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

目录

摘要 (4)

一、引言 (6)

二、调研简介 (6)

2.1调研背景 (6)

2.2调研时间 (7)

2.3调研内容 (7)

2.4调研目的 (7)

2.5调研意义 (7)

三、研究方法 (8)

四、分析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分析) (9)

4.1泥石流的成因 (9)

4.1.1自然因素 (9)

4.1.2人为因素 (9)

4.2泥石流的类型 (10)

4.3泥石流的特点 (10)

4.4山体滑坡的成因 (10)

4.5山体滑坡的特点 (11)

4.6数据分析 (11)

五、解决方案 (12)

5.1泥石流治理措施 (12)

5.2山体滑坡的防治措施 (13)

六、结语与启示 (14)

七、谢辞 (14)

八、参考文献 (15)

研究降低泥石流、山体滑坡损失的有效措施

作者1:王志强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这些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这些自然灾害的研究及防治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本文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及特点的阐述,提出了防治措施,我们一方面应提高设防标准,强化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预警,另一方面更应引入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理念,注重“防”“治”结合;,“软”“硬”结合;工程设施和非工程设施结合;“治理”与“管理”结合,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防范地质灾害。

关键词:泥石流与山体滑坡、成因、防治措施、神经网络分析

1王志强、刘荣刚、童闯闯

一、引言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跨山”、“地滑”、“土溜”等。泥石流是指在山地、沟谷间,因暴雨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大量洪水、泥沙及石块等的洪流,具有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暴发突然及预见性小等特点。山体滑坡若是混合雨水和河水则演变为泥石流。它们是山区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强度较大的山区沟谷中。泥石流是山地环境退化、地表侵蚀作用加剧、水土泥沙流失的产物。它的形成、发展主要受控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大尺度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是加剧泥石流发生频率、强度等的重要因素。泥石流灾害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社会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此,加深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做好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以及寻找降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损失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问题

二、调研简介

2.1调研背景【1】

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是山地沟谷中相互伴生的具有很强破坏力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反展到最严重的标志。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作为自然灾害,一直对国民经济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存在巨大威胁。尤其多山地区的经济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而我国的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6%。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破体,近年来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

据统计,我国有29 个省(区)、771个县(市)正遭受泥石流的危害,平均每年发生泥石流灾害的频率为18次/县,近40年来,每年泥石流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达37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建国后的50多年中,我过县级以上城镇因泥石流而致死的人数约为4400人,并威胁上万亿财产。几十年来,泥石流平

均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数十亿元,死亡人数近万人。由此可见,泥石流与山体滑坡影响山区城镇国民生活危害之重。政府应该加以重视,防灾减灾,将灾害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目前我国已查明受泥石流危害和威胁的诚镇有130个,主要分布在甘肃(45个)、四川(34个)、云南(23个)、和西藏(13个)等西部省区。

2.2调研时间

调研时间主要为2015年10月16号-2015年10月28号。

2.3调研内容

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对人们的生活,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山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分析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及种类,对于不同种类的泥石流与山体滑坡,提出有效的防治与解决的措施尽量减少人们的财产损失是本次调研的主要类容。

2.4调研目的

正如调研背景中所说,泥石流与山体滑坡一直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着巨大的威胁。由于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爆发突然,来势凶猛,规模大速度快。一旦发生泥石流与山体滑坡,山区居民的房屋倒塌,道路损毁,工农业生产被危害,生活服务受到影响。可见,研究降低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有效措施尤为重要。而研究降低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有效措施,必须先分析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及种类。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有关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文献,期刊等资料,并对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在分析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与种类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而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

2.5调研意义

本次调研的意义如下:

(1) 学会查找文献的方法,学会查找更加专业知识的渠道。

(2泥石流与山体滑坡人们的生命财产危害严重,影响山区经济的发展。研究降低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有效措施,发挥科学的作用,在政府的带领下,积极防灾减灾,以尽量降低人们的财产损失,为山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

(3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人为因素必是其一。近几十年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人类不合理的开发与建设。希望在分析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与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时,能起到警示人类的作用。增强人类的防灾减灾意识,合理开发,科学建设。

三、研究方法

神经网络概述【2】

人工神经网络(简写为,也简称为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优点在于可对信息进行分布式存储和信息的并行协同处理。神经网络由神经元构成,正如人体内的神经元,单个神经元的结构极其简单且功能有限,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网络系统就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神经网络主要的思想就是模拟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神经网络处理信息主要依靠网络结构中节点及各节点之间的连接,在网络的训练时,不断的调整网络之间的连接,修正节点,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BP神经网络作为神经网络的一种被广泛使用,由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所谓信息的正向传播是指信息由输入层进去神经网络,然后通过隐含层,最后经输出层输出结算结果。而误差的反向传播即是指将输出层的计算值结果与预期输出的值相比较,若误差值在设定的误差值以上则将误差由输出层反向传播到隐含层、输入层,并修正各层的阀值与权值的过程。

