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见错题解1(钟表)

小学数学常见错题解析

--------------钟表上的数学知识

市七中小数组:曹利

引言:短板理论

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

板,这个定律被称作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

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最薄弱的地方是提升价值最大的地方,小说《明天战争》中主人公常

说的那句话“问题解决了多少、战斗力就能提高多少。”就是对此的通俗解释。

短板理论应用到学习上,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不断的审视自己,掌握自己学习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

通常,优秀学生区别于其他同学最大的特征,就是善于借助常规考试以及各种测验的机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和薄弱环节,并针对性的调整学习策略,不断的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明确努力重点和方向。始终做到学习有重点、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

1、钟表上的数学知识

◆错误分析:

1、本道题目正确的答案是1:18。

2、错误分析:

本道题的特点是在考察比例知识的同时,加入了对生活常识的考察,即,一昼夜的时间内,钟表上各个表针所转过的圈数是不一样的。忽视或者没有正确记忆这一生活常识,是做错题的主要原因。

关于本题,学生常见的错误答案主要有两个:2﹕3和1﹕90:

做成“2﹕3”的学生是因为忘了考虑转了多少圈,当成只有一圈来计算。

这时,路程比=(2πR)﹕(2πr)=R﹕r=2﹕3

做成“1﹕90”的学生是因为他错误的认为,一个昼夜,时针转1圈,分针转60圈。

这时路程比=(2πR×1)﹕(2πr×60)=R﹕(60×r)=1﹕90

接下来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1)首先要知道每一圈中,时针和分针各自走了多少分米。

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算得:时针一圈2π×2分米;分针一圈2π×3分米。

(2)再考虑时针和分针分别走了多少圈。仔细考虑钟表的构造

会发现,一个昼夜24小时,时针走了2圈,但是因为分针是一小时走一圈,所以分针应当是走了24圈。

最后算得:

(2π×2分米×2)﹕(2π×3分米×24)=(8π分米)﹕(144π分米)=1﹕18。

◆建议:

钟表是小学阶段学习时间知识的重要道具,其中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来学习难度较大,建议家长在平时生活中针对孩子年龄,有步骤、

分阶段来认识钟表:

小学1——2年级:认识钟表的表盘结构,如区分分针、时针和

秒针,就要对其转动快慢速度的比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意识到三种针的运动当中存在着某种数量关系。

小学3——4年级:了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会看时间、会

计算两个时间的时间差。

小学5——6年级:会从运动的角度对时针、分针和秒针做数学

的分析,如关于圈数换算的关系,时间知识与比的知识,与面积和长

度计算的简单结合等等。

初中以后:在钟表上,能够做一些关于角度、面积和弧长的复杂

计算,并尝试一些关于时钟知识在奥数方面的练习:如“时针与分针

每天重合多少次或多少时间重合一次?”等等这样的问题。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二年级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余数的妙用 本系列贡献者:[知识要点]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会解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范例解析] 例1如图1-1。把14个乒乓球平均分给三个班,每班分得几个?还余下几个? 解 14÷3 = 4余2 每班分得4个还余2个。 例2下面三个竖式,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不对? 解第一个竖式不对,它的余数8比除数5还大,还可商1,即商应为8; 第二个竖式也不对,因商和除数的积不能大于被除数; 第三个竖式是对的,余数3小于除数5。 说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时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是: 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余数 = 除数×商 例3把11、12、13、14、15、16、17分别除以3时,各得哪些余数? 解 11÷3 = 3余2; 12÷3 = 4余0; 13÷3 = 4余1; 14÷3 = 4余2; 15÷3 = 5余0; 16÷3 = 5余1; 17÷3 = 5余2。 说明一串连续数除以同一个数,因为它们的余数小于除数,所以余数重复出现。 “余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处呢! 例4国庆节挂彩灯,用六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白、绿、紫的次序装配,总共要装50只灯,每种颜色的灯泡各需要多少只? 解可以这样想,六种颜色的灯泡作为一组,50只灯泡可以分成 50÷6 = 8(组)余2(只) 于是,其中有四种颜色的灯泡各配8只,另两种颜色的灯泡各配9只。 例5今天是星期三,再过20天是星期几? 解今天是星期三,因为一个星期有7天,以星期一为星期的第一天计算,因已经过了3天。所以有 (20+3)÷7 = 3余2 即再过20天是星期二。 例6把4、7、18、2四个数填入下式的括号中。 ()÷() = ()余()

