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心意六合鞭杆.pdf

合集下载

戴氏心意拳三种超短兵器

戴氏心意拳三种超短兵器

戴氏心意拳三种超短兵器一、戴氏心意峨嵋刺峨嵋刺,系山西省祁县戴氏心意拳三种超短兵器旅行笔、峨嵋刺、铁筷子之一。

其形状像刺刀,但比刺刀窄,状若铁笔又似宝剑,根厚4分,尖子上起三寸三分,血甬四个面子,起四道线,刃在尖子共开五寸多,渐次而细而簿,取其灵也。

古拳谱云:“斯器踩井字步法,大束大展的势法,轻灵的身法,练时以贯上神气杀气为妙,尤以含上快劲粘连为要。

其用法含有刀、棍、剑之法,硬打硬进。

按刀之用法,紧贴敌身;按棍之用法,挪闪蹉转;按剑之用法,动作快妙,围身而转。

苟能将三器之用法荟萃于峨嵋刺中,随其势而利用之则佳矣。

且此械不惟用于陆上,水中亦可耳。

其用法不外挑、点、贯、带、劈、甩、挎、摆、裹、托、推、绞、拨、扎。

挑由下而起;点由内而出,劲是抖也;贯由外向内;带由右顾左,由前顾内;劈砍也;甩后甩横甩;挎挎外也;裹撩也;托上顾也;推前推出也;绞下顾也;拨开也;扎刺也。

”峨嵋刺共八八六十四式,按井字八角练,每角八个动作。

歌诀曰:戴家短兵峨嵋刺,井字八角步法奇;挑点贯带劈甩挎,摆裹托推绞拨扎。

刀之用法贴敌身,棍之用法挪闪精。

剑之用法劲快妙,三器合一显奇能。

戴氏心意拳峨嵋刺动作说明预备势又称六合势注:文中把手握峨嵋刺简称“手持刺”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左手持刺,右手虚握拳,两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

头顶天,足抓地,呼吸自然,心无所思,谓之无极,静立片刻,两手在丹田处,缓缓合抱,两腿慢慢弯曲,呈倒立圆运动,两手边垂边翻,两肘相夹,置于双腿膝部,收臀、裹胯、缩尾、丹田回扣地出,含胸拔背天收,两肩下沉,头要微仰却要正,目视前方一点,做蹲猴势束身(图2)。

