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湖泊污染

合集下载

环境公益诉讼案例分析

环境公益诉讼案例分析

环境公益诉讼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公益诉讼在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特殊的法律手段,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利益。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案例出发,分析环境公益诉讼的重要性和实际运作情况。

案例一:中国"千岛湖污染"环境公益诉讼案2007年,中国浙江省千岛湖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导致了大量的死鱼和水生生物枯萎。

当地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要求污染者赔偿环境损失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最终,法院判决污染者赔偿了巨额的经济赔偿,并且要求其承担环境修复责任。

这个案例的成功,一方面彰显了环境公益诉讼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案例二:美国"爱迪生斯奎尔污染"环境公益诉讼案在美国,爱迪生斯奎尔是一家曾经盛产化学产品的工厂,它的排放严重污染了周边地区的土壤和水源。

环保组织发起了针对该工厂的环境公益诉讼,要求其进行环境治理和赔偿受损居民。

最终,法院裁定工厂赔偿了受害者的医疗费用,并设立了环境基金用于修复受损地区。

这个案例表明,环境公益诉讼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环境,还可以保护公众健康和权益。

案例三:巴西亚马逊雨林砍伐环境公益诉讼案巴西亚马逊雨林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长期以来,该地区的非法砍伐活动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

环保组织发起环境公益诉讼,要求制止砍伐活动并进行森林恢复。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颁布了临时禁令,制止了非法砍伐行为,并要求相关砍伐者进行生态修复。

这个案例的成功,为保护世界上重要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这些案例展示了环境公益诉讼在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法律手段,可以追究环境破坏者的责任,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然而,环境公益诉讼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环境公益诉讼需要充分的证据支持,这对环保组织和公众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1. 太湖蓝藻事件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上海、江苏等地重要的供水来源。

然而,由于大量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太湖水质长期遭受污染。

在2007年,太湖爆发了大规模蓝藻事件,致使数百万人的供水遭到威胁。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促使政府采取行动加强太湖的环境保护。

2. 海河黑臭事件海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北京及周边地区。

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和大量的废水排放,海河的水质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黑臭”现象。

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居民用水,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海河黑臭问题。

3. 三峡大坝水污染三峡大坝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但其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由于大坝拦截了长江上游的水流,河道断流导致了水体污染问题。

大量的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农村污水被蓄积在坝湖中,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4. 北京地下水污染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北京地下水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农药和化肥等物质,都对地下水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止和治理地下水污染,但问题仍然存在。

5. 黄河重金属污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

然而,由于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黄河长期面临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治理黄河重金属污染,但是问题的解决依然困难。

6. 南水北调中线水污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北方地区的供水问题。

然而,由于中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一些水源地的水质出现了严重污染。

尤其是一些城市的工业废水直接进入南水北调渠道,对水质造成了巨大破坏。

7. 长江污染事件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然而,由于大量的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长江的水质问题越来越严重。

从一些城市的供水问题到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长江的污染事件层出不穷。

公地悲剧案例

公地悲剧案例

公地悲剧案例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公地悲剧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

公地悲剧是指当资源是共享的时候,每个个体都会尽可能地利用资源,最终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

这种情况在许多领域都有体现,比如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公共设施维护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典型的公地悲剧案例。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片美丽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的植被茂盛,是村民们的宝贝。

最初,村民们都很珍惜这片湖泊,大家都知道要爱护环境,保护湖泊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然而,随着村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湖边,他们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开始在湖边随意倾倒垃圾,有的人还在湖里捕鱼、游泳,甚至使用化学物质来清洁自己的衣物。

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的水质开始变得浑浊,鱼类数量急剧减少,植被也开始凋零。

最终,这片曾经美丽的湖泊变成了一个污染严重的地方,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公地悲剧。

一开始,每个人都希望能够爱护湖泊,但随着更多的人加入到资源的利用中,每个人都试图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最终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共享资源的情况下,个体的利益和整体的利益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理和监管,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为了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资源的利用进行规范和约束,明确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需要加强对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从而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另外,也可以通过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资源保护的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爱护资源,共同维护环境的美好。

