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逻辑及语义重心分析
句子重心的识别与调整

句子重心的识别与调整在我们日常的交流和写作中,句子是传递思想和信息的基本单位。
然而,并不是每个句子都能清晰有效地表达出核心意思,这往往与句子重心的把握和处理有关。
正确识别句子的重心,并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对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是句子的重心呢?简单来说,句子重心就是句子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是作者想要突出表达的关键信息。
它通常承载着句子的主要思想,决定了句子的重点和方向。
例如,“他昨天在图书馆认真地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在这个句子中,“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可能是重心,因为它直接表达了主要的行为和内容。
而“他昨天在图书馆认真地”则是对这个行为的修饰和补充。
识别句子重心并非一件难事,但需要我们对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有清晰的理解。
一般来说,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往往是重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小明跑了三千米”,“小明”是主语,“跑”是谓语,这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句子的核心。
同时,一些关键词、短语或者特定的语法结构也能提示句子的重心。
比如强调句“是他打破了窗户”,“他”就是重心所在;再比如带有程度副词的句子“他非常喜欢游泳”,“非常喜欢”突出了喜欢的程度,也是重心的一部分。
然而,在实际表达中,我们有时会发现句子重心不明确或者不合理的情况。
这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的模糊和不准确,影响交流效果。
比如,“我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很漂亮的猫,它的毛色是黑白相间的,眼睛大大的,特别可爱。
”这个句子描述了很多细节,但重心不突出,如果我们想要强调“看到了一只很漂亮的猫”,就需要对句子进行调整,比如改为“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我在路上看到了一只特别漂亮的猫,其余的细节都不再重要”。
再比如,“为了完成这个项目,我们团队付出了很多努力,加班加点,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无数次实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个句子中,“最终取得了成功”可能才是最关键的信息,如果把它放在句子开头或者突出强调,会让句子重心更加清晰,比如“最终我们成功完成了这个项目,这得益于我们团队付出的诸多努力,包括加班加点、查阅大量资料以及做无数次实验。
语言学中的逻辑语义分析与语言理解

语言学中的逻辑语义分析与语言理解1. 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语言学中,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语言的结构和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逻辑语义分析和语言理解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领域,它们通过分析语言中的逻辑结构和语义信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含义。
本文将介绍逻辑语义分析和语言理解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重点讨论它们在语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对话系统中的应用。
2. 逻辑语义分析逻辑语义分析是对语言中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它通过抽取和表示语言表达中的逻辑关系和语义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
逻辑语义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逻辑表达式在逻辑语义分析中,逻辑表达式是一种用逻辑符号和逻辑连接词组成的表达式,用来表示语言中的逻辑关系和语义信息。
常见的逻辑连接词有“与”、“或”、“非”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表达不同的逻辑关系。
2.2 逻辑结构分析逻辑结构分析是对语言表达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它通过识别和表示语言表达中的逻辑关系,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逻辑含义和语义信息。
逻辑结构分析可以从句子级别到篇章级别进行,它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到语言表达中的重要逻辑关系和信息。
2.3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根据已知的逻辑关系和语义信息,推导出新的逻辑结论和语义信息的过程。
逻辑推理可以通过逻辑规则和推理算法进行,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语言表达中的隐含信息和逻辑结构,并推导出新的概念和论断。
3. 语言理解语言理解是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解释,理解语言表达中的意义和信息的过程。
它与逻辑语义分析密切相关,但更加注重理解语言的语义和语用信息。
语言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语义解释语义解释是对语言表达的意义进行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它通过识别和表示语言表达中的语义信息,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意义和信息。
语义解释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言规则进行,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表达中的词义、句义和篇章义。
3.2 语用分析语用分析是对语言表达的语用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英汉翻译中语义重心的分析与处理

第34卷第4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4,N o .42018年7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J u l .2018ʌ收稿日期ɔ2018G03G25ʌ作者简介ɔ刘梦婕(1990-),女,甘肃武威人,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笔译研究.英汉翻译中语义重心的分析与处理刘梦婕(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70)ʌ摘要ɔ英汉翻译时,为了做到最大程度地忠实原文,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准确把握句子的语义重心.高质量的译文对译者的语言水平要求较高,同时会存在大量复合句㊁长难句.对于结构复杂㊁环环相扣的长句,正确地理解语义㊁做到行文缜密,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翻译的实践案例对英汉翻译过程中如何把握句子的语义重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终证实了在翻译过程中,语义重心不变和发生变化的情况,以及在翻译实践中如何进行双语转换.