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NO和培养厌氧菌的几种方法

合集下载

简介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最新推荐厌氧菌药敏试验方法及评价

简介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最新推荐厌氧菌药敏试验方法及评价
美国nccls2001?最新厌氧苗药敏试验方法第5版对何时擞常规药敏试验和耐药监测时提出?一定对所有分离的厌氧菌均做药敏试验但遇特殊感染如脑脓肿心内膜炎关节感染修复装置感染血管移植和菌血症无菌部位分离的厌氧菌均应擞药敏试验
维普资讯
中华检 暄医学杂志 20 年 5 02 旦箜 堑 堂萋 塑
脆弱 拟 杆 菌 是 临床 标 本 中分 离 率 最 高 的厌 氧菌 之 一 , 耐 药 发 生率 最 高 的 是对 青 霉 素 类 和 克 林 霉 素 。因 产 内 酰 胺 酶或 其 他 酶 使 抗 生 素 失 活 , 致 对 青 霉 素 和 氪 苄 西 林 耐 导 药 。 大 多数 脆 弱 拟杆 菌 产 目内 酰 胺 酶 , 阳性 率 为 9 %L 4 I。 L J 2 年 来 . 弱 拟 杆 菌 对 克 林 霉 素 耐 药 率 从 1 上 升 至 0 脆 %
属 , 梭 杆 菌 、 胆 菌 和 S t rl 。 棱 嗜 u ee a t l
厌氧 菌 耐 药 机 制 的 形 成 主 要 是 产 酶 ; 胞 壁 通 透 性 改 细 变 , 抗 生 素 不 能 穿 透 细 胞 壁 , 降低 抗 生 素摄 取 ; 抗 生 素 使 或 使
外排 ; 线粒体突变和耐药基因传递等几种类型 ” 。 J

通过 接 台 方 式 在 厌 氧菌 之 间传 递 耐 药 因 子 , 厌 氧 菌 耐 致
药。革兰阳性厌 氧菌如产气 荚膜梭菌 和难辨 梭菌等, 通过 接
台方 式 . 携 带 耐 药 基 因 的 质 粒 传 递 给 另 一 些 菌 株 。 拟 杆 菌 将 属对 克林 霉 素耐 药 机 制 与 之 相 似 , 座 子 将 染 色 体 上 的 耐 药 转 基 因 传递 给 敏 感 菌 株 。 转 座 子 T5 3 no 0是 染 色 体 上 一 段 450b +/ 0 p 可 转 移 基 因 , 它 不 象 典 型 的 革 兰 0 p 一500b 的 但 阴 性 菌 转 座 子 , 有 可 被 检 测 的 终 端 重 复 序 列 。T S 3 具 n00将 其 携带 的克 林 霉 素 耐 药 基 因 e F/ 同 源 序 列 转 移 到 质 粒 上 r a及 m 的 tF基 因 . 敏 感 菌 株 产 生 耐 药 性 e t 使 耐药 基 因 的转 移 与 环 境 有 关 , 杆 菌 属 内 传 递 的 耐 药 基 拟 因 的接 台 转 座 子 . 具有 少 见 特 征 . 即低 浓 度 抗 生 素 可 极 大 刺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之一。

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有效处理污水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

二、菌种选择1. 好氧菌:好氧菌需要氧气进行生长,常用的好氧菌有硝化菌和硫化菌。

硝化菌能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硫化菌能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

2. 厌氧菌: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下生长,常用的厌氧菌有产甲烷菌和硝化菌。

产甲烷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气体,硝化菌能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

三、菌种培养方法1. 好氧菌培养方法:a. 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无机盐溶解在蒸馏水中,加入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如葡萄糖或者乳糖。

b. 菌种接种: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基需预先灭菌。

c. 培养条件: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培养,通入适量的氧气。

d. 培养时间:根据菌种的生长速度,培养时间普通为24-48小时。

e. 菌种保存:将培养好的菌种保存在冷冻液氮中或者制备菌种冻干粉。

2. 厌氧菌培养方法:a. 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无机盐溶解在蒸馏水中,加入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如乙酸或者丙酸。

b. 菌种接种: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基需去除氧气,可以通过加入还原剂或者用氮气气氛替换氧气。

c. 培养条件: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培养,保持无氧环境。

d. 培养时间:根据菌种的生长速度,培养时间普通为24-72小时。

e. 菌种保存:将培养好的菌种保存在无氧条件下,可以用液氮冷冻或者制备菌种冻干粉。

四、菌种培养监测1. 菌落计数: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琼脂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用菌落计数器统计菌落数量,以评估菌种培养的效果。