总之,公地悲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和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爱护共享资源,才能够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我们共享的资源。

河道生态治理案例

河道生态治理案例

河道生态治理案例1. 东江河道生态治理案例:东江是广东省的第二大河流,长约493公里。

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和污染,东江河道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为了治理河道环境,广东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

他们修建了河岸防护工程,采取了生物工程和景观绿化措施,种植抗风沙和土壤保护植被,修建湿地公园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同时,对污水排放进行了监管,加强了水质监测和治理,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东江河道的生态环境,恢复了河道的景观价值,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2.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案例: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长期以来受到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治理长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他们加强了水土保持工程,修建了堤坝和植被覆盖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对污水排放进行了严格监管,并建立了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减少了长江的污染物排放。

另外,政府还加大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的力度,增加了湿地的面积,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长江的生态环境状况,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淮河流域生态修复案例: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面临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河流。

为了治理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综合治理措施。

他们修建了河道防护工程,加强了水土保持工程,减少了水土流失。

同时,政府加大了黑臭水体整治的力度,对河道中的污染点进行了整治。

另外,政府还修建了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增加了湿地的面积,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这些措施改善了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了河道的景观价值,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全球案例分享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全球案例分享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全球案例分享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湖泊遭受了水质污染的威胁。

为了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全球各地开展了广泛的湖泊水质污染治理工作。

本文将分享几个全球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在湖泊水质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伊利湖(Lake Erie)案例。

伊利湖是北美五大湖之一,长期以来面临着农业和城市排放的污染问题。

为了提高湖泊的水质,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加强了农业管理和监管,限制了农田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并推动畜禽养殖行业进行环境友好改造。

此外,大量投资用于改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保准则。

这些努力带来了显著的效果,湖泊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中富营养化和蓝藻暴发的情况得到了控制。

接下来,我们转向加拿大的安大略湖(Lake Ontario)。

安大略湖是北美五大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加拿大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在长期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湖泊面临着工业和城市污染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拿大政府实施了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确保工业活动对湖泊的影响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减少了湖泊受到的污染。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多个湖泊保护区,限制了开发和建设活动。

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得安大略湖的水质得到了有效保护。

除了美加两国的案例,欧洲也有着一些成功的湖泊水质治理经验。

例如,瑞典的瓦纳恩湖(Lake Vänern)是瑞典最大的湖泊,也是一个重要的水资源和旅游景点。

随着工业活动和农业排放的增加,湖泊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瑞典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们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排放标准得到严格执行。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农业技术和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此外,政府还大力推广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以促进湖泊的自我净化能力。

城市黑臭水体的案例

城市黑臭水体的案例

城市黑臭水体的案例
1.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附近的永定河:由于周边居民的污水直接排放,导致永定河水体被污染臭味难闻。

2. 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由于周边居民的生活垃圾、养殖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导致当地河流和池塘黑臭。

3.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梧桐山工业区西侧的河流:由于旁边的工厂排放废水,导致当地的河流黑臭且污染严重。

4.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公园附近的花都河:由于周边居民的走私污水排放、生活污水的直排和工业废水排放,花都河出现了黑臭现象。

5.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街道的运河:由于附近居民和工厂的污水直排以及周边环境脏乱,导致当地的运河出现黑臭现象。

高原湖泊除磷案例

高原湖泊除磷案例

高原湖泊除磷案例高原湖泊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美景,还是重要的水资源来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许多高原湖泊正遭受着磷污染的困扰。

磷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但过量的磷会导致湖泊水质恶化,出现水藻过度繁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地方开始采取除磷措施。

西藏是一个拥有众多高原湖泊的地区,其中就有一座被称为“藏地明珠”的纳木错。

纳木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盐水湖泊,也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之一。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和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湖泊的磷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纳木错湖泊水质,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除磷措施。

