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

合集下载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备注:此谱(由浙江上虞启蒙恩师刘雪炎师傅根据其师:李青山,汪百盛师傅的手抄拳谱整理!李青山,汪百盛皆是卢嵩高弟子)(宋玉喜2018年3月根据2010年刘雪炎师傅赠送打印稿谱整理)如有误,请校正!题词心意六合勿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

--岳武穆题精养灵根气养神原武艺从来不轻传,无穷奥妙在其间;果如岳公师有道,真传自会对我言;武艺从来是黄金,师长跟前要殷勤;果如武诚忠目敬,哪怕师长不用心。

--姬隆丰题《心意六合拳》内名《守洞尘技》心意拳中的心是指人的大脑而言,所以说:人根朝上,树根朝下,意就是意识,唯心有所感想,意必至,动则心与意合,二者不能分离。

六合者:即内三合与外三合也;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指: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再具体地讲,就是部位相合,左右皆同,气力一致。

例如:左手与右脚合,右手与左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前与后合,六合互相联系,结为一体,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穿心意。

锻炼要则:三练三不练三练:冷冬!三伏天!精神愉悦!三不练:刚吃饱饭!肚子饿!睡眠不足!无论何时锻炼要理解人体之三节,四稍,五藏,六腑,奇经八脉,六经,三焦,营卫气血,脉络和身法。

理解这些项目的意义,功夫才能练好,又能健身治病救人。

分述如下:(一)所谓三节,是指人体各部位关节而言;这三节总的从全身来说分为:稍节,中节,根节。

这三节之中,又分为稍三节,中三节,根三节,三三分为九节。

头为稍节,胸为中节,腹部丹田为根节,这是身躯的三节,也就是总节的三节;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这是臂三节,也是稍三节;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这是腿三节,也就是根三节。

这九节必须合而为一与六合的精神完全一致。

这九节合而为一叫作相合一气,也就是练功时必须气贯全身,各节一贯的精神。

除去三节中的九节之外,还必须理解这九节之窍。

在练功时,运动哪节,以意想窍,既可以使骨节松开,而气涌过九节之窍。

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

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

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心意六法即: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这六种极具特色的心意拳基本行拳要领,又称:六艺。

