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物理复习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物理复习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物理复习知识点

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考试重点内容:曲线运动、动量、功和能、机械振动 (一)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结构

t t

n n F m a F m a ????

??

∑=???

?∑=??

(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共线方法:合成与分解:

00212

2

|F m g a g v v v v g t F m v F R G m m F R

?∑==???=????

???

=?????

?∑?????∑=????

=

水平竖直,,水平平抛运动分运动:曲线运动与速度垂直,大小恒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人造地球卫星轨迹运动

1.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加速度方向沿合外力方向——指向轨道内侧。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2. 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矢量合成与分解法,切线方向的分力ΣF t 只改变质点的运动速率大小;法线方向的分力ΣF n 只改变质点运动的方向。

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速度、位移、加速度等都是矢量,都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和分解。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的合成一定是直线运动。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不一定是直线运动。

4.平抛运动:加速度:a =g ,方向竖直向下,与质量无关,与初速度大小无关;

速度:v x=v0,v y=gt,v t=(v02+v y2)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tgθ=gt/v0;

位移:x=v0t,y=gt2/2,s=(x2+y2)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ɑ角,tgɑ=y/x.

轨迹方程:y=gx2/2v02为抛物线。

在空中飞行时间:t=(2h/g)1/2,

与质量和初速度大小无关,只由高度决定。

水平最大射程:x=v0t=v0(2h/g)1/2

由初速度和高度决定,与质量无关。

曲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不在同一方向上。

5. 匀速圆周运动:

1)周期T、质点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2)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Δs与所用时间Δt之比为一定值,该比值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v=Δs/Δt,数值上等于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线速度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3)角速度ω、连接质点与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Δφ与所用时间Δt之比为一定值,该比值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Δφ/Δt,数值上等于在单位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单位是弧度/秒(rad/s),角速度也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周期、线速度、角速度之间有的关系:

质点转一周弧长s=2πr,时间为T,则v=2πr/T

角度为2πω=2π/T

由上两公式有v=ωr,ω=v/r

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着,匀速圆周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匀速”仅是速率不变的意思。

4)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a、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向心加速度,其方向时时刻刻指向圆心,即方向时时刻刻在变化着,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 n=v2/r=ω2r。

5)向心力F=ma=mv2/r,或F=ma=mω2r ,方向总指向圆心。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6. 万有引力与天体、卫星的轨道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设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物体之间距离为r,则F=Gm1m2/r2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天体质量及运动分析,宇宙速度与卫星轨道运动问题分析依据: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F=mv2/r、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常用近似条件:将有关轨道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引力F=mg=mv2/r(g随高度、纬度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7. 宇宙速度:

(1)线速度:设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r就是卫星轨道半径,环绕线速度为v,卫星质量为m。设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有GMm/r2=mv2/r

由此得到环绕速度v=(GM/r)1/2

对所有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由轨道半径决定,与卫星质量,性能因素无关。r=R+h,h 为卫星距地面的高度,r(h)越大,环绕速度越小。

(2)角速度:由ω=v/r

有ω=(GM/r3)1/2

(3)周期:由ω=2π/T

得T=2π(r3/ GM)1/2

角速度和周期均由轨道半径决定,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由环绕速度公式v=(GM/r)1/2

r=R+h,当高度h远远小于地球半径时,即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近似有v=(GM/R)1/2

这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又在地球表面附近,地球对卫星的引力近似等于重力mg

mg=mv2/R可得

v=(gR)1/2

把g=9.8×10-3km/s2和R=6.4x103km代入上公式,得到v=7.9km/s,这是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也是使一个物体成为人造地球卫星所必须的最小发射速度.我们称之为第一宇宙速度。

V I=7.9km/s

第二宇宙速度:当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物体将落回地面;当发射速度大于v =7.9km/s,卫星将在不同圆轨道或椭圆轨道运动。当发生速度大于等于11.2km/s时,物体将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人造行星或飞向其它行星。所以11.2km/s为第二宇宙速度。

V II=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当物体的速度达到16.7km/s时,物体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向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16.7km/s为第三宇宙速度。

V III=16.7km/s

(二)动量与动量守恒 知识结构

012120n n |()/t p m v p F t p p p p p p I F t F m a m v v t

=????

