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NO3和培养厌氧菌的几种方法

合集下载

写给那些还在苦恼NO3的朋友(慎重)

写给那些还在苦恼NO3的朋友(慎重)

简单点说吧,免的新手都看不懂。

如果你FOT,NO3可以忽略了,一两条大仙2.3天已经可以让你硝酸盐爆红了,养鱼忽略NO3。

如果你是LPS,其实NO3也可以忽略,正常养水后,设备不差,硝酸盐一般不会太高,就算爆红对软体影响真的不大。

如果你是SPS,其实NO3也不可怕,高了顶多SPS变茄色,也不会死。

一般成熟的缸,完全不用藻缸的。

纯柏林系统足以,一定要强光,强流,强蛋,少石。

有这四点,no3奇低了。

再配合不铺沙,不用滤棉。

NO3轻松为零。

对于硬骨,零不是好事。

如果你还觉得NO3是个问题。

就教你一个绝招。

添加碳源。

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碳源,我也懒得解析。

简单就是说供应给微生物细菌生长的一类营养。

碳源常见有酒精,醋,糖。

分子结构含有C。

许多人用伏特加,我只用白砂糖。

我自来水开缸,是新缸,当地NO3为50,家里有400G的RO机,要放满一缸水,估计要一天一夜。

所以选择自来水。

多次用RO水换下来还是50。

决定走添加碳源。

用法:我150L水,用小半碗白砂糖,分量巨多,哈。

(更新:注意用量太多会导致翻缸。

)时间:12小时后,整缸白茫茫,完全看不见任何。

注意:打氧,打氧,再打氧。

设备:蛋粉。

发出脏水等于一个星期多的量。

传言:虾蟹会死。

其实打氧大了,不会死的,我清洁虾和螺都没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糖不是酒精的原因?结果:24小时后,水慢慢变清,还是白茫茫。

NO3从50变为2,沙利法测试。

只需要24小时。

代价:跌KH。

养SPS可以用滴定(更新:菌种失衡。

培养出来的细菌有好大可能影响缸中的细菌,优势细菌之间的发生战争,成熟缸注意)这个是我用过的所有系统方法中最妙不可言的简单方法。

完全可以代替ATR,藻缸,去肖器,蛋白包,换水,活石,Z系统,煮豆,碳源盐,PO4*4。

降NO3不是重点,真正威胁SPS生长的是PO4。

含P元素的磷酸盐会严重影响硬骨,甚于硝酸盐。

加白砂糖后,除了吸收NO3外,PO4同时吸收。

达到降解作用。

最后简单说说原理吧。

厌氧菌的培养方法

厌氧菌的培养方法

厌氧菌的培养方法录入时间:2006/6/24 8:36:41 来源:海博生物技术部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不能生长。

要培养厌氧菌,必须创造一个无氧的环境。

通常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或用物理、化学方法去除环境中的游离氧,以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如疱肉培养基、硫基乙酸钠培养基,牛心脑浸液培养基等。

常用的厌氧培养方法有许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厌氧缸法接种好标本的平板或液体培养基试管,可放入厌氧缸内培养,厌氧缸是普通的干燥缸,用物理化学的方法使缸内造成厌氧环境,从而将厌氧菌培养出来。

2.厌氧袋(Bio-bag)即在塑料袋内造成厌氧环境来培养厌氧菌。

塑料袋透明而不透气,内装气体发生管(有硼氢化钠的碳酸氢钠固体以及5%柠檬酸安瓿)、美兰指示剂管、钯催化剂管、干燥剂。

放入已接种好的平板后,尽量挤出袋内空气,然后密封袋口。

先折断气体发生管,后折断美兰指示剂管,命名袋内在半小时内造成无气环境。

如不突变表示袋内已达厌氧状态,可以孵育。

3.厌氧手套箱(Anaerobie glove box)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认的培养厌氧菌最佳仪器之一。

它是一个密闭的大型金属箱,箱的前面有一个有机玻璃做的透明面板,板上装有两个手套,可通过手套在箱内进行操作,故名。

箱侧有一交换室,具有内外二门,内门通箱内先关着。

欲放物入箱,先打开外门,放入交换室,关上外门进行抽气和换气(H2,CO2,N2)达到厌氧状态,然后手伸入手套把交换室内门打开,将物品移入箱内,关上内门。

箱内保持厌氧状态,也是利用充气中的氢在钯的催化下和箱中钱残余氧化合成水的原理。

该箱可调节温度,本身是孵箱或孵箱即附在其内,还可放入解剖显微镜便于观察厌氧菌菌落,这种厌氧箱适于作厌氧细菌的大量培养研究,大量培养基可放入作预还原和厌氧性无菌试验。