简而言之,神经网络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样本的不断学习,降低输出值与期望之间的误差,然后进行计算。显然,网络能处理大量的映射关系的数据,而无需事前清楚这些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或表达式,故神经网络算法有着很好的实用与适用性。

四、分析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分析)

4.1泥石流的成因【3】

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包括岩性构造、地形地貌、土层植被、水文条件、气候降雨以及近些年人类的活动等,归纳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4.1.1自然因素

泥石流是泥、沙、石块与水体组合在一起的沟床运动的流动体,其暴发必须具备三项基本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4.1.1.1地形地貌: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大,流程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纵谷,谷床纵坡较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4.1.1.2松散物质:泥石流常发生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软硬相间成层的易受破坏的地区,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来源。

4.1.1.3大量水源: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及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4.1.2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是造成泥石流发生的外在因素,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是诱发泥石流发生的内在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

近些年来虽则会山区经济的发展,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破坏大自然生态的活动,如

滥伐林木、过度放牧、破坏植被、陡坡开荒等,破坏了地表径流的下垫面条件,加剧了水土流失、提供了泥石流发生的水源条件;在山区兴修交通、水利设施具有随意开挖山体边坡等,造成山体失稳,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地形条件;同时由于开采矿山后,随意丢弃废渣废料,这又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所需的松散物质条件,人类在进行经济活动的同时,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

4.2泥石流的类型

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为开展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按成因分类有冰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其生型泥石流;按流体的物质组成分类有泥石流、泥流、水石流;按流体的性质分类有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按暴发形式分类有浸润式泥石流、冲蚀式泥石流和滑坡式泥石流;按发生频率分类有高频率泥石流和低频率泥石流;按地形形态分为沟谷型、坡面型;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划分为: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等。

4.3泥石流的特点

泥石流常常具有不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泥石流的暴发通常具有季节性,在夏季多雨时期为多暴发期。

4.4山体滑坡的成因

4.4.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山体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红岩土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已发生滑坡。

4.4.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古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条件

4.4.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软化岩土、产生动水压力和乳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尤其是对滑坡面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4.4.4内外应力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也可以诱发滑坡。主要因素有:地震、降雨、地表水的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矿山开采等都可能诱发滑坡。

4.5山体滑坡的特点

山体滑坡通常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同时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滑坡出现。

(2)滞后性。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

4.6数据分析

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损失数据较少,本文使用全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损失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首先,对以上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使得数据处于(0,1)之间,计算方法如下:i

i i i i x x x x x min max min --= 其次,根据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实际情况,建立只有一个隐含层的三层神经网络。本又选取{受灾人口,死亡失踪人数,紧急转移人数}为人员类指标,{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房屋倒塌间数,房屋破坏间数}为居民财产损失指标,合计共8个,作为输入层计算指标,其中易见以上指标均是与泥石流损失正相关

的。

再次,剔除表中个样本数据。输入训练样本数据,进行网络训练及检验。

计算误差,并重新采用粗糙BP神经网络计算;同时与之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易得,在直接使用神经网络计算与使用本文建立的粗糙

神经网络计算上,本文建立的粗糙神经网络无论是在误差上,训练的次数与训练达到的目标精度均比只使用神经网络进行计算更好。实例证明粗糙神经网络比神经网络计算效果更佳。

最后,进行结果分析。根据粗糙神经网络计算得出的经济损失率,2009年青海,宁夏,新疆经济损失率分别为5.052‰、0.793‰、0.592‰,对比以上的等级划分标准,可以得到2009年青海省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损失为1级(严重),宁夏与新疆为3级(低),与年度实际情况相符合,等级的划分方便了政府及相关部门了解灾害的危害程度,同时也为救灾与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比三地的灾害严重程度,由于是同年份的灾害经济损失率,经济损失率即是相对灾度值,故直接比较三地的经济损失率值得到年度青海省的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损失程度大于宁夏,宁夏与新疆的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损失程度相同,与实际情形相符。

五、解决方案【4】

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的损失极大,危害性不言而知,所以针对不同地区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崩塌、滑坡强烈的泥石流发生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非工程措施,;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非工程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好。

5.1泥石流治理措施

5.1.1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排导工程和停淤工程等,它是通过在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以及堆积区内兴建一系列相应的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排导工程和停淤工程等来削弱泥石流灾害的影响。

5.1.2非工程治理措施:即生物措施,主要包括退耕还林、种植植被等,从

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入手,科学合理的实行乔灌草林结合及上、中、下游结合的生物措施,滞留降水,减小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从而达到减小泥石流发生的规模、减轻泥石流危害程度的目的。

5.1.3预测预报。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因此应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详细记录。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5.1.4自我防护。由于泥石流的暴发具有突发性、且来势凶猛,所以遇到泥石流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站至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再谷底过多停留,当发生泥石流时,要马上与泥石流呈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走;远离源区,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要特别注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这是泥石流发生的前兆。

5.1.5减少人为的破坏植被,乱砍乱伐,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外,还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救援力度,成立紧急救援站,当发生泥石流时能第一时间赶去救援,使灾害损失达到最小。