ʌ关键词ɔ英汉翻译;语义重心;句式重心ʌ中图分类号ɔH 315.9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18)04G0102G07A n a l y s i s 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 S e m a n t i cF o c u s i nE n gl i s h GC h i n e s eT r a n s l a t i o n L I U M e n g Gji e (C o l l e g e o f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N o r t h w e s t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L a n z h o u 73007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b e f a i t h f u l t o t h e o r i g i n a l t e x t ,o u r p r i m a r y t a s k i s t o a c c u r a t e l y g r a s pt h e s e m a n t i c f o c u s o f s e n t e n c e s i nE n g l i s h GC h i n e s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H i g h Gq u a l i t y t r a n s l a t i o n r e q u i r e s t h a t t r a n s l a t o r sh a v e s t r o n g a b i l i t y o f l a n g u a g e c o m p r e Gh e n s i o n .T h e r ew i l l b e a l a r g e n u m b e r o f c o m p l e x s e n t e n c e s ,l o n g s e n t e n c e s ,c o m p l e x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c o r r e l a t i v em e a n i n g,s o t o c o r r e c t l y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s e m a n t i c s i s t h e k e y t o e n s u r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w i l l a n a l y z e a n d s t u d y h o wt o g r a s p t h e s e m a n t i c f o c u s i nE n g l i s h GC h i n e s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p r a c t i c a l c a s e s .F i n a l l y,i t i s c o n f i r m e dw h e t h e r t h e s e m a n t i c f o c u sw i l l c h a n g e o r n o t i nd i f f e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s ,a n d ,h o wt o c a r r y o u t b i l i n g u a l c o n v e r s i o n i n t r a n s l a t i o n .K e y wo r d s :E n g l i s h GC h i n e s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e m a n t i c f o c u s ;s e n t e n c e s t r u c t u r a l f o c u s 一㊁英汉翻译中对句子语义重心与句式结构重心的把握㊀㊀句子是具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并有完整意义的可以独立的一组词.句子有一定的语法结构和语调,用以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的概念.句子末尾要有句号,问号或者感叹号[1].从语言的组合方式来说,存在主要依赖语法范畴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连接语言成分的 形合 方式,与主要依赖句子意义或逻辑关系来连接语言的 意合 方式[2].王力先生提出形合(h y p o t a x i s )㊁意合(p a r Ga t a x i s)两个概念,并指出:中国话语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并非必要;西方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或缺的[3].相比而言,汉语侧重意合结构 也可称作并列结构,语义单位并列展开,表示关系的连接词㊁介词或代词和表示限定或说明成分的定语和状语,较英语而言用得少,各语义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内在的暗示及读者的理解来贯穿联系;英语被称之为从属结构,其语义单位和成分的组合都要依仗适当的连接词㊁代词或介词来表示相互关系,定语和状语用得较多,句子较长,形式组合手段丰富多样.除此之外,英语包括汉语不具有的语言成分,如冠词㊁时态变化㊁虚拟语气等,结构复杂严谨,层次感强,缺乏弹性,从表面就可以充分地表现事件发生㊁发展或语义单位之间的先后㊁主次㊁因果等关系[4].了解了英汉双语之间的差别之后,提取句子的语义重心便成为双语转换的前提.从语义的角度来说,有了句子就会有句子重心,但对于相关问2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题的研究已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和答案.如:谭载喜指出:在任何复杂的话语中,所涉及的人和活动的重要性是不会完全相等的,其中有的是重点和焦点,有的却是次要的陪衬点.译者必须把这些特征如实反映在译文里[5].张今㊁张克定指出:承载未知信息的词语称为信息焦点(i n f o r m a t i o n f o c u s),简称焦点,也有人称之为中心或重心[6].刘宓庆指出:句子的信息中心就是言语交际的主旨部分[7].秦洪武㊁王克非指出:英语句子是 突显语序 ,指不依靠时序组句,而是把陈述重要信息的部分习惯性地放在句首[8].除此之外,黄伯荣㊁廖序东指出:汉语复句根据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并列复句和偏正复句,并列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关系平等,偏正复句之间有主从之分,主句,即正句是 正意 ,偏句是 偏义 ,一般情况下, 偏句 在前, 正句 在后.为了突出强调,也可以将 正句 前置, 偏句 起补充说明作用[9].一个句子的语义重心部分承载着说话人想表达的内容,同时也是受话人所接受的部分.但是,由于文化差异,英语句子中信息重心与句子的结构重心是两个概念.从语义上来看:每句话中都含有表明作者态度和读者需要注意的语义单位,便是句子的语义重心;句子的主旨部分即语义重心.若当中有新旧信息的对比,则新信息就会成为句子的语义重心.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的[7]9.句子结构的主要部分即句子的结构重心,但并不一定是句子的语义重心.众所周知,英语表达形式注重形式化,句式结构较多,同时句式结构也分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只有当句子的主旨部分与句子结构上的主要部分重合时,句子的语义重心才会与句子的结构重心相重合[10].因此,我们在做英汉翻译的时候,不能仅限制于 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 的转换规则.在英汉翻译转换的过程中对语义重心的把握以及其位置的变换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提取句子的中心信息,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只有先抓住一个句子的语义重心,再将句意重新进行排列㊁组合㊁调整,才能保证译文质量.二、英汉翻译中语义重心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一)简单句含有主谓(S+V)机制的五种主干成分句型的简单句,在平常的翻译实践和考试中是比较少的,不论是英文还是中文,在表达方式上都基本保持一致,语义重心也完全重合.言下之意,就是句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主语和谓语动词组成,因此,谓语动词在句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直接作为句子的语义重心,这样的句子就可以用直译的方法,例如:1.