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

Industry Economics

课程说明:

一、产业经济学学科定位及其重要性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关系。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分析,如企业定价理论,企业兼并、技术创新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速和工业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系统面临结构调整和转换,主导产业选择、企业间有序竞争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产业经济学这一学科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二、教学目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使学生较为完整掌握产业经济学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经济现象和发展规律;使学生尝试用所学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释和指导经济活动。具体来讲,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学生学会理解并分析一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理解整个经济系统产业之间投入产出关系。同时,也能够利用现代分析工具(如数理统计工具、博弈论等)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竞争关系,并且能够利用学过知识理解和分析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从而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及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突出了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要求,吸收、体现世界产业经济领域最新动态和精华。全部内容分为六大部分: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其中,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为主要讲授内容,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可作为了解部分。

四、前期知识储备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学习产业经济学应具备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相关课程知识了解。所以,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相关课程是其先导课程。

五、考试要求

总评成绩由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两部分构成,理论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闭卷)成绩组成,实践考核采取调研报告或课程论文形式进行。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李悦(主编),《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

[3]植草益(日),《产业组织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4]夏大慰,《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5]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出版社,2000年版

[6]毛林根,《产业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简新华,《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含义与分类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

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意义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形成和发展,了解产业经济学学科性质和特点,并对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脉络有所了解。

第一节产业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涵义

产业,industry∶指生产事业,特指工业,通俗点就是资产(或资源)集中化。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产物

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马克思曾经从物质生产角度阐明社会分工有三种形式: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产业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表现形式,一般分工是特殊分工基础。

(二)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企业经济活动集合

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第一,从需求角度来说,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产品或服务;第二,从供应角度来说,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服务活动。

(三)产业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中观经济

产业经济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企业经济活动组成集合。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各种技术经济关系、产业之间联系方式等。

经济学研究层次

(四)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指工业,再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范畴。

二、产业一般分类方法

(一)关联方式分类法

1.技术关联分类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经济活动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这一类产业企业必须在产品主要生产技术或制作工艺上具有相似特点。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2.原料关联分类法

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原材料,性能相似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一种划分方法。

(1)具有相同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钢铁业、木材业、卷烟业等

(2)具有相类似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

(3)具有性能相似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

(4)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

3.用途关联分类法

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用途,如: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

4.方向关联分类法

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一种分类方法。产业间关联方向包括单向关联、双向关联和环向关联。

(1)前向关联产业——某产业通过提供供给所发生关联产业就是该产业前向关联产业。

前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关联。

例如:钢铁业与汽车制造业,对钢铁业来说,它与汽车制造业发生关联是前向关联关系,汽车制造业就是钢铁业前向关联产业。

钢铁业(后)→汽车制造业(前)

(2)后向关联产业——某产业通过自身需求所发生关联产业就是该产业后向关联产业。

后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自身需求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关联。

例如:钢铁业与煤炭采掘业,对钢铁业来说,它与煤炭采掘业发生关联就是后向关联关系,煤炭采掘业就是钢铁业后向关联产业。

钢铁业(前)←煤炭采掘业(后)

(3)双向关联产业——互相提供供给产业

如:电力产业与煤炭产业,电力←→煤炭

(4)环向关联产业——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依据前、后向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而此产业链通过复杂技术经济联系往往又会形成一个环。

如:煤炭采掘业→钢铁冶炼业→采矿设备制造业→煤炭采掘业

5.战略关联分类法

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一种分类方法。按照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主要有: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

(1)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产业。

特点:发展速度很快,增长率很高,并对整个产业结构变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既对其他产业起着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着支撑作用。如:微电子工业、信息产业等(2)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发展产业,它对其他产业起着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起着支撑作用。

如:新能源产业等

(3)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撑作用,但不一定起到引导作用。

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建筑业等。

(4)先行产业:其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先行产业:它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①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短线产业。

②基础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产业。如: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工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等。

广义先行产业包括狭义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是指广义上农业,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物质生产部门,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

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是指广义上工业,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

第三产业是指广义上服务业,指非物质生产部门,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科学、新闻、传播、公共行政、国防、娱乐、生活服务等。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国家标准分类法是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实际而编制和颁布划分产业一种国家标准。

这种分类法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它是由一国或一地政府或其技术标准管理部门编制和颁布,而不是由个人或产业研究机构自己编制,因而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特征;

