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管流道流动阻力特性研究_范广铭
流体均流分布器流动与阻力特性及减阻优化

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开发具有个性化 、高效化和智能化的流体均流分布器产品,提 高流体输送和分配的效率及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 析结果进行对比,验 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04
CATALOGUE
流体均流分布器减阻优化研究
减阻方法一的优化
优化目标:降低流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流体的流动效率。
优化方法:通过改变分布器的几何形状,减小流体的摩擦阻力。
通过对流体动力学的研究,确定合适的几何形状,以减少流体在分布器 内的摩擦阻力。例如,可以将分布器设计成流线型,以降低流体的阻力 。
CATALOGUE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流体均流分布器具有较好的流 动特性,能够实现流体的均匀 分布。
在不同的流量条件下,流体均 流分布器的阻力特性表现出明 显的规律性。
采用减阻优化措施能够有效地 降低流体均流分布器的阻力, 提高流体的流动效率。
研究展望
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流体均流分布器 在不同流体介质和操作条件下的流动与阻力特 性,拓展其应用范围。
02
CATALOGUE
流体均流分布器流动特性研究
流动模型的建立
建立物理模型
根据实际流动条件,建立流体 均流分布器的物理模型,包括 流体的性质、流动速度、分布
器结构等参数。
数学模型建立
根据物理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建立 流体均流分布器的数学模型,包括 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 等。
边界条件设定
根据实验条件,设定流体均流分布 器的进出口边界条件,如流量、压 力等。
微细圆管内气体流动阻力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微细圆管内气体流动阻力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杜东兴;谭立彦;李志信;过增元
【期刊名称】《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卷),期】1999(20)5
【摘要】本文采用短管重现长管中流动状态的方法,实验测量了内径为84.7μm 的微细管内气体流动的沿程压力分布。
结果表明,当管内气体具有较大的马赫数时,其沿程压力偏离直线分布而下降较快;在层流状态下,与大尺度不可压流动相比,微细管内气体流动具有较大的平均范宁摩擦系数Cf;管径的测试误差为沿程压力
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总页数】5页(P603-607)
【关键词】微细圆管;气体流动;压力分布;阻力特性
【作者】杜东兴;谭立彦;李志信;过增元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57
【相关文献】
1.微细光滑圆管内气体流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J], 李志信;杜东兴;过增元
2.表面粗糙度对微细管内气体流动特性的影响 [J], 陈冰雁;姚朝晖;何枫;丁英涛
3.微细光滑管内气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J], 邬小波;过增元
4.气体在微细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阻力研究 [J], 黄寓理;姜培学;胥蕊娜
5.微细管内气体流动特性实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唐桂华;陶文铨;何雅玲;王秋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精品课件: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压水堆结构概述)

• 喷淋系统:位于稳压器顶部,包
括主喷淋和辅助喷淋,用于减缓系 统热冲击、水温均匀及化学浓度、 降低系统压力;
• 电加热器:直接浸没的直套管式
电加热器,用于升高压力;
• 安全阀组:安装于稳压器顶部,
由保护阀与隔离阀组成;
• 测量仪表:主要用于水位检测与
显示;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反应堆冷却剂泵
• 水力机械部分:泵体、热屏组件、
路具有放射性,管板与U形管属于冷却 剂压力边界;
• 排污与给水:防止各种杂质高度浓
缩以及一回路向二回路泄漏,确保正 常工况与特殊工况的给水要求;
• 水位控制及相关测量:水位测量
及调整、给水流量、蒸汽流量、蒸汽 压力等信号测量;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压力壳——Mn-Mo-Ni低合金碳钢; 燃料——二氧化铀; 包壳——锆-4合金(Zr-4); 控制棒——银-铟-镉合金/316,304不锈钢(Ag-In-
temperature
• 120–400 MWe
• 15–30 year core life
• Cartridge core for regional fuel processing
(LFR)
Benefits
• Proliferation resistance of long-life cartridge core
英国建造32MWe原型堆,1976-1988年,运行的AGR共有14座, 8.9GW,由于受到CO2与不锈钢元件包壳材料化学相容性的限制 (690℃ ),使出口温度难以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功率密度低、燃耗低的 限制,使其仍难以和压水堆在经济上竞争;
