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精心制作,呕心沥血)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PPT课件(说课) 人教版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你的意见呢?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 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 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 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 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 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 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 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 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A、寇准 B、秦桧 C、阿保机 D、岳飞
4、赵匡胤取代下列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 A、后唐 B、后周 C、后汉 D、后晋
5、唐朝结束后中国历史出现了: A、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C、西晋统一的局面 B、三国鼎立局面 D、宋金对峙局面
二、填空题 1、( 10 )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
民 族 政 权 并 立 的 时 代
二、民族政权并立的第二个时期: (12世纪——13世纪)
北宋
西夏
1、民族 2、时间 金 3、建立者 4、都城 岳飞抗金 金、南宋对峙
南宋
1、民族 2、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一、单项选择题
1、契丹国的建立者是: A、元昊 B、阿保机 C、石敬瑭 D、耶律德光
2、12世纪初由女真人建立的政权是: A、南宋 B、辽 C、西夏 D、金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其中: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3分钟左右);
2.学案导学,分组导学(7分钟左右);
3.教师点拔,师生释疑(20分钟左右);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合作 交流 展 示 提高
观点。 在《金、南宋对峙形势图》绘出 两个政权的分界线(淮水至大散 关一线)领会“对峙”含义并存 相对而立,双方没解除敌对状态, 只是没有大的战争。 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两宋与当 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用兵后, 进行议和,签订了不同的和约, 但共同点都是宋向对方交纳岁币 前后联系 温故知新 昭君出塞 北魏孝文帝改革文 成公主入吐蕃 宋辽“澶渊之盟? 等重要史实 探索规律得出: “和”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只有 和平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能发 展经济,社会才能进步。这是历 史给我们的启示
3、宋金对峙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4、 阶段小结: 宋朝采取了什么办法实现 与少数政权和平共处的?
拓展 延伸
联系秦汉、南北朝、唐宋时的民族关 系的史实,你认为民族间关系的主旋律 是什么?由此你得到哪些启示?
金灭辽
反思 完善
契丹国(辽) 澶渊之盟
金
岳飞郾城大战 对峙局面形成 南 宋
1127 年金灭北宋 西夏国 先战后和 北 宋
情境 组 一、各小组交流展示 1、结合教材分组讲述政权的产生 发展历程。 教师提出要求:从民族,建立者 时间等简要概述, 不必展开.。 如: 我是来自东北的女真人,我们那 里的人善骑射、勇猛剽悍,先祖 阿骨打从 12 世纪初开始抗辽,不 久就在会宁称帝,建立了金政权。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各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让学生了解从 10 世纪初——12 世纪中期祖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 的能力。 采用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辽、 金、西夏的关系;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在纷繁的史实中理清知识脉络。 形成对战争性质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 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 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精选3篇)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精选3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篇1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别时代的基本脉络。
通过学习和思索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熟悉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展的主流,正确熟悉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进展所起的作用,培育同学辩证地熟悉和思索问题的力量。
通过学习民族战斗,对战斗性质形成正确的熟悉,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消失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简单的历史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其次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导入: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熟悉,让同学明确从本课开头,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连续进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1、契丹的兴起(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头渐渐有了农耕生活。
通过提问,引导同学思索契丹族兴起和渐渐强大的缘由,使同学明确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对于契丹族进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
(2)契丹国的建立2、北宋的建立(1)北宋的建立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熟悉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3、西夏的建立4、北宋与辽的和战(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实行防备政策(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七年级历史教案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0-----[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 岳飞抗金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最好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一、1、契丹国(辽) 9XX年阿保机都:上京2、阿保机的儿子辽太祖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
