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完整版)《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1

(完整版)《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1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修订版)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2003年10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目的与任务 (1)第二条调查周期 (1)第三条调查总体 (1)第四条总体抽样精度 (2)第五条复位精度 (2)第六条调查因子精度 (4)第二章技术标准 (4)第七条土地类型(地类) (4)第八条植被类型 (9)第九条湿地类型 (11)第十条土地退化 (14)第十一条森林分类 (18)第十二条区域划分因子 (24)第十三条地形因子 (27)第十四条土壤因子 (28)第十五条树种(组)划分 (30)第十六条龄组划分 (31)第十七条森林结构 (32)第十八条森林分级 (33)第十九条森林健康 (36)第二十条地类变化原因 (37)第二十一条其它样地因子 (40)第二十二条样木因子 (43)第二十三条其它标准 (46)第三章调查方法 (47)第二十四条基本方法 (47)第二十五条面积测定 (47)第二十六条固定样地布设 (47)第二十七条固定样地标志 (47)第二十八条固定样地调查 (48)第二十九条样地每木检尺 (55)第三十条其它因子调查 (57)第四章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58)第三十一条调查记录检查 (58)第三十二条数据输入 (60)第三十三条逻辑检查 (60)第三十四条立木材积表 (60)第三十五条统计数据预处理 (60)第三十六条森林资源现状及精度 (63)第三十七条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65)第三十八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表 (68)第五章质量检查 (74)第三十九条质量管理 (74)第四十条检查内容 (75)第四十一条检查数量 (77)第四十二条检查方法 (77)第四十三条质量评定 (78)第六章成果与使用 (79)第四十四条调查成果 (79)第四十五条成果使用 (81)附件: 1样地调查记录表2成果统计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任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为总体,通过对固定样地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中胸径测量精度范围的精准确定

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中胸径测量精度范围的精准确定

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中胸径测量精度范围的精准确定陈绍玲;林笑雨;梁文慧;郑龙川【摘要】从历次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的胸径测量精度要求中,选择最常用的规定,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更合理的每木检尺株数和胸径量测精度.【期刊名称】《林业勘察设计》【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抽样抽查;株数;胸径;误差;精度【作者】陈绍玲;林笑雨;梁文慧;郑龙川【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长泰县林业局,福建长泰363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2+2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数量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拥有量和森林生产力。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是林业的基础性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成果。

为了更精准的确定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中胸径测量的精度范围,本文根据福建省已开展的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规术规定和5次县(市)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定中的精度要求,结合福建省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用表,利用每木检尺株数允许误差株数和误差最大蓄积量值,经拟合推算不同胸径测量误差值,以判断外业调查中的胸径测量的精度,为统一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抽样调查)复查技术标准和方法提供参考。

1 历次调查误差精度要求从福建省历次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胸径测量精度最常用的范围(表1,表2)可以看出,历次精度<8 cm的检尺株数最多不超过3株,占历次精度要求的61.5%;胸径≥20 cm的树木,胸径测量误差<1.5%,测量误差1.5%~3%的株数不能超过总株数的5%;胸径<20 cm的树木,胸径测量误差<0.3 cm,0.3 cm≤测量误差≤0.5 cm的株数不得超过总株数的5%,也占历次精度要求的61.5%。

福州市林业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0241060号提案的答复

福州市林业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0241060号提案的答复

福州市林业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0241060号提案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州市林业局•【公布日期】2024.06.17•【字号】榕林〔2024〕53号•【施行日期】2024.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福州市林业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0241060号提案的答复榕林〔2024〕53号董芳委员:您关于《预防松材线虫伤害保障森林资源安全的建议》(第20241060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我市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要、监管为重的防控方针,按照重点拔除、逐步压缩、全面控制的目标,以疫情监测为基础、病死(濒死、枯死)松树清除为核心、疫情除治为重点,强化疫源管控、区域间联防联控和部门协作配合,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5年攻坚战,保护我市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一)加大日常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专项行动宣传活动,强化大众防灾减灾意识与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大众支持和参与林草生物灾害防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相关企业(单位、个人)阐述使用松木包装材料潜在的风险性与危害性,促使其减少或避免使用松木包装材料;(二)组织开展林业科技培训班。

今年我市将举办全市林业科技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植物检疫等技术,通过学习先进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市森防人才队伍的素质,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将专业技术和综合知识的培训相结合。

加强林业技术人员对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认识,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识别与防治能力。