金属硬壁型厌氧箱的抽气、充气、厌氧环境和温度等均系自动调节。

4.厌氧盒:原理同厌氧袋,有成品销售。

5.生物耗氧法:在一密闭的容器内放以生物(多是植物),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供细菌生长用。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

水产养殖降亚硝酸盐实用方法大全刘秋生珠海市碧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众所周知,水产养殖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是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常遇到的问题,亚硝酸盐可影响鱼鳃中氧的传递,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养殖应高度重视。

现把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及其原理整理汇总,供业内人士参考。

饲料残饵、肥料和鱼类排泄物等分解产生氨氮,氨氮由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组成,游离氨对水生生物有毒,铵离子基本无毒,两者并存且可以相互的转化:NH3+H2O ←→NH4++OH-,这一平衡受pH影响,pH升高时,平衡向左移,游离氨成倍增加.正常情况下NH4+会被藻类吸收利用,高密度养殖的中后期,特别这时藻类又老化的情况下,往往产生的NH4+会超出藻类吸收利用,部分NH4+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硝酸盐、亚硝酸在反消化细菌的作用下还原转化为NO、N2等,见下图更直观。

进入大气↑NO、N2↑N2O↑残饵、粪便NH42NOH 23—↑↑反硝化作用↑亚硝化作用池塘物质转化路径图硝化作用是有两个关键的共生菌群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分别是亚硝化细菌及氨氧化细菌,利用体内的氨单加氧酶和羟胺氧化酶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氨作为其唯一的氮源;硝化细菌即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利用亚硝酸氧化还原酶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其唯一的氮源。

值得一提的是,亚硝酸氧化还原酶是一个多重功能的酶,既可催化亚硝酸盐的氧化,又可催化硝酸盐的还原,不同的外界环境诱导其不同的功能,比如在缺氧的条件下它可将硝酸盐还原。

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或硝酸盐呼吸作用,即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化物(主要是N2,少量是N2O),主要包括四个步骤:NO3—→NO2-→NO→N2O →N2,分别利用了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一氧化氮还原酶、一氧化二氮还原酶。

硝化过程是耗氧的,底层溶氧量非常重要,底泥硝化作用强度随底层溶解氧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硝化细菌比亚硝化细菌对水体pH敏感,硝化细菌进行硝化作用的最适pH范围在8。

降低NO3和培养厌氧菌的几种方法

降低NO3和培养厌氧菌的几种方法

降低NO3和培养厌氧菌的几种方法〔注:相关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如有冒犯作者之处还望告知并谅解。

〕养虾可以说是淡水水族养殖里的最高境界之一,如果你能养好虾,养别的水族生物应该都不会遇到太多难题,而且养虾需要对整个水体的生态环境都有了解才能养的好.养虾第一步就是建立硝化系统,其实大家不管用滤筒,滴流过滤还是上过滤水妖精,有足够的滤材够硝化细菌生殖并且有足够的耐心(通常建立好的硝化系统需要1个月左右)等待硝化细菌繁殖,建立硝化系统应该都不是难题.难的是硝化系统建立以后,虾子每日吃喝拉撒,硝化细菌分解这些有机物剩下的NO3却很难除掉,NO3在自然界中是厌氧菌来分解的,自然界中的厌氧菌是藏在厚厚的河沙和淤泥的底层,因为与氧气隔绝形成厌氧区,厌氧菌就会在这里大量繁殖,分解NO3释放出氮气和氧气,可是厌氧菌在水族箱中很难培养出来,尤其养虾来说,底土铺太厚时间长了容易败坏.如果NO3堆积过多,常见的结果是母虾踢卵,小虾成活率低等要创造一个绝对的厌氧环境,本人总结下来有几个方法可以实现厌氧菌的培养.1、每周定期换水,换1/3,可以有效降低NO3,好处是简单,缺点是对于水质比较硬的地区,换水成本太高,需要用RO软水机或者桶装RO水来换.不换水的方法如下:2、买一根50米长的水管,一端接在潜水泵,一端放到虾缸中.让水流经过50米的水管流回虾缸,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氧气消耗大部分,在水管的后半段就可以培养出厌氧区,厌氧菌就会繁殖,他们就会把NO3分解掉,回到缸子中的水NO3会接近与0.注意问题:如果50米管子过细,时间长了可能会阻塞,管子要用深色的,不能用透明的,因为厌氧菌需要不能见光.入水口管子最好抬高,离水面有5公分以上的距离,以免反硝化作用不彻底产生硫化氢毁掉虾缸〔这个方法我没有试过,大家有心的可以试试,曾经有网友发帖说过效果还不错〕3、台湾KU大发明的三串滤筒法:台湾KU大曾经有发明过一个三串滤筒法,原理是前两个滤筒放满培菌滤材,让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因为硝化细菌进行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水流流经前两个滤筒到第三个滤筒的时候氧气消耗差不多了,在第三个滤筒营造出厌氧区,用来培养厌氧菌。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处理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以及菌种的应用。