小学数学解题11种方法

小学数学是令很多孩子头疼的科目,其实,只要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学习过程就变得通透了。 多种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叫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又分为: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我们就可以采用形式思维的方式;客观存在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我们可以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形式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 形式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学数学要培养孩子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突出在:

(1)思维品质上,应该具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联系性和创造性。 (2)思维方法上,应该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 (3)思维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密。 (4)思维训练上,应该要求: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下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孩子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孩子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说课人:蒋旖妮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二.学情分析: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但时间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让学生容易掌握。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准备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充分利用教材,出示教材84页主题图,通过小红起床的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墙壁上和床头柜上的钟表试认整时。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的时候就是7时”, 【设计意图:会认整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基础,选用了小红起床孩子们喜欢的情境,增加了趣味性。】 2、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的表示方法指导学 生书空练习;在教学电子表示法时,强调两点后面两个0表示整时,两点前面是7就是7时。学生同步书空练习。通过对7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 3、用教具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 最后达成共识: 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设计意图:会表示整时是本课的难点,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使难点在活动中自然化解。同时采用分步教学,层层深入,最后引导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初步概括能力。】 (3)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层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1、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老师说出一个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应用新知,在愉快中巩固新知。 2:明明的一天。 用课件出示明明的一天,结合课本说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找规律填数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数列填数; 2.阵图填数。 [范例解析] 例1找规律填出后面三个数: ⑴3,4,6,9,13,18,______,______,______; ⑵56,61,47,44,______,______,______; ⑶3,9,27,______,______,______; ⑷7,14,21,28,______,______,______; ⑸0,1,1,2,3,5,8,______,______,______。 解⑴这一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逐渐增大,那它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仔细观察,第二个数4比第一个数3大1;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大2;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大3;第五个数比第四个数大4;第六个数比第五个数大5。如图3-1所示。 即是按照加1、加2、加3、加4、……的规律加下去。因此,应填24,31,39。 ⑵这一列数正好⑴相反,它们是逐渐减少。其中,第二个数51比第一个数56少5; 第三个数又比第二个数少4;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少3。如图3-2所示。 即是按照减5、减4、减3、……的规律减下去。因此,应填42,41,40。

⑶ 这一列数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二个数的3倍,如图3-3所示。 图3-3 即是按照前一个数扩大3倍,得后一个数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81,243,729。 ⑷ 我们观察发现,这一列数中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4倍,如图3-4所示。 即是按照把第一个数扩大2倍、3倍、4倍……的规律酸下去因此,应填35,42,49。 ⑸ 这一列数的变化规律较复杂一点,要仔细地观察。我们改变一下观察研究的顺序,即从8起往左看,可看出:8是3+5的和,5又是它的前两个数2+3的和,3则是1+2的和,2是1+1的和,1是0+1的和。如图3-5所示。 即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13,21,34。 说明 在一列数中填数,关键是要找出这列数中各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按规律酸下去,才 能正确填才其中的缺数。 例2 你能把空缺的数填出来吗? 分析 我们发现,这已知的7个数字之间找不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变换观 察的角度,即分单双位上的数考虑,这就将一列数分才人下的两列数: 前一 列数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加1的规律算下去,因此,空缺数应填5。 说明 有时一列数是由两个有规律的数串混合组成的。在填空缺数时,应注意这一点。 例3 找规律,很快把图3-6 中小圆圈里的数填出来。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 钟表 练习题

