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大维德花瓶
看《逃出大英博物馆》有感

看《逃出大英博物馆》有感一、历史发出的警告:落后就要挨打《逃出大英博物馆》背后的故事,我们要深刻明白,每件被掠夺的文物都背负了一段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屈辱历史。
二、背景(-)最近,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中国大型特展“晚清百态”。
前去观赏的外国人大呼:震撼!中国人却越看心情越复杂。
1、驻足观看人数最多的一件展品,是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原件。
展品下方写着:中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慈禧的凤袍、光绪皇帝的儿时龙袍、洪秀全手稿、李鸿章像鼻烟壶……博物馆共展出了300多件珍稀的中国文物都是中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
大英博物馆里到底藏着多少从中国“抢”来的文物?它们何时才能回家?北宋的乾隆御题汝窑青釉碗、定窑荷花叶纹瓷盆;南宋的官窑长颈瓶、建窑黑釉兔毫盏……各朝代名窑出品的瓷器应有尽有。
2、大英博物馆:它收藏的中国文物约两万三千多件,件件价值连城。
随着18世纪“日不落”帝国的疯狂扩张,大英博物馆的臧品也日渐增长。
可这背后,却是竭力搜刮甚至掠夺的故事。
据说,大英博物馆收臧的中国文物实际数量很可能超过二十万件,横跨整部中国史,几乎包含所有艺术种类:玉器、书画、刻本、青铜器、陶器、雕塑……有人说:“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堪称“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O(二)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执法、诉讼、捐赠、拍卖等各种方式,成功让15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得以回家。
大英博物馆展出了一幅罕见的乾隆年间绘制的《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幅员辽阔的地图向每个人诉说着自己曾经的辉煌,也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大英博物馆与赃物博物馆(-)文物流失途径有三种:一是侵略者的掠夺;二是外国人来中国借考古为名,肆意发掘盗取文物;三是中外古董商勾结,收购贩卖文物到国外。
(-)什么概念?1、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里,存放着大约167万件中国流失的文物。
青花名器之大维德瓶(内有高清大图65P)

青花名器之大维德瓶(内有高清大图65P)大维德花瓶(英语:David Vases),全名元至正十一年款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共两件,来自中国江西省景德镇,于元代至正年间,即公元1351年烧造。
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
尽管还是有人提出这对大瓶的真伪尚存在争议,但是他的出现定义了一个新的名词“元青花”,让人们从新认识到早期青花的魅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贲熙带着一对罕见的青花云龙象耳瓶来到琉璃厂,请当时古玩行的专家高手掌眼并打算出售,这对瓷瓶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其中一只的颈部记有六十二字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
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而另一只则为六十一字铭文,内容几近相同。
这是元代至正时期一个叫张文进的人为全家祈福而施舍于道观的供器。
遗憾的是这对青花象耳瓶被当时琉璃厂的众多行家认为是膺品瓷而拒之门外,“元代无青花”似乎是当时中国古玩行的共识。
最后这对象耳瓶,先后被这位英国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大维德收藏。
1952年美国人波普博士发现了这对象耳瓶,并以这对“至正十一年”铭文的象耳瓶为“标准器”,对包括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伊朗艾斯迪尔寺博物馆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青花瓷,进行排比分析,查找到七十四件特征相同的青花瓷,认定这对象鼻瓶是中国江西景德镇同时代产品,并称之谓“至正型”青花。
他的这一重大发现,使得元青花瓷器成为公认的事实,并将青花瓷器的鼎盛时期提前了一个朝代。
他发表的《中国十四世纪青花瓷》论著,震惊了全世界。
中国政府也派出专家考证了这些瓷器,并确认了波普博士的论证,从此中国教科书中将青花瓷的认证提前到了元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颁发金奖给波普以表彰他在此领域的卓越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瓷器领域颁发的唯一金奖却与瓷器的发明国无缘,这也堪称一个奇迹。
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分别是什么?中国文物就有三件!