5.2山体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应当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5.2.1削减水害。水和滑坡密切相关,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削减水对边坡的危害极其重要。常用方法有:水平钻孔疏干、垂直孔排水、竖井抽水、隧洞疏干、支撑盲沟。

5.2.2改善边坡。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常用方法有:削减源载、边坡人工加固、修筑挡土墙、固结灌浆以及鑲补沟缝等方法。

5.2.3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立山区地质灾害专家分析制度、

确定预警信息的发布部门规范预警信息的发布形式、建立联动机制。

5.2.4制止人们破坏自然平衡的自然活动,如开挖坡脚,劈山开矿等行为来减少一些诱发因素。

5.2.5加强政府部门的救援力度以及应急措施,做到第一时间能赶到救援现场。

六、结语与启示

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是山地沟谷中相互伴生的具有很强破坏力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反展到最严重的标志。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作为自然灾害,一直对国民经济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存在巨大威胁。尤其多山地区的经济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而我国的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6%。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破体,近年来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虽然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危害性很大,但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其成因,并因地制宜的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治,可降低自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我们在应对自然灾害时要更新我们的理念与时俱进、优化设计;加强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理论研究,做好预警工作,同时应加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预防以及灾害发生时的紧急应对方案,做到防治结合,使损失达到最小化。

七、谢辞

此次调研准备仓促,从我们接到课题到我们完成报告仅仅10多天的时间,然而意义非凡。此次对中国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自然灾害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要想减少自然灾害对国家造成的损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会继续努力做我们能做的事,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意识的提高,我们会成功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这次调研虽已结束,但它带给我们的深远影响远远没有结束,这次调研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一件美好的事情必须通过大家努力来完成。在我们三个准备这次复赛时,我们仔细分析问题,各抒己见,有时会为一个小观点不一致而辩解的难分难解,最后通过讨论找到最合适的答案。在准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难题,然而正是

这些难题和激烈的辩论,进一步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其将其称之为困难,不如说它是一次检验我们的机会。

最后,在这里感谢我们的队员无私的付出,承受与担当,我们所走过的路,洒下的汗水,都会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同时也要感谢建工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建工学院的院科协组织的无私付出和悉心准备!

八、参考文献

【1】吉晓玲.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的粗糙BP神经网络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3月·10页,11页

【2】陈琛.泥石流成因与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2-20

【3】赵源.刘希林.人工神经网络在泥石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第16卷第2期.

【4】许强.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成因与启示.工程地质学报.2010-10-15

2016考研专业: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作用。本学科主要任务是建立、发展并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对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发展防灾减灾的科学理论、设计技术和工程处理方法,通过工程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灾后重建、经济恢复和发展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胜任与防震减灾工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岩溶、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有关的预防、设计、治理的结构选型、优化设计等方面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抗灾防灾、灾后重建方面的技术设计和组织管理工作。 2、专业培养目标 本学科立足我国西部、面向全国,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防灾减灾工程、防护结构工程及地质工程坚实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门科学知识;具备应对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的能力;对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了解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较强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人才。要求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毕业后能从事本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或相关学科的工程技术工作。 3、专业方向 01工程结构抗震减灾 02振动控制与试验分析 03城市地震危害性评价和综合抗震减灾 04岩土地震工程和减灾工程 05基于断层的强地震动与建筑物抗震 4、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951结构力学或950材料力学 (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二、就业前景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蒙受自然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且不说历史上的大地震和洪水给我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就近几十年而言,各种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年年有之。全球一些主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灾害、洪涝干旱和飓风等气象灾害,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在我国都是相当严重的。就以地震海啸而言,虽然还没有像这次印度洋地震海啸这样大的劫难记载,但近代也遭受过多次地震海啸的袭击。 总之,我们的国土不是平静的,我们人民生活的家园不是安然无恙的,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重要的基本国情之一。目前地质灾害与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于这方面力度在加大,比如抗震的研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该专业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 三、就业方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各个专业方向的毕业生都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具备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各个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又各具所长,能在政府机关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房地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银行及投资咨询机构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四、职业规划 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有关的考试为: 注册安全工程师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一、概述 1.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新学科[1]。 2.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是一个具有显著综合交叉性的新型学科,它涵盖到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发生条件和发展规律、监测和预报、工程防治和灾时应急措施等科学技术难题。按现行学科体系来说,防灾减灾工程涉及地质、气象、地震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和管理等学科的相关专业领域。 二、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主要研究方向 1.岩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体,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类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如浅埋暗挖、盾构法、冻结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优化措施等等。 ②边坡与基坑工程:重点研究基坑开挖(包括基坑降水)对邻近既有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可靠度分析技术,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以及新型支护技术的开发应用等。 ③地基与基础工程:重点开展地基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参数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筑基础(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桩基础等)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等。 2.防灾减灾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地下工程减灾防灾,利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和防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施工灾害的破坏效应,开展地下结构减震、隔震理论与方法,地下工程火灾特征及损伤评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灾害的防御技术,动态可靠度与耐久性设计理论,高应力场与高温度场耦合分析等。 ②线路系统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高山峡谷区重力作用为主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铁路、公路工程防治技术为主线,同时覆盖了特殊岩土地质条件的路基病害整治及公路路面病害处理技术、轮轨和车路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技术以及工务安全管理保障系统等领域。 ③岩土工程灾害预测和防治,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学、地学、环境学、灾害学等多学科交叉解决岩土工程灾害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中的重大难点问题,着重进行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岩土工程中水环境效应及其工程危害研究、岩土工程环境地质问题风险分析与防灾决策可靠性研究,渗流场、应力场、温度场耦合分析及其在工程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等。 ④大型结构物抗风与抗震,针对工程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的关键技术问题,利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实验技术,研究造成风害和震害的机理,寻求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着重进行大型结构物风致响应与地震反应的预测及评估、大型结构物环境振动抑制技术、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设计等理论及应用研究。 三、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往年试卷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A卷(开卷)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成绩_________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一、填空题(1ˊ×15=15ˊ) 1.常见的建设工程施工伤亡事故有、、、 和等五种。 2.我国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一贯坚持的方针是。3.我国安全生产行业管理模式为。 4.我国安全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是。 5.建设工程中能识别危险因素的常见方法有、、不安全状态与不安全行为列表法等。 6.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的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包括评价、评价和安全生产能力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在有关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中,我国首次提出了工程监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关责任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C.《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D.《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2.说明事故统计特性的1:29:300事故法则是由()提出的。 A.Kerr B.Heinrich C.Haddon D.Gibson 3.下列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的是()。 A.煤气 B.炸药 C.防火墙 D.运动中的机械设备 4.我国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对于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界定是()。 A.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5-9.999千万元 B.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1-4.999千万 C.死亡3-9人,直接经济损失1- 4.999千万元 D.死亡3-9人,直接经济损失5-9.999千万元 5.用于寻找主次因素的安全管理工具图是()。 A.控制图 B.因果分析图 C.排列图 D.分层法6.高处坠落的“基准高度”是指()。

