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汉代墓室壁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汉代墓室壁画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人物、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面貌。
本文将从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两方面进行阐述。
特点:1、画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汉代墓室壁画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物品、建筑、景象,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物品或场景,如江都汉墓的壁画中有许多场景描绘了皇帝的游猎、军队进攻、盛大的宴会、狩猎等,这些都是当时社会中的真实情况。
因此,汉代墓室壁画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让人们对当时社会的风貌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2、画面明亮清晰,色彩鲜艳汉代墓室壁画所使用的颜料大多来源于天然矿物颜料,其颜色鲜艳而不失清晰、自然,营造出鲜明而不失和谐的画面效果。
例如,马王堆汉墓中所绘的背景颜色多为天蓝色,人物颜色有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使得画面具有更为明亮、清晰的效果。
3、场景的构图丰富多样汉代墓室壁画的构图十分丰富多样,除了单一人物、群体人物以外,还有对于景象、建筑的细节描绘,这些构图使得画面不再是单调的平面,而成为了丰富多彩的三维空间。
例如,襄阳汉墓所绘的城市街道场景中,不仅有建筑物的描绘,还有许多人物和动物,这样的构图给人一种非常丰富的场景感受,更增加了人们的视觉体验。
成就:1、揭示了汉代社会的风俗与文化汉代墓室壁画所描绘的人物、场景、生活用品、建筑等,都是当时社会中的真实存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的历史、文化、风俗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反映了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汉代墓室壁画不仅是当时社会的形象代表,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
汉代墓室壁画的画法、色彩运用、构图手法等对后来的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营造了独具魅力的艺术氛围汉代墓室壁画由于它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技巧手法,加之所表现的深厚文化内涵,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氛围。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汉代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中的珍品,它们记录了汉代社会的风貌、风俗和文化。
这些壁画在创作时期,其在技巧、题材和造型上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成就。
本文将从技术手法、壁画题材和艺术成就三个方面对汉代墓室壁画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特点与成就。
一、技术手法汉代墓室壁画在技术手法上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首先是线条处理,汉代墓室壁画的线条刻画细腻流畅,尤其在人物形象和服饰上的表现尤为出色,给人一种清晰明了的视觉感受。
其次是色彩运用,汉代墓室壁画的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多彩,刻画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汉代墓室壁画在光影处理上也相当有水平,通过对光影的处理,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增强了传达信息的效果。
汉代墓室壁画在构图上也有着较高的造诣,采用透视、比例、装饰等技巧,将画面构图得非常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使画面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二、壁画题材汉代墓室壁画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历史故事等方方面面。
在汉代墓室壁画中,常出现的题材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常生活、农耕生产、宗教信仰等。
这些题材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汉代墓室壁画中的题材也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和民族融合,对于研究汉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三、艺术成就汉代墓室壁画在艺术成就上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首先是创作技巧,汉代墓室壁画的创作技巧非常成熟,画面生动逼真,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更加自然真实。
其次是题材表现,汉代墓室壁画在题材的选择和表现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不仅传达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汉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
再则是文化价值,汉代墓室壁画作为当时社会的艺术品,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影响力,汉代墓室壁画在当时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汉代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其特点与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内容丰富多样:汉代墓室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主要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社会地位、生活场景、风俗习惯等。
其中包括宫殿、宴会、游猎、钓鱼、农耕、舞蹈、乐器、祭祀、武器、服饰等,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繁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审美特点鲜明:汉代墓室壁画在审美上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线条流畅、色彩饱满、构图协调等。