首先,他们加强了湖岸带的生态修复工作,采取植物种植和整治河道等方式,减少了湖泊周围农田和城市的养分流失。

其次,他们对纳木错湖泊进行了水质监测,及时发现磷污染源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此外,相关部门还推行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磷污染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这些除磷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生态修复和养分管理,纳木错湖泊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湖泊中的藻类数量减少,水质变得清澈透明。

这不仅改善了湖泊的景观价值,还维护了湖泊的生态平衡,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水源。

然而,除磷工作并非一劳永逸。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新的污染源可能会出现,对湖泊的水质造成威胁。

因此,保护高原湖泊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相关部门和公众应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高原湖泊的磷污染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但通过采取除磷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改善湖泊的水质。

纳木错的除磷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即通过生态修复、养分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手段,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

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能够重视高原湖泊的保护工作,为后代留下更美丽的湖泊资源。

麓湖案例解析

麓湖案例解析

麓湖案例解析一、案件背景介绍麓湖案件是中国著名的环保案例之一,发生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麓湖。

麓湖是该市最大的湖泊之一,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而备受游客喜爱。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麓湖的水质却逐渐恶化,水中出现了大量的蓝藻和其他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湖水的清澈度和生态平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案件原因分析麓湖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对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

长沙市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工业化、城市排水和农业污染等因素,对麓湖周边的水体产生了严重影响。

此外,湖泊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环保措施以及游客不文明行为也是导致麓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三、案件影响分析麓湖水质恶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湖水中的蓝藻和其他污染物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中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湖泊生态平衡。

其次,麓湖是长沙市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水质恶化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此外,麓湖的景区形象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游客数量骤减。

四、案件处理过程麓湖案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湖泊的水质。

首先,加强了湖泊周边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对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其次,加强了湖泊管理,完善了湖泊保护的法规和制度。

同时,加强了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倡文明游览,减少对湖泊的破坏。

五、案件处理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麓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湖水中的蓝藻和其他污染物大幅减少,水质逐渐恢复清澈,生态平衡逐渐恢复。

游客数量也有所回升,湖泊的景区形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然而,麓湖的水质问题仍然存在,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理。

