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3.5认识678同步练习1北京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3.5认识678同步练习1北京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3.5认识678同步练习1北京版

《认识6,7,8》同步练习1

一、数一数、连一连。

二、填空。

1.9前面的数是( ),9后面的数是( )。

2. 7的相邻数是( )和( );9的相邻数是( )

和( )。数字8在( )和( )的中间。

3.计算4+6-3时,先算( ),再算( )。

计算10-8+6时,先算( ),再算( )。

4.比7多3的数是( );比7少3的数是( )。

5. 三、我会算。

5+5= 6+3= 7+3= 10-8=

6+4= 9+1= 9-4= 8-5=

4+4= 7-2= 4+3= 2+8=

9-6= 8-4= 6-3= 10-5=

4+6-2= 9-2-5= 4+4-2= 10-8+5=

8 7 6 5 4 3 2 1

7 5 6 8 4 9 9

2+1+5= 3+3+4= 9-3-1= 10-9+7=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10 8+()=10 10-()=5 6+()=9 5+()=8 10-()=7 9+()=10 6+()=8 10-()=6

五、看图列式。

1.看图列出四道算式。

答案

一、数一数、连一连。

二、填空。

1. 8 10

2. 6 8 8 10 7 9 。

3.计算4+6-3时,先算(4+6=10 ),再算(10-3=7 )。

计算10-8+6时,先算(10-8=2 ),再算(2+6=8 )。

4.比7多3的数是(10 );比7少3的数是( 4 )。

5.

三、我会算。

10 9 10 2 10 10 5 3

8 5 7 10 3 4 3 5

8 2 6 7 8 10 5 8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 2 5 3 3 3 1 2 4

五、看图列式。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7 5 6 8 10 9

9

1. 4+5=9 5+4=9

9-4=5 9-5=4

2020年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数的认识

2020年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的认识 一、填空。 1.某湖面低于海平面38米,海拔是( )米,比它低20米处海拔是( )米。 2.乐乐爬楼梯,他从第四层开始,往上爬1层,所在楼层记作+1层,从第四层往下走1 层,所在楼层记作( )层。 3.小数点的左边第三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4. 70.01读作( ),它是由7个( )和1个( )组成的。 5.一个数的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的数都是8,其他各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写作( ),精确到十分位是( )。 6.大于5.2而小于5.3的小数有( )个;大于6.4而小于6.5的两位小数有( )个。7.在( )里填上“>”“<”或“=”。 245000( )25万 9.9( )9.90 1.5( )1.05 6090000000( )61亿 -3( )3 609000000( )60.9亿 8.用两个4、两个0和小数点组成的小数中(每个数字都要用到),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 ),最小的两位小数是( ),一个零也不读的小数是( )。 9.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约等于1的一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约等于2的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3)写出三个大于0.4且小于0.5的小数:( )、( )、( )。 10.□里能够填几? (1) 57.8□≈57.8,□里可以填( )。 (2)5.9□≈6.0,□里可以填( )。 11.8.978≈( )(保留一位小数)6.5049≈( )(精确到百分位) 625958000米=( )万千米≈( )万千米(精确到百分位) 12.牛奶糖有a千克,果汁糖的质量是牛奶糖的4倍,牛奶糖和果汁糖一共( ) 千克,牛奶糖比果汁糖少( )千克。 13.李奶奶家养鸡20只,鸭a只,鹅的只数是鸭的4倍。4a表示( ); 20+a表示( );20+4a表示( )。 14.一袋饼干的标准净含量为100克,计作0克,比100克多的部分记作“正数”。下面是五袋饼干的质量。 (1)最接近标准净含量的是第( )袋,与标准净含量相差最多的是第( )袋。 (2)这五袋饼干的总质量是( )克。 15.在抄写一个三位小数时,芳芳误把小数部分的所有“0”都漏掉了,结果写成了1.2。原来这个三位小数可能是( )。 二、判断。 1. 10和-10之间相差10。( ) 2. 0.092亿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2万。( ) 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比原来大。( ) 4.近似数2.967精确到了千分位。( )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解方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解方程(一)【例1】解方程: (1)x+63= 100 (2)x-127=2.7 (3)9x=6.3 (4)x÷5=120 【巩固】解方程: (1)x-7.4=8 (2)3+x=18 (3)0.4x=2.4 (4)x÷5=0.016 【例2】解方程: (1)x+3x=664 (2)4x-x=72 (3)x+7x-4x+x=(15-5)×4 【拓展】解方程:(1)3x+5-2x=13 (2)5x-8x+6x-10x=15 【3】解方程:(1)8x-15=3x+5 (2)15x+3=28+14x (3)3x-3=2x+2 【巩固】解方程: (1)12x-4=7x+6 (2)15x+5=8x+40 (3)0.1x+0.75=3-0.125x 【拓展】解方程:

