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八法拳概述 六十式教学

合集下载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

此套路荟萃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秘传七星内劲功定步发力和活步套路(民间庶乎失传抑或演绎异化),以及河南安徽等地流传的“十形连环”“十形合一”“十形七拳”之精华,依据姬祖师墨本“十大形阐微述真”之拳论而创编。

“真”者性也本也,“真形”者,动物之本性本真本能也。

取其真意寓其形骸。

师曰:“十大真形”是一种功景境界,是一种参悟与体认,是一种自然法则和辨证法规律,绝不是外形的模拟和塑造……此套路简洁,劲意遒放。

练时寓蕴“勇猛短毒急快狠利”八字心法,以及阴阳暗合五行生克“道”的运化之理、数、象。

演练时必须在心意内功基础上施以心法,方可卓有成效。

请注意,演练套路时不存在什么“呼吸之法”。

(一)静立放松面向东方站立。

两手直臂外旋翻掌朝上,从两边缓慢提绕至头顶,随吸气意念宇宙精微从我“五心”进人丹田气穴正置完毕(即直臂上绕与吸气意念同步进行)。

略停1秒,两手内旋翻掌朝下,掌指相对,经头胸腹缓慢往下按,按到裆部后,恢复立正姿势的同时,意念宇宙精微从气穴充斥四肢百骸,正置呼吸完毕。

一吸一呼约30秒到1分钟(图1)。

(二)第一式熊出洞(侵扑站)用鼻顿吸一口气立即闭息之同时,震右脚出左脚,右腿半蹲支撑全身重量;双手由怀里向上向前再略向怀里勾搂,抖颤晃膀,左手落于胸前略上,右手落于腹前,双手下勾,松垂拉。

头略抬起,两眼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图2)。

(三)第二式鸡形大劈左脚向前上步,右脚刮地而起,脚尖上翘,离地约四五寸(一般不超过7寸);左手由怀里向上向外拔至胸前的瞬间,右臂上提并迅猛地由右上方往左下方劈下,五指揸开,手心往内凹。

意念双手被我劈成两半,体悟狠毒以及落为顺意(图3)。

要点:当右臂向左下方劈至胸前,左手反衬迎击右尺臂内侧可以击出声响并产生发力效果,同时带出风声。

左手反衬后向右肩上方反插至右耳旁,掌心向外,以护右头脸部。

(四)第三式野马闯林(马奔把)右脚上前一大步,左脚随之托蹭一点点;右掌变拳向前崩击,左掌变拳向下向怀里再向前向上绕行一周,抵住右臂腕侧,与右拳一起向前崩击,拳面均朝上(图4)。

心意六合八法

心意六合八法

心意六合八法心意六合八法的完整拳名是“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

”1 习此拳首重心意,通俗地讲即思想要集中,一招一式全凭心意用功(动作时用心意导之)所谓用意不用力,劲断意不断,即是这个道理。

2 “六合”是旧时道家的说法,放之弥六合,包罗“小天地”指的是“天地”。

本拳种的六合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

前面五合比较容易理解,这“空”即“虚无”或“无为”,是静寂的意思,指运动时处于似动非动的状态,讲到底即是达到自发本能运动的程度而渐入化境。

3 “八法”:一是气——行气集神;二是骨——骨劲内敛;三是形——化象模仿;四是随——圆通策应;五是提——顶悬;虚空;六是还——往来返复;七是勒——静定守虚;八是伏——隐现藏机。

达到“开阖升降”,“化象虚空”,“神形清灵”,“动定静通”。

六合八法以“六合为体”,“八法为用”。

前人李东风讲“得法可应变”,“有术方为奇。

”它的动作要求圆活敏捷,反应迅速,松紧顺逆,变化多端;要虚灵挺拔,顶如绳悬,尾闾正中,不失其中,要纵横起伏,来去无迹,运接蓄发做到恰到好处;要镇定不躁,随机应变,乘隙进取虚以引真,忽隐忽现,变化无常,使人莫测。

它的劲势要求“开合升降”,“螺旋伸缩”,“用意导引”,“不使拙力”,“整劲内蓄”,“不露棱痕”,运动时好比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又如海涛奔流滔滔不绝,“然而不在外形,在于精神的转换”,以求动静,动于形象而静于心意。

