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一、宋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 宋朝的政治①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③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表现:A、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B、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
影响:积极影响:有效地清除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气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
④北宋的灭亡与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南宋建立:1127年事件:靖康之耻(靖康之变)建立者:赵构(宋高宗)都城:临安(杭州)抗金名将:岳飞宋金对峙分界线:淮水——大散关一线南宋统治者心态:安于现状,偏安一隅。
2. 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一、辽,西夏、金与蒙古兴起的共同点是?①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②都是统一本民族后建立政权的。
③都吸收了汉族先进文化。
二、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影响?消极:“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积极:避免了战争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带来破坏,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边境地区生活安定,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比较共同点:宋朝都给予“岁币”不同点:宋辽是兄弟相称,西夏对宋称臣,南宋向金称臣。
3. 宋朝的经济1)宋朝经济的表现2)纸币出现的原因和作用: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3)唐朝与宋朝市场管理的不同:唐朝:实行“坊市”分离,官府对市场严格管理,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
宋朝:打破“坊市”界限,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
4)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示经济重心的时间:奠定基础:东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开始时间:唐朝中后期完成时间:南宋5)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A.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一、学习活动目标㈠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以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3、通过历史图片资料的运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民族间的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和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5、通过教师的有规律的提问,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民族政权的并立为主线,将其主要情况通过多媒体展示后由学生归纳,然后教师进行小结与分析。
澶渊之盟的内容和作用组织学生讨论进行。
关于岳飞的通过师生介绍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评论。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和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首尾照应,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教育。
二、学习活动设计㈠重点和难点重点: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是一个重点内容。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如何正确对岳飞抗金进行评价?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少数民族较多对初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课第十课导学案教学文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课第十课导学案二、共同学习,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材料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材料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墓对联材料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珂《岳佗续编》材料四:(岳家军)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
①.材料一是岳飞的《满江红》。
其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A.匈奴 B.辽 C.金 D.蒙古②.材料二“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③.“岳家军”去的了哪些辉煌的战绩?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归纳岳飞抗金取得辉煌战果的原因?④.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岳飞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永久怀念?三、知识拓展:如何看待北宋与少数民族的和与战?四、当堂训练1、宋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的方式是()A.军阀割据进行叛乱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D.身居要职发动兵变2、下列人物,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阿保机B.耶律德光C.元昊D.阿骨打3、某历史兴趣小组,对“辽宋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4、对于澶渊之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辽与北宋之间达成的和议B.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C.维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D.没有任何积极意义5、在美丽的西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到几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来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样的感慨()A.文天祥宁死不屈B.王彦抗金C.秦桧谋害岳飞D.韩世忠抗金课堂小结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主备人:高立霞审核:刘艳青【学习目标】基础知识:知道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记住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9-14课)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局面。
联系: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人物或政权(东汉末的曹操、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二、辽、宋、夏的和战1、宋与辽──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如何评价澶渊之盟?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
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2、宋与夏和战(1)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2)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2、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3、抗金英雄:岳飞郾城大捷4、宋金和议: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9课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总第9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各政权的基本情况2、总结这一时期并立的各政权之间关系的特点,认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3、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学习重点:契丹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学习难点:正确性评价澶渊之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50页概括契丹势力不断强大的原因2、阅读教材50—52页在课本上标出并记住契丹(辽)、北宋、西夏各政权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3、列举宋辽、宋夏和与战的事例、议和的内容及影响4、阅读教材53—54页,标记并记住金、南宋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辽、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及时间5、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可与同学交流)6、简述宋金议和的时间、内容、影响(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①结合课本51页的两种观点,你怎样评价澶渊之盟?②岳飞抗金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什么?你怎样看待岳飞?③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例。
(三)拓展延伸1、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战争与后来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是同一类性质的战争吗?你如何看待本课所学习的民族之间的战争的性质?2、你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并立有何看法?(四)系统总结1、方法归类:学习民族关系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2、网络建构辽民澶州之战澶渊之盟族北宋政交战议和和平、民族友好、权西夏民族融合是历史并金发展的主流立郾城之战宋金议和南宋(五)巩固训练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废掉后周皇帝,建立北宋政权。
历史上称这次兵变事件为。
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的诗句,其中“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
3、你读过岳飞的《满江红》一词吗?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金灭北宋,此事发生在年。
4、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澶渊之盟反映了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B、澶渊之盟使辽得到了大量岁币,可以说收入颇丰C、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使其背负了沉重的负担D、澶渊之盟使宋辽对峙,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5、宋与辽、夏、金议和的相同点是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C、划定双方的边界D、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6、阅读下列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人教版历史七下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西夏的建立及与北宋的关系 1、建立者:元昊 2、定都:兴庆 3、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
金的建立 1、建立者: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2、时间: 12世纪初期 3、定都: 会宁
女 真
金 灭 辽 和 北 宋
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
金灭北宋<靖康之变>
公元1127年,金军再度南下, 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 宋钦宗。北宋就这样灭亡了。
宋高宗
岳飞抗金
收复建康 郾城大捷
撼 撼山 岳易 家 军 难
思考: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
图中铁铸的跪像,在杭州西湖边的岳 飞墓前,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为什 么让他们跪在那里?
