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大师李金全

合集下载

心意六合拳名家李青山先生谈心意拳

心意六合拳名家李青山先生谈心意拳

心意六合拳名家李青山先生谈心意拳
【名师简介】1913年出生于河南。

年幼时先后师从著名武术家陈金波、马忠起、刘大庆。

上世纪30年代人称“武汉三镇大力士”。

在武汉“新世纪演艺场”表演“斗牛”、“堆人山”、“重刀(160斤)”等绝技,尤其擅长心意六合拳、查拳。

1948年移居嘉兴。

1953年、1954年在嘉兴市区中山厅表演“重刀(120斤)”、“堆人山”。

上世纪70年代末,嘉兴回族武术摔跤队成立,任总教练,并率弟子韩海华等参加多届国际级、国家级和省、市级重大武术赛事活动,表演“心意六合排打功”、“重刀(90斤)”等,获得各类奖项和“中华武林百杰”、“中国武术七段”荣誉。

曾参与拍摄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

与弟子韩海华表演的“心意六合排打功”,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收录于纪录片《中国硬气功》。

曾多次当选省人民代表、嘉兴市政协委员。

其乐善好施的人品,更受到广大市民的称颂。

2004年7月于嘉兴归真。

对心意六合拳的认识和体会

对心意六合拳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 李义山
出版物刊名: 搏击
页码: 69-6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练习 六艺 认识 强身健体 动作 灵活多变 鸡腿 内劲 实用价值 本能
摘要:初识心意六合拳,是我在晨练时看到刘海峰师兄在练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的动作嘛……说实话,样子很可笑。

但时间久了,也不觉得没有什么,但总觉得还是动作怪怪的。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认识了丁心忠师兄,并开始跟着学此拳。

初学之时,只是觉得好玩,但随着慢慢习练,发觉里边的内容不正是我们练武之人要追求的东西吗?结果越练越有兴趣,几乎是一有空闲,只要地点合适,都要"走两步"。

特别是后来接触到恩师马雷石先生后,使我感觉到,中华武术真的很神奇!大有今是而昨非之感。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中一个基本的初级套路。

四把拳,顾名思义,就是在套路中含有四把练法或是四种打法的意思。

据笔者祖父买金奎讲,当年武举袁长青,问及其师买壮图、李海深什么叫四把拳时,买壮图老师讲:“广而言之,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凡含此四把者皆为四把拳,窄而言之,凡含头上一把,肘上一把,手上一把,足上一把,或说:头、肩、肘、手或头、肘、手、膝者为四把,应取前者,后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海深老师进一步指出:四把拳分过步、疾步、垫步,都应该学会,熟练掌握,但表演时,应注意按体型,稍长者练过步,稍短者练疾步,注意讲究整体形象为好。

又说:四把拳是一个简单的套子,不应死练,在练其分形法时,谁喜欢哪一把拳可以随时增减上,但是要注意四把拳收势时要加上斩手,不练斩手不够整体四把。

买壮图老师又打个比方讲:四把拳像一个茶壶,斩手像是个壶盖,不带“壶盖”的练法有人抽象的称之为两把半,应该练上斩手,称四把为好。

于是袁长青前辈在两位老师指导下,将四把拳3种姿势的不同练法及十大动物形象,均按各式一着一式绘成挂图,双附上歌诀,供弟子们演练、学习、仿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老师承传的个人因素,不同风格的四把拳内容出现了,不论过步、疾步、垫步的四把,除了包含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斩手以外,还充实了其他形法的练习,姿势也不太一样,就是同一步型差异也不尽相同。

但都大同小异,基本格调没变。

大家都将四把拳拳歌看作是练拳之纲,俗话说:纲举目张,目张太远,断了纲,离开或远离了“纲”,就不叫四把拳。

四把拳歌歌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折身挑领阴阳式,膺捉四平足下抛。

四把拳演练前打青龙出水,也叫出横拳,此动一捶一掌扣合(也有双拳合抱的)由下中节起手,弧形打击中门,直击彼方胸腹部。

袁长青武举的挂图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前打一丈,疾步践窜“,简要地说明了此动起步要迅速,勇猛远打一丈不为疾。