线条流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画家在描绘人物和物体时凸显线条的曲线美。
色彩饱满是其另一个突出特点,画家运用大胆的红、绿、蓝等鲜艳的颜色,使画面更加鲜活生动。
墓室壁画在构图上注重层次感和空间感的表现,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三、技法独特精湛:汉代墓室壁画在技法上具有独特精湛之处,主要体现在粉彩、泥贴、描金等技法的运用上。
粉彩是指将颜料加水或胶粉勾成涂抹在壁画上,使其呈现出柔美的质感。
泥贴是指将泥土勾兑成糊状物质,然后贴附在壁画上,以形成浮雕效果。
描金是指用金箔贴在壁画上,增加光泽和金色效果。
这些技法的运用在汉代墓室壁画上突显了画家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创造力。
四、艺术成就深远影响:汉代墓室壁画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具有深远的艺术影响。
它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壁画艺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壁画的传统。
墓室壁画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反映了汉族社会的生活和思想风貌,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汉代墓室壁画的艺术成就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它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代墓室壁画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鲜明的审美特点、独特精湛的技法和深远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壁画的传统,而且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和世界艺术宝库中一座璀璨的明珠。
东汉墓葬形制

东汉墓葬形制
东汉时期的墓葬形制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继承了西汉时期的一些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根据考古发掘和研究资料,东汉墓葬的形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 砖室墓:东汉时期,随着砖石结构技术的发展,砖室墓逐渐成为主流。
这类墓葬通常由砖砌成墓室、甬道、耳室等部分,结构规整,布局多样,有单室墓、双室墓乃至多室墓之分。
2. 前堂后室结构:东汉中晚期的大型墓葬中常见前堂后室格局,前部为象征生前居所的“堂”,后部为放置棺椁的“主室”。
这种布局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死观及家族礼仪制度的影响。
3. 壁画与画像砖:东汉墓葬中的装饰艺术发达,尤其是壁画和画像砖的运用极为广泛。
这些壁画和画像砖描绘的内容包括生活场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各种吉祥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4. 分层结构:一些高级别的东汉墓葬在地下形成了多层次的结构,如设有排水设施、墓道、耳室、壁龛等,且有的还伴有陪葬坑。
5. 天井与穹窿顶:部分墓葬采用天井结构,使墓室内部空间显得更为宽敞明亮,
同时穹窿顶的设计体现了建筑工艺的进步。
6. 防盗措施:鉴于盗墓活动的猖獗,许多东汉墓葬采用了复杂的防盗设计,如设置假门、流沙层、积石积炭层等。
7. 殉葬品:随葬品丰富多样,包括陶器、漆器、铜器、玉器、金银器皿、钱币以及模型明器等,反映出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和当时的生活风貌。
8. 家族合葬:东汉时期,家族合葬的现象较为普遍,往往一个大型墓地内包含有多座相互关联的墓葬,体现出强烈的家族观念和社会等级秩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历史书籍或咨询历史学家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简述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简述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汉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汉墓室壁画的内容
汉墓室壁画主要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各种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包括墓主生前生活的场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景观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表现墓主生前身份和威仪的画面,如河北望都浮阳侯墓和山西平陆东汉墓的壁画。
此外,汉墓室壁画还常常以阴阳五行为架构,描绘引魂升天、吉祥永生和镇墓辟邪等主题,如西汉墓室壁画中的蛇头鱼身怪物、日、伏羲、乘凤乘蛇人物、九尾狐、蟾蜍、玉兔等形象。
二、汉墓室壁画的艺术特色
汉墓室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绘画技法:汉墓室壁画使用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采用朱、绿、黄、橙、紫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色彩历久不变。
在绘制技巧上,继承了春秋晚期以来的写实而夸张的传统,并发展了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涂施色的手法。
到东汉晚期,还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等。
2.构图方式:汉墓室壁画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的形式,注意讲求比例和透视关系。
壁画的构图多采用对称式、
轴线式和半对称式等,使画面更加和谐、生动。
3.表现形式:汉墓室壁画以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还结合了浮雕、圆雕等多种艺术形式,使画面更加立体、丰富。
综上所述,汉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汉代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成就。
以下将对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和成就进行论述。