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 1、 钟面上有( )个数,长针是( ), 短针是( )。 2、下面的钟面上少了什么,你能帮它补充完整吗? 二、认识整时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 )时 ( )时 ( )时 ( )时 大约( )时 大约( )时 大约( )时 1456789101112233456789101112l 3 456789101112l 3456789101112l

2、连一连 3、在钟面上按下面的时间画出时针或分针。 11时 5时 大约10时 三、综合提升 1、根据已知的时间,想一想第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并画出时针和分针。 2、在合适的( ) 里打“√” (1)谁早上先起床 小玉 起床。 ( ) 23456789101112l 2345678910 1112l 23456789101112l 23456789101112l 23456789101112l 2 34 5 6789 101112l 23456789101112l 23456789101112l 大约5时 7时 大约3时 6时 23 456789101112l

开始时间 小花 起床。 ( ) (2)谁先完成家庭作业 小玉 完成家庭作业。 ( ) 小花 完成家庭作业。 ( ) 四、走进生活 1、读一读,画一画 2、我的作息时间: 早晨大约( )时吃早饭。 上午大约( )时上第一节课。 23456789101112l 23456789101112l 商场营业时间 上午:8时 晚上:9时 23456789101112l 上午 23456789101112l 下午 1路公交车 夏季作息时间 6∶00——18∶00 23456789101112l

(完整版)小学数学解题的19种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解题的19种方法总结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误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例1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24分钟,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图略) 思维方法是:图示法。 思维方向是:锯几次,每次用几分钟。 思路是:锯3段锯了几次,每次用几分钟,锯6段锯了几次,需要多少分钟。 例2判断等腰三角形中,点D是底边BC的中点,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图略) 思维方法:图示法。 思维方向:先比较面积,再比较周长。 思路:作条辅助线。图甲占的面积大,图乙所占面积小,所以“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是正确的。线段AD比曲线AD短,所以“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是错误的。 3、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分组法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分组法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些事物的数量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一组一组有秩序地出现的。只要能看出哪些数量是同一组的,并计算出总数量中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同一组的数量,就便于计算出这一组数量中的每一种物品各是多少个,从而解答出应用题。这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叫做分组法。 例1某汽车制造厂,计划在本月装配98辆汽车。当第一车间每装配5辆吉普车时,第二车间则装配2辆大卡车。求本月该厂装配吉普车、大卡车各多少辆?(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因为当第一车间每装配5辆吉普车时,第二车间装配2辆大卡车,所以在这同一时间内两个车间一共装配汽车: 5+2=7(辆) 把7辆汽车看作一组,看98辆汽车要分成多少组: 98÷7=14(组) 因为在一组中有5辆吉普车、2辆大卡车,所以本月装配吉普车: 5×14=70(辆) 本月装配大卡车: 2×14=28(辆) 答略。 例2 80名小学生正好做了80朵小红花,每名女学生做3朵小红花,每3名男学生做1朵小红花。求这80名小学生中有男、女生各多少名?(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因为每名女学生做3朵小红花,每3名男学生做1朵小红花,所以每名女学生和每3名男学生共做小红花: 3+1=4(朵) 把4朵小红花看作一组,看80朵小红花中有多少组: 80÷4=20(组) 因为做每一组花时有1名女生、3名男生。所以女生人数是: 1×20=20(名) 男生人数是: 3×20=60(名) 答略。例 3用 1000个黑珠、白珠串成一串。珠子的排列顺序是:一个白珠、一个黑珠、两个白珠。问这一串珠子中有多少个白珠?最后一个珠子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这一串珠子的排列顺序是:一白、一黑、两白,不断出现,也就是“三个白珠”与“一个黑珠”为一组。 这1000个珠子可以分为多少组: 1000÷(1+3)=250(组) 因为每一组中有3个白珠,所以白珠的总数是: 3×250=750(个) 因为每一组最后的那个珠子是白色的,所以第250组最后的一个,也就是第1000个珠子,一定是白色的。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假设法