第二,它是一国或一地国家标准,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

第三,它具有明确目性,它目就是为了统一统计口径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第四,它具有特殊性,它是针对一国或一地具体实际编制,只适用于该国或该地产业分类,其他国家只能参考和借鉴;

第五,它具有较高科学性,比较能反映该国或该地产业发展和变化情况,也比较能适应其产业发展和变化需要。

美国于1972年编制和颁布了它国家标准分类法,设有7位数字编码。第一位数字代表产业部门,前两位数字代表产品类,共99种主要类,然后再层层细分,一直细分到7位数字,共分为7500种不同产品类型。

英国编制国家标准分类法有27个主要产业种类,181个产业分类。

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

(四)国际标准分类法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石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和旅店业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服务业

10.不能分类其他活动

(五)两大部类分类法

是马克思为了解释资本主义本质和剩余价值产生秘密所采用产业分类方法。生产生产资料部门为第Ⅰ部类;生产消费资料部门为第Ⅱ部类。

局限性:

1.它没能涵盖所有产业,只有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全面分析,如运输业、商业。

2.许多商品难于归类,给产业经济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3.这种分类法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

(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就是将经济活动中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其中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轻工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印刷、家具、制革等工业部门;重工业包括冶炼、钢铁、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部门。

局限性:

1.它仍然是针对物质生产领域,没有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研究。

2.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传统农轻重界线越来越模糊,相当多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难于归类到哪一部门。

3.轻重分类法也不够细分,一方面很难从深层次揭示农轻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影响,另一方面也难于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这都给产业经济分析和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七)生产要素分类法

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方法。

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纺织业、食品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家电制造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汽车制造业、钢铁、机械

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芯片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教育产业、生物、信息

(八)产业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法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3.生产流程分类法

4.霍夫曼分类法

5.钱纳里一泰勒分类法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具有相互作用经济活动组成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经济组织集团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学科。

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规律、产业本身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分布规律等。

二、产业经济学学科领域

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不同层次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等。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是指生产同一类产品(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该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实现与企

业竞争活力发挥之间平衡。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专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关系范畴。这里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马歇尔冲突”难题,即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竞争活力冲突。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即著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基础,以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

(二)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变化主要是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变化体现出来。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它主要从经济发展角度研究产业间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规划与优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结构理论一般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因素研究;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对战略产业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等等。

(三)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是指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表现特征之一,产业结构关联过程是判断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主要观察对象。

产业关联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关系,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

(四)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布局是产业空间结构,其合理与否将影响到该国家或地区经济优势发挥及经济发展速度。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关系、产业布局基本原则、产业布局基本原理、产业布局一般规律、产业布局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等。

(五)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是指某一单个产业从诞生到被淘汰或进一步更新全过程以及其对其他产业演变影响过程,包括产业本身发展规律、发展周期、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等。

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既一个产业诞生、成长、扩张、衰退、淘汰各个发展阶段需要具备一些怎样条件和环境,从而应该采取怎样政策措施。

(六)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经济目或社会目,应用产业经济学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一整套政策总称,产业政策是产业经济学应用及研究目之一。

产业政策研究领域从纵方向来看包括: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从横方向来看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内容;从其作用特征来看包括秩序型(或称制度型)产业政策以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秩序型产业政策是指与产业经济行为有关规则性产业政策,它一般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法律或者通过诱导、说服和规劝等方式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过程型产业政策是指对产业活动具体过程进行干预政策,它作用机理是对产业经济活动过程中具体产业要素或产业关系进行定量变更或调整,以改变具体经济变量,从

而保证产业政策目标实现。

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意义

(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研究有利于统一经济学体系建立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变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这些宏观经济总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就业率、通胀率、储蓄率、物价水平、利息率、汇率等等;微观经济学则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厂商以及某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这些经济变量包括单个商品产量、成本、利润、供给、需求、价格等等。产业经济学通过研究各个层次产业本身经济行为及其相互之间作用规律,将微观经济个量与宏观经济总量通过产业各个层次联系起来,则有望填补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逻辑空白,为建立完整经济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2.产业经济学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沟通

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有效配置问题以实现经济发展,其解决方式是市场机制;管理学则主要研究如何将组织内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既定目标,其解决方式是行政指挥。研究产业经济学目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为了寻找管理产业发展良好方法,以便在更为直接基础上,更有目地促进经济进步。所以,对产业经济研究必将有利于经济学与管理学沟通。