二、菌种的选择1. 厌氧菌种:适合于厌氧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质,如厌氧消化池中的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等。

2. 好氧菌种:适合于好氧处理系统,能够氧化有机物质和氨氮,如曝气池中的硝化菌、硝化脱氮菌等。

3. 厌氧-好氧菌种:适合于厌氧-好氧处理系统,能够同时去除有机物质和氨氮,如A2O工艺中的硝化脱氮菌、磷酸盐积累菌等。

三、菌种培养方法1. 厌氧菌种培养方法:a.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厌氧消化池中的甲烷菌可使用甲烷菌培养基。

b. 在无氧条件下,将培养基加入培养瓶中,并加入适量的菌液。

c. 将培养瓶密封,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d. 定期观察培养瓶内的菌种生长情况,根据需要进行传代培养。

2. 好氧菌种培养方法:a.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曝气池中的硝化菌可使用硝化菌培养基。

b. 在有氧条件下,将培养基加入培养瓶中,并加入适量的菌液。

c. 将培养瓶盖好,放入摇床或者培养箱中,以适当的摇动和通气来促进菌种的生长。

d. 定期观察培养瓶内的菌种生长情况,根据需要进行传代培养。

3. 厌氧-好氧菌种培养方法:a.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A2O工艺中的硝化脱氮菌可使用硝化脱氮菌培养基。

b. 在厌氧条件下,将培养基加入培养瓶中,并加入适量的菌液。

c. 将培养瓶密封,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d. 在好氧条件下,将培养液转移到好氧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e. 定期观察培养瓶内的菌种生长情况,根据需要进行传代培养。

四、菌种的应用1. 污水处理厂:将培养好的菌种投加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匡助分解有机物质、氨氮和硫酸盐等,提高处理效果。

2. 污水处理设备:将培养好的菌种固定在载体上,用于污水处理设备中的生物膜反应器,提高附着菌的活性和生物膜的稳定性。

厌氧培养方法

厌氧培养方法

厌氧性细菌的分离培养法厌氧菌需有较低的氧化—还原势能才能生长(例如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需氧化—还原电势降低至0.11V 时才开始生长),在有氧的环境下,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较高,不适于厌氧菌的生长。

为使培养基降低势,降低培养环境的氧压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的厌氧培养法甚多,主要有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3 种方法,可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选用。

1 .生物学方法培养基中含有植物组织(如马铃薯、燕麦、发芽谷物等)或动物组织(新鲜无菌的小片组织或加热杀菌的肌肉、心、脑等),由于组织的呼吸作用或组织中的可氧化物质氧化而消耗氧气(如肌肉或脑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能消耗氧气,碎肉培养基的应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组织中所含的还原性化合物如谷胱甘肽也可以使氧化—还原电势下降。

另外,将厌氧菌与需氧菌共同培养在一个平皿内,利用需氧菌的生长将氧消耗后,使厌氧菌能生长。

其方法是将培养皿的一半接种吸收氧气能力强的需氧菌(如枯草杆菌),另一半接种厌氧菌,接种后将平皿倒扣在一块玻璃板上,并用石蜡密封,置37 恒温箱中培养2~3d 后,即可观察到需氧菌和厌氧菌均先后生长。

