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防治原则

合集下载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要点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要点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要点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

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

一、病原学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是破伤风的病原菌。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严格厌氧。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引起破伤风,尽管有报告表明破伤风的潜伏期从受伤后的1天到数月不等,但大多数病例都发生在感染后的3~21d,中位时间是7d。

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且伴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是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另一种为破伤风痉挛毒素,后者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破伤风患者采用伤口直接涂片镜检和病菌分离培养的检查阳性率很低,故一般不进行此项检查。

临床上主要是根据典型的症状和病史作出诊断。

二、流行病学(一)全球破伤风流行病学概况破伤风在免疫规划项目执行不规范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的不发达地区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我国破伤风流行病学概况外伤后破伤风多散发于乡镇和农村地区,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因此报告发病率可能存在低估。

三、破伤风免疫制剂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为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

TTCV包括吸附破伤风疫苗(TT)、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以及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DTaP)等。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含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

四、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外伤后进行伤口处置和合理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破伤风 病情说明指导书

破伤风 病情说明指导书

破伤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破伤风概述破伤风(tetanus)是指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肉痉挛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

毒素会侵袭患者的神经系统,使得患者出现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及强直性痉挛的症状。

该病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但可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英文名称:tetanu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外科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其他常见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主要病因:破伤风杆菌感染检查项目:血液检查、痰培养重要提醒:一旦因意外情况出现外伤,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临床分类: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和患者的病情轻重,可分为3型。

1、轻型潜伏期在10天以上,症状于4~7天内逐渐发展,每日肌肉痉挛发作<3次。

牙关紧闭和颈肌强直均较轻,无吞咽困难。

2、中型潜伏期为7~10天,症状于3~6天发展至高峰,有明显牙关紧闭、吞咽困难,每日全身肌肉痉挛发作>3次,无呼吸困难。

3、重型潜伏期<7天,症状在3天内达高峰,有全身肌肉持续性强直伴频繁发作的全身肌肉痉挛,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吸困难或窒息,还可有高热、大汗、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肢端发凉等表现。

二、破伤风的发病特点三、破伤风的病因病因总述: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及粪便中,其滋生、繁殖需要无氧环境。

创伤组织缺血坏死、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时,为破伤风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污染严重的伤口、组织撕碎血运差的伤口、引流不畅合并有需氧化脓菌感染的伤口,均为易感染伤口。

破伤风也见于新生儿脐端处理消毒不严和产后感染。

少数破伤风可在无明显伤口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称为隐源性破伤风。

基本病因:破伤风杆菌仅停留在伤口局部繁殖,生成痉挛毒素及溶血毒素。

在伤口局部生成的痉挛毒素吸收后,引起全身横纹肌强直性收缩与阵发性痉挛。

破伤风中医治疗原则

破伤风中医治疗原则

破伤风在中医治疗中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解痉止搐:-中医认为破伤风属“痉病”范畴,其核心症状为肌肉痉挛和抽搐。

因此,首要治疗原则是选用具有镇痉、解毒作用的药物,如天麻、全蝎、僵蚕、蜈蚣等虫类药以及清热解毒之品,以达到平肝熄风、解痉止搐的目的。

2. 清热解毒:-破伤风由外邪(尤其是金疮、铁锈等污秽之物)侵入人体,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发病。

故需使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连、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以清除体内毒素。

3. 通络散结:-通过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的药物,如桃仁、红花、丹参等,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并消除因邪气郁结所致的肌肉紧张与痉挛。

4. 扶正固本:-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进展,适时加入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黄芪、当归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快康复速度。

5. 综合调理:-针对破伤风后期可能出现的身体虚弱、出汗多等症状,进行调和营卫、滋阴养液的治疗,同时注重情志调摄,保持患者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6.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和疾病阶段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7. 辅助疗法:-结合针灸、拔罐、刮痧等传统疗法,以助于驱邪外出,缓解肌肉痉挛。

具体来说,根据破伤风的病情轻重,中医治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风毒在襄的轻度阶段,症状较轻,治疗以祛风疏表、解毒定痉为主,可用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

如果症状严重,风毒入里,中医治疗则以平肝熄火、解毒镇痉为原则,可用木萸散加减。

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疗程服用以缓解局部症状、降低毒素反应。

此外,中医治疗破伤风还有其他的药物和方剂。

例如,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其中防风、胆南星、白附子、羌活、白芷、天麻、全蝎、僵蚕、蝉蜕等都是常用的药物。

