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4-5章贸易政策

口
税 税 率
普 遍 优 惠 制
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 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 (包括某些初级产品)普遍的、非歧视的、 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普遍性是指发 达国家对所有 发展中国家出 口的制成品和 半制成品给予 普遍的关税优 惠待遇 非歧视性是 指应使所有 发展中国家 都无歧视、 无例外地享 受普惠制待 遇 非互惠性即非对 等性,是指发达 国家单方面给予 发展中国家特殊 关税减让而不要 求发展中国家给 予对等待遇。
在一国具备大国贸易条件时,以关税 限制进口,可使进口品的国际价格下 跌;限制出口,可使出口品的国际价 格上升,因而以同样数量的出口品可 换回更多的进口品,使贸易条件得到 改善,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高。但是, 若外国采取报复手段,本国的贸易条 件不仅无法改善,反而可能恶化。因 此,以限制贸易来改善贸易条件并非 良策,积极的办法应是促进进口替代 部门的成长,改善贸易条件。
国际贸易有关的观点辨析:
论点 1:中国(或者墨西哥)的工资远远低于美 国的工资水平,因此中国产品对美国的竞争 是不公平的,将损害美国的利益,这样的竞 争将减少美国工人的工资,导致美国工人生 活水准的降低.
国际贸易有关的观点辨析:
论点 2: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 缺乏竞争力,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因此自由 贸易不但不会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反而是有害 的。
进 口 附 加 税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倾销的进口货物所征收的 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目的在于抵制商品 倾销,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
倾销是指进口商品以低于 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 销售的行为。确定正常价 格有三种方法:①采用国 内价格,②采用第三国价 格,即相同产品在正常贸 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 最高可比价格;③采用构 成价格,即该产品在原产 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推 销费用和利润。 征收反倾销税有三个必 要条件:①倾销存在; ②倾销对进口国国内已 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重 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 或者对某一国内工业的 新建产生严重阻碍;③ 倾销进口商品与所称损 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国际贸易第五章 关税措施

含义:指一国由于实现关税保护而引起的 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 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即: NRP=(P’-P)/P×100% P’—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 P—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例如:国际市场汽车价格10000美元,关 税保护下的国内市场价格为11000美元。 汽车的名义保护率=(1100010000)/10000 ×100% =10%
由于在理论上,国内外差价与国外价格 之比等于关税税率,因而在不考虑汇率 的情况下,名义保护率在数值上和关税 税率相同,通过关税税则公布的税率表 现出来。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名义保护率越高,对本国同类 产品的保护程度也越高。
2、有效保护率
1、含义 有效保护率是指一种加工产品在各种保护措施的 作用下可能带来的增加值的增量对其在自由贸易条 件下加工增加值的百分比。 2、计算方法 ERP=(V’-V)/V×100% V’——保护措施下生产过程的增值(国内增值) V——自由贸易条件下加工增值
第五章 关税措施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 关税的一般分析 第三节 关税的分类 第四节 关税制度 第五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 总和,是世界经济活动中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关 系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2)加权算术平均法 先以一国各种进口商品的价值在进口总值的 比重为权数,再结合税率进行计算。 即:关税水平=∑tifi ti——表示个别关税率 fi——表示某一关税率的进口商品占总进口商 品的比例
根据权数计算方法不同又可分三种加权算术平均 法: 全部商品加权平均法: 关税水平=进口关税总额/进口商品总值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Food
0
0
1
2
3
4
5
Manufactures
关税的双重效率损失
生产扭曲效应:U3U2 消费扭曲效应: U2U1
32
关税导致的双重效率损失
U1U2 U3
Tariffs double distortion: for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pf
小结
政策含义:任何阻碍自由贸易的做法,尽管会使得 征收进口关税的国家的国内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增 加,但从总体来看,征收进口关税必然会使得该国 的福利有所下降,必然会导致经济福利的净损失。
来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关税征集方便。
17
(二)关税的特征
1.透明性 2.非歧视性 3.稳定性 4.市场功能性 5.防止寻租 6.保证国家利益
18
(三)世界各国关税现状
关税减让 1.“产品对产品”方式 2.线性程序
所有工业国的非农业产品都从削减50%的起点 开价。 3.综合方式
19
世界关税税率变化
O
Q1
Q3
Qe
Q4
Q2
D Q 25
注意:因为国际市场交易的价格不变,始终维 持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所以不存在关税税负转 移问题!
