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依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各种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像同学们每天都在长大,楼下的小树每天都在长高,小树的叶子颜色会变,家里养的小狗长大了……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在变化的例子来吗?2、学生讨论发言3、谈话:同学们讲了很多有生命的物质的变化,那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研究一下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怎样变化的.(二)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1、谈话:看到蜡烛,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知道蜡烛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安排学生看,摸,闻)2、学生讨论发言(蜡烛可以燃烧,常温下是固体,有特殊的气味,受热会熔化,熔化后经冷却又再次凝固……)3、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蜡烛受热会熔化,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拉蜡烛受热会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4、讲解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在蜡烛上加热小勺,小勺中有蜡块。
(2)观察小勺中的蜡块的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3)待蜡块完全融化之后再将小勺放入旁边的水槽中,冷却后再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注意: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的状态变.并且注意记录.注意实验安全!!!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蜡烛受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为蜡烛液体;7、现在我们先把小勺放在水中冷却,再来看另外一个实验(三)认识蜡烛的化学变化1、讲解实验:课本30页右下角,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实验步骤:将一只干净的瓷蒸发皿放在蜡烛火焰上一段时间,然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被蜡烛烧过的部位2、教师演示实验3、指引学生观察蒸发皿在实验前后的变化.4、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前,即加热前,蒸发皿是白色的,在火焰上烤了一段时间后,变成了黑色.)5、提问:那么这些黑色的物质是什么?是陶瓷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是什么?它们是哪里来的?6、学生实验,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和干燥的烧杯分别倒扣在蜡烛上,分别观察有什么变化,并且记录。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具准备:蜡块、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干抹布、生鸡蛋、碱块、白醋、可乐罐、澄清的石灰水、烧杯、塑料管、白糖。
教学流程:一、导入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比如叶子变色了,面粉做成了馒头……这些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学生三人一组实验,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展示书30页的三个实验)②提出注意点,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③学生分组实验④汇报交流⑤小结:通过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说明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
3.比较“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两个实验,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继续探究1.学生分组实验,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并作好记录。
2.学生自主探究并记录。
3.请每组同学把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同学们认真倾听。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并描述蜡烛的变化规律。
2.能够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蜡烛的变化规律和成分。
2.学生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1.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比较;2.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研究蜡烛的变化;2.比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探究蜡烛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实验动态。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联想,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蜡烛的变化,并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写在预习笔记中。
3.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蜡烛的认识和问题,并提出明确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材料,以及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各自组内某项实验;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4.学生小组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去掉实验差异性成分,看出蜡烛的变化规律;2.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其发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3.知识拓展: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4. 总结归纳1.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2.单元知识归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蜡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5)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课题:1、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学习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教、学具准备:蜡烛、蜡块、烧杯、火柴、酒精灯、三角架、蒸发皿、石棉网、澄清石灰水、瓷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图片,你们认识这张图片上的两个人吗?(学:认识)你们知道这两个人的故事吗?(学:牛顿被苹果砸到发现了地心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水从浴缸里溢出发现了浮力)2、牛顿和阿基米德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能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发现大学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蜡烛)那你们看到蜡烛想要知道些什么?关于蜡烛的知识呢?(蜡烛点燃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蜡烛加热后会变成什么样子?)3、既然刚刚同学讲想要知道蜡烛加热、点燃后会有怎样的变化,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研究蜡烛加热、点燃后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课题)二、实验1加热蜡块1、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呢?(蜡烛、火、装蜡烛的东西……)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器材超市吧。
(出示PPT)2、介绍实验器材,明确实验目的,阅读还有步骤。
3、开始实验。
(老师到学生当中进行指导)4、1,2,3,实验结束。
大家发现蜡块是怎么变化的呢?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汇报一下自己小组观察到的现象(蜡块受热熔化了,慢慢冷却又变成蜡块,蜡块还是蜡块。
)5、每个汇报的小组都说到了蜡块熔化了,那你们知道这是哪种变化呢?(形态改变了)所以我们中这个实验中收获到了什么?(蜡烛加热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冷却后又恢复成固态)(板书蜡烛加热)三、实验2点燃蜡烛1、谈话: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假设把蜡烛点燃,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熔化,变短)那我让这个蜡烛一直这样点下去,最后会怎样?(没了)那到哪去了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实验开始(老师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2、PPT展示实验注意事项与实验步骤。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蜡烛的变化(教案)- 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引言】本节课将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现象,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
