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最近读到曾国藩的一句话有所感悟,曾公云: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我有三个感悟,想耽误各位一点时间与XIANGMU上的同事分享。
一、保持对行业的敬畏我们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我们从事的行业是一个国家繁华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没有几十年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就不会取得过去的亮眼成绩,同样也不会在国际上获得这么多的尊重。
同样,我们交通人相应地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能陪伴家人,不能见证子女的成长,不能兼顾家庭。
我想,临连高速的各位同事都是一样,说起来每人都有一串故事。
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特点,我们既然选择了做一个交通人,就了解了这个行业特点。
如果对我们的行业没有一颗敬畏之心,就没有认识到传统交通业对国家的支撑作用,“互联网+”改变的是效率和透明度,代替不了我们行业的支柱作用,我可以断言这个行当将是我们项目大部分管理人员有生之年养家糊口的长期金饭碗。
二、保持对工作的敬畏,各位同事,尽管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共事,但有一句话是我们相互共勉的,这句话李嘉诚挂到他的办公室里,这句话就是前文提到的“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这句话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只有对工作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在行为上有所禁止。
对工作敬畏,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谦虚谨慎,认真学习咱们这个行业细分也是有十几个专业,每个人不是全才,不可能做到每个专业都精通,那我们碰到不会的领域就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搞不清楚的地方就认真学习,做到管一行精一行,如果大家得过且过,去到工地碰到问题不懂的也不学习,那我们的职业规划就会走入死胡同,工作的乐趣和意义就没有了。
遇到事情如有不懂不会的,有这么多同事和朋友共同学习探讨,没有人不愿意成长和进步。
另一个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工地情况由于主要是跟各类人员打交道,交叉着各方的利益,我们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有危机感,要做到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3篇)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朱熹说。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警惕自己,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如“战战兢兢”之态。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所以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敬畏之心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是不能没有敬畏之心的,做人应该心怀敬畏才能行有所止。
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敬畏什么呢。
敬畏身份。
身份,是社会赋予某群人____归属感的依据所在。
身为中学生,我们是到学校学习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不是乡野村夫,市井泼妇。
所以就应该说话文明,行为礼貌。
因为你所有的行为举止,应该符合自己的身份,也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要有一种生怕因某一次疏忽而____了自己穿着的校服、佩戴的校徽的内心敬畏。
敬畏纪律。
纪律是对人行为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纪律也是落实各项学习任务的保障,是规范,是秩序,是行为规则。
有些人不遵守纪律,时间长了,个人就变成了老油子,班级也被这些人拖得松松垮垮。
班级没有良好班风,就会败坏一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风气。
所以,身为中学生,要对纪律心存敬畏。
有句古话:“畏法度者最快活”,讲的是怕法、怕纪律就不会逾越法律纪律的红线,才能坦荡快乐地生活。
只要我们把纪律作为言行指南,我们的学习生活就一定会开心愉快。
敬畏时间。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一样的二十四小时,一样的每分每秒。
但是,有同学不懂得珍惜时间、敬畏时间,一天的事情,非要三天四天才完成。
学习时间没有真正用在学习上,上课不专心、天马行空,课后又把功课抛在一边,我行我素,时间就这样在他手里一分一秒的过去,学业也在他的手里耽搁,一事无成。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敬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它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起点,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起点。
在古代,大部分人都心存敬畏,因为对神明的敬畏使他们不敢为非作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敬畏这个伟大的情感渐渐淡漠了。
所以,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可以适当约束我们的行为。
敬畏的根本意义就是对于一个人的品行和道德有所约束。
有敬畏之心的人,不会轻易做出违背道德准则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我们不能撒谎。
如果没有敬畏之心,我们在生活中就会随便撒谎,而失去了诚信的品质。
只有心存敬畏,我们才能坚守道德底线。
行有所止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方式。
在社会中,我们要遵循各种规定和法律。
如果没有一个底线,我们可能会一直超越自己,走向极端。
我们不能贪污腐化。
如果我们一直企图获取更多的利益,不顾道义和法律,那么我们的行为就失去了控制力,进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只有行有所止,我们才能保持合理的行为方式。
心存敬畏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敬畏使人们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更加容易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感悟生活的真实含义。
当我们心存敬畏时,自然会对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人有更加感恩的心情。
我们会更加珍惜他们的关爱和帮助,同时也会更加懂得回报他们。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和自信。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非我们所能控制的,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和面对这些事情。
如敬畏的小孩愿意听从父母的管教,他心里感到父母的爱是殷殷的,自己也会从内心接受父母的期望。
他不再以为自己比别人牛,反而觉得有时候需要父母的指导才能更好的回应期望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做一个有品质、有担当的人。
也能保持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正确导向。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让心中的敬畏之心指引我们的行为,让行有所止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谐。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所谓敬畏,其实就是人类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