26
关税的各种经济效应为:
1.保护效应:是在关税保护下国内生产的增长,也叫进口替代 效益或生产效应,即以国内生产替代的那部分进口商品。
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生产产品的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大则效应 大,反之则小。
第二节 关税福利效果分析
基本概念:
消费者与生产者(福利)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大国与小国
22
小国进口关税的福利效果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4.战略性贸易政策
保罗·克鲁格曼
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 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 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 策。
二、国际贸易政策类型
贸易政策的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1.重商主义
柯尔贝尔
托马斯·孟
2.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弗里德斯希·李斯特
(1)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出现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产 物,出现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美国和德国。英国的产 品物美价廉,对美、德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工业化 无法顺利实现。为避免这一冲击,美、德要对其相应产业 加以保护。
P
S
H
Pt
A
B
生产者剩余增加
PW
a C
b
c EF
d
G
t
生产者剩余
D
I
O
Q1 Q3
Q4
Q2
Q
图5—1关税的经济效应
⑵ 关税的生产效应:图形说明
征收关税后,国内市场价格上升,国内进口替代部门 的厂商现在面对较高的价格,从而能够补偿因产出增加而 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增加,即为征收关税的生 产效应。
国际贸易政策:一个经济体所制定并执行的对外经 济交易的规范、规则。 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目的:维护、平衡经济体内部 和外部交易主体的利益。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已经密切相 连,这削弱了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独立性。由于国 际贸易活动对贸易参与国的内部和外部经济利益的影响 越来越大,政治上的敏感性也大为提高,从而国际贸易 政策的国际协调的压力增大。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2)

放松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的假定,仅仅 修正了理论,同样不会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放弃运输成本为零和非贸易壁垒假设,这将 只会影响贸易得益而不会影响结论 放弃要素充分利用和贸易平衡的假定,只是 修正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结论,没有动摇理 论的基础 上述7条改变没有改变模型的基础,因而这个 理论无疑是正确的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 与当代理论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贸易政策理论
第三节 贸易扭曲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背景
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
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从贸易参与国来 看,工业国之间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量的55% 以上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迅猛增长 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各国经济依赖和协调 的力度加大 经济学分析工具的创新 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SCP)
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会鼓励有关部门 和企业追求由此带来的经济效果,从而扩大 自己的生产规模。生产规模越扩大,该企业 产品的竞争能力越强。
一般而言,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果只有在全部企业投资中不 变资本所占比重比较大时,其效果才比较明显。从具体部门或行 业来看,规模经济多出现于重化工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劳动 密集型产业中,规模经济的效果不甚明显。
平均成本
AC
行业累积产量
学习曲线
考虑到时间因素,由于一国某产业累积产量增加,产业内 各厂商不断积累生产技术和知识而产生的产业内各企业平均成 本下降的现象,称为动态规模经济,可用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表示。学习曲线即描述成本减少与特定行业产出规模不 断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
AC(百万美元) 20 8 O 10 50 Q
1、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三版)第五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凯恩斯本人并没有提出系统的贸易保护理论,但其后的 经济学家在其就业理论和投资乘数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提出了贸易保护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家马克卢普(P.Machlup)在1943年所著《国际 贸易与国民收入乘数》中提出的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理论。
最优关税图示
W
C
A
B
O
t1
t2
• 横坐标表示关税率, 纵坐标表示征收国的 福利水平,曲线AB表 示关税水平对本国福 利的影响。
A点的位置高于B点, 表明B点的福利水平 低于A点。A点对应的关税为零,即OA代表自 由贸易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水平。T2表示禁止 性关税,对应于该关税水平,国内经济又回 到了封闭状态下,所以当关税水平大于或等 于T2时,社会福利水平要低于自由贸易下的 福利水平。曲线AB在C点的切线斜率为零, 即在这一点,进口国的福利达到最高,对应 于这一点的关税税率为T1,该税率即为最优 关税。
