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心理学系列(1-12)
第6章 股票投资者的群体心理 《投资心理学》PPT 课件

一个国家和公司的经济景气 明当前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已相背离,
程度突然出现回升也会引发 于是他们开始抛售,致使股价与股指开
投资者狂热地购买股票。 始波动,股价逐渐回落,甚至大幅跳水,
调整阶段便开始了。
6.1 投资行为与群体心理分析
4.调整阶段
这一阶段的股市基本上处于低 迷状态,股市的熊市期有可能延续 几个月甚至数年之久,要使股市走 出低谷,恢复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主要取决于股价下跌幅度和银行利 率水平、证券市场管理法规的完善、 市场利好措施的出台以及机构大户 的投资行为。在调整阶段,大部分 投资者都不愿忍痛割肉抛售股票, 而坚持把它作为长期投资并寄希望 于股价重新上涨,这表明广大股民 经过股市风雨洗礼,其总体素质以 及心理承受能力有所提高。随着证 券市场法规制度的日益完善,股市 将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
6.1 投资行为与群体心理分析
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不再依据收益、价格分析等基本因素。 股民全家老小都参与了股票投资。 受欢迎的股票领域吸引了大量短期投资资金。 送上门来的客户多得是。 投资乐观情绪普遍。 第四阶段:价格回落期。 负面消息得到关注,媒体解释市场下跌原因。 股民对负面信息做出过度反应,股市下跌。 股民急抛股票遭受损失。 股民开始对未来表示悲观。 股民对市场感到迷茫。 股民已谈论股市崩溃,金融灾难发生。 政府呼吁对市场保持冷静。 第五阶段:恢复期。 此时投资者谨小慎微,不敢将资本投入市场。 所出现的反应过度现象已经弱化。 股民认为前景暗淡,从而购买基金、蓝筹股等。 股民关心共同基金、单位信托,对投资基金等的投入增加。 市场信心恢复。 新周期重新开始。
PA R T SIX
第
6
章
股票投资者的
群体心理
6.1 投资行为与群体心理分析
投资心理学ppt(2024)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投资心理学概述 • 投资者心理特征分析 • 市场信息对投资者心理影响 • 投资策略与心理调整方法 • 风险评估与心理承受能力提升 • 总结与展望:构建健康投资心态
2
01
投资心理学概述
2024/1/30
3
投资心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运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构建有效前沿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2024/1/30
23
应对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策略
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市场波动时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左右,避免盲目跟风或冲动交易。
2024/1/30
坚持理性分析和判断,遵循投资策略和纪律,不轻易改变投资计划。
24
06
总结与展望:构建健康 投资心态
10
03
市场信息对投资者心理 影响
2024/1/30
11
市场信息传播途径及效果评估
大众传媒
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 等,传递市场信息,影响投资
者对市场趋势的判断。
2024/1/30
社交媒体
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 平台成为信息传播重要途径, 投资者容易受到群体情绪的影 响。
投资顾问和专家观点
投资心理学有助于投资者 识别和控制投资过程中的 风险因素,降低投资损失 。
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研究投资心理学对于防范 和化解金融市场风险、维 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 意义。
6
02
投资者心理特征分析
2024/1/30
7
投资者认知偏差与决策失误
代表性启发
投资者往往过度关注近期 或显著的事件,而忽视长 期趋势和基本面因素,导 致决策失误。
投资心理学

投资心理学:成功投资者必备的心理学知识投资心理学:成功投资者必备的心理技巧:●强烈的个人动机。
●设置目标。
●自信。
●控制焦虑。
●专心致志。
●精神调节。
●积极而振奋的自我对话。
●心态调整。
1.不确定亏损没有人已经意识到亏损还入市的,没有人预期到市场已经到顶还勇敢介入买多的。
同样,也没有人意识到价格还会创新高还积极抛空的。
但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却频频发生。
所以不管交易什么品种,每次入市前,你必须首先要留有回旋的余地,不是在入市后,而是要提前!如果你害怕遭受亏损,不要交易。
2.不能及时止损出局或获利了结交易场上有句老话,“及时止损最为高。
”说的很对。
亏损是投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反也一样,要及时获利了结。
如果市场已经达到你预订的目标,及时获利出局。