?=-+=+????=??==-动量合外力为零

动量变化动量定理;动量守恒条件内力远大于外力

(对系统)(对质点)冲量某方向合外力为零

1.力的冲量

定义: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I =Ft

矢量:方向--当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就是力的方向。 过程量:力在时间上的累积作用,与力作用的一段时间相关 单位:牛秒、N ·s 2. 动量

定义: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速度的乘积--动量p =mv 矢量:方向--速度的方向

状态量:物体在某位置、某时刻的动量

单位:千克米每秒、kgm/s 3. 动量定理ΣFt =mv t -mv 0

动量定理研究对象是一个质点,研究质点在合外力作用下、在一段时间内的一个运动过程。定理表示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合外力的冲量决定并量度了物体动量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矢量性:公式中每一项均为矢量,公式本身为一矢量式,在同一条直线上处理问题,可先确定正方向,可用正负号表矢量的方向,按代数方法运算。

当研究的过程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急剧变化(打击、碰撞)时,ΣF可理解为平均力。

动量定理变形为ΣF=Δp/Δt,表明合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物体动量变化率的大小方向,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4. 动量守恒: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这个系统的动量就保持不变,可用数学公式表达为p=p'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

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Δp=0 系统总动量的变化为零

“守衡”定律的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上式均为矢量运算,一维情况可用正负表示方向。

注意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中,每一个参与作用的成员的动量均可能在变化着,但只要合外力为零,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合总保持不变。

注意各状态的动量均为对同一个参照系的动量。而相互作用的系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

5. 怎样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衡?

动量守衡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一般研究问题,如果相互作用的内力比外力大很多,则可认为系统动量守衡;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如果在某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动量守衡。

注意守衡条件对内力的性质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对系统状态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微观、高速系统,也可以是宏观、低速系统。而力的作用过程可以是连续的作用,可以是间断的作用,如二人在光滑平面上的抛接球过程。

综上有:

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快慢取决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和质量大小。

物体到底做什么形式的运动取决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和初始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了多少取决于-- (1)力的大小和方向;

(2)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实验表明只要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一定,它引起同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相同,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可以决定和量度力的某种作用效果--冲量。 系统的内力改变了系统内物体的动量,但系统外力才是改变系统总动量的原因。 (三)能量和能量守恒 知识结构

W

E k W E =?

?

?

???

?

ΣΔ

(对质点)

总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关系

Σ=Δ其它力机械能

在能的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能的转化和守恒

功功恒力的功一段时间内的功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动能变化

功率平均功率平均平均瞬时功率能机械能势能重力势能动能

内能、

电磁能、化学能、原子能……

弹性势能W F s W P t P W t

P

F v p F v ======???

??

?

?????????

?

????????

?????????????

???

????

?

??????????

????????c o s θ

1.功的两要素:力沿力方向的位移F

s

??

?

功是一个过程量,与力在空间的作用过程相关。恒力功的计算公式与物体运动过程无关;重力功、弹力功与路径无关。功是一个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2. 功率P :功率是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 :P =W/t 。若做功快慢程度不同,上式为平均功率。注意恒力的功率不一定恒定,如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内合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3:5……。已知功率可以求力在一段时间内

所做的功W =Pt ,这时可能是变力再做功。

(//)

v P P F v v F v P ?=??为平均速度时,为平均功率

推论式:为瞬时速度时,为瞬时功率

上式常常用于分析解决机车牵引功率问题,常设有以下两种约束条件:

1)发动机功率一定: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只要速度改变,牵引力F =P/v 将改变,这时的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2)机车以恒力启动:牵引力F 恒定,由P =Fv 可知,若车做匀加速运动,则功率P 将增加,这种过程直到P 达到机车的额定功率为止(注意不是达到最大速度为止)。 3. 能:自然界有多种运动形式,与不同运动形式相应的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机械运动--机械能;热运动--内能;电磁运动--电磁能;化学运动--化学能;生物运动--生物能;原子及原子核运动--原子能、核能……。

动能:物体由于有机械运动速度而具有的能量E k =mv 2/2

???

势能

机械能动能

E p m g h

??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具有重力势能=势能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大小由形变

能,包括动能和势能,都是标量。都是状态量,如动能由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由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由形变状态决定。都具有相对性,物体速度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结果,相应的动能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动能。势能相对于不同的零势能参考面有不同的结果,势能有可能取负值,它意味着此时物体的势能比零势能低。

4. 动能定理:研究对象:质点,数学表达公式:W =mv 2/2-mv 02/2。公式中W 为质点受到的所有的作用力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做的总功,它可以是恒力功,可以是变力功,可以是分阶段由不同的力做功累积(代数和)而得到的结果。动能定理对力的性质没有任何限制,

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它力。等式右边为所研究的过程(初、末状态)中质点的动能的变化。动能定理表明,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量度了物体动能的变化大小。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一般简化为物体;守恒是指系统在满足守恒条件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总保持不变。

怎样判断机械能是否守衡?