主语+不及物动词(S+V):T h el i t t l e g i r l s m i l e d.女孩笑了.2.主语+及物动词+宾语(S+V+O):S h e o p e n s t h e d o o r.她打开了门.3.主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S+V+O+O):S h e t o l du s a s t o r y.她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4.主语+系动词+表语(S+V+C):S h e l o o k sd e l i g h t e d.她看上去很高兴.5.主语+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S+V+O+C):T o m m a d et h e g i r lc r y.汤姆把女孩儿弄哭了.(二)存在句t h e r eb e 结构的句型在英语中称之为 存在句 ,表示 存在 的意思,翻译为汉语表示 有 的意思,相比之下,原文与译文的句式结构与语义重心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语义重心自然都会落到 有什么 之后,因此也可以按顺序直译.例如:T h e r e a r em a n y a n i m a l s i n t h e p i cGt u r e s,s u c ha s l i o n,t i g e r,o s t r i c h...图片上有很多动物,例如:狮子㊁老虎㊁鸵鸟等(三)被动句被动句型是翻译实践常见的句型,对于被动句子的翻译也会涉及到语义重心的问题.很显然 被怎么样 在句子中一般都会成为被强调的内容,即语义重心,从汉语表达习惯来说, 被 一般情况下用来描述发生不好的事情,英语表达中又习惯用被动的句式,我们要做的便是尽可能将译文转换为主动语态.但是,以下两种情况 被 在句子中并不做为句子的语义重心,翻译之后句子的语义重心并不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采取直译的方法便可.1.英语中有一些主动形式却含有被动意义的3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句型,与汉语的表达方式相似,强调的重心也相似,因而翻译时语义重心和意义都不会发生变化.例如:M y p l a y i s a c t i n g w o n d e r f u l l yw e l l .我的剧演出情况很好.T h e d o o r l o c k s a u t o m a t i c a l l y .这扇门会自动锁上.正如例句中所示,原句中副词 w o n d e r f u l l y用来修饰 w e l l ,为了突出强调演出情况很好.在看译文中语义重心一样落在 很好 上,而不是其它的情况,因此不难看出原文与译文的语义重心是一致的;第二个例子中 a u t o m a t i c a l l y在 l o c k后面作状语,起强调作用,译文中也是强调了门被锁的方式,如此一来,原文与译文的语义重心重合.2.一部分动作的执行者和承担者比较明确,并且动作的执行者往往是人的被动句型中,这样的句子英文表达与中文表达时的语义重心基本一致,只要把握 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 的原则,翻译的时候不用刻意增加语义重心,句意也不会变化,亦可直译.例如:Id o n t w i s ht ob ed i s t u r b e d b yo t h e r s i nm y w o r k .工作时我不愿被人打扰.这样的例子是最典型的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原句中 i nm y w o r k 作时间状语后置,语义重心为 b ed i s t u r b e d ,英语表达中习惯将否定前置,但是句意上仍表示 n o t b e d i s t u r b e d ;翻译为汉语后语义重心仍然落在 不愿被打扰 上,由此看出,被动句型翻译为汉语后原文与译文的语义重心保持一致.(四)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起名词作用的句子叫名词从句(N o u nC l a u s e).名词从句的功能相当于名词词组,它在复合句中能担任主语㊁宾语㊁表语㊁同位语㊁介词宾语等,因此根据它在句中不同的语法功能,又可分别称为主语从句㊁宾语从句㊁表语从句㊁同位语从句.其中,部分名词性从句在译为汉语后句子的语义重心不发生变化.1.主语从句主语从句,言下之意指该从句在整个句子中充当主语成分,不论是前置还是后置,句子的语义重心都会落到真正的谓语及宾语部分,转换为汉语时,语义重心仍然落在结论部分,唯一不同的是,英语表达习惯前重心,汉语表达后重心,我们可以适当做语序调整,但是句子语义重心保持一致.例如:I t s n o t m y bu s i n e s s h o w s h e c h o o s e t o l i v e .她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不干我的事.T h a t s h e i s s t i l l a l i v e i s a c o n s o l a Gt i o n .她还活着是使人感到宽慰的.W h a ts h el a c k si s w o r k e x p e r i Ge n c e .她缺乏的是工作经验.2.表语从句表语从句,言下之意在句子中充当表语成分,一般跟在系动词之后,翻译为中文多表示 是 听起来 感觉上 等,转换为汉语时,根据方梅的观点:把焦点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焦点,位置在句末,通常是句子提供的信息中最新的信息;一类是对比焦点,在句中的位置很自由,是说话人出于对比目的而着意强调的成分,可以借助于标记词 是 连 或者 是 的 格式以及语义成分的超常配位来判断[11].例如:T h e f a c t i s t h a t t h e y ar e c r o s sw i t h e a c ho t h e r .事实是他们生彼此的气.H i s o n l y t h o u gh t w a s t h a t s h e m i g h td os o m e t h i n g d e s pe r a t e .他唯一的想法是她可能做出不顾后果的事.根据上述规律,我们可以在表语从句中直接找出系动词,语义重心自然落到系动词之后的部分,翻译后语义重心不发生变化,直译即可.3.宾语从句宾语常置于动词之后,也有双宾语的结构出现,在汉语表达中,语义重心一般落在动作之后,例如做了什么㊁想做什么㊁记得什么 很显然动作后面的内容常作为句子的语义重心.宾语从句,是名词性从句的一种.在主从复合句中充当宾语,位于及物动词㊁介词或复合谓语之后的从句称为宾语从句.我们知道,宾语从句的结构都是 先行词+从句 ,很显然,从句一般都作为句子的语义重心,译为汉语时,句子的顺序和结构保持不变,语义重心也保持一致.例如:H e w a n tt ok n o w w h y wea r es o l a t e .他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来得这么晚.I d o n t r e m e m b e rw h a th e l o o k e d4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l i k e.我记不起他是什么样子了.正如例子所示,原句从句子结构上看,句子的主干部分是 H ew a n t t ok n o w ,形成主谓结构,但是句子的语义重心并不是 他想知道 ,而是后面的具体内容;翻译为汉语后,从语义上看句子的重心也是落在想知道的内容上面,而不仅仅只是强调 知道 这个动作,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宾语从句翻译为汉语后语义重心保持一致,直译即可.(五)定语从句从概念上讲,在句子中作定语成分的从句称为定语从句,这样的句子与汉语句子表达相似,因为定语部分一般作为句子中被强调的内容,即语义重心,例如 红苹果 强调苹果是红色的,并不是其它颜色.若从句较短,我们可以将其前置,若从句较长,我们可以将其单独成句,但原文与译文的语义重心不发生变化.例如:T h e m a n w h os t o l e y o u rc a rh a s b e e na r r e s t e d.偷你汽车的人已经捕获.原句中 w h os t o l e y o u r c a r 作 t h em a n 的定语且比较简短,我们直接将其前置,谓语 h a s b e e na r r e s t e d 是句子主干,但并不是句子的语义重心,很显然作定语的部分起限定修饰作用,才能使句意完整,让读者明白是偷了你汽车的人而不是其他人.译文为 偷你汽车的人已经捕获. 与原句的语义重心保持一致,因此我们也可以使用直译法.