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Deco风格高层住宅立面设计
art deco 建筑设计风格0812

充满浪漫气息的洛杉矶日落塔楼
洛克菲勒中心RCA大楼
Art deco不得不明的背景
ART-DECO建筑的起源
Art Deco的装饰有下列几个主要的特征
1.放射状的太阳光与喷泉形式:象征了新时代的黎明曙光。 2.摩天大楼退缩轮廓的线条:二十世纪的象征物。 3.速度、力量与飞行的象征物:交通运输上的新发展。 4.几何图形:象征了机械与科技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5.新女人的形体:透露了女人赢得了社会上的自由权利。 6.打破常规的形式:取材自爵士、短裙与短发、震撼的舞蹈等等。 7.古老文化的形式:对埃及与中美洲等古老文明的想象。 8.明亮对比的色彩
E.格雷设计的灯具
洛杉矶的玛雅剧院充满神秘色彩
Art deco不得不明的背景
ART-DECO建筑的起源
新艺术运动喜欢采用灵巧、卷曲、苗条的植物 装饰图案,比较阴柔
ART-DECO与新艺术运动的关系
新艺术运动是Art Deco风格的先行者,它打破 了19世纪后期沉闷的复古主义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说, Art Deco风格是新艺术运动的延续,而不是新艺术运 动的对立。 新艺术运动与Art Deco都竭力想寻找一种全新的 前所未有的风格都注重装饰材料运用方面的多样化, 并尝试现代化的新材料。 他们也有明显的区别:
尚未品尝就令人为之倾倒
——Alastair Duncan
contents
ART DECO 知识经理篇
A
不得不知的事情
ART DECO 简史篇
B
不得不明的背景
上海 ART DECO 篇
C
不得不看的建筑
公司 ART DECO 手册篇
D
不得不做的研究
Art deco
PART ONE
ART_DECO_风格的研究

号召大家通过理论学习丰富我们的建筑设计——ART DECO 风格的研究转载请注明出自SketchUp虚拟现实设计论坛ArtDeco风格,又被译作装饰艺术派、装饰艺术风格、摩登风格等。
ArtDeco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于全球的一种装饰艺术设计风格,以严明的轮廓、几何的形体、阶梯状的造型、新材料的运用为其特点。
ArtDeco源于经典,但并非新古典主义事实上,ArtDeco是从新古典主义过渡到现代主义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既有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子,又具有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要素——工业化建筑的表现形式。
ArtDeco建筑在整体布局上讲究古典秩序感,如强调对称、追求宏大的气魄,横三段纵三段的立面构图等。
古典秩序感使ArtDeco风格持续了新古典主义中宏伟与庄严的特点。
ArtDeco建筑也有来自古典主义的造型元素。
如其在拱券、柱式、雕塑等在立面设计上的运用,源自古典主义的装饰题材和图案。
但是ArtDeco的雕塑和浅浮雕比起新古典主义更加样式化,趋于几何和简化,更具现代感,并且往往被赋予全新的题材。
ArtDeco建筑通过变形、简化、几何化处理,将古典装饰转变成了摩登装饰。
但是Art Deco的雕塑和浅浮雕比起新古典主义更加样式化,趋于几何和简化,更具有现代感,并且往往被赋予全新的题材。
通过变形、简化、几何化处理将古典装饰转变成摩登装饰,在Art Deco风格的建筑设计中屡见不鲜。
新古典主义美学是以形的简洁和对庄严的考虑为准则的。
相比之下,Art Deco风格中的古典秩序感并不十分严格,有时甚至是非常自由的。
Art Deco的装饰有下列几个主要的特征1.放射状的太阳光与喷泉形式:象征了新时代的黎明曙光。
2.摩天大楼退缩轮廓的线条:二十世纪的象征物。
3.速度、力量与飞行的象征物:交通运输上的新发展。
4.几何图形:象征了机械与科技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5.新女人的形体:透露了女人赢得了社会上的自由权利。
6.打破常规的形式:取材自爵士、短裙与短发、震撼的舞蹈等等。
高层住宅公建化立面设计研究与实践——以天津中海天空之镜项目为例

高层住宅公建化立面设计研究与实践——以天津中海天空之镜项目为例摘要:随着城市化持续推进,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高层住宅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居住用地紧张,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居住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高层住宅立面单调,城市风貌趋同等问题。
公建化立面风格作为当前高层住宅立面的主流风格之一,已成为城市风貌构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当前,对于公建化立面的研究多停留于实践项目的反思总结,鲜有从风格形成历史及典型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以国内住宅立面设计发展为起点,厘清公建化立面风格形成的原因,并从典型构图、特征要素、材料色彩、构造细节四个方面总结其主要特征;最后,笔者以此为设计依据进行项目实践,验证其现实指导作用。
研究填补公建化立面理论的缺失,以期对公建化立面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层住宅;立面设计;公建化引言:当前,伴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住宅设计已由功能化设计,转向人性化、精细化方向。
高层住宅立面设计作为住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产高周转模式下,面对规范、成本、工程等限制条件,其标准化、同质化成为必然,并深刻影响着城市风貌。
相比于传统住宅立面设计,公建化立面以其简洁的立面形式、精致的建造工艺、成为高层住宅立面设计的主流之一。
