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水土保持区划
山西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分区初探

( ) 征。该 区气候 温和 、 2特 干旱 , 干燥 度在 1 6~2之 间 ; . 年 平均气温在 7~1 0℃之间 , 积温 280— 0 无 霜期 15 年 0 32 0o C; 3
~
( )大区与小区划分相结合 。在 具体划 分过程 中 , 2 以气候
( 降水量 、 干燥 度 与积 温 ) 主导 因子 划分 生态 恢 复一 级类 型 为 区, 在一级类 型区内 , 根据地貌划分生态恢复二级类型 区。 () 3 保持行政区完整性原则 , 以便 于实施 生态整治工作。 () 4 在分区过程 中采用气候一植被一土壤三段命名法 。
( ) 级 类 型 区 。包 括 南 洋 河 盆 地 亚 区 、 干 河 平 原 亚 区 、 3二 桑
六棱 山山地亚 区、 晋北西部丘陵 山地亚 区。 32 暖温带半干旱森林草原与干草原灰褐 土区 . ( ) 置。该 区位 于吕梁 山以西 黄河 沿岸 的狭 长地 区 , 1位 属 黄土 高 原 的 一 部分 , 积 约 2 4万 k , 占全 省 面 积 的 面 . m 约
之间, 纵跨暖温带和温带 2个热量带 , 跨半湿润和半干旱 2个 横 干湿 区, 降水 主要 集中于夏秋且多暴 雨。山西位 于黄 土高原东 部, 山多丘陵多 , 自然灾害较频 繁 , 资源贫 乏 , 水 植被 稀疏 , 生态 环境 十分脆弱 , 水土 流失严 重 。据 统计 , 山西水 土流 失面 积高 达 1. 0 8万 k 占总面积的 6 .% , m , 92 占全省山区 、 丘陵 区总 面积 的 8% , 8 全省 1 1 1 个县 ( 、 ) 乎都有 水土 流失 问题。作为 市 区 几
条、 杞、 枸 红柳 等 。 本 区 地 处 海 河 支 流 和 黄 河 支 流 上 游 , 一 个 是
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

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第一条为加强兰村泉域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兰村泉域保护区范围:东边界:太原市与阳泉市、晋中市行政区划边界。
南边界:从王封村起向东经三给村、杨家峪村、孟家井村至张家河村。
西边界:沿柳林河与狮子河分水岭向南至王封村。
北边界:太原市与忻州市行政区划边界。
第三条凡在兰村泉域保护区内取用地下水、地表水,进行采矿排水和水文地质勘探、开山采石、排放工业废渣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管理机构依法负责兰村泉域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兰村泉域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和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泉域范围内水资源的职责划分,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条兰村泉域保护区按照水文地质特征和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实行分区保护与管理。
在兰村泉域保护区内,经省、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
第六条一级保护区为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是重点保护区,其范围:杨家井村、五梯村、小石河村西边山断层以东,三给村、古城村、中涧河村三给地垒以北,中涧河村、峰西村、南塔地村东边山断层以西,南塔地村、西高庄村、杨家井村北边山断层以南所围区域;汾河干流扫石村至上兰村段及其两侧各一公里范围内。
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打深井取水;禁止倾倒、排放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污水及其他废弃物;禁止将已污染含水层与未污染含水层地下水混合开采;禁止擅自挖泉、截流、引水;禁止在泉水出露地带采煤、开矿、开山采石和建设地下工程。
第七条二级保护区为灰岩裸露区,其范围:棋子山地区;三给村、上兰村、石岭关村以西,石岭关村、东黄水村、中涧河村以东地区。
施工方案 太原恒大山水城首期边坡水土保持绿化工程

太原恒大山水城首期边坡水土保持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材料要求:四、施工工艺及流程五、施工进度计划六、安全文明施工注意事项七、质量保证措施八、环境保护措施太原恒大山水城首期边坡水土保持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ﻫ1.工程名称:太原恒大山水城首期边坡水土保持绿化工程2.建设地点: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新沟村ﻫ3。
工程规模:本工程共分治理段8段,全长约503m.AB段为直立挡墙+栏杆段,长49m;BC段为挡墙+护坡段,长66m;CD段为原混凝土喷浆段,DE段为护坡段,长110m;EF为自然坡面段,长70m;FG段为护坡段,长94。
5m;GH为栽弯取直段,长55.5m;HI为沟道回填段,长32m。
沿坡顶线需布置护栏,总长度为508m;坡顶需布置排水沟;沟底需布置排水沟,共布置2段,排水沟1主要排小区西侧坡面排水,出水口沿着拟建路面走向布置,排水沟2主要排小区东侧坡面排水,出水口接现状沟道排水口。
ﻫ4。
工程内容:站内挡土墙、护坡的基槽的开挖、基础砌筑、墙身砌筑等.1、太原恒大山水城首期边坡水土保持绿化工程施工图纸ﻫ二、编制依据ﻫ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ﻫ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 J120-94;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J79—915、《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ﻫ6、我司现有的技术力量,其他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我司编制的有关先进施工工艺,适用于本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办法。
ﻫ三、材料要求:1。
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石料强度、试件规格及换算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强度的测定应按现行规程执行.ﻫ片石一般是用爆破或楔劈法开采的石块,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
用做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ﻫ2.水泥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试指标进行取样复试。
太原市水土保持条例

