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研究来源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

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

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

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

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

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

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

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

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呼啸山庄开题报告一、引言《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于1847年出版。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以《呼啸山庄》为主题,探讨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启示。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1. 海斯克利夫海斯克利夫是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是一个复杂而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物。

作者通过描写他的言行举止以及内心独白,展现了他的野蛮、狂热和复仇心理。

海斯克利夫的形象既具有吸引力又令人恐惧,他的存在使整个故事充满了紧张和悬疑。

2. 凯瑟琳凯瑟琳是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动的女性形象。

她既温柔可人又野蛮无畏,对海斯克利夫有着深深的情感。

凯瑟琳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局限和挣扎,她的命运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婚姻和社会地位方面的困境。

三、主题的探讨1. 爱与复仇《呼啸山庄》以爱与复仇为主题,通过海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这一主题。

海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与对他所受的伤害的复仇心理交织在一起,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这一主题探讨了爱情和仇恨之间微妙的边界,以及它们对人性的影响。

2. 社会等级与身份认同小说中描绘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阶级差异和身份认同问题。

呼啸山庄作为富有的庄园,展示了当时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而低下阶层的人物形象,如仆人希尔顿和史密斯等,则反映了社会底层的贫困和无助。

通过这些形象,小说呈现了社会等级对人们命运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追求。

四、对社会现实的启示1. 人性的复杂性《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海斯克利夫既是一个痴迷于复仇的野蛮人,又是一个对凯瑟琳深情厚意的情人。

凯瑟琳既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性,又是一个任性和自私的人。

这些形象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和多面性,使读者对人性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 社会困境与个人命运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受到社会困境的制约。

海斯克利夫的出身和地位决定了他的复仇心理,而凯瑟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限制了她的选择。

呼啸山庄凯瑟琳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凯瑟琳开题报告
完成期限:查找并研读资料
完成开题报告,拟定提纲完成第一稿Fra bibliotek月初 完成第二稿
月底 完成第三稿
定稿
主要措施:查询中国知网、ProQuest等论文数据库;去图书馆和资料室查资料;请教 指导老师研究方法;和小组内同学相互讨论。
主要参考资料:
Cecil, David. 1963."Emily Bronte andWutheringHeights". In 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olution.London: Constable & Co. Ltd., 180-219.
一、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论文题目
纯粹之爱与世俗之爱—论《呼啸山庄》凯瑟琳矛盾选择的原因
作者姓名
卢祎晗
所属院、专业、年级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1年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邱涤纯 讲师
预计字数
6000
开题日期
2014/12/12
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研究方法:
首先,我在校图书馆的知网查阅了有关于呼啸山庄大量的电子文献,从而了解了许多前人的理论观点及看法。随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主题之后,我会把章节中的一些因素进行定量对比来分析我的文章主题,同时我会参考一些相关的研究资料,综合考量,并进行一定的总结,从而得出自己的看法。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要内容:本论文将从社会环境、两位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影响以及女主角自身的矛盾性格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女主矛盾选择的原因。首先,本文将从大的社会环境即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以及小环境呼啸山庄以及画眉田庄两个环境因素来分析其对凯瑟琳的行为的影响并把两个环境进行适当的对比。随后,本文将论述两个男主角希斯科里夫和林敦对凯瑟琳选择的影响,并从两人的社会地位及性格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我将从女主角自身的矛盾性格及性格缺陷的角度来分析她矛盾选择的原因,对于她的矛盾性格我将从她在自己最爱的人与丈夫面前所表现的不同性格的对比来表现。最后,我将从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其矛盾选择的原因以及看法。

呼啸山庄 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 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呼啸山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然而,对于《呼啸山庄》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解读和情节发展的探讨上。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啸山庄》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小说的内涵和艺术特点,丰富对该作品的理解。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呼啸山庄》的文本解读,揭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情节发展的独特之处。

具体而言,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小说的人物塑造手法和主题。

2. 探讨小说的情节发展。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安排和转折点,研究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方式,以揭示小说的故事内核和主题。

3. 探究小说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

通过对当时英国社会的背景和文化环境的了解,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呼啸山庄》文本的细致阅读和解读,来揭示小说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具体步骤如下:1. 阅读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呼啸山庄》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

2. 对小说进行整体阅读,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希斯克利夫、凯瑟琳、埃德加等,解读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4. 探讨小说的情节发展,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安排和转折点,揭示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方式。

5. 了解当时英国社会的背景和文化环境,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通过对《呼啸山庄》的深入研究,本研究预期可以揭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情节发展的独特之处。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主题和叙述结构上的创新的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主题和叙述结构上的创新的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主题和叙述
结构上的创新的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是一部由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所创作的小说,该
小说在19世纪风靡全球,是当时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从一个家族的历代传承和情感纠葛展开,揭示了英国贵族社会的种种黑暗面和阶
级制度的荒谬。

在小说主题方面,艾米莉·勃朗特对人类本性的探究是其创新之处。

在小说中,勃朗特不仅对人性的复杂、多面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
也提出了很多关于人性、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新思考。