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简介

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简介

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简介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简介马琳璋张宗球李玉贵在中华武术文化中,心意拳武术文化是值得一说的拳术。

经过多年的心意拳人的宣传和弘扬,现在很多人基本都知道心意六合拳是一种很优秀的拳种,它有实战的价值,又有养生的内涵,我们这一代有义务把它弘扬出来,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它应有的贡献。

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是当前全国心意六合拳四大区域中的一块。

已经有93年的历史,是1917年由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开山祖师宋国宾从老家河南省周口代来的,他在蚌埠开宗立派,将他所传授的心意六合拳命名为“宋门”。

宋国宾、河南周口人,师从河南袁凤仪处学得心意六合拳以后,来到安蚌埠,主持万胜镖局,将河南心意六合拳也带到蚌埠,又由其弟子从蚌埠传播到整个安徽以及江苏的徐州、南京等地;成为名符其实的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

1911年底,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于是蚌埠的水陆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货物运输日渐增加,蚌埠码头也开始兴旺起来。

当时的封建把头、青洪帮独霸码头,码头工人为养家糊口就起来斗争,所以,打架、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于是请拳教师教拳习武之风遽起。

宋国宾先辈就是那时从河南周口来到蚌埠。

宋国宾大师(1884-1960)河南周口人。

宋国宾在周口时曾拜万胜镖局的镖师杨少同为师学过少林、弹腿以及销子拳等,因和卢嵩高大师(1873-1961)是拜把兄弟,又经卢嵩高大师介绍拜袁凤仪高师为师学习心意六合拳。

以后袁凤仪的徒弟尚学礼、卢嵩高、杨殿青、宋国宾等下苦功练拳,武功卓绝成为周口四杰。

军阀混战期间,袁世凯委任他的小学同学倪世充为安徽督军,督军府建在蚌埠。

蚌埠成了安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蚌埠已经由一个小鱼村变成商贸集镇。

为了商业发展的需要,由商会召集商业同仁组成蚌埠市消防队。

宋国宾大师时任蚌埠消防队武术总教练,并在蚌埠教码头工人拳术。

据记载当时随宋国宾大师学心意六合拳的有2500多人。

••••宋国宾大师的得力徒弟有何顺成、褚衍玉、李文彪、孟庆和(排名不分先后)等不下几十人,为了打码头的需要,都学得宋门心意六合拳的实战拳法,以后,这些徒弟都各有传人。

皖西北地区心意六合拳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皖西北地区心意六合拳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流, 导致水 平较低 .
表1 皖 西 北 地 区心 意 六合 拳 发 展 简 况
毫 州市 : 亳 州市 曾经隶 属 于阜 阳管辖 , 当地 习武 风气 很浓 , 2 0 1 1 年 由一名 上海 拳 师成 立 了心意 六 合 拳研 究会 , 但是 由于管 理 混 乱 、 创 始 人也 已离 开 , 现 在 毫州 的心意六 合 拳 研究 会 已经 名存 实 亡 , 目前 实
合拳的协会或研究会 , 有心意六合拳组织 的地 区活 动开 展得 比较 正规 , 除 了晨 练 , 平 时也 有 固定 开展 教 学 的时 间和地 点 , 而 没 有 心 意六 合 拳 组织 的地 区主
要是 以一 些 拳 师 在 广 场 公 园 等 地 进 行 教 拳 ( 见 表 1 ) , 或是个人通过 书籍、 视 频 等 形 式 自学 , 缺 乏 交
拳的传人 , 是太和县张云龙的师弟 , 所 以, 阜 阳市心
意六 合拳 协会 与太 和县心 意六合 拳研 究会关 系非 常 密切 , 但是 由于 缺 乏影 响 力 , 经 济 上 的 回报 较低 , 没 有受 到政 府 的重 视 , 因此 , 阜 阳市 心意 六合 拳协会 的
发展 不 如太和 县.
织 比较少 , 主要参加一些武术 的邀请赛 和心意六合
拳 的专项赛 事 . 除 了 日常 在清 真 寺 、 公 园、 广 场 组织 会 员进行 常规 练习 之外 , 也 在 暑 期 组织 免 费 的心 意 六合 拳培 训 , 吸引 了不 少 武术 爱 好 者加 人 心 意 六合 拳协 会 , 为心意 六合 拳 协会 的壮 大 起 到 了一 定 的 积
前来 看 , 这 些组 织主要 是进 行技术 教授 , 大型 活动 组
拳选手, 使心意六合拳这一古老而又神秘 的回族武 术走进央视“ 武林大会” 栏 目, 并被聘为大会专家评 委, 心 意六合 拳 培训基 地总教 练 . 其弟子 在一 周 的拼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九宫阵说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九宫阵说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九宫阵说作者:李汉铭来源:《少林与太极》2020年第02期当今,心意太极八卦的诸多练习者,大都不具备散打的条件。