目前对于公建化立面的讨论,多为实践项目的摸索总结,缺乏从理论视角对风格的形成脉络及主要特征进行归纳梳理。
本文以公建化立面风格为出发点,尝试梳理其形成原因,归纳总结其主要特征,以此为依据对公建化立面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并最终于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与体现。
1.公建化立面的历史溯源我国地产市场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住宅建筑从仅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发展为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期间,随着材料性能的提升、建造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住宅立面设计发生了巨大变化。
总体而言,我国城市住宅立面设计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1]:(1)西方崇拜阶段——约为1998-2008年期间,以新古典、Art Deco及欧美风等立面风格为代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西方审美及生活方式的学习与追求,其特点是多沿用西方古典三段式分割比例,强调装饰和造型,材料以石材,涂料和红砖等为主。
国内Art Deco风格住宅设计的产生及发展

国内Art Deco风格住宅设计的产生及发展摘要:本文简单介绍art deco风格住宅设计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关键词:art deco;风格住宅设计;产生及发展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rt deco style residential design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art deco; style residential design;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初到中国的art deco风格及其能传入中国的原因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开放了许多城市作为港口,从那时开始,租界的建立、洋行的进驻、教堂的建造使得西方的建筑风格开始传入国内。
在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下,西方的建筑风格逐步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而成为主导。
19世界以后西方建筑师的到来,更是缩短了中国和西方建筑的差距,这些建筑师们大量涌入中国的设计界,他们的文化背景及其与西方国家的密切联系,使得他们对欧美的摩登新风格能迅速的作出反应。
这样也使得一些开埠城市尤其是上海、天津等,它们的建筑开始与欧美流行的建筑样式接轨。
而一大批中国的建筑师们也对新风格作出强烈的反应,他们很多都是在外留学,有些甚至在国外就开始了其的职业生涯,他们都是对art deco风格传入国内起到了推动作用。
再加上一些时尚杂志和西方电影作为传播媒介,更是加快了art deco风格的传入。
另外不得不提的重要原因是高层建筑在国内的兴起。
国内的高层建筑也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这跟art deco风格开始的时间一致,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巧合,高层建筑的兴起为art deco 风格的流行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这一点雨art deco风格在美国纽约等大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很相似的。
当时国内资本主义兴起,对财富的炫耀掀起了高层建筑的热潮,它与art deco风格的结合是新兴资本主义富有阶层炫耀其财富和实例的有力形式,这种强调垂直线条,充满向上延伸感的建筑,营造了一种精神上压倒一切的主宰,体现了资本主义对人间财富的崇拜。
artdeco建筑风格

ARTDECO建筑风格一、ART DECO建筑风格简介ART DECO诞生于巴黎,兴起于美国,上世纪上海外滩的众多经典建筑均能找到ART DECO的影子。
用现代的技术材料,结构形式融合欧洲古典主义哥特风格等多种元素为一体,高贵、典雅、现代而不失经典风范。
在建筑构体中形体呈阶梯状收分,强调垂直线条的应用,注重装饰几何化,凸现立面的高耸、挺拔形象,再加上外立面材料的考究应用,给人华贵,高尚的尊贵感。
ArtDeco建筑在整体布局上讲究古典秩序感,如强调对称、追求宏大的气魄,横三段纵三段的立面构图等。
古典秩序感使ArtDeco风格持续了新古典主义中宏伟与庄严的特点。
ArtDeco建筑也有来自古典主义的造型元素。
如其在拱券、柱式、雕塑等在立面设计上的运用,源自古典主义的装饰题材和图案。
但是ArtDeco的雕塑和浅浮雕比起新古典主义更加样式化,趋于几何和简化,更具现代感,并且往往被赋予全新的题材。
由于ArtDeco风格在造型艺术中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线条硬朗;大胆采用钢铁、玻璃等新材料,运用豪华的装饰来提升设计品味;色彩构成上强调强烈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系,彰显时代的特征。
二、主体外结构及立面做法建筑主体形式为延续了古典的三段式稳重结构。
分为基座段、中间段与头部段。
基座段:建筑物以地面散水到二/三层的位置。
中间段:建筑物二/三层的位置到楼顶的倒数二层处。
头部段:建筑物顶层倒数一/二/三层部分。
三、基座段建筑构造设计1、基座立面设计贯彻强调竖向竖向线条原则,基座柱子强调竖向线条的装饰感,简单分层的柱基+竖向线条的装饰+层次简单配以大线脚的柱头。
基座采用细长型体量与建筑的大竖向相呼应。
贯彻立面“分级”原则。
2、单元出入口门头设计门头为基座设计与视觉的重点,通过利用铝板与铝通的组合设计,配以窗花及GRC的装饰条纹,强化装饰感,突出门头为基座的重点。