4 至于“三盘”,拳书云:“上盘行走如追风,中盘动作如游龙,下盘落地见真功。

”三盘实是升降高低的幅度表示。

并贯穿于拳路的全过程。

4 所谓“十二势”乃六合八法之单练法是由十二种自然界的禽兽鳞类而命名的。

因为动物都具有维护自己生存的内在本能和固有特点,武术家则用来作为技击运用上的借鉴或象征。

十二势名称如下:一、龙战在推掠,二、虎贲在拔搓,三、鹤列在摄引,四、豹掌在劈捉,五、猿肱在长击,六、熊攀在撑拔,七、雁翼在旋翻,八、蛇行在伸缩,九、鹰扬在鸹打,十、鸾趋在缠托,十一、鹏搏在翼抖,十二、麟盆在扣锁。

洛阳心意六合拳拳谱

洛阳心意六合拳拳谱

洛阳心意六合拳拳谱一、武艺从来下乱传,无穷奥妙藏其间;艺蓄蹲涮摇拧插,踩扑裹束决外拿。

艺得不易难难难,万勿随意撒世间;如果尊公有师道,真传自会对吾言。

“X“是打杀吼为令,霹雳震川响雷声东击西;内叫守洞尖技艺,外称习意六合拳。

戴李二师传河北,回族马师落河南;追源溯本岳武穆,姬老先师从开元。

二、心意六合不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

三、三节明后,五劲相佐;踩扑裹束,惟决勿错。

四、八势之中,三节宜明;手身及足,八梢中根。

五、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难躲,遇人好似弓断弦。

六、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拳如炮形龙折腰,遇敌好似火烧身。

七、用必七拳,头肩肘手;胯膝合足,相助为友。

八、打法歌诀(七拳歌)头打起意站中央,浑身齐到人难挡;脚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左右全凭盖势取,缩长二字一命亡。

肘打起意剑出囊,寒光一闪人则亡;盘沉横挑变无定,莫发人亡其不详。

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沾实用力须展放,两肘只在肋下藏。

胯打阴阳左右边,两足交换须自然;左右进取宜敛劲,得心应手敌自翻。

膝打要害能致命,两手空晃绕上中;金鸡独立势妙用,强身胜敌乐无穷。

足踩正意勿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九、四梢歌人之血肉筋骨之末端曰梢。

盖发为血之梢,舌为肉之梢,牙为骨之梢,爪(甲)为筋之梢。

四梢用力,则可变其常态,能使人生畏惧焉。

肉梢:舌卷气降,虽山亦撼,肉坚似铁;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丧胆。

血梢: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胆自寒,发毛虽微,摧敌下难。

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眦裂目突,惟齿之动,令人恍惚。

筋梢: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足踏;气势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

十、六合歌身成六式: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六合者:鸡、龙、熊、虎、雷。

心意拳之身法,六形合为一体。

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为六合也。

水氏家传心意六合拳法

水氏家传心意六合拳法

水氏家传心意六合拳法
含有李祯的心意六合拳法,又有洛阳刘万仪的心意六合拳法,而且融入了唐大用传唐氏家传枪法。

每一动以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作身法,以枪法化拳法,以丹田内劲为基础,以内催外,以身法带动肢体,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发出丹田整体内劲。

每一出手必含(鸡、熊、鹰、龙、虎、蛇、马、燕、鹞、猴)十大真形及扎枪的底蕴,螺旋划圆,圆中求直、求灵、求变的三角发力,以变劲为其真谛。

其拳法内容有:六艺、十大真形、单把、三拳、七膀、七炮、八身、十二大势、四把锤、蝴蝶手等盘法,及洛阳刘万仪传百花将、撩杆腿等陈中盘法。

现据恩师水普慈老师传授及本人三十年练功浅见整理出水氏家传心意六合拳的八身、十二大势、十大真形、蝴蝶手、单把、四把锤盘法。

不到之处望心意六合拳前辈及武林同仁指正。

心意六合拳的八样身法必须以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以作身法,盘出内外六合相合及上下、前后、左右浑身六面整体内劲的基础上,方可盘练变化的八样中节身法的盘练方法。

八样身法不是定形的八样身形,身形是静止的而身法是变化的,如手“形”、步“形”是定型的外形,而手法、步法是变化的方法,千万不可把“形”与“法”混为一谈,如此心意六合拳的丹田中节劲的变化也就全失。

