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03专题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专题三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技巧考点阐释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二个要求为“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相应地,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三个要求则表述为“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高考试卷中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通常在考查了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就考查了文体特征。
知识梳理一、文学类文本(一)小说小说是在语言文学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其基本特征也是围绕三要素而言:(1)人物刻画丰富、细致。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却不同于真实人物,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典型人物”。
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作者就是想刻画这样典型的人物去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2)情节构造完整、复杂。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3)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种。
其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有不小的作用。
2.小说的表现手法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1)从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文体特点

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透析•根据《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
•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行文思路。
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能力。
•小说的三要素,文体特征是阅读解题必须思考的因素。
•《考纲》所说的表现手法是指还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在内的艺术手法,主要考查其表达效果。
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16)“重要语句”通常指: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即人们常说的“文眼”、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③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就是分析这一类语句的修辞作用。
(20、22、25、27)欣赏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通过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经典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民族精神的体现,甚至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
文学形象具有包孕性,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读者视角在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新意蕴。
小说的文体知识

小说的文体知识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作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等。
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所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情节类题型: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答题要点:抓情节结构及主要内容,概括要准确简洁。
内容:什么事,结果如何。
方法:理清情节,高度概括。
✹线索类✹线索是小说的脉络,也是文章的纲。
✹常见的线索有:某一事物、人物、事件、人物活动、某人物见闻✹题目含义、作用类:✹1、点明中心。
2、文章的线索。
3、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4、点明文章主要人物。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关于人物形象的题型: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解题思路:✹1、通读全文,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个整体的了解;✹2、找出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3、概括人物事件的题目可以采用“人名+事情”的形式,比如孔乙己在酒店中遭到酒客的嘲笑后,感到难堪孤独,只好和孩子们说话。
文中写了两件事,可以概括成“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和“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4、解答寻找人物的心路历程的题目,可以采用“××经历了从……到……的心理变化过程”这样的模式来答题。
比如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心路历程时,会发现人物的心路历程与对于勒的称呼变化相呼应,于是找到“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贼”“讨饭的”“流氓”这些词语,从中可以归纳出菲利普夫妇经历了从恨于勒到盼于勒、赞于勒,最后躲于勒这样的心路历程。
高考语文复习 第3板块 专题3 小说阅读 考点4 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

考点四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考试说明》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大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
小说的特征主要指小说的虚构性、选材组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
对小说文体特征的考查近两年是热点。
设题角度一理解词语含义和句子含意|相关知识|理解重要词义、句意,首先要理解其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其语境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的临时意义;此外,还要注意有无“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方法思路|1.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这类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意思,而是特定语境中容易发生偏差的含义。
注意比喻义、象征义、语境义,即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便消失的含义。
2.理解句子含意的方法(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子的手法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
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3.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对词语和句子含意的理解,一要解释其表层义,即字典上的意义;二要解释其深层含意,即在语境中的含意,结合上下文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

第一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整整体体攻攻略略
学习案一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15-
综合选择题解答技巧
题型指津
高考小说阅读的选择题由“5选2”“最恰当的两项”改为“4选1”“不正确的一项”,这一变化带来 的不仅是选择题解题难度的降低,而且还带给我们更多正确的可用来读文的导向信息。具体体 现在3大方面: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4-
知识
手法
自然环境:对人物活动的时
三 要 素
环 境
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 草鸟虫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具
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
际关系等的描写
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
主题
图景、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 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
基本思想,又称中心思想
描写、渲染、烘托、暗示、象 征等
分 题材 乡土小说、讽刺小说、爱情小说、魔 类 手法 幻小说、推理小说、武侠小说等
时代 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国别 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第一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整整体体攻攻略略
学习案一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3-
知识
主要人物:小说着力塑造的 人物
人 物
次要人物:陪衬人物、群像 人物、线索人物(往往是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第一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整整体体攻攻略略
学习案一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2-
四步读文,解答综合选择题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
知识
手法
新高考语文第7部分 小说阅读 课时55 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

