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4
心意六合八法

心意六合八法心意六合八法的完整拳名是“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
”1 习此拳首重心意,通俗地讲即思想要集中,一招一式全凭心意用功(动作时用心意导之)所谓用意不用力,劲断意不断,即是这个道理。
2 “六合”是旧时道家的说法,放之弥六合,包罗“小天地”指的是“天地”。
本拳种的六合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
前面五合比较容易理解,这“空”即“虚无”或“无为”,是静寂的意思,指运动时处于似动非动的状态,讲到底即是达到自发本能运动的程度而渐入化境。
3 “八法”:一是气——行气集神;二是骨——骨劲内敛;三是形——化象模仿;四是随——圆通策应;五是提——顶悬;虚空;六是还——往来返复;七是勒——静定守虚;八是伏——隐现藏机。
达到“开阖升降”,“化象虚空”,“神形清灵”,“动定静通”。
六合八法以“六合为体”,“八法为用”。
前人李东风讲“得法可应变”,“有术方为奇。
”它的动作要求圆活敏捷,反应迅速,松紧顺逆,变化多端;要虚灵挺拔,顶如绳悬,尾闾正中,不失其中,要纵横起伏,来去无迹,运接蓄发做到恰到好处;要镇定不躁,随机应变,乘隙进取虚以引真,忽隐忽现,变化无常,使人莫测。
它的劲势要求“开合升降”,“螺旋伸缩”,“用意导引”,“不使拙力”,“整劲内蓄”,“不露棱痕”,运动时好比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又如海涛奔流滔滔不绝,“然而不在外形,在于精神的转换”,以求动静,动于形象而静于心意。
4 至于“三盘”,拳书云:“上盘行走如追风,中盘动作如游龙,下盘落地见真功。
”三盘实是升降高低的幅度表示。
并贯穿于拳路的全过程。
4 所谓“十二势”乃六合八法之单练法是由十二种自然界的禽兽鳞类而命名的。
因为动物都具有维护自己生存的内在本能和固有特点,武术家则用来作为技击运用上的借鉴或象征。
十二势名称如下:一、龙战在推掠,二、虎贲在拔搓,三、鹤列在摄引,四、豹掌在劈捉,五、猿肱在长击,六、熊攀在撑拔,七、雁翼在旋翻,八、蛇行在伸缩,九、鹰扬在鸹打,十、鸾趋在缠托,十一、鹏搏在翼抖,十二、麟盆在扣锁。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备注:此谱(由浙江上虞启蒙恩师刘雪炎师傅根据其师:李青山,汪百盛师傅的手抄拳谱整理!李青山,汪百盛皆是卢嵩高弟子)(宋玉喜2018年3月根据2010年刘雪炎师傅赠送打印稿谱整理)如有误,请校正!题词心意六合勿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
--岳武穆题精养灵根气养神原武艺从来不轻传,无穷奥妙在其间;果如岳公师有道,真传自会对我言;武艺从来是黄金,师长跟前要殷勤;果如武诚忠目敬,哪怕师长不用心。
--姬隆丰题《心意六合拳》内名《守洞尘技》心意拳中的心是指人的大脑而言,所以说:人根朝上,树根朝下,意就是意识,唯心有所感想,意必至,动则心与意合,二者不能分离。
六合者:即内三合与外三合也;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指: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再具体地讲,就是部位相合,左右皆同,气力一致。
例如:左手与右脚合,右手与左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前与后合,六合互相联系,结为一体,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穿心意。
锻炼要则:三练三不练三练:冷冬!三伏天!精神愉悦!三不练:刚吃饱饭!肚子饿!睡眠不足!无论何时锻炼要理解人体之三节,四稍,五藏,六腑,奇经八脉,六经,三焦,营卫气血,脉络和身法。
理解这些项目的意义,功夫才能练好,又能健身治病救人。