2. 生物量测定:通过测量菌种培养液中的菌体分量或者菌体光密度,可以定量评估菌种的培养效果。

3. 代谢产物测定:通过测量菌种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浓度,如硝酸盐、硫酸盐或者甲烷气体浓度,可以评估菌种的代谢活性。

五、结论污水处理中的菌种培养方法对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适当的菌种和合适的培养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厌氧细菌anaerobicbacteria

厌氧细菌anaerobicbacteria

创伤性感染 (厌氧性伤口)破伤风杆菌繁殖 分泌痉毒素运动神经 终板吸收
神经纤维 间隙扩散
淋巴吸收 血液
中枢神经与脊髓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突触前体膜上GMI结合 阻断
甘氨酸能中间神经元 γ-氨基酸能神经元
释放
甘氨酸 γ-氨基酸
导致
骨骼肌痉挛
破 伤 风 毒 素 的 致 病 作 用
三、防治原则
㈠ 一般预防:正确处理伤口(伤口清创、扩创、迅速破坏厌 氧性伤口);新法接生。
㈡ 致病因素与致病条件: 1、致病因素: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2、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结构与致病过程。 3、所致疾病:破伤风 表现:全身骨骼肌兴奋性增高,张口困难,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 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㈢ 免疫性:病后免疫力不牢固,可再感染、患病后 仍需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1、感染的条件:
⑴ 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如肿瘤、糖尿病、胶原 性疾病等
⑵ 局部防御屏障受到破坏,如拔牙、外科手术、 肠穿孔、开放性骨折等。
⑶ 组织缺血、缺氧及Eh降低:局部血管受损、 水肿、肿瘤压迫、包扎过紧等。
2、无芽孢厌氧菌的致病物质
毒力因子
粘附素 荚膜 菌毛 血凝素
抗有毒氧基团 超氧化物歧化酶 触酶
产毒: O2 +e→O2-
解毒:
超氧化物
2O2-+2H+ 歧化酶 O2+H2O2
O2-+H2O2→OH- +OH++O2
H2O2+H2O2 过氧化物酶 2H2O + O2
O2 +OH→OH- + O2
H2O2+H2R 过氧化氢酶 2H2O + R

叙述污水脱氮原理

叙述污水脱氮原理

叙述污水脱氮原理
污水脱氮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方法,将污水中的氮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形式,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态氮(NH3-N)和硝态氮(NO3-N)的形式存在。

污水脱氮的原理主要包括生物脱氮和化学脱氮两种方法。

生物脱氮主要通过厌氧和好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来完成。

在厌氧条件下,污水中的氨态氮由厌氧菌转化为氮气(N2)的形式,此过程称为反硝化;而在好氧条件下,厌氧转化成的亚硝酸盐(NO2-)会被其他好氧菌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NO3-),这一过程称为硝化。

通过合理控制好氧和厌氧环境的转换,可以达到高效的脱氮效果。

化学脱氮主要通过化学方法将氨态氮转化为氮气的形式。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硝化-反硝化法,使用硫酸盐还原剂和硫化盐
来催化氨态氮的氧化和反硝化,进而将氮气排放到大气中。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化学方法,如曝气亚硝酸盐氧化法、生物Chemcan污水处理技术等。

除了生物脱氮和化学脱氮,还有一些辅助措施可以提高脱氮效果。

例如,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温度、pH值和
溶解氧浓度等操作条件来改善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在化学脱氮过程中,可以优化还原剂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以提高脱氮的效率。

总之,污水脱氮是通过生物和化学方法将污水中的氮污染物转
化为无害形式的过程。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脱氮方法,可以达到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效果。

实用血培养厌氧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方

实用血培养厌氧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方

实用血培养厌氧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方临床重要的厌氧菌(要紧是内源性)要紧是拟杆菌科(G-b)与厌氧球菌。