在小说中,勃朗特
将自然环境与人物内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避免了简单的浅薄描写,反而赋予了小说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另外,在叙述结构方面,《呼啸山庄》也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的小说。

小说采用多层次叙述的方式,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从而最
大化地展现了小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勃朗特采用了非线性叙事
的手法,变换时间和空间,使整个故事更为生动和有趣。

总之,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的主题和叙述结构上的创新,为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读者的青睐。

她的独特观察和阐述方式,让我
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类思
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回归自然 回归自我——对《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的开题报告

回归自然 回归自我——对《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的开题报告

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对《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的开题报告终于,下一次的读书笔记终于来了,这次帮助大家整理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呼啸山庄》。

本文将围绕“回归自然”“回归自我”这一主题,对《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进行探讨。

熟悉《呼啸山庄》的读者们一定还记得书中那壮丽的自然景观:高高的山峰、层层叠叠的山峦、青青茂密的林木以及欢快流淌的小溪。

勃朗特通过描绘这些自然场景,描绘了一个人类、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了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

在小说中,自然与人类一直在相互影响,对彼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对人类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书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小时候家境不太好,被居住在该地区的地主收养了。

在山间溪流游玩和在小屋里度过的儿时快乐时光,成为了他走进大山林的源动力。

而生活在呼啸山庄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则在这片大自然中寻求着自我救赎,对于人类对自然的探索献上了自己的生命。

其次,在小说中,人类对自然的改变也显而易见。

书中提到,当地的山贼曾经将呼啸山庄的一些地区开垦,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大量的树木砍伐和铁路的修建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态系统。

在小说中,勃朗特描写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恶果,提醒人们珍视自然,呼吁回归自然。

最后,勃朗特也通过小说表现了自然环境和人类个体自我形成的交互作用。

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以及后来的另一个主人公希斯,都是与自然紧密联系的人物。

他们是通过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各自的性格和行为的。

希斯克利夫的孤僻和抑郁,凯瑟琳对自我形象的矛盾和希斯对自我前途的焦虑,都与他们的环境紧密相关。

总之,《呼啸山庄》中的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样、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类作为主体与自然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整体。

而勃朗特也通过这个生态整体的表现,向读者提出了“回归自然”的诉求,呼吁人们珍视自然、保护自然。

最后,我认为,勃朗特追求回归自然的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呼啸山庄》的结构主义解读的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的结构主义解读的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的结构主义解读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呼啸山庄》的结构主义解读
一、研究背景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该小说以“爱与复仇”的情节为主线,表现了情感与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阶级与种族压力。

在该小说的研究中,结构主义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阐释工具。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结构主义的视角,探讨《呼啸山庄》的结构性特点及主题。

二、研究目的
1. 系统分析《呼啸山庄》的结构主义理论;
2. 探究《呼啸山庄》中的结构性元素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3. 研究结构主义对《呼啸山庄》的文本解读过程中的价值与限制。

三、研究问题
1. 《呼啸山庄》中的结构有哪些特点?
2. 《呼啸山庄》的主题如何通过结构手法展现?
3. 结构主义如何对《呼啸山庄》的文本解读提供启示?
四、研究方法
1. 文本分析法:深入挖掘小说的结构性元素,并系统地分析叙事的线索,以探究小说的主题及文学价值。

2. 结构主义理论解析法:通过结构主义的相关理论,构建小说的结构模型,理清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作用。

五、研究意义
1. 拓展对《呼啸山庄》的理解与认知,促进文学研究的深入。

2. 增进对结构主义理论的认知,提高文学研究的理论水平。

3. 为今后阐述《呼啸山庄》的文学价值与成就提供理论支持。

呼啸山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对照

呼啸山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对照

呼啸山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对照简介本文是为呼啸山庄大学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撰写的开题报告,旨在描述该毕业论文的主题、目标和研究方法。

IntroductionThis report is aimed at presenting the research topic, objectives, and methodology for the undergraduate thesis of English major graduates at Wuthering Heights University.研究背景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在日常交流和学术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使得如何有效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能力成为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同时,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也受到广泛的关注。

《呼啸山庄》是一部著名的英国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因此,如何结合小说阅读与英语教学,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Background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globalization, English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both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academic exchanges. Therefore,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nglish proficiency of English learners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we must study in depth. At the same time, novels, as a literary form, have also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Wuthering Heights is a famous British literary work with unique artistic valu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how to combine novel reading with English teaching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研究目的本毕业论文的目的是以《呼啸山庄》为例,探讨小说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名称石楠荒原上的人性之光—浅析《呼啸山庄》主题思想及其主人公Heath专业班级学部外语学部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开题报告日期2011年10月29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石楠荒原上的人性之光—浅析《呼啸山庄》主题思想及其主人公Heath Light of humanity on heather widerness--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wuthering height and Hero Heath 一、题目来源专题研究二、研究目的和意义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从最初的遭受冷落,到后来的备受推崇,评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部作品的关注。

如今,《呼啸山庄》被公认为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勃朗特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公认为是唯一一个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

但是,对小说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尽管少数评论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的正常反应,但大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他是“魔鬼”、“暴君”,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复仇和人性的扭曲。