3.产业经济学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

对产业经济管理现在已有大量研究,但还未能达到像宏观经济管理理论或企业经济管理方法那样得到一致公认成熟程度,所以对产业经济学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应用经济学学科体系完善。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产业组织结构

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研究,可以从中找出最有利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市场秩序、产业组织结构,然后根据不同产业,分别制定正确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有效产业组织形成。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主导产业,利用合理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水平演进,即产业结构高度化,以增强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合理布局

通过产业经济学研究,可以探求产业布局影响因素、产业布局一般规律,并据此制定正确产业布局政策,将产业布局与各地区资源优势相结合、与区域分工相结合,把产业布置在最有利于发挥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地区,实现产业布局合理化。

(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现实意义

研究产业经济学对当代中国经济建设更有着深刻现实意义。当代中国经济建设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过程中,这一切无不对产业经济研究提出了迫切需要。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1.系统分析方法论

产业经济研究对象是一个系统,因而产业经济研究方法论首先必须着眼于系统分析角度,既要研

究组成系统各个单元即各个单个经济主体间相互作用关系,又要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关系结构是怎样通过各个层次整合最后达到一个总体结果。

2.唯物辩证方法论

在研究产业经济过程中,我们既要根据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观点承认各国产业分工、产业结构在某个特定时刻确实是有差异、有静态比较优势等,又要以发展观点、以解放思想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努力探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方法。

3.“人为为人”方法论

“人为学”是一门正在迅速兴起并得到广泛重视研究经济管理中人行为规律科学。“人为学”核心观点是“人为为人”,一切经济行为首先是人行为,所以对人行为规律研究也就成了现代经济管理中核心问题,产业经济学也不例外。然后从“为人”角度出发,来调整、控制自身行为,与整个经济环境相适应,创造一个良好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推动经济整体发展。

二、产业经济学具体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方法

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即考察人类社会中经济活动实际是怎样运作,而不回答这样运作效果是好还是坏。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怎样”。也就是说,在有关理论研究分析中,其有关判断或结论得出是以一定经济价值标准为前提。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

定性分析是对产业经济研究内容进行一般、规律性总结,它不涉及具体、量计算。

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确定量化内容,它通过建立一定经济数学模型,确定产业经济中有关量计量值,它涉及具体数量计算。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前提,能够减少定量分析复杂性和难度;定量分析加深定性分析,使定性分析具体化、数量化、精确化、可操作化。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方法

静态分析是指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现象和规律。

动态分析是指研究产业随着时间推移所显示出各种发展、演化规律,特别是产业间关系在经济发展中此长彼消规律。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方法

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大量研究成果就是通过艰苦统计分析总结出来。统计分析工具也是实证分析基本工具。在具体研究某一国、某一时段产业问题时又必须考虑到各国自身特点,故又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

5.结构主义分析方法

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认为系统行为是由系统结构所决定,所以从产业经济研究初始,就十分注重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以及产业内各企业相互作用关系结构,并由此结构出发研究整个产业整体行为。

三、产业经济学基本研究工具

1.博弈论

2.投入产出分析法

3.计量经济方法

4.案例研究方法

5.系统动力学方法

第五节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

一、中国产业经济学思想渊源

主要有农本思想、工商业思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虽然产业经济这一概念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但若从产业经济学是研究调节产业间和产业内资源配置经济学科这一现代角度来看,那么早在人类最古老产业——农牧业出现和最早国家政府建立以来,某种具有现代产业经济学特征思想就已经出现了,从某些思想演变和据此具体实施经济政策来看,甚至已达到了相当成熟地步。(一)农本思想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经济生活物质需求主要依靠农业,统治阶级实施其政治统治物质基础也主要产生于农业,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生产部门”。农本政策,从现代产业经济学角度来看,体现是一种产业结构政策,即如何看待农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地位以及国家应相应采取什么样产业思想。所以中国封建时期是将农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放在了一个最重要位置,农业实际上成为了整个封建时期“支柱产业”。农本思想目标具体政策,大致有土地政策、赋役政策和人口政策三类:土地政策:封建理想土地形式就是“井田制”,即一种“有田者皆耕”或“耕者皆自有田”理想目标。赋役政策:有均田制,就有与均田制相对应府兵制和租庸调;均田制崩坏,就有相应两税制兴起等等。人口政策:在地广人稀古代,其根本措施就是鼓励人口增殖,企图以未来人口增加来加快土地资源开发,进而加强国家经济实力。