血培养阳性厌氧菌要紧有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及其他厌氧菌。

一、必需的设备•厌氧罐、厌氧盒、厌氧袋(标本少)•厌氧发生气袋•厌氧指示剂二、培养基的准备•非选择厌氧血平板布氏血平板脑心浸液琼脂CDC厌氧血琼脂哥伦比亚血琼脂新鲜配制或者经24h预还原(厌氧环境放置)!!!特殊成份(降低氧还电势): L-半胱氨酸、氯化血红素(Hemin)、VitK1·选择性厌氧血平板:自制、商商品化三、厌氧血培养瓶报警后步骤二:耐氧试验确认厌氧菌培养48h后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情况一与二:耐氧试验24-48h再观察结果,有确认厌氧菌的菌落按下边鉴定步骤。

耐氧试验方法:选择每种形态的单菌落,转种一个厌氧血平皿与巧克力平皿,分别培养。

情况三:相当于耐氧试验,再结合菌落菌体形态,能够确认厌氧菌,用下列方法鉴定。

四、厌氧菌鉴定方法(一)快速商品鉴定系统(4h报告结果)1 无须厌氧培养,4h培养后人工输入结果,电脑软件辅助报告结果:VITEK ANI卡Rap ID 32AMicroScan Anareobe PanelRap ID ANA II等2厌氧环境培养24-48h观察结果API 20A特点是快速,可鉴定到种水平,但有的时候不一定获得满意结果,可同时进行下列操作提供临床初步报告。

(二)初步鉴定方法1 临床重要的厌氧菌特殊菌落形态与菌体形态及特征(图示)·G-cb有色素——普雷沃菌、卟啉单胞菌·细G-b,两端变尖——具核梭菌·多晶(空泡),染色着色浅G-b——拟杆菌属·非常小的G-c——韦容球菌属·“咬”琼脂(凹陷)——解尿拟杆菌群2 产色素、荧光·产黑色素拟杆菌——卟啉单胞菌、普雷沃菌·砖红色荧光——中间普雷沃菌、洛氏普雷沃菌·黄绿色荧光——梭杆菌属3 特殊鉴定用抗生素纸片(Oxoid, BBL,Diffico等)万古霉素5μg/ml卡那霉素1,00μg/ml多粘菌素10μg/ml聚茴香脑磺酸钠(SPS)1,00μg/ml:抑菌环直径小于10mm(R),大于12mm(S)于厌氧血平皿贴1/4平皿(划线第一区);假如需要硝酸盐或者SPS纸片,则贴另1/4区菌群万古卡那多粘菌素SPSG-R V VG+ S V VB.frag 群R R R解尿拟杆菌群R S S梭杆菌属R S S卟啉单胞菌属S R R普雷沃菌属R R V韦荣氏球菌属R S S厌氧消化链球菌S Rs R S其他G+c S S R R4 生化反应触酶、吲哚、硝酸盐五、厌氧菌药敏1 经验用药☺>99%厌氧菌对甲硝唑、克林霉素、氯霉素、亚胺培南敏感☺95—99%β- 内酰胺酶/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类、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性不一致,头孢菌素类、β- 内酰胺酶、青霉素类等。

污水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1)厌氧生物处理的早期目的和过程
2、气化阶段: 有机酸、醇、醛等中间产物在甲烷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生物气,也可称消化气,主体是CH4,因此气化阶段常称甲烷化阶段。该阶段除产生CH4外,还产生CO2和微量H2S。
1)厌氧生物处理的早期目的和过程
液化阶段: 兼性厌氧菌作用,大量氢产生,也称氢发酵阶段,有机酸大量积累,pH迅速下降,污泥带有粘性,呈灰黄色,并发出恶臭,污泥称为酸性发酵污泥。 气化阶段: 专性厌氧菌作用,需隔绝光和空气,最佳pH值7.2-7.5,有机酸浓度不超过2000mg/L,最佳50-500mg/L, 碱度不应超过5000mg/L,最佳2000-3000mg/L 污泥呈黑色,稳定不易腐化,无甚恶臭,易于脱水,这种污泥成为熟污泥或消化污泥。
早期的厌氧处理研究主要针对污泥消化,即将污泥中的固态有机物降解为液态和气态的物质。 污泥的消化过程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固态有机物先液化,称液化阶段;接着降解产物气化,称气化阶段;整个过程历时半年以上。
1)厌氧生物处理的早期目的和过程
1、液化阶段 最显著的特征是液态污泥的PH值迅速下降,不到10天,降到最低值(例如在室温下,露在空气中的食物几天内就变馊发酸),所以又称酸化阶段。 污泥中的固态有机物如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等,在无氧环境中降解时,转化为有机酸、醇、醛、水分子等液态产物和C02、H2、NH3、H2S等气体分子。由于转化产物中有机酸是主体,所以导致PH值下降。 又由于产生的NH3溶解于水后产生的NH4OH具有碱性,产生中和反应并经过长时间的过程后使PH值回升,并进入气化阶段。
2、酸碱度、pH值
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
厌氧装置适宜在中性或稍偏碱性的状态下运行。最适pH值为7.0~7.2,pH6.6~7.4较为适宜。 pH值和温度是影响甲烷细菌生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 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 pH强烈地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