2 .化学方法利用还原作用强的化学物质,将环境或培养基内的氧气吸收,或用还原氧化型物质,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1)李伏夫(B • M Jibbob)法此法系用连二亚硫酸纳(Sodium hydrosulphite)和碳酸钠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其反应式如下:Na2S204 十Na2C03十02—Na2SO4十Na2SO3十C02 取一有盖的玻璃罐,罐底垫一薄层棉花,将接种好的平皿重叠正放于罐内(如系液体培养基,则直立于罐内),最上端保留可容纳1~2 个平皿的空间(视玻罐的体积而定),按玻罐的体积每1000cm3空间用连二亚硫酸纳及碳酸钠各30g,在纸上混匀后,盛于上面的空平皿中,加水少许使混合物潮湿,但不可过湿,以免罐内水分过多。

若用无盖玻罐,则可将平皿重叠正放在浅底容器上,以无盖玻罐罩于皿上,罐口周围用胶泥或水银封闭(如图1-5 )。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有效的污水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

一、菌种选择在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包括好氧菌、厌氧菌和硝化细菌等。

好氧菌主要用于有机物的降解和氧化,厌氧菌则可以在无氧环境中降解有机物,而硝化细菌则负责氨氮的氧化和硝化过程。

根据不同的处理需求,可以选择相应的菌种进行培养。

二、菌种培养方法1. 好氧菌培养方法好氧菌主要通过空气中的氧气进行代谢,因此培养时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

常用的好氧菌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液体培养:将好氧菌接种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如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菌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基中的氧气通过搅拌或通气的方式提供,保持培养液中的氧气浓度适宜。

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菌液可以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式获取。

固体培养:将好氧菌接种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固体培养基上,如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菌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基表面需要保持湿润,以提供足够的水分和氧气。

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菌落可以通过刮取或转接的方式获取。

2. 厌氧菌培养方法厌氧菌主要在无氧或微氧环境中进行代谢,因此培养时需要提供相应的培养条件。

常用的厌氧菌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液体培养:将厌氧菌接种于不含氧气的液体培养基中,如含有还原剂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还原剂可以消耗氧气,创造无氧环境,提供菌种的生长条件。

培养基中的其他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菌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菌液可以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式获取。

固体培养:将厌氧菌接种于不含氧气的固体培养基上,如含有还原剂的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还原剂可以消耗氧气,创造无氧环境,提供菌种的生长条件。

厌氧细菌的培养及应用方法

厌氧细菌的培养及应用方法

厌氧细菌的培养及应用方法简介厌氧细菌,是一类在无氧环境下生长和繁殖的微生物。

它们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广泛用于环境修复、发酵工业以及医学领域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厌氧细菌的培养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是一类在无氧环境下生长和繁殖的微生物。

它们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广泛用于环境修复、发酵工业以及医学领域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厌氧细菌的培养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厌氧细菌的培养方法厌氧细菌的培养方法相较于其他微生物的培养略有不同,需要提供无氧环境,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需求。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厌氧细菌培养方法:1. 封闭式培养法:将厌氧细菌接种于装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瓶中,然后用橡胶塞密封瓶口,以保证培养过程中无氧环境的维持。

封闭式培养法:将厌氧细菌接种于装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瓶中,然后用橡胶塞密封瓶口,以保证培养过程中无氧环境的维持。

2. 氮气充气法:在培养瓶中先充入氮气,将气泡排除后加入培养基和厌氧细菌。

通过氮气的充气可以去除培养瓶内的氧气,创建无氧环境。

氮气充气法:在培养瓶中先充入氮气,将气泡排除后加入培养基和厌氧细菌。

通过氮气的充气可以去除培养瓶内的氧气,创建无氧环境。

3. 厌氧室培养法:专门的厌氧室内装备有无氧环境所需的设备和仪器,可提供可控的厌氧条件,适合大规模厌氧细菌的培养。

厌氧室培养法:专门的厌氧室内装备有无氧环境所需的设备和仪器,可提供可控的厌氧条件,适合大规模厌氧细菌的培养。

厌氧细菌的应用厌氧细菌在多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领域:1. 环境修复:厌氧细菌可以通过降解有机废弃物、重金属离子还原等方式,帮助清除污染物,修复环境。