通过实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任务一】认识蜡烛1. 学生们首先观察一支蜡烛并描述蜡烛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2. 老师引导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你能确定蜡烛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3. 学生们交流讨论后,老师进行解答,并引导他们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任务二】蜡烛的燃烧现象1. 学生们回顾蜡烛的燃烧现象,并一起探讨火焰的组成。
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火焰的组成和燃烧的必要条件,引导他们理解火焰由燃烧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的。
【任务三】蜡烛的燃烧实验1. 学生们将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点燃蜡烛后密闭容器,并观察发生的现象。
2. 学生们记录实验现象,思考蜡烛燃烧时所需要的氧气来源。
3.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帮助他们理解燃烧时的氧气来源主要是通过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任务四】蜡烛的燃烧过程1. 学生们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包括蜡烛的形状、颜色和火焰的高度。
2.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并引导他们理解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反应产生热和光的过程。
【任务五】蜡烛燃烧的条件1. 学生们回顾实验和观察结果,并尝试总结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2.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蜡烛点燃时需要燃烧物质、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任务六】蜡烛燃烧的用途1. 学生们思考蜡烛燃烧的用途,并从生活中找出蜡烛的应用场景。
2.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并展示出对于蜡烛用途的理解。
3. 老师总结学生们的回答,并引导他们理解蜡烛在照明、取暖和庆祝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蜡烛的形状、颜色和材质,并理解了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他们了解了蜡烛的燃烧现象以及火焰的组成和必要条件。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三、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打火机、干燥的烧杯、蜡烛、布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描述了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是什么吗?(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物质的奇妙变化,好吗?(板书课题)(二)了解蜡烛的特点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蒸发皿里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有什么特点。
汇报蜡烛的特点。
(提示多感官的观察方法,看、捏、摸等)师:既然我们今天要研究蜡烛的变化,你能设计出一个实验来使蜡烛发生变化吗?引导生总结出:折断、加热、点燃等方法(三)加热蜡烛师:加热时,蜡烛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
(交流)我们的预测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带领学生一块做实验。
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形态的变化。
(四)燃烧蜡烛师:当蜡烛被点燃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
生交流。
师:蜡烛燃烧时,究竟会怎样变化?变化时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实践出真知。
”还是让我们再来动动手,通过几个实验来看一看吧。
实验: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一只蒸发皿盖在蜡烛上方,过一会儿取下蒸发皿,观察它的底部。
3、用一只烧杯,将蜡烛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
4、吹灭蜡烛后,看看蜡烛灭后的瞬间有什么产生。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能通过制作蜡烛和做蜡烛燃烧实验,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2.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3.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教学准备】蜡块、硬纸板、小刀、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试管夹、模子、棉芯、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白瓷碗【教学过程】(一)做一支蜡烛1.实验步骤(1)将蜡块切成碎屑。
(2)加热碎屑成蜡油。
(3)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导入模子里。
(4)等蜡油凝固,蜡烛就成了。
2.提问: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始终没有发生的变化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快乐,同时发现:虽然蜡块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还是原来的物质。
(二)蜡烛燃烧后的产物验证1.活动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3)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
2.活动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思考: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纸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3.小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蜡烛燃烧时产生水、二氧化碳、炭黑,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从而认识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三)交流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1.出示图片:盐溶于水、烟花绽放、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铁提问:下列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2.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解释、加深对这两类物质变化的理解,同时意识到物质变化对生产生活有利也有弊。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细致,对于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火焰的温度。
2.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蜡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实验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8.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50分钟。
一、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法与学法:
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总结
教具准备:
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干抹布、白瓷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游戏:猜一个人名(课件依次出示三张图片,根据相片说出一个歌星的名字)。
2、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大到广阔的宇宙、小到身边的小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中,只是有些变化是能
直接看到、感受到的,而有些变化却是在悄悄的进行中:比如叶子变色了,面粉做成了馒头,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这节课,我们以蜡烛的变化为起点,一起来研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内容。
(出示课题)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并填表: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的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
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
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测:加热以后,蜡烛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蜡烛又有什么变化?怎么来验证?
