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红外InGaAs探测器功能简析
InGaAs探测器总剂量辐照性能试验分析

InGaAs探测器总剂量辐照性能试验分析∗张航;刘栋斌;李帅;孙振亚;王文全【摘要】According to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 of payload,the total dose irradiation is 2 krad( Si) when the orbit-al altitude is 700km and work period is 3 years. So the InGaAS detector of the Xenics company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10 krad( Si) resistant radi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InGaAs detector,irradiation test was conducted using a Cobalt60-γ with the total dose of 30 krad( Si) . Main parameters of the detector was studied before and after irradiation. After irradiation,the dark current increases and response of detector decreases with the irradiation dose increasement,which indicates that performance of the detector becomes worse with increasing irradi-ation dose. It is analyzed that the damage mechanisms of detector afterγirradiation,ther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otal dose resistant irradiation hardening in future.%针对Xenics公司的一款InGaAs探测器,根据载荷工作环境要求,轨道高度700km,在轨工作3年的总剂量辐射为2 krad( Si),技术指标要求探测器的抗总剂量辐射能力要在10 krad( Si)以上。
基于InGaAs线性阵列探测器及扫描振镜的短波红外成像系统

• 175•针对短波红外成像在社会和军事中的应用,基于InGaAs线性阵列探测器及扫描振镜设计了一种短波红外成像系统。
讨论了InGaAs 线性阵列探测器的时序驱动、扫描振镜的同步控制、图像数据的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经试验验证,该系统成本低,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小,可靠性高,适用于对体积、重量、功耗及成本、质量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
InGaAs是一种在短波红外领域极有前景的探测器材料,由InGaAs 材料制备的短波红外探测器标准光谱响应范围为0.9~1.7μm,填补了从可见光到热红外光之间波段探测的空白,这类探测器具有探测灵敏度高,体积较小,功耗较小,可以在室温下工作等优点,极其适用于低光照夜视和诸如空间遥感、人眼安全测距、精确制导、近红外光谱分析、工业控制、生物医疗和航天航空等新旧应用方向。
同时由于InGaAs材料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制备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社会和军事中的各种场合。
InGaAs探测器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平面阵列探测器及线性阵列探测器两种。
相对于平面阵列探测器而言,线性阵列探测器的体积和功耗更小,可靠性更高,而且由于线性阵列探测器的光敏元数量较少和结构简单,所以其成本也更低,甚至可以达到平面阵列探测器的20%以下。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nGaAs线性阵列探测器及扫描振镜的短波红外成像系统,具有探测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小,可以在室温下工作等特点,而相对于传统InGaAs平面阵列探测器成像方案而言,其成本低廉,成像面广,画幅可控,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更适用于量产设备和需要成本及质量控制的场合。
1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基于InGaAs线性阵列探测器及扫描振镜的短波红外成像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短波红外光通过光学系统,投射于扫描振镜的振镜上,该振镜表面镀有铝膜,对短波红外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其在扫描电机的驱动下,以设定的最大偏转角度为限,沿InGaAs线性阵列探测器的长轴线方向快速往复扫描,将投射于振镜上的短波红外光反射到InGaAs线性阵列探测器的光敏元组成的线性阵列上,InGaAs线性阵列探测器负责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电压强度表示光谱响应范围内短波红外光强度,而A/D转换器模块则负责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电信号后传输至处理器模块,处理器模块对图像进行包括降噪、滤波、拼接、优化等预处理后对外输出。
平面型24元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

红 外 技 术
I fa e e h o o y n r r dT c n l g
V 1 3 No 9 o3 l. .