此外,中医还讲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破伤风时,最好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总之,破伤风在中医治疗中应遵循早期干预、内外兼治、标本兼顾的原则,旨在解除急性期痉挛抽搐的症状,同时调整全身状况,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破伤风防治原则和措施

破伤风防治原则和措施

破伤风防治原则和措施
破伤风的防治原则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为主:对易受外伤的人员及儿童、军人等人群进行有计划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接种,以刺激机体产生破伤风抗毒素,获得免疫力。

2. 及时处理伤口:对于外伤严重、特别是有泥土污染物的伤口,应及时清创、扩创,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

3.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受伤后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游离的毒素。

但必须做皮肤试验,皮试阳性者采用脱敏疗法。

注射应早期、足量,具体剂量、途径、次数因病情而定。

4. 综合治疗:对于已发病的病人,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5. 控制痉挛:患者入院后应住隔离病室,避免光、声等刺激,减少痉挛发作。

可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以减少患者的痉挛和痛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

羊破伤风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羊破伤风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羊破伤风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摘要:厌氧菌中的破伤风梭菌会导致羊发生破伤风疾病,其细菌会通过羊受伤的伤口进入,并开始大量的繁殖,形成一定的毒素,使羊出现神经系统刺激以及中毒反应。

羊破伤风还被叫做耳直风、强直症以及锁口风等。

在母羊分娩阶段以及同羔羊之间进行断脐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感染问题。

羊在受到破伤风梭菌感染以后,通常会在7—20天内发病,主要有肌肉痉挛的症状表现,且呈现出强直的身体躯干,有较高的刺激反射性。

患有破伤风的羊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同时还会使羊群出现采食量减少、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生产性能下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羊破伤风;临床症状;防治策略在市场中除了羊肉备受消费者喜爱以外,其羊毛和羊奶等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虽然养羊工作不具备较高的难度,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也会因为一些疾病的影响,导致羊群养殖遭到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中一个主要的病症就是羊破伤风疾病。

为了能够使养殖人员的养殖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使羊的死亡率得到降低,江苏省现代农业(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涟水推广示范基地的相关专家队伍,下到基层针对羊生产以及养殖中可能发生的疾病问题,展开了现场指导,以此来帮助养殖人员提高收入水平。

1 流行病学1.1 病原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其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粪便当中,羊被破伤杆菌感染以后,其细菌会在伤口深处繁殖并释放毒素。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破伤风梭菌缺乏较强的抵抗能力,通常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被消毒液消灭,但是当破伤风梭菌开始出现芽孢以后,会显著地提升抵抗能力,需要放入沸水中1个小时才能够消灭。

在对其进行杀灭时,通常会使用碘酊、福尔马林、双氧水、氢氧化钠溶液、石炭酸液等消毒药物[1],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

1.2 发病特点羊出现破伤风疾病,通常需要在深度伤口被破伤风梭菌所感染以后才会发病,为此,其缺乏一定的流行性,在实际中只有少数发病情况出现。

此外,因为破伤风疾病有着较长的潜伏期,且无法发现长期存留在土壤深处的细菌,在养殖过程中,通常进行消毒工作时,仅仅只是杀灭了养殖场地表层存活的病原微生物,无法有效消灭掉土壤深处的破伤风梭菌,所以,若是羊被细菌感染以后,无法得到有效根治。

破伤风

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

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什么原因引起破伤风?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有什么症状?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

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

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4.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

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

一般无高热。

预防破伤风的方法有:1、正确处理伤口。

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

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2、注意产妇卫生。

3、注射预防针。

4、内服中药。

并发症: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

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破伤风需要做哪些检查?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