随之两脚用力,身体慢慢直立,两手回抱丹田,下颌内收,头上顶,丹田翻滚下扣地收,挺胸竖脊天出展身(图3)。

上动微停,右脚后退半步,随之重心移于右腿束身,左脚置于右脚前呈虚灵步,左手持刺手心外翻置于左腿内侧,右手手心朝里置于左肩处,目视前方(图4)。

1、顺手牵羊(右虎步背点)左脚向左横跨一步,重心移于左腿,右脚置于左脚前呈右虚灵步,身体右转90度,同时,左手持刺由下向上领,刺把朝前,右手护于左肘处(图5)。

心意六合拳秘传十二把

心意六合拳秘传十二把

心意六合拳秘传十二把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必须在“心意内功”?“十形站桩功”的基础上,方可盘练“十二把”?故在《姬氏墨本拳经》上,把盘练“十二把”说成“十二把行桩盘功”?十二把又称十二大势,前后各六势?前六势主刚,以固刚猛剽悍之异征;后六势主柔,犹寄阴柔燮和之妙用?前六把:鸡步摇闪把?雷声鹰捉把?追风赶月把?沉劈把?穿拳把?虎扑双把;后六把:熊形单把?龙形裹横把?马奔把?一头碎碑把?云蔽日月把?鹞子入林斜劈把?一?穿拳把(一)盘练法1.轻步站(熊出洞)(图1)?2.沉身坐臀,重心落在右腿上,出左脚,脚尖上钩,脚跟点地;左掌掌心朝里,由下往后往上,随着左拧腰左肩外展提至左脸旁,继续不停地揩面拂腮掠过头脸落于右肩旁(俗称猫洗脸)(图2)?接着,右腿继续屈蹲,支撑全身重量,左掌继续贴身向下弧形插至裆内,停于左胫骨上,掌心朝外(图3)?3.猛蹬右腿,身体前蹿,上左脚成左弓步,左掌变拳回勒,停于右肘尖下,右拳乘上身前蹿和左拳回桩之势,往正前方猛力穿崩(图4)?此为右式穿拳把?接行左式穿拳把?4.左脚原地不动,右腿屈蹬悬于体前(或脚跟点地);右拳变掌,掌心朝里,随着左拧腰,右肩外展向后向上提至右脸旁,继续不停拂面掠腮贴身向下弧形插至裆内,掌心朝外贴于右胫骨上,左掌贴靠在左胯上(图5)?5.上右脚成右弓步,随着上身前蹿和右拳回勒之势,猛力往前穿崩左拳(图6)?此为左式穿拳把?盘练时,左右相间,直线行走,往来操练?不练时,回身换把式,以雷声鹰捉作为收势?故《姬氏墨本拳经》曰:“把把有变把,把把不离鹰捉?”当然,除了练十二把,每把都是以雷声鹰捉把作为收势外,还有其他含意,恕不赘述?特注:盘练穿拳把,左右相间直线行走,像图4?图6定式根本不存在?以打右式过渡到左式穿拳把为例:右腿猛蹬,上身前蹿,上左脚的同时,右脚立即跟上半步,形成弯套弯的左鸡步(图4附)?左鸡步一旦形成,立即再次上左步,蹬右腿屈悬体前(或脚跟点地),右拧腰,右肩外展,右掌拂腮掠面下插裆内,打左式穿拳把(图6)?右鸡步一旦形成,立即再上右步?(二)劲意劲力1.穿拳把为前六势,主刚猛骁勇,必须体现《姬氏墨本拳经》的“八字心法”的“勇猛短毒急快狠利”?2.练穿拳把时,正如《姬氏墨本拳经》上所曰:“穿拳者,如箭之穿物也?二拳一出一勒,一屈一伸,一来一回,两手不离腮,两肘不离肋,丹田抖发,一开一阖,阴阳暗合,内摩五行……”充分体现“功拳一体”,“打顾不分”之内家拳的异征?3.穿拳把运行时,前肩外展,前臂随腰外拧,尔后束身沉臀,向里拧臂翻掌弧形下插于裆里,继之凝神鼓气,丹田抖发,穿出后拳,有着横行而入之意?故《姬氏墨本拳经》曰:“穿拳把者,斜身如弓弩,拳去如药箭?有着蛇之拨草而进之劲意?”(三)用法及说明1.《拳经》曰:“进身如虎蹿,拳去如箭钻?”穿拳把者袭敌中节,而实用者依然击敌裆部之要害?2.穿拳把者,曲折行走,前手一拨一掠,避开虚实而行后拳之穿崩?正如《拳经》所云:“先打顾法后打空”?二?云蔽日月把(一)盘练法1.轻步站(熊出洞)(图1)?2.左足向左前方迈出一步,右足跟上半步,形成左鸡步;右掌随右肩前送,由下向前向上连撩带托,掌心朝上,高不过脸,左掌随左肩后扯,掌臂里旋,反往后扒,掌心斜朝上,停于左耳旁(图7)?此为右式云蔽日月把?3.左足向左前方上步一落地,右脚立即迈过左足向前进一大步,左足再次跟上半步,形成右鸡步;上身先左拧腰,尔后右拧腰(大拧中节),双掌随着先左后右拧腰的同时,由上往左侧后方下方环绕划圈?尔后左肩前送,左掌继续由下往前往上连撩带托,掌心朝上,右掌由下往上向里拧(尺)臂翻掌并往后扒,掌心斜朝上,停于右耳旁(图8)?此为左式云蔽日月把?盘练时,左右相间,直线行走,和其它把一样以雷声鹰捉把作为收势?(二)劲意劲力和用法1.云蔽日月把为后六势,主柔?阴中含阳,阳中寓阴?有着“阴平阳秘”燮和之意?运作起来,令人感悟《道》《易》之“阴阳不测之谓神”?2.《拳经》曰:“日月者,人之双目也?”云蔽日月,即我双手挥舞环,此起彼落,形迹犹如“∞”双环连扣?运作起来令敌隐目无光,昏蒙缭乱,不知虚实,以利俟机待发?3.云蔽日月把,进取可直接撩托敌之要害(指裆部);退守有虚晃撩托之假,继之乘敌来势之力,顺手牵羊往回捋带,暗中贯膝或加插肘置敌于死地?这里寓以典型的借力打力?亦正是《拳经》所说:“出手无空回,空回不为能?”三?穿拳把?云蔽日月把与大枪术的关系历代传抄的《心意六合拳谱》?《姬氏族谱》?陈家沟《三三拳谱·十大要序》?姬龙峰门人潼关总兵郑万年《弟子训》?河南新安长理沟进士王自成《拳论质疑序》?姬龙峰历代弟子《墓志铭》,以及深悟心意功夫的姬龙峰族孙姬天寿反传“十二把”与南山道士的传说等等都有着“姬际可”,字龙峰,技勇双全,大枪术造诣独精,后辈人都称“神枪爷”?