• 高温气冷堆:采用90%以上的浓缩铀,全陶瓷燃料元件及堆芯,采
扁管流道流动阻力特性研究

2 1年 3 0 1
技
术
V o145, .3 . NO
M a .2 1 r O1
A t m i e gy Sce c n e hn l gy o c En r i n e a d T c o o
扁 管流 道流 动 阻力特 性 研 究
式 和 拟 合 的经 验 关 系 式 均 有 较 高 的计 算 精 度 , 算 值 与 实 验 值 间 的 相 对 偏 差 均 在 4 以 内 。 计
关 键 词 : 管 ; 流 ; 流 ; 阻 系 数 扁 层 紊 摩 中图 分 类 号 : 3 TI 3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6 3 ( 0 1 0 — 3 1O 10 9 12 1 )30 4一4
随着 世 界 能源 危 机 的不 断加 深 , 们 对 换 人 热设 备 紧凑 化 、 高效 化 的要 求 越 越 高 。近 年 来 来、 们研 究开 发 出很 多 强化换 热元 件 , 人 扁管 是
热 与流 动特性 的研 究 均 只有少 量文 献口 发 表 ,
其 中 尤 以 单 相 流 动 阻 力 特 性 研 究 最 为 欠 缺 。文
( o lg f ce rS in ea d Teh oo y,H a bnEn n e ig UTv ri C le eo Nu la ce c n c n lg ri gie rn  ̄ e st i y,H a bn 1 0 0 ri 5 0 1,C i a hn )
A b ta t Exp rm e t l n he e ia i e tg to o a e fow e it nc i l t sr c : e i n a a d t or tc l nv s i a i ns f w t r l r s s a e n fa t e w e e c r id ou . T hea r ub r a re t pp oxi a e s uto he f iton f c orw a rve he m t ol i n oft rc i a t sde i d t o r tc ly i t e a i r e i n. A n t f i ton a t r e ia l n h lm na r g o d he rc i f c o wa a s c r e a e w ih he s lo o r l t d t t e e i e t ld t n t u bulnt r g o xp rm n a a a i he t r e e i n. T he r s ls s w ha he f iton f c o f e u t ho t t t rc i a t r o fa ub a is sm ia l ih t t f t ic a ub l tt e v re i l ry w t ha o he cr ul r t e, w h r a t o m e S ghe e e s he f r r i hi r t n t a t r A n lo,Re no dsnum be r nsto r a f o a i a O t bu e ha he l t e . d as y l roft a ii n a e r m lm n rt ur l nt r g o s i he t n c r ul r ube Bo h t t or tc l x e son a t e m p rc l e i n i h g r ha ic a t . t he he e i a e pr s i nd h e iia c r l to r c ur t e y m u h,a h va i ns a e l s h . or e a i n a e a c a e v r c nd t e de ito r e s t an 4 K e r s: fatt be;l m i rfo ; t r y wo d l u a na l w u bulntfo ; f iton f c or e lw rc i a t
量纲和谐原理在聚丙烯酰胺水平管段流动中的应用

CnNw e noea o c ha e T h li nPd : i c ogs d rus t
量纲和谐原理在聚丙烯酰胺水平管段流动中的应用
张 美 玲
( 山东兖矿集 团鲁南化肥厂 , 山东 滕 州 2 7 2 ) 7 5 7
摘 要 : 丙烯酰 胺 为研 究对 象, 自行设 计 气力 输送 系统上 , 合量 纲和 谐理 论 , 以聚 在 结 分析 了水 平 管段 沿程 阻力 系数 的影 响 因素 , 及 各 影响 因素之 间 的关 系。结 果表 明 : 水平 管段 中, 用量 纲和谐 原 理得 到 的规 律 与试验 过 程 中直接 观 察 到的 试验 现 象吻合 , 明 在 利 证 量 纲和谐 原理 可 以应 用于聚 丙烯 酰胺在 水 平管道 中流动 及 阻力特 性 试验 研 究 中 。在 聚 丙烯 酰胺 水 平 管段 浓相输 送 中, 响 沿程 阻 影 力 系数 的各参 数 的指数 与物料 的 质量 流量存 在 线性 关 系, 个 结论 为今后 聚 丙烯 酰胺 的 气力输 送提 供 了有 力的理论 依 据。 这 关 键词 : 丙烯 酰胺 ; 平管 ; 聚 水 沿程 阻力 系数 ; 量纲 和谐 原理
值。
Hale Waihona Puke 试 验方法 仍是 研究 粉体 流 动及 阻力 特性 的首
选 方法【 。 本文 应用 气力 输送 系 统对 聚丙 烯 酰胺 流 动及 阻力 特性 进行 了试 验 研究 ,通 过量 纲 分
=
_( , , , gm) 厂 , D,,
f1 2
() 3
根据 量纲 和谐 原 理[式 ( 可 以写成 : 6 2 1 , )
=
一
例 , 对应 系数 为 a , ( 可知 , a 为 负 其 1 由式 7 ) 若 1 值 , F 与 成 反 比关 系 , 则 r 即在其 它 条 件 不 变 的条 件下 ,r F 数越 大 , 越小 。其余 各项 则 参 数与 也 存 在上 述关 系 ,系数 为正则 成 正 比关 系 , 反之则 成 反 比关系 。 ・ 为 了更直 观地 观察 影 响水 平管 段沿 程 阻 力 系数 各 项 参数 指 数 变化 规 律及 相 互 作 用 , 将表 1 化为 图 2 其 中 a 和 a 分 别取 绝对 转 , 1 4