多数情况下,市场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3.固守成见这简直就是吧自己锁入牢狱。
正如乔治.西格尔一语道破,“市场就是指挥棒。
”市场告诉你一切。
多倾听!记住神秘人物贝拉讲的,“观察出真知。
”4.怯懦型交易20世纪60年代初期流传着一个“年轻人哈尼”的老笑话。
那时候,波士顿的精神病人还没有受到警察的监控。
一天,有个人正在客厅看晚报,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
他轻轻地走到门前,没有开门,问道,“谁啊?”门外的精神病人说:“波士顿杀人犯。
”那个人就转回来,穿过客厅,走进厨房,对他的妻子说,“亲爱的,找你的!”我们常常在学术交流会上引用这一轶事,将之比作你从别人手中承接一项自己无法控制的交易。
或者说,听小道消息就像是陷入这种波士顿怪圈中。
不要这样做!这是一扇你本不想打开的门!5.冒险型交易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空军敢死队一样进行交易。
也许你会感到背叛,怒不可遏,你想要报复,趁早撤身!你会撞的粉身碎骨。
6.过度乐观型交易同冒险型交易相反,你感觉不可一世,神圣不可侵犯。
要当心!7.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该做的你都做了:日线、周线和月线;你研究了江恩、费波南齐、维可夫以及艾略特波浪。
第1章 投资与投资心理学 《投资心理学》PPT课件

2.经济行为——有意识的经济行为
投资是一种经济行为,是商品经济的 范畴,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并随 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而被赋予了特定的 含义。另一方面,投资既然是一种行为, 而行为是受人的意识、心理调节、控制的, 这就赋予了投资以人类心理的色彩。事实 上,我们所提到诸如投资动机、投资收益 预期、投资决策、投资风险规避等问题, 其实都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具体表现。经济 学家凯恩斯用投资边际效率这“三大心理 定律”之一来解释投资行为,并把投资不 足归结为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足以反映 出经济学家对投资心理的重视。
资金来源
财政投资 信贷投资 自有投资
用途
作用范围
生产经营投资 技术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
宏观投资 中观投资 微观投资
引发原因
投资与投资 存量的关系
自发投资 重置投资
引致投资 净投资
总投资
投资 主体 政府 企业 个人
投资主体是指具有资金来源和投资决策权力,享受投资效益,承担投资风险的法 人和自然人(个人和组织)。它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总之,投资主体是投资活动的发动者、决策者和投资资金的筹措者。 投资主体分为政府、企业、个人三类。政府投资,在西方又称为官方投资,是指 由政府机构作为投资主体所进行的投资,在我国它主要包括中央政府投资(又称国家 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以追求社会利益,并借以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实现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其特征。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西方又称为私人投资,是指由企 业、个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作为投资主体所进行的投资。这种投资是以其对自身经济利 益的追求为动机的。在我国,企业和个人投资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投资、银行间接投资、 个人投资等等。本书重点分析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国际投资者等投资主体的行 为特点。
投资心理学教材

投资心理学教材
以下是一些投资心理学教材推荐:
- 《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专业课系列:投资心理学》:以投资心理的理论分析为切入点,以投资主体的案例分析为突破口,以投资行为的实验分析为着眼点,全面、深入、系统地演绎了投资主体心理活动规律与行为波动轨迹。
- 《投资心理学(双语版)(原书第5版)》:内容是对传统金融方法的一种补充。
通过阅读本书,投资者可以学到许多可能影响投资决策的心理偏见,了解这些心理偏见如何影响投资决策,看到这些错误决策怎样侵蚀财富,并学习如何识别和避免投资中的失误。