正如《水氏家传武术谱》曰:“八身:束身、长身、定身、拧身、硪身、回身、蹿剪身、跳跃身。

上节不明恐中人之擒拿,中节不明浑身是空,根节不明恐中人之盘跌。

”。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https:///is/eFjXPF8/评论:大道至简,绝招,秘笈就在看似平常的经验之中,本文虽短,精读细品,揣摩领会,必有所得。

六合心意拳是一种著名的内家拳术,相传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以后分为山西李作然(北派,练十二形,名“形意拳”),河南马元礼(南派,练十大形,名“心意拳”)二大流派。

后者有“宁带手传,不带口传,宁可失传,不可乱传”之训,向无拳谱流传。

在一次气功表演中,为了发扬这门拳艺,今将秘而不传的“六合心意拳”加以整理,以献读者。

六合心意举刚柔相济,内外兼练。

所谓“六合”,即“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肩与静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其中光注重于“以意领气,心与意合”的内气锻炼,故名心意举。

心意拳的架式是仿效龙、虎、熊、马、猴、猫、鹤(鹰)、鸡、蛇等十种(北派形意十二形即上述十形加龟、鹊二形)动物的动作特点,编成套路,动作淳朴,讲求神似,一般先学基本拳,或先练其中一形,循序增加,贵在持之于恒,日久内劲自出,有健身防病之效。

现举心意拳中起势桩步与基本拳两式为例,谈谈练功要领:一、起势桩步立正式站立,左脚提起,伸向左前方,足跟着地,足尖上翘,左足跟与右足跟相距三寸,身体亦随之侧向于左,右膝胯微曲,呈半马步状站立(高低可据各人体力而定)身体要中正,不能前俯后仰,头如悬顶,两眼平视左前方,含胸松腰,敛臂提肛。

按上述架式站定以后,摒除杂念,意守丹田,舌尖舐住上鹏,牙关微用力作咬牙之状,但要“脸不露形”,全身松静自然,然后作鼻吸口呼的腹式呼吸(应以意识引导,不可强用拙力,方能做到“心意领气”。

吸则少腹微收,呼则引气下沉至丹田),先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复提气至丹田静守片刻,再随吸气引气上提,两臂同时上提,高与骼平,左手在前,沉肘垂腕,手心向下,五指张开,手指微屈,右手提至左手肘或腕旁,手掌亦如左手之状,此时,全身内外三合,其外形举诀谓呈“前如瓦楞后如锅”之势。

心意六合拳真传实战教程(马胜利)

心意六合拳真传实战教程(马胜利)

心意六合拳真传实战教程(马胜利)相关视频/s/blog_9d815ada0101cn3n.html /v_show/id_XMTY5NzY0NzQ4.html59:13心意六合拳真传实战教程47,365•••05:20•心意六合拳基本功•stonesyj•6,489 8•••00:39•马胜利讲解心意拳“翻浪”练法•虎头少保•3,704 17•••5:44:05•河南周口心意六合拳教学全集(含套路、... •北地狼人•7,804 4•••1:26:14•秘传心意六合拳——张克强•Ukuli•25,059 23•••58:21•买壮图系心意六合拳应用•恭福•2,645 0•••06:49•马胜利传授“鼓荡”(通背)练法•虎头少保•4,258 30•••1:41:37•宋门心意六合拳--十大形•恭福•7,093 10•••05:12•王琪中上海心意六合拳十大形交流(于化... •shxinyiliuhe•3,772 2•••16:43•第一时间_心意六合拳•zy心意六合拳•10,827 5•••47:05•心意六合拳基础教程(上海“心意十一代”...•国术长兴•31,922 39•••1:01:56•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大手地雷•16,406 18•••1:00:04•心意六合拳马胜利01•酷酷散仙•3,243 2•••01:08•德建在世界演武大会上展示武林绝学——心意把•武架艺鸣•13,983 9•••2:04:25•潘小杰形意拳教学完整版•lfq667788•45,064 18•••01:52•卢氏心意六合拳-踩鸡步•江西心意•5,709 18。