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分别是什么?中国文物就有三件!本文导读:说到大英博物馆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博物馆还是非常的著名的,小编小的时候都听到过,觉得大英博物馆非常的神秘,但是有觉得这个博物馆有阴谋,哈哈,其实这都是小时候的感觉,真正的大英博物馆又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如果要说的话得说很久,所以我们今天不说,我们来说说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这些话题,话说前前后后盘点了十个,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那吧!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其实是有三件是中国的,所以下面核能了,大家看完不要叹息。
英国国家博物馆(俗称: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起对公众开放。
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
目前,大英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的藏品大约有5万件。
据馆方介绍这里有56000平方米,连地上带地下共有8层,100多个展厅被分为了古近东馆、埃及馆、希腊罗马等10个展馆,绝大多数展厅位于主层和上层。
——西洋篇——1、镇馆之宝——埃及木乃伊62号和63号展厅是许多游客进入博物馆后的参观首选,因为这里展出着来自埃及的木乃伊,而且据说数量远超过埃及的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木乃伊种类丰富,绝大部分被包裹完整并施以彩绘,但也有的被打开了包裹,完全暴露在空气之中。
除了成人的木乃伊外,这里还藏有儿童和猫的木乃伊。
木乃伊,即“人工干尸”。
此词译自英语mummy,源自波斯语mumiai,意为“沥青”。
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处理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
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
对死者用香油(或药料)涂尸防腐的方法,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著名。
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
表示对死者的敬意。
古埃及,在很早的时候,因文化原因,把国王或大臣的尸体制成干尸即木乃伊保存下来,没有很高的医学水平,做不到这一点。
与古代中国不同,制干尸在古代埃及甚至形成一种风气。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瓷器 大维德与他的稀世珍藏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瓷器大维德与他的稀世珍藏
李思达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22()22
【摘要】从大罗素街进入大英博物馆,穿过正厅登上3楼,参观者便能见到两间展室,步人左侧的95号展室,首先见到的就是一对高达63厘米的元青花瓷花瓶一被西方学者誉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瓷器之一”的“元至正十一年(1351)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也就是俗称的“大维德花瓶”(David Vases)。
【总页数】8页(P40-47)
【作者】李思达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悲智双运的前世今生大维德基金会瓷器收藏始末
2.珍藏在旅顺博物馆里的西域遗存
3.珍藏在博物馆里的和田玉器
4.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
5.《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逃出大英博物馆知识概况

“从哪来回哪去”“你要带我回中国吗?”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据介绍,《逃出大英博物馆》是两位网络博主拍摄的3集系列短剧,讲述的是一盏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
“相信我,我真是从大英博物馆逃……”“逃出来的那只玉壶”“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其中,女博主@夏天妹妹噢扮演了拟人化的“玉壶”,另一位男博主@煎饼果崽-则扮演帮助她返回中国的记者。
5日,这个短剧迎来大结局。
有网友看后动情地写下:“瑰葭路=归家路,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主创讲述拍摄细节:为了争口气 据央视新闻报道,这部短剧的主创夏天(饰演“小玉壶”)和煎饼(饰演“记者张永安”)向记者讲述了剧中隐藏的细节。
夏天告诉记者,拍摄《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灵感来自今年年初网友评论里的一句话:“逃出大英博物馆。
”两人便萌发了一个想法:拍摄以大英博物馆里某件中国文物回家为主题的短剧,煎饼负责打磨剧本,夏天负责妆造。
煎饼说,他们的创作初衷就是想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用作品唤醒大家的记忆,让文物回家。
《逃出大英博物馆》一共三集,每集不超过10分钟,但剧中的诸多小细节让人动容。
•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还惊奇于“这么大柜子只睡两个人啊”?大英博物馆内的很多中国文物在陈展时挤在一起,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有的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
还有不少中国文物被切割,一条条裂缝让人看了心疼。
△大英博物馆,中国明代琉璃砖。
△大英博物馆,中国宋代木雕观音。
•为何选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作为主角?夏天说,很多文物的介绍和图片寥寥无几,最终选择了这盏“小玉壶”。
“小玉壶”的原型并非古文物,它是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于2011年创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馆购藏。
“‘小玉壶’的来路和年代最清晰。
去英国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推广中国文化。
引用网友的话,她是‘清清白白’的,记得回家的路。
悲智双运的前世今生 大维德基金会瓷器收藏始末