(1)x+3x+5+2x+1=840 (2)5x-8+6x=10x+15 (3)11x+42-2x=100-9x-22 (4)8x-3+2x+1=7x+6-5x 【例4】解方程:(1)4x+48=6x-8 (2)46-5x=x-6+4 【拓展】解方程:(1)2x+35-3x=15x-39 (2)0.4x-0.08+1.5=0.7x-0.38 【课后练习】 1、解方程:(1)x-0.52=1.3 (2)x+2.7=14.2 (3)0.5x=3.9 (4)x÷2.5=4 2、解方程:(1)x+3x=160 (2)4x-x=249 (3)3x-2x+x=(11-3) ×4

3、解方程:(1)3.4x-1.02=0.2x+16.9 (2)2x+5=25-8x 4、解方程:(1)x+3x+14=134 (2)x+3x+2+3+2=127 5、解方程:(1)1.5x+0.5=2.5x-0.5 (2)6x-59=10x-75 6、解方程:(1)60x-40=(60+20)×(x-5) (2)32x+32×0.5-25x+64x=24x+496-49x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负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负数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沛县栖山镇王店小学周脉奎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例1 —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 — 11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2、通过现实生活问题,是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1)以统计表的形式昌县商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在统计工作中,通常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或南北方向的大街行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 教案

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2.初步理解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知道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3.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读小数;正确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助学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学习数学离不开认数,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数和分数。今天我们再来认识数家族的另一个成员——小数。(板书课题: 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读小数。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搜集了一些材料,一起来看看。 师出示课件:①一本作文本的价钱是0.85元。

②一本书的厚度是3厘米。 ③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09元。 ④一口挂钟的价钱是285元。 ⑤一片创口贴的价钱是0.1元。 ⑥一本书的定价是25.25元。 师:读一读这些材料,你能找到小数吗?生:读材料找小数。 师:找到小数了吗? 生:学生读出小数 师:剩下的是什么数?(整数) (师操作课件把材料分成左右两部分) 小数整数 ①一本作文本的价钱是0.85元。②一本书的厚度是3厘米。 ③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09元。④一口挂钟的价钱是285元。 ⑤一片创口贴的价钱是0.1元。 ⑥一本书的定价是25.25元。 2、介绍小数点 师:同学们都认为像这样的数就叫小数,那这些小数与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区别? 生:多了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小圆点就叫小数点。(课件出示“小数点”)

