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
豪放飘逸李白诗

因此,有人说其实李白并非真豪放, 有人说李白是真正的豪放飘逸,你怎么 看?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安社稷,济苍生”是 李白奋斗一生、至死不懈的政治理想。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 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找寻另 一种精神依托,道家特别是庄子愤世嫉俗、遗世独立的思想便 在他身上占主导,他就开始追求绝对自由,企图归于自然,蔑 视人间一切,已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 李白的豪放,李白的狂傲,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自 由自在,不受拘束。李白的飘逸,也绝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 因此更为难得。 因此,豪放飘逸是他诗歌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他灵魂深 处的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对人格的维护与崇拜,对世俗的看 破与俯视。
交流展示
1、豪放飘逸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四首诗,从 意象设置、手法运用、情感内涵的角度解读豪 放飘逸的表现形式。 2、分析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小组交流,整合完善,做好记录,班内展示。)
2、分析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1、盛唐的土壤 (思想解放,昂扬向上的时代氛围) 2、诗人的思想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 道、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龚 自珍) 3、诗人的经历 (读书+游历) 4、诗人的个性 (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和自由洒脱的气度。)
豪放即豪迈奔放。 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 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 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 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 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飘逸是指其风格: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 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
李白诗歌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诗歌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的诗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总体来说,其最主要的风格特征是豪放飘逸,同时也有清新自然的一面。
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意境和奇妙的语言,展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征,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豪情壮志,情感奔放,不拘小节,语言力度强,气韵生动。
他的诗歌常常以宏大的视角和广阔的视野来描写自然、历史、人生等主题,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气质。
除了豪放之外,李白也有清新自然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用词简练,节奏明快,表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他的描写细腻生动,形象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白的诗歌还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意境。
他的诗歌中经常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他的诗歌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引人入胜,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震撼。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清新自然、想象力丰富、意境奇妙,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摘要:千古诗仙唯李白,李白是中国诗坛上旷古绝今的伟大诗人,遗作九百多首,诸体皆备。
在其诸作中,当数乐府诗成就最大,可以说,李白全部诗作的精华都集中于乐府诗中,驱驰造化、咳吐天然、壮浪纵恣、豪放飘逸,李白的乐府诗朴实而又奢华,通俗却又典雅,既自然飘逸又瑰丽雄奇,可谓随手拈来皆为经典,本文将再此简要论述一下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李白诗歌语言引言李白的诗歌作品把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采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他在语言风格方面的成就更是巨大的:李白诗歌的语言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如《听蜀僧浚弹琴》中的“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诗语言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
即使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
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又如《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
语言自然奔放,似脱口而出,全无拘束。
诚如清人赵翼所道“全以神运,自不悄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瓯北诗话》。
又如《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首诗写出了作者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忧国忧时的情怀。
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气呵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其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纵览李白诗歌,不论是古体诗、律诗、还是乐府诗、歌行体诗歌的确给人留下了通俗、精炼、明朗而含蓄又清新明丽的深刻印象,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一咏三叹的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气呵成。
这与李白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特别是乐府诗歌的学习和借鉴系系相关。
例如李白的《长干行》在很大程度上创造性地继承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创作手法,李诗中“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偿开,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等句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极为相似。