谱云:身成六式。

时下发表有关:六法的论述不多。

或看似旁征博引颇为翔实丰富,实则繁琐驳杂令人如入雾中难知要义,或未的真传专为拾人牙慧,只言片语支离破碎,误人非浅。

今特去其枝叶,以简明直接之语将:六法,要义详述于下,学一阅自明。

一、鸡腿谱论:此艺拳中最当先,落意前后紧相连。

剪股磨踵忍二便,踩断黄泉照三尖。

师言:打遍天下老鸡形,极言:鸡腿妙用。

鸡腿既言步法,又言足打之法,实则论下盘功夫要皆,下盘为拳法的根本,若无坚实的下盘功夫,其余一切皆成空中楼阁。

1、鸡腿之法:双腿弯曲,两膝内裹,剪股夹裆,行步为直线,直进直出。

前腿未起后腿即随,前腿未落后腿即追,双腿磨胫磨踵,踩踏而行。

2:鸡腿优点:首先两腿弯曲内裹,使下盘坚实而富有弹性,便与卸掉对方的劲力与借助地面仅作用力发动周身之劲。

自然灵活:鸡腿步法近乎于日常行走,不似弓马步。

开裆较大,有碍灵便,自而自然轻灵,移动甚活,步紧如风,可配合全身达成各种防守与反击动作。

藏腿膝之技:鸡行之步,看似平易无奇,实则暗藏腿膝之打法:起脚如风刮地风,进步踩踏有奇功。

提脚直击刮敌之胫骨,落步如踩踏毒物,每步中皆是:远则足打,近则提膝。

自后腿而发,谱云消息全凭后腿蹬。

护裆:裆部乃人身要害,十分脆弱,不堪一击,鸡腿之法磨胫磨踵,双膝内裹,时时夹裆,保护极为严密。

日久定形,临敌之时完全不必再有意护裆,可习惯成自然,全无撩裆之险。

二、龙腰谱云:存意搅海上重天,三折之体寓其间。

蓄势旋拧根节动,上下相合裹意先。

龙:中华民族尊奉之神物,云龙九转,变化多端,心意拳取之盘旋之状,九曲三折之体,而成:龙腰之法。

1、龙腰之法:一指身形的旋拧折叠,一指身法如游龙,曲伸自如变化莫测,收如伏猫,纵如放虎。

龙腰优点:利于发劲,此是龙腰之法最大的一优点,腰部的柔韧灵活,可令周身劲力一气贯通,使劲力能在体内通畅流动,且龙腰之形旋拧折叠,如紧压之弹簧,满绷之弓弦,蓄劲待发,一旦得势,展身吐放,即可随时产生强大的爆发力,如决堤洪水,势不可挡。

心意六合拳—虎形四把

心意六合拳—虎形四把

一、起势抱元:双脚略与肩宽,直立,两手抱元,左手拳、右手掌同时起,作拱手状,右手掌抱于左拳,离胸前尺许,一般作礼节用。

二、剁捶:①起式:右脚上提,右掌变拳,双手在怀内划圈,挽滚而起,高过于眉,右脚起步同时,身体极力下蹲,再滚而起;如图2。

②落式:起式不停,右拳用力向下剁捶,左手掌同时合于右拳腕部,右脚用力震脚成右鸡步,如图3。

要求:做到三尖六合,四面包骨,以意领气,眼似铜铃身似碑,脚似钉耙手似锥,使三节劲、九节力、全身上下浑然一体。

下落时,气生丹田,气发为生,声随手发,手随声落,“噫”的一声从丹田发出。

三、黄鹰扑翅:右拳变掌,往右后方拽,左手由胸前弧线向右后方扑,同时左脚上前一步,变为左鸡步,两手抱于右侧,掌尖对掌尖,如怀中抱月,目视前方,如图5。

要求:脚到手到,协调一致。

四、燕子抄水:左脚向前方移一大步,右手掌同时往下插,如图6。

要求:左腿要伸直,右腿要卧下,两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贴于右大腿上,身子略向前倾。

五、根节巴掌:上动不停,左腿前弓,左手回收,随即,右腿前提,左掌托于右腿内侧,往回收,于胯前丹田处的同时,右手掌以同样姿势往上托于口平,称为过手,如图7、8。

突然左手掌向下按的同时,右手掌用力往前推,同时右脚落地,成右弓步,如图9。

要求:手到脚到,劲从脚后跟起,头往上顶,臂往下垂,手往前推,脚往后蹬,形成抗争力,左手掌向下按至左腿外裤缝处,右手前推时,口发“噫噫”之声。

六、飞鹰啄:右手掌上翻,掌心朝上,变为鹰爪,往回带,左手掌也成为鹰爪,紧靠右手内侧小臂处,以助势,身子同时后坐,成右鸡步,蓄力以待发,如图10。

两手变掌,掌心朝下,手指向前,如白蛇吐信之状,与右脚同时起,手向前标,脚向前蹬至极处。

平胸为度,如图11、12。

要求:脚手同时起,同时到位。

七、双连把:又名双推手,右脚落地,两手同时收回到两肋处,如图13。

右脚震步满脚落地,落地有声,重心在于右腿,蓄力待发,左脚上前一大步,为左弓步,同时两手用力往前推,如图14。

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戴氏心意拳戴氏心意拳是我国内家拳种之一。

中国四大优秀传统名拳之一。

是一种保守、神秘、威力强大的拳术。

至今外人难窥其径。

拳艺窥探戴氏心意拳,亦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是我国武库之中极为优秀的内家功法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神妙莫测,将佛家,道家,儒家功法、理论熔于一炉,是一门科学的内外兼修之武术。

几百年来,此拳在山西祁县戴氏家族中秘不外传,其功法顺大自然客观生化规律,以天地阴阳之平衡,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论为戴氏心意拳之精髓。