心意拳拳谱

心意拳拳谱

心意拳拳谱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

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示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了一辈子拳而从未见过拳谱的拳家比比皆是,因而拳谱多以手抄本形式出现。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冷兵器时代的来临,加上西洋拳法的不断渗入,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武术渐渐陌生起来,习武之风眼见日益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却有许多拳家仍抱残守缺,要么拿着祖宗留下的东西舍不得撒手,遮遮掩掩,生怕别人抢去;要么故弄玄虚,有意增加拳术的神秘感,让想习者也望而却步,致使传统武术正逐步失去它原有的魅力。

鉴于此况,山西晋中王太晨先生深明大义,为了能更好地将心意六合拳这一优秀拳种发扬光大,愿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手抄本《心意六合拳谱》奉献给真正热爱心意六合拳的同道。

由于打印此谱需要时间,因此本论坛将分系列逐步推出。

又由于此文摘自手抄本,文中可能有些是白字或错字,甚至有些还缺字,望有此谱者能对照补齐,也希望同道能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积极交流自已的看法。

心意六合拳序戴龙邦天下之道有二:曰德、曰威;天下之学有二:曰文、曰武。

然武之所重者,技艺也。

况国家讲礼有法,狝、蒐、苗、狩各有其时。

而其间精微奥妙,更有不容率意妄陈者。

余尝拟著为论,公诸同好,特恐言论不精,贻误后世,此心耿耿,曷其有极。

兹见岳武穆王拳经,意既精纯,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情。

王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也。

父早亡,事母至孝,少负气节,优于将略,刚毅多谋,智勇绝伦,当时名将无出其右者。

及长应试于东京,留守宗泽与谈兵法,曰:“如将军者,方可与言孙吴。

”此后屡立战功,遂成大将。

善以少击众,尝自师八百人,破王善等五十万于南熏门;又八十人破曹城十余万众于极岭;其战兀术于顺昌,则背蒐军八百余。

故有胜无败,猝遇劲敌不为所动,,故敌为之言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浚尝问用兵之术于王,曰:“仁、信、智、勇、严,缺一不可。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

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姬龙峰祖师老年得道,方创的早期心意六合拳“十二大势,前后各六势”和“上四把捶”。

上四把捶,只是“头肩肘手”上四把打法,没有编人下三把(胯膝脚)意(气)。

故《姬氏墨本拳经》曰:“四把捶明练上四把,暗寓下三拳。

”经典上四把捶系根据《易》、《道》之“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阴一阳……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之理,从简从易,不逐花架招式。

不过上四把捶说来说去,练来练去也就是“横拳、挑领、鹰捉、斩拳”阴阳二式,故“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一)熊出洞(侵扑站)震右脚出左脚。

右腿屈膝半蹲支撑身体重量,左腿屈置身前,脚尖上翘,脚跟点地;腰背一屈一伸,抖膀晃肩(二次),尔后两臂屈肘夹肋,两手自然下垂耷拉,一手在前护胸,一手在后护脘;头脸略上抬,眼睛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

(如图1)劲意:熊出洞要体现熊的沉稳之态。

(二)虎扑右腿一蹬,提左膝上左脚,向前纵身猛一蹿,带动双掌向前推捉并寓以向下扑按之意。

左脚落定,左弓步,手心内含,掌根着力,拇指紧扣。

眼睛圆睁上翻,逼视前方,有虎视耽耽之意。

(如图2)上动不停,双掌推捉出去,立即收回,置于腹前。

两肘用力夹胁。

(如图3)劲意要点及说明:(1)推捉(扑)出手,先快速吸气下沉丹田,当推捉到极点,用鼻喷气,顿发雷声“嗯——”,声随势落,声势俱厉。

(2)推捉(扑)出击立即回收:第一,体现心意拳“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不分”。

第二,体现心意拳“不合不打”,即手足、肘膝、肩胯之合(后人所创“十字把”是也);第三,体现“虎不现爪”之意。

(3)《姬氏墨本拳经》记载着练秘传十二把“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皆有“三心要实,三尖要照”之说。

即手心足心背心要实,和鼻尖肩尖膝尖脚尖要照(垂)直。

谱曰:心一颤,气贯四梢,五行封闭……可见心意拳出手定势,内(真)气充盈,方达坚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意六合八法拳概述六十式教学心意六合八法拳概述六十式教学[ 录入者:CFT | 时间:2011-07-08 18:12:41 | 十二势乃心意六合八法拳中的单项统习动作,每势分为四法,左右均可单独操练,是综合性能与技能锻炼的基本功法。

