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负增长
什么是人口负增长?

什么是人口负增长?一、人口负增长的定义与原因人口负增长,又称人口负增长率或人口自然减长率,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劳动力不足、经济不景气、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等因素共同作用。
1. 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人口负增长导致劳动力不足,限制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劳动力市场短缺会导致工资上涨,企业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经济竞争力。
同时,劳动力不足还会影响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给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带来巨大压力。
2. 经济不景气——负增长的反映人口负增长率往往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形势的不良。
经济低迷导致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人们对生育的意愿下降,从而导致人口数量的减少。
这也为政府带来了挑战,需要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3. 生育率下降——社会结构变动的标志生育率的下降是人口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婚育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生育意愿降低。
对于个体而言,生育的成本增加、养育下一代的压力加大,也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因素。
4. 老龄化——社会发展的挑战人口负增长导致了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压力不断加大。
老龄化社会还会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行业面临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下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长远可持续性。
二、人口负增长的影响与应对措施1. 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口负增长引起的劳动力短缺、消费市场萎缩等问题将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上涨,出口贸易受阻。
同时,面对人口老龄化,国家还需要承担更多的养老金、医疗保障等支出,财政压力会持续加大。
2. 应对措施——制定人口政策及经济刺激措施为了应对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各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制定人口政策,鼓励人们生育,提高生育率。
其次,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支持,提高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吸引人才流入。
如何看待中国人口负增长

如何看待中国人口负增长I. 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概念和数据中国人口负增长是指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导致总人口数量减少。
截至2023年,中国的人口负增长情况已经持续了多年。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5左右,而人口老龄化程度却在加剧。
人口负增长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女性地位提高、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多种因素所致II. 影响中国人口负增长的社会和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成本、教育水平、女性地位、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等社会和经济因素都会影响中国人口负增长。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许多年轻人选择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而推迟结婚和生育的时间。
其次,生活成本的上升也使得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多个孩子的抚养费用。
此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女性地位的提高也让女性更多地参与到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去,从而减少了她们在家庭中的生育时间。
还有,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的变化也对人口负增长起到了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个人的事业和生活追求,而不是仅仅为了延续家族血脉而生育孩子。
III. 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人口负增长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一趋势将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机遇。
首先,人口负增长将给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带来极大的压力。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青年人口的减少,社会保障体系将面临更多的支付压力。
同时,老年人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将急剧增加,这将对医疗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人口负增长将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调整。
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企业将不得不采取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同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医疗、养老等行业也将迎来更多的机会。
最后,人口负增长将推动中国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优化。
随着人口减少,资源利用效率将更高,环境污染的压力也将减轻。
同时,中国政府也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将为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13省份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是哪几个省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13省份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是哪几个省整理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那么详细是哪十三个省份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13省份消失人口自然负增长,欢迎大家来阅读。
13省份人口自然负增长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
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东北、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
此外,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13个省份中,至少有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为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不过,不同区域消失人口自然负增长的缘由各异。
比如东北地区,既有城镇化较早、诞生率较低的因素,也有青年人口外流从而进一步降低诞生率的因素。
华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
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如江苏和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
人口负增长什么意思人口负增长就是新增的人口比死亡的人数要少,不是说人口削减,就说负增长了。
数学中,减去一个数等与加上这个数的负数,借用数学的概念这里说的负增长不是说不长而是现在的人口诞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造成了现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数。