一、特点:1. 色彩鲜明:汉代墓室壁画采用了大胆的色彩组合,以红、绿、黄等鲜艳的颜色为主,使画面更加饱满生动。
2. 构图恢宏:汉代墓室壁画注重整体布局,常采用对称的构图形式,以塑造庄严而恢宏的氛围。
3. 人物形象具体:汉代墓室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技法熟练,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服饰和动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4. 绘制内容广泛:汉代墓室壁画的内容涵盖了宫廷生活、神话传说、农耕景象、狩猎场面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和文化。
5. 文化融合:汉代墓室壁画中常出现一些外来的文化元素,如西域、匈奴等,显示了汉代北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成就:1. 艺术表现力:汉代墓室壁画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通过图案、色彩和构图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2. 文化传承:汉代墓室壁画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细腻的工艺,成功地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使后人了解到汉代社会的生活、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3. 艺术影响力:汉代墓室壁画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注重形象的精确描绘和生动表现,成为后世绘画家的重要参考对象。
4. 艺术技法创新:汉代墓室壁画在技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采用略写法、平行透视法、轮廓线法等,为后世绘画技法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汉代墓室壁画以其鲜明的色彩、恢宏的构图、具体的人物形象和广泛的内容,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汉代墓室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其鲜明的特点和卓越的成就,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将从题材、技法和艺术成就三个方面,对汉代墓室壁画进行探讨。
一、题材方面汉代墓室壁画的题材主要有神仙、神话、佛教等宗教题材,以及人物、动物、花鸟等日常生活题材。
神仙和神话题材的壁画常以神秘、神奇的形象表现,如神仙骑龙、乘凤等场景,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佛教题材则以佛陀、菩萨、阿罗汉等人物形象为主,表现佛教的信仰和教义。
而人物、动物、花鸟等日常生活题材则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形象生动、细腻,给人以亲切感。
二、技法方面汉代墓室壁画的技法主要有湿壁法、干壁法和彩绘法三种。
湿壁法是在墓室内墙上涂抹一层湿石灰浆,然后在湿润的灰浆上作画,这样画出的图案色彩鲜艳,但不能长久保持;干壁法是在新泥浆石灰面上用干软的石膏粉涂抹成一层壁灰,然后上色;而彩绘法则是在墓室内墙表面贴一层细土,然后用矿物颜料直接绘画。
这些技法都对颜色的使用和画面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使墓室壁画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三、艺术成就方面汉代墓室壁画在艺术成就方面取得了较为独特的成就。
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注重对人物的体态、面容、着装等细节的表现,形象具体,栩栩如生;在画面构图上注重对称、平衡的原则,使画面的结构合理、安排得当;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透视、立体等技法,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这些特点使得汉代墓室壁画在审美效果上更加卓越。
汉代墓室壁画还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点。
陕西、山东等地的汉代墓室壁画大量使用了局部装饰性花纹,如小水波纹、黄河水纹等,表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
汉代墓室壁画的元素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出现了从西域传入的佛教题材,体现了汉代时期不同文化交流的特点。
汉代墓室壁画以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技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也为后世的绘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
汉代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阶段,它的画风独具特色,成
就卓著。
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现形式丰富
汉代墓室壁画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呈现出了壮美、雅致、悲壮、神秘等多种情感色彩。
壁画上的人物形象或单人或群体,或生动或严肃或悲泣或微笑,或游曳或跳跃或较量
或劳动,或坐或立或卧或行,展现的动态变化和情感表现之深刻和细腻很是引人注目。
二、线条和色彩
汉代的绘画以“韵味”为核心,它的线条较为优美简洁,色彩清新淡雅。
线条轻巧
纤细,具有一定的表现力,颜色极其纯净淡雅,但并不失明亮跳跃的特色。
线条的多样化
和色彩的深浅变化,使得墓室壁画更具有真实的感觉和效果。
三、题材丰富
汉代墓室壁画的题材丰富多样,内容涉及宗教、神话传说、历史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
它不仅表达了古人对于神灵、祖先以及生命等方面的信仰和崇敬,也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
的本真情感和人生哲思。
四、传承与创新
汉代墓室壁画社会化程度高,它即承袭了秦汉绘画的传统精髓,又创新了光影对比,
装饰格调及创新的造型,以达到更完美的形式美与意蕴美的完美结合。
总之,汉代墓室壁画作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大亮点,在墓室壁画史上占有着不可
忽略的地位,其画风别具一格,充满了韵味和内涵,可谓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遗产
之一。
它激发了无数创作者对绘画的热情和创造力,促进了中国绘画史进一步的发展和进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