(二)工商业思想

封建政府推行抑商政策并不是说其认为工商业是“末技”,是不重要,而是在充分认识到工商、手工业力量基础上,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而推行政策。其主要手段有对民间工商业课以重税;利用均输、平准等手段干预市场,控制物价,对城市市场进行严格管制,防止商人从中牟利;利用行会强化对工商业活动控制,并设立专门机构严格控制和垄断海外贸易,甚至闭关锁国、实行海禁等等。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水利思想以其关注对象和具体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治理黄河为中心内容治理大江大河“河工”思想和以维护漕运水道为主要内容漕河思想。自秦汉以来,历代都城先为关中,后移洛阳、开封、北京,多在北方之地,一切时政皆赖漕河运输接济,故对漕运水道维护整治自然成了国家首要政策。隋炀帝时,就开凿了迄今为止最大运河,而治理河工则以保漕为中心思想也日趋明显,到明清时,治理黄河首要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南北运河畅通。

二、产业经济学其他思想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学科,是最基础理论经济学。它所揭示关于人类社会一般经济规律和基本原理,是研究其他经济学科理论基础。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研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理论、关于商品经济和垄断与竞争理论、关于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理论等等,不仅是指导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产业经济分析和制定产业政策重要理论依据,而且还是构成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重要内容。

(二)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

1.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

市场经济思想是邓小平对中国经济发展重大贡献,也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基石,它对中国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变迁具有深刻影响。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精髓之一,是他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方面理论创新。他提出“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2.邓小平农业思想

正确认识农业地位,是制定科学农业政策基础。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发展实践中认识到,发达农业

是发达国家共同特征,“美国早先工业发展快,靠农业有个强大基础。日本二次大战后也因为先解决了农业问题,工业发展得很快。现在我们弱点基本在农业”。他还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是根本,不能忘掉”。他坚决主张运用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强调“我国百分之八十人口是农民。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

3.邓小平产业布局思想

邓小平明确支持首先在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再通过联营和市场传递作用,带动内地企业外向型发展。这一发展战略宗旨,是利用发达国家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机遇,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加速资本积累。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跳跃式发展,促进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之后,可以通过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转移,对中部和内陆地区产业发展起示范和推动作用,从而实现全国对外开放与共同发展。

4.邓小平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思想

邓小平曾经尖锐地指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关键因素;我们基础工业薄弱,缺少电和原材料;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瓶颈”制约问题,要用快刀斩乱麻方法解决,不能拖,当断不断要误事。关于产业关联,早在1975年8月,他就明确指出:工业发展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思想。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重大任务”。他认为,如果没有发达农业,就没有发达工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

5.邓小平产业发展思想

邓小平针对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谆谆教导我们“发展是硬道理”,主张抓住机遇,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并对产业发展任务、条件和对策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构想。产业发展需要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生产力水平提高为尺度。始终如一地强调“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经济思想内核和显著特征。他明确认为,“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精华部分之一,它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实践都有直接而深远影响。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点有“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还指明了开放应当是长期全方位。

(三)西方经济学

从产业经济学形成历史渊源看,产业经济学许多原理和方法都是从西方经济学中衍生出来,尤其是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组织理论。实际上,在现代经济学体系中,已很难明确地划分产业组织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界限,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产业经济学在宏微观经济学之间桥梁作用。