“姬龙峰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而先师尤有虑焉,以为若身处乱世,可操兵执枪以自卫,若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将枪法化为拳法?名其拳为六合,曰其要为前后各六势……”“心意拳乃以古兵器大枪术而创……”“以枪法而创拳法”,“以枪化拳”等等之记载述说与传颂?三百多年来,“以枪法创拳法”,“以枪化拳”的说法从未有人探讨破译,更无人深究其枪拳转化之内涵,愚讷不揣浅陋,辁探泛指,贸然格物,冀勿贻笑大方?枪术博大精深,变幻莫测,“眼观六路枪扎十方”,亦可像心意拳谱上所说的“远打一丈不为远,近打一寸间”?枪术中最常用的莫过于扎枪?扎枪分平扎?拦扎?拿扎?穿扎?回扎?翻扎?抖扎?拧扎?换手扎?反手扎等等?而扎枪中最基本最通用,在内外家枪术套路之中多次出现的就是“拦截拿扎枪”,通常称作“拦拿扎”?拦拿扎又分拦拿平扎?崩扎?抖扎?拧扎?进步扎?退步扎?换步扎?凌空扎?腾空换步扎等?(一)拦拿中平扎枪1.右手扶枪而立(图9)?2.右脚随右转体90度后辙一步,沉身坐臀形成低势马步;左手接枪,右手后滑,握住枪柄,枪身紧靠腹部,脸左偏,目平视(图10)?3.左手松握,右手向下向外向上再向怀里向下,边绞绕边向里旋腕拧枪抽把,随着重心向右腿移动并沉身坐臀的同时,使枪尖由下向右向上再向左向下逆时针连拨带搅划圆圈(近一周)(如图11)?接着,再使枪尖由下向左向上再向右向下顺时针边绞绕边向外旋腕反拧枪(近一周)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前平扎出去(图12)?特注:凡是中平扎枪出去,枪身必须紧贴住身体方可达到最佳发力效果,这也是扎枪秘传?回顾穿拳把的打法和用意?练右式穿拳把时,左手随左肩外展,左拧腰由下向后向上外旋拧臂提至左脸旁,尔后拂面掠腮随着右拧腰里旋拧臂翻掌弧形下插于裆部,继之右腿一蹬,上左脚成左弓步,右手回勒,右拳乘上身前蹿之势猛力往前穿崩?此时可以看到,穿拳把的这个劲意劲力运动方式及其技击特点,乃至于最后的定步落式,跟“拦拿中平扎枪”简直就是一个模子翻出来的,仔细体悟,令人吃惊地感觉到,穿拳把手的外旋拧臂翻掌和继之的里拧旋臂翻掌与“拦拿中平扎枪”的前手先逆时针外旋拨枪拦截和继之的顺时针里旋拧臂辅助拿枪的劲意劲力和动作的方式方法完全一致?再看看穿把的前手回勒和后拳的乘势穿崩与中平扎枪的前手回滑,靠近右手及时与右手一齐往前猛力穿扎,其打法与用意也非常相似!!(二)撩枪撩枪分换手撩枪和双手撩枪?双手撩枪又分正把撩枪和反把撩枪?1.正把撩枪承图10式?起身上右步,左脚向前略拖蹭跐,以平衡右腿直立并支撑全身重量的态势,两肘绞绕,左肘里拧拉枪身,翻到右肱骨上,右肘外扌周向下向前向上推撩枪把置于头顶右侧上方,腰身左拧,使枪尖由前向上向后向下经身体右侧划立圆270度(如图13)? 紧接着,腰身继续向左拧翻,当腰身拧翻到不能再拧翻的时候,立即反转向右拧翻并调顺正腰身;右手向后向下经左侧肋腋下再往前环绕,左手在右肱骨上向前上方扌周托枪身,使枪尖由下往前往上撩击(如图14)?此为右侧撩枪?尔后,再次左转翻拧腰身,左手向左后方拉枪身,右手往前上方推把,使枪尖由上往后往下经身体左侧环绕到最低点时,长身蹇起右脚跟(以免枪尖触地),迅速右拧腰,左脚上一步,右手乘势回拉反压枪把,左手向前上方推托枪身,使枪尖由下往前上方撩击(如图14附)?此为左侧撩枪?正把撩枪的几种打法:(1)承图14式?当枪尖由上往后往下再往前经身体左侧向前撩击时,右腿屈蹲,支撑身体重量,出左脚,形成左虚步,枪横架于头顶(如图15?15附)?此有推挡撩格之意?(2)承图14?15?迅速腾空跃起,空中右后转身180度,乘落地之势,将枪劈下(如图16?17?18)?此为回身劈枪?2.反把撩枪反把撩枪与正把撩枪的运作方式和打法基本一致?此略?反把撩枪的几个变把打法:(1)承图15附式?迅速凌空跳起,空中右后转身180度,乘落地之势,将枪摔劈在地;右腿全蹲,左腿伸直,形成左仆步(图19)?此为回身摔把?(2)承图15附式?右脚为轴,左脚一蹬,使身体右后旋转180度,尔后落成左弓步;双手握住枪把,使枪把由左后方经头上往右后方转劈压盖(图20)?此为回身盖把?(3)承图15附式?身体偃仰的同时,左手迅速滑到枪把,当即紧握并通过右手松握滑套向右后方推穿(图21?22)?此为回身穿扎?(4)承图15附式?身体略右转后仰,并踢摆起右腿(以平衡态势);右手握紧枪颈,向右侧回拉,左手松握滑杆,当左手即将滑到枪把端,及时握紧并通过右手松握滑套猛力向右侧后方推刺穿扎(图23?24)?此为回身穿刺?(三)云蔽日月把的打法用意和变意云蔽日月把的运作方式?劲意劲力和用意与撩枪可谓完全一致?云蔽日月把最毒的莫过于其变把?敌直拳进我,我调步调开的同时,前手托握住敌肱臂,后手反扒住敌腕,顺手回带或称回捋,暗中贯膝或加插肘,可置敌于死地?这即是典型的“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这也正是《拳经》所说的“见空不入,先打顾法后打空”?仔细对比发现,云蔽日月把的这个最毒的变把与反把撩枪的几个变把的运作方式?劲意劲力和用意变意是相同的?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秘传十二把,除以上所讲穿拳把与云蔽日月把外,其它之十把打法用意变意,几乎都带有内家大枪术的阴影与“徼妙”?稍加推察,便能领悟到“以枪法而创拳法”,“以枪化拳”之内涵?。