狂犬病及破伤风规范预防

狂犬病及破伤风规范预防

高风险
低风险
无风险
储毒宿主动物:犬、 猫等食肉目动物和翼 手目动物(蝙蝠)。 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 要传染源,约占 95%; 其次为猫,占 5%左 右。
传播宿主:猪、马、牛、羊、 骆驼等家养动物,可感染发 病,传播狂犬病风险较低。 啮齿类和兔形目动物极少感 染狂犬病 ,目前无导致人间 狂犬病病例的证据。 终端宿主:易感人群,人传 人仅发现于移植狂犬病病例 器官的病例。
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曾 有严重过敏史者。 2、妊娠、患急性发热性 疾病、急性疾病、慢性疾 病的活动期、使用类固醇 和免疫抑制剂者可酌情推 迟暴露前免疫。 3、免疫缺陷者不建议进 行暴露前免疫。
主题
3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
暴露后预防
1. 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 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此外,罕见情况下,可 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首次暴露的Ⅲ级暴露者;
✓存在严重免疫功能缺陷 的首次Ⅱ级暴露者;
✓首次暴露未使用被动免 疫制剂,7 d内发生再次 暴露的Ⅲ级暴露者;
✓处于HIV临床期或接受 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再次 暴露的Ⅱ级及Ⅲ级暴露者。
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最大剂量 应按照病例体重计算(2019 版专家共识)
HRIG 按照 20 IU/kg(体重),
适用范围
用于人体皮肤因意外或动 物抓咬而形成的外伤伤口 创面的冲洗。本品通过挤 压冲洗液袋,将液体通过 中洗吸引管引出到病患部 位:同时可通过压力调节器 调整压力大小,控制流速。
作用原理
本品主要通过压力调节进 行冲洗流速的控制,可分 别进行柱状水流、扁平状 水流和雾状水流三种压力 冲洗流速的控制,完成对 伤口创面的冲洗,有效祛 除伤口里可能存在的各种 异物、病原微生物;能实现

《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要点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粪便等,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最常见于外伤和烧烫伤患者、不洁接生的新生儿及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情况。

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改变,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该病的病死率在全球范围仍为30%~50%,在美国约为11%,年龄<60岁的患者病死率约为7.5%,>60岁的患者病死率可达18%。

尽管多数破伤风病例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状况相关,但儿童和成人受伤后发生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国外现状各地区年发病率存在差异,为(0~0.65)/10万,大部分病例(99.2%)在发展中国家。

二、国内现状(一)疫情流行现状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儿童计划免疫,相继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1988、1990、1995年先后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四苗”接种率达85%的目标,疫苗可使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

2012年,中国已证实消灭了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但与其他国家不同,这个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出生环境的改善和住院生产率的提高,而无特定的免疫接种方案。