师:就是这个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它可是小数的重要标志。 3、读小数 师:这些小数除了长得跟整数不太一样,还有什么区别?(或读起来有什么区别?) 生:读起来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读一读这些小数。 生:读小数。 师:也来读一读整数。读起来有什么区别? 生: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读点,小数点右边部分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2—3人)师:小结。(例如:25.25读作:二十五点二五。) 师:会读小数了吧?那读出下面的小数P94①题 4、小数的意义(①以元为单位的) 师:这些小数都是表示价格的吧?你知道这些小数表示多少钱吗? 课件出示一本作文本的价钱是0.85元→()元()角()分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09元→()元()角()分 一片创口贴的价钱是0.1元→()元()角()分 一本书的定价是25.25元→()元()角()分 生:口答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数学教案-数的认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h lesson plan-understanding of number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二年级美术教案《拓印小景》 [作者:谢国华转贴自:本人点击数:507 更新时间:2004-6-15 文章录入:chriyl ] 教学目标:1、学习一种或多种颜色撕纸拓印的方法,表现周围环境中熟悉的小景。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景物,概括地表现物象的能力。 3、感受拓印画的美。 教学重点:在于取舍。 教学难点:画面布局和色彩拓印。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小景拓印画若干幅。 铅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的这幅和我们以前画的画相同吗?(不相同)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回答)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不知道) 二、新授 1、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书中是怎样来画这一幅画的? 看了书本,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先撕出要表达的物体,贴到底版纸上,再在上面盖上一张纸,最后用油画棒进行拓印。 2、说地真好,在做之前,我们想想准备画什么?可以在底版纸上用铅笔打稿,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近有远。 3、在撕纸时要由近至远,由大到小,由外到里。撕纸时两手拇指与食指捏紧,细心地撕出图案。 4、摆放时先放大的,在放小的。 5、最后,盖上白纸,用左手按住,右手涂色拓印。涂色时用力要均匀,边缘处要涂出痕来,多种颜色涂绘时要注意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相互交接。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示及讲评 《二方连续(剪纸)》 教学年级:三年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能力目标: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提问:你能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 汇报:100+x=250,

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 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小结: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数学学科)第八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公顷的认识 (第1课时总第5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8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学生回忆说一说。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认识公顷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篮球场)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1、2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北京版

《公顷和平方千米》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在这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公顷”、“平方千米”是两个静止的虽直观但不易在课堂上操作的较大土地面积单位。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学生身边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结构性的图片作为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 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在教学时要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学生情况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

而在教学平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了,再加上平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对平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头脑中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教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去体会。本节课在设计时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我让学生通过回忆“平方米”引入新知,通过计算水上公园、顺义区乃至全国的领土面积,使学生认识产生“土地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充分体验知识的价值。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熟悉的较大的实际生活中的面积引入课堂,通过观察、想象、比较建立公顷、平方千米的面积单位。练习利用估算遵循由小到到大、由近及远的顺序逐步深化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 3、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较大的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互化。 3.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较大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体验价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专项练习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认识负数 一、 正数、负数、0的分类 正数: 负数: 1、-3、6、+9、0、-119、+4125、+58、-96。分类: 2、在2 3、0、-8.5、+10.3、-50、41、32 、1001这些数中, 正数有(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所有的( )数都大于0,所有的( )数都小于0 。 二、 正数或负数的实际运用 1、妈妈七月份存入银行500元,存折上记作+500元,八月份的时候,存折上记作-300元表示( )。 2、如果运进货物8.5吨记作+8.5吨,那么-9.6吨表示( )。如果支出980元记作-980元,那么收入1050元记作( )。 3、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一壶水已经烧至75摄氏度,再烧( )℃就达到沸腾。 4、妈妈七月份存入银行500元,存折上记作+500元,八月份的时候,存折上记作-300元表示( )。 5、五年级一班学生跳绳比赛的平均成绩为每人每分钟120下,丁老师记数时,高于平均数用正数表示,低于平均数用负数表示。王