(六)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指句子用作状语时,起副词作用的句子.它可以修饰谓语㊁非谓语动词㊁定语㊁状语或整个句子.根据其作用可分为时间㊁地点㊁原因㊁条件㊁目的㊁结果㊁让步㊁方式和比较等从句,在句子中起强调作用,因此,在表达方式上状语从句一般也作为句子的语义重心部分,译为汉语后句子的语义重心不发生变化,一般直接处理为汉语中的状语成分既可.唯一不同的是,英语的状语可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末(除结果状语和伴随状语外),译为汉语时要遵循汉语后重心的原则,需要调整语序才能保证译文更符合逻辑.例如:I h a v e n t h e a r d f r o m h i ms i n c eh el e f t.他走之后我就没有收到过他的来信.因为英语是显性语言,一般可以直观地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汉语是隐性语言需要理解之后才能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性.正如例句所示,符合英语前重心的原则强调结果就是 我就没有收到过他的来信 . s i n c e 在此引导时间状语后置,翻译为汉语时遵循汉语后重心的原则,将状语前置, 我就没收到过他的来信 仍然作为句子的语义重心.因此,状语从句在英汉翻译中语义重心仍然保持一致.(七)强调句强调句也是英语中的基本表达方式,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情感时使用的一种形式,言下之意,虽然句子的语义重心与结构中心不重合,但是被强调的部分一般都作为句子的语义重心,在翻译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语序但是句子的语义重心不发生变化.例如:T h er o a di sv e r y s l i p p e r y,d ob ec a r e f u lw h e n y o u g oo u t.路上很滑,你出门时务必小心.除此之外,强调句中在表示 正是 一 就 直到 才 ,译为汉语时,可以适当调整句子的结构,但是句子的语义重心不变.例如:I t i sXGr a y t h a t c a n p e n e t r a t e s o m eo p a q u em a t e r i a l.能穿透某些不透明材料的正是X射线.三、英汉翻译时语义重心发生变化和增加的情况㊀㊀英语中大多数句子的结构比较明确㊁语义重心比较明显,因此在翻译的时候不用改动原结构,直译即可.但是毕竟是存在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在表达方式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别,一些句子的结构和语义重心与汉语表达的方式存在差别,译者作为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者,需要仔细斟酌一下句子的结构和语义重心之后再进行翻译.以下是通过实践训练发现语义重心容易发生变化或增加的情况:(一)主语补足语 语义重心自然突出补足语一般都是句子中需要被强调的部分,因此语义重心自然突出,例如:S e l f l e s s a n d a n x i o u s t oh e l p o t h e r, h e l e d a s i m p l e l i f e.从表面看,本句话似乎只有一个语义重心,即:他过着简朴的生活.其实不然,原句应该是要5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表达什么样的 他 过着简朴的生活,因此大公无私㊁热心助人,需要作为语义重心加以强调,这样使译文在逻辑上可以显得更清晰,也可以使人物性格㊁特色更加突出.因此可以译为:他大公无私,热心助人,过着简朴的生活.(试比较:大公无私㊁热心助人的他过着简朴的生活.)另一种情况,如果主语的补语置于宾语的后面,也是应该作为被强调的内容,一般要单独成句,如果只有形容词,可以尝试用增译的方法将语义补充完整.例如:H e g o to f ft h eb o a tv e r yn e r v o u s .他从船上下来,显得非常紧张.(试比较:他非常紧张地从船上下来.)前者增译一个动词,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他的心理状态,并表明紧张的原因不唯一;而后者只是陈述了 他下来 这个结果, 紧张 作了动作 下 的状语,仅起到限定动作的作用,语气并没有前者的强烈.再如:T h eb o y w a sc a u g h ts t e a l i n g .男孩儿因偷窃被捕.(试比较:偷窃的男孩儿被捕了.)虽然在表面上两种翻译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前者的翻译显然将语义重心落到了男孩儿被捕的原因上;而后者只是说明了男孩儿被捕的结果. s t e a l i n g作主语的补足语,汉语表达通常先说原因后说结果,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语义重心自然发生变化,显得语序更符合逻辑.因此,我们发现,当形容词作主语的补语时,不论在句子的哪个位置,应将其重点强调或单另成句,可以结合 增译法这 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使句子更符合逻辑性.(二)含主谓关系的宾语补足语 语义重心自然突出1.W el o o k e du p a n ds a w t h e j e t f i g h t e r sf l y i n g in a n d o u to ft h ea i r Gf i e l d .我们仰视天空,看见喷气式战斗机正在飞进飞出机场.例句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固定搭配 s e es b .d o i n g s t h . ,所以很显然后面的 f l y i n gi n a n d o u t o f t h e a i r f i e l d 与 j e t f i g h t e r s 是动宾关系,在这里强调宾语正在发生的动作㊁强化语义,而不仅仅只是强调状态作定语成分,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对动作进行强调,语义重心自然突出.试比较:人们仰视天空,看见机场飞进飞出的喷气式战斗机.另一种情况,如果句子中的宾语与其补足语之间是一种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常常为分词作定语的形式,那么该补足语就不是句子的语义重心,例如:W ew o u l d s u r e l y b e s p o t t e db y en Ge m yp l a n e s f l y i n g i na n do u t o f t h e a i r Gf i e l d .我们很有可能被出入机场的敌机发现.这样的句子中 f l y i n g是分词作定语,修饰前面的 e n e m yp l a n s ,因此可以直接用 的 的形式处理为定语,这样一来语义重心明显削弱.2.H ec o u l dh e a rh i sh e a r tb e a t i n gf a s t .很显然,心脏和跳动之间是存在主谓关系的,有短语 h e a r ...d o i n g s t h . 的结构, b e a t i n g 在这里并不是定语成分,句中 f a s t 也是着重强调心脏跳的的频率,所以翻译的时候应该将 快 作为强调部分,这样语义重心自然突出.故应该译为:他听见自己的心脏跳得很快.试比较:他听见自己急促的心跳声.(三)部分定语 语义重心自然突出在英汉翻译中,不论是词还是句子,定语是最常出现的形式,定语的作用一般是对中心语进行修饰㊁限制和说明,所以翻译的时候自然要强调突出.但是这里所说的定语要跟前面提到的定语从句稍作区分,文中前面所提到定语从句的翻译语义重心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一般是指从句;而现在所要证明的是单个词或者短语在作定语成分的时候,会出现语义重心增加的情况.1.主语的定语A g r o u p o f po l i c e m e n ,w i t h c l u b s i nh a n d s ,c a m e r u n n i n g he r e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将其翻译为:几个手提警棍的警察跑步过来.从汉语的角度分析来看,译文的语义重心分别落在了 几个 警察 跑步过来 上,但是原文中 w i t h 引导作定语成分用逗号隔开,很显然是需要被强调的部分,因此在翻译时候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处理为形容词,应该译为:几个警察手里提着警棍跑步过来.这样译文更强调动作,语义重心自然落到 手里提着警棍 上面.2.