与前期相比,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是:①墓室规模宏大,结构复杂;②壁画面积增加,一般在50平方米以上,有的近200平方米,而且有许多情节复杂、幅面宽阔的连壁巨作;③内容丰富,除表现墓主经历、身份、权力、威仪和财富的车骑出行外,乐舞百戏、属吏、坞壁、农耕等成为主要题材,而且出现了祥瑞图;④绘画技法多样,壁画艺术水平较高;
⑤墨书榜题较多,使壁画内容一望可知。
题材内容
大致可归纳为7类:①表现墓主庄园中生产活动场面的农耕、桑园、放牧、射猎等;②表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任职治所、属吏、幕府以及坞壁等;③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燕居、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④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周公一类的古代圣贤,荆轲、伍子胥一类的忠臣义士,丁兰、秋胡妻一类的孝子列女等;⑤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一类仙人和表现天上世界的仙禽神兽;⑥在天人感应论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如麒麟、芝草、神鼎等;⑦天象类,如日、月、星宿、云气和象征四方星座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
各类内容在墓中的分布,一般是①、②、③、④类内容绘于前、中、后室或耳室,⑤、⑥、⑦类内容绘于墓室顶部和墓门部位。
技法
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使用朱、绿、黄、橙、紫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因而壁画色彩历久不变,发现时一般都很鲜艳。
造型手法上继承春秋晚期以来的写实而夸张的传统,在绘制技巧上则发展了战国至西汉早期宫廷壁画和帛画上所见的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涂施色的手法。
前期技法还比较单一,到东汉晚期,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有的画面如望都1号墓的属吏人物还使用了渲染法。
在构图上,它已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的形式,注意讲求比例和透视关系。
这些成就,为中国绘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思想渊源
汉墓壁画之所以盛行,主要是统治者提倡孝道和厚葬,产生“事死如事生”的思想。
特别是东汉时期实行察举孝廉的制度,是人们踏上宦途的必经之路。
因此,所谓“崇饰丧祀以言孝,盛饷宾客以求名”的风气四处弥漫,厚葬之风越演越烈。
很多人竭家所有,为父母或自己修建坟墓,在模拟生人居住的地下墓室壁面上,大量绘制表现生前权势、威仪和财富的生活及历史神异形象,以期获得“孝”的声誉,有利于仕宦之途,这就是汉墓壁画盛行的社会根源所在。
唐代墓室壁画
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所以厚葬之风极盛,墓室规模普遍较大,而大型的墓室又多绘有壁画。
皇戚贵族的墓室多集中于首都长安附近,以作为皇帝陵墓的陪葬墓为极大的荣耀。
唐朝墓室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已经与以前的习惯有了很大不同。
在传统墓室壁画中星相图与四神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唐朝人显然对此兴趣不大,仅以程式化的金乌、蟾蜍、银河、星斗或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来表示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河汉以及代表四方神灵的四神图。
相较而言,唐朝人更热衷于在墓室壁画中表现现实社会中与墓主人有关的农耕、放牧、宴会、乐舞、马球以及车马出行、仪仗、驯豹、驾鹰等生活场景,并通过对各种城阙、楼阁、庭院、佛寺、道观以及床榻、屏风、柱、斗拱等环境细节的描绘,使这种场景更接近于实际的生活。
如果将唐代墓室壁画按年代顺序排列起来,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唐朝从建国之初到鼎盛再到衰败时期的审美习惯、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唐代绘画风格的逐渐发展痕迹。
唐代墓室壁画大都忠实地表现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且多有准确的纪年,真实可靠。
同时因壁画规模宏大、题材范围广阔,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极其深入,简直是整个唐代社会、文化的缩影,为今天人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典章制度、日常生活及其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等提供了最可信的珍贵资料,另外对于其他唐代艺术品的时代以及真伪的考证也是极有用处的。
整个唐代遗存下来的卷轴画极少,而唐代墓室壁画却遗存十分丰富,展现了唐代绘画,特别是人物画较全面的发展状况,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中有关壁画、卷轴画文献资料的极直观、极重要的旁证与补充。
例如在李重润墓的壁画中许多人物以流畅的线描画成,轻施淡彩,有的人物须发毛根出肉,笔法飞动,证明了吴家样早在盛唐之前就已初见端倪。
而该墓车马仪仗上方作为背景的山水,不施皴擦,仅在勾勒后以深浅不同的颜色渲染来表现明暗凹凸,反映了早期山水画的面貌及唐代山水画的水平。
该墓通道东西两壁的楼阙图,细部结构交待得工整、具体,值得注意的是该画仰画飞檐,显然在有意追求透视效果,流露出当时的透视观念。
另外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唐墓壁画中发现的六曲花鸟屏风,尤为引人注目,该屏风以奔放粗逸的勾勒与重彩相结合的技法,描绘了鸳鸯、野鸭、锦雉、鸢尾、萱草、蒜苗等花鸟,还以远飞的小雁、缥缈的云山为陪衬,极为生动传神。
该画显示了花鸟画已经成为独立的画种,并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由于唐代卷轴花鸟画已全部失传,使此画更具有了重要的历史价值。
与前世乃至所有其他朝代的墓室壁画相比,唐代墓室壁画对其身边现实生活的描画能力都是空前绝后的。
早在汉代时,将墓主生前的日常生活画进墓室壁画的作法就已成定式,但只有唐代画工才有能力把这些平常的情景描绘得生动而又细腻、全面而又深刻。
唐代画师们远远没有停留在对生活场景的表面描绘上,而是希望挖掘出不同社会等级中的各类人物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微妙的细节还是宏大、繁杂的全景,均被唐代画师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丝毫没有其他墓室壁画在森严的墓葬制度所规范下的概念、粗疏与单调。
正是唐代画师们深入而敏锐的现实主义的观察力、高超过人的艺术技巧和严谨而认真的创作心态,才造就出了这些无愧于那个繁荣鼎盛的大唐王朝的唐代墓室壁画。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