戴氏心意拳十大形入门

戴氏心意拳十大形入门

戴氏心意拳十大形入门戴氏心意拳十大形入门武艺堂心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是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

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特别是心意拳的技击性很强,它能用头、肩、肘、手、胯、膝、足等部位击打敌方,非常实用,并因此受到国内外武术家的重视和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2008年6月7日,心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介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体现。

十大真形是心意拳的精髓,这是一门技击性很强的古老传统实战派拳法。

十大真形,其动作简捷,古朴纯真;阴阳互济,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形神兼备;能快能慢,善顾善打;动静结合,心意相连;讲究头、肩、肘、手、胯、膝、足七星并进。

是中华武术中不可多得,老少皆宜的拳种。

十大真形,演练起来,起落钻翻,束展开合;进退自如,动转反侧,随心所欲;全身应敌,通体为拳。

练到上乘境界,可以纵横往来,迨形随影,目不及瞬,真所谓动之不见形,击之不见影。

本书详细介绍了心意拳的历史以及心意拳的基本拳路的特点要领等等。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普及心意拳具有积极的作用。

渊源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刚毅多谋,勇冠三军。

自幼随名师周侗习文练武,随陈广习刀术、枪术,尤精大枪术。

在长期抗金战斗中,化枪为拳,训练将士。

此拳刚猛狠毒,奇快无比。

意到拳到,变化无穷。

实战中远可用枪,近则用拳。

后岳飞被害,此拳随之销声匿迹,鲜有所传。

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

戴氏心意拳之养生功

 戴氏心意拳之养生功

戴氏心意拳之养生功作者:解竣文来源:《少林与太极》2019年第08期一、戴氏心意拳及其養生功历史流变戴氏心意拳创始于岳飞(1103年-1142年),定型于清朝戴隆邦(1713年-1802年),在古拳谱中又称为“心意六合拳”。

此拳经过李洛能改名为“形意拳”,形意拳经过王芗斋改名“意拳”(又名大成拳)。

戴芝(1527年-1625年)师承牛皋后裔牛庆学习岳家拳,传承到戴廷栻(1618年-1691年)时,戴廷栻与傅山先生(1607-1684)因反清复明而结交。

傅山先生将道家养生功传给戴廷栻,于是形成了现在的戴氏心意拳养生功。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戴氏心意拳养生功系傅山先生所传道家功法。

二、戴氏心意拳功法特点戴氏心意拳之丹田功取自胎儿在娘胎里的姿势。

此功法以修炼丹田为核心,练习过程中对内脏产生按摩作用,从而养肺、疏肝、补肾、强心、健脾。

修炼时要求周身放松,丹田带动躯体运动,采集大自然精华之气,排出体内病浊之气,从而养就丹田浩然正气。

通过持久练习可以达到“久练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之返璞归真的效果。

三、戴氏心意拳养生效果实例无数体弱多病者习练戴氏心意拳后产生神奇的康复功效,也有一大部分人因为结识戴氏心意拳养生功而开始习练戴氏心意拳。

现举两例:本人一师弟刘某,在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于2015年结识。

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加之熬夜加班,导致患有严重颈椎疾病。

其颈椎疾病每年春秋发作,严重时无法工作,只得住院医治。

医生建议他没事时放风筝,有助于颈椎康复。

后来其在网上搜到戴氏心意拳的练功照片,发现习练戴氏心意拳比放风筝效果更好,于是寻找并拜师习练戴氏心意拳。

由于急切希望身体好转,刘某不仅早晚习练,工作之余在办公室亦时不时锻炼,自此再没有患过颈椎病。

本人于2017年受邀参加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庆典,由于舟车劳顿无暇练功,加之水土不服,回到北京后浑身发困、发冷,晚上愈加严重。