从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数据看,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
联合国的低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在达到14亿的顶峰之后开头负增长。
但第六次人口普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查表明,联合国的低方案猜测过于乐观。
联合国认为,中国1995-的生育率稳定在1.8,总人口为13.54亿。
这次人口普查显示,1995年之后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1.4,总人口只有13.379亿。
因此中国人口负增长时间可能还要提前,高峰人口不行能达到14亿。
人口消失负增长的影响首先,人口负增长将会造成劳动力短缺。
一方面,劳动效率会随之下降,影响经济进展进程;另一方面,导致更多国家出台延缓退休政策,反而挤占了工作机会,影响生育意愿,进入恶性循环。
10省人口现自然负增长

10省人口现自然负增长自然负增长是指一个地区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导致人口在自然增长过程中出现减少的现象。
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一些省份的人口正在经历自然负增长的阶段。
本文将就中国的十个省份人口自然负增长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北京市是自然负增长的典型代表之一。
由于北京市的经济发达和高教育水平,年轻人普遍选择晚婚晚育,导致出生率下降。
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死亡率上升,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局面成为不争的事实。
其次,上海市也面临着自然负增长的挑战。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很高。
然而,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给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加之女性在职业发展上的追求,生育意愿减弱,使得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压力日益增加。
第三,江苏省也是人口自然负增长较为明显的省份之一。
尽管江苏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但高昂的教育和医疗成本,以及城市生活的压力,使得年轻人普遍延迟结婚和生育。
此外,江苏的老龄化现象也日益严重,死亡率的上升加速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速度。
第四,广东省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困境中。
广东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但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困难、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年轻人对未来的担忧增加,生育意愿下降,从而加剧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现象。
第五,浙江省也是自然负增长的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
浙江作为中国最富裕的沿海省份之一,高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丰富。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房价和生活成本的上升给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生育率大幅下降,使得人口自然负增长加剧。
第六,河南省同样面临着人口自然负增长的问题。
河南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之一,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人口占比较高。
由于农民工纷纷外出打工,导致农村人口减少,而城市人口的流入并未弥补这一缺口,使得河南省的人口自然负增长现象日益明显。
此外,黑龙江省也是中国人口自然负增长的省份之一。
黑龙江是中国最北部的省份,极寒地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年轻人愿意外出谋生。
人口负增长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38社会人口负增长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是长达31年的低生育率必然导致的结果。
我们应抓住未来30年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创造新人口红利,并加快建立长期稳定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振生育率。
文|本刊记者 陈思佳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也是中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
老龄化社会遇到了人口拐点,社会发展将会有哪些变化,反映到我们个人身上又有哪些影响呢?为此,本刊专访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
中国人口将达峰据原新介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相当于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高达6以上;70年代快速下跌,减少到约2.7;80年代在2.5上下徘徊;1992年后生育率便开始低于2.1。
“2.1也被称作世代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低于2.1就属于低生育率,相当于已经踩下了人口增长的刹车。
”原新解释并补充道,“即使是2016年‘全面两孩’(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实施后,总趋势还是走低的。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3,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显著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就是说从1992年起,中国生育率水平就一直在更替水平之下波动下行,只是由于当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育龄女性所占比重较大,总人口依然还处在正增长的惯性当中,但31年的低生育率已将人口正增长的惯性消耗殆尽了。
”在原新看来,中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是长达31年低生育率必然导致的规律性结果,并没有超出预期。
中国的生育率持续走低,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生育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原新解释:“发达国家的经验已证实,经济越发达,收入水平越高,就业率越高,尤其是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反而会下降。
人口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思考

人口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思考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
其中,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我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令人担忧的是,2022年首次出现的负增长不可能是终点,而可能是人口持续下滑的转折点。
中国有14亿多人口,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自2016年放开二孩,迎来一波人口增长后,人口增长已连续6年下滑,出生人口在逐年降低,老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少子化和老龄化正在加剧,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人口转向负增长的呢?人口负增长的原因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
第一,规律和趋势。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育率会不断下降,这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的趋势,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现阶段全球出生率最低的10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吃喝不愁的地方,而出生率最高的前十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如非洲。