(二)国内破伤风免疫预防存在的问题及误区1 目前我国破伤风免疫接种的体制存在问题,主动免疫由基层预防门诊接种,而被动免疫由各医院急诊科室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两者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2 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的过度使用一方面给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不合理的TAT使用带来了比破伤风更大的医疗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破伤风菌经减毒加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 注射到人体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才会产生自动
免疫力。因此,如果人体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而发生外 伤,或是刚刚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而自身尚产生免疫抗体时 发生外伤,为防止感染破伤风,应首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以使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衔接起来,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 的目的。
(4)吸附精致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将类毒素吸附 于Al(OH)3以增强类毒素的免疫效果和减轻接种副反 应.
(5)精致类毒素的吸附:在无菌条件下,按7Lf/ml精 致类毒素加入吸附剂中,补加1/100,硫柳汞防腐剂,使 其最终含量为1/10 000.同时补加1/15mol/L,pH6.6磷酸 盐缓冲,使其含量达到1/300mol/L,搅拌均匀后分装.
(2)浓缩和精制 :一采用超滤浓缩与硫酸铵沉淀相 结合的方法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即超滤、硫酸铵 沉淀、超滤三步法,可有效地提高破伤风类毒素 的制品质量。
(3)除菌过滤:将精制类毒素稀释、调整到适当 浓度(即含万分之一硫柳汞、0.85%NaCl),用5%NaOH 调pH至6.8~7.2。使用0.22um的微孔虑膜,除菌过滤 分装。
活化菌种
扩陪 33~35℃.
发酵种子
发酵 33~35℃.
发酵液
除菌过滤
滤液
破伤风工艺类毒素制造
造破 工伤 艺风1.
类 毒 素 制
1.菌种传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传代
2. 扩培 2.培养产毒及收获毒素
1. 发酵 2. 除菌过滤
1. 甲醛脱毒
3.脱毒和精制
2. 超滤浓缩 3. 硫酸铵沉淀法、超滤精制
1. 微孔膜除菌过滤
破伤风的治疗
1.单间隔离,加强护理,减少刺激,严防交叉感染。 2.伤口处理,彻底清创,用双氧水或1:1000的
高锰酸钾液体冲洗,或湿敷伤口,开放伤口,绝 禁缝合。伤口已愈合,一般不需清创。 3.破伤风抗毒血清的应用:T.A.T10-20万u,
或5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静滴。以 后每日肌注5000-10000单位必要时鞘内注射,人 体破伤风免疫球旦白也可应用,免于皮试。
4.除菌及吸附
2. Al(OH)3吸附
脱毒、浓缩和精制工艺
1.脱毒、浓缩和精制工艺流程
发酵滤液
脱毒
0.36%甲醛,pH 中性,37℃,30d
原制类毒素
超滤浓缩
浓缩液
0.16g/ml 硫酸铵沉淀
滤液
0.10g/ml 硫酸铵
沉淀
用注射用水溶解
过滤
滤液
超滤
去除硫酸铵
滤液
除菌过滤
pH6.8~7.2,0.22um 的微孔滤膜
破伤风类毒素的概念
破伤风类毒素: 是一种用于破伤风 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是由产毒力高的破 伤风梭菌培养液经 福尔马林脱毒后精 制或毒素精制后个 脱毒而成的。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工艺
(1)菌种:国内使用的生产菌种为罗马尼亚L58 株,菌号为64008
(2)发酵工艺流程:
菌种
传代 33~34℃.48h
精制类毒素溶液
Al(OH)3吸附 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包 装 精制类毒素制剂
发酵工艺要点
1.种子: 应选用产毒效价高,免疫力强的破伤风菌株。
2.产毒培养基:国内多采用以蛋白质水解为基础,再 添加氨基酸及维生素等,在维持一定的产毒水平下, 适当加深水解,同时加入少量的甘油及炭末,以增加 厌氧环境、稳定毒素和吸附培养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 从而提高产毒水平获取高价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培养设备
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来预防破伤风的一种免疫疫苗。为了防 止破伤风病的发生,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破伤风类毒 素,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病的目的。
而破伤风抗毒素是用对破伤风病具有免疫力的人或动物血 清经加工精制而成的免疫抗体,注射到人体后,可直接对 破伤风起到抵抗的作用,但这种抗毒素是被动的,而且在 体内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因此,最根本的还是应该注射破 伤风类毒素,以使体内产生自动免疫抗体,从而达到长久 的预防皮伤风的目的。
3.培养、产毒和收获毒素:一般采用培养罐深层培养, 培养基中加炭末、甘油等以利破伤风菌生长和产毒, 在培养过程利用平压通气的方法排出破伤风菌生长过 程中产生的H2S和CO2气体。培养温度必须严格控制 在34℃,高于35 ℃或低于32 ℃产毒水平都会大幅度 降低。
1.脱毒、浓缩和精制工艺要点
(1)脱毒:收获的毒素经脱毒后即为类毒素,脱毒 一般用0.3%~0.4%的甲醛溶液。此外pH、温度及脱 毒时间等均影响脱毒效果。现采用加入0.36%的甲 醛、pH中性、37℃脱毒。
破伤风防治原则
破伤风防治原则 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
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口 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 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 特异性治疗。
如果人体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而发生外伤,或是刚刚注射 破伤风类毒素而自身尚产生免疫抗体时发生外伤,为防止感 染破伤风,应首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使被动免疫和自动 免疫衔接起来,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的目的。若已经注射过 破伤风类毒素的人类发生外伤后,没有必要再注射破伤风抗 毒素,因为做为类毒素的抗原和抗毒素的抗体同时注射后也 会发生拮抗作用而使相互作用降低,失去免疫效果。
4.控制、解除肌肉强直性收缩:可用冬眠灵或苯巴 比妥 钠,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 抽搐严重时可用硫喷妥纳液体静注。
5.预防性气管切开:有呼吸困难时应用,切开后应 加强 护理,及时吸痰。
6.抗生素(头孢唑啉钠)的应用。 7.全身支持疗法
破伤风类毒素的发展历史
1884: Nicolarier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了破伤风与泥土中的细菌 有关。
1889: Kitasato用减弱的毒素免疫家兔制备出破伤风抗毒素, 证明了给动物注射培养物的滤液而产生破伤风的症状,是 因为有一种毒素的存在
1889: Von behring和Kitasato用抗毒素治疗人的破伤风,证 明对有明显破伤风症状的患者,基本上是无效的
1923: Ramon报告用甲醛和热处理的方法, 制备出了有抗原性的类毒素 1926: Ramon和Zcokker用破伤风类毒素成 功地给人进行了免疫,从而开创了类毒素预防 免疫的新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