在他的《上三峡》中,又是以古代名歌《三峡谣》改造而成,歌谣原词为: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李白诗为“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正是因为李白善于学习乐府民歌诗歌就有了民歌清新自然、毫无雕琢的特点。
就像出水芙蓉,不禁有让人采而啖之的迫切愿望。
除此之外,像《独坐静亭山》《赠汪伦》等清新流畅的七绝也显其诗风的清新自然的特点。
在《赠汪伦》中诗人以故事体的格式引出了诗歌,又用口语般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汪伦的一片真情,似行去流水般自然,但又扣人心弦,让人深受感动和震撼。
在《独坐静亭山》中作者与静亭山相顾无言,但又心有灵犀,人山在静默之中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惆怅。
语言朴实无华却让人深思并达到共鸣。
于无华之处显其精神的升华。
他的自然质朴绝不是简单的除去雕琢,浅显明白,而是语近情遥有丰富的意味,堪称炉火纯青的语言大师。
为了更进一步从语言风格上欣赏李白诗歌,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语言学分析李白现有诗歌九百多首,一般评论家认为他擅长七古和七绝,通过对李白绝句的分析可以看出李白在语音的韵角上善于多用an\ang韵。
李白诗歌的浪漫特点

李白诗歌的浪漫特点李白诗歌的浪漫特点说起李白的诗歌,总离不开他诗歌中体现的浪漫特征,下面来看看!李白是盛唐诗歌的杰出代表,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诗人。
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深受“儒”、“道”、“侠”等思想的影响,生性豪放不羁,故而诗歌形成了飘逸豪放的浪漫风格。
一、李白诗歌体现的浪漫精神在中国文学浪漫诗歌创作队伍中,李白可谓是无冕之王,独树一帜。
以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开拓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视野。
他的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正是李白诗歌飘逸豪放的浪漫特征的最好概括。
李白的诗歌,从思想内容上看,浪漫精神时时流露;从形象塑造、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法看,浪漫特征处处彰显。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是诗歌浪漫精神的重要内容。
李白深受儒家“达则济天下“思想的熏陶,从青年起,李白就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并为理想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希望建立不世之功。
等待皇帝“赤车蜀道迎相如。
”他说“申官晏之谈,谋帝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是李白诗歌浪漫精神的重要特色。
当政治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于是诗人郁结胸中的怀才不遇、英雄失意的情绪,随时在笔下喷出来:“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所追求的那种无拘无束的绝对自由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从思想(诗歌内容)到行动都表现出对权贵的'极端蔑视与傲慢。
道家思想的影响使他更加向往访道求仙、游山玩水的自由生活。
李白有时自称儒生,然而却不甘做一个皓首穷经而缺乏能力的儒生,他对儒生拘泥守常的生活尤其鄙视。
他倾慕的是古代侠士们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态度和他们所奉行的游侠精神,所以他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他敢于蔑视封建秩序和礼教,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嘲鲁儒,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2

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
他在诗歌创作上,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本文《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李白诗歌的阅读和思考,并汲取许多学者专家的成果意见,结合本人的阅历,着重从诗人李白的诗歌自然明快的特点、俊逸飘逸的个性和如酒如醉的浓烈情感来阐述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以及其性格对诗歌的影响和他的诗歌的内涵,从而引起我们今人对优秀古人的学习以及对其优秀品质的传承,努力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先进文化。
盛唐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诗人,李白是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他把盛唐诗歌的气、情、神等发挥地淋漓尽致。
阅读他的诗歌,我们既能看到那种澎湃激情的胸怀抒发,又能领略到那种神奇宏大的美丽想象;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
他的想象奇特而丰富,他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
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总是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他的许多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从而形成了浪漫主义色彩,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加之他那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清新的语言,更使他光彩耀人,名垂千古。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是继承并发展了庄子、屈原所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典型的浪漫主义诗风,把积极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是李白对古典诗歌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李白成为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决不是偶然的。
盛唐时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富庶和在时代精神孕育下形成了他的豪迈性格,炽烈感情,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负,和对政治和生活理想的热烈追求,是他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李白在青年时代,沐浴的盛唐时的时代氛围,具有豪迈、乐观、昂扬的感情,希冀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及时建功立业,完成平生的远大抱负。
后又有在居之不易的长安的光荣历史与痛苦回忆,最后被迫离开了繁华的帝都,走向民间,使他认清了上层统治阶级,以至度过了漂泊流离与沦落不遇的不幸的晚年,带着深深的遗恨而又留下光耀千古的优秀诗篇,离开了人世。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逸、洒脱不羁的特点。
我把李白诗歌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二、李白诗歌以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三、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四、李白诗歌壮美和优美的意象;五、李白诗歌具有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每每和学生讲到李白的诗歌,都不约而同都记起的是《静夜诗》、《赠汪伦》、《行路难》等诗歌。
如果要同学们介绍下李白,都会同声响起: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诗仙”。