环境修复:厌氧细菌可以通过降解有机废弃物、重金属离子还原等方式,帮助清除污染物,修复环境。

2. 发酵工业:某些厌氧细菌具有产生特定有机物质的能力,可用于发酵工业中的生物合成过程,如乙醇、乳酸等物质的生产。

发酵工业:某些厌氧细菌具有产生特定有机物质的能力,可用于发酵工业中的生物合成过程,如乙醇、乳酸等物质的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NO3和培养厌氧菌的几种方法(注:相关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如有冒犯作者之处还望告知并谅解。

)养虾可以说是淡水水族养殖里的最高境界之一,如果你能养好虾,养别的水族生物应该都不会遇到太多难题,而且养虾需要对整个水体的生态环境都有了解才能养的好.养虾第一步就是建立硝化系统,其实大家不管用滤筒,滴流过滤还是上过滤水妖精,有足够的滤材够硝化细菌生殖并且有足够的耐心(通常建立好的硝化系统需要1个月左右)等待硝化细菌繁殖,建立硝化系统应该都不是难题.难的是硝化系统建立以后,虾子每日吃喝拉撒,硝化细菌分解这些有机物剩下的NO3却很难除掉,NO3在自然界中是厌氧菌来分解的,自然界中的厌氧菌是藏在厚厚的河沙和淤泥的底层,因为与氧气隔绝形成厌氧区,厌氧菌就会在这里大量繁殖,分解NO3释放出氮气和氧气,可是厌氧菌在水族箱中很难培养出来,尤其养虾来说,底土铺太厚时间长了容易败坏.如果NO3堆积过多,常见的结果是母虾踢卵,小虾成活率低等要创造一个绝对的厌氧环境,本人总结下来有几个办法可以实现厌氧菌的培养.1、每周定期换水,换1/3,可以有效降低NO3,好处是简单,缺点是对于水质比较硬的地区,换水成本太高,需要用RO软水机或者桶装RO水来换.不换水的方法如下:2、买一根50米长的水管,一端接在潜水泵,一端放到虾缸中.让水流经过50米的水管流回虾缸,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氧气消耗大部分,在水管的后半段就可以培养出厌氧区,厌氧菌就会繁殖,他们就会把NO3分解掉,回到缸子中的水NO3会接近与0.注意问题:如果50米管子过细,时间长了可能会阻塞,管子要用深色的,不能用透明的,因为厌氧菌需要不能见光.入水口管子最好抬高,离水面有5公分以上的距离,以免反硝化作用不彻底产生硫化氢毁掉虾缸(这个方法我没有试过,大家有心的可以试试,曾经有网友发帖说过效果还不错)3、台湾KU大发明的三串滤筒法:台湾KU大曾经有发明过一个三串滤筒法,原理是前两个滤筒放满培菌滤材,让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因为硝化细菌进行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水流流经前两个滤筒到第三个滤筒的时候氧气消耗差不多了,在第三个滤筒营造出厌氧区,用来培养厌氧菌。

好处是:因为滤筒水流速度较快,流到第三个滤筒时仍然速度不减,不会因为脱氮作用不彻底产生硫化氢不足的地方:第一、滤筒的容积要足够大,这个足够大是一个很虚的概念,这个要和你的缸子的容积大小匹配,比如说我用三个AT-3338带一个一米的缸子.对于一个60的缸子可能三个3338有点大,但是对于一个1米5的缸子可能3338又不够--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具体大小要在实际应用中总结,二、是取决于滤材,如果有足够的空间没有好的滤材也不行,如果滤材不好培菌效果有限也无法在滤筒里产生足够的硝化细菌,我用的是伊罕的石英球和陶瓷环.但是具体滤材要多少,这个KU大也没有给答案,因为大家具体应用的缸的尺寸和环境各异,没有办法统一三,跟虾口的数量有关,这个应该很好理解,虾越多产生的废物越多,硝化作用下来的NO3也就越多.四,NO3是厌氧菌-脱氮菌在无氧条件下通过脱氮作用将NO3分解成氮气和氧气,但是如果在绝对无氧的环境下,脱氮菌就会开始以硫化物为食产生硫化氢,硫化氢就会毁掉虾缸,三串滤筒的好处是水流速度快到最后一个滤筒也能带去少量氧气和足够的NO3源,所以不至于产生硫化氢,但是不好的地方是你也不知道他具体会带多少氧气进到第三个滤筒,如果带的太多了第三个滤筒仍然是硝化菌的天下,进行的还是硝化作用.第三个滤筒仍然会成为又一个硝化菌的培菌桶.或者是在第三个滤筒里形成的厌氧区域很小,不足以处理大量的NO3.五,脱氮作用需要反应时间,但是滤筒水流速度较快,所以效果好坏大家还需要通过实践观察.原帖与大家分享:水晶蝦要養的美白,缸內的硝酸鹽一定要很低,換水可減低硝酸鹽的累積,但同時也會把一些”浮游”益菌給換掉,除了換水之外要如何降低?自然界中有個循環俗稱氮循環:有機物(飼料、糞便)>>氨>>(亞硝酸菌)>>亞硝酸>>(硝酸鹽菌)>>硝酸鹽>>(厭氧菌)>>氮氣厭氧菌生存在低氧的環境下,水晶蝦、硝化菌都需大量的氧氣,水中有充分的氧氣,造成培育厭氧菌極為困難,就是有的話也不足需求,所以一般的缸子到硝酸鹽氮循環就止,傳統下來培養厭氧菌的概念就是鋪厚厚的底床,但蝦缸用的是土,土不像石或砂,厚土會敗壞,不適用來培養厭氧菌。