厌氧培养方法

厌氧培养方法

厌氧性细菌的分离培养法厌氧菌需有较低的氧化—还原势能才能生长(例如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需氧化—还原电势降低至0.11V 时才开始生长),在有氧的环境下,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较高,不适于厌氧菌的生长。

为使培养基降低势,降低培养环境的氧压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的厌氧培养法甚多,主要有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3 种方法,可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选用。

1 .生物学方法培养基中含有植物组织(如马铃薯、燕麦、发芽谷物等)或动物组织(新鲜无菌的小片组织或加热杀菌的肌肉、心、脑等),由于组织的呼吸作用或组织中的可氧化物质氧化而消耗氧气(如肌肉或脑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能消耗氧气,碎肉培养基的应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组织中所含的还原性化合物如谷胱甘肽也可以使氧化—还原电势下降。

另外,将厌氧菌与需氧菌共同培养在一个平皿内,利用需氧菌的生长将氧消耗后,使厌氧菌能生长。

其方法是将培养皿的一半接种吸收氧气能力强的需氧菌(如枯草杆菌),另一半接种厌氧菌,接种后将平皿倒扣在一块玻璃板上,并用石蜡密封,置37 恒温箱中培养2~3d 后,即可观察到需氧菌和厌氧菌均先后生长。

2 .化学方法利用还原作用强的化学物质,将环境或培养基内的氧气吸收,或用还原氧化型物质,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1)李伏夫(B • M Jibbob)法此法系用连二亚硫酸纳(Sodium hydrosulphite)和碳酸钠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其反应式如下:Na2S204 十Na2C03十02—Na2SO4十Na2SO3十C02 取一有盖的玻璃罐,罐底垫一薄层棉花,将接种好的平皿重叠正放于罐内(如系液体培养基,则直立于罐内),最上端保留可容纳1~2 个平皿的空间(视玻罐的体积而定),按玻罐的体积每1000cm3空间用连二亚硫酸纳及碳酸钠各30g,在纸上混匀后,盛于上面的空平皿中,加水少许使混合物潮湿,但不可过湿,以免罐内水分过多。

若用无盖玻罐,则可将平皿重叠正放在浅底容器上,以无盖玻罐罩于皿上,罐口周围用胶泥或水银封闭(如图1-5 )。

厌氧细菌丁酸梭菌的培养实验指导书

厌氧细菌丁酸梭菌的培养实验指导书

厌氧细菌丁酸梭菌的培养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氧对厌氧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原理;2.学习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使学生对工业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基本原理分子氧对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都有毒害作用,因为在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会在微生物胞内生成超氧阴离子,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对于好氧微生物,由于能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剧毒的超氧阴离子先被超氧化物歧化酶转化成毒性较低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再被过氧化氢酶迅速分解,从而消除其对微生物细胞的毒害作用。

而厌氧微生物不能合成这些酶,不能将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迅速转化掉,细胞易被杀伤,故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时不能生长。

因此,在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消除环境中的氧气并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势。

消除氧气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或它们的综合使用。

简单地介绍如下:(1).通无氧气体。

向厌氧微生物培养的小环境和培养基中通入无氧气体,如高纯氮气和二氧化碳,即可基本驱除其中的氧气。

(2).添加还原剂。

向培养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基中添加还原剂,如半胱氨酸和硫化钠,可消除其中的氧,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势。