今天,在和同学上课讲到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要掌握这篇文章就不得不讲到李白的身世和此诗歌的背景材料,以及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浪漫注意特点,李白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因此,在课堂上我首先叫同学们写与李白有关的词或叫同学们画自己印象中李白的画像。
看着眼前学。
生们对李白的了解,我的思绪更不可收拾,于是,写下了这篇小论文,我也想谈谈李白及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唐代的诗歌有着独具魅力的时代风格与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浓郁的激情,不息的生命力,崭新的生活体验,以及壮阔为美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唐代诗歌与其他朝代诗歌的区别特色。
礼拜的诗歌美丽就一这样的一种力量征服了当时以及后世许多的读者的心。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高峰的顶点。
从公元 712年到年,即唐玄宗初年到唐代宗初年这半个世纪,历史上称为盛唐。
这一时期诗的创作十分繁荣,杰出的诗人如杜甫、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多人,都写出了许多传世名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要]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杰出代表,唐代诗歌领先人物,一生放荡不羁,居无定所,以酒为伴,以诗为友,以游为乐。
其诗风飘逸雄放,神气飞扬,令人叹为观止。
其诗作想象之神奇、语言之清新、文思之敏捷,堪称诗作极品。
李白及其浪漫主义诗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关键词]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独特意象;飘逸诗风李白是继浪漫主义开山之祖――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人气质最浓,艺术个性最突出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抨击权贵的豪奢专横、荒淫腐朽;或表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其诗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的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人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
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视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如《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学号:1361001215749 姓名:王一键【摘要】: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风格豪迈,个性鲜明,处处彰显豪放飘逸的风格特色。
在他的诗歌中,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的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
因而使他的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的非凡和意境,从而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思想基础飘逸风格浪漫主义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
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及其天才之笔,当时就征服了众多的读者。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其诗歌各具特色,风格多变。
李白出蜀前后,游奇览胜,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诗歌“飘逸”的风格比较明显。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请新根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他以内行的直感,用诗的语言,对李白诗歌风格做出了简单的概括。
“清新”、“俊逸”是就其风格特点直接而言的,“飘然思不群”,则是指他创作构思的特征。
飘然言其意象飘移不定迷离恍惚的情态,“思不群”是指他的艺术构思以一般诗人有别,能够超拔流俗。
“无敌”则誉其天才超轶,举世无匹。
以诗的语言风格而论,李白诗不仅清新俊逸而卓特,极萧散洒脱之致。
飘逸与俊逸,简言之即飘逸,这是李白诗歌风格的主要特征。
继杜甫之后,历代诗人和评论家对李白诗歌的风格,多有一语中的评赞。
王安石说:“白之诗歌,豪放飘逸,人固莫及。
”【1】严羽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2】他们都拈出了“飘逸”二字,一概括李白诗歌的风格。
所谓天仙之辞,恍无定处、不主故常,等等都是描绘李白诗的艺术风格,于写诗时能够离方遁圆,挥洒自如,若神仙乘祥云来往于宇宙之间,自由自在而无拘检。
兴会属辞,则是指其兴致到来时脱口而出,而不是苦思冥索而得的写诗情景。
不墨守成规,天才的大胆的创造,是李白诗歌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可见,李白诗歌风格之飘逸,为历代诗歌评论家所公认。
虽然,飘逸二字不能概括李白诗全部风格的特点,但却是李白诗歌风格的金光闪闪的一个徽章。
一、思想基础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商人家庭。
他从小"诵六甲,观百家",喜欢击剑、游侠。
他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环境对他的儒道信仰影响极大,后来他又学习纵横术。
也就是因为他少年时代受到的各种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也使他的诗中有了那种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奋发昂扬的气势。
我认为这种风格的形成究其思想应该是多个因素综合的结果。
1、侠士的影响李白从小就受到侠士的影响,是个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说他曾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游侠生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逐渐形成一种豪放无畏、急公好义的性格,一种高度浪漫的精神和气质。
他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说:“……结发未识亊,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业钦英风。
”又在《留别广陵诸公》中说:“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
金羁络骏马,锦带横玉泉。
”随着阅历的增长‘李白对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入,他的任侠行为减少了,但其游侠生活培养出来的正义感和热情慷慨的性格却一直伴随他走完人生的路程。
可以说,李白一生都带有几分“侠气”其实就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气质。
2、儒家思想的影响从26岁起,李白就踏上游历的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但屡遭失败。
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这一时期是就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
但好景不长,没多久就被权贵们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愤懑和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
安史之乱起,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被迫离开长安。