投资心理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投资心理学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哪种心理现象?A. 过度自信B. 从众心理C. 风险厌恶D. 以上都是答案:D2. 行为金融学中的“锚定效应”是指:A. 投资者总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做出决策B. 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过分依赖第一印象C. 投资者总是试图预测市场的最高点和最低点D. 投资者在面对亏损时不愿意承认错误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投资心理学中的常见错误?A. 过度交易B. 过度自信C. 过度分析D. 从众心理答案:C4. 投资者在市场下跌时,常常会出现以下哪种心理反应?A. 恐慌性抛售B. 逆向操作C. 积极买入D. 无动于衷答案:A5. 根据投资心理学,以下哪种情绪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最大?A. 快乐B. 悲伤C. 恐惧D. 愤怒答案:C6. 投资心理学中的“损失厌恶”是指:A. 投资者对盈利的渴望大于对亏损的恐惧B. 投资者对亏损的恐惧大于对盈利的渴望C. 投资者对盈利和亏损的渴望程度相同D. 投资者对盈利和亏损的恐惧程度相同答案:B7. 投资者在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常常会出现以下哪种心理现象?A. 过度乐观B. 过度悲观C. 过度保守D. 过度冒险答案:B8. 投资心理学中的“确认偏误”是指:A. 投资者总是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B. 投资者总是忽视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C. 投资者总是根据市场情绪做出决策D. 投资者总是根据个人情绪做出决策答案:A9. 以下哪种心理现象不是由投资心理学中的“过度自信”引起的?A. 过度交易B. 过度乐观C. 过度悲观D. 过度依赖技术分析答案:C10. 投资心理学中的“代表性启发”是指:A. 投资者总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做出决策B. 投资者总是根据市场趋势做出决策C. 投资者总是根据表面特征做出决策D. 投资者总是根据市场情绪做出决策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投资心理学中的“心理账户”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影响。
投资心理学之第一章 投资心理学概述

1、股票 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公开或私 下发行的、用以证明出资人的股本身份和权利,并根据持有人 所持有的股份数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2、期货 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 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 是金融工具,还可以是金融指标。 3、期权 又称为选择权,是在期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金融工具。 从其本质上讲,期权实质上是在金融领域中将权利和义务分开 进行定价,使得权利的受让人在规定时间内对于是否进行交易, 行使其权利,而义务方必须履行。
第二节 投资的分类、对象与行为特征
一、投资的分类 ◆ 按管理需要分: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 按行业投资用途分:生产性投资项目和非生产性投资项目 ◆ 按投资性质分:新建项目、扩建项目、改建项目、恢复性项 目和迁建项目 ◆ 按投资规模分:大、中、小型基建项目、限额以上(下)更 新改造项目 ◆ 按工作阶段分:预备项目、筹建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和收尾 项目 ◆ 按投资资金来源分:国家预算拨款项目、银行贷款项目、自 筹资金项目、利用外资项目。
2、信息理论 影响股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股价、 盈利与股息变动的认知态度 信息与噪声
3、情绪周期理论 股市的周期性波动伴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周期性波动 贪婪-恐惧-贪婪-恐惧---------市场情绪的传染性
5、预期理论 预期:经济行为人对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 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 预期与市场的不确定性 影响证券投资者预期的因素 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证券市场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1985年,De Bondt & Thaler 发表《股票市场过度反 应了吗?》一文,从而引发行为金融研究的复兴, Thaler研究了股票回报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会 计等问题 Shiller研究 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市中的“羊群 效应”、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的关系等 1998年,Kahneman等对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切换机 制的研究