最佳培養厭氧菌的地方還是在筒子裡!以下自己長期研究厭氧菌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參考1. Eheim 2215串三個(一個馬達+二個前置):用多量的菌類去”消耗”氧氣,才能讓最後一個筒子有厭氧菌生存的環境。

2. 用品質好的濾材:硝化菌越多,最後筒內的氧氣會越少。

3. 設缸時用品牌好和多量的菌類並維持硝酸鹽在最低(太高就換水)4. 處理缸內的有機物質,有機物質的累積會導致硝酸鹽過高而無法降低。

)RO杯外面用黑色胶纸粘上,以免透光,用来培养厌氧菌一般培养厌氧菌需要碳源,很多人用白球,好处是现成的很容易买到,缺点是价格很贵,如果嫌这个东西贵可以定期往RO杯里加点糖水,切忌要少加,加多了系统会破坏.注意事项:培养厌氧菌大概需要2周-4周左右时间,这个期间硝酸盐去除器最好不要直接用于虾缸,因为硝酸盐去除器会经历一个NO2飙高,和NO3飙高的过程,等出水口测不到NO3的时候再放到虾缸运行另外去除器要用黑色胶布包好,厌氧菌不喜光. 入水口的管子一样要离水面高一些,防止反硝化作用不彻底产生硫化氢毁掉虾子当NO3接近0时适当调高入水的速度,从原先每秒入水1-2滴改为10滴-这个水流速度是前辈总结的,但是说实在话这个速度很难控制,速度太快,化除器会变成另一个硝化细菌的培菌筒,速度太慢形成无氧区产生硫化氢不管是现成的硝酸盐化除器还是自制的硝酸盐化除器都要配合氧化还原电位指示测试器-ORP笔用起来才比较安全(ORP值在负50-负200左右是化除器有效运作的合理范围,如果ORP值小于负200,有毒的硫化氢就会产生),有的商品化的硝酸盐去除器自带这样的设备.如果自D的话需要谨慎对待.以免硫化氢问题出现有关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原理和化学公式,前辈都有总结,我这里也不写那么多了,下面转帖一下前辈总结的帖子,如果有钻研精神的网友可以仔细阅读,对了解整个水体NH3,NH4,NO2,NO3,转化原理会对硝化过程和脱氮过程有更深理解,并且对各种化除NO3的各种原理和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氮(N)是生物重要的化学元素,它由两种有机物形成:蛋白质和核酸。

自然界的氮是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空气中,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很多,但生物无法直接利用它。

一些菌类(主要是蓝、绿藻类(cyanobacteria))能够吸收氮,加以合成氮基化合物,这个过程叫氮固定。

藻类被一些生物吃掉,这些生物又再被其他生物生物吃掉,最后的氮化合物就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扩展起来。

