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合集下载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主要内容有: 主要内容有:
向金称臣,宋向金交纳“ 南宋向金称臣,宋向金交纳“岁 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 25万两, 25万匹;) 万两 万匹 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今陕西宝 大散关( 鸡西南)为界,以北归金,以南归宋。 鸡西南)为界,以北归金,以南归宋。
宋金对峙图
金 西 兴庆 夏 中都


临安
大散关

淮水
南宋

上京 西 夏 兴庆 西 夏 中都 兴庆

北 宋
京 临安
南宋
西夏

西夏

北宋
南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政权 名称 辽
建立年代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 世纪初
契丹
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年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金 南宋
11世纪前期 世纪前期 12世纪初 世纪初 1127年 年
党项 女真 汉
元昊 阿骨打 赵构
3、西夏的建立 、 _______世纪前期,党项首领 世纪前期, 世纪前期 党项首领__________称大夏国皇帝 称大夏国皇帝 都城在_______,史称 都城在 ,史称_________. 4.辽、宋、夏的和战 辽 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__政策 政策 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 ________时 辽军大举攻宋, ____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 ________城下,宰相 城下, 力劝皇帝亲征, 城下 宰相_____力劝皇帝亲征,打退辽军。 力劝皇帝亲征 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____,史称 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 ,史称__________ 元昊称帝后,与宋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议和后, 元昊称帝后,与宋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议和后, _______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向宋称臣, 向宋称臣 宋给西夏_________。 。 西夏设_________,译汉 西夏设 ,译汉_________,积极吸取 , __________文化。 文化。 文化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幵立的时代
契丹族—辽 汉族—北宋 南宋
女真族—金
契丹人与汉族人接触,逐 步学会种庄稼、冶铁、建
契丹
中原人躲避战
乱迁到契丹。
房屋,有了农耕生活。
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水 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 为主。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 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 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 (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
岳飞 “岳家军”
③战术灵活
⑤人民的支持
南 宋 抗 金 名 将 岳 飞
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 “匈奴”是挃( A.女真贵族
A)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精忠报国
1141年,宋高宗 挃使秦桧以“莫 须有”(或许有) 的罪名将岳飞父 子杀害于风波亭
宋 高 宗 、 秦 桧 杀 害 岳 飞
唐朝
五代十国
五 代 十 国
宋朝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 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 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与后周 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 南唐、吴越、闽、楚、南汉、 南平(荆南)、北汉
专题二:陈桥兵变(北宋)
1.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
五代 。 2.960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
A


2.澶渊乊盟是下列那两个政权乊间的盟约(
A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3.你认为澶渊乊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理解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介绍2. 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分析3. 典型历史事件选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史图片和地图,生动形象地展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分析各个政权的特点和相互影响。

3. 选取典型历史事件进行讲解,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选取的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以及观点的阐述。

七、教学资源1. 历史图片和地图: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以及各个政权的地理位置。

2. 历史文献和资料:提供详细的历史背景和事件描述。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讲解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 第二课时:分析典型历史事件,进行小组讨论。

3. 第三课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深入研究其背景、经过和影响,下节课分享。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学习目标】:1.掌握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兴起与建国;2.记住“陈桥兵变”、“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和宋金议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理清本课的发展线索;3.探究复杂的民族关系,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2)契丹与北宋的关系(3)金的建立(4)岳飞抗金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3)正确认识辽、宋、西金、金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杨家将抗辽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吗?请两位同学分别起来讲一讲。

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哪个朝代时期呢?期间还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第一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0页——P51页前两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害羞下列问题)(一)契丹的兴起:1.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2.契丹族强大的原因有哪些?(1)契丹人与汉人接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逐步学会农耕生活34.哪一个皇帝在位时,辽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造成了什么结果?(二)北宋的建立1.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2.五代后期,黄河流域地区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统一趋势不断加强)34.注意几个问题:(1)记住三个成语故事:①陈桥驿兵变②黄袍加身③杯酒释兵权(2)北宋建立的意义是什么?(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3)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它统一的只是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是局部统一。