Se p. 2 1 01
平面 型 2 4元 I Ga 短 波 红 外 探 测 器 n As
邵 秀梅 ,李 淘 一 , ,邓洪海 1,程 吉凤 ,陈 郁 一 , 一 , 一 , ,唐恒敬 一 , ,李 雪 ,
C iee c d m fSine, h n h i2 0 8 , hn ; h s A ae yo cecsS a g a, 0 0 3 C ia n
2 K y a oaoi l rrdI a i t ila d tc r C iee c dm S i cs S a g a 0 0 3, hn ) . e b r t e o n ae gn Mae as n et s hn s a e yo c n e , hn h i 0 8 C ia L r sf f m g r De o , A f e 2
S HAO Xi— i, I a ,D NG H n a u me 1 L o, E o gh i 2 T 一 ,C NG J fn ,C N Y ,T NG He gj g HE . g ie HE u A n -n ,L e’ i I Xu
f. ttKe a oaoi Ta su e eh ooy S a g a s tt o eh i l hsc, 1Sae y b rt e o rnd cr cn lg , h n h intue fT cnc yi L rs f T I i aP s
中图 分类 号 :T 1 文 献标 识码 :A N2 5 文 章编 号 : 10 8 12 1) 90 0 —4 0 18 9 (0 10 .5 10
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应用

2、基于可见光的景物短波红外仿真研究
Evr vr (v) E0vr
Enir nir (v) E0nir
DN 'vr k Evr vr (v) Eovr DN 'nir k Enir nir (v) E0 nir
光 云 凌
术 技
(c)实拍近红外图像
(a)可见光图像
术 技
短波红外 假草灰度: 32 真草灰度: 69 对 比 度: 0.53623
8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光 云 凌
金属在短波红外下的图像
术 技
水在短波红外下的图像
9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0.9-1.7 1-2.5 m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光 云 凌
2016/11/2
术 技
一组植物与伪装的光谱曲线 6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光 云 凌
术 技
7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光 云 凌
可见光
假草灰度: 107 真草灰度: 112 对 比 度: 0.04464
光 云 凌
术 技
3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光 云 凌
2016/11/2
术 技
两种典型的可见光伪装
4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光 云 凌
用于建筑的伪装网
InGaAs光电探测器的可靠性研究.doc

InGaAs光电探测器的可靠性研究InGaAs器件具有光谱响应度快、量子效率高、电学性能好等优点,符合新一代微光器件的发展需求。
以InGaAs材料制备的器件已经在光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可靠性问题也日益突出。
由于器件本身的可靠性不稳定,在其进一步封装进入模块后失效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InGaAs器件的使用寿命比一般探测器长,需要用实验方法在短时间内发现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退化规律。
因此采用加速老化实验的方法,研究InGaAs PIN光电探测器长时间的性能演化特性对光通信、光传感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介绍InGaAs光电探测器的相关原理,包括探测器的PIN结构和工艺流程,从探测器芯片的流片到器件的封装。
在原有探测器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器件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将器件分为优化前和优化后两个大组,每组设置四个扩散深度,研究InGaAs光电探测器Z_n 扩散的一般规律。
2.介绍加速老化实验的相关原理。
器件受到不同的应力,如温度、湿度、电应力时,会有不同的失效模式,不同应力使用的加速老化模型不相同。
研究过程中需要选择与失效模式对应的加速老化模型。
3.对InGaAs光电探测器在高温加速老化实验中的暗电流特性进行监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
实验中针对优化前后的光电探测器设置五种不同的温度应力梯度。
通过对器件失效时间的分析,得到不同扩散深度器件的实验激活能,并拟合器件在正常工作时的使用寿命。
4.借助实验激活能进一步修正加速模型的加速因子,使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InGaAs光电探测器寿命的客观规律。
同时将单一应力下的老化模型外推,在多应力下的老化实验也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寿命实验和失效分析。
最后根据本实验结果总结得出器件扩散工艺对可靠性的影响,以此对工业生产上提出指导性意见。
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应用

光 云 凌
术 技
外波段,在目标探测时利用短红外波段可实现全天候的探测。
22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2、基于可见光的景物短波红外仿真研究
反演反射率 反演模型建立 校正后的 可见光图像 可见光图像 灰度校正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光 云 凌
术 技
姬亚玲
短波红外国内外应用情况及趋势
凌云光技术集团科学图像业务部副总监
0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光 云 凌
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的应用
白廷柱
tzhbai@
术 技
1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引言:短波红外的光学性质与特点
光 云 凌
术 技
3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光 云 凌