由于很少生病,以为是劳累所致,并不在意。

本人有晚上练功的习惯,到点必练。

戴氏心意拳功理秘技

戴氏心意拳功理秘技

戴氏心意拳功理秘技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健康生活一辈子拳的背景明清时期,祁县以乔家、渠家为代表的巨商大贾,不仅打造了气势宏伟、威严高大的宅邸,更以当时空前的商路盛况闻名于世。

一种为晋商保驾护航的神秘拳术伴随着晋商盛世悄然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三大内家拳之首,形意拳之鼻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戴氏心意拳。

修道者习练戴家拳,认为戴家心意拳是通道的;养生者习练戴家拳,认为戴家心意拳能增强人体脏腑功能,培养人体浩然正气;技击者习练戴家拳,认为戴家拳技是“最凶狠的杀人之术”。

军事专家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必须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昔日晋商之辉煌因为戴家拳的保驾护航,才使其成为行走天下的第一大商帮。

戴氏心意拳为“中国最符合科学的武术与最后的秘密武术”、“凶猛的实用性拳术”。

2011年11月,戴氏心意拳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书的亮点山西晋中祁县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王毅在北京科技出版社编著出版发行了《戴氏心意拳功理秘技》一书。

该书首次系统展现戴家心意古拳谱之精髓,撩开“秘不外传,秘不示人”拳种面纱的一角。

采用纪实手法对戴氏心意拳的核心功法、行功理论、练功方法、修习步骤做了可操作性的阐述。

原始详尽、系统完整、全面科学地展示了戴氏心意拳遗存拳谱、拳理和拳技。

其严谨的理论体系及由易渐难的独特习练方法,理法之精深,不入其门,不知其劲,不尽其力,难得其妙,重在领悟,意在心形;修在内心,注重根本;势式圆弧,阴阳圆润;起落似弹簧,蓄劲逞威;动之如螺旋,无坚不摧;在一束一展中求养生技击之妙,于丹田修炼中找功力劲节之威。

《戴氏心意拳功理秘技》是一部引领你走进戴家拳的神秘殿堂的教科书。

诸般秘诀合一本,但求此艺广流芳。

本书为戴氏心意拳最新力作,全面整理了戴氏心意拳的拳源、拳论、拳理以及拳技,言前人之所不言,发前人之所未发,深刻揭示了戴氏心意拳技击理论的实质及功法、打法核心。

全面搜集王映海、任大华、高陞祯、段锡福、赵万跃等戴氏心意拳第五代大师行功秘诀。

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戴氏心意拳戴氏心意拳是我国内家拳种之一。

中国四大优秀传统名拳之一。

是一种保守、神秘、威力强大的拳术。

至今外人难窥其径。

拳艺窥探戴氏心意拳,亦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是我国武库之中极为优秀的内家功法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神妙莫测,将佛家,道家,儒家功法、理论熔于一炉,是一门科学的内外兼修之武术。

几百年来,此拳在山西祁县戴氏家族中秘不外传,其功法顺大自然客观生化规律,以天地阴阳之平衡,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论为戴氏心意拳之精髓。

戴氏心意拳是先存三大著名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形意拳的鼻祖。

内讲究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外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

故人又称戴氏心意拳为心意六合拳。

拳法起源戴氏心意拳发源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戴氏心意拳创始人名戴隆邦,系山西祁县小韩村人氏,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享年89岁,他自幼嗜武,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一丝不苟,在武术世家的熏陶下,学文习武,全面继承其祖师爷戴伯苗所传的意拳,得意拳之奥妙,后承姬氏所创心意六合拳,并得曹继武先生传授古心意拳,傅山先生传授内功心法(小周天功),结合各种武术(螳螂,八卦等)创戴氏心意拳。

武术界将他尊为心意拳的开山鼻祖。

拳法风格戴氏心意拳是“脱枪为拳”,意为从枪法中领悟出来的拳术。

相传为岳飞处习得。

“枪挑一条线”。

故习练此拳时也是走直线往复。

戴氏心意拳主张后发先至,抢占中门。

拳谱说:“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

”“练拳时无人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

在交手时,则要求“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

戴氏心意拳从创始后只传家人,极少传外人。

(偶有传乡亲、外戚,李洛能是唯一的例外),一因此功不出则已,一出手非死既残,祁县有俗语:“太极十年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二因戴家后人基本靠保镖护院,习武吃饭。

戴氏心意拳谱(老谱)

戴氏心意拳谱(老谱)

戴氏心意拳谱(老谱)戴氏心意拳谱(老谱)说明,这本谱是戴魁师爷在口外教徒弟时他囗述,有文化人给整理的,史雄霸在八十年代挖掘整理武术活动中献给省体委的,马二牛师伯也有一本与此一样,我都核对过,大家都想看戴家谱,我先开个小头吧。

谱中的话语文字不妥处望大家包含,我只能照登不改而以,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还准备好挨骂的心理了。