防灾减灾学

防灾减灾学读书报告 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 姓名:车娅丽 学号: 导师:崔广柏 2013年6月

近年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大范围秋冬春连旱、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北京暴雨内涝、雅安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痛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1984年7月,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博士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国际减灾10年”的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IDNDR)。1989年12月召开的第44届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决议决定,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以适合“10年”的目标和目的的方式纪念该国际日。“国际减灾10年”结束后,联合国大会决定继续开展“国际减灾日”活动。 1.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与挑战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有伤痛,也有警醒。自2009 年起,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2日成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国之所以将汶川大地震发生之日设定为“防灾减灾日”,意在提醒国民更加重视自然灾害,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针对性,普遍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并呈现出多灾并发、群发和集中爆发的特征。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灾害损失持续加重,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全国70% 以上的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东北、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2/3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约占国土面积69% 的山地和高原区域山洪、地质灾害频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质灾害分布。大陆沿海地区经常受到风暴潮影响,越来越多的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重特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频繁发生。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一、学科概况 由于交通土建工程的特点,防灾减灾研究一直在西南交通大学百年历史的土建工程领域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我校最早获批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两个博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大地测量学及测量工程六个硕士点的学科方向中也一直含有防灾减灾工程的主要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多学科综合性学术群体支持防灾减灾工程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雄厚力量。1997年,我校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授权点获批,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该学科隶属的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和相关的交通运输工程在我校均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本学科还可以在上述两个一级学科所设的博士后流动站中招收博士后人员。这样逐渐形成了培养土木工程减灾防灾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目前,本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的培养和学位授予权。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 我校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围绕重要陆地交通干线建设和运营阶段出现的灾害现象,以工程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研究常见灾害的形成条件、成灾模式、预测预报、防治工程优化以及防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等课题,提高交通干线的抗灾能力。本学科有一支由年轻的博士、教授为主组成的充满朝气的研究队伍,由于具有边缘学科的特点,研究队伍组成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特色,研究领域偏重于前沿性、基础性问题。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地下工程减灾防灾。利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和防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施工灾害的破坏效应,开展地下结构减震、隔震理论与方法,地下工程火灾特征及损伤评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灾害的防御技术,动态可靠度与耐久性设计理论,高应力场与高温度场耦合分析等理论研究。本方向近几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特等奖1项,其中“南昆线”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抗震加固与计算方法研究,将长大隧道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提高到国内领先水平。“广大线”九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隔震研究,为世界首例,其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工程中。长大隧道火灾分析与评估加固技术、瓦斯隧道封闭结构形式及降压措施研究、电力牵引瓦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研究等,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物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中,首次在地下工程结构物变异程度的分级及其评定中引入健全度的概念并与结构动态可靠度相联系,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长大隧道岩爆、大变形机理研究成果,在秦岭隧道(铁)、夹竹箐隧道(铁)、二郎山隧道(公)、华莹山隧道(公)、太平驿输水导洞、锦屏电站18km导洞等工程中的应用,使这些工程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线路系统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高山峡谷区重力作用为主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铁路、公路工程防治技术为主线,同时覆盖了特殊岩土地质条件的路基病害整治及公路路面病害处理技术、轮轨和车路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技术以及工务安全管理保障系统等领域。泥石流及其灾害防治工程领域是本方向的一个亮点,有关泥石流预测预报及信息开发系统研究居于国际先进水平。近来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5项,铁道部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尤其是通过成昆、宝成、南昆等铁路干线和川藏公路、西攀高速等公路干线灾害防治的生产科研实践,在铁路、公路工程灾害防治技术与研究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3)岩土工程灾害预测和防治。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学、地学、环境学、灾害学等多学科交叉解决岩土工程灾害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中的重大难点问题,着重进行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岩土工程中水环境效应及其工程危害研究、岩土工程环境地