分述如下:(一)所谓三节,是指人体各部位关节而言;这三节总的从全身来说分为:稍节,中节,根节。
这三节之中,又分为稍三节,中三节,根三节,三三分为九节。
头为稍节,胸为中节,腹部丹田为根节,这是身躯的三节,也就是总节的三节;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这是臂三节,也是稍三节;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这是腿三节,也就是根三节。
这九节必须合而为一与六合的精神完全一致。
这九节合而为一叫作相合一气,也就是练功时必须气贯全身,各节一贯的精神。
除去三节中的九节之外,还必须理解这九节之窍。
在练功时,运动哪节,以意想窍,既可以使骨节松开,而气涌过九节之窍。
心意六合拳四把捶图解

心意六合拳四把捶图解起势:两脚并立,身体中正,两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肩下沉,气沉丹田,舌顶上腭,头上顶,目平视(图1)。
第一势:轻步站右脚向右撤一步,双腿屈,前脚跟着地,重心在后腿;右手随步而变,后拉至右胯外侧,左手至左膝上方,头上顶,肩下沉,目视前方,意念集中,有待发之势(图2)。
第二势:横拳接上动,左脚向前迈一步,成左弓右蹬势,双手在身体前进的同时,借助后腿蹬劲快速向前击出,力达拳尖;左手扶在右拳内侧,一做助力,二遇变而变;头上顶,肩下沉,目视远方(图3)。
第三势:转身挑领接上动,左脚尖内扣,身体后转,转后右脚在前、脚跟着地,双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左腿;右手下插至右膝内侧,左臂屈肘上提至右面部外侧,双目平视(图4)。
接上动,后腿发蹬劲,右脚迈出一步,成右弓左蹬势,右手同时向斜上方挑出,左手下按至右膝内侧,整体动作高度协调,一动无有不动,一停无有不停(图5)。
第四势:鹰捉把接上动,左脚上一步,脚跟着地,双腿弯屈,重心在右腿;左臂屈肘上钻,手心朝面,右手扶于左肘内侧,头有顶劲,腰有塌劲,目视左手方向(图6)。
接上动,左脚向前迈一步,成左弓右蹬势,同时上身向上发长劲,头向上顶劲,双手向下发按劲;左手落于左膝内侧,右手落于腹前,目视斜上方。
动时,脚手与身体同时变化,紧密协调,完整有力。
做到动作要合,劲力要整,速度要快,双手由上向下发力要远,要有人地之意(图7)。
第五势:斩手接上动,右腿屈膝上提,左腿微屈支撑全身重量;双手内旋上钻,右手变拳,右臂屈肘上钻与鼻同高;左手为掌扶于右肘内侧,上身束合,两膀内裹,腰塌,头顶,双目平视(图8)。
接上动,右脚前落下踩,双腿弯屈,成右弓左蹬势,同时右手反手向斜前方猛击,左手扶于右肘内侧,目视斜前方;右脚下踩与右手下击动作一致,同时完成(图9)。
第六势:缩身云手接上动,后腿蹬,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屈膝上提;同时,左手前推,右手后拉至右肘处,左右手动作与提膝动作要同时完成,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收尾提肛,头上顶,目平视(图10)。
岳家拳·八法拳(全)

岳家拳·八法拳(全)【岳家拳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发源于河南汤阴,发展于湖北武穴。
岳飞被害后,其四子岳震、五子岳霆逃到武穴市大别山下五郎关避难定居。
将岳家拳传于武穴民间,代代相传至今,2008年,武穴市岳飞武校将岳家拳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业金为岳家拳第二十六代传人。
岳家拳由拳术套路,器械套路,气功与点穴和骨伤科等内容组成,拳术套路有;一字拳、二枝花、三双门、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十字桩等十个主要套路。
气功有沥泉功,生铁运功和点穴绝技。
大刀、长棍、双锏、双锤、钩连枪器械套路均为岳飞爱将所用。