2016/11/2
术 技
两种典型的可见光伪装
4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光 云 凌
用于建筑的伪装网
2016/11/2
术 技
用于野外的伪装网
5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光 云 凌
2016/11/2
术 技
一组植物与伪装的光谱曲线 6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光 云 凌
术 技
7
光电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1、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的隐身特性研究
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的光电机理

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的光电机理邵海洋;邢怀中【摘要】利用ISE TCAD仿真软件,建立了铟镓砷(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表面漏电的二维模型.在背面照射方式下,模拟研究了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的表面漏电对器件暗电流、总电流、量子效率和响应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漏电会导致器件的暗电流和总电流增大,但响应率和量子效率会降低.由此可知,表面漏电是制约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为器件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5)001【总页数】5页(P158-162)【关键词】表面漏电;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暗电流;响应率;量子效率【作者】邵海洋;邢怀中【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理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理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741~3 μm短波红外波段的探测器在空间遥感、夜视、温度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1]。
目前,该波段范围的探测器除了使用传统的碲镉汞和锑化物红外材料以外,铟镓砷(InGaAs)材料由于具有高吸收系数、高迁移率和高探测率,被认为是制作短波红外探测器的优良材料[2]。
InGaAs是由III-V族的材料磷化铟(InP)和砷化镓(GaAs)以任意配比形成的三元化合物,由于In0.53 Ga0.47As材料的禁带宽度(Eg)为0.75 eV,采用它制作的短波红外探测器截止波长约为1.7 μm,可以完全覆盖光纤通信常用的1.30和1.55 μm波长。
此外,InGaAs和InP可以做到完全晶格匹配,可以在InP的衬底上生长出质量很高的外延层,研制出高性能的器件。
国内外针对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性能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国内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掺杂浓度[3]、不同吸收层厚度[4]以及缓冲层的改变[5]对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的影响。
国外的研究报道中,文献[6]研究了不同入射方向的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的电学特性,文献[7]研究了场效应对InGaAs基太赫兹辐射探测器的影响,文献[8]研究了不同的表面处理与钝化对InGaAs/InP异质结晶体管稳定性的影响。
高性能的短波红外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研究共3篇

高性能的短波红外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研究共3篇高性能的短波红外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研究1短波红外半导体光电探测器是一种能够检测0.9-2.5微米范围内的红外辐射的探测器。
该探测器具有响应速度快、信噪比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无人机导航、夜视设备等领域。
而如何提高短波红外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性能一直是研究领域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提高短波红外半导体光电探测器性能的关键技术。
1.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是短波红外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广泛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有InGaAs、HgCdTe、InAs/GaSb等。
其中,HgCdTe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但是其制备成本较高,且需要满足高纯度要求,生长技术限制研究。
因此,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其他材料的选择。
例如,InAs/GaSb由于其独特的能带结构,具有更好的性能。
通过合适的掺杂可以调节半导体材料的带隙,以得到不同响应波段的光电探测器。
2. 硅基短波红外探测器通常情况下,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使用的材料是HgCdTe和InGaAs。
但是,硅基短波红外探测器也被广泛研究。
硅基短波红外探测器使用先进的微电子工艺制造,可以实现光电探测器的微缩尺寸和集成化设计。
此外,硅基材料的价格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生产工艺稳定性,克服了HgCdTe和InGaAs等材料的缺点。
虽然硅基材料光子能量低,但是它可以通过红外吸收增强层实现波长转换。
因此,硅基短波红外探测器在未来有望成为光电探测器中的新宠。