此势如敌方以左掌拨我右掌,我即回身变势,右掌立刻收回,左手则由肘下向前直插,使对方腋下受创。

此即所谓“气归脐”也。

承上式,两手向右,互相横裹环绕纠缠,是缠托敌手之柔绵包裹法,操演时起前手后手紧随,粘敌起落,乘势相随,练之熟练,则身手齐落,无往不利。

第六十六式存气开关此势想定敌人向我右前方中部击打,即用左手向前插,右手由膝处向上抄托,以击敌人之胁或小腹,动时缩身挺劲,右腿足尖著地,后跟欠起。

左手即向右肘后,右手向上一翻,两手随翻随拉,犹如握物状。

即拳经所谓“三回九转是一势,总要一气为主宰”也。

第三十八式燕子斜飞此势是回身换影法,夫与敌作战,首重身法,审其之来势,观其之虚实,或一触手,领其气而回转伏势,或遇人多,则三摇四旋,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胆大心细,眼顾四方。

再从左侧进半步,足尖著地,足后跟欠起,左手从右肘下平穿向左侧而上。

它以心意为主、六合为体、八法为用;内以养心益气,外可强身健体。

此势是截击敌之来手,蓄势以待之法。

有心者可以一悟。

承上式,再右手由下穿上,左手紧随,穿右手则右足跟上。

挺腰收胯肩肘坠,含胸拔背顶虚悬。

承上式,两手向右侧平推而上。

演练过程似太极,刚柔相济步为先。

第四十九式魁星献斗此势假想敌方以拳或腿向我右侧打来,我即以右手往下一拨。

此势面临正敌方,两掌前后分段拦截敌手,所谓手欲动而步亦早为之摧迫,脚踏中门抢他位,就是仙人也难防,则制敌有术也。

第四十三式抽梁换柱此势一共二式,左右轮回一去一返,其法是敌如右手来,我则以左手顺其来势之便,在其背面连截带冲.倘其右手来攻,亦以右手在其左手中段拦截,连招带打。

两掌随即反转压敌手上。

如对方能及时避开再出右手来招,我即将右手缩回,左拳由右肘下横钻向敌面部冲击。

刚柔兼顾,为所欲为,而立于不败之地。

左腿再踏进半步,右手撤至胯上,左手向前横拨。

此势左右相同连贯一共六式。

不外这只能意念,不可腹动鼓气,强作吸气状。

它可以单式操习以修劲力;也可以从始至终、一气呵成,在连贯的动作中体会“八法”之妙用。

神合于动:在精神振奋的时侯以神来引导着身体运动,也就是身体能在精神支配下被迫使运动而相随步履。

第十五式丹成九转此势如敌方乘我向下撑击,或以拳偷袭我之上部,我则纵身而起,两手向上迎架,此乃六合八法之横栏侧进法。

承上式,两手左右相搭成叉形,后垂垂分开下按,如画一大圆圈,顶心领起,两掌心,两足心,同时用意内视,顿时觉顶心掌心足心有热气发出,此式名为五心相印。

第五十七式白鹤啄食此势是招敌之来手,顺势分截其手之法。

故对方应见我左手挑打时,头部必向后闪,免被打着,此时我右手复进拳前冲,同时乘其防不胜防之际,提起右腿撩阴踢出。

第六十五式气升昆仑此势如敌左手来攻,我以右手横截其势,顺势覆掌,向其腰部横斩,如对方再以右拳来攻,我则以左手横截其势,顺势在其腰部横斩。

承上式,右手上撤回至心前,左手再向前探去,右脚由后向条件起,膝与胯平。

承上式,在停而未停时,随即上半步,双手缩至两胯间。

此势想定敌方以左拳来攻,我以左手下按消解,顺势出右掌探去敌之面部。

承上式,右手掌心朝内,向上拧至掌心朝外,身形与步,随手转时而变换、即起手时正面向南,则回身向北,两掌上下相对,左手紧随右手,无有间隙,务宜紧凑。

承上式,两手撤回,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手环抱如十字式,两手撤至到而未到时,两掌同时分开。

对方或会及时闪避,复出右腿向我踢来,我乃将腿坐膝,右手往下撩插。

承上式,右手撤至胯上,左手向右侧横抹。

1 行气集神(气)“八法”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气、骨、形、随、提、还、勒、伏。