二、建立健全防治体系(一)坚持精准施策。

坚守疫情防控底线,强化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分区分级管理,科学分类施策。

林分调查—标准地调查(森林调查技术)

林分调查—标准地调查(森林调查技术)

6.2标准地的实测方法01 02 03 04每木检尺树高测定测定郁闭度测定林分年龄 目录 05其他因子测定01每木检尺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径。

每木调查的主要工作是分别林层、树种、起源、年龄(或龄级)、活立木、枯立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并按整化径阶记录、统计各径阶林木株数,取得林木株数按直径分布序列的工作。

每木检尺的步骤用轮尺或围尺测定每一株树的胸径,按实测直径或按径阶记录;径阶大小的确定:我国(2003)规定,林木调查起测胸径为5.0㎝,视林分平均胸径以2㎝或4㎝为径阶距并采用上限排外法。

径阶阶距越大,平均直径越小,调查误差越大。

Dg>12cm时,4㎝为一个径阶距6<Dg<12cm时,2㎝为一个径阶距Dg<6cm时,1㎝为一个径阶距每木检尺的步骤3)起测径阶:起测径阶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

胸径为5.0㎝)。

4)划分材质等级:(1)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占全树高的40%以上(2)半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足全树高的40%(3)薪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下每木检尺的步骤5)注意事项①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端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对每棵树先进行标号,然后进行检尺;②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北要南不要,舍东取西)的原则,确定检尺树木;③要防止重测或漏测:一般每木检尺时,测者每测定一株树,应高声报出该树的树种、林木质量等级和直径大小,等记录者复诵后再取下测尺。

记录者及时在每木调查记录表的相应栏中记入。

6)计算林分平均直径。

02树高测定树高测定Array测高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林分条件平均高或各径阶平均高。

1)求林分平均高:在标准地内,随机选取25~30株林木测定胸径和树高,一般每个径阶内应量测3~5株林木,满足正态分布,并记入测高记录表中。

用图解法或数式法建立树高曲线,确定林分平均高和径阶平均高。

森林调查技术课后作业

森林调查技术课后作业

森林调查技术(林地测量)学习自测题项目一罗盘仪标准地周界测量一、名词解释(1)森林资源(2)森林资源调查(3)森林资源二类调查(4)大地水准面(5)1956黄海高程系(6)高斯投影带(7)直线定线(8)直线定向(9)方位角(10)象限角(11)磁偏角(12)磁坐偏角(13)子午线收敛角二、填空题(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1982年颁布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定》,森林资源调查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类别。

伐区调查是属于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的类别。

一类、二类、三类、三类(2)以全国或大区域为对象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其调查方法主要采取__________方法,因此其调查结果无法落实到具体的小班,每___年进行复查一次。

固定样地连续抽样调查,5 (3)福建省森林资源区划系统在多林地区为____ ______;少林地区为___ ____。

南三龙地区,县乡村林班大班小班六级;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县乡村大班小班五级(4)森林资源调查技术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目测阶段、实测阶段、遥测阶段(5)“3S技术”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GS、GIS、GPS(6)福建省森林资源清查系统是在______年建立的,其采用系统抽样进行布设样地,其样地的间距为__________,当时全省共设置______个样地。

1978年、4×6km、5095 (5)地面上的点需由三个参数来确定,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我国国家高程基准有两个,即____ _ ______和_______ ____,其中1985国家高程系统中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海拔高测定的高程是___________。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福建林业调查规划院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福建林业调查规划院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目的与任务为了统一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深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等制定本规定。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

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第二条调查范围与内容一、调查范围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有和经营管理的土地;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范围内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二、调查内容(一)调查基本内容包括: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二)下列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详细程度,应依据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和调查目的以及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由调查会议具体确定:1.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调查;2.森林土壤调查;3.森林更新调查;4.森林病虫害调查;5.森林火灾调查;6.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7.生物量调查;8.湿地资源调查;9.荒漠化土地资源调查;10.森林景观资源调查;11.森林生态因子调查;12.森林多种效益计量与评价调查;13.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14.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建议;15. 其它专项调查。

森林抽样调查—样地测设与调查(森林调查技术)

森林抽样调查—样地测设与调查(森林调查技术)