基于comsol的非牛顿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研究

文章编号:2095-6835(2020)05-0021-05基于COMSOL的非牛顿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研究*李亚飞,周懿,胡钺,高政(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3;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3)摘要:在工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非牛顿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现象,比如石油钻井采集液的集输、高分子聚合物塑料制品的生产加工等。
相比传统的牛顿流体,关于非牛顿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的研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对其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借助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非牛顿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主要研究了非牛顿流体在不同截面直管中的流动,分析了流体在管道内的速度场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在同一圆管道内,幂律指数的增大会使幂律流体表现出剪切增稠效应,降低流动性,进而缩短流体的速度入口段长度;对于相同的边界条件,不同的管道横截面形状会影响幂律非牛顿流体的速度分布;管内流动的Carreau非牛顿流体的剪切应变速率与黏度关系符合其本构方程特性,相比牛顿流体表现出了明显较差的流动性。
关键词:非牛顿流体;管道;一维剪切;幂律流体中图分类号:TS201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0.05.0071687年牛顿提出,作一维剪切流动的水,其剪切应变速率与剪切应力的大小成正比,这个规律就是后来著名的牛顿内摩擦定律。
在流变学中,流变性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被称作牛顿流体;反之,则为非牛顿流体。
相比于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在工农业生产乃至医学研究中出现得更为广泛,比如石油钻井采出液的集输处理、聚合物塑料制品加工、人体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等。
上述这些情形都涉及非牛顿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问题,因此非牛顿流体在各种管道环境下的流动机理具有充分的研究价值。
1867年,J.C.麦克斯韦提出线性黏弹性方程,开始了非牛顿流体力学的研究。
海上超长管道浮运受力和变形特性

第 6 期水 利 水 运 工 程 学 报No. 6 2023 年 12 月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c. 2023 DOI:10.12170/20220813005刘泽瀚,俞缙,王元清,等. 海上超长管道浮运受力和变形特性[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23(6):142-151. (LIU Zehan, YU Jin, WANG Yuanqing, et al. Floating stress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long offshore pipelines[J].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3(6): 142-151. (in Chinese))海上超长管道浮运受力和变形特性刘泽瀚1,俞缙2,王元清3,李彬鹂2,王磊3(1. 厦门工学院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2. 华侨大学福建省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厦门 361021; 3. 厦门市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8)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沿海城市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使用超长管道进行跨海域自然资源运输对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但当前跨海超长管道的设计与铺设主要依靠经验与工程类比方法。
为对海上超长管道浮运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测数据,依托厦门同安湾海域管道浮运施工项目开展海上超长管道浮运过程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无论在水流还是波浪作用下,海上管道浮运时管身的应变及位移与管道的长细比、相对流速成正比,与拖船数量、管身弯折角度成反比;每增加1艘拖船管身最大位移约减小一半,改变拖船数量或拖力可有效控制管道变形;可根据管道浮运阻力和变形计算结果合理安排拖船,保证管道浮运施工安全;波流联合作用时管道变形较大,应选择海上波浪较小时进行管道浮运。
管道输送流体的流阻特性分析