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
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
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教师在讲台做实验,学生观察后记录,完成实验报告表。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
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
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观察教科书30页的三个实验)
②提出注意点,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③学生分组记录实验情况
④汇报交流:实验报告表
⑤小结:通过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说明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
3.比较“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两个实验,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巩固探究结果
1.教师出示图例。
2.学生自主探究巩固。
3.通过这几个实验让学生说说物质变化的分类。
并说明理由。
四、练习巩固
1.现在让我们走进生活,看看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P31
2.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把铁块磨成铁粉
⑵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⑶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⑷铜锭抽成铜丝
⑸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⑹煤的燃烧
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氧化碳
⑻空气液化
⑼铜器生绿锈
⑽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⑾酒精挥发
⑿火药爆炸
3.我会填空
物质变化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另一类是产生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等现象表现出来。
4.我会选择
(1)()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①树叶变红②糖熔成糖水③鸡蛋被煮熟
(2)()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①蜡烛燃烧②蜡烛熔化③蜡块做成蜡烛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蜡烛的变化,说说你的收获。
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变化,飘扬的雪花、缤纷的烟火,所有的物质同唱一首变化的歌曲,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课后继续研究关于变化的主题!
板书设计:蜡烛的变化
加热固体液体没有新物质产生
冷却液体固体(物理变化)
点燃发光发热有新物质产生
(水、二氧化碳、黑烟)
化学变化)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设计理念:
1、学习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课中研究蜡烛的变化时,教师可
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事实收
集并在“实验观察记录表”上记录下来。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本课教学,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将以往“个体户”式的单向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以探究
为主的学习。
教师积极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动手做”的机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发现科学。
教学准备:
蜡烛、酒精灯、火柴、三角架、大烧杯、小烧杯、玻璃片、蒸发皿、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大自然、给了我们既丰富又美丽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的物质在变化呢?它们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图片)我们身边这么多物质在发生变化,你能举出所知道的我们的变化吗?(指名学生举例)这节课我们以蜡烛为代表来研究它的变化。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研究蜡烛的特点
1、谈话: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等一些方
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2、分组观察。
3、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蜡烛
是白色、固体、无味、硬度较小、摸上去有一种滑滑的感觉。
)(二)加热蜡块
1、现在老师想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课件出示加热蜡块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所用的器材及注
意事项。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①正确使用酒精灯,实验过程
中注意安全,别烫伤手。
②加热以后,它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以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4、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问:蜡烛在加热的过程中,固体变成了什么?(变成了
流动的液体)板书:加热:固体——液体又问:如果蜡烛停止加热冷却下来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
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三)点燃蜡烛。
1、谈话: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研究点燃蜡烛以后它又会有
什么变化呢?
2、学生先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蜡烛本身变短、发光、发热。
)
3、课件出示:课本30页蜡烛燃烧实验图片1.2.3.并引导学
生说出注意事项。
4、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5、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6、师小结: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新物质(如水、沉淀等)
(四)演示实验
2、分组实验。
4、分实验内容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蜡烛燃烧以后会产生哪些新的物质?于是科学家就把变化分成两类,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给物质变化分类的。
学生轻声读一读。
6、过渡:刚才我们研究了蜡烛的变化,知道了它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另一种是
那么其它物质的变化又会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来探究一下其它物体的变化情况。
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巩固小结:指名生汇报: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