3. 外加电场和极化层在短波红外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中,外加电场和极化层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响应速度的最佳选择之一。
外加电场可以提高载流子产生和收集的速度,进而提高探测器的响应速度。
极化层则可以帮助将光子能量转移到载流子。
通过掺杂极化层,可以在探测器中形成更多的电荷的势能梯度,提高载流子的产生效率。
4. 低噪声前置放大器在实际的应用中,环境噪声对光电探测器的影响较大。
为了减少噪声影响,通常会采用低噪声前置放大器,以获得更高的信噪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波红外InGaAs探测器功能简析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0.75,1000μm之间,其在军事、通讯、探测、医疗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对红外线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专业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着自己的一套分类体系。
一般使用者对红外线的分类为(1)近红外(NIR, IR-A DIN):波长在0.75,1.4μm;(2)短波红外(SWIR, IR-B DIN):波长在1.4,3μm;(3)中波红外(MWIR, IR-C DIN):波长在3,8μm;(4)长波红外(LWIR, IR-C DIN):波长在8,15μm;(5)远红外(FIR):波长在15,1000μm。
根据Maxwell电磁方程,红外线在空气等物质内部和界面传播会发生吸收、反射和透射等,其中吸收是影响传播的最主要因素。
空气中的一些气体分子如CO2、H2O等有着与其物质分子结构相对应的特征吸收谱线,对某些波长的红外线产生强烈地吸收,而对另外一些红外线则不产生吸收,从而表现出很高的透射率。
大气中对红外辐射吸收比较少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主要包括三个:1,3μm,3,5μm,8,14μm,图1描述了红外线在大气中传播的透射曲线。
红外探测器从1800年英国W. Herschel发现红外线到现在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人们通过不断地技术开发和创新,使红外应用从军事国防迅速朝着资源勘探、气象预报、环境监测、医学诊治、海洋研究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扩展。
在这些应用中红外探测又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要更好地研究红外线必须先对其进行探测。
理论上任何形态的物质只要在红外辐射作用下发生某种性质或物理量的变化,都可以被用来进行红外探测。
目前来说按照工作机理不同, 红外探测器常被分为热探测器和光子型探测器。
热探测器利用红外光的热效应及材料对温度的敏感性来测量红外辐射,其原理是热敏材料吸收红外光后温度升高,利用材料的温度敏感特性将温度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
目前主要利用温差电效应、热释电效应、金属、气体等热胀冷缩现象、超导体在Tc附近升高温度电阻急剧变化等等。
热探测的响应速度较慢,但其波长响应范围宽。
光子型探测器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设计和制作的,光电效应可分为光电子发射效应、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和光磁电效应。
光电子发射效应是指在光辐射作用下产生的光电子逸出被照射材料的表面,称为外光电效应,多发生在金属材料中。
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和光电磁效应是在材料内部产生的,电子并不逸出材料的表面,也称为内光电效应。
半导体材料具有明显的光电效应,因此大多数的红外探测器都采用了半导体材料制作,其中基于内光电效应,特别是光生伏特效应的半导体红外探测器特别普遍。
光生伏特探测器件中包含一个PN结(包括PN同质结型,异质结型,肖特基型等),在无光照的情况下,结内存在着自建电场,当红外光照到PN结上或附近时,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在结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两边移动,从而在PN结两端形成光生电动势。
常见的一些光伏型探测器包括光电池,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雪崩探测器,MSM探测器等。
当全面考察半导体红外探测器件发展时,可以看到其表现出从单元到多元、从单色到多色、从线列到面阵的明显趋势。
目前应用在军事和民用上的多元探测器阵列有两种显著的系统:扫描系统(scanning systems)和凝视系统(staring systems)。
其区别在于扫描系统采用时间延迟积分(TDI)技术,通过串行方式对电信号进行读取;而凝视型系统则直接形成一张二维图像,采用并行方式对电信号进行读取。
凝视型成像速度比扫描型成像速度快,但是成本高,电路也复杂。
这些改进提高了输出信噪比,展宽了探测功能并简化了成像系统。
最初人们只能以单个探测单元通过光机扫描的方式实现图像探测,即第一代红外系统;后来出现了探测像元数目在104以上,且自带有信号读出电路的二维M×N元焦平面阵列(FPA)探测器,即第二代红外系统;现今集成了探测器后续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信号读出电路、前放、模数转换器等第三代大阵列焦平面已开始应用到军事和民用领域。
图2简要列出了上世纪以来整个红外探测发展史上的重要进程。
目前红外光电探测器发展速度迅猛,种类繁多,已经覆盖到从近红外到长波红外大部分波段。
在三个主要的“大气窗口”中,1,3μm短波红外波段是重要的一个波段,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来源有自然环境反射、高温物体主动辐射、人造短波红外光源等。
除可见光外夜光的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短波红外波段,因此可以利用自然反射的短波红外光进行短波红外成像。
另外在该波段中,很多物质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如岩石、矿物中含有的氢氧根,农作物中的水,空气中的CO2、H2S、NH3、N2O等。