2017考研专业解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2017考研专业解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 护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开设院校: 门类/领域代码:08 门类/领域名称:工学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814 一级学科/领域名称: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081405 二级学科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为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积极作用。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通过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防工程和人防工程的防护能力。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各种灾害的认识,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在近几十年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适应现代化城市与重大工程综合防御重大灾害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具有系统理论基础的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毕业生应掌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就业方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个交叉的边缘学科。在我国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尤其是近几年地震发生的频率相较前些年比较高,再就是季节性的自然灾害也时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土木建筑行业是高风险性行业? ①当前建筑施工呈现出以工业建筑为主向以民用建筑为主转变,由低层向高层发展,施工现场由较为广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建筑施工又以产品固定、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产品多样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规律性差、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建筑业在我国各行业中属危险性较大且事故多发的行业。 ②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工程,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离散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工程建设管理层次多,管理关系复杂,其中建筑业的技术含量偏低,工人文化素质低,从业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总体上不安全因素多,安全事故多发。 2、为什么高处坠落伤害事故发生几率最高?五大伤害类型是哪些? ①建筑施工的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1)高处坠落多发于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脚手架、吊篮处、试用梯子登高作业时,在“四口”“五临边”处或轻型屋面处的施工,在拆除工程时和其他作业时,这些高空作业环境的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也增加;2)实际工程中,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经常未按标准搭设,施工设施落后;同时高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不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教育不足导致安全知识缺乏,使得高坠发生率很高。 ②高处坠落事故、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电击伤害事故 3、上网学习事故案例,思考事故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哪些? 应包括: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②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⑤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4、学习新安全生产法,总结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应包括哪些? 国家规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包括: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五)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六)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八)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九)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十一)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十二)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5.整理五组安全科学名词术语 答:1.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安全生产方针: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工程防灾减灾与安全教育

工程防灾减灾与安全教育 1、问: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火源、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指空气),有效地管理好可燃物,避免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是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 2、问:班后防火“五不走”是指什么 答:是指交接班不交代清楚不走;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用电设备不拉闸断电不走;可燃物不清干净不走;发现危情不报告不处理不走。 3、问: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是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等原因。 4、问: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有那些 答:常见的用三种方法,即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5、问:施工中怎样防止物体打击 答:(1)高空作业使用的工具,必须放入工具袋内或工具箱内,不得随意乱放。(2)不准上下投掷材料,工具等物件。(3)尽量避免上下垂直作业。分层作业时,应设置隔离设施。(4)进入施工现场应戴安全帽。 6、问:挖掘基坑时如无适当的防护会有什么危害 答:如无适当的支撑,基坑周围的松土会坍塌,可能导致砸伤和活埋事故。 7、问:什么是现场急救 答:现场急救是指施工现场发生伤害事故时,伤员送往医院救治时.在现场实施必要和及时的抢救措施,是医院治疗的前期准备。 8、问:烫伤与烧伤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答:(1)烫伤烧伤时,最重要的是冷却,一般红肿的轻度烫伤,要立即用冷水冲却几分钟,再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即可;(2)重一点的烫伤如局部皮肤起水泡、疼痛难忍发热,应立即用够冷却水冲洗30 分钟以上,不要碰破水泡,不要自行涂药膏,要去医院。 9、问:中暑的原因是什么,会引起哪些后果

答:中暑是人在较热的环境下由于身体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体温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时能使人昏迷。 10、问:高处作业“四不准踏”是指什么 答:是指未经检查的搭建物不准踏;玻璃顶棚的天窗不准踏;石棉瓦屋顶不准踏;屋檐口不准踏。 11、问:外伤急救有哪些措施 答:有以下几点:(1)身体某些部位被切割或擦伤时,首先应止血,若出血不多,可用干净的纸稍加挤压,挤出少许被污染的血浆后包扎;(2)如果切割伤口很深,流血很急,可判断为动脉出血,必须压住比伤口距离心脏更紧部位的动脉止血;(3)如果切割的锐器生锈不洁,简单进行紧急处理后,要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预防针及抗生素,以防伤口感染。 12、问:气管进异物应如何自救 答:(1)背部拍击法:一只手扶住病人胸部,另一只手的掌根连续拍击伤者的两肩胛骨中间数次,要突然用力;(2)环抱压腹法:从后面扣手环抱病人腹部肚脐上一寸,迅速向后上方挤压数次;(3)让病人仰卧,并偏向一侧,以双掌置于其上腹,向内、向上推压腹部数次。 13、问:发现有人从高处坠落该怎么办 答:不要随意的抬起伤员,须到专业医生赶到现场,才能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以免由于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