中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偏低,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特别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生育意愿和生育率都在下滑。
第二,年轻人的住房、教育压力。
高昂的房价。
尽管从去年开始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在下调,但跌幅并不大,在城里买房,仍然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梦。
攀升的教育成本。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
孩子一出生,就面临着开销,如公立幼儿园供给不足,在周边没有配套的公立幼儿园情况下,家庭被迫选择费用较高的私立幼儿园等。
有父母曾算过一笔账,在一个小县城,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最少要花费50万元。
在一线城市,这个数字可能是200万。
另外,对于90后和00后,独立自主能力都较强,更加注重自我,在意自己的个人发展,晚婚晚育、丁克等更进一步削弱了生育的意愿。
这样,就形成了一边是加速滑向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危机,一边却是不敢生,不愿生的社会现实。
中国应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

中国应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人口负增长是指人口数量减少的情况,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人口负增长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挑战。
一、鼓励生育1.放宽生育政策:放宽单独二孩政策,允许更多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甚至可以考虑逐步取消生育限制。
2.提供生育福利:增加生育福利待遇,提供生育保险、产前产后护理、儿童托育、儿童教育等一系列服务和福利,减轻家庭生育压力。
3.改善女性地位:促进性别平等,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水平,保障女性权益和职业发展,减少因个人事业压力而不愿生育的情况。
二、引进外籍人才1.政策支持:制定政策吸引海外人才,提供更多的签证便利和工作机会。
2.简化程序:简化外籍人才工作签证申请程序,加快审批速度,吸引更多高技术人才和优秀人才到中国工作、生活。
3.降低壁垒:降低外籍人才来中国的生活成本,提供相对稳定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吸引他们在中国长期发展。
三、延迟退休年龄1.适度提高退休年龄:根据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需求情况,适度提高退休年龄,延长劳动者在工作市场的时间,稳定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体系。
2.改善老年就业环境:为延迟退休的老年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培训,打破年龄歧视,使他们能够继续贡献自己的劳动力。
四、重视教育培训1.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推进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更多就业技能培训机会,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3.移民留学政策:优化移民留学政策,鼓励优秀的留学生回国发展,吸引国外知名高校在中国设立分校,培养更多人才。
五、优化社会保障体系1.完善养老制度:加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和支付水平,提高退休金的质量和数量,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2.增设托养机构:增设更多的托育、养老机构,提供老人和儿童的日常护理和照料,减轻家庭的责任压力。
3.强化医疗保健体系:加大对医疗保健领域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确保人民的健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人口负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2.1 劳动力市场变化 (6)2.2 消费需求变化 (7)2.3 社会保障压力 (9)2.4 资源配置与利用 (10)三、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 (11)3.1 经济增速放缓 (12)3.2 结构调整压力 (13)3.3 创新驱动发展 (14)3.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6)四、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 (16)4.1 新兴产业的发展 (18)4.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19)4.3 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 (20)4.4 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倡议 (22)五、应对策略与建议 (22)5.1 优化劳动力市场 (23)5.2 提高劳动生产率 (25)5.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6)5.4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7)六、结论与展望 (28)6.1 主要结论 (30)6.2 未来展望 (31)一、内容综述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尤为引人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多重影响,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和应对。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产生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缩,进而影响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步伐。
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对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财政压力随之增大。
人口负增长也可能影响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对产业结构和市场布局带来挑战。
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在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可能会推动产业向更高效、创新的方向转型升级,促进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这也将促使中国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投入,推动人力资本的提升。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将催生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难”与 “用工荒”风险 就业难” 用工荒”
计划生育
简要原理分析图
消费者↓
年轻劳力↓
总劳力过剩 年轻劳力短缺 就业难 用工荒
1、计划生育增加现在就业压力 需求 消费
计划生育
生产
就业 人口
计划生育
妇女劳动参与率↑ 妇女劳动参与率↑
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达 86%,世界罕见 86%
普通消费↓ 普通消费↓ 婴儿特定消费↓ 婴儿特定消费↓
多养个孩子等于买份最好的养老保险
存钱不如存人! 存钱不如存人 ! 多养个孩子等 于买份最好的养老保险。 于买份最好的养老保险 。 少壮 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9岁老人付达信 69岁老人付达信 抢劫只为入狱养老
出生性别结构失衡风险
中 国 历 年 出 生 性 别
出 生 性 别 比
我国现存人口政策引发严重社会风险
计划生育后果始料不及
1980年 1980年9月25日《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 25日 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独生子 女政策全面展开。当时认为: •不会出现出生性别比失衡 •老年化最快也得在2020年后 老年化最快也得在2020年后 •人口红利 •能做到老有所养 •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不必担心劳动力短缺 实际上: 性别比>120 性别比>120 •1999年进入老年化 1999年进入老年化 养老金严重短缺 •增加就业压力 •降低人口素质 •2004年后出现用工荒, 2004年后出现用工荒, 2010年全国范围的用工荒 2010年全国范围的用工荒