当这些氮化合物被释放(尸体,生物脱落物、排泄物)时,它们就被细菌分解,分解的主要产物之一就是氨(NH3)。

氨于水中与水结合,就形成氢氧化铵(NH4OH)。

这是毒性比较大的物质,能使鱼类血液中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功能。

当水体中氨的浓度超过0.2ppm时就会造成鱼类急性死亡,浓度高的氢氧化铵是烈性腐蚀剂。

氨的毒性随温度,PH值和水中的盐分而有所不同。

由于氨水呈碱性,在越呈酸性(PH<7)的水中,氢氧化铵就越被压制。

反之在越呈碱性(PH>7)的水中,它的毒性就越大。

氨可以被亚硝化细菌分解,转变成亚硝酸(NO2-),这个过程成为亚硝化,公式如下:2NH3+3O2--->2HNO2+2H2O+热HNO2(亚硝酸)也溶于水,释放亚硝酸根离子(NO2-)。

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植物和动物也是有害的,但它会被硝化细菌继续分解成硝酸盐(NO3-),这个过程成为硝化:2HNO2+O2--->2HNO3+热这样的话,含氮的有机物就会被分解为毒性较弱。

在水族箱中,氮通过这个过程慢慢被分解为无害的硝酸盐。

但硝酸盐又是植物的营养剂,会导致藻类的大量生长。

所以,通过换水来降低硝酸盐的浓度。

在缸中种植植物,也会吸收相当多的硝酸盐。

硝化细菌存在于水族箱的任何地方,但它在光线不强,水流缓慢,溶氧丰富的地方更容易繁殖。

因为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都是好氧菌,所以,充足的氧气对氮循环非常重要。

如果水中缺氧,硝酸盐会被厌氧细菌再次转化回亚硝酸盐和氨,这个过程叫反硝化(NO3- +2e+2H+ --->NO2- +H2O)。

这种反硝化反映非常可怕,自然界中也有这种情况发生,像已知的河流反坑现象,同样的现象发生在鱼缸中就会使宠鱼的生命受到威胁,甚至死亡,这个问题要值得重视。

反硝化过滤反硝化过滤或脱氮过滤装置被用以防止和降低海水缸中硝酸盐含量的增长。

通过反硝化作用,非自养性细菌(厌氧菌)将硝酸盐分解成为单分子氮(N2)和氧,氮气被排入空气中,自由氧在缺氧环境中会使厌氧菌将有机物质氧化;此过程称为硝化呼吸。

厌氧菌喜欢水中的自由氧,促使无氧条件下厌氧菌的硝化呼吸作用。

从能量角度而言,对它们无好处。

要建立起充分的缺氧环境,就必须提供额外的有机碳给菌落群,但不能与氮或磷结合。

要使反硝化作用活跃应保持环境处于缺氧条件下,而反硝化作用的终产物却有氧气生成,使得缺氧状态不易保持,因此需要额外提供有机碳促使厌氧菌通过硝化呼吸消耗掉反硝化作用生成的氧,从而保证整个大环境的缺氧状态。

反硝化过滤搞不好会引起大的事故发生,建立起无氧环境需要很长的时间。

只有水中溶氧被耗竭,厌氧菌的新陈代谢达到高峰时,反硝化过滤才真正起作用。

在此之前,必须精确补充与被消耗硝酸盐等量的有机碳(促进厌氧菌硝化呼吸)。

把握有机碳(乙醇、乳糖、醋酸等)的正确添加量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只有通过准确监测水体氧化-还原电势才能进行可控制。

当测量值高于-50mv时,表明反硝化作用尚未开始,水体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只有当氧化-还原电势值低于-50mv时,才意味着反硝化过滤已开始运作。

然而,一旦电势值低过-200mv,就会有浓烈的臭鸡蛋味散发出来!(H2S,硫化氢,剧毒!!!)记住要不惜一切代价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通过提高流量来增加O2和硝酸盐的供给防止产生细菌性硫酸盐降解。

水流量极低时,会迫使厌氧菌完全消耗掉硝酸盐后转向消耗分子氧。

(而水流量太大或有机碳供给不足时,出口水体便显现亚硝酸性)。

流量掌控以使整缸水在1-2周内被循环一次为适中。

由于经过功能良好反硝化过滤的水体中是不含硝酸盐的,因此这个流量完全能保证在水族箱中稳定一个低的硝酸盐含量。

经反硝化处理后的出水应绕经滴流过滤或蛋白除沫器以除去可能存在的有毒产物或中间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