戴氏心意拳是先存三大著名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形意拳的鼻祖。

内讲究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外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

故人又称戴氏心意拳为心意六合拳。

拳法起源戴氏心意拳发源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戴氏心意拳创始人名戴隆邦,系山西祁县小韩村人氏,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享年89岁,他自幼嗜武,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一丝不苟,在武术世家的熏陶下,学文习武,全面继承其祖师爷戴伯苗所传的意拳,得意拳之奥妙,后承姬氏所创心意六合拳,并得曹继武先生传授古心意拳,傅山先生传授内功心法(小周天功),结合各种武术(螳螂,八卦等)创戴氏心意拳。

武术界将他尊为心意拳的开山鼻祖。

拳法风格戴氏心意拳是“脱枪为拳”,意为从枪法中领悟出来的拳术。

相传为岳飞处习得。

“枪挑一条线”。

故习练此拳时也是走直线往复。

戴氏心意拳主张后发先至,抢占中门。

拳谱说:“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

”“练拳时无人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

在交手时,则要求“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

戴氏心意拳从创始后只传家人,极少传外人。

(偶有传乡亲、外戚,李洛能是唯一的例外),一因此功不出则已,一出手非死既残,祁县有俗语:“太极十年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二因戴家后人基本靠保镖护院,习武吃饭。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中一个基本的初级套路。

四把拳,顾名思义,就是在套路中含有四把练法或是四种打法的意思。

据笔者祖父买金奎讲,当年武举袁长青,问及其师买壮图、李海深什么叫四把拳时,买壮图老师讲:“广而言之,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凡含此四把者皆为四把拳,窄而言之,凡含头上一把,肘上一把,手上一把,足上一把,或说:头、肩、肘、手或头、肘、手、膝者为四把,应取前者,后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海深老师进一步指出:四把拳分过步、疾步、垫步,都应该学会,熟练掌握,但表演时,应注意按体型,稍长者练过步,稍短者练疾步,注意讲究整体形象为好。

又说:四把拳是一个简单的套子,不应死练,在练其分形法时,谁喜欢哪一把拳可以随时增减上,但是要注意四把拳收势时要加上斩手,不练斩手不够整体四把。

买壮图老师又打个比方讲:四把拳像一个茶壶,斩手像是个壶盖,不带“壶盖”的练法有人抽象的称之为两把半,应该练上斩手,称四把为好。

于是袁长青前辈在两位老师指导下,将四把拳3种姿势的不同练法及十大动物形象,均按各式一着一式绘成挂图,双附上歌诀,供弟子们演练、学习、仿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老师承传的个人因素,不同风格的四把拳内容出现了,不论过步、疾步、垫步的四把,除了包含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斩手以外,还充实了其他形法的练习,姿势也不太一样,就是同一步型差异也不尽相同。

但都大同小异,基本格调没变。

大家都将四把拳拳歌看作是练拳之纲,俗话说:纲举目张,目张太远,断了纲,离开或远离了“纲”,就不叫四把拳。

四把拳歌歌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折身挑领阴阳式,膺捉四平足下抛。

四把拳演练前打青龙出水,也叫出横拳,此动一捶一掌扣合(也有双拳合抱的)由下中节起手,弧形打击中门,直击彼方胸腹部。

袁长青武举的挂图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前打一丈,疾步践窜“,简要地说明了此动起步要迅速,勇猛远打一丈不为疾。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

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1.熊出洞(六合式、轻步站、侵扑站)左脚在前,身向右侧,整体下蹲,两腿弯屈、前后相套,双手抱置胸前(也可以左手护右腮、右手护胸前)。

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两眼平视(图1)。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冯志华心意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一个非常重要的套路,也是唯一的一个古传套路,历来为心意门各门派珍视。

心意四把捶素有短拳之称。

拳势简朴,技击性强,是擅长爆发内劲的优秀传统套路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心意六合拳母艺四拳八势,并内含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因此最早也称为十形合一。

