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班班会-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心有敬畏,是一种对事物的敬畏和敬重之情。
在生活中,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知识等等,都要以敬畏之心来对待。
例如,面对自然的伟大,我们不能随意破坏环境,而应该保护环境,尊重自然;面对他人的努力和付出,我们要感激他们的奉献,不要轻言放弃;面对知识的广博与深奥,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自以为是。
只有心怀敬畏之心,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世界相处,遵循规则,发展自己。
行有所止,意味着要懂得适度,不要过度追求,要有节制。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冲动。
有时候,我们会陷入极端,做出过激的行为,这样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不负责任的。
因此,我们要懂得控制自己,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不要过度追求名利,要学会适度放松,给自己和他人一些喘息的空间。
只有行有所止,我们才能真正地为自己和他人谋幸福。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和准则。
它不仅是一个个人的追求,更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丧失了敬畏之心,目光短浅,行为极端的人往往会陷入不断的矛盾和困境中,并且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而那些心怀敬畏,懂得适度的人,他们不仅会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安,还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心怀敬畏,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学会尊重自然、珍视他人、崇尚真理;行有所止,不沉迷于物质的追求,不追逐虚荣的名利,要懂得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给自己和他人留些空间和时间,去品味生命的真谛。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心怀敬畏行有所止,在人生的旅途中发现更多美好,走得更远,实现更多的梦想。
谢谢大家!。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3篇)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朱熹说。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警惕自己,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如“战战兢兢”之态。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所以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敬畏之心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是不能没有敬畏之心的,做人应该心怀敬畏才能行有所止。
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敬畏什么呢。
敬畏身份。
身份,是社会赋予某群人____归属感的依据所在。
身为中学生,我们是到学校学习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不是乡野村夫,市井泼妇。
所以就应该说话文明,行为礼貌。
因为你所有的行为举止,应该符合自己的身份,也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要有一种生怕因某一次疏忽而____了自己穿着的校服、佩戴的校徽的内心敬畏。
敬畏纪律。
纪律是对人行为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纪律也是落实各项学习任务的保障,是规范,是秩序,是行为规则。
有些人不遵守纪律,时间长了,个人就变成了老油子,班级也被这些人拖得松松垮垮。
班级没有良好班风,就会败坏一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风气。
所以,身为中学生,要对纪律心存敬畏。
有句古话:“畏法度者最快活”,讲的是怕法、怕纪律就不会逾越法律纪律的红线,才能坦荡快乐地生活。
只要我们把纪律作为言行指南,我们的学习生活就一定会开心愉快。
敬畏时间。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一样的二十四小时,一样的每分每秒。
但是,有同学不懂得珍惜时间、敬畏时间,一天的事情,非要三天四天才完成。
学习时间没有真正用在学习上,上课不专心、天马行空,课后又把功课抛在一边,我行我素,时间就这样在他手里一分一秒的过去,学业也在他的手里耽搁,一事无成。
心存敬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看法

心存敬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看法那天,我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看着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围在一起,谈论着最近发生的事儿。
老张头儿,一个在村里颇有威望的老人,正拿着他的烟袋锅子,慢悠悠地说:“你们知道吗?心存敬畏,才能无畏。
”老李头儿,一个总是喜欢抬杠的人,立刻接话:“老张头儿,你这话我可不认同。
敬畏?那不是胆小怕事吗?”老张头儿笑了笑,不紧不慢地说:“老李头儿,你这话可就错了。
敬畏不是胆小,而是对天地、对人心、对规矩的一种尊重。
你想想,要是没有敬畏,人还能有什么底线?”旁边的老王头儿,一个平时话不多的人,这时也插了进来:“老张头儿说得对。
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山上砍柴,看到一条大蛇。
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但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