第二部分:辽、宋、夏的和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1页最后一段和P52页的前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北宋建立以后,两次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什么政策?(防御政策)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件
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
后周皇帝七岁,赵策划兵变, 当后周大军到达陈桥驿时,赵 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 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 ,把一件黄袍批在赵匡胤身上 ,向他跪拜,高呼“万岁”! 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这就 是“黄袍加身”的成语。
赵匡胤
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呢?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 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有其 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 争,使以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的 状态,促进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而且还彼 此进行贸易。
不要怕吃亏 吃亏===舍得
舍小利 得大义
让整个中华民族得到和平与发展
西夏的崛起. 时间:11世纪前期 民族:党项族 建立者: 元昊 都城:兴庆(银川) 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夏岁币
10世纪初, 契丹首领 阿保机建立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首领元 昊建立
960年,赵匡 胤建立
金的强大.
时间 : 12世纪初
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
金军多次南下,一路烧杀 抢掠,使人民受到很大灾难; 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是正义的 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因此受到人民尊敬。
杭州西湖的岳飞墓
岳飞是抗金英雄。金政权在对南宋的 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 的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 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是有利于南宋 社会发展的,而且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因此岳飞也得到了人民的尊敬。 但是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因为金与南 宋的战争是属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内部 的战争,相当于兄弟姐妹之间吵架,不 能说是抵抗外来侵略,所以岳飞不能说 是民族英雄,而是一位抗金英雄。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肥城市安驾庄镇初级中学王照宾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按照我校确定的“三案七环”教学模式,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逐步摸索出适合个人特色的教学流程,即一个导学案要包含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个部分,七个环节是:认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对标自查、训练达标、拓展延伸。

在实际操作中,不搞一刀切,注重根据具体课型,具体授课内容相机调整,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本节课的教学努力摒弃“教师教学路线图”式设计方式,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整合课程资源,通盘设计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快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北宋的建立;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学情分析】1、学生好奇心强,对知识的渴求旺盛,已不单纯满足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

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策略及手段,对教材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都较高。

这一课所涉及的许多内容都是耳熟能详的,学生普遍感兴趣。

3、学生仍偏重于形象思维,对史实的理解尚缺乏正确的认识,还需要教师引导才能转化为正确的认识。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逐步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基于上述教材、学情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及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青 山 有 幸 埋 忠 骨


无 辜
岳 飞 墓

前 的

秦 桧

夫 妇


探究二:如何评价岳飞?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抗金(人民)英雄,他巩 固“了英南雄宋”的指统的治是,大保仁护、了大广义大、人大民智的、生大命勇财的产人免物于;遭受 金兵女的真蹂族躏是,中他华为民国族为的民一的员优,秀属品于质民至族今内为部人纷们争所。传南颂宋。 与金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女真贵族发动的攻 宋战争,目的是为了掠夺人口和财富,是非正义战争。只 有抗击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才能被称为
“儿皇帝” 后晋皇帝石敬塘
1005年,辽宋达 成和议,辽撤兵,北 宋答应送辽“岁币” , 双方为兄弟之国,边 境设榷场,这就是历 史上的“澶渊之盟”。
回銮碑(又名“契丹出境碑”)座落于濮阳县城御 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
•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 安居,不乐战斗。
““民 抗族 金他英英是雄雄英” ”雄。,,所而但以不,能他岳称是飞为民只“族能民英被族雄称英吗为雄“”?抗 。金名将”或者


对 峙
中都

大散关
南宋向金称 臣,并给岁
币。

淮水 临安

南宋
三、交流与融合
在和平稳定时期,北宋与辽、夏分别在边境地 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吸收中原文化;南宋时大批契 丹人、女真人进人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 劳动,使各民族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形成民族大融 合的趋势。
达标检测
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对中国发展的启示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对中国发展的启示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对中国发展的启示一、时代背景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治状况十分动荡,各种分裂和争夺的力量难以统一,传统社会的顽固保守与现代的进步思潮冲突激烈。