(1)根据守恒条件:是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考察状态:比较、确定不同状态的机械能,看它们是否相同

(3)考察系统是否发生机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的转化

6. 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7. 关于速度、动量、动能:速度动量动能均为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速度反映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是运动学量.运动速度不能描述物体所含机械运动的强弱,例如我们可以用手去接一个以速度v飞来的篮球,但不敢去接一个以同样速度飞来的铅球.动量是描述物体所含机械运动大小的物理量,是动力学量.当一个运动物体与其它物体相互作用时,机械作用强度取决于动量大小.速度动量均为矢量.动能也是动力学量,是标量,当机械运动与其它形式的运动之间发生转化时,量度这种转化的是动能的变化而不是速度或动量的变化。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进一步理解力、冲量和功,请你自己比较分析。

8. 比较力学三个核心定律

牛顿定律ΣF=ma (矢量式、瞬时式)

动量定理ΣFt=mv-mv0(矢量式、过程式)

动能定理ΣW=mv2/2-mv02/2 (标量式、过程式)

这是研究质点运动的三条核心规律,它们的意义分别为:力是改变质点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在时间上的累积作用--ΣFt量度质点动量的变化;力在空间上的累积作用--W量度质点动能的变化。三条规律为我们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三条途径。

在研究对象受恒力作用时,三种方法都可以应用;当问题直接涉及状态与空间位移时,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来得直接;当问题直接涉及状态和时间时,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比较简单;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特别是复杂的曲线运动时,一般首选能法解决问题;当研究对象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时,应首选守恒规律解决。

高一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1)

第5章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一条曲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运动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类似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物体的一个运动结果可以和它参与几个运动的共同结果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运动称为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称为这个运动的分运动。求几个运动的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求一个运动的几个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在高中阶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通常指运动学量(F a v x ,,,)的合成与分解。 重要结论:(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3)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4)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同时性,独立性,同体性 5.抛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所发生的运动。 分类:平抛运动,竖直上抛,斜抛运动。 特别注意: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都为 研究抛体运动的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 6.平抛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 一定的水平初速度0v 抛出所发生的运动。如右图所示: 平抛运动的规律: 7 各物理量间关系:v n t t l v ,,==??=??=θω,时间圈数 向心加速度表达式:r T r r v a n 222)2(πω=== 向心力表达式:r T m r m r mv ma F n n 222)2(πω==== 特别说明: (1)匀速圆周运动。 它是圆周运动中最简单而又最常见的曲线运动,它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其特征是:线速度大小不变,角速度不变,周期恒定的圆周运动,它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其之间关系为: F 向心力不是特殊的力是物体在做圆运动时受到诸力的合力(任何一种力或几种力的合力)。只要它能使物体产生向心的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由动力学知识可知 (2)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完全等于向心力。 (3)变速圆周运动、一般的曲线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一部分提供向心力,一部分提供切向力。 第6章 万有引力 x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知识点复习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知 识点复习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必修一期中知识点复习 第一、二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机械运动、参考系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2.参考系:在描述机械运动时,用来选作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对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结果会不同。通常以为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 二、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形状和可以忽略。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四、位移和路程