因此短波红外探测在如了解资源分布、土壤水分检测、大气成分分析、农作物分析、军事侦察和监视、工业多光谱成像分析、红外预警和夜视成像等众多民用和军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常见的用于制造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材料包括HgCdTe、InGaAs、InAs/GaSb、PtSi等。
经过长时间研究和应用,基本上形成了HgCdTe、InGaAs领军,GaSb、PtSi等其它材料百花齐放的格局。
随着材料工艺和集成电路研究低不断深入,采用HgCdTe和InGaAs等材料制造的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已经商品化并已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
相对于HgCdTe 来说,InGaAs更容易生长质量控制和工艺处理,并且有对应的大直径和高质量III-V族衬底,因此InGaAs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短波红外波段的应用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
InGaAs红外探测器三元系材料InxGa1-xAs是由GaAs和InAs形成的混合固溶体,为闪锌矿结构,属于直接带隙半导体,其能带随合金的变化而变化,如图3所示。
InxGa1-xAs 的禁带宽度从InAs的0.35eV(3.5μm)到GaAs的1.42eV(0.87μm),晶格常数由InAs的6.06?到GaAs的5.65?。
其中与InP衬底(晶格常数为5.87?)晶格匹配的In0.53Ga0.47As禁带宽度为0.74eV(1.7μm),目前已经在0.9,1.7μm波段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夜视等。
如果要探测更长一点的波段,比如检测农作物中水分的吸收峰1.9μm,就需要增加InxGa1-xAs中In的组分,不过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没有合适的衬底与其晶格匹配。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采用InP衬底,通过在其上淀积缓冲层形成“赝衬底”,然后再生长InxGa1-xAs,不过这样依然无法得到非常高性能的材料,存在着很多位错。
目前有很多基于此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
InGaAs器件目前采用InxGa1-xAs材料的探测器有很多,如InGaAs光伏探测器,InGaAs雪崩探测器,InGaAs肖特基探测器和量子阱探测器等等。
优化的探测器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轻掺杂吸收层;电极无暗电流贡献;吸收层表面不暴露;光生载流子远离表面等。
异质结N+-p-P+和P+-n-n+光伏探测器可以满足以上几个条件,其结构在设计时简单,生长也方便。
基于InxGa1-xAs吸收层的N+-p-P+或P+-n-n+光伏探测器,有时也称InxGa1-xAs PIN探测器。
PIN探测器材料可以通过MOCVD或者MBE等外延手段生长而成,器件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结构:台面型结构和平面型结构。
台面型器件是在原位掺杂的P+-i-N+结构上通过刻蚀来隔离相邻的器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工艺简单,重复性好,相邻器件之间的串音比较少;缺点是刻蚀使得器件侧面失去保护,器件的暗电流和噪声特性变差,因而需要有效的台面钝化技术,对于III-V化合物来说,目前还没有找到非常令人满意的钝化手段。
平面型器件是在N-i-N+结构材料基础上采用离子注入或扩散的方法形成pn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pn 埋在材料内,与外界隔离从而暗电流和噪声相对较小;缺点是工艺较复杂并且像元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串音。
InGaAs焦平面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国外对InGaAs红外焦平面器件的研究起步比较早,许多厂商都已经拥有成熟的系列产品,例如美国Goodrich下属的无线传感公司,美国Judson公司,日本滨松公司等。
这些公司在InGaAs红外焦平面器件研发和生产领域都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
美国Goodrich(SUI)公司作为一家专业研制InGaAs探测器的公司,已经形成一系列的探测器产品,产品性能也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Goodrich公司的产品包括波长在0.9,1.7μm的320×240,650×512,1024×1024,1280×1024等面阵及512、1024元线阵。
同时还提供短波扩展的0.4,1.7μm、长波扩展1.1,2.2μm和1.1,2.6μm的面阵[22]。
2005年Alan. Hoffman等报道了该公司规模为1280×1024和1024×1204的平面型InGaAs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响应波长为0.9,1.7μm,光敏元中心距离20μm,其中1024×1024焦平面器件的优值因子R0A为1.5×107Ωcm2(265K)和8×106Ωcm2 (280K)。
2007年B. M. Onat报道了该公司在DARPA(Defense 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项目下的640×512面阵,光敏元间距为20μm,通过移除InP衬底,响应波长拓宽到0.4-1.7μm,暗电流降低到2nA/cm2。
同时还计划制作1280×1024,光敏元间距为15μm,暗电流小于2nA/cm2的InGaAs焦平面,以实现在微弱的光照下对100m外的人进行成像。
到了2011年,新出的红外相机产品GA1280J使用了1280×1024的焦平面,光敏元间距15μm,帧速30Hz,在1,1.6μm之间的量子效率>65%,室温平均探测率达到1.4×1013cm Hz1/2/W,响应波长处于0.7,1.7μm,如图4所示。
日本滨松光子公司(Hamamatsu Photonics)也是高性能非制冷红外光电探测器的领先设计者和制造商之一。
该公司的InGaAs探测器包括高性能标准的单元器件,相应波段为0.9-1.7μm,光敏元直径为200-5000μm,峰值量子效率高达88%。
相比于以前的陶瓷封装,2011该公司推出G11193-03R则采用了新颖的塑性封装。
向长波方向扩展的探测器,截止波长可以达到1.9,2.1和2.6μm。
同时该公司还推出了一系列256,512和1024元的线阵,最小的光敏元间距达到25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