BACK
大散关 大散关
金
淮水
南宋
辽
上京 西 夏 兴庆 西夏 兴庆 中都
金
北
东京
宋
临安
南宋
西夏
辽
西夏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 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 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 负担。 2、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 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 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 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 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 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金
北宋
南宋
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
政权名称 辽 西夏 金 北宋 南宋 建立 建立民族 时间 10世纪 契丹族 初 11世纪 党项族 前期 12世纪 女真 初期 960年 1127年 汉族 汉族 建立者 都城
阿保机 上京 元昊 兴庆
阿骨打 会宁 赵匡胤 赵构 东京 临安
课堂练习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学习目标】:1.掌握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兴起与建国;2.记住“陈桥兵变”、“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和宋金议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理清本课的发展线索;3.探究复杂的民族关系,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2)契丹与北宋的关系(3)金的建立(4)岳飞抗金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3)正确认识辽、宋、西金、金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杨家将抗辽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吗?请两位同学分别起来讲一讲。
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哪个朝代时期呢?期间还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第一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0页——P51页前两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害羞下列问题)(一)契丹的兴起:1.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2.契丹族强大的原因有哪些?(1)契丹人与汉人接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逐步学会农耕生活34.哪一个皇帝在位时,辽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造成了什么结果?(二)北宋的建立1.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2.五代后期,黄河流域地区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统一趋势不断加强)34.注意几个问题:(1)记住三个成语故事:①陈桥驿兵变②黄袍加身③杯酒释兵权(2)北宋建立的意义是什么?(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3)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它统一的只是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是局部统一。
第二部分:辽、宋、夏的和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1页最后一段和P52页的前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北宋建立以后,两次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什么政策?(防御政策)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人逢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桧妻 王氏
秦桧
仆 本 丧 心 有 贤 妻 何 至 若 此 ?
宋金对峙
宋金和议
大散关 淮水
南宋、金、西夏并立形势图
用图表表示五个政权
政权名称 辽
澶渊之盟
建立 时间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12世纪初期
建立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女真
建立者 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阿骨打
云州
西 夏
澶 州 之 战
辽
(南京) 幽州
蔚州
太原
北 宋
澶州
宋真宗 东京 寇准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靖 康 之 变
后,又洗劫了宋朝皇帝一个半世 纪以来收藏的珍宝、文物、图书、 礼品、仪仗,押解着徽宗、钦宗 父子及其后妃和亲王、公主、宗 室、外戚、官员3000多人,还 有艺人、工匠、医卜等共10余万 人,撤离开封,北返金朝。这年 是宋钦宗靖康二年,故时人称为 “靖康之变”。
郾城大捷
岳家军
妇 虽 长 舌 非 老 贼 不 到 今 朝 !
五代十国和北宋的建立
北宋的建立
1 、唐亡之后的局面
陈桥兵变 2、 3 、赵匡胤 (即宋太祖), 960年,建立宋 朝,定都东京。 史称北宋。 4、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割据政权, 结束了分裂局面(不是统一政权) 5、加强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
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 北宋与辽 之人,不识干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使学生明确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对于契丹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
(2)契丹国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与辽的和战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思考:我们应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5、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2、金灭辽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飞抗金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宋金战争的性质以及对岳飞抗金的评价:“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在朝廷下令班师回朝时,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怎么办?”“岳飞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这是为什么?”
5、绍兴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双方划定的分界线,古代历史上大多数南北分裂以淮河为界。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对峙”是什么意思?就是并存相对而立之意,双方敌对状态并未解除,只是没有大的战争,反映了宋金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