宾语的定语T r a c y A r mi s ad a z z l i n g f jo r dm o r e t h a n306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m i l e s l o n g.原文中 d a z z l i n g 是个形容词,用来修饰 f j o r d ,后面的内容是宾语补语部分,但是在这里,不建议将 d a z z l i n g 简单地处理为形容词,我认为将该词单独进行强调,这样一来整个句子的语义重心自然增加,使译文可以不受英语句式的束缚,更符合汉语逻辑的表达方式.因此原句可以译为:翠西湾长约30余英里,景色优美,令人眼花缭乱.(试比较:翠西湾是一个约30余英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峡湾.)(四)多层定语从句1.循环定语B e h a v i o r i s t ss u g g e s tt h a tt h ec h i l d w h oi s r a i s e d i na ne n v i r o n m e n tw h e r et h e r ea r e m a n y s t i m u l iw h i c hd e v e l o p h i s o r h e r c a p a c i t y f o r a pGp r o p r i a t e r e s p o n s ew i l l e x p e r i e n c e g r e a t e r i n t e lGl e c t u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这类多层复杂的定语从句,如何确定语义重心就显得更为重要.一般来讲,英语句子中主谓宾合起来就是该句子的主要信息,也是语义重心,但是,英语句子是结构化的,尤其这种多层次的复合句,当很多定语一起出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分析哪些定语要处理为增加的语义重心,哪些定语只适合作定语成分.根据多次的实践,我认为,若例句中有3个定语时,前两个定语的长度与第三个定语的长度差不多相等时,我们可以将前两个定语处理为先行词的定语,将第三个定语单独强调,语义重心自然突出.如例句中语义重心为 孩子们会有更大的知识发展 ,翻译的时候,我将第三个定语分别处理为三个分句,语义重心自然增加,这样既可以避免定语过长,又可以使译文逻辑更清晰.因此,可以将其译为:行为主义者认为,一个孩子如果生长在有很多刺激的环境里,而这些刺激促进了其适当反应能力的发展,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有着更大的知识发展.(试比较:行为主义者认为,生长在能够发展他或她适当反应能力的有刺激的环境里的孩子会经历更大的知识发展.)2.并列定语上面的长句中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即:每一个定语从句都是在修饰前面一个定语从句中的最后一个词,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 循环定语 ,翻译时将较长的定语单另成句,语义重心自然增加;此外还有一种多层定语成分的长难句,区别在于几个定语成分同时修饰一个中心词,我们将这些定语称之为 并列定语 ,这样的情况翻译时需要将每个定语从句单独翻译,语义重心自然突出.例如:E u r o p e a n s t o d a y,l i k eA m e r i c a n s 200y e a r s a g o,s e e k a w o r l d w h e r es t r e n g t h d o e s n o t m a t t e r s o m u c h, w h e r e u n i l a t e r a la c t i o n b y n a t i o n si s f o r b i d d e n a n dw h e r e a l l n a t i o n s r e g a r dGl e s so f t h e i rs t r e n g t ha r e p r o t e c t e db yc o mm o n l y a g r e ed r u le s of b e h a v i o r.当今的欧洲人,就和两百年前的美国人一样,寻找这样一个世界,在那里,武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在那里,禁止由国家发起的单边运动;在那里,所有的国家不论其实力,都会受到普遍公认的行为准则的保护.像这样的并列定语,我们一般可以处理为所谓的排比句,语义重心自然突出,使译文条理清晰㊁节奏感强,更有利于表达感情.四㊁结语一个句子的语义重心就是整个句子的灵魂,承载了说话人想表达的主要信息,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务必要遵循 忠实 说话人的原则,准确把握句子的语义重心,才能更好地做到忠实原文.从实践的角度来说,翻译不仅仅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显现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转换技巧,还要准确把握原文的语义重心和句式结构重心,才能更好地保证译文的质量.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原文句子语义重心,必定会造成语义不明确㊁语气不正确㊁逻辑混乱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翻译实践当中.ʌ参考文献ɔ[1]薄冰.高级英语语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654.[2]肖美良.语言组合方式及句子语义重心在汉英翻译中7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的重要性[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6):71G72.[3]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下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310.[4]张国敬.尊重区别把握重心 克服C h i n g l i s h 现象的最有效手段[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4):58G59.[5]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36.[6]张今,张克定.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M ].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7.[7]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8.[8]秦洪武,王克非.英汉比较和翻译[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10.[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60G171.[10]郑燕平.英汉翻译中句子重心变化原则及其应用[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01):112G117.[11]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J ].中国语文,1995,(04):279G288.[责任编辑:王敬儒]8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句子分析实例理解语言的逻辑关系

句子分析实例理解语言的逻辑关系句子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通过对句子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逻辑关系。
本文将通过实例来解析句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逻辑。
1. 主谓关系主谓关系是句子中最基本的逻辑关系,主要表达了一个动作或状态。
例如:“小明读书。
”这个句子中,“小明”是主语,“读书”是谓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主谓关系。
主谓关系在句子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分析主谓关系可以揭示出句子的核心意思。
2. 主谓宾关系主谓宾关系是句子中常见的逻辑关系,表示主语进行的动作作用于宾语。
例如:“小明喝水。
”这个句子中,“小明”是主语,“喝水”是谓语,“水”是宾语。
