实施细则一、引言建筑物防雷保护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不受雷电侵害而实施的措施。
本文旨在制定建筑物防雷保护实施细则,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二、细则内容1. 建筑物防雷保护的目标建筑物防雷保护的目标是确保建筑物在雷电活动时不受损害,并保护建筑物内部设备免受雷击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装置和系统设计,减少雷电对建筑物造成的风险和破坏。
2. 建筑物防雷保护系统为了实现建筑物防雷保护的目标,需要建立完善的防雷保护系统。
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外部防雷装置:在建筑物外部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装置,以引导和分散雷电击中建筑物的能量。
- 内部防雷装置: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避雷装置,如避雷器、避雷网等,将雷电能量引入地下以保护建筑物内部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 接地系统: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有效地将雷击能量导入地下,并消散雷电对建筑物的危害。
- 保护设备:建筑物内部的设备和电气设备应具备防雷保护功能,通过合适的保护措施,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3. 建筑物防雷保护设计与施工要求- 建筑物的防雷保护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并与建筑物的整体设计相协调。
- 防雷保护装置的选择和布置应基于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功能需求和雷电活动的特性。
- 施工过程中,要确保防雷设施的合理安装和连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收。
- 在建筑物完工后,要定期对防雷保护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保护功能。
4. 建筑物防雷保护的操作规范- 建筑物防雷保护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 在雷雨天气条件下,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应及时关闭,避免雷电击中造成的设备损坏。
- 防雷装置和接地系统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 建筑物内部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其防雷保护功能的有效性。
5. 建筑物防雷保护培训与应急响应- 建筑物使用者和管理人员应接受防雷保护知识的培训,了解防雷设施的作用和操作规范。
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的防雷保护措施

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的防雷保护措施建筑施工现场的防雷保护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这关系到建筑设施、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特别是根据国家气象局的统计资料,我国近年来不少地域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等原因,致使雷电灾害频率逐年上升,而正处于整体变动中的建筑施工现场的防雷保护更应倍加重视。
一、避雷针的设置安装避雷针是防止直击雷的主要措施。
当施工现场位于山区或多雷地区,变电所、配电所应装设独立避雷针。
正在施工建造的建筑物,当高度在20m以上应装设避雷针。
施工现场内的塔式起重机,井字架及脚手架机械设备,若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设置的保护范围以外,且在表1中规定范围内,则应安装避雷针。
若最高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且应保证最后退出现场,则其他设备可不设避雷针。
施工现场仙机械设备需安装避雷针的规定避雷针的接闪器一般选用ф16mm圆钢,长度为1~2m,其顶端应车制成锥尖。
接闪器须热镀锌。
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的防雷引下线可利用该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但应保证电气联接。
机械设备所有的动力、控制、照明、信号及通信等线路,应采用钢管敷设。
钢管与机械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作焊接以保证其接地通道的电气连接。
二、避雷器装设避雷器是防止雷电侵入波的主要措施。
高压架空线路及电力变压器高压侧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变电所。
避雷器宜安装在高压熔断器与变压器之间,以保护电力变压器线路免于遭受雷击。
避雷器可选用FS-10型阀式避雷器,杆上避雷器应排列整齐、高低一致。
10kV避雷器安装的相间距离不于小350 mm。
避雷器引线应力求做到短直、张驰适度、连接紧密,其引上线一般采用16mm2的铜芯绝缘线,引下线一般采用25mm2的钢芯绝缘线。
避雷器防雷接地引下线采用“三位一体”的接线方式,即:避雷器接地引下线、电力变压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引下线和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引下线三者连接在一起,然后共同与接地装置相连接。
这样,当高压侧落雷使避雷器放电时,变压器绝缘上所承受的电压,即为避雷器的残压,将无损于变压器绝缘。
建筑物中的雷电安全措施

建筑物中的雷电安全措施建筑物作为人们工作、生活、娱乐等活动的场所之一,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季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雷电安全措施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建筑物的设计、避雷装置、接地措施和维护保养等方面,详细探讨建筑物中的雷电安全措施。