管道输送流体的流阻特性分析引言管道输送流体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管道输送流体的流阻特性对于提高输送效率和降低能耗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管道输送流体的流阻特性,并探讨一些影响因素。
一、流体运动形式对流阻的影响流体在管道中的运动形式根据雷诺数的大小可以分为层流和湍流。
层流是指在雷诺数较低时,流体分子沿着轴线方向有序运动,流线清晰,流动稳定。
湍流则是指在雷诺数较高时,流体发生乱流运动,流线混乱,流动不稳定。
在层流情况下,由于流体分子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流阻较小;而在湍流情况下,由于摩擦力增大,流阻较大。
因此,对于管道输送流体来说,了解其运动形式对于确定流阻特性至关重要。
二、管道的形式对流阻的影响管道的形式也会对流阻产生影响。
常见的管道形式有圆管、方管和矩形槽等。
相同内径的管道中,圆管的流阻最小,而方管和矩形槽的流阻较大。
这是因为在圆管中,流体分子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而在方管和矩形槽中,由于几何形状的限制,摩擦力增大,导致流阻的增加。
因此,在设计管道输送系统时,应选择合适的管道形式,以降低流阻,提高输送效率。
三、管道内壁粗糙度对流阻的影响管道内壁的粗糙度也会对流阻产生影响。
粗糙度越大,摩擦力越大,流动阻力越大。
因此,在设计管道系统时,应考虑管道内壁的材质和粗糙度。
通过优化管道内壁的粗糙度,可以降低管道的流阻,提高输送效率。
四、流体的流速对流阻的影响流速是影响流体流阻的重要因素之一。
流速越大,流体分子间的摩擦力越大,流动阻力也越大。
因此,在设计管道输送系统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控制流速,以避免过高的流速导致能源浪费和管道破裂等问题。
同时,适当增加流速也有助于提高输送效率,但需要在安全范围内加以控制。
结论管道输送流体的流阻特性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了解流体的运动形式、管道的形式、管道内壁粗糙度和流速等因素对于确定流阻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选择管道形式、优化管道内壁的粗糙度、控制流速等措施可以降低流阻,提高输送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AApp++23AAccu珔
(10)
将 Ap=kh、Ac=π4h2代入式(10),得:
Δp
=
96μL h2
·126kk++3πhπhu珔
(11)
在 流 体 力 学 中 ,摩 擦 压 降 一 般 按 下 式 计 算 :
Δp
=λ·dLe·
ρu珔2 2
(12)
式中:λ 为 沿 程 摩 擦 阻 力 系 数;de为 水 力 当 量 直
径 ,对 于 本 文 研 究 的 扁 管 ,de为 :
de = ππhh++42kkh
(13)
将 式 (11)与 式 (12)、(13)进 行 对 比 分 析 ,可
得扁管沿程阻力系数计算式为:
λ = 6Re4·1-32((ππ1RR++48))2
(14)
式 中 :R=h/k。
由 式 (14)可 看 出 ,在 层 流 区 ,扁 管 流 道 的 沿
随 着 世 界 能 源 危 机 的 不 断 加 深,人 们 对 换 热设备紧凑 化、高 效 化 的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近 年 来 ,人 们 研 究 开 发 出 很 多 强 化 换 热 元 件 ,扁 管 是 其中之一。其较小的当量直径和较大的截面纵 横比使 扁 管 管 内 对 流 换 热 系 数 得 到 显 著 提 高[1-2],而特殊的扁平结构更使其非常适 合 紧 凑 式换热器的设计需要。
343
为了验证 假 设 的 合 理 性 和 式 (14)的 计 算 准 确 性,进一 步 采 用 商 业 软 件 CFX 进 行 了 数 值 计 算 ,利 用 动 量 方 程 直 接 数 值 求 解 ,得 到 了 扁 管 流 道在层流区的摩擦阻力系数和截面中心线上的 速 度 分 布 (沿 长 边 方 向 ),结 果 如 图 2、3 所 示 ,图 2中同时示出了式(14)的 计 算 结 果。 由 图 中 可 看出,式(14)的 计 算 结 果 与 数 值 计 算 结 果 符 合 的非常好,最大相对偏 差 小 于 3%,在 圆 弧 段 与 平直段交界面上流体的最大速度比中心区流体 最 大 速 度 下 降 的 幅 度 小 于 10% ,这 说 明 假 设 1、 2 合 理 ,式 (14)有 较 高 的 计 算 精 度 。
收 稿 日 期 :2010-05-11;修 回 日 期 :2010-08-09 作 者 简 介 :范 广 铭 (1981— ),男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人 ,讲 师 ,博 士 研 究 生 ,核 能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342
原 子 能 科 学 技 术 第45卷
鉴于现有研 究 中 存 在 的 不 足,本 文 将 以 水 为工质对扁管流道的阻力特性进行比较系统的 研 究 分 析 ,进 而 为 工 程 设 计 计 算 提 供 依 据 。
第45卷 第3期 2011年3月
原子能科学技术 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45,No.3 Mar.2011
扁管流道流动阻力特性研究
范广铭,孙中宁,王建军,王 盟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文章以水为工质,对扁管流道的阻力特性进行 了 实 验 研 究 和 理 论 分 析 ,推 导 出 层 流 区 的 阻 力 系 数 近似解,并拟合了紊流区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扁管流道的摩擦阻力系数变化趋势 与 普 通 的 圆 管 流 道相同,但在数值上明显高于后者,流态转换区域也较圆管滞后。本文推导出的摩擦阻 力 系 数 理 论 计 算 式 和 拟 合 的 经 验 关 系 式 均 有 较 高 的 计 算 精 度 ,计 算 值 与 实 验 值 间 的 相 对 偏 差 均 在 4% 以 内 。 关 键 词 :扁 管 ;层 流 ;紊 流 ;摩 阻 系 数 中图分类号:TL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931(2011)03-0341-04
