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相关知识

1、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2、事业单位具备的四个条件:a、依法设立;b、从事公益服务;一般不履行行政管理职能;c、不以营利为目的;d、社会组织。
3、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的区别:与行政机关相比,二者都属于公共部门,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但行政机关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它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具有外在的公共管理职能,并且上级政府机关对下级机关有领导或者指导关系。而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公共服务活动,一般不具有对外公共管理职能,事业单位之间不存在领导或者指导关系。
4、事业单位的性质:公益性、公有性、社会服务性。一切事业单位都是为人名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必须把社会效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供给,因此具有公有性。事业单位是专门从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其目的在于发挥支持、保障和促进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5、事业单位的特征:提供公共服务;属于非公共权力机构;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经费来源的国家化;
事业单位范围的广泛性。
6、事业单位的分类:最基本的分类:行政执行类;生产经营类;社会公益类。
7、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基础:满足公共需要;弥补市场缺失;节制政府失灵;防止契约失效;弥补志愿不足。
8、我国现行事业单位的基本概况:事业单位仍然是我国提供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者。
9、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生机和活力;财政负担沉重,事业单位面临生存困境;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社会效益不高;法制不完备,运行不规范;事业单位社会化服务功能“缺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