再进右步,左手上提,右手一圈即向前直冲。

承上式,左手从心下按,右手由右侧成半圆形而上,两手心朝下,两手上下相对成一直线,两肩往下垂劲,又须暗含往外开劲之意,两手起落,均要相齐如一,不可参差,腰极力塌劲,两眼往前看。

5 顶拔虚空(提)行拳之时,动作要连贯而灵敏,腰迅速,变化要多端。

为了拓现此拳的原貌,我们特摘引张长信先生关于六合的先容,以飨读者:二、六合5.王梦斋先生曾说其初创“意拳”的本意是“举意字以概精神,乃承拳理之所在……不管消息,皆以意念领导,使意力合一,以尽拳功争力之妙用。

四呼吸法详细方法是:如动作方法是向左方运动的话,则意先向右,随即令腰稍向右动,则躯体随之稍右动,亦带动手足随之稍向右动。

承上式,两手复斜向左上横架,左脚同时跟住缩回右脚跟处,立刻复向左迈进一步。

下面依拳谱之原意略作诠释:“八法”是技能要领,习拳者必需遵照这八种规律性的详细运用法则修炼,方能体用合一,真正地透彻所学。

承上式,两掌稍向后撤,左掌随即穿上,随穿随攒而转,至额前绕一小圈从左侧而落至腰间,掌心朝上,右手由下从右侧横绕半小圈至右肩上。

第五十八式月挂松梢承上式,右腿上一步,与左足并齐,双手一合,左手在前,右手在后,随即右手向上椎,左手向下压,两掌上下相对,掌心向外。

右手随即在左肘下穿上成十字形。

承上式,右足曲膝坐胯,左足尖吊起,两手蓄势在右侧。

1.调节神经系统“松静天然”,健康精神。

承上式,进左步,左手在右肘下向左侧而挑上,两手同时左右分开,眼看左前方。

(足成仆腿)。

承上式,左脚一曲,右脚撑直,左手曲回腰间,右手向前横斩。

第十一式川流不息此势敌从右侧来袭,即回身借势以取敌之胸部,右手架于敌之左肋下,右掌则在其胸前,两手用劲向右侧横推,使敌方仰后跌出。

第三十式燕子啣泥即气由此而换,势由此而归,六合八法之正偏转换势也。

承上式,两掌往右拧劲,由中而上画成半圆形,两掌心全右向,身体还是阴阳相合,抽住劲不移动,手起时两眼看两掌。

承上式,右手由腰际往前而上,左手同时垂垂撤内,两掌相对如抱球式。

随即急退右步纵身束势,俟机而动,。

承上式,按至胸前随即分开,左手心朝内,右手心朝外,足仍不动。

第五十五式叶底藏莲此势一共左右二式,是以曲制直攻敌法,力之发也愈曲,其激荡之势愈大,所以制敌,重于懂劲知法,贵在乎攻,攻不致,则守不可保,故守附于攻,故应敌重在攻也。

假想敌人向我喉部来袭,我用上式提左腕往上抄托,截其来势,乘势穿右掌对敌喉部反击,此乃乘势取势之法。

第三十三式旋转乾坤此拳由第一式泊车问路起,演至第三十二式猛虎回头止为半段,可于此收式,亦可与下段之三十三式连贯一致合演。

出右手向前一搭,左手一圈,拉后带踩劲。

承上式,左步缩回,同时左手移至正中,身体微向左侧,右手暗藏肘后。

承上式,右手反转向右腿下插,左手同时上提,掌心向右,眼看右前方。

先天色之呼吸法(指肚脐呼吸):人体从母体脱胎而出,此种靠肚脐得到氧气之呼吸即休止,练六合八法则心意导之,令人之神意回复到先天之时,如同在母体时以肚脐呼吸一般,这便使人体处于松静天然之虚无状态。