此时,中国也受到列强侵略的压迫,国土领域受到严重威胁,局势紧张。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民族政权并立成为了时代的重要特征。

各地的民族政权争夺不休,革命与反革命势力交替上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民族政权并立的表现及影响1.政局混乱民族政权并立期间,各地的民主政权披荆斩棘,奋起抗争,形成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

但同时,由于各地政权治理不力,统治集团腐败、丧失能力,使得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经济受到重创。

2.文化扭曲民族政权并立期间,由于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交锋,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文化生态遭到破坏。

各地单位和机构封闭自我,没有交流分享的机会,文化的多元性被封杀。

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民族政权基础的文化建设也难以实现。

3.民族团结反过来看,民族政权并立又成为了民族团结的一个催化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地的民族活动呈现多样性,为中国未来的实际政治和民族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三、民族政权并立期间的启示1.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民族政权并立期间,混乱码头的局面说明了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政治建设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贯穿了中国发展实践的全过程。

只有政治权力稳固、政治制度规范,才能打下基础、保持持续发展的稳态。

2.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民族政权并立期间文化的缺失和扭曲,表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建设一方面有着增强民族自豪感、建立文明国家风貌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措施。

社会发展中,建设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是必不可少的。

3.团结民族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中国的必修课。

在民族政权并立的岁月里,我们看到了多样性和和谐性的双重特点。

只有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中国各民族才能共享发展成果,致力于共建美好祖国。

四、结论民族政权并立时代是中国较为动荡的历史时期,它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这一段是电视剧《天龙八部》中的视频,相信大家都看过这部电视剧,喜欢看吗?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生:辽、西夏、大宋、大理。

师:在电视剧中乔峰开始以为自己是汉人,结果后来发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的老婆是西夏公主,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权并立的时代,从C10初到1276年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在近三百年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吧。

二、新课教学板书: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契丹的兴起师:同学们把书本打开到50页,看一下导入框中关于“青牛白马”的故事,然后看大屏幕(投影显示:契丹的兴起),回答以下问题,契丹族的国名、建立者、时间、都城?生:国名:契丹国(辽),建立者:耶律阿保机,时间:916年,都城:上京师: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南扩,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这段历史的内容。

幽云十六州的被割让,为以后宋辽之间的战争埋下了伏笔,那么,北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北宋建立后,又是怎样削除五代时期的割据势力的?这是我们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板书: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北宋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看完之后,请大家复述主要内容。

生: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

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故事,歇后语“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就出自这里。

他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

师:北宋统一全国了吗?生:北宋虽然结束了分裂局面,但并不是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权,它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与北宋同时期的,还有几个民族政权(如辽、西夏)。

师:请同学们看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杯酒释兵权,然后讨论赵匡胤的集权措施有什么样的影响?(教材小字部分内容)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辽政权逐步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势力不断扩大。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北宋一代,虽然忧患不已,但其内部始终是统一的。

投影仪展示《辽、宋、西夏形势图》。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存在的政权除了宋、辽以外,还有一个西夏政权。

那么,这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应该如何来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下面将要讲到的内容。

板书:二、辽、宋、夏的和战1、辽宋和战①先战:宋朝建立后,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中国,宋朝先后两次对辽作战,但失败了。

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杨令公名杨业(又称杨继业),为北宋名将,被誉为“杨无敌”,史载其“军纪严明,屡建战功”,但在986年北宋伐辽战役中,不幸由于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的错误指挥,被迫孤军奋战,于陈家谷矢尽援绝,重伤被俘,绝食而死,终年60岁左右。