后来,我每次上山,都会特别小心,生怕再遇到那种情况。
”老李头儿听了,似乎有些动摇,但还是不服气地说:“那敬畏就能让人无畏吗?我看未必。
”老张头儿摇了摇头,说:“敬畏不是让人害怕,而是让人明白自己的位置。
你敬畏天地,就知道自己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粒尘埃;你敬畏人心,就知道自己不能随意伤害别人;你敬畏规矩,就知道自己不能胡作非为。
有了这些敬畏,你才能真正无畏,因为你已经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这时,村里的年轻人小刘插了进来:“张大爷,您说得有道理。
我以前总觉得敬畏是束缚,但现在想想,敬畏其实是一种保护。
有了敬畏,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方向。
”老张头儿点了点头,说:“小刘说得对。
敬畏不是束缚,而是让我们行有所止。
只有心存敬畏,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大家听了,都陷入了沉思。
老槐树下的风,轻轻地吹过,带走了夏日的炎热,也带走了人们心中的疑惑。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所谓敬畏,其实就是人类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
“敬”为尊敬;“畏”为畏惧,合在一起是“既尊敬又畏惧”。
“尊敬”这两个字是后天修为,“畏惧”这两字是与生俱来的。
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走得远,走得稳。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知道敬畏,懂得敬畏,是君子的处世之道;唯我独尊,不可一世,是小人的狂妄言行。
生活在人世间,总会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比如对父母的孝敬,对亲人的关心,对爱人的忠诚,对小孩子的爱护,对朋友的真诚,对陌生人的善念,甚至对小猫小狗小花小草都要有敬畏之心。
遵从规律,敬畏自然,才能活出一个人的本性真我,才能活出一个人的风范和姿态。
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种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情都敢做,言行不拘,天地不怕,这样的人看似无拘无束,其实是心中没有敬畏,没有底线,言行没有所止。
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跟对错没有关系,跟“三观”有关,跟品性有关,虽然不是敌人,但也不会有人真正当他们是朋友。
敬畏一朵花,不是因为一朵花有多么美丽和妖娆,敬畏就是敬畏,不是爱惜,敬畏是因为它和一棵草一片叶一棵树,甚至是一片庄稼都一样,都有活着的尊严。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绿色,没有了粮食,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会不会变成荒漠?人类会不会变得荒凉和无趣?敬畏一只蚂蚁,不因为这只蚂蚁有多么弱小和无力而轻视,敬畏就敬畏,不是同情,敬畏是因为它和一条鱼一条虫子一只小鸟,和一只狮子一样,都有活着的权力。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动物的存在,人类会不会失去彼此温暖和依傍的伙伴?人类会不会变得孤单和寂寞?晚清名臣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天命”即是规律,“人言”即是别人的评论,“君父”即是国君。
知道害怕和恐惧的人,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这个“害怕”是超越了自身本能的害怕,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选择,是敬畏的一种。
曾国藩一生常怀敬畏之心,心有所向,行有所止,内清外浊,内方外圆,谨言慎行,终成一代名臣。
谈谈你对“心存无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看法

谈谈你对“心存无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的看法
心存无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这句谚语说的深刻,充满着智慧。
心存无畏,才能无畏。
无畏,不是无视危险,而是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勇于面对挑战,勇于拥抱改变,勇于追求理想。
罗素·贝克曾说:“有时候,我们不要去害怕改变,而是要去拥
抱改变,它是新的生活的开始。
”只有勇敢无畏,才能获得更
多的可能性,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完美。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敬畏,不是怯懦,而是要有一颗谨慎的心,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有足够的自制力,懂得节制,懂得审慎,懂得量力而行,不要放纵自己。
爱因斯坦曾说:“智慧是控制欲望和冲动的能力。
”只有敬畏节制,才能把控自己,获得自我解放,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总之,无畏和敬畏都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都是让自己更好的境界,心存无畏,勇敢不畏,勇于面对挑战,勇于拥抱改变,勇于追求理想;心存敬畏,节制自制,把握自我,把握原则,把握机会,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价值。
“心存无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这句谚语说的
是对人生的智慧,无畏勇敢,敬畏节制,只有这样,才能获得
自我解放,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价值。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致良知感悟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致良知感悟
心存敬畏之心,意味着我们要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