最新土木工程(房建方向)考研专业院校排名,包含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及岩土工程

2011-2012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结构工程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 科 博士点 开此专业学 校数 1 同济大学5★ 1 1 119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5★ 1 1 119 3 哈尔滨工业大学5★ 1 1 119 4 清华大学5★ 1 1 119 5 大连理工大学5★ 1 1 119 6 浙江大学5★ 1 1 119 7 广西大学4★ 1 1 119 8 北京工业大学4★ 1 1 119 9 湖南大学4★ 1 1 119 10 天津大学4★ 1 1 119 11 中南大学4★ 1 1 119 12 东南大学4★ 1 1 119 13 华南理工大学4★0 1 119 14 北京交通大学4★0 1 119 15 兰州理工大学4★0 1 119 16 合肥工业大学4★0 1 119 17 上海交通大学4★0 1 119 18 河北工业大学4★0 1 119 19 上海大学4★0 1 119 20 河海大学4★0 1 119

2011-2012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 科 博士点 开此专业学 校数 1 同济大学5★ 1 1 85 2 哈尔滨工业大学5★ 1 1 85 3 湖南大学5★ 1 1 85 4 浙江大学5★ 1 1 85 5 中南大学4★ 1 1 85 6 清华大学4★ 1 1 85 7 长安大学4★0 1 85 8 重庆大学4★0 1 85 9 东南大学4★0 1 85 10 武汉大学4★0 1 85 11 华中科技大学4★0 1 85 12 中国矿业大学4★0 1 85 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0 1 85 14 大连理工大学4★0 1 85 15 河海大学4★0 1 85 16 北京交通大学4★0 1 85 17 西南交通大学4★0 1 85 18 北京科技大学3★0 1 85 19 武汉理工大学3★0 1 85 20 广州大学3★0 1 85

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Disaster Prevention Mitigation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服务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特色是工程抗震安全评价、工程抗爆模拟与防护、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及城市防灾减灾。研究方向涉及土木、水利及交通工程的抗震、抗爆,已建大型工程的健康诊断和病险结构物检测与监控,岩、土边坡的动力稳定性与加固等内容。我校是国内较早开展工程抗震减灾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国际上先进的全自动多功能振动扭剪三轴仪、共振柱三轴仪、美国MTS公司的双向随机模拟地震振动台和大型的液压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等试验设备。在岩土体和结构动力分析理论与动力计算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研制了多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抗震分析软件。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性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与评价、病险结构的检测和监控、爆炸灾害模拟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并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一、培养要求 本学科专业培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能够承担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以及解决土木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地震灾变与工程抗震Seismic-induced catastrophe and Anti-seismic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爆炸力学与工程抗爆Explosion mechanics and protection of explosion disaster 3、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Base seismic iso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4、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city disaster 三、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地震认识 天灾是检验人祸的唯一标准 人类文明是蓝色星球上璀璨的一粒明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大有跃居于自然主宰,掌控地球之势。只是,人类终究只是自然低微的一部分,大自然轻微的动作便能让人认识到自身的脆弱。 地震,海啸,火山是人类的巨大威胁,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真的只如蝼蚁。海啸和火山受地域条件限制或许不容易遇到,而地震,即使不在地震带上,也可能发生。土生万物,自然也有毁灭万物的力量。中国人自上古洪荒起,在一次次灾难之间学会了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天地。 地震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天灾人祸,天道无情,纵视众生如蝼蚁,却也留下一线生机。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 在1949年以来的历史上,我们曾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我们曾以“勒紧裤腰带,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而骄傲。当世界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发生了变化时,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许多年轻人甚至不太清楚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往事……然而事实依然清晰地记录在共和国微微泛黄的史册中。 1976:唐山,这座上百万人的重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在地震中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整个世界都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波。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时,中国却说“不”……《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因:“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事后政府发挥了可笑的更新换代能力,在本不宜建设大规模城市的唐山废墟上又建了一个新唐山,可以预见,76年的人祸必定再酿天灾。“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以余震多,余震强闻名世界,是二十世纪末期台湾伤亡损失最大的天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 青岛理工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于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同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岩土灾害与G IS预测系统、结构抗震与防护、地质灾害非线性动力学评价与防治、结构抗火及防火减灾工程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本学科共有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获得博士学位人员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曾指导和正在指导博士研究生共12名、硕士生76名。近五年获国家级、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近几年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16项。发表学术论文310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96篇,著书11部。该学科近几年共完成6项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目前在研国家级项目有5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重点项目1项、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3项及49余项重大横向课题。 该学科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本学科任教或讲学,郑颖人、卢耀如2位院士是本学科的特聘院士。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瑞士苏伊士大学、日本九州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和德国大学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1)基于3S技术研制了“边坡稳定性预测预报3S系统”和“开采沉陷可视化工程分析设计系统”,已应用于三峡工程、国防工程、高速公路及兖矿集团等多项大型工程中。成功地进行了巴东新城镇搬迁选址,为国家避免了近6亿元的经济损失;不完全取证,成果应用于工程,目前累计新增产值55296.261万元,新增利税6808.285万元,增收节支62961.816万元。多项研究成果被评价为国