课时55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知识清单(九)情节结构一、小说文体知识(一)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通过叙述,虚构世界与人生。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写实,贵“我”,言说真诚而自由,以独特的方式表现“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则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或描绘而成的。
1.小说四要素(一说三要素)关系图2.小说常见主题(二)文体种类小说种类⎩⎪⎪⎪⎨⎪⎪⎪⎧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动物小说、 武侠小说等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 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二、高考小说选文特点 1.微型小说(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最多千余字。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蕴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作品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情节安排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
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求主次分明。
小说体裁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说体裁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小说体裁的介绍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主要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描绘社会生活、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形式。
小说体裁可以分为现实题材小说、历史题材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
第二章:小说的构成要素小说通常由情节、人物、环境和语言等要素构成。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人物是小说的灵魂,环境是小说的背景,语言是小说的表达方式。
第三章:小说的叙事手法小说的叙事手法包括直接叙述、间接叙述、描写、对话、议论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叙事手法能够营造不同的叙事氛围,增加小说的艺术魅力。
第四章: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包括描写、抒情、对比、象征、寓言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表现手法,可以使小说更加生动、鲜明。
第五章:小说的风格特点小说的风格特点包括文字简练、语言生动、结构严谨等。
不同的小说会有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些要素对于小说的品味和审美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章:小说的创作技巧小说的创作技巧包括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创作技巧,才能写出优秀的小说作品。
第七章:小说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小说时,需要注重情节的把握、人物的理解、环境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品味和艺术的感悟。
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领略小说的魅力。
结语:小说体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小说的构成要素、叙事手法、表现手法、风格特点、创作技巧和阅读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小说。
只有重视和研究小说体裁,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小说相关知识点梳理总结