这种敬畏并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尊重和珍视。
当我们对周围的环境、人际关系以及自己的内心都充满敬畏时,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在行动上有所节制,不至于盲目冲动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行有所止,意味着我们要在自己的行为上设定一个界限,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也不要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
这样的节制并不是压抑自己,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
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时,我们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不会迷失方向。
致良知,是指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自省,以确保自己的行为始终是正确的。
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智慧和品质的人。
总之,心存敬畏之心、行有所止、致良知,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南。
只有做到这三点,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保持敬畏之心主题班会

保持敬畏之心主题班会主持人: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我们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时间了。
今天的主题是“保持敬畏之心”。
什么是敬畏之心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讨论来一起了解和探讨。
(学生们发表自己关于敬畏之心的看法)学生甲:敬畏之心是一种对于伟大事物或者伟大人物的崇敬和尊重的心理状态。
当面对比自己更伟大、更强大的存在时,我们心生敬畏之情。
学生乙:敬畏之心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自然的敬畏。
当我们身处大自然中,看到壮观的山川景色、听到鸟儿的歌声,我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从而对生命和自然产生敬畏之情。
学生丙:我认为敬畏之心还可以涵盖对于人性的敬畏。
人性是如此复杂而又充满神秘,当我们看到善良、勇敢、包容的一面时,我们会对人性产生敬畏之情。
主持人:非常棒!你们对于敬畏之心有很深入的理解。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保持敬畏之心呢?它对于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学生甲:保持敬畏之心有助于我们保持谦卑的态度。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时,我们会更加谦虚,乐于学习和成长。
学生乙:敬畏之心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勇敢和进取心。
当我们看到别人取得的成就时,我们会被激励,不断奋斗和努力,以期追赶并超越他们。
学生丙:另外,敬畏之心还可以促使我们心存感恩。
当我们看到其他人的付出,包括我们的父母、老师、社会各界的工作者,我们会更加感激他们对我们的付出,从而更好地珍惜和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主持人:没错!保持敬畏之心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保持敬畏之心呢?学生甲:首先,我们可以多与伟大和有激励作用的人交流。
与他们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被他们的思想、经验和品质所感染,从而激发我们的敬畏之心。
学生乙: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旅行、阅读和观察来感受大自然,体验生命的宏伟和神奇,从而保持敬畏之心。
学生丙: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反思和总结。
当我们面对成功或者失败时,我们要停下来,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从而保持敬畏之心。
高一1班班会-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不要用无所谓的态度原谅自己、对待一切,那会使一切变得对 你无所谓,也会使你成为一个无所谓而又无所成的痛苦的边缘人。
▲不尊重朋友,你将失去快乐;不尊重同事,你将失去合作;不 尊重领导,你将失去机会;不尊重长者,你将失去品格;不尊重自己, 你将失去自我。 ▲表达自我是一种本能,挑战权威是一种勇气,但表达自我不能 伤害别人,挑战权威不能破坏规则,除非你在进行革命。
结束语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班会能够学会, 敬畏规则。
5.打架抽烟
学生在校园不遵 守规则的表现
6.不按时完成作业
7.宿舍卫生不合格
8.上课不服从老师管理 9.住宿生夜不归宿 10.值日生不按时到岗 11.玩手机
互动交流
同学们,你们自身出现了哪些问题? 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有问题!! 怎么办?? 上课睡觉 上课不认真听讲 上课迟到 不穿校服 打架抽烟 不按时完成作业 宿舍卫生不合格 上课不服从老师管理 住宿生夜不归宿 值日生不按时到岗 玩手机
上课不认真听进入中学后学生逐渐不服老师管理了进入中学后学生逐渐不服老师管理了常与老师顶撞有的学生抓住对老师不利的常与老师顶撞有的学生抓住对老师不利的一件事或一句话与老师大吵大闹并以此一件事或一句话与老师大吵大闹并以此在学生中炫耀
只有心存了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 谨慎态度,在行为上有所禁止。
高一(1)班主题班会
3、尊重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 动;
你有过这些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行为吗?