六、案件启示麓湖案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

其次,湖泊管理应加强,加大对湖泊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

同时,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宣传,提倡文明游览,减少对湖泊的破坏。

最后,建立健全的法规和制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太湖采取的措施
为改变区域的生态状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改变区域的生态状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嘉兴的桐乡市和平湖市都提出尽快用人畜粪便取 嘉兴的桐乡市和平湖市都提出尽快用人畜粪便取 代化肥,一来减缓土地板结的趋势, 代化肥,一来减缓土地板结的趋势,二来减少流 入河道的污染量。2000年这两个市都已获准平原 入河道的污染量。2000年这两个市都已获准平原 生态示范区。 生态示范区。 应重视控制富营养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副产品 经济效益与副产品、 应重视控制富营养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副产品、 这包括:从污泥消化中获得低成本的能源(沼气) 这包括:从污泥消化中获得低成本的能源(沼气); 将污泥做成肥料;灌溉施肥。 将污泥做成肥料;灌溉施肥。
二 造成太湖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污染源 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形状不同
在水质很差的嘉兴河网地区和大运河杭 点源污染 州段、主要污染指标都出自氨氮和总磷 (point source pollution): 含量过高。在被污染的水体中,55%的 磷来自生活污染,环太湖地区污水未经 以点状的形式集中排放 妥善处理就排入河道和湖泊,来经处理 的工业废弃物或从污水 的污水占80%。水体营养状态上升二个 处理厂排放的工业废水。 等级,由80年代初期以中营养、中富营 养为主、上升到90年代中期以富营养为 主。其污染程度和发展速度令人震惊。
太湖流域地理位置图
太湖污染状况
原因: 原因:工业发展 人口的剧增, 人口的剧增,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 化肥、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太湖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全湖富营养 太湖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全湖富营养 局部水域的有机污染问题 问题。 化和局部水域的有机污染问题。太湖大部分 水域已丧失了使用功能, 水域已丧失了使用功能,造成太湖流域内既 存在资源型缺水, 存在资源型缺水,又存在水质型缺水的两重 水环境形势严峻。 性,水环境形势严峻。
三 太湖治理为何缓慢
在太湖流域这块不足全国0.4%的国土面积上, 在太湖流域这块不足全国 %的国土面积上,人们创造 了占全国14%左右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 了占全国 %左右的 国内生产总值
单纯发展经济付出的代价 造成了对太湖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严重破坏。 造成了对太湖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严重破坏。
30 生活污水 面源污染 工业废水 TP 60 28 10 TN 25 55 16 CODcr 42 10 39
从上表分析, 从上表分析,城镇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污染源应是主要控制 对象,同时其他有机污染(CODcr) (CODcr)中 对象,同时其他有机污染(CODcr)中,对工业废水控制也是十 分重要。 分重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 太湖加大了工业企业污染源 点源) 世纪90年代后期, 加大了工业企业污染源( 20世纪90年代后期,太湖加大了工业企业污染源(点源)的治 理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理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工业污染量大大 下降、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便显现出来。生活垃圾的处理, 下降、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便显现出来。生活垃圾的处理, 基本上无章可据,生活污水四溢,江湖成了垃圾的堆放处, 基本上无章可据,生活污水四溢,江湖成了垃圾的堆放处, 河湖中堆积、 河湖中堆积、漂浮的垃圾和在许多城镇的河道中无所不在的 生活污水,让人感受到太湖水环境形势的严峻。 生活污水,让人感受到太湖水环境形势的严峻。
太湖不同湖区夏季浮游生物量 35 30 生 物 量 ( mg/L) 25 20 15 10 5 0 五里湖 西太湖 东太湖 1980 1987 1993
1.3 引发藻类暴发的关键因素
蓝藻是太湖水污染的指标性植物。 蓝藻是太湖水污染的指标性植物。 是太湖水污染的指标性植物
湖泊磷、 湖泊磷、氮等 营养物质超标
吉克斯塔特划分水质营养状态的主要参数和标准
参数项目 总磷浓度 叶绿素浓度 赛克板透明度 溶解氧饱和度 单位 mg/L μg/L m % 贫营养 <0.01 <4 >3.7 >80 中营养 0.01~0.02 4~10 2.0~3.7 10~80 富营养 >0.02 >10 <2.0 <10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在于浮游生物(藻类)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急剧繁殖和死亡的过程中水中的氧气大量 减少,由于水中大量缺氧致使鱼类窒息死 亡,所以在发生水华时,水面上常有死鱼 现象。由于水体缺氧,水体常常处于厌氧 状态,有机物会分解产生CH4,H2S等还原 性气体,危害将更加严重。
2000年 2000年7月,太湖湖区暴发大面积蓝藻,这是80年代 太湖湖区暴发大面积蓝藻,这是80年代 80 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汰。水样透明度为“ 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汰。水样透明度为“零”。望虞河河面 犹如铺上了一块宽约数十米的绿地毯: 上,犹如铺上了一块宽约数十米的绿地毯:岸边的湖水像 浓浓的绿色油漆。 浓浓的绿色油漆。