明的成绩是+12下,魏丽的成绩是-8下,王明实际跳()下,魏丽实际跳()下。 6、规定10吨记为0吨,则12吨记为+2吨,那么+5吨表示实际()吨,7吨记作()。 7、规定12吨记为0吨,则15吨记为+3吨,那么-5吨表示实际( ) 吨,18吨记作( )。 8、某商店八月份的销售情况为:平均每天销售金额为160元,那么8月8日的销售金额为+34元表示(),这天实际销售额为(),8月15日的销售金额为-26元表示(),这天的实际销售额为()元。 二、正负数的排列大小。 3、0、-8、+1、-5、4 9、0、-9、+1、-6、4、-3、 三、正负数的简单减法。 -5和-3 3和-9 -5和+1 四、奥数链接——平均数 1、期中考试中,李玲同学语、数的平均分是91分,语、英的平均分是88分,数、英的平均分是93分。李玲三门功课各的多少分? 2、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前3天共加工97个零件,第四件加工零件个数比这四天的平均数还多11个,第四天加工多少个?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8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2.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 3.利用新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悟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后续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还记得怎么称呼我吗?在这里上课有什么不一样吗?对,有很多老师等着看我们的精彩表现呢!怎样才能让听课的老师都能听到你们的精彩发言呢?好,咱们先来试着用用话筒,可以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同学们的爱好真广泛,那你们喜欢旅游吗?在出门之前你都准备些什么?)准备好学习用品了吗?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好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到五一假期了,王老师全家也打算出去游玩,你们想不想知道王老师为这次出游准备好了哪些东西呢?(生:想)好,请看大屏幕(稍快) 仔细观察这些食品以及价格,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标价上的数把他们进行分类吗? 师:你是怎么分的?(生答,师课件展示) 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师:对了,2、30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整数。而像这四个数19.90、0.85、3.80、5.98又叫什么数呢?仔细观察这些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答)像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板书:叫做小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小数点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些小数中都有一个醒目的标志小圆点(点击课件:小数点闪烁),谁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名字?师:你们知道得真多,这个小圆点就叫做小数点。(课件出示) 师: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两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就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就是小数的小数部分,而小数点的家就在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中间靠下的地方,它是一个圆圆的小点,读的时候读作“点”(点击课件) 2、读小数 师:那现在谁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小数?(19.90元) 师:(1)同学们都会读小数了,真了不起,那小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一样吗?哪个地方不一样? (2)刚才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读法,那你们认为小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一

五年级的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doc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 P57 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 250 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 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 x 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 x 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 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 250-100=150。 (3)把250 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 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 的值等于150,将 150 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刚才, x=150 就是方程 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 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 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 X=3 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 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 x=3 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 是不是方程 5x=15 的解。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课题:认识公顷第 5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作业,揭示课题(2分钟) 1、学生回忆面积单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一些面积单位,谁能把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比划面积单位大小 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面积单位。 4、学生看图,认识公顷。 先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自己读读图片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中都用到哪个面积单位? 公顷也是我们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顷”。 关于公顷,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5、学生自由回答。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20分钟) 1.初步认识“公顷”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翻到第16页,自己到书上先去找一找答案,找到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1)、对照导学单尝试学习。

(2)、通过学习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3)那么100米有多长呢?谁能结合实际说一说?、 (4)老师也找了一下,发现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大约长100米,以我们的新教学楼为边长,围一个正方形,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闭上眼睛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5)、那么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根据导学单,快乐自学 导学单 A.自学书上16页相关内容 B.学完后与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明确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学生自由发言。 (4)学生借助教学楼初步感知1公顷的大小。 (5)学生通过计算100×100=10000平方米,明确1公顷=10000平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平方米有多大 推想:()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2)学生亲身感知1公顷的大小 课前我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下面,让我们到校园里去感受一下1公顷的实际大小。 多媒体出示: (1)我们学校前操场长约95米,宽约 25 米,面积大约 2370 平方米。 大约()个前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可以帮助我们理解1公顷。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找一找,完成在练习纸上。 (2)我们教室的长约 9米,宽约7米,面积大约63平方米。 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自主研究,加深认识 (1)学生合作完成练习: 1平方米里可以站约12个同学,1公顷的面积大约可以站()个同学。 2个课桌面约1平方米,1公顷约有()个课桌面拼成。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1公顷的面积大约需()个同学手拉手围成。 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约10平方米,1公顷约可停小轿车()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练习题(完美打印版)