一力浑元气[气应是无字下边四个点的那个字]心光万道,心意拳的总纲,达摩老祖传于大耳禅师,大耳禅师本着.............制成八阵图,九九八十一把拳,有七十二把铁盘,有九个形象以后,岳飞在洞庭湖见骀鸟有竖尾之意成十形以后,岳飞与金兵大战,见人熊要吃鹰,鹰在树上要抓熊,岳飞又加两形鹰熊斗智,腹重阳之气,眼目光明,共十二形。

心意拳五行.....劈崩钻炮横[岳飞真正五行拳,戴二闾所传]鹞形:鹞有入林之巧,有翻身之精,有钻天之能。

鸡形:鸡有独立之能,有振翼之威,有战斗之勇。

虎形:虎有三绝,意懈威不懈[也叫虎死威不倒也]抽搂丢三手。

虎有抖擞之威,抖是抖决也,擞是抖擞决也。

八大剑客周侗所留云龙九现心意拳是个动拳,天动、地动、日动、月动、心亦动、浑身皆动、八万四千毫毛乱动。

牙为骨稍,发为血稍,指甲为筋稍,舌头为肉稍。

这才是真正的内动。

内五行动外五行随。

心动似火焰,肝动似飞剑,这是剑客的功夫。

肺动成雷声,脾肾夹加功。

两肋夹加功是斩妖剑,降魔杵,反丹即成功乃是内天外地,外地内天。

要是真传明白内天外地,注意注意这是天地相合。

人身上有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肩与胯合,手与脚今,肘与膝合。

放之那弥六合,六合即是天地。

先有无极后有天,浑元一气还在先。

浑元一气乃是心意拳的总纲,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儒家说浩然之气。

心意拳的重动五诀:踩扑束裹手决。

[踩也决、扑也决、束也决、裹也决、决也决。

决决是抖决,抖擞决也]。

心意拳的轻动五诀轻、灵、虚、化、变。

心意拳的大动五诀:裹、束、踩、扑、决。

[注:决字原谱字是提手旁的决字]岳飞与金兵大战在牛头山见螳螂有捕食之意、以后改为六合心意。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和实战真言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和实战真言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和实战真言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一、抓起抓落,后发先至戴家拳法一般不主张先发制人,而是采取后发制人之法,贯彻“抓起抓落”四个字。

所谓抓起就是对方心意已动,出手进招刚刚启动,尚未发出全劲之时,瞬间发招进身,彼来不及变化,我便能占上风;所谓抓落,就是对方一招攻来,劲力已尽,此时旧力已过,新力未生,我也及时发招,彼必然回手不及,被我所制。

而对方发招之中,正当全劲之时,应避其锋芒,不可妄动。

对方进一招如此,就是数招连进,也是如此。

戴家拳法首先是抓起,拳论中言“敌不动我不动,敌后动我方动,我动须抢在敌先”。

同太极拳“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后发先至”本为一理,只有未抓住起时,才抓落。

如遇对方不主动发招,则我或采取引手,诱敌发招;或采取逼吸,趋步进身,迫使对方发招;或采取搭手之法,试探对方之虚实,顺应对方之劲力变化而发招。

当然,任何一个拳种的技击原则都是相对的,戴家拳法中,特殊情况下,也有主动进攻的,那就是观察到对方内五行已动意要伤害我时,不等对方动手,我立即发招,制服敌人。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二、以我为主,快攻直取戴家拳法虽然是后发制人,却是“以我为主”,这一点与太极、八卦不同,也是外人不易理解之处。

戴家拳法主张敢打必胜,首先从精神上树立取胜的信心。

自古言“两强相遇勇者胜”。

拳论中讲“未较之时,不可轻敌,已较之时不可畏敌”。

而且从招法上也是以我为主,不管对方防守如何严密,也不管对方已经攻上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法,“硬打硬进”将对方打出去。

俗话说,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快制慢,“迎门”攻去。

戴家拳法也讲借力打人,以小力胜大力,但它不是等对方,除接手要随对方的劲力外,一旦近身,都是首先掌握主动权,在应用时有自己的独特性,意在抢先,让对方顺应我,在变化中借力。

当然,戴家拳法采取如此技法,是凭借着强大的爆发力和独特的劲力路线的,它往往采用围魏救赵之术,既攻对方又解我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氏心意六合鞭杆王毅戴氏心意六合鞭杆,杆长以两手握杆轮换倒手十三把为其长度。

鞭杆粗端称把,细端称梢。

鞭杆两端皆用,可左右手互换,其诀有六字:劈、扫、戳、点、押、挑。

同时,将刀、枪、剑、棍的许多劲道、技法及手、眼、身、步等融为一体,通过戴家拳独到的身法形成了身械合一、劲达鞭梢;进退自如、纵横交错;梢把兼使、左右互换;招势迅猛、攻防兼备;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起伏转折、快如闪电;点穴闭气、分筋错骨;变化莫测、袭人难防的风格特点。