“敬”为尊敬;“畏”为畏惧,合在一起是“既尊敬又畏惧”。
“尊敬”这两个字是后天修为,“畏惧”这两字是与生俱来的。
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走得远,走得稳。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知道敬畏,懂得敬畏,是君子的处世之道;唯我独尊,不可一世,是小人的狂妄言行。
生活在人世间,总会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比如对父母的孝敬,对亲人的关心,对爱人的忠诚,对小孩子的爱护,对朋友的真诚,对陌生人的善念,甚至对小猫小狗小花小草都要有敬畏之心。
遵从规律,敬畏自然,才能活出一个人的本性真我,才能活出一个人的风范和姿态。
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种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情都敢做,言行不拘,天地不怕,这样的人看似无拘无束,其实是心中没有敬畏,没有底线,言行没有所止。
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跟对错没有关系,跟“三观”有关,跟品性有关,虽然不是敌人,但也不会有人真正当他们是朋友。
敬畏一朵花,不是因为一朵花有多么美丽和妖娆,敬畏就是敬畏,不是爱惜,敬畏是因为它和一棵草一片叶一棵树,甚至是一片庄稼都一样,都有活着的尊严。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绿色,没有了粮食,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会不会变成荒漠?人类会不会变得荒凉和无趣?敬畏一只蚂蚁,不因为这只蚂蚁有多么弱小和无力而轻视,敬畏就敬畏,不是同情,敬畏是因为它和一条鱼一条虫子一只小鸟,和一只狮子一样,都有活着的权力。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动物的存在,人类会不会失去彼此温暖和依傍的伙伴?人类会不会变得孤单和寂寞?晚清名臣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天命”即是规律,“人言”即是别人的评论,“君父”即是国君。
知道害怕和恐惧的人,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这个“害怕”是超越了自身本能的害怕,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选择,是敬畏的一种。
曾国藩一生常怀敬畏之心,心有所向,行有所止,内清外浊,内方外圆,谨言慎行,终成一代名臣。
高考高分作文: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高考高分作文:心怀敬畏,行有所止在物质日益丰腴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思想也日益得到解放。
人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然而,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更应知道不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即对自己的所欲、行为的一种规范。
若一个人事事皆按所欲而行,那么最终会失去对外界事物的敬畏之心,这样不仅仅是道德的沦丧,更会对整个人类世界带来不幸。
放眼当下的疫情,不正是因为不尊重敬畏自然,而导致病毒肆虐全球吗?所以人生在世,应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从SARS 病毒到埃博拉病毒,再到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这每一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造就了无数个家庭的生离死别,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因:无视法规、食用野生动物、忽视自然发展规律,挑战法规,这些难道都还不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吗?殊不知,大自然不需要人类,而人类需要大自然。
对大自然的不敬最终会反噬到我们自己。
看看疫情前,再对比疫情中的某些迹象,这说明大自然终于在此刻得到了片刻的休息。
小鹿撞进公园,野猪狂奔在高速,山羊啃着路边野草,那是怎样一种祥和而新颖的画面!这些都是在提醒着我们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呵护那一方自然的美。
由此观之,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尊重它们、敬畏它们,而我们也应行有所止,与自然和谐共处。
《李尔王》中有言,“我用本分来爱您”,那不是挂在嘴边的媚词,而是感性和理性的交织,爱国也同样需要理性和敬畏之心,不仅要知道做什么来顺应祖国未来的发展,更要知道不该做什么来守住底线,维护祖国的美丽繁荣。
放眼人类与自然,科技与人伦不都需要敬畏之心来守住底线吗?莫要让那源自蛮荒时代的陋习风蚀掉人类文明的土壤。
《围炉夜话》中曾有言“立身之道何穷,只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更要知道不该做什么。
而常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才能时刻提高我们的觉悟。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相关推荐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曾国藩,我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
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
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
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曾国藩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
他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
”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读《曾国藩家书》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位幕僚叫李鸿裔,曾国藩特别钟爱他,他的密室只有李鸿裔可以随便出入。
当时,在曾国藩的幕僚中有“三圣七贤”,都是名极一时的理学大家。
曾国藩仰慕他们的名声,把他们都召进来。
然而,只安排了他们的衣食住行,却不让他们担任具体的职务。
一天,曾国藩与李鸿裔在室中谈话,正巧有客人来,曾国藩便出去接待客人,留下李鸿裔独自在室中,他翻看桌上的文稿,看到了一篇《不动心说》,是某一位老儒所写的。
这老儒,即是十个圣贤中的一个。
文中有一段用现在白话说的话是:“你把我放在美丽的姑娘面前,我会动好色之心吗?我不会。
你再把我放在大红的顶戴面前,我会动高官厚禄之心吗?我不会。
”李鸿裔看到这里,觉得非常可笑,拿起笔在上面戏题道:“美丽姑娘前,大红顶戴旁,你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
”写完后离去。
曾国藩送走客人,回到书房,看到所题的文字,叹了一声气,说:“一定是这个小子干的。
”便找来李鸿裔说:“这些人难免有欺世盗名的.成分,言行也不见得一致,这我是知道的。
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作文

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作文在这个世界上啊,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去敬畏的。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冒险之旅,那敬畏之心就是我们的安全带,没有它,我们可就容易在这旅途中横冲直撞,最后摔得鼻青脸肿。
再说说对规则的敬畏。
规则就像是游戏里的关卡设定,你得按照规则来玩,才能顺利通关。
在马路上,交通规则就是保障大家安全的“守护神”。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