程 五、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和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______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跟的方向相同,它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3.速率:______ 的大小叫做速率,是标量。 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它是标量,它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六、加速度 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物体速度的变化跟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______ (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单位:m/s2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3.方向:a的方向与______的方向相同。 七、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轨迹为直线,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相等的运动。2.规律的描述 (1)公式:x=vt (2)图象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假思索生杀予夺朴朔迷离明察秋豪 (B)繁冗拖沓缪以千里坚贞不屈廖廖可数 (C)熏陶渐染突兀而立翩然起舞无动于衷 (D)毛骨悚然一成不变一曝十寒申张正义 2.选出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 ) (A)夜阑.(将尽)人静无人问津.(渡口)尔虞.(欺骗)我诈 (B)锲.(刻)而不舍不期.(期望)而遇贻.(遗留)笑大方 (C)自矜.(诩夸)功伐未竟.(竟然)之业因.(因袭)循守旧 (D)兴师.(军队)动众交相问难.(疑难)荷.(扛)枪实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色逐渐变得_____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______。 ②科研部门和生产单位经常_______情况。 (A)柔和柔嫩沟通 (B)柔和柔嫩勾通 (C)柔嫩柔和沟通 (D)柔嫩柔和勾通 4.选入下列一段文字中横线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_____说到希望,____是不能抹杀的,_____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____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 (A)然而却因为于是 (B)但但因为于是 (C)然而却由于所以 (D)然而但因为所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无情的江水不知吞唾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B)空气非常清洌,朝霞射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 75公里/小时。 (C)这种自行车,最高时速可达6. (D)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6.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成四组,表达都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_____(a.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 黑单裤卷过了膝盖;b.黑单裤卷过了膝盖,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头戴一顶大草 帽),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 ②山上有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____(a.树好比人 的姿态,花好比人的面庞;b.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 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动,在于精神! (A)①a②b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B.不断减小 C.不断变大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却不一定越大 B.同一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D.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速度大的先落地 B.两个石子同时落地 C.质量大的先落地 D.无法判断 4.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2(x的单位是m,t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A.18m B.32m C.48m D.50m 5.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A.速率B.速度C.位移D.静摩擦力 6.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30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 A.能到达正对岸 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100s C.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400m D.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300m 7.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一定不等于零

新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饶县中学2021届新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数 学 试 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6,5,4,3,2,1=P ,{}62≤≤∈=x R x Q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 Q P = B.Q Q P ≠? C.Q Q P = D.≠?Q P P 2.化简632 x x x x ??的结果是 A.x B.x C.1 D.2x 3.设?????≥-<=-)2 (),1(log ) 2(,2)(2 31x x x e x f x 则[])2(f f = A.2 B.3 C.9 D.18 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108cm 3 B .100cm 3 C .92cm 3 D .84cm 3 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 与b ,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 .a ?α,b ?α B .a ?α,b ∥α C .a ⊥α,b ⊥α D .a ?α,b ⊥α 6.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 ,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如果直线a ⊥α,那么直线a 必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 B .如果直线a ∥α,那么直线a 不可能与平面β平行 C .如果直线a ∥α,a ⊥l ,那么直线a ⊥平面β D .平面α内一定存在无数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所有直线 7..函数1)3(2)(2+-+=x a ax x f 在区间[)+∞-,2上递减,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3,-∞- B.[]0,3- C.[)0,3- D.[]0,2-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运动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高一下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 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 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 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7-2018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数学试题卷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 sin 585的值为( ) A . 2 B .2-.2-.2 2.已知向量a =(3,5-),b =(5,3),则a 与b ( ) A .垂直 B .不垂直也不平行 C .平行且同向 D .平行且反向 3.下列各式中,值为 2 的是( ) A .0 2sin15cos15 B . 2 2 cos 15sin 15- C .2 2sin 151- D .2 2 sin 15cos 15+ 4.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都参加了11场比赛,他们所有比赛得分的情况用如下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则运动员甲得分的中位数,乙得分的平均数分别为( ) A .19,13 B .13,19 C.19,18 D .18,19 5.从装有大小材质完全相同的3个红球和3个黑球的不透明口袋中,随机摸出两个小球,则两个小球同色的概率是( ) A . 23 B .25 C. 12 D .1 3 6.函数cos sin cos sin 4444y x x x x ππππ????? ? ????? ?=+ ++?+-+ ? ? ? ?????? ??????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是( ) A . B . C. D . 7.设单位向量1e ,2e 的夹角为60°,则向量1234e e +与向量1e 的夹角的余弦值是( )

A . 34 B .537 C.37.37 8.如果下面程序框图运行的结果1320s =,那么判断框中应填入( ) A .10?k < B .10?k > C. 11?k < D .11?k > 9.甲、乙两人各自在400米长的直线型跑道上跑步,则在任一时刻两人在跑道上相距不超过50米的概率是( ) A . 18 B .1136 C.14 D .1564 10.已知函数()sin(2)f x x ?=+的图像关于直线6 x π =对称,则?可能取值是( ) A . 2π B .12π- C.6π D .6 π- 11.如图所示,点A ,B ,C 是圆O 上的三点,线段OC 与线段AB 交于圈内一点P ,若 3OC mOA mOB =+ ,AP AB λ= ,则λ=( ) A . 56 B .45 C.34 D .25 12.已知平面上的两个向量OA 和OB 满足cos OA α= ,sin OB α= ,[0,]2π α∈,0OA OB ?= ,若向 量(,)OC OA OB R λμλμ=+∈ ,且2222 1(21)cos 2(21)sin 4 λαμα-+-=,则OC 的最大值是( ) A .32 B .34 C.35 D .37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