(3).碱性焦性没食子酸法。

焦性没食子酸与碱溶液作用后形成易被氧化的碱性没食子盐,能通过氧化作用而形成黑、褐色的焦性没食子橙,从而除掉密封容器中的氧。

该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和昂贵的设备,但其除氧速度较慢。

对于一些厌氧要求较高的微生物,如产甲烷菌,单一的除氧方法无法达到其生长所需的厌氧程度,常需结合两种除氧方法。

如对培养基进行除氧,制作预还原培养基时,常先向培养基中通高纯氮气,先去除培养基中的绝大部分的氧后,再往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还原剂,即可制成高度无氧的预还原培养基。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多种,主要是在培养过程中避免使菌与氧气接触,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深层穿刺培养法。

在试管中倒入适当高度的预还原固体培养基,凝固后穿刺接菌种,用胶塞封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N O3和培养厌氧菌的几种方法(注:相关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如有冒犯作者之处还望告知并谅解。

)养虾可以说是淡水水族养殖里的最高境界之一,如果你能养好虾,养别的水族生物应该都不会遇到太多难题,而且养虾需要对整个水体的生态环境都有了解才能养的好.养虾第一步就是建立硝化系统,其实大家不管用滤筒,滴流过滤还是上过滤水妖精,有足够的滤材够硝化细菌生殖并且有足够的耐心(通常建立好的硝化系统需要1个月左右)等待硝化细菌繁殖,建立硝化系统应该都不是难题.难的是硝化系统建立以后,虾子每日吃喝拉撒,硝化细菌分解这些有机物剩下的NO3却很难除掉,NO3在自然界中是厌氧菌来分解的,自然界中的厌氧菌是藏在厚厚的河沙和淤泥的底层,因为与氧气隔绝形成厌氧区,厌氧菌就会在这里大量繁殖,分解NO3释放出氮气和氧气,可是厌氧菌在水族箱中很难培养出来,尤其养虾来说,底土铺太厚时间长了容易败坏.如果NO3堆积过多,常见的结果是母虾踢卵,小虾成活率低等要创造一个绝对的厌氧环境,本人总结下来有几个办法可以实现厌氧菌的培养.1、每周定期换水,换1/3,可以有效降低NO3,好处是简单,缺点是对于水质比较硬的地区,换水成本太高,需要用RO软水机或者桶装RO水来换.不换水的方法如下:?2、买一根50米长的水管,一端接在潜水泵,一端放到虾缸中.让水流经过50米的水管流回虾缸,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氧气消耗大部分,在水管的后半段就可以培养出厌氧区,厌氧菌就会繁殖,他们就会把NO3分解掉,回到缸子中的水NO3会接近与0.注意问题:如果50米管子过细,时间长了可能会阻塞,管子要用深色的,不能用透明的,因为厌氧菌需要不能见光.入水口管子最好抬高,离水面有5公分以上的距离,以免反硝化作用不彻底产生硫化氢毁掉虾缸(这个方法我没有试过,大家有心的可以试试,曾经有网友发帖说过效果还不错)3、台湾KU大发明的三串滤筒法:台湾KU大曾经有发明过一个三串滤筒法,原理是前两个滤筒放满培菌滤材,让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因为硝化细菌进行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水流流经前两个滤筒到第三个滤筒的时候氧气消耗差不多了,在第三个滤筒营造出厌氧区,用来培养厌氧菌。