第一章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假设法 当应用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答时,可假设题中的情节发生了变化,假设题中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推理,调整由于假设而引起变化的数量的大小,题中隐蔽的数量关系就可能变得明显,从而找到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做假设法。 用假设法解应用题,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假设出既合乎题意又新奇巧妙,既简单又便于计算的条件。 有些用一般方法能解答的应用题,用假设法解答可能更简捷。 (一)假设情节变化 解:假设篮球没有借出,足球借出一个,那么,可以把现有篮球的个数看作是3份数,把现有足球的个数看作2份数,两种球的总份数是: 3+2=5(份) 原来篮球的个数是: 原来足球的个数是: 21-12=9(个)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92吨,从甲场运出28吨后,乙场的存煤比甲场的4倍少6吨。两场原来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从甲场运出的不是28吨,而是比28吨少6吨的22吨,那么,乙场的存煤数就正好是甲场的4倍,甲场的存煤是1份数,乙场的存煤是4 甲场原来存煤: 92-50=42(吨) 答略。(二)假设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 例1有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185千克。其中第一块地5亩,平均亩产粮食203千克。如果第二块地平均亩产粮食170千克,第二块地有多少亩(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假设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都是170千克,则第一块地的平均亩产量比两块地的平均亩产多: 203-170=33(千克) 5亩地要多产: 33×5=165(千克) 两块地实际的平均亩产量比假设的平均亩产量多: 185-170=15(千克) 因为165千克中含有多少个15千克,两块地就一共有多少亩,所以两块地的亩数一共是: 165÷15=11(亩) 第二块地的亩数是: 11-5=6(亩)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余数的妙用 本系列贡献者:[知识要点]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会解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范例解析] 例1如图1-1。把14个乒乓球平均分给三个班,每班分得几个?还余下几个? 解14÷3 = 4余2 每班分得4个还余2个。 例2下面三个竖式,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不对? 解第一个竖式不对,它的余数8比除数5还大,还可商1,即商应为8; 第二个竖式也不对,因商和除数的积不能大于被除数; 第三个竖式是对的,余数3小于除数5。 说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时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是: 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余数= 除数×商 例3把11、12、13、14、15、16、17分别除以3时,各得哪些余数?

解11÷3 = 3余2;12÷3 = 4余0;13÷3 = 4余1;14÷3 = 4余2; 15÷3 = 5余0;16÷3 = 5余1;17÷3 = 5余2。 说明一串连续数除以同一个数,因为它们的余数小于除数,所以余数重复出现。 “余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处呢! 例4国庆节挂彩灯,用六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白、绿、紫的次序装配,总共要装50只灯,每种颜色的灯泡各需要多少只? 解可以这样想,六种颜色的灯泡作为一组,50只灯泡可以分成 50÷6 = 8(组)余2(只) 于是,其中有四种颜色的灯泡各配8只,另两种颜色的灯泡各配9只。 例5今天是星期三,再过20天是星期几? 解今天是星期三,因为一个星期有7天,以星期一为星期的第一天计算,因已经过了3天。所以有 (20+3)÷7 = 3余2 即再过20天是星期二。 例6把4、7、18、2四个数填入下式的括号中。 ()÷()= ()余() 分析第一个括号是被除数,它必须填最大的一个数18。其次,除数比余数要大,因此,第二个括号中的数必须比最后一个括号中的数要大,但是7×4大于18,所以最后一个括号中只能填数4。即题中式子填数如下: (18 )÷(7 )= (2 )余(4 )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联想法