悲智双运的前世今生大维德基金会瓷器收藏始末陈志鸿【摘要】本文以大维德爵士及其收藏经历为切入点,结合相关资料,尤其是他与故宫博物院广为人知的合作经历、其所创建的大维德基金会,以及其重要瓷器收藏进入大英博物馆特设第九十五号展厅进行永久性展出等,将读者带入上世纪那个悲智双运的年代,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位独一无二的中国瓷器收藏家。
【期刊名称】《紫禁城》【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10页(P146-155)【关键词】瓷器收藏;基金会;智;收藏经历;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中国瓷器;永久性【作者】陈志鸿【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物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69.272.5本文以大维德爵士及其收藏经历为切入点,结合相关资料,尤其是他与故宫博物院广为人知的合作经历、其所创建的大维德基金会,以及其重要瓷器收藏进入大英博物馆特设第九十五号展厅进行永久性展出等,将读者带入上世纪那个悲智双运的年代,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位独一无二的中国瓷器收藏家。
二〇一七年三月,「大英博物馆一百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而其中作为华夏文明代表的九件展品中,包括了良渚文化的玉琮、东汉青瓷六博俑、中国元代的青花瓷盘等多件中华瑰宝。
该展览始于二〇一〇年大英博物馆与英国BBC共同策划的科教广播节目的衍生,甫一推出即引起轰动,二〇一六年开始了环球巡展。
而每一次巡展展品都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挑选变动。
在最初入选的展品中,代表中国瓷器的展品是著名的「大维德花瓶」(David Vases,即元至正十一年款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共两件,一三五一年于江西景德镇烧造。
第六十四号展品),它作为元代青花的典型器,也是迄今发现最早带铭文的瓷器,一直展示于大英博物馆第九十五号展厅内。
该展厅一共展出有一千七百件中国瓷器,而它们悉数为大维德爵士(Sir David Percival)成立的大维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全名珀西瓦尔·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在大英博物馆内的常设展品。
描写大维德花瓶的作文

描写大维德花瓶的作文英文回答:The Davide Large Vase is a stunning piece of art that captivates the attention of anyone who lays eyes on it. This exquisite vase is made from high-quality ceramic and features a unique design that combines both elegance and modernity.The first thing that stands out about the Davide Large Vase is its size. Standing at an impressive height of 24 inches, this vase demands attention and effortlessly becomes the focal point of any room. Its wide base gradually tapers towards the top, creating a sense of balance and harmony.The color palette of the Davide Large Vase is another aspect that makes it truly remarkable. The base color is a deep, rich blue that is reminiscent of the ocean. This color is then beautifully complemented by intricate goldpatterns that are hand-painted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vase. These patterns add a touch of opulence and sophistication, making the vase a true work of art.The craftsmanship of the Davide Large Vase is impeccable. Each detail is carefully executed, from the smooth curves of the body to the intricate patterns. The vase is also finished with a glossy glaze that gives it a luxurious sheen and enhances its overall beauty.One of the most impressive features of the Davide Large Vase is its versatility. It can be used as a standalone decorative piece or as a vase for fresh or artificial flowers. The wide opening at the top allows for easy arrangement of flowers, while the tall height ensures that they are prominently displayed.中文回答:大维德花瓶是一件令人赞叹的艺术品,吸引着任何看到它的人的注意力。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问答题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问答题以下是一些关于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的问题和答案:问题1: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哪些重要的中国文物?答案1:大英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重要的中国文物,其中包括大维德花瓶、敦煌壁画、女史箴图等。
大维德花瓶是世界上唯一以姓氏命名的中国瓷器,也是中国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敦煌壁画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珍贵遗产,而女史箴图则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画家作品之一,具有里程碑意义。
问题2:大维德花瓶为什么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答案2:大维德花瓶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因为它代表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
这件瓷器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是元代至正时期一个叫张文进的人为全家祈福而施舍于道观的供器。
它的造型、纹饰和工艺都极为精美,体现了元代青花瓷器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因此被誉为“元青花之冠”。
问题3:敦煌壁画为何被视为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珍贵遗产?答案3:敦煌壁画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珍贵遗产,因为它们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些壁画内容丰富,包括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这些壁画也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
问题4:女史箴图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如何?答案4:女史箴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画家作品之一,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幅画描绘了宫廷妇女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表现,展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的风采和气质。
同时,这幅画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世界上只剩下两幅摹本,其中一幅就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以上是关于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的一些问题和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花瓶
大维德花瓶来自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元朝,公元1351年
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
它们是为道观祭坛而造的,其价值在于龙纹上方、瓶颈一侧的注明了日期的铭文。
这也许是我们现在所知的中国最早的刻有铭文的青花瓷。
铭文记录着,公元1351年一位来自玉山县名叫张文进的男子将这一对花瓶和一个香炉(下落不明)赠送给位于星源(现在的婺源县)的一间道观。
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距离景德镇东南部120公里,这对花瓶就产自玉山县。
这段铭文证明了早在公元1351年青花瓷就已在景德镇生产。
最初花瓶的形状仿青铜器。
在象头形状的瓶耳上附有瓷环。
瓷器最早于公元600年左右产自中国。
这种将普通粘土巧妙地制作成精美物品的制陶术吸引了历史各个阶段的人们和全世界人们的目光。
这些制作精美的瓷器在当时是为皇宫、国内市场而造,或用于出口的。
中国的制陶术直到今天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这对花瓶为大威德爵士(SirPercivalDavid,公元1892-1964年)所有。
他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中国瓷器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