第4章 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 《投资心理学》PPT课件

4.2 股票投资者的需要、动机与行为
4.2.2 股票投资者的投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4.2 股票投资者的需要、动机与行为
4.2.3 股票投资者的投资动机
一般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本增值动机 2.投机动机 3.灵活性动机 4.参与决策动机 5.安全动机 6.选择动机 7.自我表现动机 8.好奇与挑战动机 9.投资癖好 10.避税动机
4.2 股票投资者的需要、动机与行为
4.2.1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一般模式 股票投资是一种动态的心理与行为。投资行为心理过程的模式可以表示为:需
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这说明,人的行为是在某种动机的激发下为了达到 某个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4-1表示。
图4-1 动机激发的心理过程模式图
4.2 股票投资者的需要、动机与行为
如果将图4-1改画为图4-2的形式,那么这就是一张典型的人类行为模式图。
图4-2 人类行为的模式图
4.2 股票投资者的需要、动机与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投资过程,实质就是三类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三类变量 是指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
PA R T Four
第
4
章
股票市场中
个人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
4.1 股市中的异常现象与人性的贪婪与恐惧
4.1.1 股市中的时狂现象
1.时狂现象的历史
时狂现象又名郁金香狂潮,这源于16世纪中叶荷兰发生的郁金香狂潮。1575年, 荷兰植物学家沙尔•戴列克留兹从土耳其带回几支郁金香球茎种植在莱顿大学的药材 种植园里。盛开的郁金香被人偷走,于是开始了商业性的栽培,由此引发了全国性 的追逐郁金香的热潮。1634年一支郁金香球茎售价高达2 500荷兰盾,1637年卖到 1万荷兰盾,这些钱可买到一幢私人住宅。在当时,囤积球茎待机抛出即可获得稳定 利润,拥有郁金香成为地位与威望的象征。1634年许多人利用郁金香球茎进行投机, 1636年已到狂热的地步。由于投机价格严重脱离真实价值,形成过度投机,殃及荷 兰国内经济。1637年,因股票价格脱离基本价值导致泡沫破裂,球茎市场崩溃,在 市场价格下跌的形势下,人们竞相抛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s/5067822.html你是一个好司机吗?与路上你所碰到的司机相比,你的驾驶技术超出一般水平、属于一般水平还是低于一般水平呢?如果没有过分自信的话,应该是大约1/3的人认为自己超过一般水平,1/3认为自己是一般水平,1/3认为自己低于一般水平。
然而研究表明8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驾驶能力超出平均水平(Ola Svenson,1981),显然他们中大多数人犯了错误。
过分自信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过分自信会导致高估信息准确性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经常表现为过分频繁的交易(高周转率)。
巴伯和奥迪恩对高周转率是否对投资收益(投资组合回报)不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周转率对毛收益没有影响,但扣除交易费用等成本后实际收益下降(Brad Badber,2000)。
对于积累财富来说,基于过分自信的交易是很危险的。
过高的周转率还会增加卖出好股票买入差股票的可能性。
过分自信与风险理性的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然而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会错误判断他们所承担的风险水平,他们的投资组合会有较高的风险。
主要原因有(1)他们倾向于买入高风险的股票,主要是小公司和新上市公司;(2)他们没有充分地进行分散化投资。
/logs/5067956.html人们经常相信他们对某件无法控制的事情有影响力,造成这种幻觉的主要因素包括:选择性、过去的结果、任务熟悉程度、信息、积极参与(Pual Presson,1996)。
选择性:做出主动的选择会使人们认为自己有控制的能力。
如人们自己选择彩票号码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号码会比随机获得的号码有更高的中奖概率。
过去的结果:过去结果出现的不同顺序会影响人们的控制幻觉。
先前正面的结果会比负面的结果更能增强人们的控制幻觉。
任务熟悉程度:人们对一项任务越熟悉,他们就越能感受到自己对任务的控制力。
信息:当一个人参与一项任务的程度越深,他具有控制力的感觉也更明显。