是心意六合拳最原传的套路。

在心意门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盘艺图解2.虎扑(三尖照)左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手下按,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右,右掌按至裆前,左掌下落至左腿内侧,使鼻尖、膝尖、脚尖成一直线(图2)。

3.过步箭窜右脚向前迈进一大步,紧接着在左脚过步至右脚前。

过步时两肘护肋,手护胸(图3)。

4.猴竖臀左脚尖上翘、脚跟略触地,右手握拳落至右腿外侧,左手变掌贴置左小腿内侧,右腿尽力下蹲,腿弯、臀部、脚跟成一直(图3)(图2)(图1)60少林与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角,成横拳熊势(图4)。

5.打横拳(头拳)转体右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图6-7)。

7.上步撕拽(丹凤朝阳)上左步随之上右步,右脚置左脚前,同时左手下落至裆前,掌心下按,右臂上伸至头前上方,掌心向左,重心置于左腿,右脚尖点地(图8-9)。

8.势如劈竹(沉劈)右掌猛然向下沉劈,左腿随之尽力向下蹲,右腿屈膝、脚跟略离地,脚尖上翘。

右掌下劈至右腿内侧,五指炸开,掌心向左,贴置右小腿和脚心,左手当右掌下劈时交叉上升至右腮旁,五指炸开,掌心朝面部(图10)。

9.挑领左腿尽力猛向上蹬起,右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右臂在身体上起时,由下向上、向前发崩抖劲挑起,置头前上方,掌心向后上方,指掌分开,臂上挑略过头,左掌在右臂上挑时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五指炸开朝前(图11)。

《心意六合拳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心意六合拳拳谱姬夫子曰: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以此作身法,此拳名曰七拳,揝捷括胯挑领,去势虎扑,把把鹰捉。

又曰:但遇人者,手摧搐不止,多出变化,三存者不上,心里所昧,原来是本身不明,四稍上中下,三节分明,四稍具齐,无不取胜。

又曰:头打乐意随身起,去而未去召中央,踏动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又曰:肩打意合并阴阳,两手只在动内藏,出动入动紧随身,脚手齐到绝为真。

又曰: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和全,气孚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能教不是莫教停,蛰应未起雷先行,风吹大树百枝摇,心要动,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站身平,进中间,手起似虎扑,脚起不落空,遇敌方耐战,放胆尽成功。

又曰:六合,五行,四稍,三节,三心,三意,三尖。

六合要合,五行要顺,四稍要齐,三节要明,三弯要对,三心要实,三意要连,三尖要照,原来是本身去处。

又曰:六合:外形,手与足合,肘与腠合,肩与胯合;内形,心与意合,气与力合,乃为六合。

又曰:五行,心动如火焰,肝动如飞剑,肺动阵雷吼,脾动肋加功,肾动快如风,五行顺一气,放胆即成功。

又曰:四稍,舌为肉稍,手指、脚指为筋稍,牙为骨稍,浑身毛孔为血稍,乃四稍分明。

又曰:三节,上节不分明,多出七千十二般神拿,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出七二盘跌,乃三节也。

诗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阴阳势,莺捉四平足下抛。

三节分明,手起横拳势,势难招展,展开四平前后稍,望眉攒,加反背,如虎搜山,斩手炮,掉形如风,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踩打莫容情,抢了起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进不能胜,必有寒势之心,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如践鼠战壕,遇着要取胜,四稍俱要齐,手起脚不起是枉然,脚落手不下扑是狂然,未起是占子,未落是墜子,三心不连,必定学艺浅,拳出莫空回,空回总不奇,兵行论道,抢夺如射箭,兵战杀气,拳上一气,无不取胜,君与臣,将与兵,共合为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远近一丈步为捷,两头回转一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尽在眼前一寸中,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事难行。