高一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2.绳拉物体 合运动: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合速度。 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3.小船渡河 例1:一艘小船在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 ,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 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则不能渡河。 min cos d d t t v v θ=?=船船 (此时θ=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min d t v 船 = 合速度为:22v v v =+合船水合位移为:2222()AB BC x x x d v t =+=+水 或者 x v t =?合 (2)分析: 怎样渡河:船头与河岸成θ向上游航行。 最短位移为:min x d = 合速度为:22sin v v v v θ==-合船船水 对应的时间为:d t v =合 例2:一艘小船在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5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 ,

生物高一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一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增殖 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和细胞的核质比。 2、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无丝分裂 1.分裂间期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复制合成数不变) 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前期染色

7、有丝分裂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8、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9、无丝分裂的典例:蛙的红细胞 三、细胞分化: 1、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结果: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3、细胞分化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4、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5、分化的实质: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意义: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球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已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F1与F4是一对平衡力 B.F2与F3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F2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F3的施力物体是小球 2.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以下是生活中对“加速度”的几种说法,其含义与物理学中的加速度不同的是() A.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B.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 C.汽车刹车太急D.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 3.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 A.100 N B.20 N C.16 N D.0 N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加速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cosθ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D.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为mg-F sinθ 5.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 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 D.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 6.一小孩在地面上用玩具枪竖直向上射出初速度为比的塑料小球,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球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v A.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0 2 v B.小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1 2 C.小球射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为零 D.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在下降过程中逐渐减小 7.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图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 A.运动员在A点具有最大速度 B.运动员在B处与踏板分离 C.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D.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运动员先超重后失重 8.由吴京主演的《攀登者》,重现了中国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英勇历史,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险,自强自立的爱国精神。如图为影片中登山队员的登山的照片。已知其中一名队员重为G,静止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o,绳子拉力也为G,则此时山峰对该队员的作用力()

高一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

商丘一高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英语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免)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Physics is a different world now. Will there ever be another Einstein? Scientists say a new Einstein will appear, but it may take a long time. After all, more than 200 years separated Einstein from his nearest rival (对手) , Isaac Newton. Many physicists say the next Einstein hasn't been born yet, or is only a baby now. That’s because the searching for a unified (统一的) theory that would explain all the forces of nature has pushed current mathematics to its limits. New math must be created before the problem can be solved. But researchers say there are many other factors working against another Einstein appearing anytime soon. For one thing, physics is quite a different field today. In Einstein's day, there were a few thousand physicists worldwide, and fewer theoreticians. Education is different, too. One extremely important aspect of Einstein's training that failed to be considered is the philosophy he read as a teenager. It taught him how to think theoretically about space and time. And he was a skilled musician. The interplay between music and math is well known. Einstein would fiercely play his violin as a way to think through a knotty physics problem. Today, universities have produced millions of physicists. There aren’t many jobs in scienc e for them, so they go to Wall Street and Silicon Valley to apply their analytical skills to more practical and rewarding efforts. Besides, those who sta y in science don’t work alone. It’s very difficult to imagine an independent perso n like Einstein ever tolerating thi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lain s why the next Einstein hasn’t been born yet? A. Education today doesn’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philosophy teaching. B. It isn’t known who will be another Einstein among newly-born babies. C. There were more physicists in Einstein's time than today. D. Math today is limited and cannot help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hysics. 2.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made Einstein a great scientist is ______.