关于尽快调整我国人口政策的建议案
关于尽快调整我国人口政策的建议案》 《关于尽快调整我国人口政策的建议案》 ——2011年两会提案之四 2011年两会提案之四 2011
• “一胎”政策已完成历史使命调整生育政策刻不容 缓 • 二.“一胎化”人口政策带来日趋严重的社会问 题 • 三.人口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
13
老有所养,谁来养? 老有所养,谁来养? ——养老风险 ——养老风险
80+ 65+ 60+ 25-59 15-24 5–14 0-4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80+ 65+ 60+ 25-59 15-24 5–14 0-4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统计图
0 5 10 15 20 25
性 别 比 ( )
男人 女人
女
20 0 20 4 0 20 6 0 20 8 10 20 1 20 2 14 20 1 20 6 18 20 2 20 0 22 20 2 20 4 26Leabharlann 年20国防风险
• 国防归根结底是人防。
人口规模的下降不但导致适龄参军入伍人数下降, 也导致支撑国防的经济规模下降。
就业容量↓ 就业容量↓
失业率↑ 失业率↑
计划生育诱发劳动力开始全面短缺
民工潮 用工荒
10.5 10.0 9.5 9.0
口 ( 亿 ) 15-64 15-64 岁 人
-
4.75 4.50 4.25 岁人 口 4.00 ( 3.75 ) 3.50 3.25
亿 -
8.5 8.0 7.5 7.0
15-64 15-
中国与印度老年人口的抚养对比图
老 年 抚 养 比 % % % % % % % %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80 90 00 10 19 19 20 20
中国
印度
30 20 40 20 20 20 20 50
年份
只生一个好 政府给养老 养老不能靠政府 宋健 1980年 1980年 龙永图 2007年 2007年
• 中国现役军人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持续增
长
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 缓解今后的老年化压力 停止计划生育 弥补今后劳动力短缺 调整性别出生比 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
1980年9月25日《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 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实行,但同时也明确提 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 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011年果断停止计划生育,是化“危”为“机”的最后机会。
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不是2.1而是2.3 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不是2.1而是2.3以上 2.1而是2.3以上
发达国家: 婴儿死亡率普遍在3 婴儿死亡率普遍在3-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普遍在5‰左右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普遍在5 出生性别比为正常的105左右 出生性别比为正常的105左右
中国:
世代更替水平 生育率=2.1 生育率=2.1
2000年婴儿死亡率为32‰ 2000年婴儿死亡率为32‰。 2000年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0‰ 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0‰。 中国儿童死亡率、青少年死亡率、孕产 妇死亡率等也都远高于发达国家。 中国出生性别比超过120。 中国出生性别比超过120。
世代更替水平 生育率>2.3 生育率>2.3
计划生育使命已然终结
• 中国于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 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简称“一胎化”)。这封《公开信》的发 表标志着我国以“一胎化”为中心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启动。 • 30年来,“一胎化”人口政策在中华大地全面实施,我国的人口 我国的人口 过快增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和解决, 过快增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和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整个 社会贫困落后的局面已经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据全国人口普查和国 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数据,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我国的人口年均增 长率已经从1.59%下降到0.47%,年均增加人口从1350万减少到626万, 妇女总和生育率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2.5左右下降到1.5左右。 • 与之相对应,我国实现了持续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 实现了持续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人均GDP从 实现了持续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 1980年的252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400 美元,增长了16.5倍,我国城 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改善,各项指标均已接近达到小康社会的 水平。
125 120 115 110 105 100
75 80 70 85 90 95 65 19 19 19 19 19 19 19 00 20 20 05
生 国
年
生 性别
惼
19
光棍危机
中国历年初婚年龄男人/ 中国历年初婚年龄男人/女人
140 135 130 125 120 “ 115 110 105 100 95
80+ 65+ 60+ 25-59 15-24 5–14 0-4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30
35
40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1950年) 年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布(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布(2005年) 年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2050年)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 年
20-39岁劳动力在2002年开始负增长, 19-22岁劳动力在2009年后剧减 20-39岁劳动力在 岁劳动力在2002年开始负增长 19-22岁劳动力在 年开始负增长, 岁劳动力在2009年后剧减
19 90 19 95 20 00 20 05 20 10 20 15 20 20 20 25 20 30
过犹不及
•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X Data
中国历年总和生育率
2D Graph 1
生 育 率
Y Data
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双 重作用下, 重作用下,中国总和生育 率: 1970年:5 1970年:5.81 1979年:2 1979年:2.75 1990年:2 1990年:2.17 1995年:1 1995年:1.43 2000年:1 22(普查) 2000年:1.22(普查) 2005年:1 2005年:1.33
停止计划生育 箭在弦上
计划生育政策是一把双刃剑
持续低生育率与“温水煮青蛙”异曲同工
计划生育政策本身存在结构性缺陷
另一批社会贤达对于计划生育的看法
不宜采取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自己决定生育子女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蔡守秋 蔡守秋 我是从责任上来考虑的。我研究了一辈子咋降低人口,现在头发白了,生育率降了, 却发现好多新问题又出来了。更可怕的是,如果我们再这么下去,我们进入人口负 增长以后,恐怕将不知如何应对。”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 顾宝昌 生育权是先于国家和法律而发生的基本人权,与生俱来、神圣而不可剥夺。保障自 由生育权是保障人权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计划生育三十年来对国家、民族、公民的 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早日废除计划生育政策,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凤凰周刊》专栏作家贾葭 贾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