实战必练!心意拳六合拳之四拳八式

实战必练!心意拳六合拳之四拳八式

实战必练!心意拳六合拳之四拳八式展开全文四拳八式是周口河西尚学礼系心意六合拳之母体拳艺。

“四拳”指:头拳(横拳)、挑领、鹰捉、斩手。

“八式”指:头拳熊式、头拳鹰式;挑领熊式、挑领鹰式;鹰捉熊式、鹰捉鹰式;斩手熊式、斩手鹰式。

歌诀曰:“鹰熊斗智,取法为拳。

阴阳暗合,心意之源。

”又曰:“已成四拳,随机应变。

静如山岳,动则崩翻。

”一、头拳(横拳)1、头拳熊式重心置于右脚,右腿尽力下蹲,臀部、腿弯和脚跟成直角三角形;右手握拳置右腿外侧,头和上身垂直;左脚在前,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左掌五指炸开,中指贴置左脚心,掌心向右;两眼平视前方(图1)。

2、头拳鹰式左脚向前猛迈进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拳从右胯下上提击出;左手随之从左脚处撩起,与右拳相合;左掌五指炸开,由下向前、向上撩击;双臂高与胸平,沉肩坠肘;两眼平视前方(图2)。

功法要旨:身稳心正,三尖相照,两眼平视,握拳似卷炮,四梢劲齐,拳势由下向上一提,双臂撩击而起,形如飞燕取水,意欲“恨地无环”。

用法要旨:艺在防下而后上步撩打敌之阴部。

同时也可变艺撩击敌之腹、胸及下颏。

二、挑领1、挑领预备式左脚着地,右脚在前,右脚尖点地;右手向上前伸,掌心向左,五指炸开;左掌心向下按至裆部;两眼平视前方。

(图3)2、挑领熊式全身带动右臂猛往下沉劈;左腿随之尽力下蹲,腿弯、臀部、脚跟成直角三角形;右腿在下劈的同时,屈膝,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右手劈落至右腿内侧,右掌中指贴于右脚心内侧,五指炸开,掌心向左;左手在右手下劈时上升至右腮边,掌心向面部(图4)。

3、挑领鹰式左腿用力上起;右脚猛向前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右臂在起身的同时,由下向上、向前尽力挑起,上挑时手臂略微外拧,五指炸开,掌心向斜上方(也可握拳);左手在右臂上挑之际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四指朝前。

(图5)功法要旨:身稳心正,三尖相照,两眼平视,四梢劲齐。

下劈之势,束身紧凑如抱一团。

上步起身要尽力外展,势之起落犹如弹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套路荟萃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秘传七星内劲功定步发力和活步套路(民间庶乎失传抑或演绎异化),以及河南安徽等地流传的“十形连环”“十形合一”“十形七拳”之精华,依据姬祖师墨本“十大形阐微述真”之拳论而创编。

“真”者性也本也,“真形”者,动物之本性本真本能也。

取其真意寓其形骸。

师曰:“十大真形”是一种功景境界,是一种参悟与体认,是一种自然法则和辨证法规律,绝不是外形的模拟和塑造……此套路简洁,劲意遒放。

练时寓蕴“勇猛短毒急快狠利”八字心法,以及阴阳暗合五行生克“道”的运化之理、数、象。

演练时必须在心意内功基础上施以心法,方可卓有成效。

请注意,演练套路时不存在什么“呼吸之法”。

(一)静立放松面向东方站立。

两手直臂外旋翻掌朝上,从两边缓慢提绕至头顶,随吸气意念宇宙精微从我“五心”进人丹田气穴正置完毕(即直臂上绕与吸气意念同步进行)。

略停1秒,两手内旋翻掌朝下,掌指相对,经头胸腹缓慢往下按,按到裆部后,恢复立正姿势的同时,意念宇宙精微从气穴充斥四肢百骸,正置呼吸完毕。

一吸一呼约30秒到1分钟(图1)。

(二)第一式熊出洞(侵扑站)用鼻顿吸一口气立即闭息之同时,震右脚出左脚,右腿半蹲支撑全身重量;双手由怀里向上向前再略向怀里勾搂,抖颤晃膀,左手落于胸前略上,右手落于腹前,双手下勾,松垂拉。