攻防结合,一击必杀是岳家拳的特点,岳家枪是岳家拳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岳家枪,枪中之王,民族之魂。
当年岳武穆跃马横枪,驰骋疆场,枪挑小梁王,大败金兀术,使敌人闻风丧胆,留下千古绝唱。
】预备势:(1)面对前方,两脚开立,脚尖向前,兩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如图1)。
八法要领:精神贯注,意识集中,气沉丹田,舌顶上顎,动作当中呼吸年练至一小段带气发声助力。
(2)两手上提又腰(如图2)。
一、黑虎出洞(1)右脚提起,离地面约20厘米(如图3)。
(2)上动不停,右脚震地,再随即上前一步,成右虚步,同时,两掌由下经体两侧划弧,在腹前交叉合挝,两手勾外的上,左手在内,右手在外,目视前方,突然勾手向上勾(如图4)。
二、黑虎出洞左脚向左后微退半步,两腿斜立,同时两勾变掌左右分开上举至头顶上方,两臂微屈伸直,两掌心间上,指尖相对,相距约30厘米,目视前方(如图5)。
(2)上动不停。
右脚向左前方上半步,成左虚步,双掌经体两侧下按至腹前交叉,两掌突然变勾乎向上勾,勾尖向上,目视前方(如图6)。
三、擦步抛托手(1)左脚向左后退半步成右弓步,左手变掌下夺,右手变掌上梁护头掌心向前(如图7)。
(2)右脚挨地向前擦步,左饰跟步成右食鸡步。
上动不停,右掌经右侧向下向前推掌置于胸前,左掌贴于右腕内侧。
心意古拳谱

心意古拳谱四拳势论出手横拳无敌家侧身挑领阴阳法鹰捉拉绳决断动斩手四平染黄沙起峰落瑞势如狮跟步双把人打翻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梢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进步横拳龙出水翻背望眉虎登山六合相照挑领打进步鹰抓趋势难急步践窜出横拳龙身鹞膀虎收山六合相照挑领打进步鹰抓弓断弦来自山西平阳府,浦州人氏,居住均村,姓姬名宏,字隆峰,姬老先生留下谱论,传于习武君子,攒心玩味,以思其理,夫武艺者:言其和也,而和之中,智、仁、勇具焉。
而今世之演武者。
徒以钩打捉拿为凭封闪闭法而居于闹市之中,逞以跳跃名为艺士,然亦不过悦人耳目,罔取他们钱财耳,其于智乌乎有、其于仁乌乎有、其于勇乌乎有,勿论古人英锐之气、刚正之概、威武矫之不群者,尽为所失,而于作戏之辈大相同也而此论艺则曰:六合、五行、阴阳、动静进退、起落,变化无穷,是其智也;英雄过人是其勇也;苟入其中日就月将攀仙路之扉穷,则智无不尽勇无不生,得和平之源,会和平之理,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浩渺如四海、眩耀如电光,则尽乎其智、备乎其勇、全乎其和、以此而较技艺无不善矣。
武夫子曰: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以此作身法,名曰七锤,即是头、肩、肘、胯、手、膝、足,咎捷踝胯、挑领,去势不离虎扑、把把不离鹰捉。
说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如好妇,夺之如猛虎,步行候气,与神俱往;捷若腾兔,纵横往来,两臂眩曜如电光追形还影,目不及瞬,心与眼合多一明、心与耳合多一灵、心与气合多一力、心与意合多一精。
一事精,百事精,五行要明。
曰:打法,须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方为真;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刮地风。
五行一发响雷声,拳去雷动快如风,山林不能来阻隔,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清,墙侧容易顶,天塌最难擎。
曰:打法遍身是法,脚踏浑身是空;远去不发脚,发脚不打人;见空不打,见空不上;先打顾法,后打空;先打那里顾法,浑身是法,且打那里是本心,随机应变;手起莫要放空起,脚去莫在空里落;提防两边左右,强退者应当跟上连紧进,随高打高,随低打低;起为横,落为顺,为其方正。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
