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的传说故事50字_中国春节的传说故事
春节的传说故事50字

1、年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
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
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火光还有声音吓得抱头鼠窜。
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
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
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
到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就互相拜访,祝贺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的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这也是拜年的由来。
2、贴春联和门神: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就形成了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习惯。
3、春节守岁年三十守岁,俗称熬年。
相传远古荒荒时代,北海有怪兽曰“年”,生得是头角峥嵘,凶猛异常。
专吃各种动物,也吃人。
后来人们发现,它每隔365天就会从深海里爬出来,扰乱人间,到处吃人,而鸡鸣破晓后,它就逃走。
每到这一夜,人们就会提前做好晚饭,关好门窗,躲在家里不出门,吃这一顿很可能是最后的晚餐,叫“年夜饭”,而这一夜就是人间的关煞,叫“年关”,因为这一顿吉凶未卜,所以相当丰盛,还要告慰祖先、神灵庇护。
人们,整夜不眠,熬过这一夜,就有新的生活了。
4、春节压岁相传古代有一个小妖名“祟”,黑身白手,每年30夜出来,专门伺机摸睡熟小孩的额头,而被摸小孩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了“祟”。
春节的传说故事

春节的传说故事春节的传说故事4篇春节的传说故事1从前,有一种怪兽名字叫“年”。
它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
平时,年兽躲在海底下,快过春节了,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甚至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
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老爷爷赶快躲一躲。
白胡子爷爷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只会是年兽怕我。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敢走年兽好办法。
春节快到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福字,在窗子上贴上红窗花,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爆竹,烟花。
春节的传说故事21 春节的传说故事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
“年”,头上长着角,非常凶猛恐怖。
“年”长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每个村里的人们全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
”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得浑身发抖,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春节的神话故事与传说

春节的神话故事与传说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是一个充满神话故事和传说的节日。
这些故事和传说通过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国人庆祝春节的重要元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几个与春节相关的神话故事和传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老而神奇的故事中。
故事一:年兽的传说中国人庆祝春节时经常会提及“年兽”。
据传说,年兽是一种凶猛而可怕的怪兽,喜欢在除夕夜开始的新年时刻出来捣乱。
年兽尤其害怕红色和火光,所以人们会在家门口贴红色的春联和点燃鞭炮,以驱逐年兽的凶恶。
这个故事也提醒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增强勇气和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
故事二:嫦娥奔月传说另一个与春节相关的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仙女住在人间,她与丈夫共同保管一种叫做“仙草”的灵药。
后来,一个名叫后羿的射箭能手偷走了这种灵药,并用来增加自己的力量。
嫦娥为了保护灵药,她吃下一颗灵药后飞上了月亮。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举行中秋节,聚集于户外庆祝,并盛行嫦娥奔月的传统习俗,比如吃月饼、赏月等。
故事三:年的传说春节的另一个传说与“年”的形象有关。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年的可怕怪兽。
年兽每年都会在农历新年的时候出现,它会吃掉人们和家畜,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吵闹和火光,于是他们开始贴红色的春联、放鞭炮、点蜡烛,以抵挡年兽的侵袭。
这些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人庆祝春节的传统活动。
故事四:红包的起源与春节有关的故事还有关于红包的起源。
相传,有一条名叫“年”的恶龙,它喜欢吃人,尤其喜欢吃小孩子。
人们发现恶龙害怕红色,于是他们在每年除夕夜时用红纸包裹铜钱,并将其放在孩子们的枕头下。
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做法可以驱赶恶龙,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如今,给红包成为了中国人庆祝春节时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以上只是春节的一小部分神话故事和传说,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版本和故事,但它们都共同表达了春节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们对幸福安康的期盼。
通过了解这些故事,我们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欣赏和参与到春节的庆祝活动中去。
春节的来历传说

春节的来历传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既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又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故事与之相关。
下面,我将介绍春节的来历传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令人着迷的故事吧!传说一:击退年兽根据古代的传说,春节最早是为了防御“年兽”的袭击而设立的。
相传,“年兽”是一种凶猛的怪兽,它会在每年的农历除夕降临村庄,吃掉村民和牲畜。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开始在除夕之夜点燃火把、炮竹,制造响声和火光,以驱赶这个恶兽。
而后来,《年兽》一书的作者郭璞以及其他文学家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年兽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这个传说成为了解释春节来历的一个重要故事。
传说二:祭拜女娲另一个关于春节来历的传说和女娲有关。
相传,在上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经历了无尽的寒冷和食物匮乏。
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创造了太阳、月亮、山川和河流等自然事物。
为了纪念女娲,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设立祭坛,燃烧香烛,向女娲祈福。
这个传说也成为了春节来历的重要一环。
传说三:红包的起源红包袋,作为春节时最受欢迎的礼物之一,也有一个关于它起源的传说。
相传,徐福是一个出生在夏朝的仙人,他在除夕之夜来到人间,给每个孩子发放了一些金币,帮助他们度过贫困的岁月。
自此,人们在每年的春节期间,都会给孩子们发放红包,以延续这个传统和纪念徐福的善行。
除了以上的传说故事,春节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习俗和活动。
比如放鞭炮、贴门神、舞狮子和舞龙等等。
这些活动和传统都是为了庆祝春节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够祥和、幸福和顺利。
总结起来,春节的来历传说丰富多样,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
无论是击退年兽、祭拜女娲,还是红包的起源,这些传说都成为了春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这些传说故事,我们更能感受到春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期待春节的到来,享受这个美好的节日吧!。
春节的由来及传说7篇