头略抬起,两眼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图2)。

(三)第二式鸡形大劈左脚向前上步,右脚刮地而起,脚尖上翘,离地约四五寸(一般不超过7寸);左手由怀里向上向外拔至胸前的瞬间,右臂上提并迅猛地由右上方往左下方劈下,五指揸开,手心往内凹。

意念双手被我劈成两半,体悟狠毒以及落为顺意(图3)。

要点:当右臂向左下方劈至胸前,左手反衬迎击右尺臂内侧可以击出声响并产生发力效果,同时带出风声。

左手反衬后向右肩上方反插至右耳旁,掌心向外,以护右头脸部。

(四)第三式野马闯林(马奔把)右脚上前一大步,左脚随之托蹭一点点;右掌变拳向前崩击,左掌变拳向下向怀里再向前向上绕行一周,抵住右臂腕侧,与右拳一起向前崩击,拳面均朝上(图4)。

要点:崩右拳与上右步要同步协调、要猛。

(五)第四式追风赶月右脚向右前方略上步,随即上身右转90‘大拧中节,左掌向右下插至右胯外侧,右掌向左上方反插至左肩外侧,五指揸开,掌心向右(图5)。

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半步成左鸡步;右掌下落的同时左掌向前方分拔,五指揸开,掌心均向里(图6)。

注:追风赶月把,即与民间心意六合拳所流传的“撩阴”近似,主要砍击对方阴部,致人于死地。

(六)第五式一头碎把碑把(鹰落式)接上式,左脚不动,上身左转90°,右脚刮地而起,离地略三四寸高,脚尖上翘(俗称地风);右拳屈肘操起,拳面朝前,左拳附于右肘弯处(图7)。

上动不停,立即上左步,迅疾束身折腰(又称龙斩身),左拳往下砸,右拳向后抽拉,头往前略向下猛然栽撞(对方胸腹)(图8)。

要点:头往前栽撞时要顿发雷声“咦”!雷声为“身成六式”之一。

发雷声时,舌头用力上挑牙龈,颈部用力,提升丹田,意念丹田气发于头颈部,贯穿对方胸腹。

“雷声”为“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雷声”。

姬氏墨本谱曰:“‘雷声’者乃身成六式(势)之‘内式’。

”故可以单操练习。

这里不赘述。

(七)第六式双方贯耳右脚向前跨一大步成右弓箭步;两拳从身体两侧迂回合击(对方太阳穴)。

手腕用力内扣(图9)。

(八)第七式双虎抱头起右脚略上步,左脚随即跟上半步成右鸡步;双臂屈肘抱头,使之肘尖往前顶击(图10)。

(九)第八式虎扑双把抬右脚略上步,左脚立即跟上并超过右脚,随着右腿半蹲,左脚屈膝,左脚尖点地;两掌从头上往下切至左膝两侧(图11)。

上动不停,当两掌切至左膝两侧,两掌迅疾往回抽,由腹部往里再往上往前略往下推扑,拇指相扣。

左脚随着推扑同时向前跨一大步,落成左弓箭步,平视,虎视眈眈,气势逼人(图12)。

(十)第九式鹞子入林斜劈把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上与左脚并齐,束身沉臀;左手外拨,捋至胸前,右臂从右上方往左下方遽然劈下。