小说相关知识点梳理总结本文主要围绕小说的基本概念、创作要素、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小说的本质和魅力,提高对小说的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一、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虚构性的文学作品,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和情节的发展,展现作者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是以幻想与艺术加工为特征的文学创作形式。
小说通常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通过情节的渲染、冲突的表达、情感的塑造,情节的起承转合,力求展现生活的真实与多样。
小说的创作要素1.情节: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创作要素之一,是自始至终贯穿整个作品的串联线索,是推动故事发展进程的核心。
情节的设置要紧扣主题,通过设置合理的冲突、发展和高潮,使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2.人物:是构成小说的重要元素,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创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等方面的塑造,展现人物的立体性和鲜活性,使读者产生对人物的真实感和共鸣。
3.环境:是小说中的另一重要元素,环境的刻画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读者对作品所描绘的地域和时代有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4.语言:小说语言的运用对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精练、形象生动、细腻丰富,能使作品更富感染力和艺术性。
5.文体:不同的文体会对小说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要求产生影响,因此选择适合的文体对于作品的创作和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小说的发展历程小说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寓言故事和史诗传说,到了近代,小说开始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中国古代传世的小说有《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性描写,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在西方,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作品有《唐吉可德》、《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学形式的不断完善,小说逐渐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学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说 的 文 体 特 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 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 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 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 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 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 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描写:肖像 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 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 写等等;比如叙述,倒叙和插叙以及叙述人 称;比如情节安排,突转、悬念等。
台 湾 小 说 《 枪 》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 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 似乎再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后 掠。 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实在不应该冒冒 失失搭乘这辆野鸡计程车.趁着星期日到台 北处理一些事情,原本计划搭1 1点半的最后 一班平快夜车回员林的,谁知东拉西扯,赶 到火车站时,那班火车已经开走了。怎么办 呢?星期一一大早就有课,不赶回去怎么行?
2.误会法
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 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 会倾斜23.5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 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 的。‛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
‚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 了。‛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过了一会儿,他平静 了下来。开始想,也许他对孩子太凶了—— 或许孩子真的想买什么有用的东西,再说他 平时很少要过钱。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 ‚你睡了吗,孩子?‛ ‚还没有,爸,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 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 美金。‛
两种想法交战缠斗,还没有分出胜负, 员林居然到了。可爱的员林!当计程车在公 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 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付钱,便绕过 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 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 不远的街角上。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 惊慌的神色。
叶 圣 陶 《 夜 》
二、渲染环境气氛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 内 , 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兴 , 照得所有的 器物模糊,惨淡,像反而增了些阴黯。
作用: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性格。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 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 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 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 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百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上去一翻,只 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 《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 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 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暗 示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推动 情节发展,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 用。
孙 犁 的 《 荷 花 淀 》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 很。‛‚只晓得每年芦花 飘飞苇叶黄的时候, 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 的 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她 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 一片银白世界。水 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 新鲜 的荷叶荷花香。‛
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映衬着人物的心情, 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社 会 环 境 描 写
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 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 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 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 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 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 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 了。‛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 问:‚怎么大个子没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 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 ‚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 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脚,已经在前线 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 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爸,谢谢你。‛小孩子欢快地从枕头 底下拿出一些零碎的钞票来,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呢?‛父亲 生气地问。‚因为这之前还不够,但现在足 够了。‛小孩回答,‚爸,现在我有20美金 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 请你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说说这段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
一、创设一种宁静、浪漫、诗意的情境和氛 围;为全文的浪漫主义格调张本。
二、烘托了水生嫂恬静、柔和、能干的人物 形象。
沈 从 文 《 边 城 》
‚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
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 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 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 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 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 儿薄薄的凄凉。‛
作用:用书房摆设证明人物的慵懒、 无知;用正宗高雅的对联来反衬人 物的虚伪和卑劣。
四、推动情节发展。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 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 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 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鲁 迅 《 祝 福 》
五、深化作品主题 Nhomakorabea小 说 的 一 些 特 殊 技 巧
1.巧合法:无巧不成书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巧合 一、进大酒店 二、怒砸玻璃 三、进小餐馆 四、调戏妇女(巧合) 五、扰乱治安(巧合) 六、偷拿雨伞(巧合)
没有什么所谓的命运岔路,你未来 会怎么样,取决于你本质上是个什 么样的人,而偶然随机的选择并不 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命运。
空 白 是 艺 术 的 灵 魂
空白法的作用与好处
引人遐想,回味无穷。
为读者留下想象与创造的天地。
4.悬念法
请你丢掉它!(谈戒烟)
天冷极了!……一个小女孩,光着头,赤着 脚,从我面前跑过去……
作用与好处:激发读者兴趣,展开矛盾,引 出下文。
5.突转法
二十美元的价值 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 点烦,发现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父亲生气地问。
他似乎吓了一跳,过了好几秒钟才回答我: ‚不好啊,几乎连油钱都跑不回来。‛
‚不会吧?你不是回头车?刚刚还有客人包了 你的车去台北,不是吗?‛
他不再回答,我突然想到可能不是真的回头 车,一紧张,舌头打结,也沉默下来。沉默最 适于培养紧张的气氛。为什么他不跟我聊天? 是不是怕暴露他口音或其他特征,增加警方缉 捕他的可能?当然明白,我被抢之后必定会去 报案的,好聪明狡猾的家伙!我恨恨地咬了咬 牙,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
真是的,就算一定得搭野鸡车,也应该睁大 眼睛啊,居然司机一说是回头车我就上了, 居然司机说载不载客都无所谓我就让他开了。 为什么我当时没有考虑到旅途的安全问题呢? 报纸上几乎天天有,计程车司机在荒郊野外 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为什么我这么大 意?
果然,车子刚过中坜吧,我就感到异样 了,就如同我前面所说,司机一再从后视镜 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当然,我身上的钱 不多,又是一个大男生,实在不必害怕,如 果他真正心怀恶意,如果他嫌钱太少不满意, 无论如何,还是我吃亏。我悄悄打量他的体 形,没有我高,但是比我结实多了,单打独 斗,我未必就会输他,可是他不可能没带东 西,而且我根本不想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 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 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 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 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 了全市镇……
作用: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 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 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 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形成了强烈的对 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 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深化作品主题)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 天哪 ! 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 , 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 爷眼前 , 忽地又没有了 ; 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 灯杆 ,无穷无尽地 ,一杆接一杆地 ,向吴老太爷脸 前打来 ,忽地又没有了 ; 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 , 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 , 啵——啵——地吼着 , 闪电似的冲将过来 , 准对 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 !近了!近了!吴 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 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 ; 他眼前是红的 ,黄的 ,绿 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 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 轰!轧,轧,轧!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 跳出腔子似的。(《子夜》)
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 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 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 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 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 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一定是他看 出我有了戒备,不敢轻率下手,在等待更恰当 的时机吧?难道我就这样束手待毙吗?也许我 可以想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我不是一向自 诩最善于动脑筋的吗?怎么突然吓呆了呢?或 许我可以试着和他聊聊天,动之以情,让他不 好意思动手。于是我吞了口口水,和他搭讪: ‚生意好吗?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