春节的由来及传说7篇春节的由来及传说1春节由来与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春节的故事传说故事有哪些

春节的故事传说故事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春节的故事传说故事有哪些儿时大家就读过许多有关春节的小故事,那样如今回忆起来你还知道春节都有哪些故事传说故事吗?春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下边完全网我介绍一些有关春节的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春节的小故事篇1、腊八粥的故事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风俗习惯。
春节的传说故事

春节的传说故事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无论家人身在何处,都会努力回家团聚共度春节。
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着迷的传说故事。
本文将向您介绍几个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年兽的来历在久远的年代里,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
年兽十分凶恶,每到除夕夜,便会出现在村庄中,吞噬村民及田间的一切。
人们无不为之恐惧,生活陷入困顿。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人拿出红色的布条并贴在门上,生生将年兽吓走了。
人们发现年兽对红色非常敏感,于是在除夕夜常在门口挂红灯笼、贴门神等物品,以驱逐年兽。
这便形成了如今贴对联、挂灯笼等春节习俗。
传说二:除夕夜的故事在传统的除夕夜,除了食用团圆饭、看春晚等活动之外,还有一个传说与之相关。
传说中,每年的除夕夜,天上的灶王爷都会带着负责检查人间一年的账目小精灵下凡。
小精灵通过观察、记录每个家庭的行为和表现,将其报告给灶王爷。
因此,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在灶台前摆上水果、糖果和饼干,以招待灶王爷和小精灵。
人们相信这样可以换取一年的平安和好运。
传说三:舞龙的传说中国的舞龙表演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背后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只凶猛的怪兽每年冬天都会出来捣乱,村庄的人们深陷不安。
直到有一天,一位英雄将怪兽击败并消灭。
村庄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每年农历新年期间,便舞动着巨龙,表演出欢快的舞蹈,希望能驱散厄运,迎来幸福和繁荣。
传说四:红包的传说红包是中国春节期间一种常见的礼物,背后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凶猛的妖怪喜欢吃小孩子。
村庄的人们发现,这只妖怪特别害怕红色,并在每年农历新年时到各家各户索要红色纸包裹的礼物。
为了保护家人免受妖怪的侵扰,人们开始在红包中放入铜钱,希望铜钱的光芒能够驱走妖怪。
久而久之,红包成为了春节期间赠送祝福和祈福的一种传统方式。
以上是关于春节传说故事的介绍。
春节的神话传说

春节的神话传说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神话传说。
这些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与春节相关的神话传说。
1. 神兽年兽的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的神兽年兽,每到农历年末,就会离开山洞,侵袭村庄,吃掉农民的牲畜和庄稼。
人们感到十分恐惧,无法安宁地欢度新年。
于是,有一天,一位名叫“神農”的英雄决定对抗年兽。
他使用了许多烟火和红色的布条,制造了很多响声和光亮,并在村庄周围点燃。
神兽年兽被吓退,再也不敢靠近人类。
从此以后,人们在春节期间会使用爆竹和贴红春联来庆祝,以驱逐年兽的阴影,迎接新的一年。
2. 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是中国古代的贤明君主,被认为是伟大的治水英雄。
据说,在春节的前夜,大禹曾带领天神和水神一同巡游江河,巩固堤坝和河流。
在这个夜晚,传说中的水神精灵会出现在水中,保护人们的安全和幸福。
在春节期间,人们经常在河流边祭拜大禹,并通过这种仪式,祈求水神的庇护,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洪水的侵袭。
3. 祭祖和年画的传说在春节期间,家人会一起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传说中,祖先的灵魂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到家里,并与全家人一同庆祝佳节。
为了迎接祖先的到来,人们会在家里贴年画,以此来吸引祖先的注意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后代们一直在思念和尊敬他们。
年画上通常绘有各种吉祥的图案和神秘的故事,如红色的鲤鱼、发财树等,这些都象征着好运和繁荣。
4. 财神和红包的传说在中国文化中,财神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他被认为能够带来财富和成功。
据说,在春节期间,财神会到每个家庭,给小孩子们带来红包。
这个传统起源于一位古代的贪财官员,他溺爱自己的儿子,而不关心百姓的困苦。
一天,人们发现并打破了官员的私藏,把财富分发给了百姓。
由于官员的贪婪,他的家人被迫过着艰苦的生活。
后来,这个官员被称为“财神”,并在春节期间带着红包,给予那些真诚善良的孩子们。
以上所述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中国春节的传统,更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春节的传说故事50字_中国春节的传说故事春节的传说故事1:“年”兽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这风俗越传越广。
春节的传说故事2:贴春联和门神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民间的门神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春节的传说故事3:万年创历法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
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
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为纪念他,就把初一定为“年”。
春节的传说故事4:熬年守岁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顿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瞧不见一个人影儿。
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
又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
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便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
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
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
有一年,他在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
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变成了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春节的传说故事5:腊八粥的故事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看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另外传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还有一个腊八粥的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家庭穷困,常有断炊之患。
一日,他放牛归来饥饿难挨,忽见墙角有一个鼠洞,想逮鼠充饥,不料竟掏出了糯米、黍米、黄豆、红豆、麦粒、花生等物。
他把这些杂粮洗净后煮成粥,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
后来作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腻心烦,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人仿做,群臣共尝,无不称妙。
因这一天正是腊月八日,朱元璋就称此粥为腊八粥。
后来,传至民间,就沿袭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