好处是:因为滤筒水流速度较快,流到第三个滤筒时仍然速度不减,不会因为脱氮作用不彻底产生硫化氢不足的地方:第一、滤筒的容积要足够大,这个足够大是一个很虚的概念,这个要和你的缸子的容积大小匹配,比如说我用三个AT-3338带一个一米的缸子.对于一个60的缸子可能三个3338有点大,但是对于一个1米5的缸子可能3338又不够--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具体大小要在实际应用中总结,二、是取决于滤材,如果有足够的空间没有好的滤材也不行,如果滤材不好培菌效果有限也无法在滤筒里产生足够的硝化细菌,我用的是伊罕的石英球和陶瓷环.但是具体滤材要多少,这个KU大也没有给答案,因为大家具体应用的缸的尺寸和环境各异,没有办法统一三,跟虾口的数量有关,这个应该很好理解,虾越多产生的废物越多,硝化作用下来的NO3也就越多.四,NO3是厌氧菌-脱氮菌在无氧条件下通过脱氮作用将NO3分解成氮气和氧气,但是如果在绝对无氧的环境下,脱氮菌就会开始以硫化物为食产生硫化氢,硫化氢就会毁掉虾缸,三串滤筒的好处是水流速度快到最后一个滤筒也能带去少量氧气和足够的NO3源,所以不至于产生硫化氢,但是不好的地方是你也不知道他具体会带多少氧气进到第三个滤筒,如果带的太多了第三个滤筒仍然是硝化菌的天下,进行的还是硝化作用.第三个滤筒仍然会成为又一个硝化菌的培菌桶.或者是在第三个滤筒里形成的厌氧区域很小,不足以处理大量的NO3.五,脱氮作用需要反应时间,但是滤筒水流速度较快,所以效果好坏大家还需要通过实践观察.原帖与大家分享:水晶蝦要養的美白,缸內的硝酸鹽一定要很低,換水可減低硝酸鹽的累積,但同時也會把一些”浮游”益菌給換掉,除了換水之外要如何降低?自然界中有個循環俗稱氮循環:有機物(飼料、糞便)>>氨>>(亞硝酸菌)>>亞硝酸>>(硝酸鹽菌)>>硝酸鹽>>(厭氧菌)>>氮氣厭氧菌生存在低氧的環境下,水晶蝦、硝化菌都需大量的氧氣,水中有充分的氧氣,造成培育厭氧菌極為困難,就是有的話也不足需求,所以一般的缸子到硝酸鹽氮循環就止,傳統下來培養厭氧菌的概念就是鋪厚厚的底床,但蝦缸用的是土,土不像石或砂,厚土會敗壞,不適用來培養厭氧菌。

最佳培養厭氧菌的地方還是在筒子裡!以下自己長期研究厭氧菌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參考1. Eheim 2215串三個 (一個馬達+二個前置):用多量的菌類去”消耗”氧氣,才能讓最後一個筒子有厭氧菌生存的環境。

2. 用品質好的濾材:硝化菌越多,最後筒內的氧氣會越少。

3. 設缸時用品牌好和多量的菌類並維持硝酸鹽在最低 (太高就換水)4. 處理缸內的有機物質,有機物質的累積會導致硝酸鹽過高而無法降低。

)RO杯外面用黑色胶纸粘上,以免透光,用来培养厌氧菌一般培养厌氧菌需要碳源,很多人用白球,好处是现成的很容易买到,缺点是价格很贵,如果嫌这个东西贵可以定期往RO杯里加点糖水,切忌要少加,加多了系统会破坏.注意事项:培养厌氧菌大概需要2周-4周左右时间,这个期间硝酸盐去除器最好不要直接用于虾缸,因为硝酸盐去除器会经历一个NO2飙高,和NO3飙高的过程,等出水口测不到NO3的时候再放到虾缸运行另外去除器要用黑色胶布包好,厌氧菌不喜光. 入水口的管子一样要离水面高一些,防止反硝化作用不彻底产生硫化氢毁掉虾子当NO3接近0时适当调高入水的速度,从原先每秒入水1-2滴改为10滴-这个水流速度是前辈总结的,但是说实在话这个速度很难控制,速度太快,化除器会变成另一个硝化细菌的培菌筒,速度太慢形成无氧区产生硫化氢不管是现成的硝酸盐化除器还是自制的硝酸盐化除器都要配合氧化还原电位指示测试器-ORP笔用起来才比较安全(ORP值在负50-负200左右是化除器有效运作的合理范围,如果ORP值小于负200,有毒的硫化氢就会产生),有的商品化的硝酸盐去除器自带这样的设备.如果自D的话需要谨慎对待.以免硫化氢问题出现有关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原理和化学公式,前辈都有总结,我这里也不写那么多了,下面转帖一下前辈总结的帖子,如果有钻研精神的网友可以仔细阅读,对了解整个水体NH3,NH4,NO2,NO3,转化原理会对硝化过程和脱氮过程有更深理解,并且对各种化除NO3的各种原理和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氮(N)是生物重要的化学元素,它由两种有机物形成:蛋白质和核酸。

自然界的氮是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空气中,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很多,但生物无法直接利用它。

一些菌类(主要是蓝、绿藻类(cyanobacteria))能够吸收氮,加以合成氮基化合物,这个过程叫氮固定。

藻类被一些生物吃掉,这些生物又再被其他生物生物吃掉,最后的氮化合物就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扩展起来。