这是因为不少练习者失去了步法,特别是九宫步传承和练习方法。

没有九宫步这个支撑点,如鱼离开了水,如果要进行散手实作,必走歧途。

为什么?比如,心意六合拳法都是“圆势”,散手时必须在“圆势”的九宫步里,方能得到发挥,两圆合体,相照生辉。

拳法的圆“鱼”,游在步法圆活的九宫“水”中,可随意而转,随转而发,这是中华传统武术的精华。

散手时,若失九宫步,必走拳击步。

拳击直行步,手足不停地停顿,在等待发力的起发点,这是拳击永远无法改变的行拳规律。

而心意六合拳的九宫步,循圆旋转,时时不停,双手绕圆,刻刻不休,手足联圆,永无停顿,在旋转的过程中,拳技顺圆随发,无须等待发力的起发点,这是中国武术的神奇。

武当派拳种,如果没有九宫步的统领,也就失去了“圆行法”,必然按照拳击“自行法”进行散打。

因为,行走的直进直退,打拳的直伸直回,这是人类的自然本能,与生俱来,所以不少名师上擂台采用的却是“临时凑合”的拳击步法,原因就出在这里,平日所学统统无用,留下来的唯有跟着拳击一起蹦蹦、一起跳跳。

由此而论,武当三脉,若失九宫,必走上拳击歧途。

我在上文反反复复提及三脉九宫,那么,心意太极八卦的九宫大法是什么样子?天生地造出了何术?(一)八卦九宫:术名,单换掌;演化,阴阳鱼,技在上盘。

(二)太极九宫:术名,琵琶勢;演化,两翅摇,技在中盘。

(三)心意九宫:术名,虎摆尾;演化,六合手,技在下盘。

三脉九宫,皆由“无极功”生化而出,太极九宫多柔化,八卦九宫多飘逸,心意九宫多刚触;三脉九宫,可互为通联,各脉盘位又可自变上中下三盘。

九宫之密,独尊一式,不碰不变,一碰就变,可化无尽手。

三脉九宫,皆为十字手,所云“十字手法变不尽”即此真义。

这里,必须明确:任何组合九宫和一切自编套路,都是无用之物,因为临阵拆招,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散手决斗。

练功就是找劲

练功就是找劲

练功就是找劲 5530有的说,武惟快不破;有的说,武惟力是尊;有的说,武惟灵最真……在中华武术的大树下,不同的分支流派都以迥然相异的角度诠释着自己对武术本质性的领悟。

在武术理论的指引下,悠悠岁月里,神州大地上绽放了各式各样的拳术、器械花朵,无论寒暑,争妍斗芳。

尚明心意六合拳却一直以找劲作为整个拳理的根本目的,从始至终的贯穿其中。

灵劲上身天地翻“练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这是人尽皆知的《岳武穆拳谱》里一句关于劲路的描述。

那么,何为灵劲?灵劲就是拳说中所指的“艺”,好一个艺字难得。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节。