门头的基柱使用增加层次的凹凸做法,简洁实用的装饰灯具+加带有海亮特色的“人字形”条纹装饰的柱头+类金属喷涂的雨棚,重点表现新古典装饰入户尊贵奢华之感。
ART-DECO建筑风格

ART-DECO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物的高耸,挺拔,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气势,体现出工业革命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不断克服的心引力而达到的新的高度,表达出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通过新颖的造型,严厉夺目的色彩及豪华材料的运用,成为一种摩登艺术的符号.
ART-DECO也被称为装饰艺术,,表达了高端阶层所追求的高贵感;而摩登的形体又赋予古老的,贵族的气质,代表的是一种复兴的城
市精神.,发展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力量.是现代艺术、设计上的一种运动与风格。
往往突出外立面竖向线条的使用, 同时,其建筑装饰会尝试新鲜元素的使用,如钢铁、玻璃等,不拘一格,旨在追求单个建筑作品的个性与不可复制性
装饰符号或装饰构件采用类似麦穗状的放射性图案,或者强调竖向关系的直线,以及众多“ART-DECO”(装饰艺术派)风格的细节和小品,让建筑的层次变得更为丰富细腻。
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Art Deco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
保证建筑随着时光流逝亦不褪色。
持久而赋予艺术的建筑,突出了锦天华苑的独特,更彰显出居住者的不凡。
ART DECO对建筑的影响
1.符合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2.符合时代精英的价值观。
3.表达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
Art Deco实质上是摩登时代的生活形态在建筑上的延续,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ARTDECO建筑风格

学习ArtDeco建筑风格什么是ArtDeco?“ArtDeco”意即“装饰艺术”,最早起源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法国,并迅速流行于建筑、家具、珠宝等的设计中。
Artdeco建筑风格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
这种艺术风格在美国大行其道,并最终发展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力量。
曾一度流行于上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ArtDeco建筑的特点是什么?1、纵三段的立面构图,强调对称,营造一种古典秩序感;2、采用阶梯状层层跌落的造型处理。
错落有致的坡屋顶、屋檐的浅色描边使得建筑更加精神和雅致;3、建筑立面用竖向窗带组织,纵向颜色深浅分明,整体轮廓高耸挺拨,形成建筑高贵内敛的艺术气质;4、景观大量运用水系,以喷泉、雕塑、鲜花、名贵树种、石材等为元素,项目整体抬高6米,营造皇家宫庭式台地园林。
总之,ArtDeco风格使用于建筑上,其特点在于强调外立面的纵向线条使用,高耸、挺拔,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气势,体现出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不断克服地心引力而达到新的高度,表达出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
同时,建筑的外立面常采用面砖或者石材,且非常重视整体的装饰性,会尝试新鲜元素的使用,追求单个建筑自身独特的个性。
ArtDeco建筑深受权贵青睐。
美国总统胡佛即是ArtDeco建筑的忠实拥趸之一——离任后直接搬进了充满了ArtDeco风情的建筑名作、拥有金色主调正门和大堂的沃多芙酒店,长住30余年。
由于偏爱贵重材料,注重优雅、精致、奢华,ArtDeco装饰艺术注定禀承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立场——为赋予的上层阶级服务,仅为少数权贵设计。
这种融汇了欢乐主义、纵容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建筑风格,成为了20世界最独特的艺术图解,倍受美国总统青睐,至今主宰着美国纽约的天际线。
图为纽约帝国大厦ArtDeco建筑由装饰、几何形体、活力、怀旧、乐观主义、色彩、材料、灯光、象征性等要素构成,它将传统的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创了装饰艺术的新阶段——注重表现材料的质感与光泽;在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在色彩设计中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以制造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
ArtDeco-建筑风格细部解析

失败案例
大面宽短进深, 竖线条过于密集, 有压抑感
住宅做 ArtDeco风格旳局限与突破
进深够大, 单体有厚重感
墙身浮雕装饰, 提升楼盘档次
窄长旳窗洞和内阳台, 强化竖线条, 突出石材质感
可鉴之处
精心推敲过旳退台,天 际线变化丰富而流畅。
• 开窗规整
高 • 独栋建筑,体量大 层 • 外观优先,牺牲室 豪 内面积追求立面效 宅果
• 平面对称的平层大
宅,大面宽大进深
• 顶部退台开设会所
• 淡色系石材饰面
普 • 多栋如何布局 通 • 单体面宽与进深限制 住 • 户型优先,以户型宜居 宅 为主,立面为次
• 开窗与阳台对立面效果 的影响
• 顶层退台与住宅面积之 间的矛盾
栏杆
联聚旳栏杆分石材(仿石材)和金属两种, 石材出目前底层或顶层,其他为金属栏杆。
GRC、EPS栏杆
金属栏杆
窗口