一、建筑物的设计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雷电活动对建筑物的可能影响,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外形和金属构件的布置。
首先应选择适当的建筑样式,避免选择尖峰部分过多的建筑形式,如尖塔、尖顶等。
这样可以减少雷电击中建筑物的概率。
另外,建筑物中的金属构件应合理布置,避免形成突出物,这样可以减少雷电击中建筑物的损害程度。
二、避雷装置的设置为了有效地避免雷电引发的灾害,建筑物中应配置适当的避雷装置。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分为直接避雷和间接避雷两种方式。
直接避雷主要是通过设置避雷针,将雷电引向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在建筑物屋顶或高出地面较高的位置,设置避雷针能够显著提高建筑物的防雷能力。
而间接避雷则是通过设置避雷带或避雷网,将雷电引到安全区域。
在建筑物外墙的上部、屋顶和周围地面上设置避雷带或避雷网,可以有效地分散和吸收雷电。
三、接地措施的重要性接地是建筑物中的雷电安全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接地能将雷电引导至地下,有效地减少建筑物内部的雷电损害。
建筑物应设置良好的接地装置,包括引下线和接地体等。
引下线是将避雷装置引向接地装置的导线,通常采用铜排、镀铜钢板等材料制作。
接地体是通过将导线与土壤接触,将雷电引导至地下。
接地体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的导电性和建筑物的特点,确保接地效果良好。
四、维护保养的重要性除了上述的设计和安装工作,建筑物的雷电安全措施还需要定期的维护保养。
这是因为建筑物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避雷针、避雷带、接地体等就会逐渐老化或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性能下降。
因此,需要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如清理避雷器的周围环境、检查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是否完好等,确保雷电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雷暴天气下的建筑物防雷措施

雷暴天气下的建筑物防雷措施雷暴天气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经常伴随着强烈雷电和暴雨。
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建筑物往往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建筑物防雷措施非常重要,以确保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的安全。
1.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建筑物防雷措施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可以将任何雷电冲击分散到大地中,减少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危害。
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必须确保接地系统符合相关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标准。
合适的接地系统需要合理布置接地电极,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并与建筑物的主体金属结构或外部接地网连接紧密。
2.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针或避雷带是常见的建筑物雷击保护装置。
它们通过在建筑物或建筑物附近设置金属导体,吸引并引导雷电到地面,减少雷击的危害。
避雷针通常被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而避雷带则沿着建筑物的周边墙壁安装。
这两种设备都需要与接地系统连接,以确保有效的雷击保护。
3.绝缘系统绝缘系统可以有效地阻止雷电通过建筑物的结构传导。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使用绝缘材料来减少雷电传导的可能性。
例如,将绝缘材料用于建筑物的屋顶、外墙和地板,以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内部设备和人员的威胁。
4.避雷保护设备建筑物的避雷保护设备包括避雷器和防雷器。
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建筑物内部电气系统的设备,可将雷电流引入地面。
防雷器则用于防止雷电通过电力线路和通信线路进入建筑物。
这些设备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用途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布置。
5.屋顶和墙壁防雷雷暴天气下,建筑物的屋顶和墙壁成为最容易被雷电击中的部分。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非常重要。
建筑物的屋顶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导电涂层,以提供更好的导电性能。
墙壁可以采用与屋顶相似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大部分雷电被引导到地面。