太原市水土保持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太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8.09.29•【字号】•【施行日期】1998.09.29•【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太原市水土保持条例(1998年8月28日太原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29日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保水保土并重,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流失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实行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责任制,采取措施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土保持工作。
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调查评价水土资源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水土保持规划的修改,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二章预防和治理第七条西山地区为本市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
其范围:东起汾河,西至古交市东边界,北起上兰村,南至姚村。
其中,天龙山、晋祠、太山、龙山、崛围山等旅游风景区及西山林区为重点预防保护区;东社、西铭、金胜等地区为重点监督区;马头水、姚村、化客头、王封等乡为重点治理区。
县(市、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定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
山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治理模式分析

各水 土 流失类 型 区 自然 环 境 和 侵 蚀 特 点 不 同 , 治
土保持 重 点建设 工 程 , 项 目县 由 6个 增 至 1 2个 , 类 型 理措施也不相 同。根据项 目区各水土流失类 型区的基
区也 由单一的土石 山区增加 了黄土丘陵沟壑 区, 在2 8 本 情况 ( 表1 ) , 有 针对 性地 提 出 了不 同的治理 模 式 。 个项 目区共开展了 1 8 7条小流域的综合治 理, 治理水
著名的革命老区, 复杂的地形 、 极易侵蚀 的黄土地貌 , 涉及 范 围较广 , 在 地 形 地貌 、 水土流失强度、 土 地 利 用
加 之能 源建设 对 环 境 和 资 源 的破 坏 , 使 其 成 为全 国生 方式 、 水 土流失 防治 措 施 等 方 面存 在 明 显差 异 。按 照 态 环境 最为 脆 弱 、 水 土 流失 最 为严 重 的省 份 之 一 。 国 山西 省水 土流 失 类 型 分 区 _ 2 J , 项 目区 主要 分 布 在 黄 土
区水 土保 持生 态建 设具 有很 好 的示 范作用 。
1 水土 流 失类型 分 区
2 . 1 黄 土丘 陵沟壑 区
黄土 丘 陵沟壑 区是 山西省 水 土流 失 最 为严 重 的类 型区, 主要 分 布在 偏 关 县 以南 沿 黄 河 一 带 , 丘陵起伏 ,
2 0 1 3 -2 0 1 7年 山西 省 国家 水 土保 持 重 点 建 设 工 沟 壑纵横 , 地 形破 碎 , 土 质疏 松 , 植被稀少 , 气候干旱 , 程 治理 范 围包 括 2 9个 县 ( 市) 的2 9个 项 目区 , 共 1 7 9 年 均 降水量 5 0 0 mm, 年均 气温 8℃ , ≥l O。 【 = 积温 3 3 0 0 C, 无霜 期 1 5 0 d 。土壤 侵蚀 以面 蚀 、 沟蚀 为 主 , 兼 有 重 个 小 流域 。项 目区 总 面积 6 5 3 2 . 9 5 k m , 其 中水 土 流 q 沟壑 面积 占总 面 积 的 4 0 % ~5 0 %, 沟壑 密度 在 失 面积 5 2 0 1 . 3 2 k m , 涉及 8 2个 乡镇 的 1 0 9 6个 村 , 总 力 侵蚀 , k m/ k m 以上 , 侵蚀模数 5 0 0 0— 1 3 0 0 0 t / ( k m ・ a ) , 是 人 口6 3 . 2 8万 人 , 其 中农 业 人 口 5 8 . 3 5万人 , 农 业 总 产 5
太原治水的措施

太原治水的措施引言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面临着治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太原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水,以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
水资源管理太原市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首先,太原市积极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倡居民和企业节水意识的培养。
通过在居民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加强水源保护区域的管理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太原市还加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河道整治太原市还对城市内的河道进行了整治,以改善水环境和水质。
首先,太原市加大了对河道的清淤力度,清理河道中的淤泥和垃圾。
其次,太原市加强了河道的绿化和景观建设,打造了一系列的城市公园和沿河步道,增强了市民对河道的保护意识。
同时,太原市还加强了对河道污染的监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保护河道的水质。
水生态修复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太原市还进行了水生态修复工程。
太原市在城市周边修建了湿地公园,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了水生态的稳定性。
太原市还加大了水体的生态治理力度,通过修建人工湖泊和湿地,增加水生物的栖息地。
此外,太原市还扩大了水生态保护区域,实施湿地保护和水源涵养,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质的优良性。
灾害防治太原市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治水灾和水土流失。
首先,太原市加强了对山区的防洪工程建设,修建了大坝和水库来调节水流。
其次,太原市加大了对山区的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持的力度,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另外,太原市还提升了应急管理和抢险救援的能力,加强了对水灾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结论综上所述,太原市在治理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
通过水资源管理、河道整治、水生态修复和灾害防治等措施的实施,太原市取得了一些成效。