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姬龙峰祖师老年得道,方创的早期心意六合拳“十二大势,前后各六势”和“上四把捶”。
上四把捶,只是“头肩肘手”上四把打法,没有编人下三把(胯膝脚)意(气)。
故《姬氏墨本拳经》曰:“四把捶明练上四把,暗寓下三拳。
”经典上四把捶系根据《易》、《道》之“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阴一阳……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之理,从简从易,不逐花架招式。
不过上四把捶说来说去,练来练去也就是“横拳、挑领、鹰捉、斩拳”阴阳二式,故“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一)熊出洞(侵扑站)震右脚出左脚。
右腿屈膝半蹲支撑身体重量,左腿屈置身前,脚尖上翘,脚跟点地;腰背一屈一伸,抖膀晃肩(二次),尔后两臂屈肘夹肋,两手自然下垂耷拉,一手在前护胸,一手在后护脘;头脸略上抬,眼睛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
(如图1)劲意:熊出洞要体现熊的沉稳之态。
(二)虎扑右腿一蹬,提左膝上左脚,向前纵身猛一蹿,带动双掌向前推捉并寓以向下扑按之意。
左脚落定,左弓步,手心内含,掌根着力,拇指紧扣。
眼睛圆睁上翻,逼视前方,有虎视耽耽之意。
(如图2)上动不停,双掌推捉出去,立即收回,置于腹前。
两肘用力夹胁。
(如图3)劲意要点及说明:(1)推捉(扑)出手,先快速吸气下沉丹田,当推捉到极点,用鼻喷气,顿发雷声“嗯——”,声随势落,声势俱厉。
(2)推捉(扑)出击立即回收:第一,体现心意拳“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不分”。
第二,体现心意拳“不合不打”,即手足、肘膝、肩胯之合(后人所创“十字把”是也);第三,体现“虎不现爪”之意。
(3)《姬氏墨本拳经》记载着练秘传十二把“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皆有“三心要实,三尖要照”之说。
即手心足心背心要实,和鼻尖肩尖膝尖脚尖要照(垂)直。
谱曰:心一颤,气贯四梢,五行封闭……可见心意拳出手定势,内(真)气充盈,方达坚实。
心意六合八法拳

心意六合八法拳心意六合八法拳时间: 2006-04-19 - 分类: 心意拳 - 作者: - 出处: -心意六合八法拳概述心意六合八法拳又名“水拳”,全名“华岳希夷门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拳”,简称“八法拳”或“六合八法拳”,是一种古老的内家拳此系根据俗成的“内外家”说法而言)。
它以心意为主、六合为体、八法为用;内以养心益气,外可强身健体。
现将得自我师杨鸿尘先生处有关此拳的情况向武友做一介绍。
源流相传,心意六合八法拳乃后唐至北宋初期的道家隐士陈抟所创。
陈抟,被宋太祖赐号“希夷先生”,故陈氏创拳,称“华岳希夷门”。
陈之传人为李东风,再传弟子有元通、王德威等。
自元末始,此拳的延续过程由于资料空白,无法考证。
直至清道光年间,有河北昌平县黄花镇人陈光第,拜心意六合八法拳正宗传人释达远为师,后又从学子李参一道人,将二人衣钵参合一体,功臻化境,事誉武林。
从此六合八法中兴于世,东北、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均有流传。
华岳希夷门中,另一位不可不提的大宗师是吴翼翚晕先生(1885-1958),吴翼翚原名养田,辽宁铁岭人,满族,是陈光第、陈鹤绍、阎国兴三人的入室弟子。
其人博学强记、文武兼修,将历代师传之心法融会贯通,整理为实用性极强的六十六个拳式。
30年代,吴翼翚星移居上海,1935年正式于沪传艺。
后吴应张之江先生之聘,任其时“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兼编委会主任。
解放后,吴先生受聘于上海文史馆,暇余仍全力授拳,弟子遍布浙、苏、闽、粤等地。