其事迹在当时便广为传颂,后经戏曲、小说的渲染,逐渐形成了“杨家将”的故事。

但经考证,杨令公战斗的主要区域在今山西雁门关和大同一带,并不在古北口地区,而令公庙之所以建在古北口,主要是因为古北口长城是万里长城上战事最多的关隘之一,为其立庙,以激励将士向杨业那样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②后和:宋攻辽失败后,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辽却大举攻宋。

宋真宗时,辽又南下攻宋,双方形成对峙状态,澶渊之盟签订。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其过程、结果。

并针对这个盟约进行讨论,结合课本动脑筋谈谈认识。

[教师小结]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性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教师过渡]同学们,关于宋辽关系,我们只掌握澶渊之盟及其影响即可。

下面,我们来学习北宋与其西北的西夏政权之间的关系。

板书:2、宋夏和战师:在讲这一内容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西夏的建立。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五胡内迁”的有关知识,明确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唐末五代时,成为西北地区一股强大的势力。

宋辽讲和后,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力也开始壮大。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兴庆,史称西夏。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的损失很大。

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教师过渡]展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和《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观察这两幅图有何变化?出现了什么样的新形势?生: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金;北宋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南宋。

宋金出现对峙的局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金和南宋的对峙”。

板书: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金的建国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祖先是黑水靺鞨。

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定都会宁。

11125年灭辽。

2、北宋灭亡(靖康之变)灭辽以后,看到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于是大举进攻北宋。

宋徽宗惊慌失措,连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第二年改年号为靖康。

靖康之变就是指钦宗统治时期,政局的变故。

1127年4月,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人,北宋灭亡。

这就是靖康之变。

[教师过渡]北宋灭亡后,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建立后,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

岳飞率领的军队成为抗金力量中重要的一支。

下面我们来看详细内容。

3、宋金和战①先战:展示著名词作《满江红》: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设问:它的作者是谁?“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大家想想,在词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生:(岳飞;金灭北宋;表达了作者立志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凌云壮志,反映了作者无比悲愤和大志难伸的思想感情。

)师: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生:岳家军进行的是正义的反民族掠夺、民族压迫的斗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其他抗金部队的支援与配合。

可就在这时,害怕抗金力量壮大的宋高宗和秦桧,却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

岳飞难过之极,慨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在极度悲愤之余,他咏出了那首充满浩然民族正气和强烈爱国激情的不朽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班师后不久,就被解除了兵权,投入监狱,并于1141年的除夕之夜,被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以谋反的罪名杀害。

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冤狱之一,就这样铸成了。

岳飞临刑前,悲愤交集,曾挥笔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以示对宋高宗、秦桧一伙屈杀大将、自毁长城、投降妥协的强烈抗议。

在秦桧给岳飞罗织罪名时,韩世忠就替岳飞鸣不平,他前去质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时,秦桧竟厚颜无耻地说“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意即谋反的细节虽不清楚,但谋反的事情或许有吧。

韩世忠听了,不禁愤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从此,“莫须有”,就成了一切反动势力诬陷无辜,打击、迫害正直、忠义之士所使用的鄙劣手段的代名词。

师:历史诊断:岳飞既是抗金名将又是民族英雄。

生: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女真族也不例外。

中华民族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分析,而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

民族英雄是指:一个民族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

岳飞抗金保卫了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只能说是正义的举动,而不能说他是一个民族英雄。

师:岳飞被解除兵权,投入监狱后,宋高宗和秦桧加紧了投降活动。

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

有关和议的内容,请看大屏幕。

②后和:A、内容:a南宋向金称臣 b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 c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B、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C、迁都:后来,金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就把都城迁到燕京,并改名为中都。

这是北京正式建都的开始。

三、课堂小结:纵观辽、宋、夏、金政权的并立,战争与和平是交替存在的,但和平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友好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共同缔造的!四、巩固练习五、板书设计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契丹的兴起2、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二、辽、宋、夏的和战1、辽宋和战①先战②后和2、宋夏和战①先战②后和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金的建国2、北宋灭亡(靖康之变)3、宋金和战①先战②后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