然而,仍然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太原市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推动太原市的可持续发展。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水环境考核及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水环境考核及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太原市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0.09.02•【字号】•【施行日期】2010.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水环境考核及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市环保局关于《太原市水环境考核及生态补偿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日太原市水环境考核及生态补偿办法为切实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机制的通知》(晋政办函〔2009〕177号)要求,制定我市水环境考核及生态补偿办法。
一、考核范围及考核项目地表水环境生态补偿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付费”原则。
全市考核范围为市区范围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清徐县、古交市、阳曲县、娄烦县地表水跨界断面。
“十一五”期间考核项目为化学需氧量。
二、考核依据考核断面水质标准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383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山西省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及《关于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环发〔2005〕110号)。
三、考核断面与考核标准(一)娄烦县入境跨界断面与省考核太原市入境断面一致,设在汾河入娄烦县界(静乐县河西村)和岚河入娄烦县界(岚河岚县曲立桥),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出境跨界断面设在汾河入古交市界(李八沟)和娄烦县天池河入古交市界(古交市上雁门村),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
(二)古交市入境跨界断面设在汾河入古交市界(李八沟)和娄烦县天池河入古交市界(古交市上雁门村),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出境跨界断面设在汾河入市区界(一步岩),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
山西水土保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山西水土保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制定山西水土保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时,不需要标题,但可以按以下内容撰写文本:1. 引言:介绍山西省的地理背景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阐明实施专项行动的目的和意义。
2. 目标和任务:- 设定明确的水土保持目标,如减少土壤侵蚀率、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 列出要实施的具体任务,包括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改善水土流失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已受损的水土等。
3. 实施方案:- 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重要工程项目。
-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 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水土保持技术创新与应用。
-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生态修复项目。
- 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水土保持工作合力。
4. 进度和评估:-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工作时间和阶段性目标。
- 设立专门机构或委派专人负责实施方案的推进和监督。
- 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5. 资金保障:- 制定财政支持政策,保证水土保持专项行动的经费来源。
- 加强与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吸引更多投资用于水土保持工作。
6. 宣传推广:-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公布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和成果。
7. 风险应对:- 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 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专项行动的顺利进行。
8. 结束语:总结水土保持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 1市辖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Ⅲ 2清徐农田防护保土区
LOGO
Ⅰ1娄烦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 Ⅰ2古交丘陵沟壑保土蓄水区
Ⅱ北部(阳曲)黄土丘陵阶 地中度流失区
Ⅱ
Ⅰ1 Ⅰ2
Ⅲ1
Ⅲ 1市辖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Ⅲ 2清徐农田防护保土区
Ⅲ2
LOGO
区划名称
地貌
侵蚀类型
侵蚀模数 t/(km² ·a )
LOGO
阳曲县 娄烦县 古交市
★太原市
清徐县
太原地区地形图
LOGO
二、社会经济状况
太原市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别称“并州”、“龙城”。 辖区总面积6909平方千米,下设迎泽区、小店区、晋源区、万柏 林区、尖草坪区、杏花岭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和娄烦县 共6区3县1市。其中,6个市辖区为太原市的主城区所在地。 太原市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 息中心和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全国重要的能 源重化工城市。
LOGO