6.维护和检查无论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多么有效,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维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接地系统的导电性能,确保接地电极没有损坏或腐蚀;避雷针或避雷带是否完好,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新编版)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新编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建筑物是否需要进行防雷保护,应采取哪些防雷措施,要根据建筑物的防雷等级来确定。
对于一、二类民用建筑,应有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对于第三类民用建筑,应有防止雷电波沿低压架空线路侵入的措施,至于是否需要防止直接雷击,要根据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以及建筑物的高度、规模来判断。
一、防直击雷的措施防直击雷采取的措施是引导雷云与避雷装置之间放电,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一)接闪器接闪器也叫做受雷装置,是接受雷电流的金属导体。
接闪器的作用是使其上空电场局部加强,将附近的雷云放电诱导过来,通过引下线注入大地,从而使离接闪器一定距离内一定高度的建筑物免遭直接雷击。
接闪器的基本形式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笼网4种。
避雷针的针尖一般用镀锌圆钢或镀锌钢管制成。
上部制成针尖形状,钢管厚度不小于3mm,长为1~2m。
高度在20m以内的独立避雷针通常用木杆或水泥杆支撑,更高的避雷针则采用钢铁构架。
砖木结构房屋,可将避雷针敷于山墙顶部或屋脊上,用抱箍或对锁螺栓固定于梁上,固定部位的长度约为针高的1/3。
避雷针插在砖墙内的部分约为针高的1/3,插在水泥墙的部分约为针高的1/4~1/5。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以用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圆锥形来表示。
图6-7-2为单根避雷针保护范围示意图,如果建筑物正处于这个空间范围内,就能够得到避雷针的保护。
避雷带是用小截面圆钢或扁钢做成的条形长带,装设在建筑物易遭雷击部位。
根据长期经验证明,雷击建筑物有一定的规律,最可能受雷击的地方是屋脊、屋檐、山墙、烟囱、通风管道以及平屋顶的边缘等。
在建筑物最可能遭受雷击的地方装设避雷带,可对建筑物进行重点保护。
为了使对不易遭受雷击的部位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避雷带一般高出屋面0.2m,而两根平行的避雷带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10m以内。
避雷带一般用8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做成,每隔1m用支架固定在墙上或现浇的混凝土支座上,如图6-7-3所示。
避雷网相当于纵横交错的避雷带叠加在一起,它的原理与避雷带相同,其材料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圆钢或扁钢,交叉点需要进行焊接。
避雷网宜采用暗装,其距面层的厚度一般不大于20cm。
有时也可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作为避雷网,钢筋混凝土板内的钢筋直径不小于3mm,并须连接良好。
当屋面装有金属旗杆或金属柱时,均应与避雷带或避雷网连接起来。
避雷网是接近全保护的一种防雷笼网是笼罩着整个防雷笼网是笼罩着整个物的金属笼,它是利用建筑结构配筋所形成的笼作接闪器,对于雷电它能起到均压和屏蔽作用。
接闪时,笼网上出现高电位,笼内空间的电场强度为零,笼上各处电位相等,形成一个等电位体,使笼内人身和设备都被保护。
对于预制大板和现浇大板结构的建筑,网格较小,是理想的笼网,而框架结构建筑,则属于大格笼网,虽不如预制大板和现浇大板笼网严密,但一般民用建筑的柱间距离都在7.5m以内,所以也是安全的。
利用建筑物结构配筋形成的笼网来保护建筑,既经济又不损坏建筑物的美观。
另外,建筑物的金属屋顶也是接闪器,它好像是网格更密的避雷网一样。
屋面上的金属栏杆,也相当于避雷带,都可以加以利用。
(二)引下线引下线又称引流器,接闪器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接闪器“接”来的雷电流引入大地,它应能保证雷电流通过而不被熔化。
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其截面不得小于48mm2,在易遭受腐蚀的部位,其截面应适当加大。
为避免腐蚀加快,最好不要采用胶线作引下线。
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都可作为引下线,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都应连成电气通路。
引下线沿建(构)筑物的外墙明敷设,固定于埋设在墙里的支持卡子上。
支持卡子的间距为1.5m。
为保持建筑物的美观,引下线也可暗敷设,但截面应加大。
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其间距不大于30m。
而当技术上处理有困难的,允许放宽到40m,最好是沿建筑物周边均匀引下。
但对于周长和高度均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
当采用两根以上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查引下线与接地线的连接状况,在距地面1.8m以下处,设置断接卡子。
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的地点,以避开接触电压的危险。
建筑物宽在12m以下的,引下线可装在建筑物一侧,建筑物宽在12m以上时,应装于建筑物的两侧。
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可用竹管、木槽等加以保护。
在高层建筑中,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是我国常用的方法。
(三)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埋在地下的接地导体(即水平连接线)和垂直打入地内的接地体的总称。
其作用是把雷电流疏散到大地中去。
接地装置如图6-7-4所示。
