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与散文的文体特点与鉴赏方法

小说与散文的文体特点与鉴赏方法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文体。
在中文文学中,小说和散文是两种常见的文体类型,它们在表达方式、结构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小说与散文的文体特点以及对它们的鉴赏方法。
一、小说的文体特点与鉴赏方法小说是一种虚构的叙事文学形式,通过描写人物、情节和事件来展示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说一般由多个篇章组成,通过多角度的叙述和刻画,展示了人生百态和社会万象。
1. 故事性强:小说通常以一个或多个故事线索为核心,情节连贯、紧凑,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鉴赏小说时,要关注故事情节的布局、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2. 人物塑造: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行为方式和言谈举止,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传递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鉴赏小说时,要关注人物的多维度塑造和形象转变,思考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3. 描述细腻:小说以言语为工具,通过对环境、场景和情感等方面的描写,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在鉴赏小说时,要注意作者的描写方式、语言风格以及运用修辞手法的功底,从而感受到小说的细腻与美感。
4. 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小说的写作技巧丰富多样,例如倒叙、flashback、夸张等手法,能够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鉴赏小说时,要留心作者运用的技巧,并思考其对情节和主题的服务作用。
二、散文的文体特点与鉴赏方法散文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文学形式,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常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表现。
散文不受限于故事情节,更注重对个体情感和思考的表达。
1. 自由散漫:散文以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篇章结构松散,情感流露自然。
在鉴赏散文时,要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倾诉,理解其思维跳跃和情感起伏。
2. 抒发情感:散文常常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借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包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鉴赏散文时,要关注作者的情感体验和意境呈现,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表达。
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得文体特点小说就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得一种文学体裁。
它得主要特点就是:用艺术概括得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整得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小说得人物就是虚构得,就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得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得,因此比现实中得原型更为典型。
小说中刻画人物得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她人物得反应与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得轮廓,刻画其性格得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得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得发展与变化。
小说得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得发展过程。
情节得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与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就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得。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就是为了表现人物得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得气氛、因此,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就是小说得三要素。
考情分析文学作品得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得阅读,《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得要求与对散文得要求就是一致得、散文在过去多年得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得、日常阅读中读得2004年最多得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得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ﻫ北京春季高考与夏季高考辽宁卷得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了小说,2007年宁夏、海南卷、湖北卷,2008年宁夏、海南卷、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高考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甘肃卷近四年均考散文,09年新高考不排除考小说得可能性,因此,今年得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得重视,要未雨绸缪。
用作考试命题材料得小说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得“小小说”(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得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得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得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得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小说得分技巧+课件26张

3.(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海明威的 “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 说:“ 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 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 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 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 留,这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 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 的生活。 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发读者想象。
历史小说 以历史事件为创作蓝本,改编或者续写历史事件
或者历史人物,反应主人公或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特 质。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 件,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趋势。它 依据历史事实,但又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它可以作适当 的想象概括和虚构,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应 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
按虚构程度,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博考文献,言 必有据”(鲁迅《故事新编·序言》)的严格的历史小说, 一种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鲁迅《故事新 编·序言》)的较为自由的历史小说。
典题赏读 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请从历史和文 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郑武文《万年桥》)
答案(示例一)①小说于史有据,既有具体的年代数据,又有 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小说运 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历史讲述,如人物对话、神态和心理描写 的虚构以及曲折情节的设计③小说创作将历史和文学融合, 拓宽了小说的表现境界,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示例二)小说的历史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有具体的年代和桥 梁的寿命延续数据②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③有今天 尚存的遗迹做证明。 小说的文学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运用细节描写、衬托等手法 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②有人物对话、心理和 环境描写等虚构内容。③有曲折的情节设计,如在工匠束手 无策时突然有人献计,在民工奇缺时释放俘虏,在快要修好 桥时又遭弹劾。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

小说的考查题型及方法(2010-04-24 21:26:13)转载标签:教育【知识梳理】一、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阅读小说,要从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要抓住作品中的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生活。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 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把握这一点,然后通过对作品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就能把握人物的性格。
.抓住小说情节,小说的层次结构就清清晰晰,作家构思布局的巧处也容易把握。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小说的阅读方法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第一讲小说的文体特征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国通用)

3、乡土小说
• 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 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也可以 说“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 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 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 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乡土小说的主要特征
• 第一是作家以批评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 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评。
• B .“我”对祥林嫂三个问题的回答概括起来就是“也许有”“但也 未必”“说不清”这几个词。总之,“我”并没有给祥林嫂确切的答 案。
• C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碗是空的,说明人们对祥林嫂的故事 咀嚼鉴赏以后变得冷漠,不再对她同情施舍。
• D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表现出祥林嫂已经沦落成一个 乞丐的悲惨地步。
科幻小说的特点:
( 1)用空想的情势,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 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 (2)内容交错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 (3)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能让读者间 接了解到科学原理; • (4)扎根于社会现实,反应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 • (5)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 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
• (3)结构严谨,结尾新奇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 严谨。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 求主次分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最突 出的特色之一。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 外,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2、科幻小说
• 科幻小说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赋予了“空想” 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甚至有些 “科学空想”在多年以后,的确在科学上成为了现 实。因此,科幻小说就具有了某种前所未有的“预 言性”。
小说阅读之文体特征:戏剧化小说