成都市高一下期数学期末考试

B C A 成都市高一下期调研考试——数学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 已知0a b <<,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22a b < B .1 1a b < C .22a b < D . 2ab b < 2. 如图,一个“半圆锥”的正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视图是直角 三角形, 俯视图是半圆及其圆心,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 33π B .23π C .36π D .3π 3.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2S =,410S =,则6S 等于( ) A.12 B.18 C.24 D.42 4. 已知a >0,b >0,a 1+b 3=1,则a+2b 的最小值为( ) A.7+26 B.23 C.7+23 D.14 5. 如图,要测出山上石油钻井的井架BC 的高,从山脚A 测得60AC =m , 井顶B 的仰角45α?=,井底C 的仰角15?,则井架的高BC 为( ) A .202m B .302m C .203m D .303m 6.△ABC 中,若()()0CA CB AC C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ABC 为( ) A 正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7. 已知两个等差数列{}n a 和{}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A n 和n B ,且 7453n n A n B n +=+, 则使得 n n a b 为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8.设△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a b c C =+,则△ABC 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9. 函数y=log 2x+log x (2x)的值域是( ) A .(]1,--∞ B .[)+∞,3 C .[]3,1- D .(][)+∞--∞,31,Y 10. 在△ABC 中,,E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且32AB AC =,若 BE t CF <恒成立, 则t 的最小值为( )

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必修2物理知识点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2.绳拉物体 合运动: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合速度。 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3.小船渡河 例1:一艘小船在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 ,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 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 则不能渡河。 min cos d d t t v v θ= ?= 船船 (此时θ=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min d t v 船 = 合速度为:v =合 合位移为:x == 或者 x v t =?合 (2)分析: 怎样渡河:船头与河岸成θ向上游航行。 最短位移为:min x d = 合速度为:sin v v θ==合船 对应的时间为:d t v = 合

高一物理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高一物理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 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 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 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 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Δx/Δ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下期语文期末考试题

高一下期语文期末考试题 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共8页,另有主观题答题卡1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第1卷请将答案涂写在机读卡上,第2卷将答案分别写在专门的答题卷上和作文纸上。 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两个错误 ....的一项是() A.寒暄.(xuān)形骸.(hǎi)慰藉.(jiè)间.或一轮(jiàn) B.新正.(zhēng)炮烙 ..(pàoluò)伶.俐(líng)窈.陷(y?o) sǒngyǒng)C.迄.今(qí)俨.然(yǎn)讪.笑(shān)怂恿 ..( D.耷.拉(dā)骁.勇(xiāo)龟.裂(guī)门扉.(fēi) 2.下列词语错别字最多 ..的一项是() A.情随事迁咀嚼鉴赏惴惴不安礼上往来 B.藕断丝联沸反盈天落魄撩倒闲情逸志 C.新颖别致报残守缺负隅顽抗怨天犹人 D.正经危坐熠熠生辉自惭形秽目不暇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选举中,深孚众望 ....的小张当选为办公室的主任。他表示一定要廉洁勤政,多为群众办好事。 B.参加此次画展的作品包括众多流派。大师们独具匠心、异彩纷呈的艺术创作,令 出席这次展出的专家们叹为观止 ....。 C.李白以他的生花妙笔 ....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的神气、瑰丽的景象。 D.高树勋将军领导国民党十七军,在内战前线揭竿而起 ....,在全国各个战场引起了强烈反响。 4.下面语句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①为了重温当年横行亚洲的美梦,某些国家的政治家竟然下作到铁的历史事实的地步。 ②那些在青年阶段拒绝学习的人,成年后不仅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连自己的生活也是毫无质量,这已是无可的事实。 ③过去,凡是作弊的行为,都令人,可是今天,小到一般的考试作弊,大到学术科研的作弊,有的人竟然习见不惊。

高一年级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高一年级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篇一】 一、自由落体运动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的复杂。若想办法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改变物体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体置于真空的环境之中),让物体下落时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出发,显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因为下落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物体它所受的重力在地面附近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也是保持恒定的。而且,对不同的物体在同一个地点下落时的加速度也是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各种实验都可以证明,如课本上介绍的“牛顿管实验”以及同学们会做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等。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因为这个加速度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不用“a”表示,而用符号“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同学们可以参看课本或其他读物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地点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 如:广州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8m/s2,杭州是9.793m/s2,上海是

9.794m/s2,华盛顿是9.801m/s2,北京是9.80122m/s2,巴黎是9.809m/s2,莫斯科是9.816m/s2。即使在同一位置在不同的高度加速度的值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北京海拔4km时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9m/s2,海拔8km时是9.777m/s2,海拔12km时是9.765m/s2,海拔16km时是9.752m/s2,海拔20km时是9.740m/s2。 尽管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一般都不相同,但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在地面附近(不管什么地点和有限的高度内)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为:g=9.765m/s2。 在粗略的计算中有时也可以认为重力加速度g=10m/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篇二】 1.功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 ⑴恒力的功:根据公式W=Fscosα,当00≤a<9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0时,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当900<α<18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