主谓宾关系描述了主语动作的目标,通过分析主谓宾关系可以进一步理解句子的动作及其影响。
3. 主谓表关系主谓表关系是句子中描述主语状态或特征的逻辑关系。
例如:“花儿开了。
”这个句子中,“花儿”是主语,“开了”是谓语,“开了”后面没有宾语,而是一个表语。
“开了”的作用是描述主语“花儿”的状态。
主谓表关系对于描述事物的状态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主谓表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中所描述的状态。
4. 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是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独立成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逻辑关系。
例如:“他喜欢跑步,她喜欢游泳。
”这个句子中,“他喜欢跑步”和“她喜欢游泳”之间没有主谓关系,它们是并列关系。
“喜欢跑步”和“喜欢游泳”在句子中地位相等,没有上下级关系。
并列关系在句子中常用于列举或对比,通过分析并列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5. 递进关系递进关系是句子中表达逐渐增加或逐渐深入的逻辑关系。
例如:“他既聪明,又勤奋。
”这个句子中,“既聪明”和“又勤奋”之间是递进关系。
“既聪明”描述了主语的一种特征,“又勤奋”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特征。
“既…又…”的结构表明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在句子中常用于强调或加强一个特定的特征或品质。
通过上述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句子中的不同逻辑关系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起到了关键作用。
句子结构语义分析

1)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也可用介词 “被(叫、让、给)”引进。如:
小牛在吃草。/他打碎了杯子。 2)受事:动作行为承受者,也可用“把”引
进。如:
小花猫逮住了一只大老鼠。/他拿走了书。 3)系事:连系动词连接的对象。
他是学生。/这人成了一个画家。
名词性词语担任的语义角色
“买”或“一件”或“毛衣”。)
四、语义特征
(一)词语搭配和语义特征
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 最小语义成分就是语义特征。如:“着”表 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具有这种语义特征的词 才能与之搭配,“唱着、亮着”等。
(二)句式构成和语义特征
句式构成也有语义特征限制问题。如: “…了”句式中前面的部分具有推移性,即
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如: 我去二楼。/陈笑雨去师大。 9、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如: 他回家乡过春节。/我的课请排星期五。
名词性词语担任的语义角色
10、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如: 刘玲考大学。/他在筹备展览会。 11、原因:可用介词“因为”引进。如: 他在外呆了一个月避避风头。/他爷爷正在养病。 12、材料:用介词“用”引进。如: 地板涂了一层油漆。/他在给青菜浇水。 13、致使:可用“使”引进。如: 我热了一碗饭。/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 14、对象:可用“对(向)”引进。如: 她在教育孩子。/感谢领导。
4、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
1)领属关系:我们的学校 2)处属关系:天上的云彩/室外的温度 3)时属关系:当时的情况/过去的事情 4)从属关系:厂长的秘书/同学的妈妈 5)隶属关系:兔子的尾巴 6)含属关系:蔬菜的味道/妹妹的脾气 7)质料关系:老虎皮的坐垫 8)来源关系:中国的留学生/四川的榨菜 9)种属关系:一等奖的奖励/四化的目标 10)相关关系:李先生的消息/爱情的传说 11)类属关系:金黄色的麦浪/人工的心脏 12)比喻关系:历史的车轮
汉语句子语义的逻辑分析与表达方式

汉语句子语义的逻辑分析与表达方式汉语作为一种表意丰富的语言,其句子语义的逻辑分析与表达方式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句子中,由于词语的搭配和语序的排序不同,意义也会随之产生变化。
因此,理解和分析汉语句子的语义是非常重要的。
一、句子语义的逻辑分析在进行句子语义的逻辑分析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词语语义的分析:一个句子由多个词语组成,每个词语都有其自身的语义。
因此,我们可以从每个词语的语义入手,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影响。
例如,动词在句子中直接表达动作,名词则表示事物的名称,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属性,副词表示程度或方式等。
2. 句子结构的分析:句子结构对句子语义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例如,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通常表达出一种客观的事实关系,而倒装句则会使语义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句子结构的分析需要考虑每个成分的语义作用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关系。
3. 关联词的分析:关联词在句子中起到了连接词语或句子的作用。
例如,“但是”、“然而”等连接词表示转折关系,而“因为”、“所以”等则表示因果关系。
因此,在句子分析时,需要特别关注这些关联词所连接的原因和意义。
二、句子语义的表达方式在句子语义的表达方式上,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
1. 用词丰富多样:汉语有着丰富的词汇,而且同一个词语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义项。
因此,在句子中使用丰富多样的词语,可以使句子更加准确和生动。
例如,“蹒跚”、“踉跄”、“蹒跷”等单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细节。
2. 谨慎使用口语化表达方式:汉语中有许多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玩完了”、“不用这样”等。
这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模糊性,容易引起歧义和误解。
因此,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应尽量谨慎使用这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3. 注重句式和语态的变化:中文的句式和语态变化非常多样,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例如,使用被动语态可以使句子更加客观和中立,使用询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2.受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他吃了饭。 他把苹果扔掉了。
3.系事——联系词联接的对象。 (与等事相对) 他是学生。 我成了北京人。
4.与事——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 他送我一条领带。 他给我一个饼。
5.结果——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他织了一件毛衣。 我写了一篇文章。
6.工具——动作行为的凭借物。 我写蜡笔,他写铅笔。 小李吃大碗。
有了上面的描写,就有助于说明下列表达上的差异: 光的速度
* 火的速度 大火/小火
* 大光/小光
(2)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也有助于说明句式对词语的选 择关系。
“NP了” 大小孩了! 大学生了! 秋天了! 教授了! 老夫老妻了! 那么,什么样的词语才可以进入这样的格式呢?