2005年春天对于李洳波来说,也恰是如此。

“我是安徽省明光市的心意拳爱好者,看了您的光盘,有个想法……”,对方在电话里似乎有难言之隐,或不好意思开口的要求。

“你直说,有啥想法就说。

”李洳波痛快地回答。

“想请您来一趟明光,咱们见见,您看……?”对方试探着说出来。

“行,我去。

”李洳波爽利地答应了。

这就是李洳波从2002年应邀完成了人民体育出版社发行了《心意六合拳》全套光盘后,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收徒时代。

从一招一式的盘练到详尽细致的讲解,从心意六合拳历史到自己习练此拳的心得,悉数尽奉,光盘不仅是心意六合拳爱好者初学时的一个入门指导,而且是一位老拳师对中华古拳术的一份赤子之心。

这套光盘和此后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的李洳波专著《心意六合拳》,被业界并誉为心意六合拳史上最为详尽的拳术典籍。

“这对于我自己而言,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李洳波这样说,“在一个相对有压力的环境下,有时限、有要求、被检验的情况下,系统地整理自己近五十年对心意六合拳的理解。

”晴热的午后,长江的湿热还在肆虐着这个数百年前,大明王朝创建人朱元璋出生的城市——明光。

汽车站的停车场里静静地守候着两辆黑色的小轿车,车旁边站着四个身形同样健硕,身高大约一米八左右的中年男子。

他们不时地看看表,互相对视一下,沉默的空气中弥漫着一份期待和焦灼。

心意六合拳秘传“两把半”

心意六合拳秘传“两把半”

心意六合拳秘传“两把半”杨耀钧先生86岁练功(1986年)两把半是心意拳门中秘传套路。

全套虽只数式,但其势天翻地覆,恨天无把,恨地无环,出招凶猛狠快,劲势雄健,极具爆发内劲。

两把半共二趟九式,由心意门七代宗师杨殿卿,杨瑞堂(河南周口人,回族)传扬耀钧。

杨耀钧先生(河南周口人,回族,系心意宗师买壮图孙女婿,殿卿之侄)传杨金柱。

杨金柱先生(宁夏吴忠人,回族)传子杨文舜。

两把半盘练法:1、熊出洞:左脚在前,身向右侧,整体下蹲,两腿弯曲,前后相套,左掌置右腮处,掌心向内,右掌置右胯处,掌心贴胯,目视前方。

(图1)2、接把:左转身,上右脚卷地风,同时右掌握拳由下向上撩击、高至腹部,左拳从右腮向下向前击出,高同肩平,回左掌拍右手腕。

(图2)3、鹰捉虎扑:双掌交叉上举,掌心向内(左掌在里右掌在外,紧贴左手背),同时上右脚卷地风,双掌前撞,翻账拍按,左腿上一大步成牮柱式,(注:牮(音jian箭)指的是庙中斜着支撑的柱子)同时双掌撕拽而下,左掌靠左膝内侧,指尖朝前,右掌置裆部护裆。

(图3)4、横拳:右手握拳,拳眼向上,左掌五指张开贴在右拳上,同时起身,右脚上前半步,震脚,双手由下向上划一弧形收至腹部,左脚上前一大步成牮柱式,双手由下向上撩击,高与胸平,目前视。

(图4)5、转身挑领阴阳势:全身整体下蹲,右手下插至左胯旁,左手上提至右腮旁,右后转身,右腿上步右掌上挑,高过头顶,全身起立,左手下按至裆前,左脚上半步,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跟着地,脚尖翘起。