各专业的英文翻译

哲学Philosophy 马克思主义哲学Philosophy of Marxism 中国哲学Chinese Philosophy 外国哲学Foreign Philosophies 逻辑学Logic 伦理学Ethics 美学Aesthetics 宗教学Science of Religion 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经济学Economics 理论经济学Theoretical Economics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经济思想史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经济史History of Economic 西方经济学Western Economics 世界经济World Economics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应用经济学Applied Economics 国民经济学National Economics 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 财政学(含税收学)Public Finance (including Taxation) 金融学(含保险学)Finance (including Insurance)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 国际贸易学International Trade 劳动经济学Labor Economics 统计学Statistics 数量经济学Quantitative Economics 中文学科、专业名称英文学科、专业名称 国防经济学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s 法学Law 法学Science of Law 法学理论Jurisprudence 法律史Legal History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Constitutiona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刑法学Criminal Jurisprudence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including Science of Labour Law and Science of Social Security Law ) 诉讼法学Science of Procedure Laws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带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范围经济 2.掠夺性定价 3 产业集群 4.管制 5.有效竞争 二、简答题(共30分) 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 3.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 4.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 5.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作为装备制造业龙头的汽车产业,辽宁的汽车产量2003年达到143677辆,同比增长了55.88%,高出全国平均增幅20个百分点,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现在,以轿车、多功能车、轻型汽车(含轻型客车和轻型货车)、大中型客车、车用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已经构成了辽宁汽车工业体系,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已初现轮廓,形成了沈阳、丹东两大汽车生产基地,沈阳-辽阳-营口-大连,沈阳-锦州-朝阳两条汽车长廊的产业聚集分布。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 近几年来,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其中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止2004年底,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共有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海通用(沈阳)北盛、金杯车辆、沈飞日野、沈阳中顺、沈阳奥克斯7家整车生产公司;专用改装车、农用运输车2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95家。 辽宁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在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经销、售后服务等各大环节均有一定实力。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出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3.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出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他只有通过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出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长期:所谓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的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需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7.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答:1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厂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多方面来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消费者通过转售套利。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九章复习题答案

第九章产业xx 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答: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从逻辑上可以证明,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了均衡,这就是一般均衡。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方程组的解就是均衡价格体系。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说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简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 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节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因此有人说,列昂节夫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一般均衡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实证分析。 2.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部门”有何关系?答: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是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的集合体,而国民经济中的“部门”是生产同类产品(具有一定程度替代性)的企业的集合体,后者比起前者范围更加宽泛。 3.消耗系数能否反映产业中的科学技术水平? 答: 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消耗量。一般来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其他产业产品的消耗越低,消耗系数就越小,也就是说,消耗系数与技术水平成反比。

4.企业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1)生产结构的分析。企业投入产出表对企业发展计划的编制、部门结构和比例的调整、生产布局和投资方向的确定,都有很大的作用。 (2)分析主体生产与辅助生产、附属生产的联系和比例。如果企业投入产出表中除了主体生产环节外,还把辅助和附属生产也包括在内,则该表就可以用来详细分析主体生产与辅助和附属生产之间的联系和比例。 (3)编制企业生产计划。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市场供求情况,事先确定计划期间本企业各种产品的外销数量即商品量计划。 (4)在企业生产计划调整上的应用。市场供求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可以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不断地调整生产计划。 5.部门间投入产出分析和全国投入产出分析有何异同? 答: 地区投入产出分析与全国投入产出分析十分相似,一般地说,全国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地区投入产出分析也可以进行,具体运用方法也大体相同。但是,完整的地区投入产出表较详细地反映了产品的调入与调出,这是它的特色。 6.什么是“时滞”?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 时滞是反映一种经济现象与同它有联系的另一种经济现象在时间上的延后情况。时滞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意味着基本建设投资需要提前进行,假设第j部门投资的提前期为η j年。也就是说,为了在t+η j年扩大第j部门的生产,在第t年就应进行基本建设投资。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苏东水)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1.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 2.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 从广义上看,管理文化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

01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一、苏东水:产业经济学 此教科书是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各大专院校采用较多的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经济学、管理学门类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与现实产业发展的实践,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既同国际接轨又与实践结合。除论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外,还适应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要求,论述了东方管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产业经济思想,吸收、体现世界产业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精华。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在广大读者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形成了新的专著。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的含义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五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 第二篇产业组织 第二章理论演变 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 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第三章企业 第一节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二、现代企业理论 第二节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 二、东方企业的特点 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的地位 二、企业的作用 第四章市场 第一节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市场行为 一、市场行为的定义 二、市场竞争行为 三、市场协调行为 第三节市场绩效

产业经济学课后复习资料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 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 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 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 其外延不断扩展。(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 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 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 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 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因为它研究的既不是国民经济总量, 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 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中英文 高级产业经济学翻译作业