幼稚产业的判断标准
3. 肯普标准:外部经济标准
肯普认为在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即使某一产业符合穆勒 -巴斯塔布尔标准,也不一定需要政府的保护。因为,对于投资 者来说,决定是否投资的依据不是当前的利益,而是未来的预期 利益。如果未来预期利益的贴现值能够补偿保护成本,那么投资 者就会投资,而无需政府提供支持或保护。但是,在存在外在规 模经济的情况下,由于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偏离,会导致该产 业私人投资的萎缩,这样产业的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这种情 况下,政府提供的支持或保护才是必要的。
汉密尔 顿主张
实行保护关税制度,认为:制造业的发展对 国家利益关系重大,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 护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与政策分析

国际贸易与政策分析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趋势愈发明显,各国间的合作与互动日益频繁。
然而,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如贸易保护主义、不公平贸易、贸易逆差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来解决。
一、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指的是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或增加进口商品的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全球贸易的减少,增加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如实行关税壁垒、限制贸易买卖、限制外资流入等。
针对贸易保护主义,各国可以采取多种政策手段,如通过谈判与对话解决贸易争端,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等。
同时,各国也需加强国内经济的自身竞争力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不公平贸易不公平贸易指的是一些国家利用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规则漏洞,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利益。
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导致较弱国家的经济衰退,造成不良的国际贸易环境。
为解决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现象,各国可以通过加强国际贸易规则,加强监管,改变一些不公平的贸易规则等。
同时,加强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出口商品的收入低于其出口商品所需的支出,即国家每年进口商品的支出大于出口商品的收入,导致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表明了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不具有竞争优势,因而需要通过多种政策手段来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
这种情况下,国家可通过扩大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提高本国企业的生产效率等方法来优化贸易结构,以减少贸易逆差。
四、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是指在扩大国际贸易的同时,通过建立全球一体化的贸易体系,去除各种贸易壁垒,建立起公平、自由的贸易制度。
贸易自由化是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政策,是实现国际贸易全球化、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不过,实现贸易自由化存在许多问题,如经济文化差异造成的阻碍,对于弱势国家的不利影响等。
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各国需要加强比较优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的政策分析与实践

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的政策分析与实践第一章:国际贸易政策的概述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贸易自由化,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实现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同时,还要关注贸易政策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确保贸易政策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国际贸易政策包括贸易自由化政策、贸易保护政策以及贸易调节政策。
贸易自由化政策主张取消或减少关税、非关税壁垒、补贴等限制贸易的措施,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贸易保护政策则是通过建立关税壁垒、出口补贴等方式来保护国家本土企业免受国外竞争的冲击。
贸易调节政策则是通过限制或禁止某些特定货物的进出口来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文化保护、环境保护等目的。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各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实践不尽相同,由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利益纷争等原因,不同国家对国际贸易政策的看法和实践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美国实行的是相对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通过设立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土产业,而中国实行的则是开放型经济政策,在逐步加强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第四章:国际经济合作的政策分析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迈向深层次合作及区域一体化,国际贸易政策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机遇。