2021年最新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练习题一 一、我会填。 1、-15℃读作( ),表示( ),以海平面做0米,-144米读作( ),表示( )。 2、29摄氏度可表示为( ),零下45摄氏度可表示为( ),珠穆郎峰海拔高度为8844.4米,记作( ),读作( )。 3、如果运出货物12吨记作—12吨,那么+25吨表示( )。 如果支出163元记作-163元,那么收入+298元表示( )。 4、①以地面做0米,向地下挖9米记作( ),一栋楼房高39米记作(),表示()。 ②如果向东走150米记作+150米,那么向西走200米记作( )。 5、温度计0刻度线以上表示( ),0刻度线以下表示( )。 6、在45、0、-3.2、+110.3、-63、-0.75、、102这些数中,正数有 (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7、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一壶水已经烧至92摄氏度,再烧( )℃就达到沸腾。 8、所有的( )数都大于0,有( )个正数,所有的( )数都小于0,有( )个负数。 9、爸爸九月份存入银行1300元,存折上记作+1300元,十月份的时候,存折上记作-800元表示( )。 10、五(1)班学生跳绳比赛的平均成绩为每人每分钟110下,王老师为了方便记数,把高于平均数用正数表示,低于平均数用负数表示。李明的成绩是+10下,张平的成绩是-5下,李明实际跳( )下,张平实际跳( )下。11、某商店六月份的销售情况为:平均每天销售金额为460元,那么6月2日的销售金额为+123元表示( ),这天实际销售额为( ),6月16日的销售金额为496元,比平均每天的销售额多( ),这天的销售额应记作为( )元。

五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教育资料】五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例1: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一起来整理一下吧。对有关数的概念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时,虽然教材只对数的意义进行了回顾,但在教学时,对于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要结合数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当地回顾,从而能全面地理解数的意义。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独立或小组学习。通过学生的交流可以将学过的数进行如下的系统整理: (1)以1为基础整理数的意义 整数:1是自然数的单位,若干个1组成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负数:像-2,-1,......这样的数就是负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并在数轴上呈现整数、小数、分数。可形成以下分类图: A.整数的组成 正整数自然数整数零负整数 因此,自然数都是整数,但不能说整数都是自然数。 B.分数的分类 C.小数的分类 (2)以数位顺序表为依据整理整数和小数的读写方法。

在对数的意义进行整理之后,可接着对数的读写进行复习。 第一,完成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第二,复习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整数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第三,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读写法:整数部分与整数的读写法相同(整数部分是0的读写作零),小数部分顺次读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复习数的改写。 数的改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多位数的改写。 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加上单位万;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加上单位亿。 B.求近似数。 去掉个级,个级千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去掉万级和个级,万级千万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 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哪一位后面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C.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对比。 ①相同点:都是改变原来数的计数单位。根据要求用亿或万等作单位。②不同点:改写只改变数的单位,不改变数的大小,用=表示。求近似数是用四舍五入法,既改变了数的单位,又改变数的大小,用表示。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商标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书包 45元文具盒 18元圆珠笔 3.50元 铅笔 0.20元橡皮 0.15元日记本 3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的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书包 45元圆珠笔 0.50元

文具盒 18元铅笔 0.20元 日记本 3元橡皮 0.15元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准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黑板上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角分 3. 5 0 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3.完成88页表格中的填空。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整理复习-数的认识(2)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生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数的分类。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这些数都是哪一类数?(2,18,75,13, 9。) (正整数或非0自然数) 2、你能用其中的三个整数组成一个除法算式吗?(18÷9=2) 3、这三个整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8是2和9的倍数,2和9是18的因数。)对,在这样的整数除法里,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同时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包括零。围绕因数和倍数你还想到了哪些概念? 4、随机板书:倍数、因数、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互质数、质因数等。 5、这么多的内容大家掌握得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数的认识2—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二、归纳整理: 1、老师知道大家都爱玩游戏,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概念来做个“快乐大转盘”的游戏,好不好? (1)出示转盘,介绍游戏方法:当转盘停止时,请同学们说出指针所指概念的意义,并举出一个例子。 (2)学生游戏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时补充。 听得出来,同学们对这些概念记得比较熟。可是,如果把它们就这样简单地罗列出来,你们满意吗? 为什么?(比较多,比较乱,看不出联系) 是啊,这些概念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的办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梳理,使它们排列有规律、有条理,并形成知识网络呢?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下面,我们就四人一个小组,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概念加以整理。比一比,哪组整理得既完整又科学美观。活动要求:(多媒体呈现)(1)整理结果要有条理、层次分明。 (2)整理结果要能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对比交流,相互评价。 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苏教版