不交或不按 时交作业! 抄袭作业或 考试作弊!
早读不大声读 书! 上课不认真听 课!
倡议
1、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2、上课认真听讲,不扰乱纪律 3、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作业 4、认真做好清洁,创造一个干净 美好的环境 5、虚心接受老师的意见,多与 老师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1)班主题班会
2019.1.14
敬畏?规则
打开心窗,让风儿进来……
何为敬畏?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敬”是敬重,敬服而不轻慢;“畏”是畏惧, 谨慎而知惧怕。对于初中生而言,我们要敬畏老师, 敬畏校园,敬畏一切善良与美好;畏惧良心的自责,
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 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要公平就 必须敬畏规则。
我看规则
何谓规则? 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
为什么需要规则? 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2013年北京一个十字路口红绿灯故障 时的照片
桑德尔教授的《justice》公开课
有一个火车轨道,由于道路改道,原来的铁轨不用了, 新的路轨建好并通车了。在新修建的路旁,树了一块 牌子,上写“严禁在此轨道玩耍”。 有几个学生放学后来到了这里,有一个学生看到 牌子的警告后,他就跑到了原来的旧轨道上去玩耍, 而其他三个学生虽然看到那块牌子,但他们不理会, 仍旧跑到新修建的轨道上去玩。这个时候突然一辆火 车疾驶而来,速度太快,学生们已经来不及从轨道上 离开。 假定这两个岔道口中间有个控制装置,可以决定 火车往哪个方向开,既可以沿着新的轨道也可以沿着 原来的旧轨道开。
5.打架抽烟
学生在校园不遵 守规则的表现
6.不按时完成作业
7.宿舍卫生不合格
8.上课不服从老师管理 9.住宿生夜不归宿 10.值日生不按时到岗 11.玩手机
互动交流
同学们,你们自身出现了哪些问题? 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有问题!! 怎么办?? 上课睡觉 上课不认真听讲 上课迟到 不穿校服 打架抽烟 不按时完成作业 宿舍卫生不合格 上课不服从老师管理 住宿生夜不归宿 值日生不按时到岗 玩手机
康德的墓志铭
有两件事我越思考越觉得神奇, 心中也越充满敬畏,一是我们头上 的灿烂星空,一是我们心中的道德 准则 .
作家周国平先生说的好:“一个人可以不 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倘若不相信 人世间有任何神圣的东西,百无禁忌,为 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我 们要做人,就要有所敬畏。
我们作为学生在校园.
世间许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你遇到过让 你困扰的事情吗?
严格遵守各项规则的公民是好公民吗? 规则有没有出问题的时候?
校规班规有没有你觉得不合理的地方?
一厘米的良心义务
这个故事发生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德国。1991年9 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 卫案将要开庭宣判。这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年轻人, 30岁都不到,他们曾经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 两年前一个冬夜里,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一个好 朋友,名叫高定,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西 德。几声枪声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高 定的脚踝被另一颗子弹击中。克利斯很快就断了气。 他不知道,他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那个射 杀他的东德卫兵,叫英格· 亨里奇。当然他也绝没想 到,短短九个月之后,围墙被柏林人推到,而自己 最终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进入中学后,学生逐渐不服老师管理了, 常与老师顶撞,有的学生抓住对老师不利的 一件事或一句话,与老师大吵大闹,并以此 在学生中炫耀。有的家长听说孩子的表现后, 还洋洋得意“我孩子有个性”。这种现象任 其发展下去,学生“张扬了毛病”,学不到 知识,不会有好的发展。 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管不得,你说 一句,他有两句等着你!”从当前来看,不 服家长管理的学生恐怕更多。
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 些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 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 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 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 高一厘米的权利,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 心义务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 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 无视的 自然法则高于社会法则
3、尊重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 动;
你有过这些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行为吗?
不交或不按 时交作业! 抄袭作业或 考试作弊!
早读不大声读 书! 上课不认真听 课!