7.5样地测设01 02 03闭合导线法对角线法小结 目 录样地测设样地测设样地测设是指在实地测定样地边角并埋设固定标志的工作。

样地测设的方法有罗盘仪闭合导线法、对角线法两种闭合导线法对角线法01闭合导线法闭合导线法操作步骤Array 1.确定样地形状为正方形,面积为1亩,在样地定位已确定并埋设角桩的西南角d点架Array设罗盘仪,按方位角0°,水平距25.82米确定a点;按方位角90°,水平距25.82米确定c点2.将罗盘仪移到a点,按方位角90°,水平距25.82米确定b点3.测量bc长度,相对闭合差不能超过1/200,即|bc长度-25.82|≤0.51米闭合导线法操作步骤4.若闭合差大于规定的0.51米,必须重复上述1、2、3工作,重新确定四个角点并测量边界长度,计算样地闭合差,直到闭合差小于0.51米为止。

5.若闭合差小于规定的0.51米,则在其它三个角点上各埋入一长为20cm的硬塑料管角桩,外露10cm。

02对角线法对角线法操作步骤1.以样地定位时确定的位置为中心架设罗盘仪,往0°,90°,180°,270°四个方向分别用皮尺量取水平距18.26米确定方形样地四个角点,在四角点上各埋入一长为20cm的硬塑料管,外露10cm,称角桩。

2.用皮尺分别准确量测方形样地四条边长度,记录于样地周界测量记录表内。

每条边的标准长度应为25.82米,相对闭合差不能超过1/200,既|四条边条之和-25.82×4|≤0.51米。

3.若|四条边条之和-25.82×4|>0.51米。

则周界测量闭合差大于规定的标准,必须重复上述1、2工作,重新确定四个角点并测量边界长度,计算样地闭合差,直到闭合差小于0.51米为止。

40cm、深50cm,坑槽内直角两边与样地边线平等,内角与角桩重叠,坑槽挖好后,将角桩按原位置移入坑槽内,打入实土10 cm,外露10cm,外露部分用松土覆盖。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资源鉴定与评价
形态特征鉴定
根据林木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包括树 形、叶片、花朵、果实等特征。
分子标记鉴定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DNA分子标记对林木 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分类。
抗逆性评价
对林木种质资源的抗逆性进行评估,包括抗寒性 、抗旱性、抗病虫害等方面进行评价。
资源保存与利用
01
02
03
种质资源库建设
利用方式与途径
直接利用
通过繁殖、栽培等方式直接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满足生产和生活 需求。
间接利用
通过林木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提高林木品质和产量,间接实现林 木种质资源的利用。
创新利用
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基因资源,开展基因编辑、基因转化等生物技 术手段,创造新的林木品种或改良现有品种。
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益分配
规定了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管理的相关要求,包括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对种质资源的管理、收集、保存、交换、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障了林木种质资源的合法权益。
地方政策与规定
各地林业部门发布的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普查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资源监测与评估
资源监测
定期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掌握资源数 量、分布、质量和变化情况,为制定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 科学依据。
资源评估
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包括遗传多样性、生态价 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 护提供依据。
预警机制
建立林木种质资源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资源流失、 破坏和濒危状况,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管理体制与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其它设区市达85%以上(可靠性95%)。 2、总体各类林地面积调查精度 ⑴多林地区以县(市、区)为总体的,要求精度达到95%以上。 ⑵少林地区以设区市为总体的,要求精度达到90%以上。
1 总则
7
1总述
第四条 精度要求
二、样地测设 1、样地定位误差不大于图上距离的1mm(比例尺1∶50000的地形图);用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抽样调查的任务是获得调查单位最新的森林、林木、 林地等基础数据信息,准确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掌握森林生态系统 的现状,并对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1 总则
4
1总则
第二条 调查内容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抽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现 状,主要内容包括:
一、土地利用与覆盖:包括各类土地、植被类型的面 积和分布;
二、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数量、质量、 结构和分布,森林按起源、权属、龄组、林种、树种的面积 和蓄积。
1 总则
5
1总则
第三条 调查总体
在上期调查的总体为准,进行样地复位调查或重新布设样地。 一、多林地区,包括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所辖县
(市、区)和漳州市的华安县、南靖县,泉州市的德化县、 永春县,福州市的永泰县、闽清县,宁德市的古田县、屏南 县,以县(市、区)作为调查总体。
二、少林地区,包括漳州市(不含华安、南靖)、泉州 市(不含德化、永春)、福州市(不含永泰、闽清)和平潭 综合实验区、宁德市(不含古田、屏南)、厦门市、莆田市, 以设区市作为调查总体。
1 总则
6
1总则
第四条 精度要求
一、总体估测精度 1、总体活立木蓄积调查精度 ⑴多林地区以县(市、区)为总体的,要求精度达90%以上。 ⑵少林地区以设区市为总体的,厦门市和莆田市要求精度达80%
⑴乔木林地:
由乔木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20。其中, 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 10m以上;
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 平行林带的带距≤8m时按片林调查。包括郁闭度达不到0.20, 但已到成林年限且生长稳定,保存率达到80%(年均降水量 400mm以下,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为65%)以上人工起源 的林分,也包括由以乔木型红树植物为主体组成的红树林群 落。
2 技术标准
第五条 土地类型(地类) 一、类型划分
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是根据土地的覆盖和 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类型,包括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 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3个三级 地类。见表2-1。
2 技术标准
15
2 技术标准
2 技术标准
16
2 技术标准
第五条 土地类型(地类)
1、林地
161
无立木林地 火烧迹地
162
其它无立木林地 163
宜林荒山荒地
171
宜林地
宜林沙荒地
172
其它宜林地
173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180
一级 二级
三级 代码
乔木林地 乔木林地 111
灌木林地
特殊灌木林 地
131
一般灌木林 地
132
竹林地 竹林地 113
疏林地 疏林地 120
林地
未成林造林 地
未成林造林 地
福建省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抽样调查技术规定
『主讲人』施恭明 『时 间』2016.7
1
1总则
第一条 调查目的与任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抽样调查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县(市、区)为调查单位,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 为目的,其成果是控制“二类调查”各主要调查因子的调查精度,综合评价 过去十年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效,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计划,监督 检查各地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执行情况。
一级 二 级 有林地
三 乔木林 红树林