河流水质污染严重
1.2 太湖污染的指标和现状
太湖水质变化
水质状况 较清洁 尚清洁 轻污染 重污染 1980~1980 ~ 69% 30% 1% 1987~1988 ~ 59.4 % 36.6 % 3.2 % 0.8 % 1993~1994 ~ 15 % 70 % 14 % 1%
来自“三河” 来自“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计划及规划 三湖”
二 造成太湖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污染源 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形状不同
一位监测人员长期观察发现,一 遇大雨,水中的氨氮浓度明显高 于往日,原因就是农田施放化肥, 污染物残留在地表上,很容易被 雨水带进河道。随着农村产业结 构的调整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 求,化肥农药、生长素带来的污 染急剧增加。面源污染因为污染 物来自整个地区,而不是来自一、 二个集中的污染源,污染物分散, 并且体积庞大,更难以控制。
二、 造成太湖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污染源 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形状不同
点源污染 (point source pollution): : 以点状的形式集中排放的 工业废弃物或从污水处理 厂排放的工业废水。 厂排放的工业废水。
非点源污染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 从田间和果园冲刷下来的农药、 从田间和果园冲刷下来的农药、 化肥和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 化肥和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 通过径流进入河流、 通过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渗 入地下水。 入地下水。
2.4 水产养殖业对太湖水体产生的污染
东太湖有水草多、水浅、湖面窄的特点,因此水体的自净能力本来就不强, 东太湖有水草多、水浅、湖面窄的特点,因此水体的自净能力本来就不强, 过量的网箱养殖增加了太湖水体的污染压力。 网箱养殖增加了太湖水体的污染压力 过量的网箱养殖增加了太湖水体的污染压力。网箱养殖而投入太湖的饵料 只有30 左右被鱼类利用,其余的饵料就沉入湖底,之后发酵。 30% 中,只有30%左右被鱼类利用,其余的饵料就沉入湖底,之后发酵。在这 30%被利用的饵料中,只有9 的氮磷成分被利用、 30%被利用的饵料中,只有9%的氮磷成分被利用、其余的被鱼类排泄到期 水中。由此产生的大量氮、 加重了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中。由此产生的大量氮、磷,加重了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 另外,大湖的5万多艘船舶,废油滴漏严重,也造成太湖水体油污染增多。 另外,大湖的 万多艘船舶,废油滴漏严重,也造成太湖水体油污染增多。 万多艘船舶 严重
非点源污染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从田间和果园冲刷下来的农 药、化肥和畜禽养殖产生的 废水,通过径流进入河流、 湖泊或渗入地下水。
2.3 污染来源的变化
太湖地区主要污染源在排污总量中的比例%(20世纪末) 太湖地区主要污染源在排污总量中的比例%(20世纪末) 世纪末
太湖水域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和狭义的农业。虽然水产 太湖水域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和狭义的农业。 养殖规模过大、 养殖只占污染总量的7 左右,但当养殖规模过大 养殖只占污染总量的7%左右,但当养殖规模过大、养殖结构不 合理时,渔业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合理时,渔业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案例 湖泊污染
——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 ——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太湖富营养化是怎么回事
1.1 太湖概况
3.65万 的太湖流域,位于苏、 面积达3.65 面积达3.65万km2的太湖流域,位于苏、浙、沪三 省市交界处、北濒长江,东部及东南部临海,流域 省市交界处、北濒长江,东部及东南部临海, 内河湖密布,水面占总面积的17.5%。人口密度达 内河湖密布,水面占总面积的17.5%。人口密度达 17.5%。 910人 左右,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910人/m2左右,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江 流域每年排放的污水,其中1/3在太湖流域。 流域每年排放的污水,其中1/3在太湖流域。 1/3在太湖流域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工 程
太湖底泥中富含的营养物 是内源污染源, 是内源污染源,是造成湖体富 营养化和藻类爆发的营养盐来 源之一。据有关资料分析, 源之一。据有关资料分析,内 34.7%, 源污染总氮含量可占 34.7%, 总磷含量占 23.7% 即使将外 部入湖污染全部控制, 部入湖污染全部控制,仅湖内 底泥释放的动力作用下的再悬 溶出, 浮、溶出,也可能引起藻类的 发生和发展, 发生和发展,太湖底泥又是太 湖水环境的重要信息库, 湖水环境的重要信息库,对研 究太湖的内源污染、 究太湖的内源污染、太湖富营 养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养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可为 太湖现代沉积物的疏浚工程决 策提供技术支撑。 策提供技术支撑。 底泥等深线图
消耗DO 蓝藻消耗 鱼类等水 生动植物 暴发 缺氧死亡
湖水 发黄 发臭
生态 失衡
1.4 湖泊的富营养化
根据湖水管养物质浓度、 根据湖水管养物质浓度、湖水透明度以及溶解 氧等项指标来划分水质的营养状态可将湖水的营 养状态分为贫营养 中营养、富营养。 贫营养、 养状态分为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划分标准 见下表: 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