防灾减灾 宣传资料

防灾减灾知识 一、防灾:是指灾害发生前一切有助于防止灾害发生和减少灾害损失的工作和活动。我们通常把减灾活动划分为三个环节,即防灾、抗灾和救灾,防灾是相对于抗灾和救灾而言的。防灾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制定设计规划和工程选址时尽量避开灾害危险区;二是在灾害发生前将人和可动资产撤离灾区;三是种种工业流程在灾害发生时对某些重要环节采取自控的或人为的减灾技术。 二、减灾:是通过发挥因素的作用,控制致灾因素,防止和减少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 三、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 1、各种自然灾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常常在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段同时或接连发生,形成灾害群发的局面。由相互联系的自然灾害组合而成的总体称之为自然灾害系统。 2、减轻自然灾害是全民的事业,要由领导、科学家和全体人民协调行动才能发挥更大的减灾效益。 3、减轻自然灾害工作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一系列主要措施,这些措施是相互衔接,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所以必须统筹安排。 4、许多自然灾害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或诱发的,因此,只有系统地研究减灾措施,才能防抗某种灾害。所以,把整个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四、减轻自然灾害主要的措施 1、监测。监测对自然变异的监测,是减灾的先导性措施。通过监测提供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示警和预报,甚至直接转入应急防灾和减灾的指挥行动。 2、灾害预报。灾害预报包括灾情的预评估,是减灾准备和各项减灾准备及行动的科学依据。 3、防灾。防灾包括在建设规划和工程选址时采取规划性措施,避开潜在的灾害,在国家的大型工程规划中都按照规范进行考虑。进行防灾的知识、技术和普及,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 4、抗灾。抗灾通常是指在灾害威胁下固定资产所采取的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 5、救灾。救灾是灾情已经开始或灾后最急迫的减灾措施。救灾的科学性就是要用最小的投入和伤亡,去取得最大的减灾效果,就是要制定灾害应急预案,从应急灾害预案、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应急救护、生活保障达到少投入,取得有效的救灾效能。 6、灾后重建。灾后重建包括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恢复,是一项减灾实效的措施。一次重大灾害发生后,必然造成大量工矿企业的停产、金融贸易的停顿、高技术中心的损伤以致社会家庭结构的破坏,还会引起巨大的衍生灾害损失。所以怎样尽快缩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时间,是减灾的重要措施。 五、社会减灾行动系统 1、国家机关。包括各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2、党组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 3、企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学校、机关、公司。 4、公民。 5、社会团体与组织。各类学会、协会、共青团、工会、妇联等。 6、新闻舆论机构及大众传播媒介。 7、群众救灾队伍及其他群众防灾救灾自治组织。 8、各种医疗、卫生防疫组织。 9、乡镇、社区基层组织。10、保险公司。11、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干警。 六、社会减灾行动系统的任务与职责 1、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制定各项减灾工作的法律、法令和地方性法规;监督、检查政府减灾工作,审查批准政府制定的有关减灾工作的法规和政策。 2、国家司法机关:负责对违反减灾法律法规的单位与个人实施法律惩戒和法律制裁。 3、各级党组织要求并监督全体党员基层党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4、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减灾任务与职责。贯彻、落实、遵守国家有关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执行政府减灾工作的各项指示和命令。根据需要建立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的抗灾救灾机构。配合专业部门,开展灾情群测群防的工作。结合本单位、本行业、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各类减灾工作规划、计划、内部规章,建立培训本部门、本行业的各种专业救灾和志愿者队伍,

防灾减灾工程

目录 摘要 (4) 一、引言 (6) 二、调研简介 (6) 2.1调研背景 (6) 2.2调研时间 (7) 2.3调研内容 (7) 2.4调研目的 (7) 2.5调研意义 (7) 三、研究方法 (8) 四、分析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分析) (9) 4.1泥石流的成因 (9) 4.1.1自然因素 (9) 4.1.2人为因素 (9) 4.2泥石流的类型 (10) 4.3泥石流的特点 (10) 4.4山体滑坡的成因 (10) 4.5山体滑坡的特点 (11) 4.6数据分析 (11) 五、解决方案 (12) 5.1泥石流治理措施 (12)

5.2山体滑坡的防治措施 (13) 六、结语与启示 (14) 七、谢辞 (14) 八、参考文献 (15)

研究降低泥石流、山体滑坡损失的有效措施 作者1:王志强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这些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这些自然灾害的研究及防治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本文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及特点的阐述,提出了防治措施,我们一方面应提高设防标准,强化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预警,另一方面更应引入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理念,注重“防”“治”结合;,“软”“硬”结合;工程设施和非工程设施结合;“治理”与“管理”结合,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防范地质灾害。 关键词:泥石流与山体滑坡、成因、防治措施、神经网络分析 1王志强、刘荣刚、童闯闯