第一章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联想法 我们把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由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由某种解题方法而想起其他解题方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方法叫做联想法。 通过联想,可以把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中那些接近的、相似的、对立的,或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物建立某种联系,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知识之间、方法之间的迁移和同化,有利于认识新事物、产生新的设想。 (一)纵向联想 这是把问题的前后条件联系起来思考的方法。 进红皮球20只,这时红皮球正好占皮球总数的60%。现在有红皮球和白皮球各多少只(适于六年级程度) 4份。后来又买进红皮球20只,这时红皮球正好占皮球总数的60%,由此联想到:现在皮球的总只数中,红皮球占6份,白皮球占4份。 可见,白皮球占的份数没有起变化,红皮球的份数增加了6-5=1(份)。因为增加了20只红皮球是增加了1份。所以1份就是20只皮球。 红皮球这时占6份,红皮球的只数是: 20×6=120(只)

白皮球占4份,白皮球的只数是: 20×4=80(只) 答略。 (二)横向联想 这是指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思考方法。 例东风小学五、六年级的同学共植树330棵。已知五年级植树的棵数六年级植树: 或 330-180=150(棵) 由分数解法联想到按比例分配的解法。 六年级植树:

答略。 (三)多角度联想 这是指对一个问题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方法。 例图28-1半圆空白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 (1)用归一法解。先求出右边扇形圆心角为1°时的面积,再求出阴影部分扇形圆心角度数,然后求出阴影部分面积。 ÷100=(平方厘米) 180°-100°=80° ×80=(平方厘米) (2)由归一法解联想到用倍比法来解。求出图中阴影扇形圆心角度数是空白扇形圆心角度数的倍数,再根据空白部分的面积平方厘米是阴影部分面积的倍数,然后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30类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元 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4、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5、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6、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3、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图形钟表类认识钟表练习题

1、写出下面各钟面上的时间。 2、用两种方法写时间。 3、根据时间画出时针。 4、根据时间画上分针。 5、根据时刻画出时针和分针。

6、小冬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请你用线连一连。 7、找朋友。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1、现在是几时?过2小时后是几时?

2、半个小时后是几时? 3、下面的时间对不对?正确的画“√”,错误的在()里改正过来。 10:00() 3:30() 12:00()1:30()4、连一连。 5、按照规律画出最后一幅图的时间。

6、哪个钟的指针转不了?画“×”。 7、下面哪个钟面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 一年级超级钟表练习(认识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 【知识要点】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再过几分是几时几分。 一、填空。 1、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2、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 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3、分针指着10,时针快指向5,这时是()时()分。 4、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5、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 )分是8时正。 6、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 7、下午上课的时间是2∶30,明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明明最慢要( )时( ) 分从家里出发。 8、电影9时30分开始,聪聪8时50分从家出发,经过30分钟到达电影院,他能不能准时赶 上? ( ) 9、生活中的数:早上上课的时间是( )时( )分;下午上课的时间是( )时( ) 分。 10、1时=( )分 70分=( )时( )分 180分=( )时 80分+40分=( )分=( )时 1时-8分=( )分 50分+40分=( )时( )分 1时+15分=( )分 二、连线。 6时42分 10∶55 7∶30 4时35分 明明家的钟对面有一面镜子,镜子里的钟表现在显示的时刻如下图,请问实际钟表上正确的时间是几时呢? 三、看钟面,写时间。 时 分 时 分 时 分

小学数学常用的19种解题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常用的19种解题方法总结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英]贝尔纳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思维方法分为两种,形象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钟表》说课稿 本单元教材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前面的教学内容联系不大,属于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 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从小让学生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钟表是一个复杂的计量工具,表盘复杂。对于成人或高年级的同学,读出或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不难。但对于一个刚入学2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而言,难度就大了。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实际教学可能需要2至3课时,我选取了第一课时《认识钟表(一)》作为今天的说课内容。依据前述的本单元教学要求,我确认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钟面:数字及其分布规律、时针、分针。 2、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初步养成珍惜、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由于表盘的复杂性,钟面上不能反映此时是上午或下午的时刻,学生难以正确地读出钟面上对应的时刻,所以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 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二、说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能力较好,因此,教学时应当尽力采用实物模型,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1、认识钟面时,先请学生观察课件:你能发现钟面有什么? 2、让学生观察钟面模型,分针、时针有什么区别,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时针、分针) 3、钟面上的数字有几个,是怎样排列的,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4、数字、指针有什么用,借此说明如何读钟面时间。 5、请学生动手,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拨出或读出对应的时刻。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再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钟面结构的认知。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教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努力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数阵图