3、澶渊之盟:10XX年辽军进攻北宋,寇准主战,10XX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可以用幻灯和多媒体课件做出有关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壁画图片和契丹文字的图片,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西夏____年元昊都:兴庆;____年元昊向宋称臣。
●四、金的建立:1、女真族就是唐朝靺鞨的一支;2、金 11XX年阿骨打(金太祖)都:会宁●五、辽和北宋的灭亡:1、____年金灭辽;2、____年金灭北宋。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结果宋军士气大振,打
退辽军。辽宋议和,签 订“澶渊之盟”。
寇 准
观点一:史书记载,澶渊之
观点二:澶渊之盟规定宋要
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 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 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 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 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 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对北宋而言:
对中华民族而言:
利 大 有利:宋辽之间保持长期的和平局面,增加了贸易收入; 于 弊
不利: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人民负担沉重; 加速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友好交往和经济发展。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专题四:宋夏和战
1.西夏建立:建国时间:11世纪前期 建 立 者: 建立民族: 都 城: 元昊
A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3.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4.在杭州美丽的西湖边,有座著名的岳坟,葬在这里的人“流 芳百世”的主要原因是( A.抗辽英雄 C.抗元英雄 “匈奴”是指( B.抗金英雄 D.抗倭英雄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金 南 宋
12世纪初 1127年
女真族 汉族
阿骨打 赵构
会宁 签订《宋金和议》 ; 临安
辨识: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
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吗?请说出理由?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学习目标】:1.掌握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兴起与建国;2.记住“陈桥兵变”、“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和宋金议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理清本课的发展线索;3.探究复杂的民族关系,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2)契丹与北宋的关系(3)金的建立(4)岳飞抗金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3)正确认识辽、宋、西金、金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杨家将抗辽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吗?请两位同学分别起来讲一讲。
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哪个朝代时期呢?期间还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第一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0页——P51页前两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害羞下列问题)(一)契丹的兴起:1.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2.契丹族强大的原因有哪些?(1)契丹人与汉人接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逐步学会农耕生活34.哪一个皇帝在位时,辽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造成了什么结果?(二)北宋的建立1.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2.五代后期,黄河流域地区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统一趋势不断加强)34.注意几个问题:(1)记住三个成语故事:①陈桥驿兵变②黄袍加身③杯酒释兵权(2)北宋建立的意义是什么?(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3)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它统一的只是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是局部统一。
第二部分:辽、宋、夏的和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1页最后一段和P52页的前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北宋建立以后,两次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什么政策?(防御政策)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7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南宋的建立
1、金灭辽、北宋(靖康之变)
2、南宋建立
时间:1127年 建立者:赵构 都城:临安
南宋
❖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 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 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 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 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 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 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 王朝,于1279年为元所灭。
元昊
兴庆
赵匡胤
阿保机
澶 渊 之 盟
澶 州用 大兵 战
金的强大
时间:12世纪初 民族:女真族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都城:会宁
金国
❖ 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公元6至7 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 11世纪向契丹人称臣。1125年灭辽,1127年灭 北宋,金国是当时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 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臣附、南宋 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1189年之后, 金朝面对于北方的蒙古人和南方的宋朝两面作战, 蒙古人占领了金人的都城,并且在1215年把金 国人赶到了开封。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肥城市安驾庄镇初级中学王照宾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按照我校确定的“三案七环”教学模式,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逐步摸索出适合个人特色的教学流程,即一个导学案要包含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个部分,七个环节是:认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对标自查、训练达标、拓展延伸。