第4课时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实际观察、推算,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面积观念,体会它们的实际大小。掌握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相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含义以及相邻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正确换算。 难点:初步形成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观念。 【教具学具】 用例8、例9的主题图制成的课件,实物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你能回忆出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我们教室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合适?(平方米)估计有多少平方米?(约50平方米)师:请同学们欣赏我国著名景点的一些图片。(出示例8图片:北京圆明园遗址、南京明孝陵、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说说图片统计的主要是什么?(景点的面积)这些面积都用了什么单位?(公顷)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板书:认识公顷) 二、自学教材,初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16页,阅读例8图片下面的文字。 学生自由阅读。 师:请全班同学交流阅读教材后知道了什么。 课件适时出示:测量或计量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公顷可以写成hm2。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试着实际感受一下。课前咱们请28位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课件出示拍摄的照片资料),了解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 一、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2. 会解答简易方程 3. 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重点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二、预习部分 1. 你能说一说加减乘除中各个数之间的关系吗?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减数= 一个因数= 被除数= 除数= 2.回顾天平平衡原理或等式的性质 100+x 250 }50元 100+x=250 x=? = ?元

3.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① a+24=73 ② 4x<36+7 ③ 234÷a.2④ 72=x+16 ⑤ x+85 ⑥ 25÷y=0.6 4.知识整理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 “解方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计算过程 5.解方程的步骤及格式 (1)先写“解:”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注意:“=”要对齐) (3)求出x的值(注意:例如X=6后面不带单位,因为它是一个数值) (4)验算 解方程: 例子:X+3.2=4.6 X-1.8=4 解:x+3.2-3.2=4.6-3.2 X=1.4 方程左边=x+3.2 =1.4+3.2 =4.6 =方程右边 所以,X=1.4是方程的解

三、做一做,练一练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比x多3的数 ②x的1.5倍 ③每支铅笔x元,买30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④小明13岁,比小红小x岁,小红多少岁?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①x加上35等于91 ②x的三倍等于57 ③x减3的差是6 ④7.8除以x等于1.3 3.解下列方程 X+120=176 58+X=90 X+150=290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五年级解方程典型练习题 练习一 知识要点】学会解含有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 1、判断 ①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② x +8 是方程。( ) ③ 因为 2=2×2,所以 a=a × a 。( ) ④ 方程一定是等式。( ) 2、口算下面各题。 3.4a - a= 1.7x= 15b -4.7b= x - 0.5x -0.04x= a - 0.3a= 0.3x +3.5x + x= 6.7t -t= 3、解方程。 35x +13x=9.6 4、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① x 的7倍比 52多25。 ② x 的9倍减去 x 的5倍,等于 24.4 2x + 0.4x=48( 并检验 ) 8x - 3.1x - 32x -4x x=14.7

【课外训练】 1、解方程。 5(x +3)=35 x+3.7x +2=16.1 14x+3x-1.2x=158 2、苹果:x 千克梨子:比苹果多270 千克求苹果、梨子各多少千克? 3、两个数的和是144,较小数除较大数,商是3,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练习二【知识要点】进一步学会解含有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 1、解方程。(第1、2 题写出检验过程) 0.52 ×5-4x=0.6 0.7(x +0.9)=42 1.3x + 2.4 × 3=12.4 x+(3 -0.5)=12 7.4 -(x -2.1)=6 2、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①0.3 乘以14的积比x的3倍少0.6。 ②x的5倍比3个7.2 小3.4。 ③一个数的3 倍加上它本身 【课外训练】 1、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2。 □+5x=25 5x-□ =7.3

小学五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课标》调整安排在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们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我们精心安排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活动: 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一开始即创设说天气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背景,促使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讨论学习, 2.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本质。 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渎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自然引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

的需求。继而借海拔高度这一生活事例,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使学生再一次感知相反的量这一负数概念的本质意义。 3.以比较反思提升丰富概念内涵。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等分界点,并借助直线上的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正数部大于0,负数都小于0。同时在习题中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4.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概念外延。 在基本练习之后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来激发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既与开头的生活引人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行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足正数,也不足负数,负数都小于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