小说阅读之文体特征:戏剧化小说【知识点拨】一、剧本的特点: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很集中,节奏快;2.尖锐的矛盾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3.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4.丰富的潜台词;5.富于动作性。
二、戏剧化小说的文体特征1.转换视角,隐匿作者(少讲述、直观呈现)。
通过人物的视角看他眼中的情景,减少讲述人(作者)的声音和感受,由人物的活动客观呈现故事。
——真实性2.对话以对话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关系,连接场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揭示心理,表现矛盾冲突。
4.场景集中与现场感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很集中,绝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某一地点。
有更直观的视觉特效,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悲喜。
三、散文化小说vs戏剧化小说的区别散文化小说戏剧化小说人物虚化人物,缺少个性化、丰富性对话塑造人物,交代人物关系情节淡化情节,片段特写重视矛盾冲突,情节完整,以对话推动环境注重营造意境弱化景物,时空(场景)集中读者诗意,美感现场感,真实感艺术特点语言优美,重叙述,节奏舒缓,凸显抒情性语言浅显,少讲述,节奏快,凸显故事性四、如何表现作品故事情节的戏剧性?故事情节的戏剧性是社会矛盾复杂性的集中表现,通过匠心的构思、安排,造成情节的悬念,意境波澜,生活底蕴,使人物精神从中得到生动的表现。
一是强调偶然反映必然。
戏剧性的情节无法缺乏偶然性的存在,可以说排除偶然性就无法构成戏剧性情节,也无法达到情节的生动,这正是俗话说的“无巧不成书”。
但是又要巧得合理,巧得自然,巧得有意义。
二是运用悬念。
悬念是造成戏剧性情节的关键之处,“悬”而不决,使读者处于急切的期待中,这就有利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而要造成悬念,就应该迅速确立戏剧性的冲突,但又不急于解决,不急于揭示谜底,而是有迂回,有曲折地将错综复杂的矛盾演变过程逐渐表现出来。
【例文讲解】天二哥台静农烂腿老五坐在栅门口的青石块上,脊梁倚着栅门,手捏着一打钱纸,在那里慢慢地撕开。
高三解答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特点的思路

高三解答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特点的思路高三做题中不断遇到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特点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需要充分了解这两类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文体特征知识(一)“散文化小说”主要特征1.淡化情节。
稍有冲突,缺少悬念,小说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展示生活的本色。
2.虚化人物。
作者故意淡化人物的脸谱化,呈现人物的本真原貌。
3.注重意境营造。
散文化或诗化小说营造的意境主要是表现气氛,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人间百态、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也包括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
4.散文特征凸显。
①语言美。
运用多种修辞,形象生动;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多变等。
②意境美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之中,既包括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
③情调美富有审美意蕴,主旨往往比较含蓄,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抗争)、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思考人的命运),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与恨、情与欲)、人性的复杂多变(鲜活的、动态的)等主旨。
(二)诗化小说1.没有完整的情节以及矛盾冲突;2.淡化人物形象;3.注重意境的营造(场景描写的诗情画意);4.语言表达上的抒情意味;5.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特有情绪的展示。
二、典型例题仲尼之将丧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
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
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
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
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蜘蛛网了。
散文与小说的特点与鉴赏

散文与小说的特点与鉴赏散文和小说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文体形式。
尽管它们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欣赏价值。
下面将对散文和小说的特点进行探讨,并介绍如何进行鉴赏。
一、散文的特点与鉴赏1. 自由的表达方式:散文是一种自由度极高的文体形式,没有严格的格式和叙述结构限制。
散文通常以日常生活为素材,表达作者的情感、思考或见解。
2. 近于白话的语言风格:散文常使用普通人熟悉的语言,追求口语化和真实感。
它避免了诗歌的修辞和押韵,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
3. 多样的主题和形式:散文可以涉及各种主题,如爱情、友谊、自然、社会等。
同时,它还可以以叙述、描写、议论、抒发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
在欣赏散文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词语、句子以及篇章结构,探究作者想要传达的主旨和内在含义。
其次,注意散文的情感共鸣。
散文常常以真实的经历或情感为基础,当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时,便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最后,从文学形式、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品味。
分析散文的写作风格、字句运用、形象描写等,体味作者的独特之处,欣赏文字所带来的美感。
二、小说的特点与鉴赏1. 讲述虚构的故事:小说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写,展现出人性、社会以及人类的普遍命运。
2. 多元的叙述视角:小说可以通过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多种叙述视角进行切换,展示出不同人物的思想、经历和情感。
这种多元的叙事方式丰富了故事的层次和复杂性。
3. 独特的文学技巧:小说通过运用悬念、转折、对白、描写等各种文学技巧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故事的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鉴赏小说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情节。
了解小说的主线和支线情节,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变化发展,揣摩作者的意图和故事的内在逻辑。
其次,品味小说的人物形象。
关注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互动,从而深入理解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
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考情分析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与对散文的要求是一致的。
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辽宁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了小说,2007年宁夏、海南卷、湖北卷,2008年宁夏、海南卷、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高考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甘肃卷近四年均考散文,09年新高考不排除考小说的可能性,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
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即“微型小说”)。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这样的小说学生已经读过了不少,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
因此,在今后的高考中,利用“小小说”来检测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1、考查重点: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考题选材: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
另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特别是近年发表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更是命题人选材的重点。
当然,古代白话小说中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也有可能被节选作为命题材料。
在复习中,要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3、题量赋分:2007年宁夏、海南卷赋分25分、湖北卷赋分18分,2008年宁夏、海南卷赋分25分、江苏卷赋分20分、浙江卷赋分18分、广东卷赋分15分,根据高考说明,现代文阅读必考分值为22分左右。
从设题来看,一般3~4题,题型为多选、简答、填充和表述题。
最具挑战性的应该是探究性试题的命制,强调个性化阅读,分值比例较大,复习过程中应在这方面加以强化训练。
在语文课本中,有节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作品,有中篇小说《变形记》、《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等,有短篇小说《药》、《项链》、《荷花淀》、《陈奂生上城》等,还有白话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
在备考中要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结合2008年高考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一)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典型例题: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故事情节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3、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典型例题: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等。
※常见题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