”这无疑是对“意”字的一种更全面的解释。

左脚从左侧进一步,左手同时亦从左侧前插出,右手在后,与前手同平。

对方必退后闪让,我即趁势上左步,发左拳再进攻。

第二十四式五云捧日此势敌方再以右拳挂我面部,我则以左掌横抹敌之右肘上,顺势出右手侧击敌面。

左手随即握拳,右手同时放开被动为主动。

跟住进右步,右手向前冲,左手附于右肘下。

承上式,回身向后,两手跟随向下抄向后便,两手提起与肩平,身体扭转之时,两手犹如画一半圆形,与身合成一气,左腿贴于腹下,再往条件高。

第二十八式截手双推此势乘敌之虚,而得机得势时,以双拳还击对方头部。

两掌接上式迅即将掌反转一阴一阳往下拉按。

第二十七式向阳贯耳此势是回身换影,在治技为最灵巧之跃身法,在腹内能调心藏气,在拳中能束身缩体,流动腰肢,其拳势熟练,则精神充足,其拳谬,则身拙而腰腿发滞,气亦随之不畅,学者尤当加谨之。

其划分尺度是膝凹曲度。

第二十五式托天盖地此势想定对方向我左前方以腿或拳来攻,即以左手提起拦截,右手往下抄托,以击敌之左肋或小腹,动时四梢用劲,缩身使掌向前挺劲,两腿弯曲如再向右前方来攻,即用右手提挑,左手向前冲托,以击敌之右肋,目视敌方。

到膝时两掌合抱,慢慢从心前而提起与肩齐,两足合并紧贴内踝,身直腰塌颈竖而藏裆,手分开时,两足随手而曲,手提起时,两足随手而起。

进左步,两手向前横推出。

承上式,上右步,右手由左掌下穿上。

两掌随即反转,立刻压落。

此势是静观敌变,测缓急以应对,分虚实以攻守之法。

左手随即分开,左步立刻撤回至右足内踝旁,随即回身向后,左脚亦随而大步向左侧提高,左手随步出而横挥成一大圆圈向左横扫。

如再以左拳冲来,我则以右手盖其拳上,左手撤回,弯身蓄势,审敌之虚实,预备还击。

此式左右相同,是连贯互演。

承上式,两手往右回身横拨,右足同时移步往右,膝与足尖相对,即前四后六之式如L形。

习之久,则静中得意也。

承上式,左手撤回胸前,手心朝下,右手缓缓钻上,手心朝里,左足同时撤回,足尖着地,后跟吊起。

此势是隐现藏形,待机而发。

承上式,右手在心前穿上,随穿随拧,拧至掌心朝外,左手紧随在后,两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步随手一齐跟进。

此势是环绕纠缠敌手之柔绵法,牵引揭取之意,即向外挤物排去之法,训练时运使务求平均。

而各家对心意的诠注各有不同。

顶悬虚空,先声夺人:此法使己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左右提防,上下兼顾,神威显露,先声夺人。

人在武术时,需要有快捷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这就也需要在“心意”二字上下功夫。

承上式,左脚上半步,足尖吊起,右脚微曲,左手在右肘后穿上随即左右分开。

右手再由下撤后,复从头上盖下,右脚同时往后撑劲。

承上式,上左步两手向外裹劲向前横贯,前手与耳珠平线,眼看两手之中。

第三十一式灵猿摘果此势抛击敌方上部,连消带打之法,用时皆须手足相随,身步合一,至于出手之先,宜占正门,发手要快,心动快似马,臂动去如风,要存打倒还嫌迟之意。

第四十二式狸猫扑鼠此势假想敌方直冲右拳攻我胸部,随势以左手下按,连随伸右手撩上。

此势敌方被我两手握制,乘其重心一失,及时左手压于右手腕内,发劲向前其推出。

第五十四式五圣朝天此势假想敌手被我盖任,顺势将右手一翻,向其推出。

华岳希夷门中,另一位不可不提的大宗师是吴翼翚晕先生(1885-1958),吴翼翚原名养田,辽宁铁岭人,满族,是陈光第、陈鹤绍、阎国兴三人的入室弟子。

承上式,立身宜平稳,胯坐而膝曲,右足膝曲至与足尖相对,左足尖着地,足跟吊起,要内开,右掌微曲,指尖向前,左前手宜平,肘则要沉。

另外,此决还要求劲力连绵反复,无止无尽。

接上式,上左步,右手缩藏腰间,左手向前横斩,立刻覆掌复向左侧横栏。

第五十九式倒揭牛尾承上式,两手同时向上一翻,两掌向外。

气动之后,身体也就随之运动了。

承上式,进左步,右手伸出向后微按,左手同时亦向后拉按之意,两掌心朝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