Why Does Movie Popcorn Cost So Much?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Movie theaters are notorious for charging consumers top dollar for concession items such as popcorn, soda, and candy. Are moviegoers just being gouged? 为什么电影院里的爆米花卖的那么贵? 斯坦福商学研究生院——电影院因在爆米花、饮料和糖果这样的特许项目上向消费者收取高价而被人诟病,那么影迷们到底是不是被“敲诈”了呢? New research from Stanford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method to theaters’ madness—and one that in fact benefits the viewing public. By charging high prices on concessions, exhibition houses are able to keep ticket prices lower, which allows more people to enjoy the silver-screen experience.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Santa Cruz做了一项新研究,研究表明电影院收取高价行为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这对观众是有利的。通过在特许商品上收取高价,电影院能够维持一个低的票价,这样能使更多的人在影院享受电影。 The findings empirically answer the age-old question of whether it’s better to charge more for a primary product (in this case, the movie ticket) or a secondary product (the popcorn). Putting the premium on the ―frill‖ items, it turns out, indeed opens up the possibility for price-sensitive people to see films. That means more customers coming to theaters in general, and a nice profit from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fork it over for the Gummy Bears. 实证的结果回答了这个古老的问题,那就是对主要产品(本例中的电影票)或次要产品(爆米花)收更高的价格哪一个更好。事实证明,将费用加在“花边”项目上,即使是价格敏感的人还是有可能去看电影。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顾客去电影院,由此带来高利润,主要来自于那些愿意为橡皮糖买单的人。 Indeed, movie exhibition houses rely on concession sales to keep their businesses viable. Although concessions account for only about 20 percent of gross revenues, they represent some 40 percent of theaters’ profits. That’s because while ticket revenues must be shared with movie distributors, 100 percent of concessions go straight into an exhibitor’s coffers. 事实上,电影院依靠特许产品销售来维持经营。尽管特许产品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0%,但是其利润却占总利润的40%。那是因为票价收入必须与电影发行商共享,而特许商品的收入则全部归电影院所有。

产业经济学新古典企业理论

新古典企业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异同 蒋叶武 09级经济学一班学号06 摘要:为了更好的理解企业的来源与发展,本文简明扼要的述说新古典企业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以及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本文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比较分析这两种理论的区别,先通过对他们的描述,然后,写出他们的特点,最后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得出他们对于经济学界的作用。最后通过比较后得出现代企业理论更能解释企业的存在与规模。但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于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现代企业理论是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发展,而新古典企业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 关键词:新古典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范围经济、交易成本、契约人 1新古典企业理论 1.1 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概述 新古典企业理论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对企业的研究,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消费者被理解为效用函数,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企业的行为的分析是在下述两个前提条件下展开的: (1)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 (2)厂商被看做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新古典企业理论通过对企业的短期和长期行为的分析企业的最优规模,对于短期来说,当厂商的边际成本MC与边际收益MR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Q就是该厂商最优的生产规模。对于长期来说,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选用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效率最高的规模,用最低的成本生产产品,并且只能赚取正常利润,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前提下,市场机制能够使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 1.2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特点与缺点 新古典企业理论不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而是把它看作为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它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出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还研究了与此相应的起源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它在一般意义上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于此同时新古典企业理论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因为它无法回答一下问题:既然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也就是说市场交易是最优的,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中存在大量的企业,而且事实上有很多资源是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进行配置的(即为什么在现实中有那么多交易要在企业内进行)?如果企业规模由技术决定,为什么很多公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工程的需要?正是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了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著名的《企业的性质》一文,被公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在文中,科斯明确的指出,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第一,它在关注价格体系的时候,忽略了市场,或者说忽略了制约交换过程的制度安排,忽略了与交易相关的(如获得信息)、

产业经济学 , 苏东水 第二版 ,课后答案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课后答案 第一章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一)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二)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表分析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 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如下两张表: 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

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最终需求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流向;增加值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数额及其构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 水平方向: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 即 i X Y i ij X =+∑ 垂直方向: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即 j j ij X Y X =+∑ 1、直接消耗系数: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j 生产单位产品对i 部门的直接消耗。其计算方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除以其总产品,计算公式为: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九章复习题答案