注:在下面的技术动作分解中,右手持鞭杆把端部位,以下简称右手持杆,左手握鞭杆梢端部位,以下简称左手握杆。

技术动作图示分解如下:第一节1、预备势左手握杆中端背于身体左侧后方,把端朝下,梢端朝上,右手五指并拢,掌心内扣,呈抱球状,自然垂于身体右侧(图1),含胸竖脊,顺项提顶,气沉丹田,静立片刻,随之,左手握杆手腕翻转鞭把朝上举于胸前,右手与左手交叉行抱拳礼,目视前方(图2)。

2、霸王举鞭右脚向右侧横跨一步,左脚抬起置于右膝内侧,上身呈束身势,左手握杆上滑随左脚抬起由上向下拨杆上举于右胸前,右手接杆于头部右上方,头向左转,目视前方(图3)。

承接上势,上身左转,左脚向前方踩出呈虎步,双手持鞭向前刺出,劲达鞭梢(图4);上动不停,右脚跟进一步,重心移于右腿,左脚置于右脚前呈左虚灵步,双手持鞭回抽于右腰侧(图5),随之,左脚向前进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杆前推抖杆横扫,鞭把不偏离中心线,左手握杆回拉于左腰侧(图6)。

3、前后双点上身右后转180度,左脚向右脚并拢呈束身势,右手持杆,鞭杆梢端沿顺时针方向划弧经头部上方向右下方点击地面,左手外旋,手心朝上护于头部上方(图7);上动不停,身体左转180度,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向左脚并拢,曲膝下蹲,含胸拨背呈束身势,左手由头部上方护于右肩前,右手持杆,鞭杆梢端沿逆时针方向划弧经头部上方向前下方点击地面,目视鞭梢(图8)。

4、虎步抽鞭两脚蹬地旋起,上身右转90度,右脚向右侧前方迈进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杆回抽,左手随右手持杆滑动,头向左后转,目视鞭杆梢端(图9)。

5、左右钮鞭以两脚为轴,身体左转180度,随身体下势,右手持杆前推,左手握杆后拉在胸划拨,上动不停,两膝相扣,呈左地盘步,右手持杆在右胸前缠点,左手握杆回拉于左腰侧(图10)。

承接上势,两脚蹬地旋起,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呈右半地盘交叉步,右手持杆回拉于右腰侧,左手握杆下押于右胸前(图11),随之,身体下势,呈右地盘步,左手握杆在左胸前缠点,右手持杆于右腰侧,目视前方(图12)。

6、串步穿鞭两脚蹬地旋起,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再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双手持鞭回拉于右腰侧(图13),紧接,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双手持鞭向前穿鞭,劲达鞭杆梢端,目视前方(图14)。

7、虎步扫鞭右脚跟进一步,重心移于右腿,上身微后仰,左脚抬起向左前方迈进一步,右手持杆前推向左下方扫鞭,劲达鞭杆把端,左手握杆回拉于左胸前(图15)。

8、反侧撩鞭左脚前寸一步,重心移于左腿,上身右后转180度,右脚向左脚后方倒插一步呈左虎步,左手握杆手腕翻转,鞭杆梢把颠倒,向后方撩鞭,劲达鞭杆梢端,右手护于左胸前,目视左后方(图16)。

9、盘龙鞭以两脚为轴,身体右后转360度,双手持鞭随转身在身体两侧划弧拨转(图17);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呈左半地盘交叉步,右手持杆向左下方拨扫,左手握杆置于右腋下(图18)。

第二节10、插花盖顶以两脚为轴,身体向右后旋转180度,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后方迈进一步呈左虎步,双手持鞭由下向上举过头顶(图19),上动不停,双手持鞭,向前向下劈点击地面,劲达鞭梢(图20)。

11、虎步扎鞭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抬起置于右膝内侧,上身束呈束身势,右手持杆后抽于右腰侧,左手前摸,双手持鞭于身体右侧,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踩出呈虎步,双手持鞭随展身向前扎出,与对方心口齐,劲达鞭梢,目视前方(图21)。

12、三角步挑鞭身体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呈右半地盘交叉步,随步行进,左手握杆,下押向前向上挑鞭,右手持杆于右腰侧(图22);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呈左半地盘交叉步,左手握杆回拉于左腰侧,右手持杆由右腰侧前推,杆把沿顺时针方向划弧向前向下押(图23)。

紧接,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左手握杆上挑,右手持杆回拉于右腰侧。

承接上势,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方迈进一步,随步行进,右手持杆向前向上挑鞭,左手握杆于左腰侧(图24);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呈右半地盘交叉步,右手持杆回拉于右腰侧,左手握杆由左腰侧前推,杆把沿顺时针方向划弧向前向下押(图25)。

13、旋转拦腰鞭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杆前推向前抖鞭,鞭把不偏离中心线,左手握杆回拉于左腰侧(图26);上动不停,以两脚为轴,身体右后旋转360度呈右虎步,右手持杆回拉于右腰侧,左手握杆前推向前抖鞭,鞭梢不偏离中心线(图27)。