著名弟子有张长义、张长信昆仲等。
动法要领试阐心意六合八法拳以“心意为主,六合为体,八法为用”。
不尚拙力,注重整体,强调以腰为轴,尾闾为舵,步随腰动(即见骨定向),是一种很注重实效的拳法。
下面我们就其名“心意大会八法三盘十二势”略为阐述其主要拳法要领:一、心意此处的“心”是我们传统医学中的概念,即神经系统。
“意”则是指思维活动(无论意识或潜意识的活动均属思维活动)。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心藏神,肺藏魂,牌藏意,肝藏魄,肾藏智”,并认为心(脑)是先天的全身之主宰,脾(意)是后天的根本。
六合八法拳24式练法

六合八法拳24式练法练法歌诀起势并步锁心猿,以意导气雾弥漫。
停车问路把手招,悬崖勒马蹄咆哮。
闭门推月抬头望,拨云见日笑开颜。
摘星换斗繁星点,鸿雁双飞翻转旋。
孤雁出群空中坠,川流不息入海湾。
野马分风任驰骋,伏虎听风瞭望眼。
声东击西忽左右,青龙探爪水里钻。
九品连台为官正,怒马回头腰后转。
顺水推舟波浪翻,惊马回头奔腾去。
瓶花落砚飘在盘,高山流水瀑布涟。
童子送书递案前,樵夫担柴靠两肩。
燕子穿云雾开散,托天盖地手撑圆。
收势还原沉丹田,水拳意境记心间。
起势①两腿并拢成“并立步”,两手放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头正身直,目视前方。
(图0-1)要点:全身放松,心无杂念,精神集中,调气养神。
拳经云:“锁住心猿与意马,一心要立海底基”即是此意。
形如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
②上动不停,左脚横向开立,略宽于肩,成“开立步”;右掌成“俯掌”,掌心向下,从下向上慢慢抬起,高于肩齐,目视右掌。
(图0-2)要点:右掌与左脚同时启动,慢慢而起,轻轻而至。
形如春雪初融。
③上动不停,以腰带臂,做顺时针转动,右掌成“俯掌”向左划弧至于胸前;左掌成“俯掌”,掌心向下,以腰带臂,做顺时针转动,从左向右经腹前划平圆,目视左掌。
(图0-3、4、5、6)要点:两掌顺时而动,右掌先,左掌后,动作轻柔和顺。
形如春雪融化润芳土。
④上动不停,以腰带臂,做逆时针转动,右掌成“横掌”,掌心向前,向右、向下、从体侧划弧,与左掌同时外翻成“倒立掌”,掌心向前,置于腹前,目视前方。
(图0-7、8、9、10、11、12、13、14)要点:右掌外翻划弧与腰同转,双掌外翻置腹前,使气上提。
形如地气腾升。
⑤上动不停,腰向左转,两腿微屈成“点虚步”,左掌成“横掌”,掌心向内,右掌成“立掌”掌心向前,贴于左小臂内侧,两掌成“双靠掌”向左慢慢推出,目视双掌。
(图0-15、15反、16) 要点:转腰与两手合一前推要协调一致。
拳经云:“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神”即是此意。
形如腾气弥漫大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下、之三)
吴翼晖
图171图172图173图174图175第五十五式叶底藏莲
承上式,坐胯曲腿,左手在前,
右手藏于左肘后,眼看左方,如171
图。
接上式,全身向右方拧转,两手
亦随身转,转至右手与足在前,左手
藏后,如l72图。
·此势是左右连环穿掌,动转须灵活,穿
掌快如风,身要如活蛇,即击首则尾应,
击尾则首应,击中而首尾皆应,上下左右
相连,如云龙飞行,隐现无定。
习之久,
则静中自得也。
第五十六式
凤凰展翅
承上式,左脚
上半步,足尖吊
起,右脚微曲,左
手在右肘后穿上
随即左右分开,如
173图。
·此势是招敌之来
手,顺势分截其手之
法。
第五十七式
白鹤啄食
承上式,右腿上一步,
与左足并齐,双手一
合,左手在前,右手
在后,随即右手向上
椎,左手向下压,两
掌上下相对,掌心向
外,如174图。
第五十八式
月挂松梢
承上式,两手同时向
上一翻,两掌向外,
如175图。
图176图177图178图179图180第五十九式倒揭牛尾
承上式,左手向左侧一圈向后拉,左脚同时顺左侧
撤后一步,右手向右侧横压,如176图。
右手复向右侧