图6-7-4接地装置图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要小(一般不超过10Ω),这样才能迅速地疏散雷电流。
一般情况下,接地体均应使用镀锌钢材,使其延长使用年限,但当接地体埋设在可能有化学腐蚀性的土壤中时,应适当加大接地体和连接点的截面,并加厚镀锌层。
各焊接点必须刷漳丹油或沥青油,以加强防腐。
在安装接地体时,首先从地面挖下0.8m左右,然后把接地体垂直打入地下,顶端与接地线焊接在一起。
为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垂直埋设的接地体常不只1根,用水平埋设的扁钢将它们连接起来,所采用扁钢的截面不小于100mm2,扁钢厚度不小于4mm。
为了减小相邻接地体间的屏蔽效应,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一般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接地体不应该在回填垃圾、灰渣等地带埋设,还应远离由于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接地体埋设后,应将回填土分层夯实。
当有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向大地流散时,在接地装置附近的地面上,将形成较高的跨步电压,危及行人安全,因此接地体应埋设在行人较少的地方,要求接地装置距建筑物或构筑物出入口及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受地方限制而小于3m时,应采取降低跨步电压的措施,如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超过接地装置2m。
除了上述人工接地体外,还可利用建筑物内外地下管道或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自然接地体,但须具有一定的长度,并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二、防雷电感应的措施为防止雷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部的设备、管道、构架、钢窗等金属物,均应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作可靠的连接,以便将雷云放电后在建筑上残留的电荷迅速引入大地,避免雷害。
对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构架和电缆外皮等,当距离较近,应按规范要求,每隔一段距离用金属线跨接起来。
三、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为防雷电波侵入建筑物,可利用避雷器或保护间隙将雷电流在室外引入大地。
如图6-7-6所示,避雷器装设在被保护物的引入端。
其上端接入线路,下端接地。
正常时,避雷器的间隙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雷击时,有高压冲击波沿线路袭来,避雷器击穿而接地,从而强行截断冲击波。
雷电流通过以后,避雷器间隙又恢复绝缘状态,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图6-7-6年示的保护间隙,是一种简单的防雷保护设备,由于制成角型,所以也称羊角间隙,它主要由镀锌圆钢制成的主间隙和辅助间隙组成。
保护间隙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但保护性能差,灭弧能力小,容易引起线路开关跳闸或熔断器熔断,造成停电。
所以对于装有保护间隙的线路上,一般要求装设有自动重合闸装置或自重合熔断器与其配合,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图6-7-6保护间隙常用的阀型避雷器,其基本元件是由多个火花间隙串联后再与一个非线性电阻串联起来,装在密封的瓷管中。
一般非线性电阻用金钢砂和结合剂烧结而成,如图6-7-7所示。
图6-7-7阀型避雷器正常情况下,阀片电阻很大,而在过电压时,阀片电阻自动变得很小,则在过电压作用下,火花间隙被击穿,过电流被引入大地,过电压消失后,阀片又呈现很大电阻,火花间隙恢复绝缘。
为防止雷电波沿低压架空线侵入,在入户处或接户杆上应将绝缘子的铁脚接到接地装置上。
此外,还要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产生的高电位对附件金属物体的雷电反击。
当防雷装置接受雷击时,雷电流沿着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流入大地,并且在它们上面产生很高的电位。
如果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内外电气设备、电线或其他金属管线的绝缘距离不够,它们之间就会产生放电现象,这种情况称之为“反击”。
反击的发生,可引起电气设备绝缘被破坏,金属管道被烧穿,甚至引起火灾、爆炸及人身事故。
防止反击的措施有两种。
一种是将建筑物的金属物体(含钢筋)与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引下线分隔开,并且保持一定的距离。
另一种是,当防雷装置不易与建筑物内的钢筋、金属管道分隔开时,则将建筑物内的金属管道系统,在其主干管道外与靠近的防雷装置相连接,有条件时,宜将建筑物每层的钢筋与所有的防雷引下线连接。
四、建筑施工工地的防雷施工15m以下的建筑物,由于高度不高,雷击的可能性不大,故不必采取什么防雷措施。
至于工地的临时设施如仓库、办公室和宿舍等,一般不会太高,虽可不采取防雷措施,但要设灭火设施,以防雷击或球形雷引起的火灾。
15m以上的施工建筑和临时设施,由于雷击的可能性较大,必须采取防雷措施。
由于高层建筑物施工工地四周的起重机,脚手架等突出很高,木材堆积很多,万一遭受雷击,不但对施工人员的生命有危险,而且很易引起火灾,造成事故,因此必须引起各方面有关人员的注意和掌握防雷知识。
高层楼房施工期间,应该采取如下的防雷措施:1.对于施工的高层建筑,在施工时首先应做好全部永久性的接地装置,随时将混凝土的主筋与接地装置连接起来,利用它作接闪器及引下线,以对施工的建筑物本身进行保护。
对各层地面的配筋,应随时使其成为一个等电位面并与混凝土主筋接通。
2.沿建筑物的四角和四边竖起的杉槁脚手架或金属脚手架上,应做数根避雷针,并直接接到接地装置上,使其保护到全部施工面积。
安全常识 | DOCUMENT TEMPLATYK-AQ-0291其保护角可按60度计算。
针长最少应高出杉槁30cm,以免接闪时燃烧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