代码
一般乔木 林
111
人工矮化 乔木林
118
112
散生型竹林 1131
竹 林 丛生型竹林 1132
混生型竹林 1133
疏林地
120
林地 灌木林地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 林地
131
其它灌木林地
132
未成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未成林封育地
141 142
苗圃地
150
采伐迹地
141
苗圃地 苗圃地 150
采伐迹地 16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迹地 火烧迹地 162
其它迹地 163
造林失败地 171
宜林地 规划造林地 172
其它宜林地 173
11
2 技术标准
1、去除“有林地”二级地类,“乔木林地” 和“竹林地”为二级地类。把原乔木林中 “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归类到灌木林地 。把原红树林按乔灌属性分别归类到乔木 林地和灌木林地。
20cm的树木,测量误差小于1.5%。 3、树高测量:当树高小于10m时,测量误差小于3%;当树高大于或等于10m
时,测量误差小于5%。 4、地类、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等因子不应有错。
1 总述
8
第2部分 技术标准
9
2 技术标准
• 本章节和上期不同部分 一第五条第1款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乔
木林地、灌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未 成林造林地、苗圃地、迹地和宜林地)、 13个三级地类。第2款各类林地地类划分技 术标准作了相应调整。
2、把原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更名为“特 殊灌木林地”,其它灌木林地更名为“一 般灌木林地”。
2 技术标准
3、去除“未成林地”二级地类和“未成林封 育地”三级地类,“未成林造林地”为二 级地类。把待补植的造林地(包括未到成 林年限待补植的人工造林地块;达到成林 年限后,未达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 林地标准,经补植可成林的造林地),归 入到未成林造林地。
GPS定位时,纵横坐标定位误差均不超过10m。 2、样地周界测量闭合差不大于0.5%(即 51.6cm)。复位样地边长累计误差
不大于1%。 三、样地调查 1、量测株数 ⑴乔木:胸径小于等于8cm,其株数允许误差为5%,且最多不超过3株;胸径
大于8cm的,株数不允许误差。 ⑵毛竹:株数允许误差3%。 2、胸径测量:胸径小于20cm的树木,测量误差小于0.3cm;胸径大于或等于
2 技术标准
4、去除“无立木林地”二级地类,把原“采 伐迹地”、“火烧迹地”和新增的“其它 迹地”(灌木林经采伐、平茬、割灌等经 营活动或者火灾发生后,覆盖度达不到30% 的林地)归并为“迹地”作为二级地类。
5、把原无立木林地中达不到未成林造林地标 准的其它无立木林地以及原林业辅助生产 用地归入到宜林地。把宜林地划分为“造 林失败地”、“规划造林地”、“其它宜 林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