(图5)6、沉劈:左脚垫步上右脚,脚尖翘起,全身下蹲,同时右掌尽力下劈,至裆前手背靠右脚心,左掌上提至右腮旁,掌心向内。

(图6)7、挑领:左脚猛蹬,右脚上一大步成牮柱式,同时右掌由下向上向前发崩抖劲挑起,置头部前上方,掌心向后上方,五指张开,左掌下按至裆部护裆。

(图7)8、并步单掌:左脚上一步和右脚并齐,左掌扶右掌腕部向前击出,高与肩平。

(图8)9、转身鹰捉虎扑:(狸猫扑鼠)左后转身,双掌交叉上举,掌心向内(左掌在里,右掌在外紧贴右手背),同时上右脚卷地风双掌前撞翻掌拍按,左脚上一大步成牮柱式,同时双掌撕拽而下,收至腹部,随着左脚前落双掌向前击出至左膝前(狸猫扑鼠),雷声收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大师李金全李金全,汉族,1934年出生安徽定远县,从小家境贫寒,13岁经亲友介绍举家来到蚌埠谋生,住家和一代宗师宋国宾先生门邻,来到蚌埠先在一家商号担任小伙计,金全先生自幼聪慧,闲时喜欢摆弄拳脚,后经商号老板介绍,拜一代宗师宋国宾先生习练心意六合拳。

先生拜师后一边做商号里的工作,一边向宋师学艺。

那时先生年轻,夜以继日刻苦练功,先练基本功,踩鸡步,站桩功一练就是三年,宋师看先生很有天份,能吃苦,勤奋好学,深受宋师器重,逐将心意六合拳的心法授于先生,先生潜心用意,深有所悟,一练又是六年,终获得宋师的真传,先生在心意六合拳的技、理、功上有自己独到悟性和见解,每一式、一招都能做到内、外“三合”既“六合”,“脚手齐到方为真”,实战时反应快似闪电与人较技时看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受到师兄弟们一致好评。

一九五四年淮南大通煤矿招工,宋师恋恋不舍和爱徒分手,再三嘱咐,“到淮南找个好工作、按个家,淮南还有你几个师兄可以帮助你,可你千万不要丢了拳,闲时好好练,发扬广大这门拳。

”先生牢记宋师的话含泪拜别老师,来到淮南。

先生一到淮南首先拜见师兄周祥山、王成立、薛德昌谦虚向师兄请教,学习、工作后每到休班时都去看望师兄,先生尊师敬兄的美德感动了一代代学生。

在淮南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每天练功不辍,到了晚年功夫已达到
化境,其内气已走遍全身,至灵劲上身天地翻之功夫。

八十年代初先生开始收徒,传授心意六合拳,收徒数十人,先生传艺认真、用心、负责,其中入空弟子于志文、刘志海等人最为优先,他们经常参加全国和各省、市的武术比赛,都得到很好的成绩,现在也在教徒弟,为发扬光大宋门心意六合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今金全老先生以八十余岁,仍性格开朗、身体娇健、步法灵活,继续给徒弟传授品德求武理,为传承弘扬宋门心意六合拳献出了毕生精力。

李金全呈上
2014年7月8日
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大师薛德昌
薛德昌(1923年—1986年)汉族,祖籍,江苏徐州人,自幼酷爱武术,学过多种拳法,尤喜实战,其功底深厚,他为人心胸宽广、待人忠厚,有胆有志,当时在十里八乡就名闻遐迩。

一九四五年来蚌埠拜一代宗师宋国宾先生习练心意六合拳。

宋国宾精通少林、八卦、心意六合拳,当年在河南周口和师兄卢嵩高在“德胜镖局”同理镖业,还有师兄尚学礼,杨殿卿在“江湖”人称“河南四杰”。

一九二零年宋师与师兄卢嵩高来到蚌埠一同打拼,以水、旱码头为业。

后卢师前往上海以教拳授徒为业,六十年代初逝于上海。

宋师在蚌埠一边打理产业,一边用毕业精力钻研心意六合拳理。

功夫已达化境,其内气在丹田小腹如扣一大碗,任意窜动到全身各个部位,技臻神化之境至大成。

后在江淮大地,广收弟子数百人,入室弟子39人,宋国宾是在安徽传播心意六合拳第一人,是安徽宋门一代宗师。

薛德昌拜师后,勤奋好学、四季苦练,十年寒署,逐渐撑握了拳中之精华奥妙,宋师每教练一个单式他每天都练数百遍,先生认为“百练为精、千练为神、拳打万遍神理自现。

”先生功力深厚,出手快捷,打人不可防,绰号“通臂手”,由于先生的品德和智慧高尚,深得宋师的喜爱,所以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先生,得其真传。