一、引言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跨山”、“地滑”、“土溜”等。泥石流是指在山地、沟谷间,因暴雨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大量洪水、泥沙及石块等的洪流,具有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暴发突然及预见性小等特点。山体滑坡若是混合雨水和河水则演变为泥石流。它们是山区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强度较大的山区沟谷中。泥石流是山地环境退化、地表侵蚀作用加剧、水土泥沙流失的产物。它的形成、发展主要受控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大尺度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是加剧泥石流发生频率、强度等的重要因素。泥石流灾害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社会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此,加深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做好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以及寻找降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损失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问题 二、调研简介 2.1调研背景【1】 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是山地沟谷中相互伴生的具有很强破坏力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反展到最严重的标志。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作为自然灾害,一直对国民经济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存在巨大威胁。尤其多山地区的经济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而我国的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6%。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破体,近年来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 据统计,我国有29 个省(区)、771个县(市)正遭受泥石流的危害,平均每年发生泥石流灾害的频率为18次/县,近40年来,每年泥石流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达37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建国后的50多年中,我过县级以上城镇因泥石流而致死的人数约为4400人,并威胁上万亿财产。几十年来,泥石流平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405) 学科专业简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交叉学科,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积极作用。本学科主要研究各种重大灾害的成灾模式、破坏作用和毁损效应,发展和完善工程结构防灾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城市防灾减灾决策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是在近几十年内才形成的,以适应现代化城市与重大工程综合防御重大灾害的需要。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灾减灾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济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在适应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已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豪教授的领导下,早在1964年就开展防护工程的多学科研究,同时开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被批准为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更名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本学科研究依托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本专业在日本丰桥科技大学栗林荣一教授资助下,设立了“章在墉—栗林荣一地震工程奖学金”。本专业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科学研究人才。在专业方面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工程结构抗震 2.工程结构抗风 3.城市防灾减灾 4.防护工程 5.环境振动监测与控制 6.工程灾害风险评估与保险 三、学制与修读年限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

防灾减灾知识题库 、判断题 1. 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对) 2.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错) 3. 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对) 4. 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对) 5. 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对) 6. 秦朝制订的《田律》是关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内容的规定。(对) 7. 目前,国家减灾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军队、科研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34 个单位组成。(对) 8.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对) 9.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响应等级。(对) 10. 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一发布灾情。(对) 11. 因灾死亡30 人以上,可以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规定的4 级响应。(对) 12. 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 4 级响应后,民政部要派出救灾工作组到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对) 13. 减灾预案制定后,进行相应的演练有助于预案的实施。(对) 14. 观看灾害和减灾摄影展具有震撼性的教育意义。(对) 15. 能够互动的防灾减灾科普馆能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 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16. 防灾减灾领导是关键。培训、提高各级领导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管理技能, (对) 17. 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会使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增高。(对) 18. 地震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要尽量顺风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错)

哈尔滨工业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 程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学科早在5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地震工程、风工程等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以及地下工程和防护工程的研究,并招收培养了四年制的研究生,是我国最早从事这一学科领域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其对应的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之相关的工程力学(学科调整前为结构力学)学科是全国首批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2个教研室和5个研究室、两个亚太地区协作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有: 地震、台风灾害场及其动力作用,主要研究地震、台风,龙卷风等灾害的观测数据处理、特征分析和危险性分析方法,地震与台风灾害对结构和生命线工程的空间动力作用模型等; 重大工程结构灾害动力效应与抗灾性能设计,主要研究大型结构材料、构件和体系在极端条件下的非线性灾害响应、损伤积累、动力失效和倒塌机理及其理论分析、试验模拟和数值仿真;研究重大工程结构抗风、抗震性能目标以及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 结构隔震、耗能减振与振动控制,主要研究结构隔震、耗能减震与智能控制系统、控制装置、控制理论、试验模拟、反应分析与设计方法等; 重大工程结构灾变行为、健康监测与安全评定及其智能化系统;主要研究重大工程损伤积累与灾变行为的演化规律、受损结构随机建模及灾变分析与可靠性预测;研究重大工程检测和监测的智能传感元件、无线传感网络及其优化设置与实施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损伤评定与健康诊断方法;研究在线损伤识别和定位,模型修正、健康诊断、安全评定与预警系统; 城市防震减灾与高新技术应用,主要研究现代化大城市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研究基于人工智能(AI)、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信息系统,开展关于防震减灾的大规模计算机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 重大工程系统全局和全寿命优化,主要研究结构及其关联基础设施系统建模、全局和全寿命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的空间地震响应和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以及抗灾性能优化与设计方法; 重大工程结构远程协同试验技术,主要研究重大工程结构多试验中心远程协同试验的硬软件系统、远程协同试验标准;研究重大工程结构远程监测与实验室模拟协同试验技术。 近五年来,本学科联合学院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和固体力学等学科共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136项;发表论文460余篇,出版专著17部、教材21部;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规范或规程1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国家专利10项;与国外30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目前正在承担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7项,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项目7项,中美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项目3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