过去的成功:过分自信往往是由于过去的成功造成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一项决策是正确的,就会被归因为个人技巧和能力;如果是错误的,就会被归因为运气不佳。
在大牛市中,投资者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能力,这使他们过分自信,但过去的成功不能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向。
∙投资心理学系列(3)——后悔和自豪(处置效应)- [学习,成长] /logs/5086128.html后悔与自豪人们会避开导致后悔的行为,同时追求引以自豪的行为。
谢夫林和斯塔特曼的研究发现害怕后悔和寻求自豪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而长时间持有亏损股票,他们称这种状况为倾向性效应(处置效应)。
卖出盈利股票可以确认收益,使投资者自我感觉良好;而持有亏损股票可以避免确认损失,从而避免后悔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
研究表明平均来说,投资者卖出赚钱股票的可能性比卖出赔钱股票的可能性要高出50%。
一项研究分析了1990年11月到1991年1月间所有投资者买卖144家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的交易数据(John R.Nofsinger,2001)。
发现一个公司的消息主要影响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而整个经济层面的消息会影响所有的股票。
一个公司的好消息导致股价上升,从而促使更多的投资者卖出(卖出好股票),一个公司的坏消息并不会促使投资者卖出(持有差股票),这与回避后悔和追求自豪的心理特征是一致的。
但整个经济层面的消息并不会引发投资者的交易,这种情况下没有倾向性效应。
这显示了关于后悔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
当实现一项投资亏损时,如果是投资者自己的决定造成的,他会感受到更强烈的后悔;如果投资者能把亏损归因于他们控制范围之外的其他原因,则后悔程度大大减轻。
参照点盈利带来的乐趣和损失带来的痛苦是人类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判断一项投资是盈利还是亏损受参照点的影响。
早期对投资者心理的研究认为买入价格是参照点,事实是投资者倾向于使用更近的参照点。
最近研究表明投资者倾向于使用最近52周的最高价格作为参照点。
一项关于期权的研究显示了参照点问题(Chip Heath,1999)。
当股价超出52周最高价时,期权行使的比率几乎翻倍。
股价超过52周最高价时会激发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过早行使期权,不利于财富最大化。
在投资者的心目中,参照点的选择决定了一项投资是盈利还是亏损,投资者会经常调整参考点来反映未实现的盈利。
投资心理学系列(4)——眷恋过去- [学习,成长]/logs/5091945.html一个人如果不能平静地面对损失,就很可能参与它本来不会接受的赌博——Kahneman and Tversky投掷硬币赌博问题:如果是正面你赢20美元、反面输20美元,你会参与这个赌博吗?假设你在前面已经赚了100美元,你会参与这个赌博吗?在发现你以前赚过钱之后你的答案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假设你之前赔了100美元你又会怎样选择?许多人在一种情况下会参与赌博,而在另外一种情况下不会。
在每种情况下赢取20美元的几率不会发生改变,赌博的期望值是相同的,风险和收益并不因为先前情况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变化的只是人们对风险的反应。
人们倾向于将过去的结果作为评估一项风险决策的考虑因素,简言之,人在赢利之后更倾向于冒险,在亏损之后则不原意冒风险(赌徒效应,即尽量返本效应除外)。
“赌场的钱”效应:人在赢利之后就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赌博者把这种感受称为玩别人的钱。
这一效应预测投资者在赚钱之后更愿意买入风险大的股票。
风险厌恶效应:在经历亏损之后,人们会更不原意冒风险。
在输钱之后人们通常会拒绝赌博。
新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或者保守的投资者可能会试探性地进入市场。
对一个长线投资者来说,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一些股票可以更加分散风险,从而提高预期收益率,然而如果这些股票迅速下跌的话,这些人可能会迅速撤出市场。
赠予效应:人们在卖一件东西时的要价,经常会远高于他们买这件东西时愿意支付的价格。
实验表明人们并不是高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更多的可能是受到放弃自己的东西所带来的痛苦的影响。
人们倾向于持有他们已经有的投资品种,赠予发生时投资者会习惯性地购买与原来相同的投资产品,而忽视风险与收益的理性判断。
认知失调:大脑被两个相反的想法所困扰。
为了避免这种心理痛苦,人们倾向于忽略或者拒绝接受任何可能与他们正面的自我形象发生冲突的信息,那些没办法拒绝的事实则会逐渐改变人们的信念(George Akerlof,1982)。
投资者会通过调整自己对于过去投资决策成功与否的信念来减少心理上的痛苦,如过滤掉或者减少负面信息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正面信息上。