14、前后押挑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置于右脚前呈左虚灵步,左手握杆回拉于右腋下,右手持杆由右腰侧向前向下押鞭(图28);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左手握杆随进步前挑,右手持杆回挂于右腰侧(图29),紧接,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右手持杆由右腰侧向前向下押鞭,左手握杆回拉于右腋下(图30),随之,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左手握杆随进步前挑,右手持杆回挂于右腰侧(图31)。

承接上势,重心移于右腿,身体右后转180度,左脚过右脚向后迈进一步,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左手握杆由左腰侧向前向下押鞭,右手持杆回拉于左腋下(图32),紧接,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右手持杆由左腋下向上向前挑鞭,左手握杆回挂于左腰侧(图33),随之,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手持杆回拉于左腋下,左手握杆随进步向前向下押鞭(图34),紧接,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右手持杆随进步向前向上挑,左手握杆回拉于左腰侧(图35)。

15、虎步刺鞭身体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手持杆回挂于右腰侧,左手持杆,鞭梢沿顺时针方向划弧向前向下押鞭(图36),紧接,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呈左半地盘交叉步,左手握杆回挂于左腰侧,右手持杆,鞭把沿顺时针方向划弧向前向下押鞭(图37)。

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前进一步与左脚并齐随即抬起震脚,重心移于右腿,左脚置于右脚前呈左虚灵步,右手持杆回拉于右腰侧,左手握杆前推于胸前(图38),随之,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踩出呈虎步,双手持鞭向前刺出,高于对方心窝齐,目视前方(图39)。

16、倒插步穿鞭上身右后转180度,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抬起从右腿后倒插一步,双手持鞭,紧贴前胸向右后方穿鞭,劲达鞭把,目视右侧方(图40正、反);紧接,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后撤一步,双手持鞭,紧贴前胸,向左前方穿鞭,劲达鞭梢,目视左侧方(图41正、反)。

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抬起从右腿后倒插一步,双手持鞭,紧贴前胸向右后方穿鞭,劲达鞭把,目视右侧方(图42正、反)。

17、二郎担山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抬起经右膝内侧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杆前推于胸前担杆于右肩上,左手握杆回拉于右肩前,劲达鞭把(图4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第三节18、力劈华山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手持杆,鞭梢沿顺时针方向划一立圆向前向下劈点地面(图44);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身体右后转360度,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后退一步呈左虎步,双手持鞭随转身,鞭梢沿顺时针方向划一立圆于头部上方(图45),随之,双手持鞭由下向上向前向下劈点地面。

目视鞭杆梢端(图46)。

19、左右背花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左手握杆回拉于右腋下,右手持杆前推在胸前划拨(图47);紧接,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左前方迈进一步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杆向左上方击打,右手持杆于左腋下(图48-1、48-2)。

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右前方迈进一步踩出呈虎步,双手持鞭在胸前划拨,右手持杆向右上方击打,左手握杆子右腋下(图49-1、49-2)。

20、喜鹊过枝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双手持鞭在胸前划拨;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重心移于右腿,左脚再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踩出呈左虎步,左手握杆,鞭梢把颠倒,经左脚由里向外挑,右手持杆于左腋下(图50)。

随之,上身右转90度,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杆,鞭梢把颠倒,经右脚由里向外挑,左手握杆于右腋下,目视前方(图51-1、51-2)。

21、进步划鞭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呈左半地盘交叉步,左手握杆回拉于左肩前,右手持杆在身体右侧沿逆时针方向划鞭于右腹前(图52);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双手持鞭在身体两侧沿逆时针方向划鞭;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杆,鞭把沿逆时针方向由下向上挑击,左手握杆回挂于左腰侧(图53)。

22、渔人划桨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后倒一步;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再向后倒一步,右手持杆,在身体右侧,鞭把沿顺时针方向立圆划鞭。

上动不停,左脚过右脚向后倒一步,右手继续持鞭,在身体右侧,鞭把沿顺时针方向立圆划鞭。

左手握杆随右手在左腰侧划动(图54)。

23、退步后扫右脚过左脚向后撤退一步,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再向后退一步,右手持杆后拉,左手握杆前推,双手持鞭向右后下方扫击,目视鞭梢(图55)。

24、虎步击鞭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杆向左下方击打,左手握杆子左腰侧(图56)。

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右前方迈进一步,右手持杆回拉于右腰侧,左手握杆前推向右上方击打(图57)。

25、顺水推舟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左前方迈进一步,右手持杆向左下方拦格子左腹前,左手握杆回拉于头部左上方(图58);紧接,重心移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右前方迈进一步,左手握杆向右下方拦格于右腹前,右手持杆回拉于头部右上方(图59)。

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置于右脚前呈左虚灵步,双手持鞭横向收回丹田处,鞭杆梢把朝左右方向(图60)。

承接上势,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前进一步与左脚并齐,随即抬起震脚,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踩出呈虎步,双手持鞭由丹田处向前推出,高于胸前齐,劲达杆身,目视前方(图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