左手反衬迎击右尺臂内侧,使之劈出声来,并产生发力效果。

然后回插至右脸旁,掌心向外(图13)。

(十一)第十式龙摆尾左脚不动,右脚随右转身90°往后撤一大步;右臂屈肘向右后上方旋击,手掌附于后脑勺,左手内旋翻掌贴至左大腿上(图14)。

(十二)第十一式反拧鹞子钻翻抬左脚略向后落步,右脚上步,左手由怀里向上向前再略向下外拨至左胸前的瞬间,右掌从左手臂下迅速穿出,掌心向上(图15)。

上动不停,当右掌即将穿至极点时,上身疾速左后转180°。

此时右掌倏然转向上插,当即将插至头顶,掌内旋,掌心翻向上。

左掌下落至裆部,臂外旋掌心朝上。

左脚在前,脚尖上翘,右腿在后微蹲,支撑全身重量(图16)。

要点:进步、翻转身、穿掌转掌同步协调。

(十三)熊形大拍把(不是熊形单把)左脚迅速后撤,身下俯的同时,右臂往前往下、左臂往胯后往上同步做一个直臂大回环(亦可做两个直臂大回环,)最后沉臂折身的同时,右臂用力向前向下拍砸,五指揸开,手心往后凹,眼睛斜向上注视(图17)。

要点:右掌拍砸时,意念对方被我砸成一堆肉泥,我有天塌之气势。

体悟曰:“塌天意”。

左右臂直臂大回环,有虎啸风声、潇洒自如之感。

动作协调美观,往往带出风来。

(十四)虎步践躜起身上左脚向前践行,默数1、2、3、4、5、6、7、8共8步,上肢两臂屈肘勾手,贴于胸腹前做熊出洞式(图18)。

当践行2、3、4步时,两勾手往上往前再往下往怀里勾搂完毕以协调践行。

践行5、6、7、8步时,完成第二次勾搂(图19)。

当第9步左脚落定后,右脚迅疾跟至左脚后跟用力垫步震脚,使左脚再次快速抬起。

此时,随着后转180°,两手用力抓握成拳,置于腰眼处,拳心朝上,拳面朝前(图20)。

要点:虎践步不是虎剪躜。

有蓄势待发之意。

正如谱曰:“脚踩正意莫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蓄意须防被敌觉,起势好似卷地风。

”(十五)震脚栓马桩右脚撤回与左脚并齐的同时用力震脚并往后大退一步,屈膝全蹲,左腿绷直,如左仆步,双拳相对,拳背朝外,上身右转90°,腰略右拧,头左转向前平视(图21)。

(十六)鸡形起势把左脚原位不动,起身的同时用力抢提右膝,脚尖上翘,左腿蹬直独立;左拳变掌随起身从裆腹胸前上穿脸右侧,右拳也变掌随起身从右胯腰肋也穿至脸右侧。

此时,两掌同时握拳在右耳旁,屈肘上架用力向力两边拉撑,两拳心朝外,腰右拧头左偏,眼往前平视(图22)。

上动不停,随上身左转,右脚向右前方横向落步成马裆式(越低越好);右臂握拳垂直落于胸前,如迎面铁壁,左臂握拳屈肘后抽落于左腰间,拳心朝上(图23)。

(十七)鸡扑把左脚向左前方上半步,右脚托上半步,上身略右转。

左臂和右臂同时在胸前相抱,左臂在里,右臂再外,此时两拳变掌同时内旋,左掌擦着右尺臂迅猛劈出,右掌回抽,按与裆前(图24)。

(十八)龙行翻横略抬左脚依然落于原处,左手外拨,即将落于右胸前的瞬间,右臂从右上方向左下方遽然劈下。

左手反衬,迎击右尺臂内侧,使之劈出声来,然后反插至右脸旁,掌心朝外。

右臂向左下方劈砸之同时,上右步,身体左转90°(图25)。

上动不停,左腿经右腿后面迅速向右后前方插脚,一旦落地,随即左转身翻滚270°,同时,束身底盘完全落地,左腿在上,右腿在下。

左转身翻滚270°开始时,开始屈右肘,底盘落定,正置肘尖朝前,左掌心抵住右拳面(图26)。

(十九)虎:扑双把起身上左脚并向前猛力迈上一大步成左弓箭步;双掌从前向下向小腹回抽再上绕往前中平推击,拇指相扣(图27)。

(二十)蛇形挑拨左脚上一大步,右脚跟半步,裆内摔,弯套弯,完全成左鸡步,上身左转,大拧中节;左手外拨至左胸前处,右臂随即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劈击,并落于左膝胯之间,掌心向外,五指揸开,左手在左胸前迎击右尺臂后,反插至右脸侧,掌心朝外(图28)。