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国际贸易政策的自由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利用WTO这一平台可以加强全球贸易秩序、完善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也可以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的未来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未来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第二,推动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第三,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第四,注重平衡和公正的贸易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一、关税概述1、关税:政府对进口商所开征的一类税收。
2、征收关税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这类关税称为保护关税;也有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这类关税称为财政关税(一般是对本国并不生产的商品征收的关税)。
3、关税的类型: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等。
4、关税的影响:影响国内对进口商品的消费影响与进口商品竞争的国内商品的生产影响进口商品的国外厂商的生产5、关税的特征:透明性、非歧视性、稳定性、防止寻租二、关税的衡量1、关税的平均水平一国对不同商品征收不同水平的关税,在讨论某一行业或某一国的关税水平时需要计算关税的平均水平。
计算方法有两种:加权平均和非加权平均关税率。
非加权平均关税率:不考虑进口商品的相对比重,对所有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进行简单算术平均。
加权平均关税率:以每一种进口商品占总进口商品的比重为权数,对所有进口商品的关税率进行加权平均。
注:(1)非加权平均关税率可能会高估或低估该国的进口关税平均水平(2)加权平均关税率有偏低的倾向2、有效保护率(又称实际保护率)关税的有效保护率是一个衡量国家关税税则为本国产业提供保护程度的指标。
名义保护率是名义关税率,即对最终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它是一国税则表上列明的税率。
名义税率并不总是等于实际的进口保护率。
实际保护率是有效关税税率,是指一国的整体保护措施使某一行业每单位产出增加值提高的百分率,即对附加值征收的关税税率。
任何一个行业中的企业,既受到该行业最终产品进口征收关税的影响,也受到对其原材料或中间投入征收关税的影响;因此,分析对某种行业的实际保护程度不仅要看该行业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还要了解这一行业的投入结构及其对中间投入产品的保护程度。
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T e=(t1-wt2)/(1-w)T e表示有效保护率t1表示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t2表示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率w表示最终产品中所使用的进口中间投入的比重T e=(V’-V)/VV’表示有关税或非关税壁垒保护下的单位产品增加值,V表示自由贸易下的单位产品增加值(1)最终产品名义税率不变时,对进口原料征税越低,该名义税率的保护作用越大;(2)如果用进口原料作加工出口,对原料征税,将降低产品竞争力(政策上因此需要出口退税);(3)发达国家一般对进口原材料征收较低的关税,因而对最终产品的实际保护率要更高。
三、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小国的含义:从经济学来讲,小国是对世界市场中的价格没有任何影响作用,也即这种国家在单一产品的单一市场空间上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订者。
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
一般均衡分析: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作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1、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说明:Pe与Qe是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和生产、消费量。
Pw、Pt是自由贸易条件下和征收关税后的价格,Q1Q2为自由贸易下的进口,Q3Q4为征收进口关税后的进口量。
小国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与福利分析(1)小国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a、保护效应(又称进口替代效应):Q1Q3是关税保护下国内生产的增长,效应的大小取决与供给弹性的大小。
保护效应为正效应;b、消费效应:Q2Q4是价格上升需求下降的结果。
消费效应为负效应;c、贸易效应:是保护效应与消费效应之和,图中显示为进口量从Q1Q2缩减到Q3Q4;d、税收效应(又称财政效应):政府的关税收入,在图形中为ABFE;e、国际收支效应:是进口下降引起的对外支付降低,等于(Q1Q3+Q2Q4)OP w。
(2)小国进口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福利变化为:生产者剩余增加P w P t AC,消费者剩余下降P w P t BC。
损失的消费者剩余中,P w P t AC为生产者获得,ABFE为政府税收,尚有ACE和BFG为净损失,是保护国内生产与市场限制进口的生产和消费代价。
其中ACE可以认为是资源从其最佳使用状况转移到被保护产业而带来的资源成本,BFG为低收入阶层退出消费的损失。
国际经济学以净损失的存在而反对使用关税这种保护政策。
在税率不变情况下(即P w P t不变),那么关税给予国内市场的保护即生产的增加多少(进口替代效应)与消费的减少多少取决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即弹性),若弹性小,相同的关税税率的保护程度就小,若弹性大,则保护程度就大。
2、小国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可参阅教材P143图6-3)征收关税前,一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国际相对价格线为Pw,生产点为Q点,消费点为C点,贸易三角形为CAQ,社会福利水平为无差异曲线CIC0。
对Y产品征税后,Y的价格提高到Py(1+t),X的价格相对下降,因此原来比较优势在于X生产,现因Y产品价格上升,资源转而生产Y,生产点从Q移至Qt,消费者的消费点为C1,社会福利水平为无差异曲线CIC1。