因此投资者对过去绩效的记忆会比实际的绩效要好。
当对过去的投资业绩的回忆出现偏差时,人们就很难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投资是否符合既定目标。
投资心理学系列(5)——心理帐户- [学习,成长]/logs/5128314.htmlJ夫妇为了买一栋梦想中的度假房子几经攒了15000美元,他们希望5年内买下这栋房子,这些钱存在一个账户中,每年回报为4%。
他们刚刚利用汽车贷款买了一部新车,花了11000美元,3年期汽车贷款的年利率为9%。
这种情况很常见,人们会将一部分钱以较低的利率进行储蓄,同时又以很高的利率借钱。
在上面的例子中,用来买度假房子的储蓄的利率只有4%,如果J夫妇找到一个可以稳赚9%的投资机会他们该多高兴。
但当9%的投资机会来临时,他们可能根本就不会考虑它,这个机会就是从他们的储蓄里(而不是从银行)借出11000美元,然后每年给自己支付9%的利息。
J夫妇在他们心理账户中讲他们的储蓄比标记为“度假房子”,尽管将“新车”的心理账户和“度假房子”的心理账户混合起来会最大化他们的财富,但是他们却可能不会这么做。
匹配成本与收益人们通常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支付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使购买的成本与收益直接对应。
然而当这种方式不能实现时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在度假和加班等问题上,人们表现出对商品或服务消费完之后债务的厌恶,人们更愿意将支付的时间与商品或服务消费使用的时间匹配起来。
比如人们借款购买房屋、汽车和电视机等是很普遍的,因为这些东西的消费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因而在购买之后逐步还清借款可以达到消费与支付匹配的目的。
另一方面,人们不原意选择支付一件已经享用完的东西留下的债务,这样通过借款度假就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导致短期的享受带来较长时期的支付痛苦。
对于加班问题也一样,人们不想在加班之前就获得工资,这样的话,短期的享受(获得工资)会导致长期的痛苦(未来几个月的周末都要加班)。
决策者倾向于将每一项投资放入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中,进行单独处理,并忽略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个心理过程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资者的财富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会加剧倾向性效应,投资者不愿卖出亏损的股票,因为他们不想经历后悔的痛苦,卖出亏损股就会关闭那个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还具有狭窄性特征,股票市场的风险与回报都较高,但它的风险与人们的其他经济风险,如工资收入和房屋价格风险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因此在投资组合中稍增加一点股票可以分散化人们整体经济风险。
然而,人们通常会孤立地考虑问题,,把股票市场的风险独立出来。
心理账户也会影响人们对投资组合风险的看法,人们倾向于忽略投资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倾向会导致投资者错误理解给投资组合增加一只股票所带来的风险(在下一个专题讨论)。
投资心理学系列(6)——沉没成本效应- [学习,成长]/logs/5141192.html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人们在实施某项行动之前,会考虑其现有的和将来的成本和收益,而不会考虑其过去的成本。
但与这些经济理论不一致的是,人们在对未来的事情做决策时,通常都会考虑过去的历史成本和无法收回的成本,这一行为被称为沉没成本效应。
这一效应反映人们一旦已经对某件事情付出了时间、金钱和精力,他们会倾向于继续对这件事情进行投入。
沉没成本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大小和时间。
例如:某个家庭有三张价值40美元的棒球赛门票,他们期待球赛已经好久了。
比赛当天下起来暴风雪,虽然他们仍然能够前去观看比赛,但是暴风雪所带来的麻烦会减少看比赛的乐趣,如果这个家庭是自己买的票或者是别人免费赠送的票,哪种情况下他们更有可能去观看比赛呢?大部分人认为这个家庭如果是自己买的票就更可能去看比赛。
其实40美元的门票成本并不会影响暴风雪带来的麻烦和观看比赛的乐趣,但是,他们在决定是否去观看比赛这个问题时会考虑沉没成本,如果门票是免费得到的,就体会不到什么损失。
这说明沉没成本的大小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例如:一个家庭期盼去观看棒球比赛很久了,这一比赛就在下周,比赛当天下起了暴风雪,门票的价格是40美元。
如果这个家庭在一年之前就买了门票或者是昨天刚买的门票,哪种情况下他们更可能去观看比赛?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昨天刚买票的话更可能去观看比赛,这说明沉没成本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