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

合集下载

论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原因

论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原因

论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原因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是个复杂而深远的历史事件,它们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因素等多个方面来分析。

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解析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

首先,政治原因是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苏联的后期,政府腐败、官僚主义和领导层的低效管理导致了政权的信誉下降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苏联的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府无法迅速响应社会变革和民众需求,导致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疏离。

此外,苏联的政治体制也缺乏民主和透明度,人民对政府的决策过程和权力的不满也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其次,经济原因也是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

苏联的经济体制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国家垄断了几乎所有的产业和资源。

然而,计划经济的低效和缺乏竞争力使得苏联的经济难以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经济的全球化,苏联的经济体制逐渐显露出其严重的弊端。

此外,苏联的经济体制也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造成了供应不足和经济稳定性的问题。

这些经济问题对苏联的国内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再次,社会原因也对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起到了推动作用。

苏联的社会结构在经济和政治的冲击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稳定性。

苏联内部的文化多样性和地区间的矛盾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苏联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体系也面临着严重的透支和负担问题,导致了人民对社会保障的不满和失望。

最后,国际因素也是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之一、冷战期间,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对抗和竞争对苏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军事压力。

苏联在冷战中扩张的举措也导致了国内外压力的增加。

此外,苏联与东欧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张,东欧革命的爆发进一步削弱了苏联对这些国家的控制力。

而苏联领导人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决策也加速了苏联的衰落。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环境的外部因素。

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问题、社会变革和人民对于政府的不满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都对苏联和苏共的稳定性产生了冲击,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不可逆转的结果。

苏联共产党垮台启示

苏联共产党垮台启示

十几年来,中国依旧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勇 往直前,所谓前车之鉴,研究苏联衰败的原 因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 意义。
苏联解体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
• 第一,必须正确评价党的历史和党的领 袖的历史地位。联系苏共对待斯大林态度 的教训来思考,深深感到我们党对待党的 历史和党的领袖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
T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ND
苏联共产党垮台 启示
•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 林宫上空降落,帝俄时代的白蓝红三色旗 冉冉升起。至此,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 国家苏联正式宣告解体,伴随着苏联的解 体,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了剧变, 社会主义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苏联解体的原因
• 首先,苏共垮台、苏联亡国乃是其制度性缺陷 导致的。 • 其次,封建主义的危害。 第三,苏共没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没有让人民 群众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 • 第四,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上逐渐堕入了教条 主义。 • 第五,苏共没有始终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持 党的先进性,把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 • 第六,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 第二,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永 远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 第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把经济搞上去,让人民 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实惠。
• 第四,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加强和改进党 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 性。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始终抓住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丌放松, 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有效地保持了党 员队伍的先进性,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 斗力,应当继续坚持下去。 • 第五,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各 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苏联改革失败以及苏联解体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事件之一。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阵营、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群众是改变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力量。

同时,一些精英人物和突发性事件也会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一)经济危机。

苏联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步入经济长期衰退的困境。

这是因为苏联经济的高增长率主要是靠对资源的无限掠夺和限制消费所取得。

其次,苏联国内的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危机。

再次,苏联虽然拥有发达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术,但由于体制原因阻止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只有25~30%的科研成果被采用,平均转化周期需要10~12年,而美国则有85%的科研成果在5年内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苏联农业长期落后,效率低下。

虽然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劳动力的20%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

(二)政治危机。

在苏联未来发展方向的苏民意调查中,10%赞成改革前的社会主义;36%赞成更多民主的社会主义;23%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只有17%赞成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

然而,苏联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权”、“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

官僚、精英阶层垄断了政权、财富和真理,人民群众被排除在政治决策体系之外。

(三)信仰危机与民族矛盾。

苏联长期党政不分,并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并没有给苏联人民带来满意的生活,导致了人民对传统模式的抵触和冷淡情绪。

特别是上层的富足生活与普通人生活形成巨大反差时,这种情绪更加强烈,形成了人们对苏共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此外,苏联内部民族发展极不平衡,很多民族还处在部落阶段,民族问题长期以来非常尖锐。

特别是斯大林时代,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给苏联民族问题留下了很多后患。

随着斯大林的死去,高压政策被相对的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开始显露出来。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影响_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影响_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影响_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自二战以后,世界上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个美国、一个苏联。

他们为了争世界霸主的地位互相角逐比拼,但是随着苏联解体,世界上就剩下美国一个超级大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影响,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苏联解体的原因1、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一、苏联自斯大林时期就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发展教条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就不会有正确的实践。

苏联强调经济的片面发展,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发展重工业;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过于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

由于意识形态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对外关系具有极强的封闭性。

最重要的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时期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未能认识到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文化传统和极端的民族性格。