Investigation on Single Phase Flow Resistance in Flat Tube
FAN Guang-ming,SUN Zhong-ning,WANG Jian-jun,WANG Meng
(College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
程摩擦阻力 系 数 除 受 Re 影 响 外,还 与 R 密 切
相关。R 越小,则λ 越 大。 当k→ ∞ 使 得 R→0
时,λ=96/Re,这 时 扁 管 流 道 内 的 流 动 简 化 为
无限 大 平 行 平 板 间 的 流 动。 当 k→0 使 得
R→∞时,λ=64/Re,这时 扁 管 流 道 内 的 流 动 简
图2 式(14)计算结果与 CFX 计算结果的比较 Fig.2 Comparison of formula (14)and CFX calculation results in flat tube
图 3 扁 管 截 面 轴 线 上 的 速 度 分 布 Fig.3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axis on flat tube section
3)流 体 在 扁 管 内 流 动 时 的 摩 擦 阻 力 等 于 流 体 在
平行平板流道和圆管流道内流动时的阻力之和。
根据 假 设 1,可 得 到 平 行 平 板 流 道 的 流 动 摩擦压降计算式 为 [6] :
Δpp =12Lμu珔p/h2 u珔p = 23up,max
(1) (2)
式中:u珔p、up,max 分 别 为 平 行 流 道 中 的 平 均 流 速 和最 高 流 速;μ 为 流 体 的 动 力 粘 度;L 为 流 道 长度。
截面 具 有 较 大 的 纵 横 比,流 道 整 体 可 划 分 成 两
个半 圆 形 流 道 和 1 个 矩 形 流 道,矩 形 流 道 的 两
个短 边 与 两 个 半 圆 流 道 间 只 存 在 虚 拟 边 界,相
互影响很小。 因 此,为 方 便 求 解,作 如 下 假 设:
1)扁管流道 可 虚 拟 分 割 成 1 个 平 行 平 板 流 道
分为 两 部 分 进 行:1)层 流 实 验 时,流 动 驱 动 压 头由 高 位 水 箱 提 供,压 差 测 量 选 用 倾 斜 微 压 水 柱压差计,流量由称 重 法 测 量,实 验 管 内 Re 为 80~8×103;2)紊 流 实 验 时,流 动 驱 动 压 头 由 水 泵 提 供 ,压 差 测 量 选 用 水 银 压 差 计 ,流 量 采 用 精度为0.5%的涡轮 流 量 计 测 量,实 验 管 内 Re 为 104 ~6×104 。
Abstract: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of water flow resistance in flat tube were carried out.The approximate solution of the friction factor was derived theo- retically in the laminar region.And the friction factor was also correla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turbulent reg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iction factor of flat tube varies similarly with that of the circular tube,whereas the former is higher than the latter.And also,Reynolds number of transition area from laminar to turbulent region is higher than circular tube.Both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 and the empirical correlation are accurate very much,and the deviations are less than 4% . Key words:flat tube;laminar flow;turbulent flow;friction factor
表 1 实 验 管 几 何 参 数 Table 1 Geometry parameters of experimental tubes
扁管
h/mm k/mm de/mm R
1#
4.0
16.25 6.89 0.25
2#
6.3
12.73 9.85 0.49
3#
7.5
10.92 11.11 0.69
圆管流道的流动摩擦压降计算式 为 [7] :
Δpc =32Lμu珔c/h2
(3)
u珔c =uc,max/2
(4)
式 中 :u珔c、uc,max分 别 为 圆 管 流 道 中 的 平 均 流 速 和
最高流速。
图 1 扁 管 流 道 截 面 及 其 坐 标 系 统 Fig.1 Flat tube section and coordinate system
化为圆管内 流 。 这 说 明,扁 管 流 道 在 层 流 区
的阻力系数介于圆管流道和平行流道之间。
1.2 数 值 计 算 验 证 前面在一些假设简化的基础上得到了扁管
流道沿程阻力 系 数 的 近 似 解 表 达 式 (式 (14)),
第3期 范 广 铭 等 :扁 管 流 道 流 动 阻 力 特 性 研 究
2.2 实 验 结 果 及 分 析 表1 所 列 的 扁 管 均 以16 mm×1 mm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