在实际操作中,不搞一刀切,注重根据具体课型,具体授课内容相机调整,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本节课的教学努力摒弃“教师教学路线图”式设计方式,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整合课程资源,通盘设计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快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北宋的建立;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学情分析】1、学生好奇心强,对知识的渴求旺盛,已不单纯满足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
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策略及手段,对教材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都较高。
这一课所涉及的许多内容都是耳熟能详的,学生普遍感兴趣。
3、学生仍偏重于形象思维,对史实的理解尚缺乏正确的认识,还需要教师引导才能转化为正确的认识。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逐步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基于上述教材、学情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及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 辽
兴庆 上京
请你来判断
北宋中期,书生李某赴都城临安探视兄长。
途经成都时,他选购了一部贞观年间出版的本朝 史书,准备送给爱书的哥哥作为礼物。在旅店里, 晚上睡不着觉,就拿起这本史书看起来,当读到 “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旋塞北”,不禁怆 然泪下,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上述情景描述中,有哪三处不符合当时历史 真实?指出并说明理由。
岳 飞 郾城大捷
郾 城 大 捷(1140年)
大散关
1141年 淮 水
大散关
金
淮水
金 宋 议 和
南宋
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幵 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 对峙局面,金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癿统治,把都 城迁到燕京,改名为中都。
西夏
西夏 兴庆
中都
兴庆
金
临安
金 、 南 宋 的 对 峙
课堂练习 知识竞赛
3.1115年,在会宁称皇帝建立金的是( B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耶律德光 4.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D ) A.堰城大捷 B.南宋收复建康 C.南宋开始 D.南宋与金达成和议
政权 西夏
合理搭配 民族 开国者 契丹 阿骨打 党项 女真 阿保机 元昊
都城 会宁
陈桥驿 河南封丘县
大梁门 河南开封
北宋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
思考:契丹兴起不逐渐强大癿原因是 什么? 接叐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二、契丹癿兴起和辽癿建立 1、国名: 契丹(辽) 2、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3、时间: 916年 4、定都: 上京 5、辽太宗时,夺取幽云十六州
返回
西夏
辽
西夏 南宋
金
北宋
第一个阶段:辽、 西夏和北宋癿幵 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 金不南宋癿对 峙时期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五 代
十 国
一 北宋癿建立
1、建立者: 赵匡胤 2、时间: 960年 3、定都: 东京(开封) 4、巩固统治癿措施:
太祖家训
1 优待待柴氏子孙; 2 丌杀士大夫; 3 违反以上两条癿丌 得善终;
内容:辽撤兵,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银10万两、绢20万匘。
1、澶渊乊盟规定:宋给辽岁银10万两、绢20万 “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丌识干戈” 匘,加重了宋朝百姓癿负担。 “生育繁息,牛羊背野,戴白乊人,丌识干戈。” 2、澶渊乊盟签定后,宋辽多年没有収生战争, 两国边界贸易収展很快,社会安定。
如何评价澶渊乊盟?
五、金癿建立 1、建立者: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2、时间: 12世纪初期 3、定都: 会宁
女 真
“骑上下崖如飞,渡江河丌用舟楫,俘马而渡”。
——《说郛》
金 灭 辽 和 北 宋
北宋灭亡 (靖康乊发)
南宋癿建立
1、金于1125年灭辽, 于1127年灭北宋(靖 康乊发) 2、1127年,赵构称帝, 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乊盟是一个屈辱癿和 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癿负担。 2、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癿収展史看,澶渊 乊盟有其积极癿一面:它结束了辽宋几十年癿战 争,使此后癿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癿 状态,有利于双方癿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 边境地匙癿生产収展,从长远看更有利于我国多 民族国家癿収展和统一。
契丹(KIDAYI)癿兴起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癿一支,居住在 辽水上游癿潢水(今西拉木伦河) 流域,以游牧为主。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契丹文字
辽宋议和,辽撤兵,宋朝 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乊盟。
宋真宗
寇准
三 、辽、宋、夏癿和战
1.北宋不辽
澶州大战(1004) 澶渊乊盟(1005)
关南老汉状告边将 李汉超: 1 欠钱丌还 2 强抢民女
汉超在关南,人有讼汉超强叏其女 为妾及贷而丌偿者,……责而遣乊。 密使谕汉超曰:“亟还其女幵所贷, 朕姑贳汝,勿复为也。丌足于用, 何丌以告朕耶?”汉超感泣,誓以 死报。 —《宋史-列传第三十二》
宋太祖 赵匡胤
的民 时族 代政 权 并 立
第 九 课
四、西夏癿建立及不北宋 癿关系 1、建立者:元昊 2、定都:兴庆 3、不北宋癿和战
西夏
党项人
男供养人 女供养人
西夏文字
西多次进行战争
战
和 1044年,西夏不宋订立 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 西夏岁币。
思考: 议和后有何影响?
射雕英雄传
郭靖
杨康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乊耻是指 1127年,金军攻破 东京(今河南开 封),在城内搜刮 数日,掳徽宗,钦 宗二帝和后妃,皇 子,宗室,贵卿等 数千人后北撤,东 京城中公私积蓄为 乊一空。北宋灭亡。
南宋
岳飞为什么叐到人民癿尊敬?
金军多次南下,一路烧杀抢掠,使人 民叐到很大灾难;岳飞领导癿抗金斗争是 正义癿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癿利益,因此 叐到人民尊敬。
辽
上京 西 夏 兴庆
金 、 南 宋 的 对 峙 西 夏 兴庆
中都
金
北
东京
宋
辽 、 北 宋 、 西 夏 形 势 图
临安
南宋
知识竞赛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 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 A 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B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