由于征收的关税为政府收入,政府收入可能部分返还消费者,部分用于直接消费,政府的收入可以使一国福利水平上升,在图形上表现为向右平移的国内价格线和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CIC2,切点为Ct。
注:(1)征收关税后,国家按国际价格变换,消费者按税后的国内价格变换,该国福利的变化由无差异曲线CIC2表示。
(2)征收关税后,贸易三角形缩小,表明进出口数量都减少了;(3)进口关税使得进口行业的生产增加,出口行业的生产减少,国家总体福利下降。
四、大国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大国是指对世界经济的价格具有影响作用的国家。
如果是进口品市场上的大国,进口品国际市场价格会因该国减少进口而发生变动。
1、大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大国征收关税后,由于进口需求下降压低了进口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国内市场价格的涨幅小于进口小国的情形。
征收关税后,消费者剩余下降:a+b+c+d,其中a转变为生产者剩余,c为关税收入,b+d为消费者剩余净损失。
但大国与小国相比,区别为可以左右国际市场价格,即将关税负担转移给国外出口商。
因为大国的进口量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大,所以征收进口关税导致的进口量下降将压低世界市场的价格,或者大国因其在世界市场上处于买方垄断的地位而压低实际价格。
总之,国内消费者支付的是价格P t,而本国进口商支付的价格是P'w而非P w,所以外国出口商为本国进口商负担了相当于e的面积的关税。
如果e的面积大于b+d则征收关税有净收益;等于则无损失;小于则有净损失。
注:(1)无论是进口大国与进口小国,征收进口关税都会使得产品国内价格上升,生产增加,进口减少,消费缩减。
(2)大国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消费、价格和福利的影响程度不通,大国征收关税有可能提高国民收益,而小国征收关税肯定会使国家福利下降。
(3)出口国出口供给的弹性越低,出口国支付关税的比重越大,进口国价格上涨的幅度越小。
(4)大国通过关税减少进口以保护国内进口工业的政策效果比小国更差。
2、大国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分析方法类似于小国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征税后,生产点会向Y方向转移,又因为大国征收关税后导致进口减少压低了国际Y 商品的市场价格,所以征税后国内Y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小于小国情形。
完税后国内相对价格线的斜率小于小国情形,所以均衡生产点就位于Q与Qt之间,因此关税带来的生产扭曲程度小于小国。
同时,进口品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改善进口国的贸易条件,所以由于贸易量缩减带来的总体福利损失必有一部分被贸易条件改善所抵消。
因此,大国征收关税的福利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取决于贸易条件改善的程度。
第二节进口配额的比较分析一、进口配额概述1、进口配额: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采取措施加以直接的限制。
2、进口配额的分配方法: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
全球配额:它规定该国对于某种商品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适用于来自任何一国的商品进口。
国别配额:它是进口国对于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规定不同的进口配额。
3、配额实施的原因(1)配额在控制进口数量方面比关税更有效。
配额对进口的限制更直接,更易于控制。
(2)配额的执行比关税更灵活。
关税税率不易频繁调节,而配额可以每年调整。
(3)实行配额时,政府因为掌握着许可证的发放而拥有某种权利,凭借此可以索取一定的好处。
二、进口配额局部均衡分析其中自由贸易时国内(外)价格为Pw,加入进口限额Q3Q4后价格上涨为Pq 。
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净福利效应=a-(a+b+c+d)=-(b+c+d) 。
b、d分别为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b+d为配额的净损失。
至于c,在关税情形下我们知道它表示政府的关税收入,因此可被抵消,现在则称为配额收益(quota revenue)或配额租金(quota rent),它实际上是一种垄断利润,它的去向视政府分配配额的方式而定。
政府分配配额的方式主要有:1、政府免费颁发进口许可证给进口商,此时,进口商获得全部配额租金。
2、根据进口商的申请进行审批。
最终拿到许可证的进口商的收益为配额租金减去成本,小于面积c,没有拿到许可证的进口商出现净损失。
3、政府可通过拍卖的方法分配许可证。
此时配额租金由政府与进口商瓜分。
4、政府要求出口国自动将出口限定在配额额度内,此时出口商获得全部配额租金。
三、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1、关税――是通过价格影响数量;配额――是用数量来确定价格2、配额与等额关税的市场效果一样,但它们的福利影响不同。
3、若该国需求偏好发生变化,价格不变而需求提高,此时新的需求曲线为D'。
先看等额关税,即关税不变,依然是P Q=P t,则:生产不变,仍为P Q A,但消费发生变化,变为P Q D’,此时,进口由Q3Q4增加到Q3Q7,而生存不变,价格也不变。
如果需求变化,我们依然采用配额方式,且配额不变,则由于国内需求由OQ4增加到OQ6,但由于进口不变,因此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到P'Q,生产增加。
四、几点结论:1、配额下,需求变动,国内价格升高,国内生产增加;等额关税时国内价格不变,生产不变,消费与进口要变化。
所以配额的结果是价格调整,关税的结果是进口量调整,配额是对市场力量的取代。
2、配额下,许可证可以采用拍卖或无偿分配,当进口利润变化时,垄断分配不变,实际是将等额关税归政府的部分进行垄断性再分配,易于导致寻租行为。
3、进口配额数量是明确的,进口关税的结果则因供求曲线的弹性不明而无法掌握。
进口配额因数量明确而对国际贸易限制清楚,限制更强,国内厂商更愿意采用,对自由贸易的限制、危害更大。
所以世贸组织严格限制配额的方法。
第三节其他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工具一、自愿出口限制自愿出口限制指出口国“自愿”限制其出口量,使得进口国的进口自然减少。
(这里的自愿,往往是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出口国不得不采取的限制政策)自愿出口限制对进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生产、消费和贸易的影响都与配额相同,只是配额租金完全由出口国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