深窗洞
无窗套(中部)
大部分Artdeco风格旳建 筑都是没有窗套旳,为 营造高耸感,往往会做 连续2到3层得窗体
浅窗洞
两层连起来
有窗套 (底部)
入户门
入户门分为金属为主和石材为主两种,金属更能经过线条图案体现装饰艺术旳精 髓,而石材为主旳入户门低调大气。
柱体
柱式简朴,粗壮,高度一般超出3层,方柱,无圆角
柱头
ArtDeco风格旳建筑看不到平屋顶和凸出旳檐口,而是高出屋顶旳柱头,但凡有退 台或平顶,都会被柱头包围,柱头上装饰着层叠旳几何型浮雕、金属装饰或灯饰
退台
每隔2-3层一退,每处退台柱头都有装饰及灯光布设。每退一次都可能牺牲掉半个 房间旳面积,以致房间布局旳变化。可四面皆退,也有只退东西两侧或南北两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t Deco风格高层住宅立面设计
发表时间:2018-07-23T11:25:14.4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李晨怡1 方杰2
[导读]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文化也愈加的多元化,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居住的需求,而是更加注重建筑的设计风格以及精神文化内涵等。
1.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14
2.浙江华越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11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文化也愈加的多元化,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居住的需求,而是更加注重建筑的设计风格以及精神文化内涵等。
所以,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建筑风格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在很多高层住宅的设计方面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会应用Art Deco这种设计风格,不断的追求建筑的精致与奢华,这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实际表现,同时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在精神文化层面更加的丰富多彩。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为大家分析与探讨关于Art Deco风格高层住宅立面设计的特点及应用。
关键词:Art Deco风格;高层住宅立面设计手法;Art Deco设计特点
一、Art Deco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Art Deco是装饰艺术的统称,在最初这种艺术风格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领域,它起源与20世纪20年代,是在欧美一些国家最先流行的一种时尚风格,它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泛,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居以及一些平面的设计都可以展现出来。
在20世纪的早期,当时的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商业经济也日渐的繁荣,在这种大环境下,显然传统的手工业已经无法更好的适应新的发展了,但是仍有一部分人会回避工业生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有一些对市场更加敏锐的设计师看到了新的市场发展,在他们看来盲目的逃避发展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更好的利用工业化的发展才是关键,因此通过更多新的艺术形式来让这种工业化变得更加的自然与华丽,其实是一种更好的发展方向。
Art Deco这种艺术风格的灵感来源于很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底蕴中,比如像一些当时的艺术运动以及一些表现主义的流派等等艺术形式,同时很大一部分还来源于工业文化中的机械美学,通过把一些新时期的艺术形式抽象的表现为一些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并赋予多彩的颜色,所以其艺术形式是具有多元化的,在早期发展阶段是一种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在1925年的巴黎博览会后,这种艺术风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播到了美国,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20世纪的30年代,在美国的建筑领域开始逐步的借鉴这种艺术风格,并在很多高层的建筑和摩天大楼中得以应用。
这种风格的建筑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动感阶梯形状的折线,这就形成了最初的“折线形Art Deco”。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在很多局部或者某些部分的装饰中应用了这种具有阶梯状或者是放射形等几何形的建筑,都被统称为折线形Art Deco,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又相继出现了流线形Art Deco。
二、Art Deco风格高层住宅立面的经典设计手法:
Art Deco风格的出现,给建筑风格设计领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和推动,同时也提升了人们对于建筑美学更多的认识,所以从最初的建筑设计一直演变至今,已经呈现出了更多不同的设计风格特点。