向上—圈再向后拉,左手复向左侧横压,右步同时顺右
第六十式童子抱琴
承上式,右手握拳在左肘下横攒而上,左
手藏于右肘下,如179图。
再进右步,左
手在横肘F,向左侧横攒而上,右手在左
侧撤后一步,如177图。
左手随即握拳,右手同时放开,
如178图。
·此势如敌以左拳来攻,我即左手向上圈,将敌手握住,顺势向后一拉,同时以右手向其面横撞,如176图。
如对方以右拳来攻,我以右手向上一圈,将其拳握住,亦顺势拉后,以左手向敌面部用劲,如177图。
如对方接截我之来手,即将手一抖,握拳再向前冲去,如178图。
肘后暗藏,如180图。
接上式,先将左足尖向外扭,斜横着朝前垫步,足心欠起,右足扭直,足尖著地,足后跟欠起,两手
往下直落,再由脐往上钻到口,手如同托下额状,右手向前出去,左手抽回,两胯里根松开劲,身体伏下,小腹全放在左腿上,如181图。
图181
图182
图183
图184
图185
接上式,挺身而起,踏进左步,左手盖下,右手向前直冲,如182图。
童子抱琴分左右两势,左势与右势全同,如183及184图。
·此势假想我以左掌向对方正面插去,势必以左手招架,我迅即将左手撤回,右手由左肘下横钻而上,照敌面部用劲,如179图。
如对方能及时避开再出右手来招,我即将右手缩回,左拳由右肘下横钻向敌面部冲击,如180图。
此时对方或将左拳拨开,连冲左拳,攻我胸部,我则顺势将手一翻,将来拳一压,立即伏下以右掌向前直冲,如181图。
对方如侧退,复出右拳来袭,我即跟上左步,左手盖其之手,出右掌向前冲打,如182图。
第六十一式 犀牛望月
承上式,踏进左步,左手向横下按,右手向右侧横压而带前伸之劲,如185图。
·此势上式我以右手向前冲打,如对方以手挑开,并出右手以横拳侧击我之胁部,我则顺势以左手横按,进左步,复出右手向前冲打。
图186图187图188图189图190
第六十二式鹞子穿林
承上式,右手撤回,再在右肘下从右侧平穿进右腿半步,足尖著地,左手附于右肘内侧,如186图。
再从左侧进半步,足尖著地,足后跟欠起,左手从右肘下平穿向左侧而上,如187图。
·此势我出左手穿打,如对方以左手挑解,顺势进右步,收拳回腰,以右手平穿插其中部,如186图。
对方如以右手来解,则右手即收,复进左半步,以左手平穿插出,如187图。
第六十三式赤龙搅水
承上式,左步向左侧迈进一步,两手同时分开,如
188图。
左腿撤回,合膝。
左右两手同时撤回交抱,如
189图。
再从右侧迈进一步,两手迅即左右手分开,如
190图。
·此势是拦截敌手,乘势推进,练习伸缩起伏之法,出入务宜
均匀,上下左右前后各种打法,皆须手足相随,身步合一,自
能进退得宜,攻守得机,至于出手之先,宜占正门,发手须快,
勿存迟疑之心,胆大心细,张合无迹,则敌察不易也。
图191图192图193图194图195
第六十四式风动浮萍
承上式,左脚一曲,右脚撑直,左手曲回腰间,右手向前横斩,如191图。
接上式,进右步,左手藏腰蓄势,右手覆掌向右侧横拦,如192图。
接上式,上左步,右手缩藏腰间,左手向前横斩,立即覆掌复向左侧横栏,如193图。
·此势如敌左手来攻,我以右手横截其势,顺势覆掌,向其腰部横斩,如对方再以右拳来攻,我则以左手横截其势,顺势在其腰部横斩。
第六十五式气升昆仑
承上式,右步踏上一步,两足与
肩平,两手从右侧而上,掌心朝前,进左步,两手由上从左侧经心前绕一圆圈而上,右手在上,指尖向前左手向前上升,如194图。
再进右步,左手上提,右手一圈即向前直冲,如195图。
·此势想定敌人向我右前方中部击打,即用左手向前插,右手由膝处向上抄托,以击敌人之胁或小腹,动时缩身挺劲,右腿足尖著地,后跟欠起。
图196图197图198图199图200第六十六式存气开关
承上式,两手提起,身体正立,掌心朝外,如196图。
两手从左而下,至右肩平,右手平插右方,左手曲肘,双足平立,如197图。
左脚从左侧进一步,左手同时亦从左侧前插出,右手在后,与前手同平,如198图。
承上式,右手从左肘下而穿上,两掌互相交抱成十字形,由胸直上而过顶,再徐徐两手下垂,如199及200图。
存气开关,是息息归根之法,息能归根,则还于静,自然神气合一,心息相依,则久致长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