第九章产业关联 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答: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从逻辑上可以证明,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了均衡,这就是一般均衡。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方程组的解就是均衡价格体系。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说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简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节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因此有人说,列昂节夫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一般均衡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实证分析。 2.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部门”有何关系? 答: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是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的集合体,而国民经济中的“部门”是生产同类产品(具有一定程度替代性)的企业的集合体,后者比起前者范围更加宽泛。 3.消耗系数能否反映产业中的科学技术水平? 答: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消耗量。一般来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其他产业产品的消耗越低,消耗系数就越小,也就是说,消耗系数与技术水平成反比。 4. 企业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生产结构的分析。企业投入产出表对企业发展计划的编制、部门结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产业经济学 2.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yEconomics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4.课程学时:总学时34 5.学???分:2 6.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学、发展经济学等 7.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 8.课程负责人:张小兰 二、课程性质与地位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管理的经济理论,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管理与政策理论等主要内容,揭示了产业发展,组织变化和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它概括和总结了世界各国产业发展实践的经验。对于一国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组织重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与优化升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特别强调其应用性。本学科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会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政府政策部门、企业决策机构、科学研究机构以及高等教育教学部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和决策型人才。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它是含原有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经济学科。并且,在局部领域,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有不同程度交叉。因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3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4课时 本章主要讲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并明确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只有老师划的重点里的)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兵苏浙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 1、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2、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发挥作用。 3、竞争机制: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给出最优解的组织形式,它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4、完全竞争 所谓的完全竞争,通常是指下列条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状况,即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理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同质的,可互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可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卖者或买者对市场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卖者和或买者间不存在共谋、暗中配合行为;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 5、马歇尔冲突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6、垄断竞争理论 在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交织并存。 7、有效竞争 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8、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其决定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9、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10、产品差别化: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11、进入壁垒:指在热定产业中各种组织新企业进入的不利因素或障碍。 12、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13、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一定的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成果。 14、产业组织政策 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一伙的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泳衣引导和干预市场结构和企业市场行为的政策。实质是通过协调竞争与规模经济以及其他市场关系,建立和完善正常的市场秩序。15、完全可竞争市场 指试产内的企业当其从该试产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默唱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16、沉没成本 实质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是不能收回的部分。 17、X非效率 实质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产业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一)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二)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1.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 2.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 从广义上看,管理文化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面,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产业经济活动和实践的主体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其作用方式,归纳起来有四个:渗透式、导向式、桥梁式、转化式等。这些方式相互交叉、辐射和促进,使管理文化体现出产业经济功能。 3.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范围:管理文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管理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管理文化对产业政策的影响;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二)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四)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五)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八)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十)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有哪些应用价值?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组织这一概念通常包括三种含义:第一,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编制,如作为企业管理职能之一的组织,某项工程建设或某项活动的组织等。在这里,组织通常是作动词用。第二,指形成的形式。如各种党派、团体、企业、学校、医院、家庭、军队和国家政权等。第三,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市场专业化和分工

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一、中文著作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5.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 6.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方甲,1993: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1.汪斌等,1995:产业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2.于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3.龙茂发等,1996:产业经济学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4.毛林根,1996:结构·行为·效果——中国工业产业组织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5.张维迎,1997: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6.王惠臣,1997:论运输管制:公共性与企业性的悖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7.陈秀山,1997: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商务印书馆 18.邬义钧等,1997:产业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 19.杨公朴、夏大慰,1998: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史忠良等,1998: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21.李悦,1998: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谢地,1998:产业组织经济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23.吴汉洪,1998: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竞争立法,经济科学出版社 24.王俊豪,1998: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25.刘树杰,1999:垄断性产业价格改革,中国计划出版社 26.金碚,1999: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国内文献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盛洪:《分工与交易》,上海三联书店; 金碚:《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梁琦:《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 江小娟:《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毛林根:《结构·行为·效果:中国工业产业组织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胡汝银:《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余晖:《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 陈秀山:《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商务印书馆。 国外文献 诺思:《经济学史中的结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H?钱纳里、S?鲁宾逊:《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罗伯特?M?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商务印书馆;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国家竞争优势》; Mark Grinblatt and Sheridan Titman:《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Financial Market and Corporate Strategy),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影印英文版; 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 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商务印书馆; 植草益:《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肯尼斯?克拉克森等:《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上海三联书店; 劳杰?克拉克:《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卡布尔:《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学术期刊 国内期刊: 《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等等。 国外期刊 1.《产业经济学杂志》(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该杂志创刊于1952年,同时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设编辑部,可通过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6d5537104.html,/journals 网页进行浏览。它主要发表产业组织、市场功能、企业行为与政策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领域包括:寡头垄断理论:产品差异与技术进步;企业理论与内部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