从此先生不离宋师,朝夕苦练陪伴左右。

解放前,先生的岳父在蚌埠经商是商号的老板,家中也算富有。

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当时在宋师的水、旱码头做工的都是穷人,为了生计经常发生械斗,特别是回汉两族交往甚少,隔阂也深,每遇此事,先生必去,讲和了好,讲不合就比试拳脚,每次于人相较,无不是随心所欲,手到成功。

为师兄弟所称赞。

也是宋师的得意门徒之一。

薛先生,名生之大,当然有人不服,经常有人找茬,先生都以高超的武功一一将其制服,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

当年的蚌埠街,号称“小上海”,鱼龙混杂,什么样的角色都有,政府又不作为。

当时有个出了名的小恶霸,平时欺压百姓,名叫王二强,外号二狗子他仗着自己是保安队的警察,又会一身武功,所以平时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不知被谁请来找事,这天薛老先生在茶馆喝茶,王二狗后面跟着两个人大摇大摆进来了,一进门就问谁是“通臂手”听说会二下子,我来试试。

说着就扑上来了,先生一看来势不好,从板凳上向下一滑来个“卧龙搜骨”,起手一个“迎门铁臂”把王二狗打出一丈开外,摔在大板凳上,把板凳砸断二节,摔在地上嗷嗷大叫不能动,两个随从吓的脸色仓白,架着王二狗就跑,众人见壮,四处散去。

一九五一年春天蚌埠刚解放,一天宋师语重心长的和爱徒薛德昌讲“蚌埠看来你是蹲不住了,你得罪这些人他们一定会报复你的,我思来想去你还是要走,到淮南去,淮南有你师兄周祥山他会照顾你的,这样你不得受害,千万不要忘记练自家拳。

”先生谨听师父的教导来到淮南煤矿。

到淮南后先生每天都到淮南八公山下练功不辍,六十年代末在淮南教徒数十人,淮南自古以来有“八公山下草木皆兵”历来
有尚武之风,是武术之乡,得其先生真传的有:
薛宗明(其长子)一九四八年出生淮南,幼年随父习练心意六合拳,后拜上海名家蒋鸿兴为师深造心意六合拳理。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武术六段,现任淮南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淮南心意六合拳研究会会长。

张永海:一九五一年三月生于淮南,汉族,淮南人,一九六九年拜杨春荣先生为师习练心意六合拳,后拜胡玉美、薛德昌大师学练心意六合拳,九十年代拜上海心意拳名家蒋鸿兴先生继续深造。

现任淮南武术馆馆长,淮南心意六合拳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蔡长斌:一九四六年生于淮南,自幼酷爱武术,先生拜胡玉美、杨春荣、薛德昌先生为师,七一年拜马金标习练八级拳、昆山刀等,1983年学习杨式太极拳,拜大师付中文先生,蔡长斌一身博学多才,自成一体,得到武林界同仁一致好评,现在淮南市担任淮南武术馆副馆长,淮南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教练部副主任,中国武协会员,国家武术六段。

汪朝军:生于一九六一年,自幼随家父学习武术,少林、武当等多种拳术,学习武医绝技、针灸、刺血、火针等多种手法把武术和医术融为一体,为百姓解除病痛,分文不收,后又和家门叔叔杨春荣习练心意六合拳,造旨颇深,先后拜胡玉美大师、薛德昌大师深造拳术,现任淮南武术馆副馆长,淮南心意六合拳研究会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武术六段。

李明甫:一九六零年生于淮南,汉族,淮南人,自幼出家少林寺
习练拳术,先后拜杨春荣、胡玉美、薛德昌习练心意六合拳,八十年代在淮南创办淮南少林武校,任校长,后又办淮南民甫中学,任校长。

桃李满天下,现任八公山区武术协会主席,淮南心意六合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武术六段,他是世上一个传奇人物。

王家海:一九五六年生于淮南,汉族,淮南人,自幼酷爱武术,摔跤,先从师傅中文大师操练太极拳,后拜薛德昌大师习练心意六合拳,他融摔跤、擒拿武术为一身,品德高尚。

淮南市心意六合拳研究会
二零一四年七月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