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图文稿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课件(34张PPT)

答案
1.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 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 2.B 3.①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 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 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 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4.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②闲 仙
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 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 (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 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来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③
“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
二、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 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 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三、句子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如何写月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 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 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 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 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 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 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x课件

消散
tuí
坠落 指人间
共同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都
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
实是/欲界之仙都。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欣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 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 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 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 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 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 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 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 处。
骈文这,两魏篇晋短以文来在产行生文风的格一上种有文很大不同。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答 体主,要谢又特中称 点书骈 是书俪 以》文 四带、 六有四句骈文六式的文为特。主点其,,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 讲究感对较仗强,;因间句用式散两句,两参相差对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 犹如显两易马懂并,驾但齐为驱了,形式故的称整为齐骈,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康乐:谢灵运。他好游水、善营园林,容貌出众、可至高位而多次归隐田
园。他是 六朝文人心目中“雅好自然”的典范,他还长于赋诗,堪称山水 诗的宗匠。
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doc》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南北朝时期著名作家,著...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daxiezhongshushu/415904.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比喻
竹柏:藻荇交横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清澈 透明、优美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月__光_____,“藻、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言外 之意是什么?(即:①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②说说句中“闲”字在全文起什 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闲”人的言外之意是: ❖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 ❖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塔
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
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
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
作者简介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在诗词、散文方面 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 弟苏辙并称为“三 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背景 介绍
苏轼生活的时代
大兴“新法”,改革之 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 安石“新法”而被调离 出京。神宗元丰二年 (1079年),因御史 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 诗讽刺了“新法”而被 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 名的“乌台诗案”(乌 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相关作业; 2、强化课文背诵。
第二课时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复习旧知1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第11课《短文二篇》复习课件(共4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描绘了在承天寺 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 酬的苦闷心情 。
❖ 答案: 寻找;不久;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
❖
词类活用
❖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译为:散步
古今异义词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的连词 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 的人,多含贬义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又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收束全文。
知识小链接
《出师表》
• 1、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
疏、表、对策等。
《马说》《爱莲说》
• 2、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
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
二、重点字词
M1 山川之美 美丽
01
,美
.
好
美
为宫室之 华丽
美
1 舟吾我首妻者之尾美 认…零为…数 1 长约八消散美
7 分才有美不奇外 美好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字词测评
•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夕日欲颓( tuí )
沉鳞竞跃( yuè )
与其奇者( yù )
未寝( qǐn )
相与( yǔ )
遂( suì )
藻( zǎo ) 竹柏( bǎi )
荇( xìnɡ ) 猿(yuán)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 谢 书 题目中“答谢中书书”的两个 字的意
文中叙事的句子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 于中庭。
文中抒情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文中写作者夜游的原因的句子 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 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释红色的词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季节)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5、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间的仙境)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 同赞叹的。
高 峰 入 云
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
清流见底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 交相辉映。
思一样吗?
中不一样,第一个书字是人 书名中的一个字;第二个书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PPT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 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思考探究 深入理解
1、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 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 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注意词语积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形容水的澄澈
交错纵横
竹柏影也。
原来是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 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吧。
读课文,知内容: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找出描写夜游景色的句子,看看它 有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时
四
早间
季
晚
时
间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景物描写方法:
1、多视角相结合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静景)
2、时间上:四季、早晚结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3、动静结合(形体、声响方面 )
晓雾将歇(静),猿鸟乱鸣(动); 夕阳欲颓(静),沉鳞竞跃(动)。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 朋友。中书, 是谢征的官职。
陶弘景
信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 (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 期思想家、医学家。时人称为“山 中宰相”。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7页)

背诵你已学过的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诗 文,看谁积累多。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答谢中书书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 2、用/线将本文划分为两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沉鳞竞跃/实是…… 分层: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第一层: 画山川之美。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第二层: 议山川之美。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 这其中的两个
书字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书字是人 名中的一个字;第二个书 是书信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例如: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遥看瀑布挂前川。 《望岳》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风,不以疾也。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巘多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峡》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带读 《答谢中 书书》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 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释红色的词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季节)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5、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间的仙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
理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着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着有《陶隐居集》。
二、重点字词。
.
山川之美:的。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
【四时】四季。
具备:都。
晓雾:早晨。
歇:消散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
竞,争相。
实是:实在。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自康乐:从。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理解性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3、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江南山水画赞美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
7、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作者:苏轼,北宋着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诗词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
二、重点字词解释。
解衣:脱。
月色入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寝:睡。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闲人:清闲的人。
遂至:于是。
至:到。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但:只是。
耳:罢了。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了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藻和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明。
四、填空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五、结构和主题。
(一)第一层:(从元丰到中庭)叙述作者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第二层:(从庭下到竹柏影也)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从何夜到最后)
(二)主题: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六、问答题。
1、找出文章的议论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A清闲的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B具有闲情雅致的人C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七、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