虽然他觉得极端痛苦,总是在那里挣扎、抗议、奋斗,但仍然表现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傲骨!在这一时期他揭露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反抗精神也愈演愈烈。
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远大抱负。
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
但“穷则独善其身”思想不免与道家厌世的思想合流,游侠的思想又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养成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和豪迈旷达的作风。
3、道家思想的影响少年时代生活于道教浓郁的蜀中之地,自然耳濡目染。
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多次举行了入道仪式。
正因为如此,李白在不少的诗中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
另外他的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出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狂”是他人生的象征。
他的侠胆、仙趣、狂放、都极大的刺激着其个性中那高傲狂放的因素,使他的个胜意识常处于一种膨胀状态,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倨傲达观的性格。
尽管他在诗歌中常流露出人生如梦、是行乐的感慨,其实是出于内心深处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
在诗中,李白常通过对仙境和神仙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以神仙的洒脱快活,表示对现实世俗的反抗;于飘飘欲仙的奇异想象中,将强烈的自我意识,天真的自命不凡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充分表现了出来。
李白秉承老庄的生命哲学,在审美上摆脱功利,笔下的自然风物或宁静淡雅、曲径通幽,或飞动飘洒、舒卷自如,或豪迈雄奇、崔嵬惊人,都是诗人把自己对生命自由的执著追求与自然、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由此,他的许多诗篇飘飞超凡,内含哲理。
如《日出入行》:“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汉代乐府中的《日出入》篇,咏叹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于是幻想骑上六龙成仙升天。
李白这首拟作一反其意,首先否认羲和驱日的神话。
接着说草木“不谢春,不怨秋”。
郭象《庄子注》说:“暖焉若阳春之自和,故蒙泽者不谢;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
万物的兴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
李白则以反问的形式发问,嘲笑羲和﹑鲁阳公,认为既然日出日落、四时变化、万物生息都有自己的规律,人就不能违背和超脱自然规律;只有顺应天时,同自然(所谓“元气”、“溟涬”)融为一体,在精神上才能“囊括”天地宇宙, 与宇宙“齐死生”,终至超尘脱俗。
二、飘逸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3】是李白语言风格的真实写照。
李白写诗时情绪变化之迅敏,思路之流畅,行为之洒脱都是惊人的。
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挥翰雾散”失近乎实录的。
这种飘逸的创作风格生动的体现在他的绝句、乐府和歌行等诗歌中1、绝句李白在绝句创作上,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无不令人神往。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
大自然的山水在李白那开阔的胸襟、浪漫的情怀浸润下越发显示出豪放壮阔的神奇。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是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
第一、二句便已经把夹江对峙、巨浪奔腾的雄奇信手展现,末两句亲切而灿烂的秀景,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
全诗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
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
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诗人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将感受与山水冥合。
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
庐山自古风岩奇秀,泉瀑飞湍,无限风光。
诗人在《望庐山瀑布》中描写的只是庐山香炉峰侧的一道瀑布,但在作者笔下,庐山“紫烟”笼罩,红日映照;瀑布飞流直挂,宛若银河,何等神奇壮观,又是何等自然纯净秀雅。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将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江陵时的轻快喜悦表达得是多么俊雅飘逸啊!【4】李白的七绝是唐人七绝中的冠冕,同样,李白的五绝也堪称无人匹敌。
在盛唐诗人中,见长五绝和七绝的诗人只有李白一人,他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的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
做到既自然又含蓄,即真实简练又内涵丰富,这是绝句的最高境界。
如《独坐敬亭山》《劳劳亭》等。
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洒脱的气质,全都灵感一闪的反映出来,脱口即成绝唱。
2、乐府诗和歌行体李白不仅绝句的成就卓越,而县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
如乐府诗《蜀道难》。
本诗是李白的成名作。
诗人初到长安造访贺知章,以此诗示,贺看后赞叹不已,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称李白为“谪仙”。
《蜀道难》全诗大致可分三段。
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段。
“噫吁,危乎高哉!”先声夺人,凌空起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想落天外,闻之耸人。
接着追叙秦属开辟道路之苦,使蜀道之难笼罩一层浓重的神秘而雄齐的悲壮色彩。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第二段,具体描绘青泥岭的艰危以及悲苦的氛围、险绝的景况,令人如临其境。
从“剑阁峥嵘而崔嵬”至结尾为第三段,写剑阁险要、蜀地险恶,规劝友人早返长安。
开始、中间、结尾,三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唱三叹,仅人荡气回肠。
全诗句式错落有致,变化多端,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了磅礴的气势,将他诗歌创作的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再如《将进酒》。
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入乐府,使古题乐府也获得了新的生命。
本诗虽似“似古”,却处处有“我”在,突出他人无法撒气的鲜明个性,把乐府诗歌创作推向无与伦比的高峰。
当时诗人纵剑长安,本想施展才华,济出当代。
但长安之行,政治失意,理想空落,于是诗人遂寻仙学道,访朋会友,饮酒放歌,借以排遣忧愁。
诗的发端连用两组排比长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呼告而出,气势酣畅,一泻千里,抒发了浩荡遥深的人生感慨。
继而似乎由“悲”一下子翻跌入“欢”“乐”。
其实,“尽欢”“为乐”的狂放里,激荡着的是诗人满腔慷慨不平的郁闷悲愤。
末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回应篇首,戛然而止。
全篇情极悲凉,以豪语出之;态极狂放,实则苦闷无奈。
李白素有“酒仙”之称,他的饮酒诗很多,本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