第一章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数阵图 【方阵】 例1 将自然数1至9,分别填在图5.17的方格中,使得每行、每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长沙地区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中间一格所填的数,在计算时共算了4次,所以可先填中间一格的数。 (l+2+3+……+9)÷3=15,则符合要求的每三数之和为15。显然,中间一数填“5”。 再将其它数字顺次填入,然后作对角线交换,再通过旋转(如图5.18),便得解答如下。 例2 从1至13这十三个数中挑出十二个数,填到图5.19的小方格中,使每一横行四个数之和相等,使每一竖列三个数之和又相等。

(“新苗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据题意,所选的十二个数之和必须既能被 3整除,又能被 4整除,(三行四列)。所以,能被12整除。十三个数之和为91,91除以12,商7余7,因此,应去掉7。每列为(91—7)÷4=21 而1至13中,除7之外,共有六个奇数,它们的分布如图5.20所示。 三个奇数和为21的有两种:21=1+9+11=3+5+13。经检验,三个奇数为3、5、13的不合要求,故不难得出答案,如图5.21所示。 例3 十个连续自然数中,9是第三大的数,把这十个数填到图5.22的十个方格中,每格填一个,要求图中三个2×2的正方形中四数之和相等。那么,这个和数的最小值是______。 (199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讲析:不难得出十个数为:2、3、4、5、6、7、8、9、10、11。它们的和是65。在三个2×2的正方形中,中间两个小正方形分别重复了两次。 设中间两个小正方形分别填上a和b,则(65+a+b)之和必须是 3的倍数。所以,(a+b)之和至少是7。 故,和数的最小值是24。 【其他数阵】 例1 如图5.23,横、竖各12个方格,每个方格都有一个数。 已知横行上任意三个相邻数之和为20,竖列上任意三个相邻数之和为21。图中已填入3、5、8和“×”四个数,那么“×”代表的数是______。 (1994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讲析:可先看竖格。因为每相邻三格数字和为21,所以每隔两格必出现重复数字。从而容易推出,竖格各数从上而下是:3、10、8、3、10、8、3、10、8、3、10、8。 同理可推导出横格各数,其中“×”=5。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1.想平均数 例如,美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第三次(1982年1月)题3:求三个连续自然数,使第一个和第三个之和等于118。( ) 由于三个数是连续自然数,所以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的平均数是第二个数,即118÷2=59。另两个数是58和60。 2.想中间数 判断方法: 3.接近某数法 两个分数与1的差大的分数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数越小。

例2 下面的正确排列是( )。 只有(B)正确。 4.拆数 例如,99999992+19999999的和是( )。 原式=9999999×9999999+19999999 =9999999×(10000000—1)+ (10000000+9999999) =99999990000000—9999999+ 10000000+9999999 =100000000000000 5.插数 就是把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各扩大2倍,使原来分子和分母都“相挨” 这种方法简便,一次成功,正确率高,所填分数的分子分母又最小。 6.奇偶数法 基本关系: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的任何次方,幂是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n(n+1)必是偶数,因为n和(n+1)必为一奇一偶。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任何次方,幂是偶数。 在整除的前提下: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例1 30个饺子五碗装,装单不装双( )。 因为奇数×奇数=奇数,故无解。 例2 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数是( )。(1)相邻的两偶数相差2。由和差问题解依次为 (82—2)÷2=40,40+2=42。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82÷2—1=40,40+2=42。或者41+1=42。 例3 1+3+5+……+25=( )。 由“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所有奇数个数的平方”。知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 数学难吗?数学是大多数学生都重视的一门课,它让人又爱又恨。因此,提升数学分数是很多家长和孩子茫然无措的难题。而解决这种情况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学习完知识后,把所有知识全部过滤一遍,查漏补缺,把不熟练的熟练起来,不会的地方一定搞清楚,你会发现数学的高分就是这么简单。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