上动不停,右脚随上步,右掌用力往上挑击,五指揸开,左掌落于裆部以护阴(图29)。

(二十一)起横捶略抬右脚仍落原处并屈膝全蹲,支撑身体的全部重量,左脚迈过右脚向前伸出,左腿微屈,脚尖上勾;右手握拳附于右胯部,左手五指揸开,附于左胫内侧(图30)。

亦有右手揸开不握拳而附于右胯部(图30A)。

上动不停,右腿后蹬,进左脚成左牮步;右拳合于左掌心,左掌五指揸开,由裆部向上向前挑崩,意念前面对手被我从裆部掀翻丈外致于死地(图31)。

注:谱曰:“起为横,落为顺,”即起横捶实为打的横劲。

如能挑崩触及到对方阴部,定能致命。

这一招体现了心意拳的“勇猛狠毒利”。

(二十二)鹞子抓肩略抬左脚仍落原地,随左转身90°,右脚猛然往右前方迈一步;左手外拨,随着左转身上右步之同时,右掌往左下方猛插至左胯外侧,利用反衬之回力,使之右肩抖颤撞击对方胸部,左手斜向右肩反插,以协调整伤发力(图32)。

重点:抖肩撞击时,舌挑上牙龈,颈部用力,使之头肩形成一个整体抖撞对方,同时用丹田发力,顿发“哼!”心意拳凡用栽肩抖肩插肩技击时,均要发“雷声”做“内式”。

(二十三)反腕托阴掌左脚不动,右脚上一大步成右弓箭步,拧腰快速俯身,右臂内旋翻掌用掌根托击对方阴部,虎口朝下,左手随即下落,护住裆部(图33)。

(二十四)转身夜马奔槽以右脚为轴心,右后转身180°,左腿也随之右后转身旋摆180°,两手抓握成拳附于小腹两侧(图34)。

上动不停,上左脚跟,右脚成左鸡步之同时,屈肘紧握两拳,从小腹向前向上抖崩,用拳背拳面抨击对方胸部和下颌(图35)。

要点:抖崩时,先含胸拔背,然后挺胸鼓腹挤抨助推双肘,以起最大的摧伤力。

(二十五)野马窜道右脚向前刮地而起,脚尖上翘;双拳内扣手腕,双臂同时内旋往怀里往下经胸脘再向前向上迅猛抖崩捅出,拳面向正前方,拳背朝上(图36)。

(二十六)野马抖缰两脚原地不动,上身略右转,屈膝下坐成底盘式(歇步);双掌相对,随上身下坐,从两耳经肋胯垂直下切至两胯旁(图37)。

右脚不动,起身上左脚,随即双掌外旋,掌心向上,五指揸开,先向身前伸击,然后回拉用力向自己腹部砍击,口鼻喷气,顿发“嗨!”(图38)。

注:往自己腹部砍击时,意念双手抓住对方手臂往自己腹部戳判,折伤对方腕关节。

口鼻喷气寓于顾法。

此把意必在心意排打功的基础上方可使用。

(二十七)熊形单拍把左脚向左前方调步,左掌向下向右再向上环抄,右手向下向左再向上也同时环抄,左臂在内,右臂在外。

当右手向下向上向右回抄至右颌下时,掌内旋屈肘迅速往回拉抽,随着上右脚向前拍击(图39)。

要点:①当右掌回抽之同时,用口鼻大抽吸一口气、闭息沉人丹田,尔后向前猛力拍击。

此时煞腰坐臀,寓于坠肘暗击达到最佳技击效果。

②练时,左手回拍合击右手腕,发出巨响,产生较好的发力效果。

(二十八)猴形倒打把上左脚提右膝,左腿绷直,右脚上勾;左掌向右上方斜插至右耳旁,掌心向里,护住右部头脸,右掌外旋后抽停于右腰眼处,五指揸开,手心向上(图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