可是有些大人啊,就为了那几秒钟的时间,非要闯红灯,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被车撞到。
还有在考场上,考试规则明确规定不能作弊,这是为了保证公平竞争啊。
但就是有些同学,心存侥幸,想通过作弊来取得好成绩。
他们就是缺少对规则的敬畏,一旦被抓住,那可就惨了,成绩作废不说,还可能被处分呢。
要是每个人都敬畏规则,那这个世界就会变得井井有条,大家都能在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里生活。
还有对道德的敬畏。
道德就像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要是没有了道德的约束,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黑暗又冰冷。
比如说,尊老爱幼是基本的道德准则。
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或者小孩站着,就应该主动让座。
可是有些年轻人,坐在那里装睡或者玩手机,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
这就是没有敬畏道德的表现。
还有那些在网上随意辱骂他人、传播谣言的人,他们根本不把道德放在心上,只图自己一时之快。
其实啊,敬畏道德就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充满温暖和善意。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常怀敬畏之心。
就像放风筝一样,线在我们手中,我们可以自由地放飞风筝,但也要敬畏天空的广阔和风力的大小,不然风筝就会断线飞走或者直接坠毁。
在生活中,敬畏之心能让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我们的行为有一个界限。
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当,不至于偏离轨道,最后掉进那些自己挖的大坑里。
所以啊,朋友们,让我们都怀着敬畏之心,好好地生活吧。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3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第113期)主题: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材料二:在日本,施工单位清理场地时挖出的每一颗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到工程结束时,再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
材料三: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从1883年开始接受建造圣家族大教堂的工程。
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教堂的建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要使这个神圣工程尽善尽美。
他造了整整44年才完成一个外立面。
他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建造,130年后的今天,这个工程还在继续。
然而,这座来完工的建筑早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四: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明)方孝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综合理解材料,并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立意时注意分析各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此材料属于共性材料,贯穿材料的思想是“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事业以及敬畏规则等等。
学生只要围绕“敬畏”并能联系社会现实阐释即切合题意。
如果没有综合提炼出“敬畏”的立意,而是单独写爱护生命、保护环境、发扬工匠精神等也符合题意,但比之综合立意的适当减分。
另外,“联系社会现实”是硬性要求,是否联系社会现实、其分量多少与得分有关联。
行文时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明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意味着为人做事要学会敬重和畏惧,要有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人,要敬畏的有很多,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我以为要比寻常百姓有更多的敬畏。
赵乐际同志在组织部长培训班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法纪”。
敬畏体现的是一种为官态度与为人境界,如果一个干部总是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不把群众放在眼里、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没有敬畏之心,徇私枉法,为所欲为,最终结果只能是被党和人民收回权力,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敬畏要靠自觉。
共产党的干部必须是要有信仰的,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是要始终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
领导干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一种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危机感,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托付的沉甸甸的责任,始终做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严守为官底线,严守法纪红线,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当官。
敬畏要靠约束。
没有约束的权力,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在欲望的草原肆意狂奔。
一旦“行”没有所“止”,就对什么都没有敬畏了。
敬畏要靠制度约束。
实际上,国家在权力运行体制中,各个领域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有些领导干部觉得自己手握大权,自己说了算才有领导尊严,才够过瘾,于是千方百计地将权力抓在手中,含在口中,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某种程度上自己的威信得到了树立,但也让权力突破了制度的约束,其行为是对制度的不敬畏。
敬畏要靠监督约束。
紧紧依靠制度的约束也是不够的,制度毕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程序性,如果执行制度的人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话,就很容易让制度变成摆设。
只有让权力在监督的“阳光”下运行,在老百姓眼睛的注视下运行,才算给权力带上了“紧箍咒”,才能让领导干部真正感到敬畏。
敬畏要靠法纪约束。
对干部进行说教是必要的,但惩治和防范无德官员靠自律更要靠他律,道德的力量代替不了法制的约束,目前最需要的是严厉可行的法纪。
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才能刹住当前干部群中存在的一些歪风,干部才能真正做到敬畏。
敬畏要靠行动。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敬畏更需要靠行动,只有行动才能真正打动民心,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一个有敬畏的干部可能人民群众不一定说他好,但是一个在人民群众中口碑好的干部一定是个有敬畏的干部,这中间的差别就体现在“行动”二字上,干部的口碑从哪来,当然是在从事其职责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家说你是好人,是好干部,不贪,肯为老百姓办事,原则问题上有立场,这就说明你的敬畏已经落实到了行动上,体现在了老百姓的口碑上,反馈到了人民群众的民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