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 0.6÷[13-(13+7)÷2]=0.6÷[13—20& divide;2]=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 (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 [3.5-(4.5-3.5)]?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连续自然数求和的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连续自然数求和 一、解题方法归纳: 1.连续自然数求和的方法: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 2.连续自然数逢单时求和的方法: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二、范例解析 例1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2+3+4+5+6+7+8+9 = ? 解法1 4个10加上5等于45。 解法2 5个9等于45。 解法3 得到9个10,即90,它是和数的2倍,即90÷2 = 45。 说明解法1是利用“凑整”技巧进行简算; 解法2是利用“0”的神奇性配对进行速算; 解法3是常说的高斯求和法速算。 你听说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 “求1+2+3+4+……+100的和”。老师的话音刚落,高斯就举手说:等于5050。 高斯是怎样算的?他将这100个数倒过来,每相对两数的和等于101,共有100个101,将101乘以100后再除以2,结果等于5050。 我们由此得到启发,一组连续自然数相加时,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和。 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 例2 计算下面两题。 ⑴4+5+6+7+8+9+10+11+12+13 = ? ⑵21+22+23+24+25+26+27+28 =? 解⑴4+5+6+7+8+9+10+11+12+13

=(4+13)×10÷2 = 17×10÷2 = 170÷2 = 85 ⑵21+22+23+24+25+26+27+28 =(21+28)×8÷2 = 49×8÷2 = 392÷2 = 196 说明只要的连续自然数求和,不一定要从1开始,均可用此法计算。 例3 求和:53+54+55+56+57+58+59 解法1 53+54+55+56+57+58+59 =(53+59)×7÷2 = 112×7÷2 = 784÷2 = 392 解法2 53+54+55+56+57+58+59 = 56×7 = 392 说明如果相加的连续自然数的个数逢单时,也可用下式计算和: 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例4 求和。 ⑴1+3+5+7+9+11+13+15+17 ⑵24+26+8+30+32 解⑴1+3+5+7+9+11+13+15+17 = 9×9 = 81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份数法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份数法 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份数关系,并确定某一个已知数或未知数为1份数,然后先求出这个1份数,再以1份数为基础,求出所要求的未知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份数法。 (一)以份数法解和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倍应用题。 例1某林厂有树和槐树共320棵,其中树的棵数是槐树棵数的3倍。求树、槐树各有多少棵?(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把槐树的棵数看作1份数,则树的棵数就是3份数,320棵树就是(3+1)份数。 因此,得: 320÷(3+1)=80(棵)…………………槐树 80×3=240(棵)…………………树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490吨,已知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甲、乙两个煤场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题中已经给出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因此可将乙煤场的存煤数量看作1份数,甲煤场的存煤数量就相

当于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份)数少10吨,两个煤场所存的煤490吨就是(1+4)份数少10吨,(490+10)吨就正好是(1+4)份数。 所以乙场存煤: (490+10)÷(1+4) =500÷5 =100(吨) 甲场存煤: 490-100=390(吨) 答略。 例3 妈妈给了平10.80元钱,正好可买4瓶啤酒,3瓶香槟酒。平错买成3瓶啤酒,4瓶香槟酒,剩下0.60元。求每瓶啤酒、香槟酒各是多少钱?(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因为平用买一瓶啤酒的钱买了一瓶香槟酒,结果剩下0.60元,这说明每瓶啤酒比每瓶香槟酒贵0.60元。把每瓶香槟酒的价钱看作1份数,则4瓶啤酒、3瓶香槟酒的10.80元钱就是(4+3)份数多(0.60×4)元,(10.80-0.60×4)元就正好是(4+3)份数。 每瓶香槟酒的价钱是: (10.80-0.60×4)÷(4+3) =8.4÷7 =1.2(元) 每瓶啤酒的价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