苏联历史上属于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大国沙文主义的弊端并没有彻底清除,地理环境、民族信仰等各种因素交互形成的民族性格具有极端性,做决策时不能坚持湿度原则,没有合理平衡各方利益,达到理性的平衡点,实现战略利益的最大化。

三、主要领导人错误的改革思想,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他进行的以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为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戈尔巴乔夫放弃共产党对党的领导权,导致苏联内部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凝聚力。

苏联各主要领导人都急于对苏联的社会进行改革,但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形式而轻内容,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苏联解体的命运。

2、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一、冷战和军备竞赛。

苏联解体之前,苏联已同美国进行了长约半个世纪的冷战阶段,美国一直把持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不曾动摇,苏联为了能与美国在军事方面抗衡,大力发展军工产业,经济发展资金不足,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不断恶化,苏联的统治阶级已经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影响

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影响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 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直接 原因和导火线。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 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 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的理论依据。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
三、苏联解体的带来的影响
1.它是国际共运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使社会主义运动降至低潮,也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 重大压力。
苏联解体的影响4
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影响
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战后最严重的挫 折和损失。
三、苏联解体的带来的影响
2.它使战后形成的两极对立格局终结,加速 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克里姆林宫上 空的镰刀斧锤红 旗落地,取代它 的俄罗斯白蓝红 三色旗升起。
苏联的解体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5.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 的外部因素。
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1.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使共产党始终能 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维护国家统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 会主义道路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 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直接 原因和导火线。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2.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违背了经济 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得苏联的经济不能适应 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不能满足人们 的期望和要求。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3.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破坏了社会主义 的形象和声誉,也耗尽了国力。
勃 列日涅 夫的霸 权主义
苏联的霸权主义
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

苏联解体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原因和教训

1、苏联解体原因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在苏联时期,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国内生产总值掩盖了人民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这一现象。

但是这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导致苏联人民不满。

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日益官僚主义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群体,逐渐蜕变为一个与人民对立的特权阶层。

当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层与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

此外,苏联从1922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

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随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最明显的就是苏联内部的特供商店,特供商店里充满了外国名贵以及苏联国内极缺的商品,应有尽有,专供苏联的特权阶级享用。

相较之下,大部分苏联人民却必须忍受质劣与陈旧、无人想买的东西。

此种体制倾向于牺牲下层人民的利益来解决上层权贵的问题,从1989年开始,苏联由于改革失利与通货膨胀,因此开始对下层人民实行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在煤矿矿区造成了严重的消费品短缺,导致长期受压迫的煤矿工人进行大罢工。

2)领导人因素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戈尔巴乔夫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

总结苏联解体经验教训的世界意义

总结苏联解体经验教训的世界意义

总结苏联解体经验教训的世界意义一、介绍总结苏联解体经验教训的世界意义是一个历史和政治学上的重要课题。

苏联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在其解体的经验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教训和启示,对世界各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苏联解体的历史背景、原因、影响以及教训进行深度探讨,以期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苏联解体的历史背景苏联是二战后世界上第二个超级大国,在冷战期间与美国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对抗。

然而,苏联内部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计划经济体制的困境、、政治等,这些问题最终促成了苏联的解体。

三、苏联解体的原因1. 经济问题: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浪费,国民经济发展滞后。

2. :苏联涵盖了多个民族,但民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矛盾和不和谐,这加剧了苏联的矛盾。

3. 政治体制问题:苏联的政治、官僚主义、信息封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四、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对世界各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我国家。

苏联解体之后,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经历了剧烈动荡和变革,社会主义思想受到了沉重打击。

五、苏联解体的教训1. 经济体制的优劣: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教训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和不足,导致了国家长期的发展停滞和经济动荡。

2. 民族和多元文化的治理:苏联解体也提示我们,对于涵盖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国家来说,民族和文化的统一和和谐至关重要。

3. 政治改革和权力制衡:苏联解体还提醒我们,政治改革和权力制衡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不能因权力集中而导致政治和失序。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苏联解体的历史和教训,我认为其对于世界的意义和启示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从苏联解体的经验中深刻吸取教训,以避免历史的重演。

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我国家,也应该认真思考苏联解体带来的警示和启示,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

总结:苏联解体对世界意义重大,其历史背景、原因、影响和教训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

我们应该从苏联解体中汲取经验教训,加强国家治理,促进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红色的苏联国旗,在苍茫暮色中悄然降下。

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从此不复存在了。

苏联的演变、解体是多种因素相互促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课题。

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原因1.政治因素。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造成了党政不分,缺乏民主,高度集中,以党代政以及权力过于集中等弊端给苏联的政局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而长期改革不力也最终败坏了苏联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2.经济因素。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不发达国家里高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虽然它在执政时期经济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并未探索出在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规律。

这导致苏联经济建设一直没有搞好,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西方,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提高,导致人民对苏共产生信任危机,动摇了苏共执政的合法地位。