NP具有[+推移性]应该是该句式成立的条件。
7.方式——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 我跳探戈。
8.处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起点、终点。 我住三楼。 食堂我吃不惯。
9.时间——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他在广州过“五•一”。 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
10.目的——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 他为这件事操了不少心。 他们在挤电影票。
决定的。 这可以由下面两点得到证明: A.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可能产生不同的语
义关系。例: 考学生 考笔试 考语文 考一百分 考大学
B.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动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 义关系。例:
打研究生 考研究生 住研究生 教研究生 当研究生
(2)名词与名词组合成一个句法结构时,也可能形成若干种语 义格类型。
(3)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有助于揭示出造成狭义同构句不同 变换式的原因。 例:
A组 他送了一本词典给小王。 他送给小王一本词典。 他卖了一件衣服给小李。 他卖给小李一件衣服。 他还了一万元给小张。 他还给小张一万元。 他交了五千元给学校。 他交给学校五千元。
现代文中句子含义的系统分析

现代文中句子含义的系统分析
现代文中的句子含义系统分析是一种对句子含义进行综合性而全面的分析方法。
通过
系统性的考察句子中的语词、词性、句法结构、上下文等多个方面,对句子的各个层面进
行全面的理解和解释,进而把握句子的含义。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文中句子含义
的系统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一、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是对句子中的词语的意义进行分析,以揭示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在语义分析中,可以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1.词义分析:分析句中的词语在这一句子中的确切含义。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
具有不同的含义,所以要具体分析之。
2.上下文分析:上下文是指句子所处的语境,对于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在进行
上下文分析时,要考察句子前后的语境,包括逻辑关系、语气、人称等因素,以便更准确
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3.比喻分析:现代文中经常使用比喻手法,通过对句子中使用的比喻词语、比喻的对
象以及比喻的意义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1.主谓宾分析:主要分析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这些成分
的形式和语序,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2.修饰语分析:修饰语可以是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从句等,通过分析修饰语与
被修饰词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句子的更深层含义。
1.段落分析:段落是现代文的基本单位,通过分析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结构等因素,可以揭示句子的地位和作用。
2.衔接分析: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于整个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至关重要。
通过分
析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比如过渡词、代词、指代等,可以揭示句子的逻辑关系和篇章的
整体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句逻辑关系及语义重心分析一、非因果类复句的逻辑事理关系的表达规律(一)并列复句及其表达规律并列复句包含两种逻辑事理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式,另一种是对比关系式。
1、并列关系式并列关系式的复句的几个分句分别叙述彼此相关的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几个方面、相关的几种情况。
几个分句的意思没有主次先后之分。
其使用的关联词语如“又、也、既……又……、一边……一边……、一面……一面……”等。
这种关系在一般的阅读理解训练中是常见的关系式,对于句子中心意思的概括要注意到其表达的特点:其中意思不偏重于任何一个分句,在理解其意思时,要全面概括各个分句的意思,既不能缩小原句表达的意义范围,也不能扩大原句表达的意义范围。
例如:①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第①句根据其并列的逻辑事理关系,应概括为“上云层的厚薄象征着阴晴两种不同的天气”。
第②句则应概括为“描写这年轻人的年龄及穿着打扮”。
2、对比关系式对比关系式的复句两个分句说明一正一反两种情况,肯定某一事物而否定另一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中一个分句的意思。
其使用的关联词语如“是……不是……、……而不……、不是……而是……”,其表达为先肯定后否定或否定后否定两种情况。
在具体应用时,先肯定后否定的句子其突出的中心意思在否定的分句上,先否定后肯定的句子突出的中心意思则在肯定的分句上。
例如:③作为一个三好学生,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优秀,而不应该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④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第③句说话人的意图明显在于对这个三好学生的批评,对比关系中突出后一分句的意思,前一分句是作为比较突出后一分句而存在的,其中心意思应概括为“这个学生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
第④句则是先否定后肯定的句子,其中心意思应概括为“王昭君是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二)承接复句及其表达规律承接复句包括三种承接关系:时间上的承接关系、空间上的承接关系和逻辑事理上的承接关系。
1、时间上的承接关系这类承接关系反映连续动作或连续发生的事件,可不用关联词语,也可用表时间先后的关联词语,如“再、就、便、接着、于是、又、才、起初、最后、一……就……”等。
时间上的承接关系往往表现一个事件的先后过程,在理解上,必须概括出全过程的所有环节,不可遗漏。
例:①狗来了,这可怜的动物摇显然着尾巴,大概是和人一样表示微笑吧!它好奇地把湿滑的鼻子放在开盖的得水瓶口上。
它惊恐地向后一跳,并冲着我尖叫着,发出一种责备的声音。
在理解这一段叙述性的话时,对于主要意思的概括,要抓住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重点是抓住几个重要的动词:①“来”“摇尾巴”,②“闻香水”,③“惊恐地跳开”。
由此概括其中心意思:这段文字写狗走过来闻到香水味,很惊恐地跳开去。
然后根据前后承接关系的前因后果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狗很不喜欢香水。
(原文主题是讽刺一些读者不喜欢高雅作品,反而喜爱一些低俗的作品)承接关系的分析在小说阅读的情节分析中十分重要,小说的情节结构,实际就是一种承接关系的语言结构。
对于情节过程的准确把握,是分析人物,归纳主题的基本方法。