其中最为经典的几种表现手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Deco风格高层住宅立面设计中最初较为经典的表现手法就是通过一些阶梯状的造型以及一些闪电形或者是放射形以及扇形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几何图形的反复的应用来实现的。
Art Deco建筑最初比较倾向于几何图形的设计风格,从传统的曲线演变成几何图形其实是一种很大的变革,所以也是对艺术的更好创造和延伸,这与时代的变革也是相辅相成的,时代的演变也必然会带来更多艺术形式的变化,Art Deco风格就是时代演变发展的趋势所在。
(二)Art Deco风格中另一设计特点就是采用了摩登浮雕与一些浅浮雕的效果与建筑的立面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尤其是在折线形时期的Art Deco建筑其表现更为突出,在很多建筑的入口处以及建筑的檐下都会采用浮雕的装饰效果,所以其设计特点也获得不断的突破和发展。
(三)在Art Deco风格高层住宅立面设计中,其对色彩的表现手法和传统的古典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的颜色相对来说更加的艳丽明亮,在很多材料的色彩上都习惯应用各种红、黄、金等鲜艳的颜色,在后来不断的发展中,逐渐的使用一些建筑涂料,开始相对利用一些浅色作为装饰,从而更好的突出局部的特点。
(四)Art Deco风格高层住宅立面设计在逐渐的应用中也开始利用了更多新型的材料,比如一些塑料和镀铬钢等,同时还有很多建筑会采用一些比较贵重的材料,这些材料往往能够更好的凸显出建筑的装饰效果,而且目前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建筑或者地标建筑都会采用这种设计方式,不过对于一些小型的建筑采用浮雕效果的会相对较多。
三、Art Deco风格住宅立面在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一)Art Deco风格强调对垂直线条的应用
随着经济不断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这种需求也体现在对建筑的要求上,所以Art Deco 风格设计就充分考虑了人们的这些需求,不再追求简单的冷冰冰的建筑物,而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性化的体验,从而不断的丰富人们对于建筑的精神感受。
在Art Deco风格中,比较强调对垂直线条设计馆的应用,它不仅能够注重建筑的线条感,而且对于材料的质感也能够很好的突出,比如像一些有光泽的材料,大理石以及一些硬质材料等,这些都能够通过设计更好的展现其光泽,从而形成更具美观性的垂直线条的倒影。
(二)Art Deco风格高层住宅立面设计的阶梯状特点
除了垂直的线条感,Art Deco风格高层住宅立面设计还很好的展现了其阶梯状的特点,而且也是这种建筑风格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特点,通过这种阶梯状的设计特点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状的效果,这对于展现住宅的高大和华丽是有很突出的效果的。
(三)Art Deco设计中采用了很多几何化的装饰
在Art Deco设计中其装饰都相对简洁大气,一般都是一些简单的符号,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这些图形的展现很好的突出了建筑简洁大方的纹理,从而更好的减少了装饰的复杂性。
通过对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图形进行不断的重组和变形,利用简单的线条就能够展现出一些重复以及对称和渐变的装饰效果,赋予人们更多空间的想象,此外在颜色方面,目前大部分已经告别了传统的艳丽颜色进而发展到更多的是用一些浅色调,比如一些米黄、银白等材料,这些材料也凸显出一种简约的美感。
(四)Art Deco设计注重对稀有材料的应用
在Art Deco高层住宅设计中会采用一些比较稀有和名贵的材料作为装饰,比如有些会采用大型的壁画,还有一些会采用一些大吊灯等材料,而且对于灯光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具备节奏感和规律,更加注重人们切身的体验,关注人性化的设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Art
Deco设计既能凸显出建筑的时尚,同时也能给人带来简单自然的感受,所以这种建筑风格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总结: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文化都获得了更好的传播和交流,因此我们的文化也呈现出更多的多元化的特点,所以Art Deco风格在我国的高层住宅立面设计中也应用的更加广泛,它给我们的建筑形式带来了更多的参考,也进一步促进了建筑文化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追求,因此相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Art Deco风格设计将会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发展,也将为我们的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中西“摩登建筑”关系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2]徐贯虹.“怀旧与摩登”――装饰意味的上海ART DECO建筑[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徐莹.浅谈Neo-Art Deco在室内设计中的显现――以北京星河湾为例[J].新视觉艺术,2012(04).
[4]秦敏.浅析室内设计中的Art deco装饰风格[J].大众文艺,2011(22).
[5]钱宗灏.上海Art Deco的传入和流行[A].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