本文认为要正确客观的评价希斯克利夫,不能仅仅以他复仇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来妄下结论,而要充分考虑到他的成长环境、所遭受的歧视和非人的待遇、以及种种磨难对他的心灵所造成的致命伤害。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小说中人性的复苏和美妙,无论多么令人悲哀的世界里,美好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

仇恨能使人暂时丧失理性,造成人性扭曲和堕落,但即使如此,人性依然会寻找爱的方向,再强大的仇恨也改变不了人们追求美好的事实。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日期:[1]Brophy, Brigid, Michael Levey, an d Charles Dsborme. “Wuthering Heights.” Fifty work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We Could Do Without. [M]. London: Stein and Day Publishers, 1968.[2]Carey, Gary. Cliff Notes on Bronte’s Wuthering Heights, [M]. M.A.University of Colorado, 1979.[3]Cerrito, Joann and Paula Kepos, eds.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Criticism. [M].Detroit: Gal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Limited, 1992.[4]Emily Bronte, Clare West “Wuthering Height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7.[5]Gerin, Winifred. Emily Bronte, a Biography.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6]Ghorley, H.F. “Our Library Table”. [Z].The Athenaeum. 1052.[7]Maugham, William Somerset. Great Noverlists and Their Novels, Essays on the Ten Greatest Novels of the World, and the Men and Women Who Wrote Them. [M]. Philadelphia: John C. Winston Co., 1948.[8]Mulvey-Roberts, Marie, ed. The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M]. Bristol: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1998.[9]Shaw, Harry.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M]. St.Louis San Francisco: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6.[10]Spacks, P.M. The Instance of Horror: Aspects of the Supernatural in Eighteen —Century Poetry. [M]. Cambridge: Harvard UP, 1 962.[11]Woolf, Virginia.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The Common Reader. [M]. Orlando Florida: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25.[12]高继海.《英国小说名家名著评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3]蒋承勇.《英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4]刘文荣.《毛姆读书随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重印.[15]蒲若茜.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EB/OL].中国知网,2011-4-20∕2011-6-1.[16]孙建.《英国文学词典·作家与作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17]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EB/OL].中国知网,2011-4-20∕2011-6-1.[18]杨静远编选.《勃朗特姐妹研究》[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9]杨苡.《呼啸山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3.[20]玛格丽特·莱恩.《勃朗特姐妹》[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2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22]休谟.《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1980.[23]王国富,谬华伦. [Z].《英国古典小说五十讲》,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国外现状:关于《呼啸山庄》这部书,在世界文坛上多年来每谈及十九世纪西欧文学,必会涉及《呼啸山庄》的探讨。

有不少著名评论家及小说家都曾有专文论述。

如: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Woolf,1882—1941)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

她将这两本书作了一个比较。

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

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

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

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

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

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

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也有专文为《呼啸山庄》作了较长的评论,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

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

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国内现状:在国内,很多学者对《呼啸山庄》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故事结构上分析它的主题思想,也有的学者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婚姻爱情的自我追求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对作品所运用的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分析。

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的心理、性格、形象分析上。

通过对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疯狂的复仇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其复仇根源,探询他的悲剧人生。

在国内有很多研究《呼啸山庄》的作品,如葛志宏的作品《论呼啸山庄中现代主义因素》,袁翠珍的作品《一个扭曲的灵魂—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黄晓燕的《仇恨与爱情》,《荒原的精灵之歌》——从艾米丽的性格看《呼啸山庄》的主题,作者是周庆贺;《复仇与爱情》,由留莜平著:论《呼啸山庄》的爱情及爱情哲学,李满著;原始与文明的类型及差异——《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性格再探,张燕著,等等。

但是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尽管也有少数评论家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后的正常反应,但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可言。

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还有很多,人们对它的研究会络绎不绝。

纵观我国学者对《呼啸山庄》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探寻,可以体现出我中华文人的深邃认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1.引言部分,介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2.文献综述3.小说主题分析3.1社会背景3.2恨的主题的分析3.2.1呼啸山庄的阴冷黑暗3.2.2希斯的疯狂报复3.3爱的主题的分析3.3.1众人对爱的追求3.3.2希斯与凯瑟琳的爱情3.3.3希斯对人性的向往3.4主题—恨无法战胜爱3.4.1荒原中的人性之光3.4.2希斯对爱的成全3.4.3呼啸山庄新的未来4.主人公人物分析4.1人间至爱成就人性4.1.1老恩肖给予的亲情4.1.2与凯瑟琳至死不渝的爱情4.2爱与恨的纠缠摧毁人性4.2.1辛德雷的虐待4.2.2凯瑟琳的背叛4.3人性的悲剧4.3.1对辛德雷的报复4.3.2对林顿的报复4.3.3对下一代的报复4.4人性的复苏4.4.1爱的成全4.4.2心灵的自由4.4.3灵魂的归宿5.得出结论: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了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了,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孤单的飘荡了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的墓与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这坟墓下的人,有怎样不平静的睡眠呢”,千言万语一句话,此情绵绵无绝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