3.民族因素。

斯大林执政后长期实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如不切实际地推行的“一体化”、“民族融合”等政策),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4.领袖人物的个人因素。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内解体的,作为当时苏联党政最高领导人,他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政治信仰的丧失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一个深层原因。

政治信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社会主义和苏共失去了政治信仰。

纵览社会主义苏联的政治历史,起初,人民对社会主义和苏共的信仰是坚定不移的,他们不仅击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而且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

但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在积聚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僵化,一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政治信仰体系不断瓦解,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开始失去信任,对苏共失去信心。

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促使了民众政治信仰的丧失: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丧失对政治信仰构成了直接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红色的苏联国旗,在苍茫暮色中悄然降下。

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从此不复存在了。

苏联的演变、解体是多种因素相互促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课题。

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原因
1.政治因素。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造成了党政不分,缺乏民主,高度集中,以党代政以及权力过于集中等弊端给苏联的政局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而长期改革不力也最终败坏了苏联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2.经济因素。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不发达国家里高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虽然它在执政时期经济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并未探索出在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规律。

这导致苏联经济建设一直没有搞好,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西方,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提高,导致人民对苏共产生信任危机,动摇了苏共执政的合法地位。

3.民族因素。

斯大林执政后长期实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如不切实际地推行的“一体化”、“民族融合”等政策),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4.领袖人物的个人因素。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内解体的,作为当时苏联党政最高领导人,他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政治信仰的丧失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一个深层原因。

政治信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社会主义和苏共失去了政治信仰。

纵览社会主义苏联的政治历史,起初,人民对社会主义和苏共的信仰是坚定不移的,他们不仅击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而且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

但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在积聚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僵化,一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政治信仰体系不断瓦解,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开始失去信任,对苏共失去信心。

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促使了民众政治信仰的丧失: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丧失对政治信仰构成了直接威胁。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不但在政治上当家作主,也要求经济上当家作主。

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将生产的一切权力都集中到各级政府部门和中央,要求一切劳动者放弃自己的生产自主权和牺牲劳动者个人应有的正当利益,企图以中央的“意志”来直接指挥生产,配置资源,这除了必然会有很多官僚主义的失误之外,也必然会严重剥夺劳动者在生产上的主人翁地位。

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所造成的人民民主参与权利的减弱构成了政治信仰丧失的内在动因。

长期以来,苏联领导集团从斯大林开始,一直到戈尔巴乔夫,
民主集中制不健全,一言堂、个人专断、践踏党章和法律,侵犯人民权利的事件不断发生。

尤其是人民的意见和呼声得不到倾听和讨论,人民的监督和批评得不到重视和采纳,人民本应拥有的一些政治参与权利只是写在宪法上,缺乏保障的具体措施,选举也流于形式,各级干部实际上是委任制,人民群众难以享受充分的民主权利和真正的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实际上已沦落到被统治被压服的地位。

苏联的悲剧证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维护政治信仰的中枢,人民只有充分享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才会有更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才会将政治权力异化、腐败的可能性降致最小,政治发展才会充满活力。

3.苏共领导人推行的一些不当的方针政策造成意识形态的变异是导致政治信仰丧失的思想渊源。

作为改革与新思维的产物,戈尔巴乔夫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的方针政策就是“民主化、公开性、多元论”。

正是由于推行这种方针政策,直接导致了苏共意识形态的变异、滑坡直至崩溃,由此引发了民众对苏共,对社会主义信仰的大动摇,大丧失,以致最终彻底与之决裂。

三、丧失了党的先进性,任由腐败滋生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重要因素。

列宁时期,苏共的干部革命意志坚定,没有丝毫特权,能与群众同甘共苦。

如,1918年粮食危机时,有权调拨千百万吨粮食的人民委员瞿鲁巴,竟在一次会议上饿得昏倒了。

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强调“稳定”干部,干部委任制和领导职务终身制日趋“完善”,且不断提高干部特权的标准,使之进一步固定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一个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特权阶层。

结果必然导致贪污腐败的盛行。

甚至在震惊全国的“驸马案”中,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就贪污受贿65万卢布。

四、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启示
1.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必须始终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执政党的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才能兴旺发达。

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强化监督,才能有效地遏制和根除腐败,使党永葆先进性。

一要充分发展民主,调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

二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必须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公平正义、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党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永葆先进性。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的经济搞上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处理好改革开放与稳定的关系。

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而不能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那样,今天搞经济硬着陆,明天搞政治多元化,结果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一片混乱。

这是人们必须记取的深刻教训。

4.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妥善解决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和兴衰存亡。

对此,执政党必须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并要制定出正确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妥善解决。

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在各民族真正平等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让人民积极参与改革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发展的和谐社会,既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是党充满生机活力、永葆先进性的源泉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