倡议
1、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2、上课认真听讲,不扰乱纪律 3、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作业 4、认真做好清洁,创造一个干净 美好的环境 5、虚心接受老师的意见,多与 老师沟通
结束语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班会能够学会, 敬畏规则。
畏惧制度的处罚,畏惧悔恨的后果。这就是敬畏。敬 畏在我们一生中是不可或缺的人生素养,是一个人形 成善良美德的根基,也是一个人能够实现自我约束的 前提——敬畏使我们学会谨慎而知行。
敬,不是表面供着而是由衷的敬意; 畏,不是内心的懦弱而是良知的感召、灵魂的震撼。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哈佛 大学
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 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 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 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 于一炬。 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 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 一个特殊的位置,原来在这之前,他 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 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 再悄悄归还。
敬畏老师 尊重老师
我们要敬畏老师。敬畏老师也是敬畏规则的一种表 现,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是知识的传授者,他让 我们从懵懂顽童、无知少年,一步步走向成熟,成为对 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大爱无痕,他们用高尚的人格 感染学生,用精湛的教艺吸引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征服 学生,用爱的雨露滋润着学生。
互动交流
敬畏校园
我们要敬畏那些管理我们、教导我们的人包括学 校领导、老师、 门卫等等。 我们要敬畏我们的课堂。 在我们的校规面前,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 就必须敬畏规则。今天你违反了这个规则,没有 得到惩戒,他日任何规则你都敢打破。
初中老师
学生破坏校园制度 和课堂秩序的行为 有哪些?
1.上课睡觉 2.上课不认真听讲 3.上课迟到 4.不穿校服
▲无知者无畏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无知者还无所谓。
▲不要用无所谓的态度原谅自己、对待一切,那会使一切变得对 你无所谓,也会使你成为一个无所谓而又无所成的痛苦的边缘人。
▲不尊重朋友,你将失去快乐;不尊重同事,你将失去合作;不 尊重领导,你将失去机会;不尊重长者,你将失去品格;不尊重自己, 你将失去自我。 ▲表达自我是一种本能,挑战权威是一种勇气,但表达自我不能 伤害别人,挑战权威不能破坏规则,除非你在进行革命。
我们不能抛弃规则讲自由,就像不能让列车 脱离轨道飞驰一样。 风筝得有根线牵住才能飞得又高又远。我们 也一样,只有在我们身上系上一根“敬畏规则 遵守纪律”的线才能让我们得到真正的自由。
敞开心扉,在交流中共鸣……
结语篇
▲年轻就是资本,但年轻是学习知识和打拼事业的资本,而不是 放纵自己和庸碌生活的理由。
同学们,请你谈一谈曾经对自己影响很大 的老师
1、尊敬老师,要对老师有礼貌;
你有过这些不尊敬老师的行为吗?
见到老师不 打招呼!
上课不配合教 师教学! 不能正确面对 老师的管理和 批评!
给老师起 绰号!
2、尊重老师要听从老师的教诲, 与老师配合,把成绩提高;
其实,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只是想培 养我们健全的人格,不断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让大家能考上一间理想的大学,为以后的发展奠 定坚实的基础。
如果学生在家不服从家长,在学校不敬畏 老师,工作后也不会敬畏领导,试想,一个 不敬畏领导管理的人,工作能得到认可吗? 他的处境和人际关系必定很糟,心情和生活 也一定很灰暗。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一个风筝在高高的天上自由自在地飘着,脸上显 现出的是轻松得意的神情。忽然,它低头一看:“哎 呀,我再怎么自由、潇洒,也都还是被那跟线牵制着 的呢,还要受地上的那位小孩控制呢!这怎么行?对 了,如果我不再受那小孩的控制又会如何呢?哈 哈……那样的话,我一定会获得更多的自由!” 想到这儿,风筝趁着一阵大风,使劲挣脱了线的 牵制——失去了线牵引的它本以为会获得更大的自由, 但没想到,竟摇摇晃晃地往下降,最后一头扎到了地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