当这些氮化合物被释放(尸体,生物脱落物、排泄物)时,它们就被细菌分解,分解的主要产物之一就是氨(NH3)。

氨于水中与水结合,就形成氢氧化铵(NH4OH)。

这是毒性比较大的物质,能使鱼类血液中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功能。

当水体中氨的浓度超过0.2ppm时就会造成鱼类急性死亡,浓度高的氢氧化铵是烈性腐蚀剂。

氨的毒性随温度,PH值和水中的盐分而有所不同。

由于氨水呈碱性,在越呈酸性(PH<7)的水中,氢氧化铵就越被压制。

反之在越呈碱性(PH>7)的水中,它的毒性就越大。

氨可以被亚硝化细菌分解,转变成亚硝酸(NO2-),这个过程成为亚硝化,公式如下:2NH3+3O2--->2HNO2+2H2O+热HNO2(亚硝酸)也溶于水,释放亚硝酸根离子(NO2-)。

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植物和动物也是有害的,但它会被硝化细菌继续分解成硝酸盐(NO3-),这个过程成为硝化:2HNO2+O2--->2HNO3+热这样的话,含氮的有机物就会被分解为毒性较弱。

在水族箱中,氮通过这个过程慢慢被分解为无害的硝酸盐。

但硝酸盐又是植物的营养剂,会导致藻类的大量生长。

所以,通过换水来降低硝酸盐的浓度。

在缸中种植植物,也会吸收相当多的硝酸盐。

硝化细菌存在于水族箱的任何地方,但它在光线不强,水流缓慢,溶氧丰富的地方更容易繁殖。

因为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都是好氧菌,所以,充足的氧气对氮循环非常重要。

如果水中缺氧,硝酸盐会被厌氧细菌再次转化回亚硝酸盐和氨,这个过程叫反硝化(NO3- +2e+2H+ --->NO2- +H2O)。

这种反硝化反映非常可怕,自然界中也有这种情况发生,像已知的河流反坑现象,同样的现象发生在鱼缸中就会使宠鱼的生命受到威胁,甚至死亡,这个问题要值得重视。

反硝化过滤反硝化过滤或脱氮过滤装置被用以防止和降低海水缸中硝酸盐含量的增长。

通过反硝化作用,非自养性细菌(厌氧菌)将硝酸盐分解成为单分子氮(N2)和氧,氮气被排入空气中,自由氧在缺氧环境中会使厌氧菌将有机物质氧化;此过程称为硝化呼吸。

厌氧菌喜欢水中的自由氧,促使无氧条件下厌氧菌的硝化呼吸作用。

从能量角度而言,对它们无好处。

要建立起充分的缺氧环境,就必须提供额外的有机碳给菌落群,但不能与氮或磷结合。

要使反硝化作用活跃应保持环境处于缺氧条件下,而反硝化作用的终产物却有氧气生成,使得缺氧状态不易保持,因此需要额外提供有机碳促使厌氧菌通过硝化呼吸消耗掉反硝化作用生成的氧,从而保证整个大环境的缺氧状态。

反硝化过滤搞不好会引起大的事故发生,建立起无氧环境需要很长的时间。

只有水中溶氧被耗竭,厌氧菌的新陈代谢达到高峰时,反硝化过滤才真正起作用。

在此之前,必须精确补充与被消耗硝酸盐等量的有机碳(促进厌氧菌硝化呼吸)。

把握有机碳(乙醇、乳糖、醋酸等)的正确添加量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只有通过准确监测水体氧化-还原电势才能进行可控制。

当测量值高于-50mv时,表明反硝化作用尚未开始,水体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只有当氧化-还原电势值低于-50mv时,才意味着反硝化过滤已开始运作。

然而,一旦电势值低过-200mv,就会有浓烈的臭鸡蛋味散发出来!(H2S,硫化氢,剧毒!!!)记住要不惜一切代价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通过提高流量来增加O2和硝酸盐的供给防止产生细菌性硫酸盐降解。

水流量极低时,会迫使厌氧菌完全消耗掉硝酸盐后转向消耗分子氧。

(而水流量太大或有机碳供给不足时,出口水体便显现亚硝酸性)。

流量掌控以使整缸水在1-2周内被循环一次为适中。

由于经过功能良好反硝化过滤的水体中是不含硝酸盐的,因此这个流量完全能保证在水族箱中稳定一个低的硝酸盐含量。

经反硝化处理后的出水应绕经滴流过滤或蛋白除沫器以除去可能存在的有毒产物或中间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