2、空间上的承接关系空间上的承接关系的各个分句依次反映在一定空间内存在的事物。
一般不用关联词语,用方位词起承接作用。
往往按照由表及里(或由内到外)、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次序一一写出存在的事物。
在理解这类关系的句子内容时,同并列关系式一样,要依次概括出各个方位存在的事物,不能遗漏。
例:②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
这个空间承接关系的复句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反映大殿所摆放的物品的,概括这句话的中心意思,要将全部物品涵盖,不能遗漏。
因此,应当概括为:大殿里依次摆放着朱漆方台、金漆雕龙宝座和雕龙围屏。
3、逻辑事理上的承接关系这类关系的复句分句间的先后顺序实际包含时间先后和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又不同于单纯的因果关系。
也不使用关联词语。
例:③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续起来的思索。
这就是一个逻辑事理上的承接关系的复句,在“部署、决心、判断、侦察和思索”四个方面有时间上的承接关系,也有前因后果的承接关系,反映的是一个因果的过程,而不是用原因来证明结果。
理解这样的复句,必须完整反映这个因果的过程,因和果都是重要的。
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应概括为:侦察和思索是正确判断的基础,正确判断是正确决心的基础,正确决心是是正确部署的基础。
(三)递进复句及其表达规律递进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进一层,一般要使用关联词语。
主要有四种递进的方式。
1、“不但……而且……”式这是典型的递进复句,前一分句关联词语还可使用“不仅、不光、不只、不单”等,对第一分句的意思作不完全的否定,提示前一分句的意思是肯定的、正确的,后一分句表达的意思要进一层。
后一分句的关联词语还可用“并且”。
根据这类复句的组合关系,可以看出,说话人对于两个分句的意思都是肯定的,但更偏重于表达后一分句的意思,起着突出强调后一分句意思的作用。
这类复句常用于文章段落之间的过渡,往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分句是对上一段落的中心意思概括,后一分句是下一段落的中心意思的总提。
例:①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②这本书不仅总结了清代学术研究的成就,而且对学风问题谈了一些很有益的见解。
这类复句的中心意思概括要根据语言环境和理解的角度来概括。
单纯理解其内容要点,要将两个分句的意思都概括进去,比如第①一句就概括为“哥白尼发表地动学说带来了天文学革命和开辟了各门学科的新时代”。
但如果在承上启下的情况下,对于开启段的中心内容的概括,则只抓后一分句“突出了哥白尼地动力学说开辟了各门科学的新时代”。
第②句的理解也是同样的道理。
2、“……而且……”式这种形式的递进复句只在后一分句使用关联词语,还可使用“并且、还、又、甚至、以至、更是、更加、尤其是”等。
由于前一分句不用关联词语,作者对第一分句的意思完全肯定,因此,其递进语气相比“不但……而且……”式要弱一些。
在概括中心意思时,大多情况下应将两个分句的意思全部概括,不能仅偏重于后一分句。
例:③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④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愉快。
第③句是对天气的描写,两个分句均天气很热,后一分句用特例来突出热的程度。
概括时不能仅抓后一分句。
第④句中后一分句中的“女人们”是特指“青年人”中的“女人们”,其中心意也要两面兼顾,概括为“青年女人们喜欢想愉快的事,忘记不愉快的事”。
3、“尚且……更(何况)……”式这类递进复句前一分句提出一个明显事例,后一分句在程度、范围上进一层做出推论,并与前一事物比较。
在表达上这类复句往往突出后一分句的意思,中心意思的概括要抓住后一分句。
例:⑤我阅读唐诗、宋词尚且有困难,诗经、楚辞就更看不懂了。
⑥秋天尚且这么热,夏天就可想而知了。
第⑤句的中心意思是“我看不懂诗经楚辞”。
第⑥句的中心意思是“夏天更热”。
4、“不但不……反而……”式这类递进复句说明一个事实,并用关联词语加以否定,后一分句逆向递进,对于这类复句的理解,表达重心在后一分句。
⑦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⑧他不但不感谢同志们对他的帮助,反而以怨报德。
第⑦句的中心意思是“母亲给我许多慰勉”;第⑧句的中心意思则是批评他“以怨报德”。
递进关系的复句常常有倒置的情况,将进一层的意思先说。
出现此种情况时其表达目的在于突出进一层的意思。
如:⑨别人都这样看,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意见。
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在于强调“大家都这样看”。
(四)选择复句及其表达规律选择复句每个分句表示一种可能性,分句间的关系是选择关系。
选择复句有三种关系式。
1、取舍关系式取舍关系式的选择复句表达说话人对两种可能性主观上是有所取舍的。
包括两种方式:取前舍后:常用关联词语是“宁可……也不……、宁愿……也不……”等;取后舍前:常用关联词语是“与其……不如……、与其……毋宁……、与其说……不如说……”等。
①宁可将可做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的材料拉成小说。
②他宁愿自己多做一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第①②句都是取前舍后的选择复句,但说话人的表达目的重心在后一分句上,强调后一分句的意思。
第①句的中心意思是“不将速写的材料拉长”,第②句中心意思在于“不推诿工作”。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其中心意思也在于“不苟且偷生”这一面。
③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地去死!④这责任与其让李自成来负,毋宁是应该让卖友的丞相牛金星来负。
第③④句都是取后舍前的选择复句,说话人的表达目的重心在第二分句上,第③句突出“壮烈地去死”这个意思,第④句的中心则是“这个责任应该由牛金星来负”。
2、非取舍关系式这类选择复句说话人主观上不作取舍,又可分为两种关系。
(1)相容关系,表示两种可能性可以同时存在。
使用关联词语“或者、也许……也许……”等。
作者的表达意图为两种可能性均可,在理解时应同并列关系式复句一样,各个分句的意思要综合概括,但要注意到其表达的语气要比并列关系式弱,对事物的陈述是不确定的。
例: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雨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⑥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
这两句话在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时就应综合思考,第⑤句的中心意思应是“南极有暴风雨之家和风极这两个别称”,不能只取其中一个。
第⑥句的中心则是“她们有些后悔,也有些怨恨”。
(2)不相容关系,表示两种可能性互相排斥,不能并存。
使用关联词语“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有时也用“或者……或者……”。
这类选择复句的理解要根据语境来揣摩作者的意图,原句中作者的虽然只是提出了两种可能性,但是,在语境中作者是对两种不相容的可能性有倾向的。
例:⑦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⑧要么被困难吓倒,要么拿出勇气来战胜困难。
根据这两句话的语境,第⑦句显然是两种可能性中倾向于第一种“在沉默中爆发”;第⑧句则明显倾向“拿出勇气来战胜困难”。
这就是作者运用这种句子的表达意图,是句子的中心意思所在。
3、疑问形式的选择复句⑨她是从四婶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第⑨句是疑问形式的选择复句,这是表示对两种可能性的猜测、估计。
其中心意思无偏重,要将两种可能性全部涵盖,但要注意到其语气的表达:祥林嫂成为乞丐的时间有两种可能:一是从四婶家出去以后,一是到卫老婆子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