4.土壤:土壤类型有山地草甸土、棕壤土、褐土、 潮土、水稻土、石质土、粗骨土、新积土、盐土9个 土类、15个亚类、37个土属、155个土种。 5.水系水文:汾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市,其间有大小 几十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6331平方公里,占全市 流域总面积的90.6% 6.植被: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乔木:油松林、辽东栎林为地带性植被; 灌叶灌丛以虎榛子、沙棘、黄刺玫为主; 农田作物以玉米、小麦、谷子、高粱等两年三熟制 作物为主。
2.地貌: 境内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 原、盆地、谷地均有分布。山地4528平方公里,占总 面积的64.79%;丘陵904平方公里,占12.94%;平原 1093平方公里,占15.64%;盆地279平方公里,占 3.99%;谷地184平方公里,占2.63%
3.气候条件:太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偏大陆性),冬 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 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 。
LOGO
★土地资源分布
农用地4366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19%。其中, 耕地131873公顷,主要集中在汾河冲积平原区;园地19673 公顷,主要分布在市域东北低山丘陵区;林地219823公顷, 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中高山地区;牧草地39750公顷,主要 分布在市域北部山地丘陵边缘区。 建设用地618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95%。其中, 城镇用地为15730公顷,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低平的汾河冲 积平原和山间丘陵平坝区;农村居民点用地19918公顷,广 泛分布于平原和山地丘陵区;独立工矿用地12515公顷,主 要集中在汾河谷地及黄土塬区;此外,还有交通用地4214公 顷,水利设施用地3050公顷,其他建设用地6456公顷。 其他土地面积1924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86%, 主要是分布于山地丘陵的荒草地、裸岩石砾地和其他未利用 土地等。
LOGO太原汾河公园 NhomakorabeaLOGO
五、水土保持区划
♣区划原则:
主导因素和综合因素相结合
同一区域的主要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建设方向和治理措施必须 基本相似,区域间有明显差异。 尽量保证各行政区的完整性
♠区划依据:
一级区主要依据方位、大地貌形态、水土流失程度划分
二级区主要依据行政区及主要治理方向划分
LOGO
四、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1.制定了《太原市水土保持条例》
2.三大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 ♦六河治理工程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
☆主要做法措施
1.建立组织,制定规划,城市水保工作逐步入轨 ♦成立了太原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组 ♦组建了太原市城区西山地区水土保持监督站 ♦ 完成《太原市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 观念
LOGO
太原市土地资源分布图 其他 28% 农业用地 63%
建设用地 9%
农业用地 农用地类型分布 牧草地 建设用地 10% 其他
耕地 32%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林地 53%
园地 5%
LOGO
三、水土流失情况
太原市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晋中断陷盆地的北端。这里山高 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面积广泛,属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严 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退化效应日益累 积,区域生态问题严重。 受自然条件限制和人为因素干扰,太原市60%的山区水土流 失严重,其中:全市总土地面积6988平方公里(城区1048平方公 里),水土流失面积414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0%, 土壤侵蚀模数高达4000t/(km² ·a),平均每年向河道输送泥沙1410 万t。市辖区的水土流失面积457.57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31.3 %;郊区县(市)的水土流失面积大、范围广、侵蚀强度大、造 成危害更大,阳曲、娄烦、古交市的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占3个 县(市)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
Ⅱ北部(阳曲)
黄土丘陵阶地中度 黄土丘陵阶地 流失区 水力侵蚀
2000~3000
Ⅲ 1市辖区人居环 汾河冲积平原 水力侵蚀、 人为侵蚀 境维护区 Ⅲ 2清徐农田防护
保土区 汾河谷地 水力侵蚀
200~1000
200~1000
LOGO
LOGO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LOGO
太原市水土保持区划
LOGO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情况 水土流失情况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水土保持分区
LOGO
LOGO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简称并(别称 并州,古称晋阳)。太原北接忻州,东连阳泉,西交 吕梁,南邻晋中,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晋中盆地,黄 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市。
4500~5000
治理措施
Ⅰ1娄烦丘陵沟壑 黄土丘陵沟壑
拦沙保土区 、土石山区
水力侵蚀
拦蓄泥沙,修筑水 利工程
Ⅰ2古交丘陵沟壑 黄土丘陵沟壑
保土蓄水区 、石质山区
水力侵蚀
4000~4500
保土蓄水、封山育 林
加强工业区水土治 理,植树造林,修 筑梯田 整治河道、绿化城 区、开发建设项目 加强水土保持 修建农业水力设施 ,大力发展经济林 、经济作物
极强度水土流失 强度水土流失 次强度水土流失 中度水土流失 轻度水土流失 >20000 10000~20000 3000~10000 1000~3000 200~1000
LOGO
Ⅰ西北部黄土丘陵沟壑次强度流失区
Ⅰ1娄烦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
Ⅰ2古交丘陵沟壑保土蓄水区
Ⅱ北部(阳曲)黄土丘陵阶地中度流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